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如何看待印度对中国的政策

如何看待印度对中国的政策

发布时间:2022-06-17 15:21:54

‘壹’ 中印贸易政策,中国对印度的政策和印度对中国的政策,分析下,谢谢!

印度从10年时间发展到发展中国家的行列都是靠美国和欧盟的关系才有现在,和中国没有太大的经济往来,中印只是表面而已而俩个最大国家人口都众多。美国看好印度。印度要超越中国 所以没有什么好分析的 保持表面关系即可 重大投资牵扯不上

‘贰’ 为什么印度一边依赖中国,一遍敌视中国,还发起“自力更生”

印度发起的“自力更生”运动,其实是依靠中国的“自力更生”。

印度对中国的态度一直都没有改变过,虽然他们奉行“不结盟”政策,但是和 西方国家一样,都是敌视中国的,印度总理也发起了“自力更生”运动,想要断绝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底层平民、高级知识分子和莫迪政府专家都在为实现“印度制造”做出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嘴上说着抵制中国,但是身体却是很诚实的,因为要在短时间内脱离中国制造却是很难为他们,特别是对于许多印度商人来说,减少对中国进口的依赖更加困难。

不过,一些印度官员指出,印度很难在短期内摆脱对中国的依赖。据估计,印度制药企业65%以上的原料来自中国,价值约35亿美元。

印度当局知道会有不利影响,因此不断采取措施限制从中国的进口。8月21日,印度铁道部又有新动作。一家中印合资公司入围印度铁路公司半高速列车项目投标。随后,铁道部宣布取消列车招标,因为它将优先在印度制造。下一步,将重启新的招标,排除中国投资背景。

