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非主流文化是怎么出现的
其源头是日韩流的跟风。在90后中流行的原因是由于这一代人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对缺乏信仰的迷茫,对自身存在价值的怀疑,对了证明自己的存在,证明自己的价值,他们要做出一些特立独行偏离主流价值观的行为。其外在表现为奇异的装束,异化的文字,诡异的预言以及一些离经叛道的思想。我觉得这只是年轻人成长的步骤之一,其形式有点类似与美国当年的嬉皮士,但是远没有其影响大。
B. 非主流是何时兴起的,是谁兴起的
2007年10月7日开始火起来,发起人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
非主流的鼻祖是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朋克(Punk)文化,其中以哥特摇滚风(Gothic rock)和视觉摇滚风(Visual rock)为代表。
非主流本是西方国家对于与主流生活方式不同的现象的称呼,尤其体现在音乐领域,但传至中国后,只被学习了视觉外观,而并未真正得其内涵。
中国的非主流体现在照片上ps成蓝、黑等阴暗色调、添加上抑郁的语句,人物发型、姿势趋向同一风格。是名为“非主流”实为很大数量人们爱好的主流,其中以90后和80后为主。
(2)中国非主流如何兴起扩展阅读:
在中国,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停留在那些隐晦的,颓废的文字中。在年轻的茫然中,非主流成为他们逃避社会责任,逃避自我责任的一种借口,换句话说,他们颓废的一塌糊涂。然而现实生活中,实在找不出能够让他们如此颓废的人或事物。
而非主流所体现的深刻的观念也被曲解为颓废,伤感,痛苦等等一些部分年轻一代十分喜欢的字眼。非主流是一种社会的发展,80后称之为个性,而随着时间的发展,个性就转变成了非主流的称呼了
主流与非主流可以说就是人数上的差距,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倾向于某一个潮流,人数非常多的时候,潮流即成为主流。
C. 非主流是什么时候流行的
非主流国内兴起于2007年,非主流在中国产生于80后,最初是由一位80后的大二学生的心语所引领起来的潮流,盛行于90后的学生中,喜欢非主流的大都是生于90后的男生女生。
非主流的产生根源于自我的个性需求,这种需求的意念会外化为非主流的行为,进而带来非主流事物的出现。
(3)中国非主流如何兴起扩展阅读:
国内非主流形象
在中国,非主流形象代言还没有到达巅峰,由马泽乾带领的一些网络名人的所作所为就已存在着极大的泡沫成分和非理性行为;随着消费者的成熟、行业的规范,企业也会走向理性,明星代言潮自然会回落,启用普通模特将成为主流;同时,感性形象代言人将异军突起并逐渐走向成熟。
非主流是一种体验,而作为一种体验,必然要经过行为主体的感觉思考与行为。那么,较为通俗的说法就是,非主流的家伙总能表现出一种个性。这种个性必然是强烈的,否则将湮没于共性的芸芸众生。
D. 非主流时代是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的
喜欢非主流的大都是在校的生于90年代学生居多,他们年纪都差不多。国内兴起于2007年,非主流在中国产生于80后,最初是由一位80后的大二学生的心语所引领起来的潮流,盛行于90后的学生中。
未来可能会出现10,11后......等等等对于非主流的追逐。这还不可预知,所以它并不是几几后的专属流行,而是每个时代的年轻人在把握住当代的流行文化后而重新自我潮流的定义。包括在审美,价值观上的求新求变。
(4)中国非主流如何兴起扩展阅读
主流与非主流是共存的,从字面上的意思解释就例如在西方社会是居于主流地位的那么过去在中国就是非主流的,不过正在渐渐走向非主流地位而渐渐失去主流地位的。 也可以叫做“前卫”、“先锋”即另类的意思。
表现:
图片:喜爱另类奇怪的图片,比如摆POSE时会装出痴呆,颓废的表情。
打扮:与大众不同,比如女穿男装,全身穿得破破烂烂等等。
发型:染发采用蓝色白色等颜色,或者做夸张的造型等。
音乐:劲爆,先锋,拉风等等这样的音乐受到欢迎。
E. 中国经历过一个怎样的非主流时代
中国的非主流时代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是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是一段美好的回忆,这是对80,90后独有的年代,他们是那个时代的”领导者“。非主流的兴起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产物,那个时代有承载着我们整个的青春,有最深刻的记忆;而我本身作为一个非主流的90后,是那个时代参与者和见证者;
非主流是80,90后的时代精神产物,当年的一切好像已经化为乌有,但是我们并不后悔,当年的懵懂无知变成现在的成熟冷静。
