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人重视奥运的吗
不重视奥运比赛,注重奥运精神。世界上那些爱攀比的大国,应该向印度这个大国学习。
❷ 印度在北京奥运会上的奖牌那么少,是因为它们国家不行还是它们反对北京奥运会而没有派人来参加呢
印度国家的体育,似乎除了板球还是板球
印度竞技体育成绩不佳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印度与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一样,非常重视教育,印度的父母都希望儿女成为工程师、医生等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没有多少父母愿意让子女去辛辛苦苦练体育。
其次,气候和地理条件也是印度成为体育大国的限制条件。印度地处热带,气候极为湿热,加上国家和民众相对贫穷,没有好的室内训练条件,只能选择室外训练。这样炎热潮湿的气候成了体育发展的瓶颈。
第三,印度政府对体育不够重视。相对于在经济、军事领域的慷慨,印度政府对竞技体育发展的投入则显得囊中羞涩、吝啬不已,发展体育大国似乎根本没有被纳入印度政府的议程。这已经成为制约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四,印度体育总体发展水平较低,教练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水平不高。水平较高的运动员更愿意到国外训练,因为他们认为“同外国教练相比,印度教练往往缺乏训练手段,他们并不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比这点更严重的是,在印度,教练的选拔也成为多种利益的较量。谁能当上教练不看其技术、训练水平及能力,而是看谁的后台老板硬。
❸ 印度人怎样看中国
在中国的印度人,主要居住在北京、上海两等地,他们是这样看中国的:
1、上海印度人协会主席阿密特·怀卡尔认为:上海很安全
上海印度人协会主席阿密特·怀卡尔的老家是印度中部的那格浦尔。2009年,怀卡尔当时所在的一家德国企业把他派遣到上海,担任亚太区销售高级副总裁。现在,他11岁的大儿子和7岁的小儿子都在上海上学。2012年,怀卡尔被选为印度人协会主席,这个2006年由“上海印度女性联盟”和“上海印度商人联盟”合并的印度人社团,在他负责的这3年里,会员从700人增加到1500人。在印度人协会的网站上,能查到所有委员会成员的手机号和电子邮箱,协会成员的名字和手机号也都在年度刊物上公开。
怀卡尔说,印度人协会经常组织公益活动,联络在华印度人的感情,比如一年一度的印度排灯节公益晚会。此外,他们也愿意为上海市民做些贡献。去年11月,上百名印度人协会的成员在上海市血液中心参加献血。等到今年6月14日“世界献血日”时,协会还会举行这样的活动。怀卡尔说:“我们很高兴这样做。”采访中,怀卡尔再三称赞中国人的守时和勤奋,他还说:“每次遇到新来的印度人,我都会告诉他上海给我们的安全感超过世界很多地方。我们应该给上海颁一个‘安全奖’。”
普拉迪普·库马尔和太太安·丽塔住在上海世贸滨江花园的高层公寓里,天气好的日子,从他们家的客厅能俯瞰黄浦江。在这个高档社区,总共住着七八十户印度人。库马尔来自印度首都新德里,有在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的香港、上海等地做跨国企业高管的经历。2006年,库马尔看到中国咨询行业的机遇,创立了自己的咨询公司,同时也是另一家咨询公司的合伙人。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那时中国的GDP增速很快,相关政策使跨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和运营非常容易,商业发展前景很好。
上海的生活让库马尔一家感到满意。谈到在广场跳舞的中国大妈,已经当上奶奶的丽塔说:“中国老年人比印度老年人更活跃,也更快乐,退休仿佛是他们新生活的开始。”由于一家人都是素食主义者,丽塔还教会来家的钟点工做印度菜,这大大提高了他们在上海生活的幸福感。现在,丽塔是上海一家名为“米饭妈妈”的公益组织成员,她们致力于帮助上海的弱势儿童群体。丽塔说:“印度人与西方人差别很大。中国人把我们看成半个外国人,因为我们的语言、相貌,也因为我们的亚洲特性。我很高兴,当地人接纳了我们。”
2、北京泰姬楼印度餐厅总经理麦赫诺·帕斯塔卡亚说:“印度要向中国学习
生活在中国的印度人,有时愿意把两国做对比。北京泰姬楼印度餐厅总经理麦赫诺·帕斯塔卡亚来中国24年了,1997年他娶了中国妻子,1998年在北京国贸开了第一家印度餐厅。帕斯塔卡亚学的是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后在印度创业,想出一个“工业厨房”的点子,和做外卖差不多,但不太顺利。几年后,他决定出去闯闯,曾考虑过到颇受印度人欢迎的中东地区,那里有700多万印度人,直到一个朋友问他“要不要一起去中国”。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帕斯塔卡亚对中国一无所知,但他还是做出了选择。来中国不久,就认识了会说英语的郑女士,用帕斯塔卡亚的话说:“印中文化真的有很多不同,我们认真交往、磨合了好几年,1997年才结婚。”那时候,他想买咖喱等家乡的调料要去友谊商店,但现在方便多了,网购就可以解决。说起北京的变化,帕斯塔卡亚侃侃而谈:“那时刚修完的二环路、三环路没过多久就又拥堵了。以后北京有七环也不奇怪。”对于北京的雾霾,他也会抱怨,但他觉得“污染和发展有关,哪个国家都一样,印度也有污染”,而且北京近几年已经好多了,几乎没有沙尘暴。
