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动车组的中国发展史
中国铁路动车组发展历程
动车组是现代火车的一种类型,由至少两节带驱动力的车厢(简称动车)和若干节不带牵引力的车厢(简称拖车)共同组成。
而根据动力分配方式。动车组分成动集集中型动车组(简称动集)和动力分散型动车组。动力分散型动车组还可以细分成纯动车组和一般动车组。根据列车速度范围,动车组可分为低速动车组、快速(普通)动车组和高速动车组。举实例来看,中国动车组型号中,动集集中型动车组有CR200J型复兴号动车组,DJJ1型蓝箭号动车组等。
CR200J型复兴号动车组
CJJ1型蓝箭号动车组
可以看见,动集集中型的受电弓位于车头两段,也就是说动集集中型动车组的动力集中在车头两段,故其名为动集。
再看动集分散式动车组。
CRH380A型高速动车组
CR400BF型高速动车组
CRH1A型动车组
可见这几款动力分散型动车组的受电弓都位于车厢中部,并不位于列车头部。所以,看受电弓的位置是可以区分动车组为动集集中型动车组还是动力分散型动车组。但是经过实践证明,动力分散型动车组才是高速动车组的优良的动力分配方式。
在中国,由于大众对火车科普知识了解不够、媒体和部分官方资料不严谨,导致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对动车组的概念只停留在国家铁路线上运行的CRH系列动车组,甚至误以为只有D字头列车、和谐号列车等才是动车组。其实复兴号动车组和城市地铁列车,都属于动车组。
中国动车组发展:
技术实验期:2004年以前
2004年之前,铁道部从国外引进技术标准参差不齐的动车组,国内也有一些研发,但是没有大规模量产。如中华之星号动车组,蓝箭号动车组,先锋号动车组。
中华之星号动车组
先锋号动车组
这些动车组大多因技术不成熟,故障率奇高,维修困难,而被铁道部抛弃。
飞速发展阶段:2004年至2014年
1.此阶段以中国铁道部为进行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里的快速铁路及准备修建的高铁(高速客运专线),于2004年起向庞巴迪运输和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BST)(前称“青岛四方-庞巴迪-鲍尔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BST)订购的CRH系列高速电力动车组:CRH1型动车组为开端。
CRH1型动车组
在引进加拿大技术后,取得了良好的运营效果。为配合全面发展高速铁路产业,铁道部从法、日和德等国家正式引进动车组技术。
2.与日本川崎重工合作,引入了CRH2型动车组。其原型车是日本川崎重工株式会社生产的E2系新干线动车组。此车型是铁道部引入的所有动车组技术中故障率最低的一款动车组,其极其优良的性能和极其高的品控促使中国后来的380A动车组和复兴号系列动车组都采用了CRH2系动车组的大量技术。
CRH2系动车组
3.同时,铁道部与德国西门子合作,引进了CRH3C型动车组,CRH3C型列车的原型为德国铁路的ICE-3列车。其被用于300公里和350公里两种时速的线路运营。后来铁道部吸收技术改造生产了CRH380B型动车组。
CRH3C型动车组
CRH380B型动车组
4.同时,铁道部还向法国阿尔斯通和中国中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订购的CRH系列动车组车款,整个系列都比较耐高寒,其中CRH5G型最优。
CRH5A型动车组
此系列车时速不高,但是耐寒耐风沙能力很强。故被广泛用于兰新高铁和东北的高铁线路。
5.在充分吸收了各国的高铁技术后,铁道部自主改进了合型号的动车组。命名为CRH380系列动车组。是中国标准动车组问世以前世界上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系统匹配最优的动车组,持续时速350公里,最高时速380公里及其以上。车型有CRH380A、CRH380B、CRH380C、CRH380D等系列。
其研制基础分别是:CRH380A(CRH2),CRH380B(CRH3C),CRH380C(CRH3C),CRH380D(CRH1)
CRH380D型动车组
成熟阶段:吸收了充足的经验和技术,铁路总公司在2014年以后,开始生产中国标准动车组,并陆续开展市域动车组和城际动车组等的研制和使用。并命名为复兴号动车组。英文代号为CR,列车水平高于CRH系列。三个级别为CR400/300/200,数字表示最高时速,而持续时速分别对应350、250和160,适应于高速铁路(高铁)、快速铁路(快铁)、城际铁路(城铁)。早期的两个型号是红神龙CR400AF和金凤凰CR400BF。复兴号CR400系列是上档时速400公里、标准时速350公里。
CR400AF型动车组
CR300AF型动车组
CR200J型动车组。
