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类航天史上最低成本的登月工程,印度“月船二号”真的能成功吗
我不是很看好它的未来,自从人类发展航天工程开始登月成为了一个国家是否成功的标准,所以个一直在研发各种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希望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大国实力。俄罗斯,美国,苏联,中国相继都有探月探测器成功发射,而在2009年的7月22日,印度的月船2号再次升入天空,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月船1号早在2008年就发射了,但是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后来又在2013年准备发射月船2号,但是由于设备的各种问题一直没有成功发射,一直到今年7月22日,印度月船2号才成功发射。这也就是为什么印度这个月球探测器发射能够受到如此多关注的原因。
虽然成本比较低,但是印度方面表示这一次的月船2号将会轨道探月着陆登月集为一体,它的复杂程度要比中国的嫦娥2号和嫦娥3号还要复杂一些。虽然成本低,但是任务重,不知道月船2号会不会在月球上成功地完成任务?但是其他很多国家的科学家表示,印度这一次的做法完全是一口吃成胖子。虽然计划比较美好,但是想要实现这样的计划是有一些不符合实际的。
② 目前世界上实现了,探月计划的国家,他们各自取 的哪些成就 (>_<
目前,已经进行过探月活动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苏联(俄罗斯),欧洲,中国,日本,印度。其中,最早实现人类登月梦想的是美国。
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并于1961年把加加林送上近地轨道之后,人类便开始闯入太空并着手探测月球。
美国和苏联曾展开了一场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空间科学技术竞赛。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苏联共向月球发射了32个探测器,这些探测器或逼近或登陆月球,取得了丰硕成果。期间,美国也向月球发射了21个探测装置。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实现了人类登月之梦,在月球探测中取得最辉煌的成果。
1972年美国“阿波罗计划”结束以后,由于探月活动耗资巨大,月球探测一度有所降温。
20世纪90年代后期,人们又把目光投向了月球。
美国于1986年提出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设想,并在1994年和1998年分别发射了两个探测器。其中,1998年1月发射的“月球勘探者”,以绘制月球表面地形图、分析月球地质结构和寻找月球存在冰或水证据等为目的,于1999年7月完成使命。
美国还于2006年4月提出一项撞击月球南极的计划。美国航天局希望这一项目能成功找到月球存在水的证据,以有助于未来宇航员登陆月球并建立长期基地。这一项目将利用美国航天局计划于2009年发射的“月球环形山观测与感知卫星”来撞击月球,以探测月球是否有水存在。
2003年9月,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顺利升空,并在完成观测使命后,于2006年9月成功撞击月球。欧洲还计划未来让宇航员登陆月球并分阶段建立月球基地。
2008年7月,美国、印度、韩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签署了联合探月协议,共同发起了名为“国际月球网络”的探月活动,计划逐步在月球上建立数个科学站。
2009年6月18日,美国航天局利用一枚“宇宙神-5”运载火箭将两个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这标志着美国“重返月球”计划正式启动。
航天大国俄罗斯也制定了本国的月球探测计划。俄计划2025年前实现载人登月并建立永久基地。