‘叁’ 印度为何总是针对中国,总是买武器对付中国,中国好像没有针对他吧

编辑本段藏南争议领土现状
中印领土争端示意图
整个中印边界全长1700公里,分东、中、西三段。在每一段边界上都有争议领土。 ①东段:争议领土9万平方公里领土,全部被印度占领。中印实际控制线就是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印度地图已经将其作为它的正式、合法边界,并于1987年宣布成立了“阿鲁纳恰尔邦”,同时向该地区大量移民。目前定居在那里的印度人比全西藏的人口总和多两倍。 ②中段,争议领土2100平方公里,分为4处,全部被印度占领。在中段,侵占了中国巨哇,曲惹地区,什布奇山口以西地区,桑、葱莎、波林三多地区,乌热、然冲、拉不底(即香扎、拉不底)地区,共约2000余平方公里的领土。其中除桑、葱莎较早为英国侵占外,其余地区都是在1954年中印两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签字后,被印度侵占或侵入的。这4块所谓的由于认识不同而形成的争议地区,按照传统习惯线的具体走向,都在传统习惯线的中国一侧。 ③在西段,争议领土3.3万平方公里,主要是中国的阿克赛钦地区。其中印度占领巴里加斯一处,其余都控制在中国手中。以上三段合计,印度共占领9.2万平方公里领土,相当于六个北京、一个浙江省、两个半台湾省,比英阿争夺的马岛大10倍,比日俄争执的“北方四岛”大20倍,为中国总领土的一百零一分之一。(东段争议领土据地图测算应为6.7万平方公里,这里按传统的9万平方公里的说法,故以上数据可能夸大) 印度防务专家始终认为,“对于印度来说,只有将它的军队驻扎在喜马拉雅山顶时,才能确保它的防务”。当前,印军对华实行“攻势防御”战略方针。 有三方面内容: 一是建立一支实战与威慑并重的军事力量,在边境地区保持对我的军事压力。 二是以巩固和扩大领土利益为目标,加强在边境地区的蚕食活动,力图保住东段、守住中段、夺取西段。 三是有重点地建立攻守兼备的军事部署,准备与中国打一场不同强度和规模的战争。目前,印军在中印边境东段(包括中锡边境)地区部署的陆军有2个军8个师共21万多人,而且在纵深(靠近错那方向)还部署了1个军作为预备队;空军有9个飞行联队、1个导弹分队。与60年代初相比增加了4倍,已对中国形成局部优势(7倍以上优势),远远超过了它的防御需要。而且印军在武器装备的质量上优势明显,尤其是空军力量和导弹力量较强。印军现有各型飞机1800架,其中有40架幻影2000,100架米格27,63架米格29,120架美洲虎,40架苏30MK。与中国相比具有明显的质量优势。中印边境地区的印度炮兵发展迅速,现已全部装备了瑞典的FH-77B(155毫米口径)和俄罗斯的M-46(130毫米口径)野战火炮。FH-77B型火炮射程在40公里以上,可发射从俄罗斯引进的“卡斯诺普”-M型激光制导炮弹。目前,印度正在研制一种射程超过70公里的火炮,如果此种炮弹全面投入使用,印军可取得中印边界地区的炮火主动权。 此外,印度还在中印边界部署了射程为150公里的“普里特维”战术导弹群。为了适应与中国未来在山地作战的特点,印度专门组建了10个山地师,其中9个部署在中印边境。并且在中印边境上部署了印全部军力的1/3以上,特别是空军在中印边境对中国形成局部的绝对优势。自80年代起,印度不惜耗巨资在地理环境恶劣的中印西段边界的拉达克地区全面进行战场建设,目前该地区的战场准备已具规模,囤集了7倍于中国的兵力。此外,还在近几年里连续举行了数十次“以中国为假想敌”的作战演习。 1959年8月至10月,在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上相继爆发中印武装部队交火事件,全长1700公里的中印边界线全线紧张。1960年4月,周恩来第三次访问印度,在两国总理会谈中,周表达了中国的重要立场,要点如下: ①中印边界问题应该通过谈判解决。 ②通过谈判双方缔结新约,中国将不在谈判中提出领土要求,新条约会肯定旧条约(所谓旧约既划定麦克马洪线的《西姆拉备忘录》)中的边境走向。但这是两个平等国家协商的结果,可以消除旧的不平等条约的恶果。 ③中国谋求边界问题的全面解决。 ④如果印度接受中国在西段的现控制线,中国就准备接受麦克马洪线。虽然麦克马洪线是英国殖民主义者与西藏地方政府非法划定的,但中国仍然愿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对待它。 1960年,中国的态度是“送东段保西段”,实际上就是准备在印度放弃对西段阿克赛钦地区的领土要求后,正式承认“麦克马洪线”。问题的焦点实际上是印度贪得无厌,企图两块都要。结果未能签署边界条约,并在印度的野蛮侵略的情况下,爆发了边界战争。1960年,中方谈判用语是这样地:“尽管麦克马洪线是非法的、不公正的,但考虑到中国和印度人民之间的友谊,中国政府仍然愿意接受。
编辑本段藏南现状
这块面积巨大的相当于浙江省而又富饶的地域,现实为印控地区。目前定居在那里的印度人比中国原住民门巴族、珞巴族、爱缔族(僜人)还多。据最近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将向其所谓“阿鲁纳恰尔邦”(即我国藏南地区)增兵近10万,并增加火力修建机场,加紧布署新型战机。 中国解决藏南问题的思路;武力收回,驱除驻藏南地区的印度武装力量及行政势力,遣返非法入侵我领土的印度人。其解决方式及思路就如同解决日本人侵占我东三省一样。所有日籍人一律遣返。

‘肆’ 印度对华签证政策放宽,却遭网友“嫌弃”,这是为何

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国人越来越注重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闲暇时搓麻将、看电视的少了,健身旅游的多了。朋友圈里几乎天天都有人晒旅游的照片,或三五好友,或全家出行,每个人脸上都漾着满满的笑意。但是不管去哪里旅游,好像没什么人想要去印度

想要吸引游客,还是要从自身出发,虽然有着良好的旅游资源,但是人们出去旅游都是为了去一个令人愉悦,干净,设施齐全的地方,人们是为了去享受生活,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印度想要发展旅游业,还是需要再基础设施上下功夫,让游客感到舒适,便利,还有旅行景点有部分宰客现象,这也给其旅游业发展增加了难度,只有改善这些问题才是王道。

