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石油消费多少亿

印度石油消费多少亿

发布时间:2022-06-13 13:44:29

⑴ 世界十大石油消费国

据德国科隆经济研究所杂志iwd2007年第29期(7月19日)消息,2006年世界石油的消耗总量为38.96亿吨 ,其中十大原油消费国分别是,美国(9.42亿吨)、中国(3.47亿吨)、日本(2.41亿吨)、俄罗斯(1.36亿吨)、德国(1.23亿吨)、印度(1.19亿吨)、巴西(1.04亿吨)、加拿大(1亿吨)、南朝鲜(1亿吨)、法国(0.94亿吨)。

⑵ 印度是穷国吗

在不少国人眼中印度是一个脏乱差俱全的国家。但在不少专业人士看来,印度是一个大有发展前途的新兴经济体。2019年印度的GDP达到了2.88万亿美元,超过了老牌资本主义强国法国和英国。而据一份2018年发布的资料显示,从2007年至2017年,印度财富总额由3165亿美元增加到了8230亿美元,目前印度有千万富翁20730位,有亿万富翁119位。这些富翁中名气最大的是信实工业公司的“掌门人”穆克什·安巴尼,据最新统计资料显示他的个人资产达到了514亿美元,据称超过了马云先生和马化腾先生的财富总和。



⑶ 印度是石油大国吗

是。

印度国土面积很大,但是是石油进口大国。在双边贸易中,印度购买价格高的美国工业产品,估计发展前景有限,农产品价格低,美国也扭转不了多少逆差,况且印度也是个农产品出口大国,进口幅度有限。

印度人口多,经济发展也迅猛,它现在是世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2020年,虽然疫情严重,各种封锁隔离,影响石油消耗,印度石油消费总量下降了10%以上,最终达到1.934亿吨。

美国现在是石油净出口国,2020年净出口量为平均75.1万桶/日。如果按照9月22日美国纽约原油交易所价格72.23美元/桶算,一年出口额刚好平抑逆差。

石油消费伴随印度经济发展,不断增加。美国能说服乌克兰,波兰进口自己的液化天然气,而减少进口旁边俄罗斯廉价油气,如今印美贸易逆差过大,这将是美国减少逆差很重要的一个办法。

⑷ 印度有石油资源吗

有石油资源,印度矿产资源丰富,铝土储量和煤产量均占世界第五位,云母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截至1996年底,印度主要资源可采储量估计为:煤463.89亿吨(不含焦煤),铁矿石97.54亿吨,铝土22.53亿吨,黄金86吨,石油8.96亿吨。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也是金砖国家之一,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手工艺、纺织以至服务业。

(4)印度石油消费多少亿扩展阅读

气候特征:

印度全境炎热,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而印度西部的塔尔沙漠则是热带沙漠气候。夏天时有较明显的季风,冬天则较无明显的季风。

石油燃料是用量最大的油品。按其用途和使用范围可以分为如下五种:

