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人在山上怎么吃

印度人在山上怎么吃

发布时间:2022-06-14 05:02:16

1. 印度人饮食

印度人因宗教关系气候原因,食素者多,食荤者少。印度人大多信仰印度教。印度教徒以食羊肉为主,绝不吃牛肉,但允许吃鸡蛋、黄油、牛奶,也可以吃鸡、鸭、鱼肉。有许多印度教徒从不吃肉,甚至连鸡蛋也不吃一个,因为在他们看来,鸡蛋也属于有生命的东西。特别是中上层人士吃素者很多,越是身份、社会地位高的人荤食者越少,他们认为只有社会地位低的人才吃羊肉。
因此,在印度,有许多素食饭店和旅馆是不供应肉食的。伊斯兰教徒以食牛肉为主,绝不吃猪肉。其他教团,如拜火教、基督教等对肉类无所禁忌。印度人一般以大米、小麦为主食。菜肴多采用炖、烧、煮、烤等烹饪法;调味喜用咖喱、辣椒和黄油,不喜食油腻。喜食菜类有:西红柿、洋葱、薯仔、大白菜、菠菜、茄子、菜花等。特别爱吃薯仔,认为是菜中佳品。不吃菌类、笋类及木耳。
印度人吃饭,与许多国家不同,他们既不像西方人那样用刀叉,也不像中国人一样使用碗筷,他们大多使用盆子,用右手抓取。吃抓饭是印度人的习俗,他们用右手抓饭、接食物。在抓饭时,一般只用三个手指(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将饭菜拌匀,随后再一把把抓着吃。他们的三个手指不但能吃米饭,甚至还能把菜汤同米饭一起搅拌,然后一一送进嘴里,就连稀粥也能用手抓入口中。
印度人的双手分工明确,除上厕所外,一般都用右手。在朋友相聚或参加招待会、聚餐会时,主人往往以自助餐形式款待客人。在这种场合下,通常是站着进食,到餐桌上拿取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客人用左手拿盘子,右手抓食物。印度的食具别具风格,无论是盆、壶、罐,还是盘、碟,不少是铜制品,富贵人家还有不少银器。厨房的各种大小炊具一般也都是铜制品。
印度人一般不喝酒,认为喝酒是违反宗教习惯的。所以在宴请印度客人时,如对方不愿喝酒,不要勉强劝酒。锡克教徒绝对禁酒。印度人大多喜爱喝红茶。他们把茶叶放人铜制或铝制的壶里煮沸,再加入适量牛奶和白糖,所以印度茶不带苦味,香甜可口而且富有营养。印度的茶水呈稀粥状,不像中国的茶水那样清淡,两者的味道也不大相同。有些印度人宁可不吃早点,也要喝上一两杯奶茶。除饮红茶外,印度人也比较普遍饮用咖啡、牛奶、凉水等。

2. 印度农村人一般吃什么

印度的农村虽然没有城市人吃的丰盛,但饮食基本上是差不多的,不同的是由于名族和历史文化的影响,南北有些差异,北方吃肉、谷物和面包,南方吃素食、米饭和辛辣的咖喱。

在一些时候,农村也会有一些小商家,他们带着果木来这里售卖。在我国农村是常见的,村民也会过来看看试着买一点。如果到了下午,还会看到一些放牧的牵着一群牛在街上散步。

3. 印度人吃什么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有米饭和一种叫“加巴地”的烙成的小薄饼,还有一种油炸的薄饼。印度的蔬菜主要有花菜、圆白菜、西红柿、黄瓜、豆角、洋葱、冬瓜等,全部都是制作印度咖喱的好食材。由于印度有很多人是素食主义者,为了补充蛋白质,豆类就成了印度人每餐必吃的东西,并永远作为印度人的一道主菜呈现给大家。印度的豆子种类繁多,有大如蚕豆的红豆,还有黄豆、豌豆等,这些豆子都加上香料和盐,用来做汤。
由于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饮食习惯也不同。印度教徒绝对不吃牛肉,因为他们把牛奉为神牛。穆斯林不吃猪肉。
印度人进餐时一般是一只盘子、一杯凉水,把米饭或饼放在盘内,菜和汤浇在上面。多数印度人进食时不用刀叉或勺子,而是用右手把菜卷在饼内,或用手把米饭和菜混在一起,抓起起来送进嘴里。留洋的知识分子或中产阶级家庭则使用刀、叉和勺子。

