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人怎么看待唐朝

印度人怎么看待唐朝

发布时间:2022-06-18 00:32:32

① 盛唐时期的天可汗唐太宗在当时印度人的眼里是什么形

阿拉伯帝国(630年-1258年)疆域东起印度;西临大西洋及与法兰西接壤。南至莫桑比克苏丹国北迄高加索山,形成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封建大帝国。

② 唐朝本无意欺负印度,却被此人无端抢劫,后来怎样了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强大的大一统王朝,自贞观年间开始大唐王朝就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对外扩张,先后击败了东突厥、高昌等国,使得唐朝疆域版图空前的辽阔,据记载李世民时期唐朝疆域东起于海,西至葱岭南到南海,北达漠北。唐朝的强盛也使得万国来朝,周边国家都恭敬地称呼李世民为“天可汗”。

在大唐的眼中,印度从来不是它的对手,因此在王玄策打击完印度以后就没有再向印度进行过大规模的征伐。但是在王玄策的打击下印度却一夜回到了戒日王朝崛起前的分裂状态。再也无法抵御吐蕃对其的入侵。

③ 玄奘:古印度人怎样评价唐太宗

王曰: “尝闻………有秦王天子,少而灵鉴,长而神武。昔先代丧乱率土分崩,兵戈竞起,群生荼毒,而秦王天子早怀远略,兴大慈悲,拯济含识,平定海内,风教遐被,德泽远洽,殊方异域,慕化称臣,氓庶荷其亭育,咸歌《秦王破阵乐》。闻其雅颂,于兹久矣。盛德之誉,诚有之乎?大唐国者,岂此是耶?”
对曰“然。………大唐者,我君之国称。昔未袭位,谓之秦王,今已承统,称曰天子………”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五》
唐僧陈玄奘在印度取经,游学十余年,引起了北印度一位国王的注意,这位国王是北印度戒日王朝的开创者,亦称戒日王。戒日王于公元642年在其国都曲女城为唐僧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宾主双方还进行了积极的互动和会谈,情况如何,且看唐三藏在《大唐西域记》里的记载。
据唐僧记载,戒日王朝国力雄厚,其他的不表,光骑着大象的象兵就有六万,马军有十万,幅员遍及整个北印度,而且三十年没有战争。在这次会见中,戒日王问唐僧:“你来自哪里,来这里有什么要求?”唐僧答:“贫僧从东土大唐而来,前来取经。”——这说法,在《西游记》里面已经是唐僧的口头禅了。
对唐朝音乐有所闻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史上有名的贞观年间,虽然隔着重重雪山和大漠,但那时候的信息还是有流通的,戒日王说起了自己所了解到的唐朝的信息:“听说你们的天子叫秦王,少年时就见识非凡,长大后英明神武。先前天下大乱,国家分崩离析,战争频仍,生灵涂炭。你们的秦王早就有了远谋大略,兴慈悲之心,救苍生,平海内。其风俗教化和大德恩泽遍布海内外,四方仰慕称臣。老百姓十分感激,于是演奏歌唱《秦王破阵乐》。我们这边听到关于他的赞颂,已经很久了,关于他的盛德声誉,请问都属实吗?你所说的大唐国,就是指秦王的国家吗?”
这番话透露出当时东亚南亚信息沟通的一些真实面目,戒日王对隋唐时期的政治军事形式还是有所了解的,起码他知道隋末天下大乱,也知道秦王李世民是大唐王朝的开创者之一,而且是年少时就起事,在隋末纷争中,以自己的英明神武平定群雄,在创立大唐国的过程中居功至伟。更有趣的是,他还知道贞观年间流行音乐排行榜上有一首叫《秦王破阵乐》的歌曲。当然,毕竟通讯手段有局限,戒日王对于李世民身份的认识,还停留在秦王这个封号上。
其实,戒日王也是一代雄主,和李世民也有相似之处。当他还是一位王子的时候,其兄长就被邻国国王所杀,戒日王励精图治,用六年时间征战天下,不仅报了兄长之仇,而且还统一了整个北印度,臣服了其他的国家,就这点而言,他的经历和李世民很相似。更有意思的是,戒日王也是一位文艺青年,李世民爱玩音乐,戒日王爱写剧本,他写有三部剧本:《钟情记》、《璎珞记》和《龙喜记》,其中还有爱情剧。
所谓英雄惜英雄,戒日王谈起李世民的时候,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其实,李世民和戒日王还经常派使者互动。
听了戒日王的话,唐僧回答说:“情况是这样的。我们的国家叫大唐国,而我们的皇帝在继位之前称为秦王,现在已经登基继位,就称为天子。”纠正了信息中的一些误区。
这次会见后,戒日王请唐僧骑着大象巡游印度半岛,留下一段佳话~

