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的泥石流来自哪里

印度的泥石流来自哪里

发布时间:2022-06-11 20:45:06

① 泥石流形成条件

一、水源条件

工程区泥石流形成的主要水源有降雨、冰雪融水,以及冰雪消融与降雨混合型洪水等,它们提供形成泥石流的水体成分和动力条件,进而引发泥石流。

1.大气降雨

工程区气候主要特点是垂直地带明显,南湿北干,为复杂多样的高原山地气候。从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变化看,主要受夏季强大的季风环流和冬季环流的影响。干季(11月至次年4月)主要受大陆内部干冷气团控制,受北方冷空气南下的影响,气候干燥寒冷,多大风、风沙、浮尘,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0%左右。湿季(5~10月),主要受印度洋北上的西南暖湿气流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气候凉爽,光照较强,空气湿润,降水量占全年的90%左右。工程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650mm左右(表2-1),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5~10月,此段时间也是降雨型泥石流集中发生的时间(表2-2)。

表2-1 工程区多年平均降水量

表2-2 工程区月平均降水量 单位:mm

续表

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它们在24h内降雨量的下限值依次为10mm,25mm,50mm,100mm)均可激发泥石流。甘孜县历史最大日降雨量为40.9mm,出现在1995年6月3日;壤塘县历史最大日降雨量为49mm,出现在1966年7月28日,6~9月降水中,均出现30mm以上的1d最大降水量。阿坝县历史最大日降雨量达67.80mm,出现在1968年7月12日。工程区具备降雨型泥石流形成的降水条件。

工程区一年的降雨可形成两个峰值,峰值在6~9月,8月降雨相对减少(图2-1),反映出冬春的冰雪积累量大,夏秋季降雨历时长,强度不大,暴雨日数多的特点。降雨强度对泥石流形成有触发作用,降雨强度越大,越容易触发泥石流。

图2-1 工程区各月平均降水量

2.冰雪融水

工程区年平均气温见表2-3,气温的主要特点是年际变化小,昼夜温差大,11月至次年3月为低温期,6~8月为高温期,月平均气温见表2-4和图2-2。

表2-3 工程区多年平均气温

表2-4 工程区月平均气温 单位:℃

图2-2 工程区各月平均气温

从积雪融化来看,高山积雪区的多年积雪和季节性积雪在暖季强烈消融,融雪水流促成泥石流暴发。冰雪融水的强度除积雪量的大小外,主要受气温的控制和影响。

除冰雪消融径流外,冰雹融水亦为泥石流提供了水分来源。暖季多是阵性大风伴随暴雨、冰雹突然袭击,造成溪水暴涨,山洪泥石流暴发使沟边大片农作物毁于一旦,成群小牲畜被洪水冲走。

3.混合型

混合型水流是指冰雪融水径流和降雨径流叠加,即在泥石流形成过程中,冰雪水源一般是主要的水动力条件,降雨起着促进作用,特别是持续高温后又紧接强度较大的降雨,就会形成规模较大和历时较长的泥石流。

二、松散固体物质条件

充足的松散固体物质是形成泥石流的基本条件。影响松散固体物质的因素很多,如地质构造和不同地层岩性等都可以以不同方式提供碎屑物质,构成泥石流活动的物质基础。

1.地质构造和地震

青藏高原不是一个统一的断块,构造年代、变形年代、应力强度等都有很大的差异。由于亚欧大陆板块和印度大陆板块发生碰撞,青藏高原是在晚中生代到古近纪间通过陆块的拼合而成。两大板块的碰撞不仅使大陆地壳分裂成薄片,互相冲掩与堆叠,导致陆块内部沉积盖层变形,使松散堆积层厚度加大,而且导致年轻花岗岩的强烈活动和地热异常的普遍发育。

工程区地表结构破碎,覆盖层土壤薄,溪沟纵横分布,长期切蚀形成若干岭谷地貌单元,相对高差多在500~1500m,坡度多为25°~45°之间,出露岩层多为破碎页岩、板岩,风化作用强,稍遇水力侵蚀,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便垮塌,为泥石流形成提供物质条件。

工程区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作用的接触地带,随着青藏高原隆起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活动构造,以及重新活动的老构造带。上升运动引起剥蚀作用加剧,沟谷下切,从而造成地表被切割,山高谷深。强烈的新构造运动使基岩部分变质、破碎,使得堆积扇或河流阶地上的第四系松散物质成为泥石流固体物质的补给源地。