2007年10月,中国“嫦娥一号”卫星踏上“奔月”旅程,并在一年多后成功撞月。我国有望在2013年有望实现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根据规划,中国将在2020年前完成对月球的无人探测。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工程的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计划将于2010年下半年或2011年上半年发射,而“嫦娥三号”计划将于2012年或2013年发射。
2007年9月,日本绕月探测卫星“月亮女神”发射升空。它取得多项成果,包括描绘出世界首幅高精确度月球全球地形图;发现月海底部存在弯曲的层状构造;发现月球表面正面和背面重力存在差异等。
2008年10月,印度发射首个无人探月器——“月船1号”,它利用携带的各种仪器收集月球地理结构、化学构成及矿藏等数据,并收集月球地理数据以绘制高精度的三维月球地图。但到2009年8月底,“月船1号”与地面失去联系,任务被迫终止。印度科研人员正在研制新的无人探月器——“月船2号”,预计2013年上半年发射升空。
③ 许多美好的故事都是以月亮为背景,编的这样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
各国关于月亮的传说
日本:唯美的“辉夜姬”
“月亮女神”是日本绕月探测卫星英文名称的意译。它在日本还有一个昵称——“辉夜”。这个名字取自“辉夜姬”,她是日本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中美丽的月亮公主。
“辉夜姬”是日本古老传说《竹取物语》中的主人公,是在月亮上诞生,尔后落入凡间的美貌女孩。传说中,一位伐竹子的老翁在竹子芯里发现了一个可爱女孩,便把她带回家去抚养。3个月后女孩就长成妙龄少女,美貌举世无双,取名“辉夜姬”。
世间的男子都梦想让“辉夜姬”做妻子,许多公子王孙终日在老翁家周围徘徊。“辉夜姬”提出嫁给能找到她喜爱但却难以获得的宝物的人,使求婚者都没能如愿。最后登场的皇帝想凭借权势强娶“辉夜姬”也以失败告终。“辉夜姬”在中秋之夜迎来月宫使者,回到她本该属于的月球。
对日本人来说,“辉夜姬”是他们从孩童时代就熟识的人物形象。沉静、机智、蔑视权贵的月亮公主告诉孩童们什么是美、丑、虚幻和永生。
美国:复仇的“阿波罗”
“阿波罗”是美国登月计划的名称。在古代传说中,太阳神阿波罗是宙斯与黑暗女神勒托的儿子,月亮女神阿耳忒弥斯的胞弟。阿波罗掌管光明、诗歌和音乐。
据希腊神话记载,勒托被天后赫拉驱赶得四处流浪。最后海神波塞冬怜悯她,并从海中捞起提落岛让她居住。在岛上,她生了孪生姐弟阿耳忒弥斯和阿波罗。后来,阿波罗用金箭杀死曾迫害其母的巨蟒,替母亲报仇雪恨。
在美苏20世纪的太空竞赛中,美国曾处于劣势。为扭转这一局面,美国提出“阿波罗”登月计划。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肯尼迪总统得知后愤愤地说:“这是继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之后,对美国民族的又一次奇耻大辱!”为了迎接挑战,美国人决心不惜一切代价重振科技雄风。美国政府选用太阳神命名登月计划,可谓意味深长。
欧洲:“智能”不需要神话
欧洲航天局于2003年9月28日将智能1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使其踏上奔月航程。经过13个月的飞行后,它终于进入环绕月球轨道,从而揭开欧洲探月计划的序幕。
欧洲的月亮文化自然深受古希腊神话影响。传说中的月亮女神阿耳忒弥斯是希腊奥林帕斯十二主神之一,她与人间的一个男子相爱,但为了避免其他神反对,她把这个男子藏在一个山洞里;为了满足自己永恒的爱,她又让这个男子长睡不醒,不让其他女人知道。
在欧洲人眼中,月亮代表“永远占有”,也体现了西方人生观的一方面——自私、索取。明白了月亮的这一寓意,人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欧洲没有把月亮神的名字放在探月计划中了。
印度:月亮神是男身
印度的探月探测器名为“chandrayan(意为月亮车)”。而在印度,“月亮之神”就被称为chandra,意思是“明亮和耀眼”。
印度学者认为:月亮之神是个男性,有四只手,一只手拿着权杖,一只手拿着长生不老的仙露,第三只手拿着莲花,剩下一只手处于防御状态。他驾驭的三轮战车由羚羊或十匹白得像茉莉花的马拉动。
在传说中,月亮之神在原配妻子外又娶了另一个神的27个女儿,代表着月亮的27天环绕周期。他对原配妻子的宠爱引起其他妻子的嫉妒,她们向父亲抱怨,父亲就让女婿染上麻风病。27个妻子又觉得丈夫可怜,再向父亲求情。父亲不能消除诅咒,但可以减轻痛苦。所以月亮逐渐由银白色变成灰色,继而消失,随后又会恢复银白色,形成阴晴圆缺。