1、点燃式发动机燃料有航空汽油、车用汽油等。

2、喷气式发动机燃料(喷气燃料) 有航空煤油。

3、压燃式发动机燃料(柴油机燃料) 有高速、中速、低速柴油。

4、液化石油气燃料即液态烃。

5、锅炉燃料有炉用燃料油和船舶用燃料油。

⑸ 印度石油工业概况是什么

1990—2003年,世界初级能源消费从81.17亿吨当量增长为97.41亿吨油当量,年均增长1.4%,同期印度初级能源消费从1.93亿吨增长为3.45亿吨油当量,年均增长4.6%。印度在世界初级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从1990年的2.38%跃升至3.54%,从而成为仅次于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之后的第五大消费国。
2003年印度初级能源消费中,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和核电的比例分别为53.4%、32.8%、7.8%、4.5%、1.2%。印度的煤炭资源较为丰富,基本能够实现自给,但石油资源较为短缺,必须依赖进口。2003年印度原油消费1.13亿吨,国内生产3670万吨,进口8200万吨,进口石油所占的比例超过70%。
20世纪80年代初石油产量年平均达600万吨,1992年达1500万吨,1985年印度石油需求量为5000万吨,国内产量2000万吨,进口石油约占60%,1985年后,加大了海上石油开采力度,进口总量逐年减少,目前已减少到20%左右。
印度政府对海上油田开发总投资约200亿卢比,油气开采累计为印度政府增加了8000亿卢比以上的财政收入。在1985—1990年第七个5年计划期间,印度政府给石油工业投资300亿美元,将年炼油能力提高到5000万吨。
海上油气开采促进了印度海洋技术的发展,在近海油气服务方面,一段时间印度在采油平台、供应船、动力定位船、检修平台的潜器等全部从国外引进,现除动力定位船、潜器之外,印度已能制造供应船、货驳船、吊驳船等设施设备。
印度大部分的石油勘探和生产由石油与天然气委员会承担,印度石油公司也负责印度东北部的石油勘探和生产,该公司以前是缅甸石油公司的伙伴。印度原先不允许国际石油公司在印度石油勘探和生产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但现在情况已经有所变化。印度政府已开放陆上和近海地区,以便让国际石油大公司投标。
外国石油公司参与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印度邀请一些海外石油公司帮助其寻找石油。1979年,在孟买高地附近的区域,同雪佛龙国际公司签订了一项勘探合同。但是此合同未取得结果,该公司蒙受了约3000万美元的损失。第二和第三轮投标也令人失望,没有发现碳氢化合物,据说损失约1亿美元。在第四轮投标中,得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响应。于是印度政府同美国、荷兰及印度国内的一些集团公司签订了5项合同。1993年又先后进行了第五轮和第六轮投标,接着于1994年进行了第七轮投标。但投标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缺乏充分的地震数据。为此,印度政府邀请了一些私营公司进行地理测量。印度政府还提供一些中小型油田和天然气供私营公司开发。国际金融公司已经同意为这些计划中的一些项目提供35%的开发费用。
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1990年,印度的石油产量不断上升。1971—1993年的平均产量为每年1900万吨。1990年之后,产量开始下降。1994年产量为1540万吨,这是连续第3年下降,1992年和1993年分别下降11%和16%,但孟买高地的产量仍占原油总产量的近60%。
1975年孟买高地油田的发现,以及近海石油生产的开始,使印度当时在石油方面可以达到自给。但是过度开采导致一些油田的严重损坏,最终使大量油井关闭,产量下降。1993年,原油总产量下降了11%,这主要是由于阿鲁纳恰尔邦的产量减少。但在1990—1993年连续4年产量下降后,1994年石油生产稍有改善。在印度的南部沿海地区,人们也认为具有近海石油生产的美好前景。1994年,在克里希纳—戈达瓦里地带内,在拉瓦油田的两口油井开始产油。这些油井的目标是每年生产40万吨原油。也是在1994年,在孟买高地的两口近海油井开始启动,目标是每年生产797万吨原油。在同一地区的尼拉姆油田,那里有多达6300万吨的石油储量。
自1986年以来,印度的石油进口量不断增加,从1986年的1400万吨增加到1994年的3050万吨,每年平均增长率为21%。进口量的增加,主要是因为国内石油生产量下降所致。1990—1993年的进口量每年增加19%,而国内生产则下降10%,据印度一份官方报告称,1994—1995年,原油进口量估计为2400万吨,其中1600万吨是根据定期合同进口的,800万吨则从现货市场上取得。印度分别同沙特阿拉伯签订了进口600万吨原油的定期合同,同科威特签订了进口450万吨原油的合同,同伊朗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分别签订了进口300万吨和200万吨原油的合同。
在70—90年代中,印度石油产品的生产和消耗不断上升,1971年生产约1700万吨,1994年上升到约5100万吨。这种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印度比较先进的炼油能力。1993年石油产品的产量为5040万吨,比1992年增长了4.2%,这种增长,主要归因于生产结构的调整,从而导致了生产能力最大限度的利用。
在印度的石油产品中,柴油占总产量的53%以上,而轻油和重油的比例分别为20% 和27%,随着对柴油需求量的增加,炼油厂已调整了它们的产品结构,以获得更多的柴油。1993年,柴油、轻油、重油的产量分别为2700万吨、1000万吨、134万吨。1991—1993年,这3种油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0.2%、-0.16%和4.33%。
在70年代和80年代,石油产品的消耗平均年增长率约6%,但1991—1994年下降到3%。石油产品的消耗量,1971年为1910万吨、1981年3230万吨,1991年5770万吨,1994年达到6330万吨。柴油的消耗量,1986年约2400万吨,1994年达到3800万吨。高速柴油和煤油是两种最重要的柴油产品,它们保持最高的消耗量。1994年高速柴油和煤油的总消耗量为3450万吨,其中仅高速柴油的消耗量为2580万吨。轻油的消耗量从1986年的680万吨增加到1994年的1050万吨。车用汽油、液化石油气、石脑油是轻油中最重要的产品。1993年,液化石油气和车用汽油的消耗量分别增加了8%和6%。国内部门消耗的液化石油气占总消耗量的85%,而且这方面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