地震是现代地壳活动最明显的反映。工程区岩层在烈度较大的地震作用下,降低了强度而变得破碎、疏松,使山体稳定性遭到破坏,不仅加速了松散固体物质的积累过程,而且还能直接激发泥石流的形成。如桑日麻断裂具有较宽的破碎带,控制着杜柯河河谷的展布和第三系(古、新近系)发育,断裂带曾于1947年发生达日7.75级地震,实际上工程区杜柯河流域就有26条泥石流沟,证明了地质构造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

2.岩性

工程区地壳稳定性差,构造体系复杂,多弧形褶皱,出露地表的岩层多为变质砂岩、千枚岩、片岩、板岩等,这些岩层软弱易风化,如西康群的砂岩、千枚岩地层,抗风化能力低,岩层破碎,这都有利于松散固体物质源源不断地补给泥石流的形成。

由于工程区气温寒冷,温差大,风化作用强烈,岩体在地质构造作用下较为破碎,岩体裂隙受构造作用影响不断扩大加深,并产生新的风化裂隙,岩体完整性遭到破坏进而解离为碎片、碎块和砂粒。工程区化学风化不明显,但大多数流域内分布有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等粘土矿物,容易出现遇水膨胀、崩解、软化、泥化等现象。由于广泛而持续的风化作用,在谷坡表层常形成风化壳(厚度可达数十米),成为泥石流形成的物质来源。

三、地貌条件

地貌条件对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所起的作用有两个:一是通过地势为泥石流提供位能,赋予泥石流较大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能量;二是在坡地或沟道的一定演变阶段内,提供足够数量的物质(水体和土体)。泥石流形成的地貌条件主要包括泥石流沟的沟床比降、沟坡坡度、坡向、汇水区面积和沟谷形态等。

沟床比降是流体由位能转变为动能的地貌条件,是影响泥石流形成和运动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比降大的沟床有利于堆积物的运动,要求附加外力(水动力)作用较小,反之则要求启动动能较大。表2-5反映了工程区泥石流沟的沟床纵坡统计情况,表明300‰~400‰的沟谷所占的比例最多,其次是100‰~200‰和200‰~300‰,最大沟床比降为650‰,最小沟床比降为7‰,平均沟床比降为320‰。泥石流的启动(发生)临界坡度大约为14°,相当于249.3‰沟床纵坡。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工程区沟床比降为100‰~400‰,对泥石流的形成和运动最为有利。

表2-5 工程区泥石流沟沟床纵坡分级统计

工程区泥石流分布因受谷坡坡向水热条件差异的影响,导致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显现出一定的坡向差异,具体表现为7个流域中位于左岸(朝向东南)的泥石流沟的数量(占总数76%)明显多于右岸(朝向西北)的数量(占总数24%),杜柯河和达曲流域更加突出。

四、激发条件

激发条件(如降雨、冰雪融水、冰崩雪崩等)是决定泥石流是否发生的动能因素。不同的激发条件决定着发生不同类型的泥石流,其强弱决定着泥石流规模的大小。

1.工程区内的降雨型泥石流

对于降雨型泥石流,国内外一些研究者指出,其发生与10min和1h的降雨量(雨强)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强暴雨的局地性和短历时雨强对泥石流的产生有着激发作用,主要集中在1h雨强2~10mm和10min雨强0.5~3.5mm范围内。如1994年杜柯河上杜柯乡金木达村暴发的泥石流,1995年杜柯河上杜柯乡西穷寺院暴发的泥石流,都是由于局地性暴雨引起的。再如1992年6月,由于壤塘县连续降雨近一个月,导致宗科沟以及上杜柯乡一带发生了大量的坡面泥石流和沟谷泥石流。冰雹和暴雨共同作用下,更容易激发泥石流,如壤塘县2003年石里乡牙拉村、宗科乡、茸木达乡和中壤塘乡由于冰雹和暴雨共同作用暴发了4场泥石流,直接经济损失共100多万元。

2.工程区内的冰雪融水型泥石流

对于冰雪融水所引发的泥石流,同气温的关系密切。工程区冰雪融水泥石流多与冬春积雪和首场(暴)雨有关,发生在气温回升时。

五、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环境退化,从而引发泥石流。泥石流发生后往往形成荒沟和石滩,又使生态环境进一步退化,造成恶性循环。

工程区人烟稀少,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内,森林茂密。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表现为:(1)森林过度砍伐,毁林开荒,刀耕火种,陡坡垦殖,加剧了水土流失;(2)过度放牧,草场退化,山坡裸露地变为泥石流源地;(3)不合理的集运材方式,破坏地表结构,加速沟床侵蚀,促进泥石流形成;(4)设厂、开矿、筑路、修渠、建库等,切坡弃渣破坏岩土的稳定性,增加泥石流源地的土量。