西方人使用太阳历,印度人则使用月亮历。印度人庆祝生日不以自己的出生日期为准,而是以出生当月月亮的形态来判断。明亮的月亮被认为是最好的,暗淡的月亮被视为是邪恶的。印度人认为,如果孩子在满月出生,这个孩子将拥有友情、金钱、权力和名望,受人尊敬。连印度人祈祷时都说:“月亮会保佑我们一生平安!”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④ 我想问一下大家,控月中国是"嫦娥",日本"月亮女神",那韩国呢
在世界各国目标远大的探月计划背后,是各自妙趣横生的民间文化传统
将科学探索与本民族文化传统相融合,是世界上几个探月国家不约而同想到的做法,其用意在于使科研项目形象地深入人心。
日本:唯美的“辉夜姬”
“月亮女神”是日本绕月探测卫星英文名称的意译。它在日本还有一个昵称——“辉夜”。这个名字取自“辉夜姬”,她是日本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中美丽的月亮公主。
“辉夜姬”是日本古老传说《竹取物语》中的主人公,是在月亮上诞生,尔后落入凡间的美貌女孩。传说中,一位伐竹子的老翁在竹子芯里发现了一个可爱女孩,便把她带回家去抚养。3个月后女孩就长成妙龄少女,美貌举世无双,取名“辉夜姬”。
世间的男子都梦想让“辉夜姬”做妻子,许多公子王孙终日在老翁家周围徘徊。“辉夜姬”提出嫁给能找到她喜爱但却难以获得的宝物的人,使求婚者都没能如愿。最后登场的皇帝想凭借权势强娶“辉夜姬”也以失败告终。“辉夜姬”在中秋之夜迎来月宫使者,回到她本该属于的月球。
对日本人来说,“辉夜姬”是他们从孩童时代就熟识的人物形象。沉静、机智、蔑视权贵的月亮公主告诉孩童们什么是美、丑、虚幻和永生。
美国:复仇的“阿波罗”
“阿波罗”是美国登月计划的名称。在古代传说中,太阳神阿波罗是宙斯与黑暗女神勒托的儿子,月亮女神阿耳忒弥斯的胞弟。阿波罗掌管光明、诗歌和音乐。
据希腊神话记载,勒托被天后赫拉驱赶得四处流浪。最后海神波塞冬怜悯她,并从海中捞起提落岛让她居住。在岛上,她生了孪生姐弟阿耳忒弥斯和阿波罗。后来,阿波罗用金箭杀死曾迫害其母的巨蟒,替母亲报仇雪恨。
在美苏20世纪的太空竞赛中,美国曾处于劣势。为扭转这一局面,美国提出“阿波罗”登月计划。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肯尼迪总统得知后愤愤地说:“这是继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之后,对美国民族的又一次奇耻大辱!”为了迎接挑战,美国人决心不惜一切代价重振科技雄风。美国政府选用太阳神命名登月计划,可谓意味深长。
欧洲:“智能”不需要神话
欧洲航天局于2003年9月28日将智能1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使其踏上奔月航程。经过13个月的飞行后,它终于进入环绕月球轨道,从而揭开欧洲探月计划的序幕。
欧洲的月亮文化自然深受古希腊神话影响。传说中的月亮女神阿耳忒弥斯是希腊奥林帕斯十二主神之一,她与人间的一个男子相爱,但为了避免其他神反对,她把这个男子藏在一个山洞里;为了满足自己永恒的爱,她又让这个男子长睡不醒,不让其他女人知道。
在欧洲人眼中,月亮代表“永远占有”,也体现了西方人生观的一方面——自私、索取。明白了月亮的这一寓意,人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欧洲没有把月亮神的名字放在探月计划中了。
印度:月亮神是男身
印度的探月探测器名为“chandrayan(意为月亮车)”。而在印度,“月亮之神”就被称为chandra,意思是“明亮和耀眼”。
印度学者认为:月亮之神是个男性,有四只手,一只手拿着权杖,一只手拿着长生不老的仙露,第三只手拿着莲花,剩下一只手处于防御状态。他驾驭的三轮战车由羚羊或十匹白得像茉莉花的马拉动。
在传说中,月亮之神在原配妻子外又娶了另一个神的27个女儿,代表着月亮的27天环绕周期。他对原配妻子的宠爱引起其他妻子的嫉妒,她们向父亲抱怨,父亲就让女婿染上麻风病。27个妻子又觉得丈夫可怜,再向父亲求情。父亲不能消除诅咒,但可以减轻痛苦。所以月亮逐渐由银白色变成灰色,继而消失,随后又会恢复银白色,形成阴晴圆缺。
西方人使用太阳历,印度人则使用月亮历。印度人庆祝生日不以自己的出生日期为准,而是以出生当月月亮的形态来判断。明亮的月亮被认为是最好的,暗淡的月亮被视为是邪恶的。印度人认为,如果孩子在满月出生,这个孩子将拥有友情、金钱、权力和名望,受人尊敬。连印度人祈祷时都说:“月亮会保佑我们一生平安!”