④ 印度人怎么看待那段历史的

可能就像满清当年占领我们汉族一样,但是满清被我们同化了,成了华夏一员。而印度和英国还是分属两个国家,印度看英国可能也像香港看英国一样,也像中国看待日本一样,但印度是一个宗教国家比较仁和,看法可能处在中间。

⑤ 印度和中亚的医药学对唐代医药学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印度和中亚的医药学随着文化和商业的交往也传入中国。唐时留居中国的印度和波斯人中还有专门以行医为业的。唐时的医官们自然会以这些新鲜而有效的新药物来丰富中国的药典。自唐时起,人参、茯苓、当归、远志、乌头、附子、麻黄、细辛等神州上药也开始为中亚和印度人治病了。《唐本草》的编辑者不但添加了新药物的品种,还认真地纠正了《神农本草经集注》中错记的药物,由他们查出的100多年前的陶弘景错记的药物数量居然多达400余种!这使谨慎的人甚至不敢使用这位对炼丹极为热情的药物学家的药方。不过,由一群后起之秀来纠正一个独立工作的先人的错误毕竟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

⑥ 印度因为玄奘留下的哪一样特殊“宝贝”,一直受益到今天

645年正月,唐太宗征讨高句丽前夕,唐僧玄奘回到国内,并带回657部佛经。李世民获悉这一消息之后,大喜过望,立即召见玄奘。

有意思的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中,李世民当即劝说唐僧还俗,去辽东观战,“帝又察法师堪公辅之寄,因劝罢道,助秉俗务。”所谓“罢道”,就是弃佛还俗。当然,面对李世民的这一要求,玄奘法师委婉拒绝。后来,唐高宗李治也多次劝玄奘还俗。

唐太宗为何要让玄奘法师还俗呢?其实很简单,当时唐太宗积极经略西域,打击突厥在西域的霸权,所以急需精通西域,中亚各国地理交通,民俗风情,政治文化的人才,而唐玄奘西行印度,途径列国,前后18年,很熟悉西域情况,是李世民经略西域最好的顾问人选。

一边是皇帝还俗要求,一边是心中理想,最终无奈之下,玄奘法师想了一个办法,即:翻译佛经和讲法之余,口授游学异国的所见所闻,包括印度的情况,具体由弟子辩机执笔完成了,最终形成了《大唐西域记》一书。所谓辩机,就是后来和高阳公主私通的那一位,被唐太宗怒而刑以腰斩。



可以说,西游记中的唐僧,正史中的玄奘,去了一趟印度,留下的这一份特别遗产,让印度人受益至今。到了19世纪,《大唐西域记》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因为殖民利益的关系,列强很渴望了解西域、中亚和南亚历史,以至于《大唐西域记》在欧美日本有多种译本。

值得一提的是,古中国的辉煌,如今难以想象,当时周边国家的历史,几乎要么以汉语记载,要么由中国人书写,这不仅是军事影响力,也是文明国度的魅力。然而,沧海桑田,时过境迁,后世中国历史中一些具有世界影响的着作,却变成了由欧美人书写,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史》等。

⑦ 为何说唐太宗李世民52岁离世,是一个印度人惹的祸

唐太宗李世民,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是我国唐朝的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武德九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隐太子李建成和巢剌王李元吉,册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退位后,正式即位,年号贞观。