‘伍’ 印度这次不得了!帮了中国一个大忙,网友直呼:干的漂亮。怎么回事呢

据我了解是由于美国开始在世界上打贸易战,使国际贸易市场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当美国要求印度增加对华商品关税,减轻对美国商品关税后,印度不仅一反常态拒绝了美国的这一要求,还宣布下调了中国等五个亚洲国家的进口关税。甚至还直接提高了美国的进口关税,而印度的这一做法,让我国商品更好的进入印度,

随着美国的不断发展,其的野心也是逐渐增加,近年来更是和很多亚洲国家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就比如越南,就是在近几年来十分亲美的一个国家,美国也是对其进行了不少的军事援助。此前更是以1美元的象征意义,将本国的一艘退役军舰售卖给了越南,以此提高越南与美国的交际关系。

而说到与美国走得比较近的亚洲国家,就不得不提及印度,此前印度想要进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时,莫迪还曾向特朗普抛出了价值几十亿的军火大单,以此表示本国的诚心,而美国也是如期所愿的在联合国会议中表示出了对印度的支持。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印度是帮了中国,减少了中国与印度之间贸易关税,但同时,中国也将会加大对印度的贸易往来,到时印度本国也将会在此基础上获得巨大的利润,只能说是互利互助罢了。

‘陆’ 中国正在遭受疫情肆虐的情况下,印度对中国做了哪些落井下石的事情

当中国疫情肆虐时,周边友好国家纷纷向中国伸出援助之手,尤其是日韩两国分别捐献了100万或200万口罩,而印度方面却做出了损人不利己的事情,禁止商家向中国出口口罩,而且谎称中国故意拖延从武汉接回印度侨民,并且扣留中国香港商船大翠云,上船搜查无果,于是便谎称船上可能有用于军事的高压蒸汽釜。印度这一行为完全是损人不利己的体现,使得中印关系本来就不好,这次再雪上加霜。

之后他们又毫无理由扣押中国货轮,在没有发现什么事情之后,谎称有关于军事目的的高压蒸汽阀,他们真的是黔驴技穷,让人可笑。

‘柒’ 如何评价印度入侵中国

两国差不多,中国略微强点。相比中国而言: 1、印度幅员虽没有中国辽阔,但是印度的耕地面积却是世界第一; 2、人口规模略少于中国,但大有超越中国之势。 3、印度人与中国人一样,都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因此在人力资源方面不相上下; 4、印度人大多数虽然讲英语怪腔怪调,但总的来说印度还算是英语国家之一,英语在他们那儿起到作用相当于我们的普通话。 5、印度在经济体制上长期采用苏联体制,但是自90年代改革以来,印度经济飞速发展。而且印度经济与我们以外向型经济主导不同,印度的是以内需为主导的,因此相对而言印度经济质量更好。 6、印度自放弃向俄罗斯(前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后,与美国的关系迅速改善。出于对中国的敌视,在很多战略上与美国相配合。但是印度一直有一个大国梦,自视为一大国,虽然在很多场合配合欧美等西方国家,但是其外交和军事一向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与西方国家勾肩搭背的同时仍然保持与俄罗斯传统的盟友关系。再加上印度这些年经济实力的增强,印度在国际上左右逢源,顺风顺水,远比中国表面光鲜实则举步维艰的国际困境要强出许多。