4. 印度人的饮食习惯

印度人做菜喜欢用调料,如咖喱、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姜、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还是咖喱粉。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黄和茴香等20多种香料调制而成的一种香辣调料,呈黄色粉末状。

印度人对咖喱粉可谓情有独钟,几乎每道菜都用,咖喱鸡、咖喱鱼、咖喱薯仔、咖喱菜花、咖喱饭、咖喱汤……每个餐馆都飘着咖喱味。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有米饭和一种叫“加巴地”的烙成的小薄饼,还有一种油炸的薄饼。印度的蔬菜主要有花菜、圆白菜、西红柿、黄瓜、豆角、薯仔、洋葱、冬瓜等,全部都是制作印度咖喱的好食材。

由于印度有很多人是素食主义者,为了补充蛋白质,豆类就成了他们每餐必吃的东西,并永远作为他们的一道主菜呈现给你。 印度的豆子种类繁多,有大如蚕豆的红豆,还有黄豆、豌豆等,这些豆子都加上香料和盐,用来做汤。

由于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饮食习惯也不同。印度教徒绝对不吃牛肉,因为他们把牛奉为神牛。穆斯林不吃猪肉,但大啖牛肉。因此,杀牛和吃牛肉常成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冲突的导火索。 虔诚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是素食主义者,不沾荤腥。

耆那教徒更是严格食素,连鸡蛋也不吃,但可以喝牛奶,吃乳酷和黄油。印度的素食者大约占人口的一半。印度的牛奶价格便宜,质量也很好,男妇老幼,都喝牛奶。奶制品如冰淇淋、奶酪、酸奶、蛋糕等,质量也属上乘。一公斤一盒的冰淇淋只要几十个卢比。

印度人进餐时一般是一只盘子、一杯凉水,把米饭或饼放在盘内,菜和汤浇在上面。多数印度人进食时不用刀叉或勺子,而是用右手把菜卷在饼内,或用手把米饭和菜混在一起,抓起起来送进嘴里。留洋的知识分子或中产阶级家庭则使用刀、叉和勺子。

(4)印度人在山上怎么吃扩展阅读

印度人包括印度各族人民。总人口约13亿,有100多个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约占总人口的30%,海外主要分布在美国。其他较大的民族包括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尔族、泰固族、泰米尔族等。 72%为印度-雅利安人,25%为达罗毗荼人。

印度的种族主要分为五个类型,以进入印度的时间先后排序,分别为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亚人(即澳大利亚人种维达类型),蒙古利亚人(即黄种人,亦称亚美人种)、达罗毗荼人、印度雅利安人。其中达罗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构成了现今印度人口的绝大部分,一般意义上的印度人通常是特指他们。

尼格利陀人是印度最早的居民,也是目前印度人口最稀少的种族。他们属于尼罗格人种尼格利陀类型,最初来自非洲。这一人种的特征是:肤色暗黑,头发纤细卷曲,身材矮小,鼻子扁平,嘴唇宽厚。

今天,在印度喀拉拉邦的卡达尔人和普拉衍人、曼尼普尔邦和库奇山区的安加米那加、南印度森林居民乌拉里人和安达曼群岛的原住民身上,都还可以看到这些特征。

尼格利陀人长期停留在石器时代,过着最为原始的狩猎、采集生活。在新移民到来以后,尼格利陀人多被他们屠杀、同化,或驱赶到人迹罕至的丛林以及孟加拉湾中的岛屿

在尼格利陀人之后,原始澳大利亚人大规模迁入印度。他们亦被称为前达罗毗荼人,属于澳大利亚人种维达类型。原始澳大利亚人一般为中等身材,头发卷曲或呈波浪形,肤色深棕至黑色,鼻子较宽,嘴唇较厚。