俄罗斯:月亮神爱吵架
在俄罗斯民间传说中,太阳和月亮被拟人成夫妻关系,其中月亮神被比作男性。每年冬天来临的时候,大地被皑皑白雪覆盖,万物了无生趣。这时月亮神不得不和自己的爱人——太阳神分开,相约来年夏天再见。两人各奔东西,彼此毫无音讯。
每到伊万诺夫日(6月24日或者7月7日)万物复苏,太阳神精心梳妆打扮一番,穿上节日彩裙,戴上盾形头饰,去与久别的月亮神相会,一路上边走边唱,并将耀眼光芒洒向大地。月亮神与太阳神相见后,互诉离别之苦,彼此恩爱。天空也是艳阳高照。
然而随着一天天过去,夫妻两人常发生争吵,天空也因此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争吵激烈时,地面发生地震和海啸。在俄罗斯人心中,月亮神自尊心强、天生好斗,每次与太阳神的争吵都是月亮神的错。如此看,俄罗斯正式开始登月计划时也很难以月亮神命名了。
⑤ 印度计划什么时候登月
印度已经宣布2007年发射绕月球卫星.
本来,按咱们的规划,从“神一”到“神六”,从绕地飞行到载人航天
,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慢却也走得稳稳当当。人类到今天共发射了5000多个航天器,中国才占1%,就算航天员上天了,但距离月球还相当遥远,登月作为中国人深空探测的下一个目标,算是长远规划了,就连两年前宣布的“嫦娥计划”压根儿也没登月的事儿。
可这原本正常的长远规划让咱们的大小邻居忧心忡忡:美国总统布什在“嫦娥计划”公布后,马上宣布美国航空航天局将实施重返月球“新太空计划”。有专家说这是因为美国觉得“没面子”。这么简单?要知道,计划一旦启动,花费将以千亿美元计,拿这么多纳税人的钱买面子,总统可不傻。美国众议院航空航天小组委员会主席肯。卡尔沃特一语道破玄机:“如果在这一领域中国打败了我们,将是十分令人难堪的——我们必须保证在外太空的军事领先地位。”原来,自从多年冷落登月后,美国一直把重心放在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上,现在要重新搞载人飞船进行登月,这一下就使中美在载人航天领域差距突然缩短了近30年,他能不担心吗?
更不用说近邻印度和日本了,这两个国家的航天一直依赖西方技术,钱花得不少,成就却不大,日本更是接连遭遇火箭发射失败和卫星无法入轨的“惨祸”,“嫦娥计划”让他们慌了神,匆匆发布了各自的探月、登月计划,并且时间“刚好” 比中国提前一年。去年,耗资3亿美元的日本月球和工程探测器“Selene”升空,随后,印度第一个地球轨道外计划“ 迅速”获得政府支持。
要想将来有“制天权”,中国的登月计划也得加油才能跟邻居竞争得起。
⑥ 探月计划的其它各国探月计划
正积极筹备着登陆月球的计划。“智慧—1号”(SMART-1)———欧洲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预计2005年1月进入绕月轨道飞行,开始探月。该探测器采用了多项新技术,因而其飞行情况很受关注。
探月注重科研价值
“全世界即将掀起新一轮的探月热潮,这一次,欧洲航天局要走在前面。”2006年9月,欧洲首个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成功撞击月球后,欧洲航天局官员如此表示。他们计划利用“太阳能钻探器”在月球表面钻出一个直径50厘米的钻孔,通过仪器对岩石样本现场分析并将结果传回地球,而且希望利用小型火箭将样本带回地球进行研究。科学家们希望在月球上找到源自地球的早期陨石,通过分析陨石样本来探寻人类生命起源。
分析人士称,欧洲探月行动没有美国、俄罗斯那般咄咄逼人的架式,然而他们素来“韬光养晦”,注重实效。从欧航局成立到探月计划的实施,欧洲从未表现出“赤裸裸的”抢夺月球和未来太空战争战略制高点的意图,而是着重强调“科研价值,资源开发和实践人类梦想”,一派“深挖洞,广积粮”的姿态。
2007年3月,在德国航空航天协会组织的一次研讨会上,德国科学家宣布了自己的探月计划。英国计划在2010年前将一个无人探测器送入绕月轨道,寻找适宜人类居住的地点。
欧航局将在2020年前分4个阶段进行月球探测,计划在2012年将宇航员送上月球,2025年左右完成永久性月球基地建设。 20世纪末,美国总统布什提出了“新太空计划”,计划最早在2015年前、最迟不过2020年将美国人重新送回月球,并在月球建立起一个长期基地作为登陆火星和其他星球的跳板。
重返月球建立基地
1972年12月,美国的“阿波罗”17号飞船对月球进行了最后一次考察,此后登月竞赛的狂热便骤然降温。由于美苏太空竞争的天文数字投资未能兑现实际利益,耗资巨大的“阿波罗”计划完成后,月球探测陷入长达20余年的低迷状态。直到1994年,美国宇航局(NASA)发射了“克莱门汀号”环月探测器,除了测绘月球地貌,还对月面元素的分布与含量进行探测,并发现了在月球南极可能存在水。