重油的消耗量,1986年达1020万吨,1994年为1200万吨。但在90年代,其消耗量略有下降。这种下降是由于燃料油的消耗量较低导致的。肥料和化学工业是燃料油的主要消耗者。1992—1993年,含磷化肥的产量下降了22%。在第八个经济计划期间,对石油产品的需求估计每年增加6.8%,1996—1997年每年8000万吨左右。有人建议本国供应其中大部分需求,另外的进口弥补。印度石油产品的国内销售由4家公司进行,它们是:印度石油公司、伯哈拉特石油公司、印度斯坦石油公司、印缅石油公司。国营石油公司占润滑油市场的85%。许多跨国公司,如ELF公司、卡尔特公司、壳牌石油公司、莫比尔公司等,已同一些国营石油公司合资,利用已有的市场网络。私营部门也可以在炼油工业投资。
天然气在印度一次能源(指商品能源)消费量中所占比重很小,1991年仅为2%(世界平均水平为20%)。如果把木柴、农业废料和畜力等传统能源(传统能源占总能源消费量的35%)也加入计算,天然气所占比重就更小。和大多数国家一样,印度的天然气工业是由国家控制的公司经营的,大约90%的天然气为印度石油公司(Oil India Ltd)和石油天然气委员会(Oil and Natural Gas Commission)所生产,是印度最大的公司之一。印度石油公司是印度第一家生产和供应天然气的公司,但其作业仅集中在一个地区生产。
1987/1988财政年度以前,印度生产的天然气主要是伴生气,从1988/1989年度起才有大量非伴生气,即游离气投入生产。各产区生产的天然气组分不同,但甲烷均在80%以上。各产区的天然气,不仅探明储量、生产水平、利用状况和政府政策有显着不同,而且在不同时期,对不同类型消费者的价格亦有巨大差异。
印度的天然气用户可分两类:约定用户和临时用户。天然气生产者通常与前者签订有中期合同,保证最低供应量。有多余的天然气则供应后者。由于各地区天然气储量、伴生气在产量中所占的比例、需求量、用户数量、基础设施等的不同,因而天然气产量和利用率也不同。
印度的天然气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甚小。1988年的产量大约为1100万吨油当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0.7%。但印度的天然气产量增长幅度比其他能源大。20世纪80年代,天然气产量的年增长率约为19%,而原油仅为10%。不过,天然气是在80年代末才开始加速生产的,而在70年代,其年增长率只有5%。1987年以前,印度生产的天然气大部分为伴生气。70年代初,天然气利用量大约仅占天然气总量的50%。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有所改善,利用率提高到60%。自1986年起,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到70%,相当于大多数欧佩克国家的水平。
三个主要天然气产区,即阿萨姆邦、古吉拉特邦、孟买高地(海上),1988/1989财政年度的产量在印度天然气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7%、10%、73%。
印度的天然气价格一直很低。60年代初印度石油公司开始生产天然气时,几乎找不到天然气买主。因此当时仅以每千立方米8.83卢比(约合1美元)的低价向一家国营电力局和另外几家用户供气。后来又以每千立方米42.38卢比的价格向一家化肥公司供气。这种价格一直延续到70年代中期原油价格暴涨时。1974年1月,出售给电厂的天然气价格升至每千立方米35.31卢比,1976年1月又提高到70.63卢比。出售给化肥公司的天然气从1975年1月起上升至每千立方米150.06卢比。油气委员会在古吉拉特邦销售的天然气的价格则高一些。
历史上,印度的天然气价格,在不同的地区有很大区别,对不同用户也相差甚远。由于没有统一的价格体系,天然气生产者不得不与消费者逐个谈判,以确定价格。而这样,往往引起纠纷。鉴于这个原因,印度政府制定了统一的天然气价格体系,并从1987年开始执行。统一价格体系的基价以南部地区天然气的生产成本为基础。南部地区是一个新开发的天然气产区,因此其成本可被视为长期边际成本。此外南部地区生产的天然气为非伴生气,因此价格中可包含全部勘探、开发和设备成本。根据这个原则,在登陆点的海上天然气价格和陆上天然气价格定为每千立方米1400卢比,其中不包括运输费用。加上运输费用,HBJ管道沿线的天然气价格为2250卢比。这一基价适用于热值为每千立方米8500~10000千卡的天然气。价格中不包括各项税收。
2001年3月印度政府制定了《2025年印度油气发展规划》。这一远景规划制定了未来25年印度在油气领域政策的基本框架。文件中也明确指出了为实现远景目标而采取的中长期措施。
规划指出,油气勘探开发部门在以下方面负有重大责任:加强已勘探盆地的油气勘探开发,加强对未勘探各地质盆地的勘探力度,提高已探明储量的开发效率,努力进行技术创新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与开发。
过去,印度的石油勘探工作主要由上游国家石油公司,如印度国家石油公司、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印度石油有限公司在政府授权控制的各自区域内进行。从1993年开始,为使私营企业、印度与外商合资企业以及国家石油公司进行有效勘探,印度政府开放了石油勘探区。到2005年印度25%以上的沉积盆地可望得到勘探。
印度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计划投资3亿美元来提高大型老油田的采收率。在优先实施该计划的油田中包括位于西海岸的巨大的孟买高地油田,已于2001年1月开始实施。印度的上游石油公司为那些愿意与印度携手康德油气勘探、提高印度本国油气产量的国际投资者提供了多种机会和广阔空间。不过,国营石油公司在印度油气工业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在印度的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尤其油气供应与安全方面,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起着关键性作用。
不仅招商引资,而且印度政府还要扩大在海外的石油权益,印度政府一贯鼓励国营和私有石油公司参与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印度曾与俄国M/s Roseneft签订了一个长期协议,涉足库页岛和越南一个海上气田。
这些年来,印度的石油天然气及石油产品市场逐步开放,以便更好地满足国内需求量,解决能源问题。同时印度的能源企业也会积极向海外扩张,在国际市场中谋求一席之地。