帕斯塔卡亚在北京开的印度餐厅很受欢迎,吸引了很多社会名流。短短几年内,他又开了两家分店。生意走上正轨,让帕斯塔卡亚更热衷于传播印度文化,他说:“很多中国人对瑜伽的印象就是减肥美体,其实它更强调呼吸冥想,是用来修身养性的。我希望能尽一己之力,让更多中国人了解印度。”
来自印度南部城市安得拉邦首府海得拉巴的珊妮,是独生女,她有个好听的中文名字“月光”,是当年一个去印度的中国女孩给起的。月光很喜欢这个名字,来中国后,她得知“月光”有了新的含义,不过,这个开朗的女孩笑着说:“在中国发展不可能成‘月光族’的,这也是我来中国的原因。”月光说,印度人口多,很多人都有兄弟姐妹,所以像她这样的独生子女很少见。
月光的父亲曾在英国、中国香港经商,她13岁首次来中国时第一站就是香港,然后又去了广州和深圳。月光说:“你问100个印度人刚来中国时是否适应,可能99个都说不适应,因为印中的文化差异很大。可是我很适应,我想是因为从小到大我一直都和中国有联系的原因。”现在,她最喜欢的中国小吃依然是粤菜系中的虾饺。一年半前,月光到北京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MBA。谈到为什么放弃美国名校而选择中国大学时,月光说,印度以前是英国殖民地,印地语和英语都是官方语言,她在印度的商学院里学到的知识也都以欧美为范本,因此,选择去美国留学意义不大。相反,她认为,再过二三十年中国肯定能超越美国,因此,她想“毕业后留在中国工作,见证历史”。月光说,印度要向中国学习的地方很多,我注意到中国商场里的售货员、旅游景点咨询处和高速公路收费站等服务场所的工作人员多是女性,而这些工作在印度都是由男性来做。
来自印度班加罗尔的尼廷·达尼在意大利读研时,一次到上海实习的机会让他对中国产生兴趣。2011年毕业后,达尼来到上海,现在,他是一家名为“绿色倡议”的环保组织负责人,同时兼职做室内摄影和建筑咨询。“绿色倡议”经常组织宣传环保的活动,如每月邀请环保产业的相关专家和高管讲座,每次参加的人数都有上百人。达尼对政治话题不感兴趣,但更关注中国政府的环保举措。达尼说:“在印度,环保问题还没有像在中国这样被重视。印度政府面临的主要挑战仍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大气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最近才被重视。”
达尼认为中国政府的治理很出色。他举例说:“与上海相比,班加罗尔的交通很差。10公里的路程,我需要花一小时甚至一个多小时。”但他觉得,印度在旅游业上有优势,景观和风俗仍保持原貌,但在中国,“所有的东西都被装点过,越来越西方化”。对达尼来说,他希望可以简化来中国的签证手续。
3、印度学者:“印中不要因为纠结过去错过良机”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执行秘书长苗绿博士说:生活和工作在中国的4.5万印度人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起着推动作用,通过人员往来可以增进了解,促进中印两国经贸、文化发展。但是人口大国印度在中国的人数还不够多。
一位在中国生活了8年但不愿透露姓名的印度学者说:印中两国媒体有时会有关于对方国家的负面报道,如炒边境话题,其实印度普通百姓不太关注这些报道。他认为,欧美媒体也经常有对印度的负面报道,这很正常,西方不愿接受其他国家崛起的事实。说起1962年的那场战争,他认为,印中合作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果因为纠结过去错过良机,就太可惜了。他还谈到,“莫迪总理对华友好访问,希望印中往前看”。以前印度的领导人喜欢把耳朵捂上自己做决定,但莫迪不是,更喜欢倾听别人的意见,比较开放,亲和力强,因此赢得很多海外印度人的心,有不少印度人为投莫迪一票而特意回国。
库马尔表示:“民间层面,印中两国之间可以说相互信任。但在政府层面,彼此有些过于谨慎。我之前想把一些中国公司带到印度,但印度政府花了很长时间才完成相关程序。在中国,美国公司注册很容易,我的公司在中国注册时也很容易。”他认为,中国稳步增长,印度也迅速发展,“两国应以新的思维方式实现共同繁荣”。
在华印度人体验中印差异 感叹中国机会多更安全--国际--人民网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415/c157278-26846086.html
❹ 印度主动申办奥运会遭拒绝,奥委会:还是中国申办好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是不给面子,直接打脸:“印度的基础设施都不行,2010年承办的英联邦运动会因为肮脏、恶劣的居住条件,一百多名运动员集体宣布退赛。”所以,虽然现在奥运会不是很景气,但是也不能让印度这样的国家来搞砸了。
和对待印度的态度截然相反,巴赫多次提到中国,高度赞扬北京奥运会的很成功,希望中国能够主动承担起“传递奥运精神的责任”,而魏纪中魏老先生也出来呼吁,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要主动出来承担责任,这种差距真是一目了然。
❺ 印度评论:为什么中国在奥运会能拿如此多金
管它阿三怎么看,我们不Care!大象会在乎蚂蚁的看法么?
