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古印度史诗有什么

古印度史诗有什么

发布时间:2022-06-15 02:25:37

① 古印度的两部伟大史诗是什么

在古希腊文明中,两大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占有重要的位置,而在古印度,同样是两部伟大史诗,不仅显示了古代印度人杰出的智慧,而且开启了艺术的先河,它们就是《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② 印度史诗有哪些特点

印度史诗的特点:

1、史诗所写的故事不是一般的王族内争,而是显着对立的两类统治者的斗争,是弱小对强暴、受侮辱损害者对加侮辱损害者、遭遇流放迫害因而接近人民的贵族对高踞王位骄横残暴的贵族的斗争。

基调是颂扬以坚战为代表的正义力量,谴责以难敌为代表的邪恶势力。坚战公正、谦恭、仁慈,而难敌贪婪、傲慢、残忍。难敌的倒行逆施不得人心,连俱卢族内一些长辈也同情和袒护般度族。史诗表现了人民在乱世希望由比较贤明的君主,而不是由暴虐的君主统一天下的愿望。

2、贯穿史诗的是法的哲学思想体系。“法”是作为国家社会的结构秩序,同时也是每个人所应遵守的行为准则。法和非法规定了是非善恶的标准。这种思想利用史诗故事形象地表达出来,把最后幸存的般度族长子坚战解释为是法的化身和胜利。

3、一千多年以来,对于史诗的主干故事有各种解释。印度教徒认为罗摩是神,因而把史诗看成是圣书。

4、史诗产生于印度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阶段,书中所宣扬的已是封建道德教条。歌颂的是新兴地主阶级,且通过大力宣扬一夫一妻制,强调女子的贞节,表现了作者对王位继承的纯洁性的关心。

(2)古印度史诗有什么扩展阅读:

印度两大史诗简介:

《罗摩衍那》:

罗摩衍那和另一部更长的史诗《摩诃婆罗多》是印度文化的基础,对印度文学、宗教的发展有相当大的作用。罗摩在印度文化中的地位甚至相当于耶稣在基督教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罗摩衍那成书不早于公元前300年,第二章到第六章是原作,第一章和第七章可能是后来(不早于公元前200年)补充进去的,原作将罗摩描绘成一位理想的英雄,但后来补充的部分将罗摩说成是毗湿奴的化身,两部分的文笔也不一致。

原书依据吠陀体系推算,罗摩和罗刹魔王罗波那(Ravana)之间的战争发生在距2005年880,147年之前,印度传统的历书都是根据这种推算编制的,但是并不为现代历史学家所接受。

印度传统认为罗摩是毗湿奴的化身,他杀死魔王罗波那,确立了人间的宗教和道德标准,神曾经答应蚁垤,只要山海还存在,人们就仍然需要阅读罗摩衍那。

《摩诃婆罗多》:

摩诃婆罗多(天城文〉、IASTMahābhārata),一译“玛哈帕腊达”,是古印度两大着名梵文史诗之一,另一部是《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现存的本子是在一部史诗的基础上编订而成,其中不但有长篇英雄史诗,而且有大量的传说故事作为插话,还有宗教哲学及法典性质的着作,因此篇幅很长。

《摩诃婆罗多》的成书时间约从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四世纪,历时八百年。它长期以口头方式创作和传诵,不断扩充内容,层层累积而成。它的成书年代处在印度从原始部落社会转化为国家社会的时代,也是从吠陀时期的婆罗门教转化为史诗时期的新婆罗门教(即印度教)的时代。

这部史诗以印度列国纷争时代为背景,描写婆罗多族的两支后裔为争夺王位继承权而展开的种种斗争,最终导致大战。大战的结果虽然有胜败,但双方将士几乎全部捐躯疆场,是一个历史悲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罗摩耶那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摩诃婆罗多

③ 世界五大史诗有哪些

古希腊的《伊俐亚特》、《奥德塞》,古印度的《摩珂婆罗多》、《罗摩衍那》,再加上古代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它们就是世界着名的“五大史诗”。

④ 古印度有哪些着名的文学作品

古印度最着名的文学作品是《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这两部史诗篇幅之长,远远超过希腊荷马创作的《伊立亚特》和《奥德塞》。