⑹ 印度大量进口俄罗斯石油,这个国家为什么能这样做

因为印度和俄罗斯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是比较不错的,而且这两个国家已经达成了战略合作的协议,所以印度才会大量的进口石油的。

印度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的发展是非常需要石油作为支撑的,而俄罗斯拥有着大量的石油储存量,所以业余度才会和俄罗斯选择合作的。在两个国家合作的过程当中,其实能够让双方都获得非常不错的发展,一方面能够让俄罗斯获得更多的收益,另外一方面能够让印度获得更低的石油价格。

石油对于印度的经济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印度这个国家来说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好的发展,就是因为在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而任何的技术都必须要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科技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而石油是所有的技术的支撑。

石油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一段时间的石油的价格已经出现了非常快的增长速度,我们国家也受到了影响,我们国家和俄罗斯之间也是有石油供给的合作的。

⑺ 世界石油消耗量年度统计

地下储藏量和各国的备用储藏
各个不同的来源对世界上的石油储藏量的估计各不相同。2004年艾克森美孚估计世界的总储藏量为1.26兆(万亿)桶(1717亿吨),同年英国石油公司的估计为1.148兆桶(1566亿吨)。《科学》甚至估计世界总储藏量为3兆桶。今天已经确定的和使用目前的技术能够经济地开采的储藏量近年来甚至有所上涨,2004年的数据是目前最高的。由于每年的开采和勘探工作的不足,中东、东亚和南美洲的储藏量有所下降,同时非洲和欧洲的储藏量有所上升。有人预言今天的世界储藏量还仅够用50年。但由于过去就已经有过类似的预言,而且这个预言从未实现,这个数据也被人戏称为“石油常数”。2003年最大的石油储藏位于沙特阿拉伯(2627亿桶)、伊朗(1307亿桶)和伊拉克(1150亿桶),其后为阿联酋、科威特和委内瑞拉。

