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英军再次攻占德里后,印度国王及后代都受到了怎样的处罚和待遇
在英军再次攻占德里后,印度的许多王孙被关押在狱中服苦役,一旦不能完工,便遭鞭挞,不到几天便被打死。皇帝的一位儿子,有一天,蓬头垢面,骑着马出现在德里附近的森林里,翰德逊到处追捕他,这位王子从此不知去向,杳无音信。许多王孙、公主离开德里,成为到处流浪的乞儿。一位公主为了活命,下嫁给一个伊斯兰教的厨工,另一位公主在基督教女校当了女佣工。皇帝、皇后和太子被押往缅甸囚禁,后来死于仰光狱中。
Ⅱ 此国王被邻国赶下台客死他乡,儿子继任执政廿年,为何世界无一国承认
锡金,曾经作为的一个国家在历史上存在了几百年,但现如今已经在世界地图上消失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锡金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中国在古籍中称其为哲孟雄。早在公元7世纪,这个地方也还曾是中国西藏的一部分。17世纪建立了锡金王国,是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世袭制的君主国家。
1975年,印度军队彻底架空了锡金国王,并把他软禁起来。随后,印度做了一系列的铺垫和法案修正工作,最终通过“合法”的议会宣布,正式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完成了对锡金的合法兼并。
就这样,这位锡金的国王纳姆加尔在国内也呆不下去了,只能携妻带子开始了美国的流亡生活,在美国也一直积极全球国际的援助和声讨印度,但是世界上国际大国对此都持默许态度,无人出面调停帮忙。折腾了几年后,在1980年,国王纳姆加尔和美国妻子霍普·库克离婚,两年后因患癌症即在纽约去世,这也宣告了锡金王室希望的彻底破灭。
1982年,纳姆加尔与桑吉德西锡的次子旺楚克·滕辛·纳姆加尔在美国登基,宣称自己是第十三任锡金国王,并宣称印度吞并锡金是非法的,但同样没有人理睬他。
二十年过去了,世界上最后一个承认锡金王国的中国,也在2003年起默认锡金被印度吞并。国家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地图上,都已经找到不到锡金这个国家了,可能就连锡金人,也认为锡金是印度的一部分了。锡金王国从此不复存在,锡金王室也不被世界上国家承认,就这样一个国家变成了印度的一个邦,也确实令人唏嘘不已!
Ⅲ 一人灭一国:王玄策灭印度的神话是怎么来的
唐朝贞观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命王玄策出使印度,意在宣扬我大唐国威。但是没想到印度不知好歹,竟然意图杀害王玄策。后来王玄策紧急跑到了吐蕃,借助吐蕃的势力好好的教训了印度一番,也正是因为这个历史上的小事情,被后来人们逐渐演化,从而形成了王玄策一人灭印度的荒唐传说。
就这样王玄策带着吐蕃人马,再次踏上了印度的领土,这一次他直接进攻阿罗那顺,面对吐蕃骁勇的军队,阿罗那顺节节败退,最后不得不向王玄策低头认错。就这样王玄策的故事在后来被演化成一人灭一国的神话了。
Ⅳ 阿育王好战杀戮,为何却是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
阿育王,又称无忧王,被认为是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君王。他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阿育王是一位佛教徒,后来还成为了佛教的护法。阿育王的知名度在印度帝王中是无人能及的,他对历史的影响同样也居印度帝王之首。
阿育王被漫山尸体、血流成河的场面所震撼,深感痛悔,从小隐藏在他心中的佛性这时终于被恻隐之心所唤醒,决心皈依佛门,这也彻底改变了他的统治策略。阿育王向佛教僧团捐赠了大量的财产与土地,还在全国各地修建佛教建筑,据说奉祀佛骨的佛舍利塔就有84000座。