❻ 十亿人口的印度,为何在奥运会上没有展现风采
据2019年人口统计数据来看,印度人口数在13.24亿,超过中国指日可待。可是我们发现没?这个泱泱大国,奥运奖牌数非常少,迄今为止只拿到9块金牌,而且这些金牌大都在一些冷门项目上,比如曲棍球,从1928年开始,曲棍球一共获得7枚冠军。
除此之外唯一的金牌来自气步枪,2008年气步枪选手Abhinav Bindra,打破了50多年的魔咒,获得一枚奥运会冠军,他几乎成为整个印度人的骄傲,可是Abhinav Bindra却是印度的特例,因为他们家庭优越,孩子从小就送到德国训练,可以说是德国培养出来的奥运冠军,而不是印度国内体制培养出来的。
不过近些年,除了第一运动板球之外,羽毛球、足球、篮球在印度也逐渐普及开,在众多体育赞助商的支持下,这些运动也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比如中国的OPPO、vivo花费数亿美金赞助印度体育运动,希望通过体育运动打开整个印度市场。
随着流媒体的发展,星空体育、索尼十、索尼六、索尼ESPN、ESPN亚洲、DSport和DD sports等网络流媒体平台,在印度获得快速发展,这些流媒体平台无形当中也助推了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
相信在未来,拥有超过13亿人口的印度,在体育赛事上逐渐取得更好的成绩,不再是奥运会的看客。
❼ 现在外国人对中国奥运会的强势表现怎么看
中国的后奥运时代就是世界的后美国时代之类的结论。有人甚至预测,后奥运时代而从总体上看,中国文化所代表的多样性,对国际社会而言是一件大好事。 ,
❽ 为什么印度在奥运会方面不能与中国相提并论
可能2020年后了吧,一是他的大部分城市基础设施都还很落后,二、印度在国际上的体育成就不明显,根本不能和体育强国—中国相提并论,争取国际奥委会同意任重道远。如果印度要申办奥运会可能会让第一大城市—孟买提出申请,或者新德里、加尔各答。
❾ 印度想在奥运赛场超过中国,为何一枚金牌都没获得
总而言之,印度的体育属于十分落后,跟它的国际位置完整不契合。体育要上位,资金可拨款、设备可建立、人才可引进,但是印度人不改动对体育的轻视态度,再多地投入都没有用。这次又让我们见识到中印网民的槽点,三哥什么事情都要跟中国人比个上下,但是我们却不断不屑跟他们比。
❿ 印度人重视奥运的吗-
我来回答;印度之所以在奥运会上名次靠后,主要是贫富悬殊,有钱人家不会让孩子当运动员(当运动员太辛苦),没钱人家又交不起巨额的训练费用。印度不像中国,中国运动员有一个训练梯队,从地方到国家,只要真正素质好的,国家会负责一切费用。很多西方国国家的运动员训练都是要自掏腰包的。倒是选美在印度很盛行,很多印度人都争着将女儿送去选美,整容风也很风行。一旦当模特出了名,名利兼收,何乐而不为? 实际上,印度在软件业是很出名的,美国的软件业人才不少都是印度裔的。 此外,印度政府一直在大搞军备,对体育投入并不多,也不重视,是造成奥运会成绩差的一大原因。枪杆子里出政权嘛。印度老是在跟巴基斯坦对着干,花巨资研制核武器和导弹,还要争取在2010年之前发射宇宙飞船,争当太空大国。这样一个国家,财力又很有限,钱都用在刀尖上了,哪还有心思搞奥运? 奥运会是最高层次的高竞技性的体育比赛,比的是综合国力,不是人多就行,关键是要有高投入、高科技,还要有一大批不同梯队、不同类型(覆盖各个竞技项目)的体育后备人才以及大量优秀教练员、后勤保障人员,才会有高产出,才能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光有人才还不行,还要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没钱什么事都办不成,运动员要有好的营养搭配、训练场地,尤其重要的是要有机会多参加国际性的比赛,以起到练兵的目的,这些都需要花大把大把的钱。 还有,不少国家的运动员在奥运上获得奖牌,都有丰厚的奖金,少则数十万,多则上百万,而这在印度是不可能的。奖金那么少,哪个印度运动员会在奥运会上拼老命?还不如在T型台上走猫步来得实惠。 这样看来,印度难怪常在奥运上被剃光头了。 1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