现今居住在印度西部、中部和东部广阔地带的蒙达人、高尔人、桑塔尔人和比尔人普遍被认为就是原始澳大利亚人的后裔。

他们至今保留着自己独特的体貌特征、生活方式以及语言和信仰。生活在南印度的琴楚人、库龙巴人和耶拉瓦人也是原始澳大利亚人的后裔。

原始澳大利亚人信奉泛灵论。泛灵论可能是一些原始宗教的前身,至今依然为印度东北部梅加拉雅邦等地的若干部落民所笃信。他们轻易不对树木等施以斧斤,因而该邦还拥有很高的森林覆盖率。

5. 印度特色小吃

印 度 美 食
作 者:领子

印度人做菜喜欢用调料,如咖喱、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姜、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还是咖喱粉。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黄和茴香等20多种香料调制而成的一种香辣调料,呈黄色粉末状。印度人对咖喱粉可谓情有独钟,几乎每道菜都用,如咖喱鸡、咖喱鱼、咖喱薯仔、咖喱菜花、咖喱饭、咖喱汤……除了咖喱粉,印度市场上还出售各种调料粉,赤、橙、黄、绿、棕,五颜六色的,好看而且味美。

由于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饮食习惯也不同。虔诚的印度教徒绝对不吃牛肉,因为他们把牛奉为神牛。穆斯林不吃猪肉,但大食牛肉。于是,杀牛和吃牛肉常成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冲突的导火索。在印度,由于印度教徒占人口的多数(82%),牛肉成为禁忌,因此市场上的牛肉价格最便宜。猪肉也比较便宜,因为穆斯林和高种姓的印度教徒都不吃猪肉,低种姓的印度教徒和基督教徒才吃猪肉。羊肉价格最贵,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都吃。印度的素食者大约占人口的一半,虔诚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是素食主义者,不沾荤腥;耆那教徒更是严格食素,连鸡蛋也不吃,但可以喝牛奶,吃乳酷和黄油。印度的牛奶价格便宜,质量也很好,男妇老幼都喝牛奶。其奶制品如冰淇淋、奶酪、酸奶、蛋糕等,质量也属上乘。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有米饭和一种叫“加巴地”的烙成的小薄饼,还有一种油炸的薄饼,又香又脆。印度的蔬菜主要有花菜、圆白菜、西红柿、黄瓜、豆角、薯仔、洋葱、冬瓜等,每样菜都烧得烂糊糊的,且放了不少咖喱粉,全是清一色的黄色。印度人的早餐已经西化,一般是一杯牛奶,几片面包,果酱、黄油,但中午饭和晚饭则是地道的印度风味,每餐都有豆子汤。印度的豆子种类繁多,有大如蚕豆的红豆,还有黄豆、豌豆等,这些豆子都加上香料和盐,用来做汤。

印度人进餐时,传统方法一般是一只盘子、一杯凉水,把米饭或饼放在盘内,菜和汤浇在上面。多数印度人进食时不用刀叉或勺子,而是用右手把菜卷在饼内,或用手把米饭和菜混在一起,抓起起来送进嘴里。留洋的知识分子或中产阶级家庭则使用刀、叉和勺子。

印度的甜食可谓“名符其实”,甜得发腻。甜食种类很多,有煎的、炸的、烘的、烤的,一应俱全,但每一道甜食都无一例外地甜得要命。多数印度人都嗜食甜食,印度人容易发胖,大概与嗜食过多的甜食有关。印度人的晚餐也晚得名符其实,最早的在晚上8点左右,晚的在10点左右。吃完饭后不久就上床睡觉,不发胖才怪呢。

由于长期是英国的殖民地,印度人也像英国人一样,有喝下午茶的习惯。印度的茶是奶茶,做法是把牛奶掺水煮开,再把茶叶倒进去,煮沸后用小筛子把茶叶滤出,加糖后即可饮用。

印度水果

印度的水果种类繁多,一年四季不断。最便宜的是香蕉,因而被称为“穷人的水果”。石榴约有小碗般大,红彤彤的,有的咧开了嘴,露出一粒粒晶莹透亮、红玛瑙般的果粒,十分诱人。葡萄有乳白色的,有紫红色的,一串串像玉雕,剥一粒放在口中,香甜多汁,吃完后手会被粘住,是糖分太高的缘故。

