❶ 二战时期中国的工业为什么很落后后来是怎么追上来的
二战时期的中国工业落后是因为中国当时多年的战乱当中,没有发展工业的机会,而且本来就落后,后来能够追赶,是因为国家动用一切人力物力集中发展工业, 才能有今天的成果。
三、集中一切人力物力发展工业
虽然工业落后,但是国家还是要建设,于是国家集中了一切人力物力,将目标放在了工业上。所谓预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想让其他的行业通过发展,那么必须要有一个坚实的工业基础,所以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中国的工业终于追上了世界列强。
❷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及形成原因:
1.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出现民族工业的萌芽。
原因:第一个阶段的原因是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产生、甲午战争后出现“实业救国”浪潮初步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2.一战期间的民族工业“黄金时代”。
原因:第二个阶段的原因是内因是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外因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一战后至新中国建立前民族工业的凋谢、萎缩。
原因: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卷土重来、20世纪30到40年代,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导致的。
❸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民族工业是如何艰难发展的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国门被迫打开,在国家主权受到威胁的同时,还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瓦解,经济当中出现了新的经济成分,即民族工业。民族工业自近代兴起以来,一直艰难发展,中间的上升发展都是非常短暂的,但是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经济、政治、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民族工业艰难的另一个原因和表现就是官僚资本带来的压力,当时的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家用直接投资、强行加入官股以及收买甚至敲诈的方式兼并民族工业,勒索、绑架民族资本家的事件在当时并不少见。民族工业艰难发展的另外一个表现就是资金不充足、规模小、技术还薄弱,因而对外资和本国封建势力存在一定依赖性,这就使得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两面性,即妥协性和革命性,所以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也一直发展不充分。
最终也没能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中国当时的现状,但是他们起到的作用是绝对不可以忽视的,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甚至新文化运动都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挽救中国民族危亡的伟大实践和尝试。
❹ 中国军事工业 发展
辛亥革命前:
写道以前还要从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建立内军械所开始。
1、安庆军械所
伴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建立的第一个军事工业企业,也是中国近代机械工业的发起。而洋务运动也推动了中国的三个方面的发展: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2、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 3、创办近代海军。1863年安庆军械所造出我国第一条木壳小火轮,曾国藩命名“黄鹄号” 。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
2、江南制造总局
又称江南制造局,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为晚清中国重要的军工厂。但是晚清军事基础薄弱,每支步枪的成本高达17.4两,而外国产品成本仅为10两左右,再同治年间已经成为东亚是最大的兵工厂。1867年时,每天平均可以生产十五枝毛瑟枪和各式弹药,除了枪弹之外,该局也在1868年生产出了中国第一艘自造的汽船(木制船身)惠吉号。1891年时,为中国首次炼出钢铁。到20世纪末,江南制造总局一年可以制造子弹9万发,地雷200枚,枪支2000支。1996年改为江南造船有限责任公司,属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3、汉阳铁厂
1889年春由两广总督张之洞开始提案,1893年建成。辛亥革命前约年产生铁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 。抗日战争时期 ,汉阳铁厂部分冶炼设备内迁重庆,其余被日军侵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作为敌伪产业清理结束。后在原汉阳铁厂基础上建成武汉钢铁公司。