批评者怀疑这些数据,他们指出出于政治原因许多国家篡改它们的数据,此外许多国家虽然每年开采大量原油,但其数据始终不变,这说明这些数据已经陈旧了。有些专家认为21世纪初人类将到达哈伯特顶点,这时开采量将达到顶峰,此后开采量无法继续提高,由于供给无法满足需求,油价将高涨。

因此许多国家备有短期的储藏来防止短期供不应求导致的危机。欧洲联盟的国家必须拥有足够90天的备用储藏。

开采状态

石油开采国家至今为止人类一共开采了约0.9兆桶石油。大多数储藏是在1960年代发现的。2005年的年开采量为304亿桶(相当于每天0.833亿桶)。

最大的石油开采国列表
资料来源:美国政府能源统计

以下排表按照2004年开采量排列:

沙特阿拉伯(OPEC)—1037万桶每日
俄罗斯—927万桶每日
美国1—869万桶每日
伊朗(OPEC)—409万桶每日
墨西哥1—383万桶每日
中国1—362万桶每日
挪威1—318万桶每日
加拿大1—314万桶每日
委内瑞拉(OPEC)1—286万桶每日
阿联酋(OPEC)—276万桶每日
科威特(OPEC)—251万桶每日
尼日尔爾利亚(OPEC)—251万桶每日
英国1—208万桶每日
伊拉克(OPEC)2—203万桶每日
1这些国家已过开发顶峰期

2伊拉克虽然属于石油输出国组织,但从1998年开始其开发量不包括在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开发量中

石油出口国家以下列表是按照2003年石油出口量排列的:

沙特阿拉伯(OPEC)
俄罗斯
挪威
伊朗(OPEC)
阿联酋(OPEC)
委内瑞拉(OPEC)
科威特(OPEC)
尼日尔爾利亚(OPEC)
墨西哥
阿尔及利亚(OPEC)
利比亚(OPEC)

消费

石油进口国家目前全球石油平均日消耗量为约8400万桶。2003年最大的石油消耗国为美国(2010万桶每日)、中国(600万桶每日)、日本(550万桶每日)和德国(270万桶每日)。每年石油消耗量增长率为2%。

工业国家的人均石油消耗量比发展中国家的人均石油消耗量要高得多。2003年美国年人均石油消耗量为26桶,德国为11.7桶,中国为1.7桶,印度为0.8桶,孟加拉国只有0.2桶。

⑻ 印度尼西亚

刘增洁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由大小13700多个岛屿组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国土面积191.94万km2,陆地面积182.64万km2,人口2.38亿。

印度尼西亚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矿业产值占GDP的10%。为亚太地区唯一的欧佩克石油生产国,石油和天然气为印度尼西亚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占政府收入的24%,油气出口收入占印度尼西亚出口总收入的15%。2006年国际矿产品市场价格高涨,印度尼西亚GDP增长5.5%,2007年增长6.1%。

一、储量与资源

印度尼西亚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石油、天然气、煤、锡、铝、镍、铜、金、银等矿产。其中重要的矿产资源有锡居世界第三位、铜居世界第二位、镍居世界第八位和金居世界第六位。

据美国《油气杂志》2007年终号报道,截至2007年底,印度尼西亚的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5.99亿t,占世界总储量的0.3%,居世界第二十五位;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26589.66亿m3,占世界总储量的1.5%,居世界第十三位。印度尼西亚约有60个沉积盆地,其中73%位于海上,目前已勘探的36个含油气盆地主要位于西部地区,主要的含油气区有苏门答腊油气区、爪哇油气区、东加里曼丹油气区。

表3 印度尼西亚主要矿产品消费量

资料来源:①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07;②World Metal Statistics,February 2008。

