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怎么认识中国

怎么认识中国

发布时间:2022-06-09 14:32:08

A. 初三政治: 你如何认识中国在当今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综合来讲: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一,中国是独立自主的政治大国,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拥有较强军事防御力量的国家。
第二,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并且是发展中国家中惟一的常任理事国。积极利用联合国讲坛伸张正义,主持公道,中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成为世界上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国家。
第四,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在政治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的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和平崛起对于整个世界都有重要的意义:其一,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和世界格局的转换;其二,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其三,深刻地改变了联合国的面貌,使这一国际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四,改变了世界经济的面貌,并推动国际秩序的除旧布新。

B. 怎样认识中国近现代中国主要矛盾和社会性质基本内容

答:(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其中有: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封建统治与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等等。
其中,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与演变,是上述两对主要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近代以来伟大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主要矛盾及其激化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一般来说,当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外,能够暂时的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帝国主义。这时,民族矛盾尖锐,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而当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用战争以外的形式共同压迫中国人民,尤其是封建主义统治特别残酷的时候,中国人民往往采取国内战争的形式去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同盟,而战争的矛头主要直接地指向中国的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这两对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C. 怎样认识世界舞台中的中国

1、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怎样的?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务理事国之一。
2、中国为什么要隆重展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
因为:①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中华民族具有热爱和平的传统美德。③曾饱受侵略和伤害的中国人民深知和平之弥足珍贵。④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为了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需要一个稳定和谐的国际环境。(5)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自由的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二、中国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中坚力量
1、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中坚力量。
2、在对外交往中,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多年来坚持奉行这一外交政策,具体体现在:
①五十多年来,中国没有因私利在别国留驻一兵一卒,②没有侵占过别国的一寸土地,③没有侵犯过别国的主权,④没有干涉过别国的内政。⑤中国发展了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友好关系。
4、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5、五十多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①维护世界和平、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③解决地区争端、④缓解地区紧张局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6、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7、中国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具体体现在:
①积极推进与其他国家的互利合作②发展同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技术合作和文化交流,③促进了世界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三、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现在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主要体现在:
机遇:①进入新世纪,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打不起来,出现了一个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②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条件;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为我们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④本世纪头20年,是国际格局相对稳定的

D. 如何理解中国

儒家思想是没有错的。这是可以理解的儒学是人类社会主义的道德和伦理规范,你就能成功,同样的性质是类似的。”仪式包括礼貌,都会有无数的表现,坏的习惯。对此,就是教育和感化百姓,这个想法已经被无数次证明了其正确性,礼节,有局限的历史。这种想法是。-其他形式的不适用是不合理的。”中国古代的教子流行的歌曲“三字经”中换句话说,在封建社会发展,但主流。仁德儒家思想理论永远都不会过时,习相远。这是人类历史上几千年来的晶体的经验积累的智慧,礼仪。被称为“自己,带有普遍性。在过去的几千年里。如果你站在客观评价历史的立场。然而。这些谁违反此规则将不可避免地失败,是不错的。因为人的本性是好的,它的历史是不可磨灭的贡献沪绩高啃薨救胳寻供默。核心的儒家伦理是一个“礼物”字,并不代表这个想法。只需要改变它的一个组成部分过于板。人的本性是有好的一面。因此儒家社会制定了许多具体的礼仪中,如果道德和礼制教的人,将是领导的任何水平是有用的,重品德,我们应该让人们知道。可以说。中国古代强调“教化天下”。一想到可以影响很多方面,具体表现为“三纲五常”,或某种形式的不合理,说服,说服人们放弃坏习惯;或者说不再满足某种形式的现代社会的需要。三纲五常一直批评反对儒家的人的目标。仁德儒家学说是非常重要的,才造成种种行为差异,遵守礼节,以达到一个和平的社会环境,人的本性(自然)是善良,才有了后来的感染。李先生谈到尊重包括在此纲常伦理的概念,儒家轻法律,你一定要注意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区别,儒家思想形成的两千多年前。但是。当然,即使在今天,人不能只是一个事件和尊重跳“儒过时”的断语。它的基本原理是基于“人的,而是强调仁义道德是争天下和管理世界的唯一途径,这些形式过于板。谁可以遵循这个规则,不灵活。此外,了解儒家思想政要自制克制欲望。正是这种“道德”的儒家,由于人的本性是好的,这是我们必须抛弃和批评。儒家不靠武力,统治者做出重返那种上流社会的走的状态,所以他们应该执政的社会和道德教育从一开始,就必然有糟粕。即使在现代社会完全适用。利以为是没有错的。关于治理中国儒家文化的善良的基础是道德教育在全国的主要思想,使得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仪式,第一句话就是“人是天生的好。NA的某些方面。因此,这些纲常只是儒家道德思想应用到社会规范在它的某种形式,并在其他场合,导致离职“好”的现象,社会的和平会的,其中的一些想法仍然存在要继承和发扬的地方。”作为作者的“人性论”中指出。从现代社会的角度来看。而这一想法不仅可以用于运行该国,消除暴力。儒家思想。因此,先回“好”的形势下,法规。并且也将适用,会让他们自爱自重。只是因为后天的改变习惯和环境。性相近,因为儒家有如此多的内容(本文列出的不完全),那么儒学发展与中国的繁荣,这些社会规范确实不适应现代价值观很多地方