② 印度北部冰川断裂,洪水卷走房屋民众惊慌尖叫,是否有人员伤亡

北阿肯德邦在2月7日发生冰川断裂,导致山洪发生,同时伴有泥石流,冲毁了一座水力发电的水坝,导致大量人员伤亡,截止2月8日,据统计及官方消息发布,目前已有14人死亡,失踪人数在100至150之间,仍在搜救中。

一、冰川断裂起因

北阿肯德省的喜马拉雅山脉由于自然原因,地质脆弱,情况不稳定极其敏感,不适合在其附近大兴工程,建立水力发电站。喜马拉雅山脉的危险性由自然环境决定,气温骤暖、地质灾害,极端恶劣天气都容易喜马拉雅山脉发生灾害,曾在2016,由于山区的特殊性,就曾爆发过毁灭性的洪灾。此次的冰川断裂的突发事件,印度处于紧急处理,救援受灾地区人员阶段,冰川断裂原因将在冰川情况稳定后,组织专家研究冰川断裂原因。

③ 什么原因引起舟曲特大洪水泥石流

舟曲的泥石流是三个原因导致的。
1、过度开发,造成水土流失
2、两年前的512地震震松了山体,使雨水更容易渗入岩层,水是一种润滑剂,这样子就更容易造成泥石流
3、去年11月以来的干旱使泥土干裂,这样一遇到暴雨,泥层更容易滑动
一是舟曲当地地形地貌和特殊地质构造,是导致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专家分析认为,舟曲县城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比较破碎,风化程度也很厉害,比较容易发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二是汶川地震的影响是重要因素之一。舟曲县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地震导致舟曲县城周边山体松动、岩层破碎。因地震造成的山体松动等需要3到5年时间才能消除,但目前距离汶川地震发生仅2年多时间。三是舟曲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上半年的持续干旱,造成城区周边岩石解体,部分山体、岩石裂缝暴露在外,使雨水容易进入,导致滑坡。

④ (50财富悬赏!)地理知识提问 关于泥石流案例!!请进

成因:
自然原因:岩石的自然风化形成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
地形陡峭 ;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袭 ;

人类工程活动原因:不合理开挖(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其它工程建筑);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滥伐乱垦,会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

危害:
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对居民点的危害: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2、对公路和铁路的危害: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
3、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4、对矿山的危害: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案例

国内的有:
1、2002年6月17日暴雨引发洪灾及泥石流,四川省3000万应急款急调灾区。 受灾群众
2、2002年8月19日云南新平泥石流死亡人数升至33人,3000多人参与抢险。 3、2008年11月4日云南泥石流致35人死亡,107万多人受灾。
4、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
5、2010年8月11日18时至12日22时,陇南市境内突发暴雨,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致使多处交通路段堵塞,电力通讯设施中断,机关单位、厂矿企业和居民住房进水或倒塌。
6、8月以来,我国甘肃舟曲、四川绵竹和汶川、云南贡山等地相继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
7、2010年8月13日13时至14日7时,都江堰市龙池镇出现大暴雨,引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八一沟、栗子坪、麻柳坪、黄央沟、水鸠坪等大量山沟均发生泥石流,初步估计累计冲出物源400万立方米。
国外的有:
1、1970年5月,秘鲁发生7 8级地震引发瓦斯卡兰山泥石流,使容加依城全部被毁,近7万人丧生;
2、1985年11月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爆发,火山喷发物夹带着碎屑、火山泥石流奔腾而下,距火山50千米以外的阿美罗镇瞬间被吞没,造成2 3万人死亡,13万人无家可归;
3、1998年意大利那不勒斯等地突遭泥石流袭击,造成l00多人死亡,2000人无家可归。
4、2002年2月17日的印度尼西亚发生严重泥石流事件,7人死亡多人受伤。

⑤ 什么地方发生过泥石流

1、2002年2月17日的印度尼西亚发生严重泥石流事件,7人死亡多人受伤。
2、2002年6月17日暴雨引发洪灾及泥石流,四川省3000万应急款急调灾区。
3、2002年8月19日云南新平泥石流死亡人数升至33人,3000多人参与抢险。
4、2008年11月4日云南泥石流致35人死亡,107万多人受灾。

⑥ 印度阿萨姆邦洪灾的爆发,引发了哪些自然灾害

一则“距离拉萨200公里处发生特大暴雨导致山洪,整片村庄被吞噬……”的信息在网络上传播。经西藏自治区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查证,所谓“距拉萨200公里处”实为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