三、矿产品贸易

印度尼西亚为世界重要的矿产品出口国,2006年印度尼西亚煤炭、铜、天然气、镍和锡等资源性产品出口大幅度增长。2006年印度尼西亚贸易出口总值1010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4.4%;主要出口商品为石油、天然气、煤炭、铜、锡、镍、电力设备、橡胶等,其中矿产品占15.7%,石油和天然气占21.2%。主要贸易出口国或地区为日本、新加坡、美国、中国、韩国和中国台湾。贸易进口总值 610亿美元,比 2005年增长9.1%;其中石油产品占77%,主要贸易进口国为新加坡、中国、日本、韩国和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为亚洲重要的石油出口国,2006年石油出口收入为153.3亿美元,占其出口总收入的15.6%。2006年石油出口量为52.7万桶/日,其中原油出口量为30.13万桶/日,主要出口到亚太地区的日本为10.97万桶/日,占原油出口量的36.4%,韩国为6.21万桶/日,占原油出口量的20.6%,澳大利亚为5.04万桶/日,占原油出口量的16.7%,美国为1.57万桶/日,占原油出口量的5.2%。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二大LNG出口国,2006年LNG出口量为295.7亿m3,占世界LNG总出口量的14.0%,主要出口到日本(186.0亿m3)、韩国(67.2亿m3)和中国台湾(42.5亿m3)。

印度尼西亚为世界重要的煤炭出口国,仅次于澳大利亚,为世界第二大煤炭出口国,煤炭产量的70%用于出口,2006年出口量为1.62亿t,比2005年增长28.6%,主要出口到中国香港、日本、朝鲜和中国台湾。

印度尼西亚为世界重要的铜矿出口国,仅次于智利,为世界第二大铜出口国,2006年出口量为58.27万t,占其矿山产量的71.4%,主要出口到日本、西班牙、韩国和印度。精炼铜出口量为11.09万t,比2005年下降60.4%,居世界第十七位。精炼铜进口量为1.77万t。

2006年印度尼西亚镍矿石和精矿出口量为439.41万 t(毛重),主要出口到日本(206.75万t)、乌克兰(72.62万t)和澳大利亚(70.79万t)。

2006年印度尼西亚精炼锡出口量为11.29万t,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主要出口到新加坡(8.25万t)、英国(1.33万t)、马来西亚(0.42万t)、美国(0.08万t)及其他国家(1.22万t)。

2006年印度尼西亚铝进口量为18.61万t,出口量为15.61万t。

2006年印度尼西亚锌锭进口量为7.42万t。

四、矿业政策

印度尼西亚宪法规定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鼓励国内和外国公司投资矿业。为吸引外国投资发展本国经济,印度尼西亚政府早在1967年就制定了外国印度尼西亚投资法,并不断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外国投资,并进一步简化手续,降低关税,外资对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投资协调委员会(简称BKPM)为非官方组织,负责投资主管。由总统并直接对总统负责,委员会设主席一人,同时兼任投资部长。BKPM的职能是协助总统制定投资政策,办理投资批准许可,监督实施投资项目。外资公司可以单独投资的方式成立,即外方可拥有100%的股权。要求在15年的商业经营期限内,公司可通过直接销售或通过国内证券交易所非直接方式,把部分股权转让给印度尼西亚的个人或法人。通常而言至少转让5%给印度尼西亚方。同时规定外资企业自建立起,准予30年的经营期限,若在此期间增加了投资额(扩大投资项目),对于所扩大的项目另行准予30年的经营期。对印度尼西亚规定外资可进入领域方面,在1967年的外资法中规定比较简单,只是规定了禁止外资占全部股份的领域(主要是国计民生领域):港口、公用电力、海运、电讯、航空、饮用水、公共铁路、原子能开发和大众传媒。同时规定,采矿业领域需要和政府合作。印度尼西亚政府在1995年第31号总统令中对限制和禁止投资的行业目录作了补充和修订,其后,2000年又进一步作了修正和完善。2007年3月印度尼西亚国会通过政府拟订的新《投资法》,该法规定除国防、军火等领域外,内外资享有同等权益,并规定了投资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服务等内容。