⑤ 古代印度人留下的两部史诗是

《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是享誉世界的印度史诗,它的汉语全译本,约有五百万字,和《罗摩衍那》并列为印度的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现存的本子是在一部史诗的基础上编订加工而成,其中有长篇英雄史诗,而且有大量的传说故事作为插话,有宗教哲学以及法典性质的着作。有10万“颂”(诗节),内容篇幅相当于《罗摩衍那》的4倍,被称为网络全书式的史诗,规模宏大、内容庞杂。印度现代学者认为《摩诃婆罗多》是印度的民族史诗,内含印度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堪称是“印度的灵魂”。

摩诃婆罗多(天城文 〉、IASTMahābhārata),一译“玛哈帕腊达”,是古印度两大着名梵文史诗之一,另一部是《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现存的本子是在一部史诗的基础上编订而成,其中不但有长篇英雄史诗,而且有大量的传说故事作为插话,还有宗教哲学及法典性质的着作,因此篇幅很长。《摩诃婆罗多》有“二十万行长诗”之称,在《格萨尔王》被发现之前,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摩诃婆罗多》的成书时间约从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四世纪,历时八百年。它长期以口头方式创作和传诵,不断扩充内容,层层累积而成。它的成书年代处在印度从原始部落社会转化为国家社会的时代,也是从吠陀时期的婆罗门教转化为史诗时期的新婆罗门教(即印度教)的时代。这部史诗以印度列国纷争时代为背景,描写婆罗多族的两支后裔为争夺王位继承权而展开的种种斗争,最终导致大战。大战的结果虽然有胜败,但双方将士几乎全部捐躯疆场,是一个历史悲剧。这部史诗的成书过程是印度古人汇集和保存民族思想文化遗产的一种特殊方式。这部史诗本身就宣称道:“正法、利益、爱欲和解脱,这里有,别处有,这里无,别处无。”也就是说,这部史诗的内容囊括了人世间的一切。因此,这部史诗成书后,在印度古代被奉为“第五吠陀”,也就是被奉为“圣典”。印度现存最古老的四部吠陀(《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和《阿达婆 毗耶娑
吠陀》)是吠陀时代的“圣典”,而《摩诃婆罗多》则是史诗时代和古典时代的“圣典”,即“第五吠陀”。了解了《摩诃婆罗多》这部史诗也就基本了解了印度教传统文化。所以,印度现代学者认为《摩诃婆罗多》是印度的民族史诗,内含印度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堪称是“印度的灵魂”。史诗所写的故事不是一般的王族内争,而是显着对立的两类统治者的斗争,是弱小对强暴、受侮辱损害者对加侮辱损害者、遭遇流放迫害因而接近人民的贵族对高踞王位骄横残暴的贵族的斗争。基调是颂扬以坚战为代表的正义力量,谴责以难敌为代表的邪恶势力。坚战公正、谦恭、仁慈,而难敌贪婪、傲慢、残忍。难敌的倒行逆施不得人心,连俱卢族内一些长辈也同情和袒护般度族。史诗表现了人民在乱世希望由比较贤明的君主,而不是由暴虐的君主统一天下的愿望。当然,史诗也是忠于现实的,它描写每逢大战关键时刻,般度族都是在黑天支持下采用诡计取胜的,因而使他们减却光彩。这说明作者对统治者的认识是清醒的,并未违背生活真实而一味进行美化。 贯穿史诗的是法的哲学思想体系。“法”是作为国家社会的结构秩序,同时也是每个人所应遵守的行为准则。法和非法规定了是非善恶的标准。这种思想利用史诗故事形象地表达出来,把最后幸存的般度族长子坚战解释为是法的化身和胜利。当然,这是很牵强的。 这部作品很早就以各种形式传到了东南亚,对当地文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它已被译成印度现代一些主要语言和英、法、德、俄语乃至爪哇语。汉语全译本共六卷,由金克木、赵国华、黄宝生等翻译,乃迄今为止,除梵、英以外世界上第三个全译本。
编辑本段传承方式
《摩诃婆罗多》成书后,以口传和抄本的形式传承。抄本使用的材料主要是桦树皮和贝叶。十九世纪开始出现《摩诃婆罗多》的印刷文本。二十世纪初,西方学者认识到《摩诃婆罗多》对于研究印度文化的重大学术价值,曾经计划编订《摩诃婆罗多》精校本,后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中断工作。从1919年开始,印度本国一批梵文学者重新启动这项工作,历时近半个世纪,于1966年出齐《摩诃婆罗多》全书精校本。