阿育王为了传播佛教亲自到各地去朝礼佛的圣迹、修建佛塔、访问有名的大德高僧,还在全国的名胜地方的大山崖上刻上佛的教导。这些是印度佛教史和世界佛教史上的无比瑰宝,至今依然屹立不倒。
Ⅳ 古印度列国时代的兴亡过程是怎样的
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的初叶,古印度出现了以城堡为中心建立的国家。到公元前6世纪,在印度河流域与恒河流域及其周围地区已经有了20多个国家,其中又以16个大国闻名,从此开始了古印度史上的列国时代。有关列国时代的史料,主要来源于早期佛教和耆那教的文献。而佛教文献更为重要些,所以列国时代又被称为“早期佛教时代”。
约公元前600年,印度次大陆各个部落大部分已经过渡到国家,其中主要的有强大的十六国,佛教文献习惯地称为“十六大国”。它们是:鸯伽、摩揭陀、迦尸、居萨罗、跋沙、阿般提、居楼、阿湿波、婆蹉、苏罗婆、乾陀罗和剑浮沙。其中乾陀罗、剑浮沙在印度河流域上游,婆蹉在拉贾斯坦,阿般提在温德亚山脉以北,阿湿婆在温德亚山脉以南,其余的都在恒河流域。这说明,随着雅利安人向恒河流域扩张,恒河流域已经取代了印度河流域成为古印度文明主要的活动舞台。十六国是指主要的国家而言,事实上,还有一些小国向国家转变的部落联盟存在,如释迦族的迦毗罗卫国、考利耶国等。所以,十六国只是一个概称。这些国家都以一个较大城市作为政治、经济中心,版图包括周围农村地区,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都属于区域性国家。
就政体而论,在这些林立的国家中君主制占大多数,只有少数是共和制。共和制的主要特点是国家首脑经推选产生,重大事务由一个高级会议决定。参加这个会议的成员为刹帝利、婆罗门贵族家族首领。这是贵族共和政治,是一种向君主制转变的过渡形式。国家机器在逐步发展,部落长老会议和全体成员会议名义上还存在,但已失去作用。军队已成为领津贴的常备军,兵种有步兵、骑兵、战车兵和象军。王权神授观念开始出现,神赋予国家以神性需要婆罗门的中介作用,而婆罗门又需要国王的布施,这就为国王与婆罗门的紧密结合、互相依存提供了新的需要和可能。宗教和行政是分离的,宫廷有主祭司负责祭祀、占卜和充当国王顾问,但他并不是行政官。国王手下有分别管理行政事务和军事事务的官员。地方行政官有千村长、百村长、十村长,最基层是村。那时国家立法和司法制度初具雏形,旧的平等的部落立法已失去作用,新的法令由国王颁布,由此产生的法令具有最高权威性。婆罗门法学家也开始撰写建立在种姓制度基础上的法经法典,逐渐形成在本宗教领域内有影响的宗教法。案件由各级官员审理,国王是最高法官。判案以国王颁布法令为依据,宗教法对判案也有一定作用。
税收是国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其中最重要的是土地税,税率一般为总产量的1/6,所以国王又被形象地称为“六分之一享有者”。已有专门税收官员收税,一般由村社长老协助。
在不断争战中,摩揭陀在列国中脱颖而出,逐渐强大起来。至公元前4世纪,整个北部印度几乎受控于它,至此,摩揭陀成为一个拥有广阔领土的地域性的霸国。
公元前6世纪,频毗沙罗王(约公元前544~前493年在位)统治摩竭陀,建都王舍城。频毗沙罗王所扮演的历史角色跟中国的秦始皇非常相似,他在经济上发展农业和铁矿业,在外交上东联西并,纵横捭阖,有统一整个恒河流域的野心。
大约在公元前542年,频毗沙罗王开始了他的统一进程。为了取得南面的出海口,他选择鸯伽国为首先消灭的对象。他首先通过联姻方式与鸯伽国的邻国结盟,以孤立鸯伽国,切断它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他接连娶了3个妻子,分别来自强大的居萨罗国、跋沙以及旁遮普,这都是鸯伽国的邻国。通过联姻达到政治目的后,见时机成熟,频毗沙罗王下令大举进攻鸯伽国的都城昌巴。昌巴是一非常重要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城市,它不仅是恒河下游的重要河港,也是通向南方东海岸的重要港口。频毗沙罗王如愿征服了这个国家,派儿子镇守。遗憾的是频毗沙罗王还没有来得及完成他的统一大业,就被自己的儿子弑杀了。