豪华、舒适、高速、安全、绿色这是最大的误区。动车组应用最多的场合是市内和近郊通勤,这类列车的核心价值是用可接受的速度和舒适度运送大量乘客。豪华、舒适来自有费档次列车,与动车组没有必然联系。国内某些媒体大力宣传的动车组,尤其是CR复兴号系列,属于高消费档次高速列车,这让大众产生了“动车组豪华、舒适、高速”的误识。
通过数十年的吸收和消化经验,中国动车组的技术已经走向成熟,中国动车组技术与日本和德国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在此,祝中国动车组技术发展越来越成熟,中国动车组的世界地位越来越高,早日走上世界之巅,成为动车技术世界的“扛把子”!
⑵ 中国第一辆火车动车组什么时候开通的
中国第一辆火车动车组开通时间在:
2007年4月18日5时38分。
⑶ 动车和高铁是几几年在中国开通的呢
动车和高铁是2007年在中国开通。
2007年1月28日,中国首趟动车组列车从上海南站驶出开始区间运营,这是白色的“和谐号”首次飞驰在中华大地。
配属上海南动车运用所的首批动车组列车共有两辆,从日本原装进口。全自动控制系统、全新空调系统、先进的硬件设施对于当时只值乘过普通列车的国内铁路人而言,动车组是完全陌生的车型。
(3)中国动车什么时候开始扩展阅读:
我国高铁自主化发展经历了几十年的规划研究、技术攻关和建设实践,但真正定下自主创新基调是在2008年。当时,关于如何发展我国高铁有过激烈的“路线之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可以用“技术换市场”,靠外国高铁巨头在国内做合资企业的模式来推动高铁发展,而科技部和广大铁路科技和产业界则坚持我国必须在借鉴的基础上研发自己的高铁技术。值得庆幸的是,自主创新路线最终获得原铁道部的认可。
2008年原铁道部与科技部启动了联合行动计划。这是我国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开展高速铁路核心装备与系统研发,涉及高速铁路全部关键系统装备。这也是我国铁路系统第一次打破封闭积习,集全国优势之力,政产学研用深度联合、协同攻关。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体现世界最高水平,符合中国国情。”当时联合行动计划专家组旗帜鲜明地提出这样的目标。集中力量办大事,联合行动计划如期交出了CRH380系列高速列车这份答卷。这是我国第一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且大规模服役的高速列车。自此,“十二五”中国高速列车科技重点专项、“十三五”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相继开展,中国高铁驶入自主创新快速通道。
⑷ 中国首趟高铁和动车分别是什么时候开通的
分别是:2008年8月1日和2007年4月18日
⑸ 中国动车最早开通是那个城市
中国最早开通动车的城市是上海。
2007年4月18日5时38分,时速可达每小时200千米的“和谐号”动车组D460次列车从铁路上海站出发驶往苏州。这是中国第一列正式开行的动车组,也拉开了全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的序幕。
这列“和谐号”动车组编号CRH2-026A,是以日本新干线E2-1000型动车组为基础,由川崎重工及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制造,车身为蓝白双色。
这趟列车由何勇强、刘东伟两位司机驾驶,途中停靠昆山站,6时17分驶抵苏州,全程行驶时间为39分钟。
(5)中国动车什么时候开始扩展阅读
“和谐号”动车组的诞生意义:
“和谐号”的诞生本身就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和谐的产物。约有1.2万件零部件、145个子系统的动车组列车的生产,涉及的产业链大约是12个省的120多个企业,它是和谐、合作的结晶。
“和谐号”在运营的过程中,良好的乘车环境对铁路服务质量、乘客的文明素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谐号”标志了发展、创新、稳定、文明的和谐理想。有理想就有追求,“和谐号”也意味着不懈的追求。
和谐的追求是一种能力。它考验着我们正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智慧和勇气。我们只有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激发全行业的创造活力,不断提高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才能踏上和谐之途。
⑹ 中国的动车是几几年开始运行的
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实施了1997年4月以来的第六次大提速,动车组正式运营。