印度最引人注目、令人垂涎的水果是荔枝。每年4、5月份是印度最热的季节,也是荔枝上市的季节。印度的荔枝是连枝叶卖的,摊主为防水分蒸发,还在荔枝上喷上清水。一束束红艳艳的荔枝,被沾着晶莹水珠的绿叶衬托着,格外诱人、醒目。剥开红艳艳的果皮,甘甜的汁水四溅,透明如玉的果肉令人垂涎欲滴,咬下去,甘甜、爽口,齿痕留香,百食不厌。

印度最有名的水果大概要数芒果了。每年夏天,首都新德里都要举行芒果节,展出的芒果大约有400多个品种,有的大如西瓜,有的小巧如杏;有的红艳欲滴,有的黄如美玉;有的绿莹莹的,有的黄中带红。形状也各不相同,有圆的、长长的、椭圆的、两头尖尖的……有一种芒果,汁多味美,轻轻挖开一个小口,可用吸管吸食。

印度的木瓜非常便宜,大如西瓜,但味道一般,有的放得久了似有一股臭味。番石榴的味道也难以让人接受,这种果子形状像石榴、里面有黑色的小籽,印度人吃时有时撒上一层胡椒粉。椰子也是一年四季都有,大概是从南印运来的。小贩除了卖椰汁外,还把洁白的椰肉切成一块一块,放在托盘里沿街叫卖。那椰肉有一股特殊的清香,越嚼越香。

6. 印度的饮食习惯是什么

印度的食物在世界上独具特色。印度人做菜喜欢用调料,如咖喱、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姜、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还是。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黄和茴香等20多种香料调制而成的一种香辣调料,呈黄色粉末状。印度人对咖喱粉可谓情有独钟,几乎每道菜都用,咖喱鸡、咖喱鱼、咖喱薯仔、咖喱菜花、咖喱饭、咖喱汤……每个餐馆都飘着咖喱味。除了咖喱粉,印度市场上还出售各种调料粉,赤、橙黄、绿、棕,五颜六色。

由于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饮食习惯也不同。虔诚的印度教徒绝对不吃牛肉,因为他们把牛奉为神牛。穆斯林不吃猪肉,但大啖牛肉。因此,杀牛和吃牛肉常成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冲突的导火索。由于印度教徒占人口的多数(82%),牛肉是禁忌,因而,在欧洲市场上价格最贵的是牛肉,在印度是最便宜的,10至15个卢比一公斤,价格之低廉令人咋舌。猪肉也比较便宜,因为穆斯林和高种姓的印度教徒都不吃猪肉,低种姓的印度教徒和基督教徒才吃猪肉。羊肉价格最贵,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都吃。虔诚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是素食主义者,不沾荤腥。耆那教徒更是严格食素,连鸡蛋也不吃,但可以喝牛奶,吃乳酷和黄油。印度的素食者大约占人口的一半。印度的牛奶价格便宜,质量也很好,男妇老幼,都喝牛奶。奶制品如冰淇淋、奶酪、酸奶、蛋糕等,质量也属上乘。一公斤一盒的冰淇淋只要几十个卢比。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有米饭和一种叫“加巴地”的烙成的小薄饼,还有一种油炸的薄饼,又香又脆。印度的蔬菜主要有花菜、圆白菜、西红柿、黄瓜、豆角、薯仔、洋葱、冬瓜等,每样菜都烧得烂糊糊的,且放了不少咖喱粉,全是清一色的黄色。长时间的熬煮使维他命尽失,令人觉得可惜。印度人的早餐已经西化,一般是一杯牛奶,几片面包,果酱、黄油,但中午饭和晚饭则是地道的印度风味,每餐都有豆子汤。印度的豆子种类繁多,有大如蚕豆的红豆,还有黄豆、豌豆等,这些豆子都加上香料和盐,用来做汤。

印度最驰名的一道菜大概是“炖杜里鸡”,其名声犹如北京烤鸭。做法是把鸡腿、鸡块沾满香料,放在炉子里用炭火烧烤而成。出炉时味鲜肉嫩,十分可口。

印度人进餐时一般是一只盘子、一杯凉水,把米饭或饼放在盘内,菜和汤浇在上面。多数印度人进食时不用刀叉或勺子,而是用右手把菜卷在饼内,或用手把米饭和菜混在一起,抓起起来送进嘴里。留洋的知识分子或中产阶级家庭则使用刀、叉和勺子。