1998年1月,美国又发射了“月球勘探者”,它同样发现在月球两极的盆地底部可能蕴藏固态水。
由于水的存在意味着人类在月球上生存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伴随这一发现而来的是美国重返月球计划。
2016年之前,美国将有多个无人驾驶月球探测飞船连续升空,其目的都是为宇航员重返月球打基础。探月飞船的设计正在展开。如果所有的前期准备工作就绪,在2020年开始月球基地的建造工作。 2025年前载人登月
1959年9月14日,前苏联的无人登月器“月球2号”成为第一个到达月球的人造物体。此后20年间,前苏联先后开展了29次探月活动,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伴随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经济发展一度停滞,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俄罗斯航天不得不被迫瘦身,其月球探索在这一时期几无进展。
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再燃大国梦想,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重新开启探月旅程,宣布在2025年前将宇航员送上月球。至此,昔日曾翱翔太空的双头鹰再次将目光投向月球。
俄罗斯月球探索先驱、拉沃奇金科学生产联合公司总设计师戈奥尔吉·波利修克突然“语出惊人”,他透露,俄罗斯计划在2009年-2010年开始实施自己的探月计划。该计划不仅要实现俄罗斯载人登月的梦想,还要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2011年至2012年,俄罗斯将进行首次载人探月飞行。
俄罗斯在力争实现探月载人登陆的同时,还推出“探月旅行”来吸引那些有支付能力的富豪。 印度航天官员透露说,印度计划在2015年前进行两次或更多的登月活动。据称,如果计划于2008年前发射的第一艘印度无人登月飞船获得成功,印度将于2015年前进行更多的登月活动。
2008年发射探测器
在进行了7年的规划和准备后,印度将在2011年发射首个月球探测器——“月球首航1号”,成为继俄罗斯、美国、日本和中国后第5个进行月球探索的国家。
然而,从探月想法提出的那天起,印度国内就存在反对的声音:在这个有一半人口还处于贫困线以下的国家,政府是否有必要花大把的钱去探测一个那样遥远的星球。
但是1999年10月举行的印度科学学会年会改变了这种情况。在这次年会上,印度太空研究机构负责人从学术上阐明了人类在对月球认识上还存在着空白。这次讨论赢得了印度科学界对探月的广泛支持。印度太空探索机构随后成立专门的探月计划小组,并于2001年出台了第一份探月计划报告,2003年,印度政府批准了这份报告。
印度“月球首航1号”探月器的主要任务是制作高清晰的月球地图,并对月球两极是否存在水进行初步探索。此外,该探月器还将搜集月球表面矿物质和化学物质的有关数据。印度已经计划在2015年前发射载人航天飞船,还希望能在2020年前实现登月。 计划在2006年首次发送月球探测卫星,练习和掌握月球软着陆技术。
2015年月球上建基地
2007年9月14日上午9点31分,日本探月卫星月亮女神号发射升空,主要任务是观测月球表面地形等,日本研究人员称,这是日本2025年建立载人太空站的第一步。这是日本为未来登陆月球迈出的第一步。
日本对月球探索的兴趣由来已久,但是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在技术、研究活动统筹方面出现问题,日本的探月计划始终磕磕绊绊,未能顺利实施。
日本的探月计划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经启动。日本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是1990年1月发射的缪斯A科学卫星。这颗卫星进入太空后更名为“飞天”号,是日本第一次发射接近月球的科学卫星,也使日本成为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3个探测月球的国家。
缪斯A卫星在发射成功后向月球轨道放出了一个小型探测卫星,但是这枚小型探测卫星很快就出现了故障而告失灵。缪斯A卫星本身在绕地球飞行一段时间后,最终在1993年4月坠毁在月球上,这一探月计划宣告失败。
⑦ 求一则人类探月的故事!!!