⑺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是什么
20世纪80年代,中国铁路面临运输能力不足困境,列车行驶速度低于120千米/小时,客货混跑矛盾增加。经原中国铁道部研究院相关专家分析:受限于当时经济科技以及市场环境,中国发展高速铁路需分阶段进行,先完成常速范围内的列车提速和扩编组。
直至21世纪初待各方面条件成熟后,才有可能新建高速客运专线铁路。同一时期,广九铁路广深段启动电气化改造工程,计划引进摆式动车组列车,提速至160千米/小时,成为中国发展准高速铁路的择优试验线路。
截至1990年,世界高速铁路行车速度目标从原160千米/小时提高到200千米/小时以上,部分国家高速铁路上列车试验速度已超过400千米/小时。同一时期,中国人口总数量已达11亿人,仅有5300多千米铁路承担全国70%以上货物周转量和50%以上旅客周转量。
相关信息
2009年12月26日,京广高速铁路武广段开通运营,列车最高运营速度350千米/小时,首次打破中国铁路春运瓶颈,高铁运输在干线铁路上占据重要地位,为中国正式进入高铁时代标志。
2017年12月28日,石济高速铁路开通运营,至此,中国铁路“四横四纵”快速通道全部建成通车。
2010年至2018年期间,中国已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城市群建成高密度高铁路网,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板块区域之间完成高铁互联互通。
⑻ 高铁什么时候开始运行
2003年10月11日,秦沈客运专线全段建成通车,设计速度250千米/小时,为中国第一条高速国铁线路 。
一、建设背景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以1964年日本新干线铁路建成使用为标志,全球开始发展商业运营高速铁路。
1978年,邓小平同志访问日本,乘坐新干线铁路上的高速列车,高速铁路因此正式进入中国大众的视野。
20世纪80年代,中国铁路面临运输能力不足困境,列车行驶速度低于120千米/小时,客货混跑矛盾增加。
经原中国铁道部研究院相关专家分析:受限于当时经济科技以及市场环境,中国发展高速铁路需分阶段进行,先完成常速范围内的列车提速和扩编组,直至21世纪初待各方面条件成熟后,才有可能新建高速客运专线铁路。
同一时期,广九铁路广深段启动电气化改造工程,计划引进摆式动车组列车,提速至160千米/小时,成为中国发展准高速铁路的择优试验线路。
截至1990年,世界高速铁路行车速度目标从原160千米/小时提高到200千米/小时以上,部分国家高速铁路上列车试验速度已超过400千米/小时。同一时期,中国人口总数量已达11亿人,仅有5300多千米铁路承担全国70%以上货物周转量和50%以上旅客周转量。
其中,中东部地区铁路6条干线铁路承担全国铁路80%客运量,日均使用能力缺口50多万人次、缺少旅客列车220余对,部分列车超员100%以上。全国客运列车平均旅行速度40千米/小时以内,客货运输能力互相制约矛盾严重。
二、建设历程
1、探索试验阶段
1990年至1991年期间,中国开始高铁技术攻关和试验实践规划,提出分期分段兴建客运专线、实现客货分流的建设理念,以广深铁路为准高速化改造试点线路,并优先选择在京沪线京津段和沪宁段设计高速铁路 。
中国专家还提出“高中混跑”“货中有客”观点,建设可供临时快运货物列车行驶的高速铁路,既有线仍保留客运。
1991年,《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发布,设计“八五”和“九五”科技攻关课题,独立研发中国高速铁路关键技术 。
12月28日,广深铁路启动准高速化改造,成为中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工程。同一时期,原中国铁道部组织专家完成《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兴建高速铁路。
1994年,中国科学界、工程学术界对京沪高速铁路项目“兴建高速新线”“改造提速旧线”两种方案产生分歧,致使该项目被搁置。12月22日,广深铁路完成准高速化改造,列车最高运营速度达160千米/小时。这一时期,中国春运问题日趋突出,加速中国国内发展高速铁路的需求。
1996年,中国与韩国共同研制高速列车,并在广深铁路上进行试验。
1998年8月28日,广深铁路营运列车最高行驶速度200千米/小时,成为中国第一条达到高速指标的铁路。
12月,京沪高速铁路项目出现“传统轮轨技术”“磁悬浮轨道技术”两种互斥争议方案,导致该项目长期搁置,同时也一度左右着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方向。
1999年4月23日,广深铁路200千米/小时电气化新技术通过原中国铁道部鉴定。8月16日,秦沈客运专线开工建设,作为中国第一条轮轨高速动车组的试验线路。