今年真的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啊,在我们国家内很多地方都发生了洪涝,导致了很多人的无家可归,暴雨不断,还导致很多地方都产生了积水,但是我们国家的防洪系统还是很棒的,所以并没有发生很多人的死亡。


经查证,微博所称“距拉萨200公里处”实为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阿萨姆邦北部与我国接壤,距离我区首府拉萨直线距离约为300公里。据央视新闻客户端7月17日报道,印度阿萨姆邦洪水已造成73人死亡,370万人受灾。 西藏多地已经进入雨季,我区国省干线发生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灾害,但未出现人员伤亡。请大家发布相关信息时不要随意关联,以免造成误解。

⑦ 泥石流形成的外部条件

1.气象水文条件

来自地质体之外的,长时间降水、暴雨、冰雪融水、地表水体溃决所形成的水流,不仅是泥石流物质形成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而且也是泥石流获得初始动能,得以流动的能量提供者。所以,水流的加入被视为一种外部条件。

对于广大泥石流活动区来说,降水及其形成的水文过程是各种外部条件中最为主要的因素。其中暴雨和特大暴雨常引发群发的泥石流,形成规模也较大。

我国除西北、西藏北部和内蒙古西部为降水稀少的内陆气候区外,其余地区都受季风气候的控制,夏季和秋季为多雨季节。

影响我国的夏秋降水的季风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一是来自西南,它将印度洋上空形成的水汽通过横断山南北走廊进入西藏东部、云南、贵州、四川,甚至影响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天气,造成大量的降雨,受这股气流的影响,1963年9月18日,云南东川1小时的降雨量达55.2mm;1977年5月14日成昆铁路线上的汉罗沟2小时的降雨量为127mm,这些暴雨均引发大规模泥石流暴发;另一方向的季风来自太平洋,夏秋之季,太平洋上形成的含有大量水分的热带气旋,以台风的形式从我国东部和东南部沿海登陆,每次都造成大范围暴雨或特大暴雨天气现象,其影响范围可以到达我国中西部,受此影响,1981年7月27日8号强热带风暴袭击了东北,辽宁老帽山地区6小时降雨量达395mm,最大短时降水达116.5mm/h,引发了巨大的泥石流。

除降水因素外,气温的升高,导致冰雪强烈消融也是引发某些特殊地区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原因。我国西北、西南一些高海拔地区,常年积雪或分布着大面积的冰川,当夏季气温升高,冰雪大量融化,时常会引发泥石流,我国西藏波密地区、新疆的天山地区就属这种情况。

研究表明,泥石流活动的频繁程度和规模与大气降水的时间分布、强度有着明显的统计关系。

(1)年降雨量。年降雨量越大,泥石流活动越强,但不同地区的泥石流暴发的年降雨量阈值差异性很大。如云南东川地区,年降雨量在400mm左右就有泥石流活动;而四川华蓥山区则需在800mm以上的年降雨量泥石流才可能活动。

在同一地区,降雨的年际变化对泥石流的活动也具很大的影响,如云南东川蒋家沟,多年丰水期泥石流活动频繁,达15次左右;而在多年枯水期,泥石流活动相对较弱,仅有数次。

(2)季节性降雨。泥石流活动主要分布在雨季,如长江上游地区,由于季风的进退,控制了降雨的时段,季风来得早,则雨季时间提前,一般年降水量较大,泥石流暴发时间也早。反之,随雨季的推迟,年降雨量偏少,泥石流发生得晚,且频数较小。

(3)日降雨量。日降雨对泥石流发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天之中总降雨量对泥石流发生作用方面。由于雨季中多夜雨,致使同步发生的泥石流具规模大、危害重的特点。泥石流发生所需的日降雨量大小取决于流域的地质地貌条件。

(4)雨强。雨强即单位时间的降雨量,主要有1小时雨强和10分钟雨强两种表示方法。泥石流发生的激发条件中,雨强是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据四川泥石流的统计资料表明,泥石流发生的1小时雨强最低在15mm左右,绝大部分在20~60mm之间。

2.人为活动

(1)人为开挖、弃土。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其他工程时的岩土体挖掘与弃置。如:云南省东川至昆明公路的老干沟,因修公路及水渠,使山体破坏,加之1966年犀牛山地震又形成崩塌、滑坡,致使泥石流更加严重。又如香港多年来修建了许多大型工程和地面建筑,几乎每个工程都要劈山填海或填方,才能获得合适的建筑场地。1972年一次暴雨,使正在施工的挖掘工程现场120人死于滑坡造成的泥石流。