2007年印度尼西亚政府又颁布2007年1号条例,规定15类行业的投资和增资企业将获得减税及分期支付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减为全部投资额的30%,并可分5年付清;外国投资企业红利所得税则减为10%,15类行业为食品、纺织品与成衣、造纸与纸浆、化学工业原料、化学药品、树胶、陶瓷、钢铁材料金属、非铁材料金属、机械及其配备工业、电动机和发电机、电器和遥控仪器、陆路运输工、船舶及造船业,该条例2007年1月1日起生效。2007年11月印度尼西亚政府颁布有关工业发展的总统决定书,给予32种工业免税或减税优惠,以此促进其发展,获得税务优惠的32种工业概括为五大类,其中第一大类是工厂生产类,具体包括铁矿开采和钢铁工业、水泥工业、化工产品业和瓷砖工业等基础原料工业。

为了促进石油工业的发展,印度尼西亚1960制定出台了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法,并在不同时期颁布了不同的石油法令,从租让合同到工作合同又到产量分成合同制和联合经营产量分成合同制,目前主要采用产量分成合同形式,主要内容:印度尼西亚对石油资源拥有所有权;外国石油公司承担从勘探、开采到经营的全部费用,并承担一切风险;勘探期限为6年,可申请两次延期,每次2年。近年来印度尼西亚原油产量不断下降,目前为95万桶/日,比2001年的130万桶/日减少35万桶/日,为鼓励在边际地区投资,增加油气开采,2007年11月印度尼西亚政府拟向在深海和边疆地区油气区块进行开发开采的公司提供更优惠的产品分配方案,这些公司将得到49%的产量,印度尼西亚政府得51%,而目前的分配是油、气开采公司分别得15%和30%,同时政府也将修改产品分配方案中有关补偿营运费用的规定。

为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2007年印度尼西亚财政部和内政部的联合工作小组已经废除了1276项阻碍投资的地方条例,其中省政府签发的135条,市政府签发的231条,县政府签发的910条。

2008年4月15日印度尼西亚国会正在审议的新《矿产法》对拥有矿业特别许可证和开采许可证的矿场,将根据开采的矿产品限定采矿面积,如:

(1)黄金、锡:勘探期间面积限制为10万hm2;开采期间面积限制为2.5万hm2

(2)钻石、宝石:勘探期间面积限制为2.5万hm2;开采期间面积限制为5000 hm2

(3)煤:勘探期间面积限制为5万hm2;开采期间面积限制为1.5万hm2

对于持矿业代理委托书的矿业公司,则根据其为个人经营、团体经营还是合作经营,面积分别限定为1 hm2、5 hm2、10 hm2

五、展望

印度尼西亚以初级矿产品出口为主,为增加矿产品出口收入,防止锡降价,印度尼西亚能源矿产部官员表示,自2008年起印度尼西亚中央政府将限定每个省份的锡锭出口额,其中产锡大省邦加勿里洞省的出口限额为9万t。目前印度尼西亚国内煤炭需求超过4000万t,预计2015年将达到3亿t,为了保证国内市场需求,印度尼西亚政府将从2010年开始限制煤炭出口,每年出口限额1.5亿t,目前印度尼西亚每年的煤炭出口为1.45亿t。

1950年4月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建交,1967年10月断交,1990年8月恢复外交关系。近年来中国和印度尼西亚贸易发展较快,印度尼西亚已成为我国在东盟的第五大贸易伙伴,2006年实现双边贸易额190亿美元。

中国深圳中金岭南有色金属公司与印度尼西亚多种金属公司所组成的棠果公司已对当地的先驱锌矿公司正式提交有条件收购要约。该要约表明,棠果公司愿意以每股2.5 澳元,总金额约合4.48亿美元的资金收购先驱锌矿公司已发行的全部2.02亿股股份。

先驱锌矿公司是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企业,主要是在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从事金属和金矿的勘探、开发及投资。2007年度该公司销售收入631万澳元,净亏损为123万澳元。

主要参考文献

[1]Chin S Kuo.The Mineral Instry of Indonesia,USGS.Mineral Yearbook,2006

[2]British Petroleum Company.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London,June 2007

[3]Oil,gas reserves inch up,proction steady in 2007.Oil&Gas Journal,Dec.24,2007

[4]06 Charts Some Remarkable Finds..Http://www.Aapg.org/2006/01jan/discoveries.cfm