美国国家航空和宇航博物馆展出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鹰”号登月舱。它于1969年7月16日发射,7月24日从月球返回地球。
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美苏在激烈的太空角逐中你追我赶、各自领跑,探月活动如火如荼、成果斐然。尽管此后因耗资巨大等原因,各国月球探测活动曾经一度沉寂,但近年来,世界航天大国再度掀起了新一轮探月热潮。
在以往声势浩大的探月活动中,人类的“使者”一次次和月球“亲密接触”,一次次创下历史,人类对月球的洞悉和认识也一次次再上层楼,探月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
·1608年到1610年间,着名科学家伽利略借助望远镜,发现月球表面的地形坑坑洼洼、苍古斑斓,阴影部分是广泛分布的月海,而反射阳光较强的部分则是月面的高地,月球表面布满了环形山。1610年,伽利略将望远镜观察到的月球景象绘制成了第一张月球正面图。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标志着人类太空时代的到来。
·1959年1月,苏联成功发射的月球探测器“月球1号”掠过月球并发回数据。
·1959年9月12日,苏联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并于两天后击中月球,撞击月球表面“静海”的东面,这是人类第一次实现人造物体在月球硬着陆,标志着人类对月球近距离直接科学探测的开始。“月球2号”探测器还首次为人类送回了月球表面的珍贵照片,证实了月球没有全球性的磁场。
·1959年10月,苏联发射的“月球3号”探测器绕过月球背面,科学家第一次获得了月球背面的照片。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驾驶“东方1号”飞船完成有史以来的首次太空飞行,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太空观察地球,第一次在外太空看到了月球的模样。加加林代表人类首次进入太空是苏联探索宇宙的重要里程碑,尽管他没有进行过绕月飞行,更没有实现在月球登陆,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为航天事业所作出的贡献,还是把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加加林山”。
·1966年2月3日,苏联发射的“月球9号”探测器在人类探月史上第一次实现了月球表面软着陆,从月球发回一批月球全景照片。
·1966年3月31日,苏联发射“月球10号”探测器,该探测器第一次实现了环绕月球飞行,拍摄了大量月球照片。
·1968年10月11日,美国成功发射“阿波罗7号”宇宙飞船,该飞船进行了首次载人绕月飞行试验。
·1968年12月21日,美国成功发射“阿波罗8号”宇宙飞船,第一次实现载人绕月飞行。
·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第一次成功实现载人登月,开创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元。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月球土地,成为人类登月第一人,他当时所说的“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成为后来在无数场合被引用的名言。同年7月24日,这艘飞船载着宇航员顺利返回地球。
·1970年9月12日,苏联发射“月球16号”探测器,此后该探测器第一次实现无人驾驶飞船登月,并首次取回月球样品返回地球。
·1970年11月10日,苏联发射“月球17号”探测器,该探测器携带的第一辆无人驾驶月球车“月球车1号”第一次在月球表面行驶并进行科学探测,最终在月球上工作了11个月。
·1969年到1972年期间,美国实施了6次技术更复杂的探月活动,其中除“阿波罗13号”飞船未能按计划登月外,其余几次均获成功。共有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并给地面带回440公斤的月岩样品,获得了大量月球照片、月球表面的科学数据和环月球轨道试验数据等,使研究人员对月球的认识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也为美国日后的月球探测奠定了基础。
·1989年10月18日,美国发射“伽利略”号探测器,该探测器1992年11月对月球进行了多波段成像,获取的数据被广泛用于月球影像成图和月球物质成分研究。
·1990年1月24日,日本发射“飞天”号月球探测器,该探测器没有从月球轨道上发回数据,但这是第一次由美苏之外的国家发射的月球探测器。
·1994年1月25日,美国发射了“克莱门汀”号无人驾驶飞船,对月球进行了新的地貌测绘。