根据明朝嘉靖皇帝吃的仙丹,我们可以清晰的知道这所谓的仙丹里面含有铁粉、汞、水银、经血、火药等,这东西绝对是一种有剧毒的东西。正常人吃都肯定会毒发身亡,慢慢的李世民身体越来越不行了,但此时的李世民还未发现是药石的问题。在一次战争中,李世民得知有一位神人,这个神人是一个有着百岁的老人,他就是胡僧那罗迩婆寐,并且有长生不老之术,李世民一听,马上派人去将这位神人请入宫中,万万没想到吃了这位胡僧给的长身不老仙丹,不仅没有长生不老,还使得自己的身体更是大不如前,宫中太医也束手无策,最后李世民享年52岁就离世了。后来便有史书记载“皇帝服胡僧长生药,遂至暴亡”。

⑧ 越读越糊涂的印度史,为何连印度人自己都一问三不知

古德里安曾经说:“最终,新观念的建立者还是战胜了马匹,大炮还是战胜了长矛。”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于个人而言,沉溺于过去便会停滞不前;于国家而言,纠结于历史便会落后于世界发展大势。以史为鉴,以史为镜,心怀过去,面向未来。

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一个国家的历史见证了沧海桑田,人们品读一二,豁然开朗。解历史的过程也是明智的过程,然而于印度而言,历史也许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

了解印度的历史,人们似乎走进了一个死胡同,眼前的一切越来越模糊……

所谓历史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历史也曾经悠久而繁荣。世界人民对印度历史的印象普遍停留在他们的文化上,印度人对佛教十分虔诚,将其作为他们的最高信仰。

永远专注于当下,全国上下戮力同心,描绘一个属于现代国家的美好蓝图,如此历史才真正发挥其作用。

⑨ 中印最成功唐朝外交官,揭秘西游记中唐僧为什么最受印度人尊敬

现实中,唐僧不是什么外交官,而是一个偷渡犯。
他在印度得到礼遇,是因为他在那烂陀寺留学期间,成为了印度佛教界德高望重的一位高僧大德。
更重要的是,他通过宗教对印度统治者产生的影响力。

⑩ 古印度眼里的唐朝是怎样的,为何颠覆了传统认知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一个辉煌的朝代,无论武力还是文化,都在世界文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直至今天,唐朝还留有余韵,先不说在日本的很多遗迹,但说“唐人街”,就非常了不起。在世界各地华人聚集区,为何不说“元人街”、“清人街”之类,而是说“唐人街”?显然,这就是唐朝文化的影响力。那么,对于这样一个强大王朝,邻居古印度又如何看待的呢?结论颠覆了传统认知。

其实,在“鸡犬难以相闻”的古代,古印度人认识的唐朝并不可笑,毕竟交通不便难以大规模交流,从而形成片面认识可以理解。但态度决定一切,刘慈欣《三体》中的“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如果因为傲慢的态度,进而产生“唐朝是微不足道的

蛮族国度,思想狭隘,秉性粗暴

”的片面认识,那么这才是最危险的。

事实证明,所有傲慢的文明,最终都迎来可悲的下场。历史上的印度,一直傲慢着,最后却轮番被外来种族统治;中国的清朝,在鸦片战争之后还是傲慢的自诩天朝上国,最后迎来百年屈辱。

阅读全文

与印度人怎么看待唐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羊怎么防盗 浏览:982
在line上为什么找不到印尼 浏览:338
意大利和法国哪个更加艺术 浏览:352
中国最大的卧佛是哪里 浏览:404
1965年印尼对中国做什么 浏览:764
伊朗现在怎么收款 浏览:1002
越南语ba是什么意思 浏览:464
越南女性怎么上户口本 浏览:176
伊朗文字世界文明怎么说 浏览:974
伊朗为什么越来越强大 浏览:247
印尼鱼鹰有什么用 浏览:500
印尼苹果12手机多少钱 浏览:506
美国退出伊朗有什么影响 浏览:313
为什么中国机票贵 浏览:271
印度高温50度怎么度过 浏览:206
去印尼带回来送什么东西 浏览:49
意大利陀螺桌哪里买 浏览:97
印度哪个城市的房价便宜 浏览:514
意大利女鬼叫什么 浏览:611
伊朗绿卡有什么条件 浏览: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