E. 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的国情

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就是认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这是认识中国近代一切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是近代中国的最基本的国情。(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历时60余年,其中有几个关键点: 1840年鸦片战争和其后的《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 1856年开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随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快了中国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演进的历史进程。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和随后的《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次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2)在这一屈辱的历史过程之中,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野蛮的武力侵略和战争威胁,强迫中国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两方面的变化: 一方面,随着外国列强侵略的一步步加深,中国由一个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变成一个形式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另一方面,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重大的解体作用,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发展,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有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它既不同与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也有别于一般的资本主义社会。 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但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利用获取的政治、经济特权,在中国倾销商品,经营轻工业和重工业,对中国的民族工业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在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外国资本及依附于它的官僚资本居于主导地位。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了某些发展,但是它一刻也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们在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中艰难地生存和发展着。软弱性、妥协性和革命性并存。许多货币持有者在经营工商业获利没有保障的前提下,都热衷于兼并土地,很少有投资工业的兴趣。资本家中有不少人将利润转化成土地,农民土地问题成为中国社会特别严重且无法根本解决的问题。近代中国总体来说仍然是一个经济极其落后的农业国,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依然是广大农村生产关系的基础。地主阶级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就生活中占据显着的优势。这样,中国的经济既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经济,也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了。 这种以封建剥削关系为主的经济基础,只能形成封建势力占支配地位的上层建筑。这种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结合,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严重障碍。(3)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它的主要社会特点是: 第一,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是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的、文化的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它的大部分是对于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的。第三,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在沦陷区,则是日本帝国主义及其傀儡的统治。第四,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的力量。在沦陷区,则一切被日本帝国主义所独占。第五,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和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第六,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F. 怎样才能充分认识我国国情

要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不是只听新闻,看报纸等就可以了解的.因为这些方而太片面,不能让你了解全.而且,有许多国情信息是受到国家严格地控制的,不得人敢发.比如,我国是世界第一贪官大国,官民比率高,这些国家都不敢直说.兴好,国外的人不受我国控制,可以直言不讳地说我国,所以,你可以多看看国外有关中国的报道.当然,有些报道国家说是对我国的污蔑,但不一定.
除了看国外的报道外,你可以用心去看这个国家.中国政府一向是一个报喜不报忧的政府,常常给人们一种不容易犯错的神圣的形象.其时,你可以用心地看看.比如我国的教育,国家从哪年搞到哪年,都无所改进,这就体现了我国政府的无能,人家美国40年代改进教育,是用了2年的时间,现在大多美国的诺贝尔得主就是40年代改进教育后的人才.比如我国的车祸率是特别高的,但国家不说,有的人还把这归罪于我国的公路窄,没钱修,但小日本的路是世界上最窄的,可是人家车祸率就很低.我说是因为我国的驾照制度黑暗,司机素质差.
用心去多看看现实,多和国外比比.就可以更了解了.
"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从外国的各度来看,你会更看清中国.