4、轮船招商局
1872年李鸿章招商筹办。1873年1月成立。总局设上海,1947年共有船460艘,33万余吨。1948年成立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1951年改称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香港仍沿旧称。1985年成立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5、天津机械制造局
1867年由崇厚创设于天津。初名“军火机器总局”。规模仅次于江南制造局。后由直隶总督李鸿章接办,易名“天津机器制造局”。1893年增建一座炼钢厂。该局分为东、西两局。东局设城东贾家沽,以制造火药、枪炮、子弹和水雷为主。西局设城南海光寺,以制造军用器具、开花子弹及布置水雷用的轮船和挖河船为主。东、西两局所产军火除供应本省淮练各军、兵轮、炮船外,还按时拨给吉林、奉天、察哈尔、热河及分防在江南的水陆淮军。此外,东局还附设有水师、水雷、电报学堂。1895年改称“北洋机器制造局”。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天津时,被破坏。
6、北洋海军
最后还要提到这个让我们充满了伤痛的海军,正是因为甲午海战的失败。中国开始进入了清王朝毁灭的进程,从中法战争道甲午战争的9年中是19世纪中国相对稳定的几年,中国的洋务运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是伴随着甲午战争的爆发,《马关条约》的签订造成了中国的大量赔款,相对的叶刺激了日本的野心,又名被北洋水师。当时北洋水师有船50余艘,共计5万余吨。却在甲午海战中损失殆尽。这也是中国更加没落的开始。
辛亥革命----新中国建立
这期间中国出去军阀割据的场面,中国没有更多的心思去发展自己的兵工企业,各个军阀只想怎样才能扩大自己的地盘,根本就没想到民生,别说发展工业呢?只有大批的进口一些外国的武器装备。怪就怪在清朝这个王朝,始终抱着“骑射乃满州根本”这种白痴的念头,导致火器的不能发展,也把中国天才的火器发明家戴梓断送了发明的念头。清王朝的时候别的国家可每闲着所以说,外国的火器比中国先进的多了,在1915年意大利人B•A•列维里设计的连发枪,奠定了冲锋枪的基础,而中国还是在争地盘中煎熬着。所以说这个时期中国在军工方面已经被世界拉大了距离。中国处于军工发展的停滞阶段。
新中国建立以后:
中国处于刚建立阶段,很多武器都是缴获日本的或者是缴获国军的武器,而没有自己的大规模武器制造工厂,或者说只能制造一些手榴弹一类的东西而已。当需要武器的时候只能从苏联进口,而苏联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苏联,早在跟德军在东线战场作战的时候,苏联内部相对比较稳定,没有内部战争,所以东线作战不耽误他自身内部的军事设备的研制开发和生产。比如二战期间苏军装备的Ppsh-41型冲锋枪也就是波波莎和着名的T-34中型坦克就给德军予以沉重的打击,因为苏联有军事基础,当苏联占领德国前,德国的钢年产量达到2084万吨,而苏联那时候也有1832万吨。这还是1940年的时候,而中国到了1949年的时候才15.8万吨。随着苏联从德国的撤军,西德的一些炼钢设备,和军机械制造设备都80%被苏联拿走,包括从中国东北撤军的时候从中国拿走的一些东西,可以想象到苏联是一个多么无耻地国家。
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还有几年的内战,所以中国那时候的重工业根本就不值得一提,新中国成立后,90%的重工业都在东北,而东北又经过日本的建造,洗手。苏联人的洗手。等到新中国成立的时候,苏联红军拿走了大部分的重工业机械。重工业开始兴建,但是也走过一段弯路,大炼钢铁就是一个误区。但是中国设计到军事重装备的设计方面还是一穷二白的境界,没有经验。因为中国新政府是从什么都没有的身份起家的,和国民党不同。这也是开展大炼钢铁的原因,最终导致材料的浪费。
因为渊源的关系,中国还是跟苏联走的比较近的,所以中国的武器装备也是走了苏联的路子,中国的很多武器都跟苏联和或多或少的有点关系。
现代,中国根俄罗斯的关系比较融洽了,而中国的武器,发展史还是比较短,而俄罗斯不一样了。有自己的军工业长时间发展历史,尽管跟强盗有关系,但是这是过去了,现在出口中国的武器只有几种武器了,相对来说中国的一些武器可以自己研制开发制造了,当然是在俄罗斯武器基础上。而且可发展了一些更高的功能。
中国军工的发展离不开一些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专业人员是中国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中国重装备的发展还是要靠这些人一手一手来研制,总之祝愿祖国早日屹立在世界军事研发强国之林。
以上个人仓促时间写出来的,如有不对的地方请拍砖。
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作业进入了一个怎样的大展时期,得到发展原因有那些
1一战期间各国忙于欧洲战场,无暇东顾
2辛亥革命冲击封建制度,建立中华民国,在制度上解放了民族工业
3中国实业救国思想的高涨
4民众爱国运动兴起,抵制日货等行为促进国内民族工业发展
5中国作为参战国派出劳工有一定的自由权利
6之前各地商会,民族工业发展为这一时期高涨发展做了必要准备
❻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快速的四个原因是什么
1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经济的侵略。2辛亥革命的影响。3群众性的爱国运动此起彼伏。4实业就国的影响。
❼ 二战时,中国工业为什么很落后
在二战时期,中国的工业落后于世界水平,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清朝的闭塞封锁以及近代中国连年的战乱。而在建国以后,经过了无数人的努力以及苏联老大哥的协助,我们终于一点点完善起来了属于自己的工业体系。