·1997 年11月23日,美国发射“月球勘探者”探测器,该探测器以绘制月球表面地形图、分析月球地质结构和寻找月球存在冰或水证据等为目的,于1999年7月完成使命。它携带的仪器发现在月球两极的盆地底部可能存在水。
·2003年9月27日,欧洲航天局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被发射送入太空。经过14个月的飞行,它于2004年11月15日抵达月球上空的近月轨道。经过精确的位置调整和运作后,“智能1号”进入到距离月球表面470公里到2900公里的大椭圆形最终轨道。
在绕最终轨道运转过程中,“智能1号”进行了大量科学试验,详细绘制了月球表面地形地貌图和矿物分布图,采集了其表面岩石的化学成分等重要信息。按原计划,“智能1号”本应在2005年8月结束探月旅程,但由于“表现出色”,欧航局的专家一致决定将它的服役时间延长一年。2006年9月3日,“智能1号”以7000公里的时速完成了撞击月球的最后任务,科学家希望从它激起的尘埃中寻找月球起源之谜的答案。
·2007年9月14日,日本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月亮女神”号顺利发射升空,同年10月5日,“月亮女神”进入绕月轨道,成为日本第一个月球轨道探测器。这标志着日本的太空探索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正式开启了自美国“阿波罗计划”以来世界上技术最复杂、规模最大、共耗资4.78亿美元的探月计划。“月亮女神”将在一年的绕月飞行中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对月球进行全面观测,并为日本下一步的载人登月行动铺路。
·2007年10月,中国计划发射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
链接:人类探月简史
·17世纪之前,裸眼观察月球;
·17世纪开始,利用望远镜观测月球;
·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两国共发射83个无人月球探测器;
·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探月相对沉寂后有所复苏;
·21世纪以来,美国、俄罗斯、欧洲、中国、日本、印度等纷纷采取行动,再掀探月高潮。(
⑧ 未来航天计划(各国的)
各国未来的航天计划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即将发射,标志着中国将向宇航大国再迈进一步。面对这一势头,各国都给予了“神六”极大关注,特别是那些已经或即将在太空中争得一席之位的国家地区。那么未来的航天争夺战将是什么样子?中国将在未来的航天战场中如何维持突飞猛进之势?这就需要我们来关注一下各国的未来航天计划。
★美国:登月——登陆火星计划
美国在航天事业的野心是有目共睹的。只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实现了宇航员登月似乎远远不够,美国航空航天局前不久还雄心勃勃地重申了自己的再次登月计划。而登月只不过是美国未来航天计划的前奏,好戏还在后面。
2004年1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总部宣布了新的太空计划: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基地,并以月球为中继站登陆火星。而在今年9月,美国航空航天局局长格里芬亲自上阵印证布什总统的太空计划,揭开了美国计划在2018年送4名宇航员再次登月的神秘面纱,并展望了建立月球基地的广阔前景。美国正在以太空探索前20年征程中的领军人物布朗提出的 “循序渐进”方式,从发射环绕地球卫星开始,一步一步地深入太空,再以月球为跳板进军火星。
按照美国的计划,登月实现以后,美国航空航天局将在2020年左右开始细化火星登陆计划。目前美宇航局对此的初步构想是先用4到5枚大型运载火箭把火星飞船和其它硬件设备送向火星表面,在火星表面上建立一个宇航员基地,再把6名宇航员送上火星,进行为期500天的科学考察和研究,美国的太空野心由此可见一斑。
★俄罗斯:空间站——商业航天计划
虽然在太空战场上,美国表现得很英勇,但是在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上,美国却当了“逃兵”。由于航天飞机接连出事,美国暂停了对国际空间站的货物供给和宇航员输送。相对于美国的“逃兵”行径,同为国际空间站发起国和建设国的俄罗斯就颇显责任感。在今年7月份的俄2006至2015年联邦航天计划草案中,俄罗斯方面就明确提及,未来十年内,建设国际空间站仍然是俄罗斯主要航天计划之一。