F. 非主流是几几年开始的
非主流是2007年开始的。
非主流在中国产生于80后,是由一位80后的大二学生的心语所引领起来的潮流,盛行于90后的学生中,喜欢非主流的基本是生于90后的男生女生。非主流的产生根源于自我的个性需求,这种需求的意念会外化为非主流的行为,进而带来非主流事物的出现。
最常见的就是火星文,玩劲舞团,非主流空间等一系列另类到让大众无法接受的非常规的事物。
非主流文化的具体形象
那时候的 “非主流”少男少女们通常都会对着电脑摄像头自拍。
选取的背景题材也不外乎是摩天轮、电线杆、气球、铺满落叶的地面,还有大片云朵的天空、血迹、公园的长椅上旁若无人的深情拥吻等等。
男生们普遍的发型是前面很短耸立,后面很长耷拉着或是厚厚的刘海遮住大半张脸,戴板材的眼睛框,穿宽大的衣裤,从背后看上去分不清男女。
女生们则是以可爱为主要基调:齐眉的厚重刘海加上浓浓的睫毛,水汪汪的大眼睛,樱桃小嘴。
摆POSE时会装出痴呆,颓废的表情,喜欢斜45度对着镜头嘟嘴巴,以表现出很“卡哇伊”的感觉。
G. 非主流的起源
非主流盛于80,90后,喜欢非主流的大都是生于90后的男生女生。国内兴起于2007年,非主流在中国产生于80后,最初是由一位80后的大二学生的心语所引领起来的潮流,盛行于90后的学生中。
由于以年龄主导的各种差异(包括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交流平台等),“FZL”很少能被传统媒体的发言者所理解。所以通常传统媒体对“FZL”采取温和观望的态度,对其报道常大篇幅引用专家的观点,将其和火星文、应试教育、青少年心理问题以及早恋等行为联系在一起。
(7)中国非主流如何兴起扩展阅读
有主流就有非主流。主流与非主流是共存的,从字面上的意思解释就例如:HipHop`R&B or Blues在西方社会是居于主流地位的那么过去在中国就是非主流的,不过正在渐渐走向非主流地位而渐渐失去主流地位的。 也可以叫做“前卫”、“先锋”即另类的意思。
非主流就是泛指主流之外的各种文化价值观,也可能是相对超前的或者滞后的、理性的或者偏激的,还有就是追求这样的人相对较少(多了就叫主流了) 。
H. 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起非主流的
国内兴起于2007年,非主流在中国产生于80后,最初是由一位80后的大二学生的心语所引领起来的潮流,盛行于90后的学生中。
非主流盛于80,90后,喜欢非主流的大都是生于90后的男生女生。
主流与非主流可以说就是人数上的差距,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倾向于某一个潮流,人数非常多的时候,潮流即成为主流。
潮流也同样受到地域、通信条件和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两地距离遥远,彼此的潮流无法影响到对方,就不能将两地的潮流作对比,分出谁主谁非,这样做也没有意义。
通信条件和文化的影响也类似。主流与非主流一定是可以同时存在于同一个社会条件和文化背景下,同一个区域内的。这也是它们相互依存的表现。
(8)中国非主流如何兴起扩展阅读:
非主流是一种体验,而作为一种体验,必然要经过行为主体的感觉思考与行为。那么,较为通俗的说法就是,非主流的家伙总能表现出一种个性。这种个性必然是强烈的,否则将湮没于共性的芸芸众生。
其实众生皆有个性,但是很微弱,绝大多数个性种子尚不足以突破自身的谷壳,更不用说生根发芽,开出他人能见到的繁丽之花了。所以说,个性的表现,不是每个人都有。
非主流的表现:
图片:喜爱另类奇怪的图片,比如摆POSE时会装出痴呆,颓废的表情。
打扮:与大众不同,比如女穿男装,全身穿得破破烂烂等等。
发型:染发采用蓝色白色等颜色,或者做夸张的造型等。
音乐:劲爆,先锋,拉风等等这样的音乐受到欢迎。
生活:不人云亦云,不追求大众化,思想也叛逆激进,有创造力。
个性:无限展示自己的自信,阳光,活力…
I. 非主流什么时候开始的 ,
国内兴起于2007年,非主流在中国产生于80后,最初是由一位80后的大二学生的心语所引领起来的潮流,盛行于90后的学生中。
非主流指不属于主流的事物,如文化上的次文化,宗教上的异端,人群中的异类等。非主流是相对于主流而存在概念。一个事物既可以从非主流变成主流,也可以从主流变为非主流(比如90年代流行的衣着打扮、语言文化等就从最初的非主流发展成主流);一个事物在某个环境是主流,到了另外一个环境就有可能变成非主流(比如国外街头艺人的街头即兴show,在国内上演肯定令人乍舌)。因此,没有绝对的主流,也不会有绝对的非主流。如今的非主流已经成为扭曲文化。非主流和杀马特根本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一个是形容词,一个是家族。
参考资料:http://ke..com/subview/11222/48765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