‘捌’ 如何看待印度与中国的所谓龙象之争,为什么印度

长期以来,印度就以中国为比较对象,国家发展方面,也巴望能够有朝一日得以超越中国。可几十年过去,不仅“超中”梦想没有实现,印度与中国的距离反而越来越远。

印度为何不能超越中国?,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折射出了印度三个“基因缺陷”:
一、相对封闭的地缘结构
南亚次大陆的地缘格局非常独立,其东,有巴坎—若开山脉;北面是喜马拉雅山脉和西藏高原;西边,是俾路支高原和兴都库什山脉,南面则是一望无际的印度洋。这些高等级的地缘屏障,严重阻断了地球上其他主要地缘板块与南亚次大陆之间的交流沟通,换一个角度,也对印度文明的安全和独立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地缘结构的相对独立,意味着当印度文明实现对南亚地缘板块的覆盖后,很容易就丧失了继续对外拓展影响力的动能。外来威胁的较小,让印度文明不像古代的中国那样,长期遭受漠北游牧势力的威胁,故需要采用中央集权的政治形态,最大限度的集中国内资源加以应对
当然,印度倒也不是一点外患都没有。兴都库什山脉对面的中亚游牧民族,就时不时翻山越岭过来侵略——而这正好是印度农耕文明的天敌。
然则,尽管中亚游牧武装会周期性的袭扰南亚,甚至取得政治优势,可他们并未在在文明体系层面,实现对印度文明的颠覆与取代。
这又是为什么?内因方面是因为印度文明有着庞大的体量,深厚的底蕴,铲除难度较高。而外因方面,也跟中亚自身地缘条件的缺陷有一定关系。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内陆腹心,是中国、蒙古、印度、波斯以及阿拉伯等自古以来的亚洲强势地缘势力的中枢交汇之地。犬牙交错的地缘格局,再加上中亚本身相对较弱的地缘潜力,这内外因素决定了,这块地方,不便于孕育出一个强大并且可以长久维系的本土力量,在更多的时候,它都是周边列强的逐鹿场,并为胜利者并入麾下。
不过,不管是东亚大陆、蒙古高原,抑或西亚的波斯高原、美索不达米亚,这些历史悠久的亚洲强势地缘板块,它们的本部核心区,跟中亚的地缘关系都是十分之疏离的。这即意味着:哪怕有一个外部力量,一时将中亚征服占领,其对该出之统治基础也不可能强劲稳固。只要这个外部势力的自身实力略有下降,其它势力,乃至于中亚的土着都有可能趁虚而入,使该地统治易主。
中亚的动荡与混乱,既大大削弱了它入侵南亚次大陆的势能,也意味着——那些得进入印度的中亚入侵者,鉴于其背后缺乏一个稳固的大后方,故不便聚集出强大且稳定的力量,使得自家的原有文明,对印度文明颠覆和替代。甚至于,为了巩固自家千辛万苦才取得的印度统治权,这些外来户倒是极有可能会根据次大陆的世纪情况,对自个儿做些改变。这种自我改变的后果,就是这些外来势力在建立对南亚的统治后,文明属性层面却开始本土化,其最后之结局,就是自身渐渐融入印度文明。
既没有可能继续扩大文明边界,也没有被颠覆和替代的可能;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长期稳定,其后果就是内部矛盾就得以凸显,折射到政治上,次大陆内部各地缘板块之间的“窝里斗”,就成为印度文明贯穿古今的一条发展脉络。
二、地缘核心的肢解
政治上的大一统,一个最直接、最基本标准,就是中央集权。不过,谋私乃人之本能,南亚内部各次级地缘板块的本土地缘势力,也存在着博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天然冲动——而自然而然的会与中央集权产生冲突。尤其是那些相对边缘的板块,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它的本地区利益,或会因为中央之统筹规划而受到限制乃至于损害——这不可避免的会招致这些边缘板块势力的怨言、嫉恨乃至反对。这种情况下,要巩固中央集权体制,一个必要前提就是——国家必须存在一个足够强大的本部核心区。
一个强大的本部核心区,能够为中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让它拥有压制边缘的能力。借这种强大的本部势力,来树立中枢的最高权威,进而确保中央集权可以维系。而换句话,中央集权制度下,各边缘地区的资源会加速向本部汇集,位本部的强势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撑。
中国即是这种政治架构的经典代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本部核心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综合地缘实力算得上是世界一流,而从区位来看,也大致处在东亚大陆高开发价值区域(即中国东中部)的中央,这意味着以此为依托的中原王朝,其之地缘扩张能够得到强有力的支撑,并随着这种政治和地缘影响力的扩散,完成对东亚大陆大多数次级地缘板块的征服和吸纳。
而与中国相似,古印度文明的本部核心区,也是依托两条河流而成——即恒河流域跟印度河流域。当然,恒河、印度河的档次,比长江、黄河那还是差远了。但考虑到南亚次大陆本身的规模也不能与东亚大陆相提并论,这样来看,以这个南亚版两河流域为依托,一统南亚也差差够用了。
只是,尽管本部的地缘实力足够,不过印度却并没有因此,打造出跟中国一样的中央集权。相反,贵为次大陆两大核心板块之一,古印度文明发源地的印度河流域,在之后的岁月中,甚至从印度文明体系中剥离,皈依了伊斯兰文明。现在的印度河流域,已经是巴基斯坦国的核心板块。
印度文明为何连发家之地都保不住?
一个非常关键的地缘因素是,在印度河流域跟次大陆主体板块之间,出现了一个总面积六十万平方千米的塔尔沙漠。
之所以用“出现”这个词汇,是因为最初此地并非沙漠。只是气候环境的变迁,以及人类活动导致当地植被惨遭破坏,致使这块土地后来慢慢的荒漠化。而这种自然环境的改变,也深深影响到了南亚次大陆的地缘政治格局。