7. 印度饮食

印度人吃饭不用刀或筷子,用右手直接抓取食物进食。食具多用铜制,有一个小铜罐盛水用于洗手指、用膳时饮用,以及饭后洗手指、漱口。在印度人眼中,刀叉、碗筷是“体外之物”,而手是身体的一部分,比“体外之物”更洁净。取食物一定需用右手,绝不许用左手,因为印度人上洗手间是使用左手进行便后冲洗的,因此左手是不干净的。
印度教徒吃饭前要先请神吃,然后人才可以吃,做法是取一点要吃的饭菜往地上扔一点,表示先请神吃,然后才开始吃饭。吃饭过程中,如果给对方加饭加菜,不可用还在吃饭的那只手直接加饭加菜,这时就需借用筷子之类的用具,否则对方会认为你叫人家吃剩下的东西。
印度各种教派在饮食上有许多不同的禁忌,如伊斯兰教徒不吃猪肉;许多的印度教徒不吃牛肉,甚至完全素食;正统的回教徒不能喝任何含酒精的饮料,逢斋月,在日出到日落这段时间禁止一切饮食。因此,如果宴请印度人,一定要弄清楚客人的宗教信仰,以免发生不愉快的事。
印度有好多很好吃的东西,不到印度根本无法吃到。印度人饮食南方以大米为主,北方以面食为主,餐馆有米饭、烙饼和面条供应。就米饭来说,印度人不只是用大米加水煮,而是要放进许多配料,一种名叫“拜思尼”的拌饭,里面有肉、蔬菜,还有药草,吃过一次的人永远不会忘记它的,那个感觉是飘飘然,无比的舒畅,像做了神仙一样。印度面食也极有特色,爱吃烤饼的游客应该品尝一下“贾巴迪”,这种烤饼松软而香,北方来的游客一买就是一大叠,舌头一打卷,一个饼就不见了。印度的甜食最有名,那才是真正的甜品,够甜,甜得你回国后吃甘蔗觉得还需再蘸糖才够味!最值得推荐的是旧德里的“敦都里鸡”,它是最有代表性的印度名菜,15世纪时莫卧儿人带进印度的食品。它挑选肥壮的嫩鸡,取下两条鸡腿,涂上特制的佐料,然后放在硬木火上烘烤,香料渐渐渗入肉内,鸡肉非常鲜美,这个菜式据说在印度之外的任何印度餐馆做的都是走了样。在旧德里想吃到正宗的“敦都里鸡”,建议您多走几步路,到小巷里去,别相信大街上那些挂着“敦都里鸡”最要紧的是要吃地道的。
但中国游客还是不大习惯印度的饮食。一是气候的原因,印度天气奇热,为了增强食欲,他们的饭菜的口味都比较重,游客不太容易接受。二是宗教的原因,印度教徒中,地位越高的吃素者越多。如果你有机会在印度菜市场购买肉类,会感到旁人在用一种鄙视的眼光看你,让你有一种正在做见不得人勾当的感觉。在许多印度教徒眼中,有地位、有修养的人是不吃肉的,只有低贱者才吃肉。印度人甚至羞于谈论食肉,如果你冒昧和一个印度人谈起哪种肉食品好吃,对方的脸很可能立即会涨得通红,就像一个男人向一个未婚女子问起那种事情一样。所以,印度肉食烹饪技术不发达,肉类食品制作简单,这恐怕要委屈一下爱吃肉的同胞了,尤其是喜欢大鱼大肉的广东食客,不过,肉还是会有的,羊肉、鸡肉多一点,猪肉偶然可以见到。
漫步印度城市街头,经过食品店,一股浓郁的咖喱味扑面而来,在印度旅行,这种味道几乎伴随着你,堪称是印度的“国味”。印度人做饭菜喜欢加各种调料,如咖喱、大蒜、丁香、辣椒、肉桂、黑胡椒等,特别是咖喱,不仅因为它是印度发明的,而且还由于其味鲜美,刺激食欲。打开餐馆的食谱,皆以咖喱挂帅:咖喱鸡、咖喱羊、咖喱鱼、咖喱薯仔,还有咖喱饭……几乎找不到不用咖喱配制的食品。咖喱食品有一种特别的辣味,对怕辣的人是一个考验,即使是湖南、四川的旅客,也需要经过一段适应的时间,因为咖喱味毕竟不同于辣椒味。
中国的游客在印度的饮食要格外小心,这是先行者的忠告。经验之一是选择较有规模的餐馆就餐,实在不行干脆就啃速食面,安全而又省钱;经验之二是路边的小食吃不得。如果吃印度抓饭,一定要把手洗干净,因为印度是霍乱疫区。印度人吃饭,绝对用右手,至于用哪只手,对中国人来说好像不太重要,只要印度人不在场,别让他们看到就没多大问题了。