⑥ 印度两大史诗指的是什么

印度古代的《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部史诗的合称。它们约形成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4世纪的八百年间,长期在民间流传,主要颂扬传说中的民族英雄业绩,表现了光明战胜黑暗、正义战胜非正义的赤陶匾上刻着史诗《罗摩衍那》的主题。两大史诗都用“输洛迦”诗律,都体现了婆罗门教的基本教义。它们不但开辟了印度文学的新时代,对印度人民世界观的形成、印度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⑦ 古巴比伦 古印度的着名史诗

古巴比伦 《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吉尔伽美什》?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并称为印度古代两大史诗。

⑧ 古印度的两大史诗。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摩诃婆罗多《摩诃婆罗多》是享誉世界的摩诃婆罗多和印度史诗,它的汉语全译本,约有五百万字,和《罗摩衍那》并列为印度的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现存的本子是在一部史诗的基础上编订加工而成,其中有长篇英雄史诗,而且有大量的传说故事作为插话,有宗教哲学以及法典性质的着作。有10万“颂”(诗节),内容篇幅相当于《罗摩衍那》的4倍,被称为网络全书式的史诗,规模宏大、内容庞杂。印度现代学者认为《摩诃婆罗多》是印度的民族史诗,内含印度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堪称是“印度的灵魂”。

罗摩衍那 《罗摩衍那》(梵语,Rāmāyaṇa,意思为“罗摩的历险经历”),与《摩诃婆罗多》并列为印度两大史诗,作者是印度作家蚁垤(跋弥)。全书是诗体,用梵文写成,诗律几乎都是输洛迦(意译为颂),即每节2行,每行16个音节。全文共分为七章,24000对对句。内容主要讲述阿逾陀国王子罗摩(Rama)和他妻子悉多(Sita)的故事。

⑨ 古印度史诗什么为上古民族之最

《摩诃婆罗多》

《摩诃婆罗多》是享誉世界的摩诃婆罗多和印度史诗,它的汉语全译本,约有五百万字,和《罗摩衍那》并列为印度的两大史诗。

《摩诃婆罗多》现存的本子是在一部史诗的基础上编订加工而成,其中有长篇英雄史诗,而且有大量的传说故事作为插话,有宗教哲学以及法典性质的着作。有10万“颂”(诗节),内容篇幅相当于《罗摩衍那》的4倍,被称为网络全书式的史诗,规模宏大、内容庞杂。印度现代学者认为《摩诃婆罗多》是印度的民族史诗,内含印度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堪称是“印度的灵魂”。

在《格萨尔王》被发现之前,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

⑩ 古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和《摩河婆罗多》反映的是哪个时代的情况

史诗《罗摩衍那》和《摩河婆罗多》反映的是吠陀时代即将结束时的印度雅利安人的等级社会与宗教体系,也就是反映了印度教的情况,印度教中的一些神的事迹在两部史诗中都有描述。

古印度的这两部史诗还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的宗教信仰及社会组织的内容,吠陀时代无忧无虑的民众心态此时开始被沉重的宗教信仰及社会组织机构的精神枷锁扣住,这把精神枷锁就是印度教。

阅读全文

与古印度史诗有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tec喇叭哪里做的 浏览:296
英国授课型怎么读 浏览:437
印度高铁哪里造 浏览:551
500万印尼盾英文怎么说 浏览:790
越南清真寺有多少 浏览:348
越南人打疫苗要用什么手续 浏览:155
有多少个国家暗中支持伊朗 浏览:253
泰币和越南币哪个值钱 浏览:80
越南写中国字多少钱 浏览:194
印度如何吞并海得拉巴 浏览:468
凉拌的意大利面叫什么 浏览:118
伊朗外长谈话线路说了什么 浏览:145
去印尼打工怎么回国 浏览:690
越南语明天我去找你怎么写 浏览:900
印尼有什么体育网站 浏览:569
越南人游中国怎么样 浏览:858
您好中国英文怎么写 浏览:548
英国为什么分为三个地方 浏览:401
为什么印度那么冷 浏览:843
为什么英国喜欢下午茶 浏览: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