2001年3月1日,上海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开工建设,作为中国高速铁路磁悬浮技术线路的试验性工程。
2002年12月31日,上海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建成,设计速度430千米/小时,为中国首条高速轨道系统。
2003年10月11日,秦沈客运专线全段建成通车,设计速度250千米/小时,为中国第一条高速国铁线路。
2、发展成熟阶段
2003年,中国高速铁路确立“市场换技术”基本思路,通过与外国企业合作建设发展中国高铁技术。
2004年1月21日,中国国务院审议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规划建设“四横四纵”客运专线,设计速度指标200千米/小时以上。
2005年6月11日,石太高速铁路开工建设,中国正式进入标准化建设高速客运专线铁路阶段;此后,一大批干线高速铁路和城际高速铁路项目相继启动,当时的中国高铁工程以“客运专线”或“城际轨道交通”名义立项。
2007年1月5日,台湾高速铁路通车试营运,成为中国第一条投用的设计速度300千米/小时级别高速铁路。4月18日,中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启动,部分路段列车最高运营速度250千米/小时,中国首次在全国局部地区初具规模开行运营速度200千米/小时动车组列车,中国铁路开始迈入高速时代。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成为中国内地第一条设计速度350千米/小时级别高速铁路。
2009年12月26日,京广高速铁路武广段开通运营,列车最高运营速度350千米/小时,首次打破中国铁路春运瓶颈,高铁运输在干线铁路上占据重要地位,为中国正式进入高铁时代标志。
2017年12月28日,石济高速铁路开通运营,至此,中国铁路“四横四纵”快速通道全部建成通车。
2010年至2018年期间,中国已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城市群建成高密度高铁路网,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板块区域之间完成高铁互联互通。
建设意义
中国早期和境外的批评者一直质疑在大部分地区处于发展中,国家建设高昂的高速铁路系统的必要性,而大多数务工人员则无力承担高铁的车票费用。
然而,中国政府已经表明,虽然高铁建设造价昂贵,但这些建设项目也会推动一些政策目标。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和流动频繁,因此对作为大众化交通工具的高速铁路需求巨大,也为旅客提供快速,可靠和舒适的出行方式。
虽然中国大陆高铁的运营时间比发达国家要短,但“高铁经济效应”已明显显现,对沿线产业带和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培育,以及沿线地区人口流动速度提升和人口聚集,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在高铁规模快速扩张的时期,高铁的空间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也成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提高经济生产力和长期竞争力。
高铁开通后,一些既有线释放了运能,缓解了货运能力长期紧张的局面,全社会人流、物流周转明显加快,成本有效降低,这对于铁路更有利可图。
2、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高铁建设创造就业机会,也推动了对建筑、钢铁和水泥行业的需求,短期刺激经济。其中,京沪高铁共聘用了11万工人施工。
3、促进跨城市经济一体化及二线城市的增长
高铁的引入,使得二线城市的市场潜力增加59%,楼价也比预期平均实际增长4.5%。
高铁的开通也产生“同城效应”,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加快产业梯度转移,有效推动区域内产业优化分工,围绕构建高铁沿线产业链条,形成比较优势,促进沿线地区的产业协调互补发展。例如随着长三角地区高速铁路的不断开通;
带动了长三角地区协同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的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有效支撑并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了各城市不同的产业体系等的发展。