8. 印度人主要的饮食有哪些

印度饮食:
印度的菜肴,南北口味各异.印度南部,气候炎热,许多来自非洲的移民,口味重,嗜好有刺激性的食物和调料,如咖喱、洋葱、辣椒等.因此,南印度的食物经过一番料理后,颜色看来格外的鲜红.相比之下,北印度人的口味就清淡多了,他们无论添加咖喱或洋葱,都不像南方人那样越刺激越好.

饮食特点

印度人饮食口味的基本特点是淡而清滑。他们喜吃的主食是印度烙饼和咖喱米饭;喜食的肉类是鸡鸭和鱼虾;喜爱的蔬菜是番茄、洋葱、薯仔、白菜、菠菜、茄子、菜花,尤其爱吃洋山芋,认为洋山芋是菜之佳品;所喜欢的饮料是红茶、咖啡、冷开水等。无论做饭或做菜,印度人绝不用酱油或酱类调料,而总是离不开咖喱。常用的咖喱粉可达二十余种。除此之外,他们做豆汤、素菜或鸡鸭鱼虾时,也往往要使用金色的郁金花等类调料,有时也拌用香辣料。印度人最不喜欢吃大荤,最注重的是烹调多用调料。做咖喱鸡要用17种调料,炖菜所用的调料最多。

饮食禁忌

印度人多为印度教徒。印度教奉牛为神,其教徒严禁吃牛肉,同时也严忌众人在同一食盘内取食。一般而言,富贵人家忌讳多吃荤食。
少数印度人信奉伊斯兰教,他们遵照教规,严忌吃猪肉。一般来说,所有印度人几乎都忌吃猪肉,认为吃猪肉是下贱行为。
极少数印度人信奉锡克教,他们严戒饮酒。
戒酒几乎是全体印度人的共同习俗,有的邦是戒酒邦,也有的邦规定每周有"戒酒日"。
在日常生活中,印度人忌吃蘑菇、木耳和笋类蔬菜,同时也忌讳用左手或双手递食或敬茶。.......
更多内容欢迎登陆www.57in.com