公元前493年左右,弑父篡位。有着如同他父亲般的野心,他登基后继续向整个恒河流域扩张。为了推进摩揭陀国的统一霸业,可以说是六亲不认,他首先进攻了舅舅统治的居萨罗国,并最终吞并了居萨罗国。尔后又开始进攻另一个有亲属关系的邻国跋沙,经过16年的艰难战争才占领其都城吠舍厘。还是位极富创造力的有才干的君主,他结合战争中的实际经验发明了两种先进武器:一种是能发射硕大石弹的驽炮,一次可杀死百十来人;一种是新式战车,车上系有可旋转的钉头锤,战车奔驰起来有巨大的杀伤力。依靠这两种新式武器,击败了以跋沙为首的联盟,成为了东部印度的霸主。由于新攻占的地区都在摩竭陀的北面,加上恒河水运越来越重要,继承人乌代因此将都城迁到恒河与宋河的汇合口,建立了华氏城。
摩竭陀国在难陀家族统治时期达到鼎盛,于公元前4世纪最终完成了几代帝王的夙愿,统一了恒河流域,使摩揭陀成为恒河流域真正的霸主。这时的摩揭陀领土包括整个恒河流域和部分中印度,成为印度次大陆第一强国。这时其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以军事的发展最为突出。摩竭陀国的兵种分工已细化,有步兵、骑兵、战车兵和水兵,还有劳工、侦探和地方向导辅助。军队规模也颇为壮观,据希腊文献提到,摩竭陀的难陀王朝末年有步兵20万,骑兵2万,战车2000辆,战象3000头。战车一般是马拉,也有的是驴拉。步兵穿棉布军装,骑兵可能有盔甲,均执有生牛皮做的圆盾、双刃剑、长弓、铁镞竹杆箭。但摩竭陀的末代统治者丹那•难陀是一位十分残暴的国王。他横征暴敛,引起各阶层人们极大的不满,所以他的统治并不巩固。这时,一个叫旃陀罗笈多的人领导人民起义,推翻了腐败的难陀王朝,建立孔雀王朝。
随着难陀王朝的灭亡,古印度的列国时代由此划上了句号。随后孔雀帝国兴起,标志着古代印度进入中央集权制大帝国时期。
Ⅵ 印度末代皇帝的概况
印度末代皇帝:82岁高龄参加反英大起义
反英起义的精神领袖
1857年初,由于英国在印度军队中大肆亵渎士兵宗教信仰,最终引发了印度民族大起义。5月10日,德里附近的印度第三骑兵团士兵率先发难,并宣布拥戴巴哈杜尔·沙为印度皇帝。
面对千载难逢的良机,巴哈杜尔·沙积极与起义军进行合作,试图把印度从英国人的魔掌中解放出来。他不但派太子担任起义军的总司令,还整天在皇宫里祈祷。
作为起义军的精神领袖,他不断发布激励民心的文告,呼吁不同宗教和族群的印度人起来反抗。
他在文告中说:“印度斯坦的子孙们!如果我们抱定决心,立即就能消灭敌人”,这些豪言壮语对起义军起了巨大的鼓励作用。
在起义初期,起义军取得了巨大胜利,英军总指挥巴纳德也被击毙。不过当英国把派往中国、锡兰的军队召回后,形势就急转直下。不幸的是,起义军内部的分裂进一步加剧了局势的恶化。9月21日拂晓,英军重新夺回了德里。当起义军撤退时,巴哈杜尔·沙拒绝随同,而是率领家人躲藏到祖先的陵墓中。没过多久,在内奸——皇太子岳父的指引下,英军骑兵包围了他们。起初,英军少校霍德森曾承诺保证巴哈杜尔·沙等人的安全。然而当他们束手就擒后,霍德森却残忍地枪杀了2位皇子和一位皇孙,从而使莫卧儿王朝失去了继承人。令人发指的是,英国人竟把他们的头颅作为礼物送到了巴哈杜尔·沙面前,使后者受到了极大的精神刺激。
流放异国的诗人皇帝
战争结束后,东印度公司于1858年进行大审判时,将巴哈杜尔·沙列为“首恶”,巴哈杜尔·沙的“印度皇帝”称号也被剥夺,英国女王维多利亚趁机攫取了这一称号。为了防止新的动乱,英国将巴哈杜尔·沙和剩余的皇室成员押解到缅甸仰光软禁起来。
在缅甸期间,陪伴巴哈杜尔·沙左右的只有他的皇后。这位曾一度辉煌的皇帝,唯一自由的活动就是写诗。1862年11月7日,巴哈杜尔·沙在仰光去世,这也标志着莫卧儿王朝的彻底终结。临死之前,他还满怀悲伤地在诗中写道:“爱的一切都去了,就像被秋天夺去美丽的花园,我只拥有记忆中的辉煌。”
巴哈杜尔·沙死后,英国人怕印度人找回自己皇帝的遗骸后,利用它再次发动反英大起义,于是将巴哈杜尔·沙秘密安葬在仰光附近的一座佛教寺庙内。直到1991年,人们才找到了巴哈杜尔·沙的墓地,并树立了一座纪念碑,纪念这位忧郁的印度诗人皇帝。