此外,高铁也使中国人的生活半径和活动范围出现明显扩大和拓宽的现象,生活方式和节奏逐渐发生变化,催生出“星期天工程师”“假日专家”等新职业,形成了“高铁社会”。
同时使老年人异地养老变成现实,如廊坊、昆山、德州等地的养老院开始吸引北京、上海的老年人,以更低的成本享受更舒适的养老生活。
4、支持环境可持续发展
电力动车组能源使用量比其他交通工具要少,并且可以从更多种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获取电力。而汽车和飞机没有这些特点,因为这些能源更依赖于进口石油。
5、发展高铁设备产业
高铁的建设,也将中国发展成为高速铁路建设技术的主要来源国。中国的轨道装备制造商引进进口技术后,直接进入本地化生产过程,之后进行了技术转化,甚至开始准备出口海外,与外国供应商竞争。
在中车四方取得川崎重工业新干线E2型授权生产权的六年后,中车四方可以自行生产CRH2A列车,而川崎重工业也在高铁上结束与中车四方的合作。
如今,中国拥有世界上系统技术最全的高速铁路技术,可以承担从通信信号、工务工程、牵引供电、机车客车制造乃至运营管理等领域的“一揽子”出口。
6、拉动产业的发展
高铁的建成,带动了冶金、机械、建筑、橡胶、电力、信息、计算机、精密仪器等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拉动了沿线城市旅游、餐饮、商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例如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后,使两个直辖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交流日益增多;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后,沿线城市成为承接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区产业转移的新平台。
7、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随着一些高铁线路客流量的增长,充分说明了高速铁路对人口流动具有显着的诱增效应,使原先鲜为人知或知名度高但交通不便的中小城镇成为吸纳人口的热点。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国高速铁路
⑼ 中国高铁哪年开始有的
2005年开始有的。
中国首条新建高速铁路是京津城际铁路,京津城际铁路于2005年7月4日开工建设,2007年12月15日全线铺通。2008年8月1日运营。
在京津城际铁路开通之前,也就是2007年4月18日我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时,我国就有多条铁路改造完成,运行时速达到200KM╱小时,甚至250KM╱小时。
因为按照《世界铁路联盟》的规定,凡新建运行速度250KM╱小时以上,既有线改造运行速度200KM╱小时以上的铁路都称为高速铁路。
(9)中国动车什么时候开始扩展阅读:
技术标准的中国高铁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几次铁路大提速新建设计开行250公里/小时(含预留)及以上动车组列车且初期运营速度不小于200公里/小时的客运专线铁路;
路网建设的中国高铁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设计速度达到200km/h及以上的新线铁路和部分经改造达标后的既有线铁路。
中国大陆铁路分高速铁路、快速铁路、普通铁路。中国高铁居高铁级,而国铁Ⅰ级只用于快速铁路和骨干线普通铁路。
中国通过引进加创新,研制"和谐号"动车组列车(China Railway High-speed缩写,中国铁路高速列车)以及“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列车。
2018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9万公里,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超过其他国家总和。2019年,计划确保投产高铁新线3200公里。
⑽ 中国动车是在什么 时候发明出来的
动车很早就有了 国产的动车早就出现了 只是这几年新推出了一批和谐号动车组
通俗的说 动车也是火车的一种 传统的火车是由车头(机车)和车厢(车辆)组成,车厢无动力 由车头牵引车厢行走
动车组是将一些有动力的车辆(动车组中的动车)和没有动力的车厢(动车组中的拖车)组合在一起,这样列车的动力源就分散到列车各个部位,使得加速 减速 速度联控的效率大大增加 从而提高列车运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