9. 介绍印度人吃什么

印度人不喜肉食,喜欢吃素,我估计他们对吃肉食的人还会比较鄙视。印度只吃三种肉,鸡肉、鱼肉和山羊肉,而且吃的很少。印度人不喜饮酒,这是传统,但是年轻人会聚在一起豪饮,不成问题,而且我也看到过一些老汉去卖酒的商店揣上两瓶高度的伏特加乐颠颠的回家小醊。印度人吸烟的很少,这不是传统问题,有可能是经济问题,因为我看到印度烟民去卖烟的小店买一支烟,然后点上享受一番。印度的商店里不卖酒也不卖烟,超市也不卖肉,卖烟卖酒都有专门的小店,但我不知道到哪里买肉,我为此去了集贸市场和夜市,在那种在中国应该到处是烤羊肉小摊的气氛里,我没有看到哪怕一小块肉,到处只是卖坚果和甜食的摊位。吃不上喜欢的肉使印度饮食对于我大为逊色。 印度可能由于没有炒菜的锅,因此没有炒菜,所有的菜品几乎都是糊糊状的东西。主食有三种,米饭(有白米,但多数会炒一下)、面条(也是炒的,没有汤面哦)、饼(各种各样,菜汁揉到面里做的,有一种叫做印度面包的饼几乎和中国的烙饼没一点区别,估计是郑和教他们的)。那些黏糊糊的菜品配不同的主食,有的是就米的,有的是就面条的,有的是就饼的。我要着重说一下印度的米饭,我感觉那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米,口感很不好,粒型很长,没有粘性,就像是过去吃的籼米,炒出来也是散的。 我们在印度受到的待遇还是不错的,早饭在酒店吃,印度人服务意识强,你想吃什么就和服务员说,他会给你端上来,分到盘子里,就差喂到你嘴里了。一般是煎蛋、牛奶(可以加玉米片)、咖啡、水果(几乎天天是菠萝和木瓜)、炸油饼、薯仔泥或薯仔饼、蒸制糕点。煎蛋天天吃很腻,后来我们都换成煮蛋了,但是他们会热情的帮你把皮剥掉,然后抓到你的盘子里,你看到他们服务员黑黑的手(肤色),我相信大家不会感觉舒服,但是你要拒绝他的服务会让他们诚惶诚恐的。 午饭在工厂餐厅,休息日在酒店吃,但无论在哪,都会按程序来,很麻烦。喝完冷饮,先一人上一碗汤,印度的汤是加了面粉的,有点像中国的糊辣汤,也是有一点辣味,说老实话味道还可以,和我们一起的德国西马克的工程师每顿饭都要喝两碗。然后会换餐具,换上大盘子和刀叉,端上主食,就是我说过的米、面条和饼,搅成糊糊的蔬菜、鸡肉、羊肉 。刚端上来的主食服务员会给每人分到盘子里,直到你说“ok”。剩下的,放到桌子上,大家自己取或招呼服务员替自己取。吃完主食换餐具,换上一套小勺和小碗,吃甜点或冰淇淋。在这之前或许还有果盘,当然也要换餐具(对了,好像很长时间没有见果盘了,看来印度人也是能省就省啊,对中国专家也这么不大方)。 晚饭在酒店,服务很周到,招呼打得很勤,每句话都有“sir”,值得表扬。我们自己点,一般会点炸羊肉(印度配羊肉的酱真是很好吃啊)、鸡大腿(印度叫‘胳巴’)、鸡翅根(印度叫‘鸡根’)就着面条或饼吃(多让人瞧不起的吃法啊,哈哈)。 印度的小吃几乎都是甜的,而且是非常甜,油炸的居多,你要是买一些小贩会用报纸给你包上,还是算了吧,让爱吃甜食的南方人来享受吧。印度的汤却非常咸,咸得连东北人都受不了,真是怪了。 最后说一下价钱的事情。一份面条价值120~150卢比,绝对吃饱一个人,饭量小的两个人吃一份都够呛,这都是饭店里的价格;一份炒米饭100~130卢比;一份白米饭80卢比;面饼一张(比较小)12~50卢比,看里面有什么了,那种类似中国油烙饼,一张20卢比,两张就可以了;啤酒一瓶(好一点的,都不是印度产的)100卢比,到外面自己买65~80卢比;白酒一瓶3两,40度左右,75~150卢比(差的就不说了);鸡翅根一份100卢比,八个;鸡大腿150卢比两个;一份羊肉饭有羊肉、胡萝卜炒豆角、炸薯仔条、浇汁、米饭等150卢比 ;单买一块羊肉大约半斤不到70卢比;一份汤可以到65卢比(真贵啊,可能喝汤的都是讲究人,贵一点没关系),别的想不起来了,对了一美元兑换47卢比。

10. 印度人住在山顶上怎么解决水问题

喝山泉水i啊

阅读全文

与印度人在山上怎么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尼号码加什么 浏览:266
中国维族人口有多少 浏览:949
印尼巴士怎么弄上面的字 浏览:462
英国的熊猫怎么画 浏览:506
英国音箱怎么使用 浏览:737
经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是哪个人 浏览:862
伊朗周围有什么海峡 浏览:211
印度种族多少个 浏览:422
印尼MSP公司怎么样 浏览:598
中国四大爱情故事是指哪些 浏览:280
伊朗使用什么社交软件 浏览:304
为什么说意大利是爱情国 浏览:334
寄印尼什么快递最好 浏览:351
印度的药价多少钱一盒 浏览:370
阜新县在越南哪里 浏览:949
英国首相鲍里斯住哪里 浏览:854
印度无电人口多少 浏览:587
现在中国开发的城市有哪些 浏览:262
中国燃气公司哪个好 浏览:532
中国哪个省太漂亮了 浏览: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