Ⅶ 古印度是怎么灭亡的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时代发展到全盛时期。他经过多年征战,使王朝版图扩展到除印度半岛最南端以外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
这个庞大的帝国是依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后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后一个国王被推翻。此后,印度半岛再也没有统一过。
(公元前200~公元200)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先是中亚的巴克特里亚——希腊人在公元前2世纪初入侵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接着又有安息人、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其中最重要的是贵霜帝国在印度的统治。
在丘就却建国后,国势日强,侵入印度,灭大夏在印度的残部。在阎膏珍、迦腻色伽统治时期,继续入侵印度,从印度西部到恒河流域中部均归入贵霜帝国的版图。在迦腻色伽的支持与庇护下,大乘佛教在印度兴起。小乘佛教流行于锡兰、缅甸等地。
笈多王朝
(320~540)笈多王朝崛起于贵霜废墟。奠基于275年,统治印度北部和西部约120年。王权缩小,官职已经世袭。外贸不断萎缩。种姓种类和不可接触者的名目都有所增多。偶像崇拜在寺庙里日益普遍。
当时文化灿烂,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迦梨陀娑的《沙恭达罗》剧本和较早的《往世书》均在笈多王朝时编成,此外还编纂了一些法书。在艺术方面,中印度的阿旃陀石窟壁画丰富多彩,代表这个时期艺术的成就。
Ⅷ 第一个统一的古印度政权,孔雀王朝的统治是怎样结束的
对印度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一篇,无疑是亚历山大远征在印度西北部废除当地的几个王国后造成政治真空地带。
阿育王死后,其帝国开始分裂了,西北地区总督的王子宣告独立,而帝国南部的半独立状态的安度罗也宣布独立,剩余国土在维持了50年的统治之后,孔雀王朝为大臣沙密多罗•巽伽所灭,巽伽王朝建立。前75年,甘华王朝建立,领土仅限于摩羯陀地区,直到公元4世纪笈多王朝建立时,摩羯陀大多数时间都无声无息。
Ⅸ 唐朝名将王玄策做了什么,他是如何灭了全印度
当时,王玄策为了报仇,所以前往尼泊尔王国,请求尼泊尔王国出兵援助自己,在尼泊尔王国的帮助下,王玄策成功灭了印度。但是准确的来说,王玄策灭掉的其实只是印度境内的一个国家,因为当时的印度还没有完全统一。
由于王玄策远在印度,所以几乎不可能让唐朝援助自己,只能找临近的友国的帮助,王玄策一下子就想到了与唐朝交好的尼泊尔。到了尼泊尔后,王玄策便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了尼泊尔国王,尼泊尔国王看在唐太宗的面子上,热心地把军队借给王玄策了。随后,王玄策便带着尼泊尔军队去了玛卡达国。由于玛卡达国战乱不停,所以实力已经受损严重,王玄策带着尼泊尔军队很轻松就将玛卡达国给打败了。
Ⅹ 1300年前大唐是如何没用1兵1卒灭了古印度的
中国和印度的这次战争在古代史上可是仅此一次,但这次战争大唐却是没用一兵一卒就取得了胜利。原因在于,一是大唐处于鼎盛时期,根本没把小小的古印度放在眼里;二是,吐蕃当时和大唐的关系密切,鼎力相助;三是,摩揭陀国发生内乱,政局不稳定。
王玄策领兵直捣阿罗那顺的老巢,摩揭陀国怎能打的过吐蕃的精兵,没过多久,阿罗那顺就弃城逃跑,后被生擒。这一仗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不费大唐一兵一卒就取得了胜利,弘扬了大唐国威,使得整个天竺都为之震颤。东天竺国王赶忙进献宝物向大唐臣服。这一仗也为以后中原和天竺的友好往来奠定基础,加强了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