首先,塔尔沙漠的出现,严重妨碍了印度河流域与次大陆其他部分——尤其是恒河流域之间的交流与联系。这种物理层面的强势阻断,大致二者不仅无法跟中国的长江、黄河流域一般,随着文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逐渐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反而渐渐走向分离乃至对抗。

而中亚势力的渗透,更使得这种剥离得以加剧。印度河流域正好处在南亚次大陆的西北端,是中亚进入南亚的首站,也是必经之地。这种地缘关系,意味着印度河流域不可避免的受到中亚的深度辐射。再加上中亚游牧武装的强劲军事实力,这种种因素,导致虽然印度河流域本身的地缘潜力逊于次大陆另一个核心板块——恒河流域,但却依然而已自成一派,跟恒河流域分庭抗礼。
而随着伊斯兰文明的崛起,中亚土着势力陆续皈依,在他们的强势影响下,印度河流域的人文特质也逐渐出现变化。
虽说伊斯兰无法再整体上将南亚的原生印度文明替换。不过至少在跟中亚关联密切的印度河流域,伊斯兰仍然取得了优势地位。再加上塔尔沙漠的存在,大幅削弱了印度河流域和以恒河流域为代表的南亚主体板块之间的交流与联系,久而久之,印度河流域最终从印度文明体系中剥离出来,成为伊斯兰文明的一部分。
印度河流域的伊斯兰化,大大削弱印度文明的整体实力。而印度河流域与次大陆主体部分,尤其是恒河流域的地缘与文明冲突,更对后者形成了强力牵制,让它不能积蓄出足够的力量,来巩固对孟加拉、德干高原等次大陆其它边缘板块的绝对压制。这样一来,中央集权也就不可能实现。
三、种姓制度的束缚
上古时,中亚的雅利安人翻越兴都库什山脉,迁往南亚次大陆定局,并战胜南亚土着,成为这个板块的统治者。只不过,相较于南亚土着(达罗毗荼人),雅利安人总体规模较小。雅利安人为了在这种不利格局下,使自己族群的统治地位长期维系,就鼓捣出了一套种姓制度,将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印度人,划分成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大种姓,甚至连列入种姓的资格都没有的贱民。这里面,雅利安人基本上都被划入婆罗门、刹帝利这两大高等种姓,经过时光洗礼,慢慢的发展成后来的印度斯坦人;而达罗毗荼土着则统统的划入吠舍、首陀罗这两个低贱种姓,乃至于贱民。鉴于雅利安人,还有之后岁月中陆续由中亚迁入南亚,并在当地确立统治权的中西亚族群,这部分人的肤色都普遍较达罗毗荼人更白,所以这种阶级划分,也沾染上了十分明显的种族歧视色彩。
这种划分法,自然会招致低种姓达罗毗荼人的愤慨。为了避免这帮土着反抗作乱,危及自身统治,印度斯坦人旋开创出印度教,通过宣扬“今生受苦、来世就可以得享幸福”的印度教教义,给低贱种族洗脑,让他们接受今生受苦受难,可以换得来世福报的观念,借用此法,消灭低种姓的反抗意识,从精神层面把他们彻底奴化。
当然,从效果看,这套印度教义也确实达到了创建者的目的。印度文明在长达数千年的岁月中,一直基本保持稳定,像农民起义之类的阶级革命几乎很少发生,印度教中让被统治者安贫乐道的教义可谓“居功至伟”。(相应的,同样诞生于印度的佛教,却由于提倡众生平等,不利于印度种姓阶级社会的稳定,反倒在当地逐渐消亡)
只是,凡事有利必有弊。