G. 你如何认识现在的中国,中国的将来会是怎样说说你的理解。

中国国内外形势最终决定发展方向和定位,常言道“因势利导、因势而动、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就是强调形势对事物发展的决定作用。什么样的形势决定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金融危机前30年,在全球经济分工合作形势下,让中国选择了“国际代工”的发展道路,并得到了长足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各国都在寻求救命稻草,连美国、欧洲这样的发达经济体都不得不反思传统的、公认的经济理论,并试图摸索新的经济模
式,中国同样也面临激烈的调整。正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用老思维和旧理论去分析和解决新形势下的问题,犹如刻舟求剑。
归根结底一句话:国内外形势和自身状况才最终决定中国的发展道路。
国际形势——国际制裁将长期存在,国外市场大幅萎缩,国际资本跃跃欲试抄底中国,由
于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加剧,加速了虚拟经济衰退和实体经济的下滑,迫使欧美发达经济体就业和民生遭遇冷冬,也让欧美各国清楚地认识到发展完整经济体系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同步发展的经济体系)的重要性。于是,美国率先选择经济转型之路,开始摒弃一直标榜的“少而精”的国际化专业分工的产业模式(即由美
国专做设计和知识产权,由发展中国家做实体生产加工),转型发展“全而专”的本土全产业链经济,为此,奥巴马提出了打造“美国制造”的经济复兴计划,以发展独立的经济体系,摆脱受制于人(主要是中国)的国外依赖。与此同时,欧洲各国也进一步提高“自给经济”依存度,大力保护本土制造业。而阻碍欧美发展方式
转变的最大的威胁却是欧美用30年时间亲自扶持起来的廉价的“中国制造”。从08年至今,美国和欧洲通过采取干预汇率、抬高国际物质价格、反倾销制裁、运作热钱、限制技术出口、军事威胁、领土争议政治化、人权环保政治化等手段直接或间接抵制和打击中国出口,其目的可谓一箭双雕:一是要为欧美的民族制造业振兴减少竞争,创造发展环境,争取宝贵时间。二是逼中国经济和民生下滑,逼迫中国开放国内市场,这样,欧美就可以依靠他们的技术优势和资本优势更多参与、主导和控制中国市场,赚取更多利益。这种打击将一直持续到欧美形成与虚拟经济同步强大的制造业体系和更多抢占中国市场份额为止,我预计持续时间为4~5年。

H. 究竟什么是中国,如何理解中国

中国有三个意思,地名,胤禛本朝以满洲之君入为中国之主,华夏族1912年建立的国家的正式国号,杨靖宇:我是中国人,不是满洲国人,文化概念,居中国以治四方,华夏族由中原向四方扩张,一开始中国就是指中原,对外自称中国,后来泛指华夏的所有土地。

I. 如何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及其国际地位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世界发生了冷战结束以来最明显、最深刻的一系列变化,而中国国际地位的突出增强是其中最重大、影响最深远的之一。导致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突出增强的主要因素,在第二个十年中不仅继续发挥影响,而且影响还将更强化。

中国国力持续、较快加强,从来都是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增强的基础。中国实力及其加强,对于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增强,有着决定性的直接影响。以前的不计,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正是因为实力快速加强、已经在世界名列前茅,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才有突出的增强。但是,中国实力及其加强对于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的增强,还有不可忽视的间接影响,主要通过对中国发展战略、对外政策等的影响而产生的影响。

最典型,也最重要的例子是,尽管2009年中国GDP总量已达约4.9万亿美元,与长期居世界第二位的日本不相伯仲,但中国的人均GDP仅为约3700美元,世界排名仍在一百位之后。总量庞大而人均很低,是中国实力的结构模式,不仅在GDP,而且在其他很多方面都是如此。所以中国仍然是一个还没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准的,并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这明显限制了中国庞大总体实力的影响,并对中国外交政策等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经过应对金融危机及其后的一系列重大调整,中国的发展将出现更加协调的全新局面。这不仅将为中国更持续的强劲发展提供更坚实基础,而且将有效地促进中国实力结构优化。所以,可以很有信心地认为,在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中,中国实力持续、较快地加强,必将更加明显、突出地促进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这也正是世界广泛的共识。但同时,中国实力结构的优化还不可能完成,例如,中国人均GDP很可能虽有明显提高,但仍处于中等偏低水准。所以中国庞大的总体实力的影响,将继续受到明显限制。

国际大环境从来是,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形成必需的外部条件。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于实力和战略与政策等内在因素的影响,有重大的放大或消减效应。进入21世纪以来的大环境,对于中国的实力和战略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有十分明显的放大效应,所以成为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突出增强的,十分有利的外部条件。这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有明显表现,在第二个十年中还将继续表现,甚至更为明显。

阅读全文

与怎么认识中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不会越南语英文怎么自由行 浏览:188
欧若为印度多少 浏览:789
意大利的润滑油在哪里 浏览:608
英国如何买国内药 浏览:665
印度联邦实力如何 浏览:129
英国王室延续多久 浏览:268
越南为什么人口增长过快 浏览:45
印尼什么插座标 浏览:965
百香果们为什么要去意大利 浏览:528
中国有多少对列车 浏览:208
中国最漂亮山是什么山 浏览:414
意大利面怎么做造型 浏览:534
出差印尼买些什么 浏览:899
韩国在中国的衣服品牌有哪些品牌 浏览:814
意大利哪个国家确诊人数最多 浏览:988
中国被割了多少地 浏览:975
意大利进口男鞋有哪些品牌 浏览:492
印尼的天空在哪里 浏览:62
伊朗拐点是什么意思 浏览:525
意大利拉瓦洗车机哪里生产的 浏览: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