虽然曾经我们被世界远远的甩在后面,但是在建国之后,全国上下一心,努力进行工业化,加之苏联的部分援助,我国终于一点点完善起了自己的工业体系,最终取得了如今的成就,成为了世界上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国家。中国能够取得如今的成就是。几代人无私的努力换来的,我们作为当代的新青年要以史为鉴,努力发展个人的知识水平,争取为国家的工业化更进一步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
❽ 中国是如何实现工业化的
新中国的现代化,主要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上的科学化和理性化等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其核知心是工业化问题。
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1、过渡时期(1949—1956年):新中国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平抑物价,统一财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先合理调整后社会主义改造;超额完成一五计划等措施使新中国的工业化全面道起步。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基本建设投资近千亿元,石油电力工业发展迅速,交通运输业也有较大发展,但“大跃进”三年造成了我国工业的畸形发展。③文革时期(1966-1976年):受“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除交通运输业外其他版均处于倒退的局面,新中国工业出现了严重挫折。④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以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为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农村中权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城市中企业管理体制和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沿海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开辟,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从而大大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进程。
❾ 甲午中日战争致辛亥革命初期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与列强交战记录中,我方军队装备与敌军装备差距最小的一次,但是这场战争也是败得不可思议的一次,因为,甲午战争从头到尾,清军从来没有打过一次胜仗,连偷袭都能被反杀,而日本发动的偷袭却此次都可以重创清军,这场战争,是真正的耻辱。
甲午战争让洋务大臣们几十年洋务运动发展工业的呕心沥血一瞬间化为灰烬,剩下的,只有几条铁路,以及没钱造战舰的江南船政,福州船政。问题既然不出在装备上面,那就是出在了思想上,国民的思想太过于落后,因此屡战屡败,军队虽然有了先进武器,但是士兵不知道如何扬长避短,所以,国家必须从根基开始更新一遍。
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辛亥革命的初期其实并没有什么工业发展,因为中国近代史上1890年上下是工业高峰期,到了1895年工业发展由于经济原因停止,自此,中国工业一蹶不振,此后大半个世纪内,船政在也没有自主研发过战舰,军工业也没有研制出后新型装备(1891年我国自主研发陆军用的前膛速射炮,1893年研制出后膛速射炮,让英国人称奇),因此辛亥革命初期的工业发展顶多只能算是恢复,算不上进步,甲午战争是导致中国近代工业从1895~1951年从未有过突破的直接原因,但是没有甲午战争,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就不会意识到自己国家的根基已经腐烂,这个朝代,已经无力回天。
望您采纳
❿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下面原因最全面了
客观上:
国内:1)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给资本主义发展清除了一些障碍,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鼓励实业发展,这些是政治基础;
2)“民主共和”、“实业救国”的思想不但表达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也成为当时中国的主流社会思潮,是当时中国人认为中国发展的正确的方向。这是思想基础。
3)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特别是抵制外货运动,这是社会基础。
国外: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厮杀,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是外部条件。
主观上:资本家投资办厂的热情:
1)实业团体的纷纷涌现,华侨回投资设厂;
2)有识之士的提倡和引领,如南张北周,上海二荣等。
3)爱国心的驱使,利润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