鉴于今生注定受苦受难;首陀罗、吠舍以及贱民们,对高高在上,又统治阶级把持的国家和政权,自然不会有任何认同感;而且,印度教的太过强势,还严重削弱了世俗权力的含金量,治权在相当程度上被教权压制(在种姓制度框架下,作为印度教祭司的婆罗门处在第一等级,而由国王、官吏等世俗官吏组成的刹帝利,只能名列第二等级)。
世俗权威的受限,其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中枢政府派驻各地的职业官僚,很难依托朝廷威仪,对地方予以有效管制——这根中国普通百姓对皇权、官府的敬畏形成强烈对比。
只有在当地经营多年,直接控制低种姓人民的土邦贵族,和那些从精神层面钳制民众思想的婆罗门,才能够赢得百姓的认同与畏惧。
流官制是中央集权的得以推行的基础。既然流官无法有效驾驭地方,而只能假手当地的祭司和地主,那来自中央的权力,就不可避免的被地方实权派瓦解。
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维持稳定的基石,但却也是瓦解中央集权的俄利剑。既然种姓制度无法去除,印度的文明内部整合、以及政治上的权集中枢,当然也就成了镜花岁月。
相对独立的地缘结构、二元地缘核心的分崩瓦解、以及种姓制度的限制,这三种因素,共同铸就了印度内部的分裂基因。而内部的撕裂,又对印度打造国内统一市场的努力构成了严重的掣肘。甚至连国家认同感和民众凝聚力都因此大受影响,国家崛起之路也因此波折重重,这种情况下,印度在跟中国的竞争中,也不可避免的被越拉越远。
当然,对此,印度是颇为不甘的。早在20世纪90年代,印度便开启了自己的经济改革,希望从经济切入,逐步摆脱这种困境,让印度能够傲立于现代文明之林。不过近30年过去,这场印度版的改革开放,远远未达到预期,期间印度施行的一系列改革政策,都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让效果大打折扣。那么,这次印度的现代化改革,到底遭遇了哪些困难?为何中国的改革能够一路凯歌,印度却束手束脚,成效不彰呢?某种程度上,这是印度这个国家的宿命。而具体点说,又跟印度的一些现实性结构缺陷密切相关!

阅读全文

与如何看待印度对中国的政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尼羊肉薄饼怎么做 浏览:963
在英国留学生如何求职 浏览:688
印度舞有哪些曲目 浏览:167
英国人为什么不踢正步 浏览:726
印度的战斗机都是哪些国家的 浏览:953
越南有多少个美国人 浏览:997
印尼宽带怎么选择 浏览:437
中国财务大咖齐昊哪个大学毕业 浏览:670
印度汇丰银行在哪个城市 浏览:282
英国人对水过敏怎么办 浏览:702
巴厘岛哪里可以兑换人民币印尼币 浏览:69
越南到济南运费每吨多少钱大概 浏览:711
哪些意大利的服装品牌卖给中国 浏览:129
人民币去越南什么地方可以换 浏览:305
美国香槟市纬度相当于中国哪个 浏览:434
伊朗女人戴的头巾叫什么 浏览:411
中国有哪些彩票合法 浏览:745
印尼进口多少冷冻牛肉 浏览:708
英国的地图怎么涂色 浏览:114
英国留学怎么接机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