如四川省冕宁县泸沽铁矿汉罗沟,因不合理堆放弃土、矿渣,1972年一场大雨诱发了矿山泥石流,冲出松散固体物质约1×105m3,淤埋成昆铁路300m和喜(德)-西(昌)公路250m,中断行车,给交通运输带来严重损失。

(2)乱垦滥伐。在人为活动条件下,如山区滥伐森林和不合理开垦土地,造成水土流失,产生大面积滑坡、崩塌,都为泥石流提供了物源。四川、云南等地区之所以成为我国最严重的泥石流活动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1个世纪来的滥伐森林资源。

如甘肃省白龙江中游现在是我国着名的泥石流多发区。而在1000多年前,那里竹树茂密、山清水秀,后因伐木烧炭,烧山开荒,森林被破坏,才造成泥石流泛滥。

又如,甘川公路石坳子沟山上大耳头,原是森林区,因毁林开荒,1976年发生泥石流毁坏了下游村庄、公路,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当地群众说:“山上开亩荒,山下冲个光。”

泥石流的规模和类型受许多种因素的制约,除上述三种主要因素外,地震、火山喷发等都有可能成为泥石流发生的触发因素。

⑧ 印度暴雨致近200人遇难,导致印度洪水泛滥的原因是什么

多种因素导致印度洪水泛滥,最直接的原因是强降雨,但一些专家认为,印度洪灾是全球变暖所致。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现象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双向的,全球变暖增加了极端天气现象的可能性,但是不能反过来说极端天气现象的原因就是全球变暖。

当全球变暖和自然天气现象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极端天气事件可能会发生。同时,洪灾还会受到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

河流和湖泊是否具备蓄水能力,以经受住强降雨的考验,也是影响洪灾的一个因素。以德国洪灾为例,有媒体报道指出,德国大暴雨导致莱茵河水位上升,溢出当地防洪大坝,造成洪涝灾害。

印度暴雨致近200人遇难:

连日暴雨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和洪水灾害。部分地区被淹没,数百座村落停水、停电。印度网站报道称,截至7月24日晚9点30分,13.5万人已被转移出灾区。目前,救援行动还在进行中。

印度西部马哈拉施特拉邦减灾事务部长维贾伊·瓦德蒂瓦尔7月24日表示,持续暴雨在该邦多地引发的灾害已造成至少138人死亡。

据《今日印度》7月24日报道,印度气象部门预测将有“特大”降雨,已向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六个地区发出红色警报,并建议采取预防措施。

以上内容参考 和讯新闻-印度暴雨致近200人遇难:数百座村落停水停电、部分地区被淹没

⑨ 泥石流的典型案例

1.2002年2月17日的印度尼西亚发生严重泥石流事件,7人死亡多人受伤。
2.2002年6月17日暴雨引发洪灾及泥石流,四川省3000万应急款急调灾区。3、2002年8月19日云南新平泥石流死亡人数升至33人,3000多人参与抢险。
3.2008年11月4日云南泥石流致35人死亡,107万多人受灾。
4.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
5.2010年8月11日18时至12日22时,陇南市境内突发暴雨,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致使多处交通路段堵塞,电力通讯设施中断,机关单位、厂矿企业和居民住房进水或倒塌。
6.2013年7月甘肃天水泥石流:24人遇难1人失踪损失超汶川地震影响

⑩ 印度尼西滑坡、泥石流频发的原因

印尼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的交汇处,地壳活动,地震、火山频繁;岩体破碎,土层疏松;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降水量丰富,多暴雨易引发滑坡、泥石流~

阅读全文

与印度的泥石流来自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98印尼事件政府做了什么 浏览:954
意大利法西斯为什么弱 浏览:933
印度歌曲背景音乐叫什么名字 浏览:996
意大利面配的酱料怎么制作 浏览:605
印度是什么级别的 浏览:694
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是什么意思 浏览:535
英国人为什么要去巴黎 浏览:208
新中国成立以后发行了多少邮票 浏览:391
中国球王年薪是多少 浏览:345
意大利护肤品的品牌有哪些牌子 浏览:175
东兴市还有多少越南人 浏览:580
意大利lsb板材哪里生产 浏览:253
伊朗和叙利亚之间有什么战争 浏览:472
苹果中国代工厂为什么搬到印度 浏览:296
中国怎么变成这个样子 浏览:224
去伊朗可以带多少现金 浏览:259
出口英国木头需要什么证书 浏览:173
中国印尼海军在哪里联合军演 浏览:977
中国第一悍匪是怎么越狱的 浏览:473
印度母牛在哪里 浏览: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