[5]Indonesia Country Analysis Brief,January 2007.http://www.eia.doe.gov/emeu/cabs/Angola/Background.html

⑼ 印度爆买1500万桶俄罗斯石油,用卢布付账,这意味着什么

目前,在国际形势下,有我们熟悉的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危害了很多城市,真让人生气。但是,一些国家之间的问题,最近与俄罗斯的关系是印度大量购买俄罗斯石油,对两国有什么影响?
这对俄罗斯来说,能提高本国货币卢布的价值,赚更多的钱,对印度来说,有非常便宜的石油简直就是便宜的双赢项目,他们俩都很高兴。
将进一步加深印度和俄罗斯的关系事实上,沙特阿拉伯准备用人民币进行石油结算不是最近的事,而是在2016年的时候,中国和沙特阿拉伯就用人民币进行石油结算进行了协商,所以最近几年,中国和沙特阿拉伯正在推动这件事的发展。

⑽ 世界油气消费主要地区和国家

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世界石油消费量的迅速增长,全球石油消费从1970年的22.5亿吨提高到2004年的37.7亿吨,增长了67.6%,但各地区的石油消费量并不平衡。

从总量来看,北美地区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区,2004年消费量达11.22亿吨,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29.8%,接近1/3的水平。第二大消费地区是亚太地区,占世界石油消费量的28.9%,其中中国和日本都是该地区的消费大户。石油消费第三大地区是欧洲及欧亚地区,这一地区的西欧是世界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占世界石油消费量的1/4多。而世界第一大产油区——中东的消费量只有6.7%。

2004年世界十大石油消费国消费份额

在2004年世界十大石油消费国中,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消费了世界石油的1/4。中国从2002年起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当年的消费量占到世界的7%。日本在过去10年的石油消费量基本维持在一个水平,一方面与日本经济增长缓慢有关,但同时与日本注重节能技术,并大力发展新型替代能源有关。其他石油消费大国还包括俄罗斯、德国、印度、韩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

近30多年来,世界天然气消费量持续稳定增长,从1970年的10265亿立方米增至2004年的26893亿立方米,增长了162%。今后对其需求仍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天然气在世界能源平衡中所占的份额将由目前的23.5%增长到2010年的25%。实际上,环保要求和生态意识的增强将促进天然气工业发展。与其他矿物燃料相比,天然气具有明显的环保优势,因而被看作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清洁燃料的代表。

世界各地区天然气消费变化(据BP能源统计,2005)

世界天然气消费非常集中。从世界各地区天然气消费分布中可以看出,欧洲、北美洲和亚太成为世界天然气消费的三大地区。2004年这三大地区的天然气消费量分别为11085亿立方米、7843亿立方米和3677亿立方米,占当年世界总消费量的41.2%、29.1%和13.7%。

其中,美国、欧盟和俄罗斯为世界三大天然气消费国(区),2004年的消费量占全球天然气消费量的56.4%。而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亚洲,天然气需求增长较其他传统市场更为显着,2004年亚太地区的天然气消费量平均增长高达6%。

阅读全文

与印度石油消费多少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希腊和意大利哪个国家大 浏览:129
意大利赫兹和诗芬尼哪个好 浏览:736
越南为什么叫广北 浏览:922
印尼虎鱼用什么颜色鱼缸背景好 浏览:465
中国的哪个地方卤蛋比较多 浏览:376
伊朗人怎么评价中国 浏览:793
中国城市哪个适合定居 浏览:394
印度降水分配的季节盛行什么季风 浏览:731
印度什么牌子的眼镜最好 浏览:219
为什么印度人五官周围黑 浏览:56
伊朗怎么不敢打美国 浏览:338
在越南什么工作有人伺候 浏览:556
意大利哪个学校有造型专业 浏览:23
为什么不能带老人去越南 浏览:6
印度飞饼在印度哪里能吃 浏览:964
印度将哪些国家视为敌人 浏览:531
意大利的花粉期什么时候开始 浏览:739
印度人什么肤色人种 浏览:568
伊朗和伊拉克哪个更有发展前景 浏览:285
越南和平省有多少个县越南语 浏览: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