按照当初的计划,国际空间站应该在2010年建成。对此,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安纳托利-佩尔米诺夫在7月份的政府工作会议上表示,俄罗斯将在2007年向国际空间站发射多用途试验舱、2009年发射能源舱,争取在2010年时完成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舱段建设。除此之外,俄罗斯还将在2011年前制造出“快帆”多次往返式载人飞船,保证为国际空间站服务并用于将来的星际探索任务。
与美国更加不同的是,俄罗斯将更注重地球上的发展。据佩尔米诺夫介绍,俄罗斯将在今后10年内发射70颗新一代卫星,包括通信卫星、地球远距探测卫星、气象卫星等,建立更加坚实的商业航天服务基础,巩固俄罗斯在全球航天服务市场上的地位,尤其是亚太和拉美地区。
★欧洲:探测器——星际探索计划
和其它航天势力不同的是,欧洲空间局太空探索重点不在载人航天上,而是一系列深空探测计划。作为太空中一支越来越惹人注目的奇葩,欧洲空间局向深空迈进的脚步正在把同行们甩得越来越远。
2003年6月,“火星快车”出发飞向遥远的火星,顺利进入火星轨道并展开了一系列探测活动;2003年9月, “智慧一号”起飞了,冲向了月球,进入月球轨道,并开展了各项探月工作;2005年,“惠更斯”在“卡西尼”的搭载下顺利着陆,在“土卫六”上触地得分;如今,“罗塞塔”也在飞往彗星的路上;不久,“金星快车”也要上路;期待中,水星探测器将要在2009年启航……欧空局的一系列太空活动使人们看到的是更多的科学探索精神,而不是太空竞争色彩。
未来十年里,欧洲航天局还将于2009年至2012年间发射两颗GAIA卫星,用于精确测量太空中十多亿颗恒星的位置,了解银河系的起源和历史;于2013年左右发射埃丁顿卫星,寻找遥远星系的小行星;于2010年后启动达尔文计划,在距地球几光年之遥的太空寻找生命存在的踪迹;并于2010年启动“莉萨”计划。发射3颗卫星,组成一个边长为500万公里的巨大三角形,它们之间将以激光束相连,获得引力理论的事实证据;欧空局还将开展太阳探索计划,获得太阳极地变化活动的清晰图像,了解太阳两极的有关情况。欧空局的深空探索步伐将越走越远。
★印度:探月——载人航天计划
在发展中国家里,印度的航天脚步算是比较快的。单就卫星发射而言,虽然发射卫星数量不是很多,但是发射成功率却极高,这使得印度成功挤入卫星发射市场。而印度未来最大的航天梦想就是赶超中国,在中国之前登上月球,不论是探测器还是宇航员。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2003年曾经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载人登月计划,批准耗资8300万美元的无人探月计划,计划于2008年向月球发射登月探测器,并在2015年前向月球送去宇航员。而如今,印度更是宣称,当其它大多数国家的月球计划都处于纸上谈兵阶段时,印度的探月计划“月球飞船1号”已经正式起步,计划在2007年到2008年间向月球发射轨道探测器,围绕月球两极而不是赤道运行,给月球拍照、绘制地图和探测矿产资源。据悉这艘登月飞船将重590公斤,携带重20公斤的“冲击者”登月舱。
不过就载人登月而言,印度国内却批评连连。不少专家认为这项工程高投入低回报、花大钱却效果不明显,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科学家甚至承认,载人航天有其独特的魅力,但花费太大。看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人将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用于月球轨道飞行和遥感探测砂锅内,印度科学家认为,印度今后也应该按这条路子走,所以印度目前还有载人航天计划。但是这不排除印度将来派宇航员登陆月球的可能,因为一旦“月球飞船1号”发射成功,印度很可能将在2015年前进行更多的登月活动。
★日本:登月——月球基地计划
日本的野心,不仅体现在军事政治上,在太空竞技场上也一样。虽然日本的航空航天技术不像其经济技术一样惹人注目,但是其在航天事业里做出的种种举动宣言却令人不得不关注。今年2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宣布了其航天发展长期计划的制定,其中甚至包括开发载人航天飞行和2025年建立月球研究基地的构想。
按照日本这项雄心勃勃的未来航天计划,日本将在未来5年内研制出能够在月球进行探险的机器人,并在10年内,开发出能够使人类在月球长期停留的一整套技术。日本还计划在20年内,即在2025年,开始在月球上建造进行科学研究的基地。为了建设这个基地,日本航天部门计划在2025年之前开发出类似美国航天飞机、能够反复使用的太空飞行工具,并打算在此之前开发出太阳能发电卫星为月球基地提供能源。
同时,日本航天部门还打算将距离地球150万公里以外的太空定位为“深太空港”,计划在那里安装光学望远镜和X射线望远镜为人类探测木星和土星提供方便。如果上述计划获得政府批准,日本宇宙航天研究开发机构的预算就将增加6倍,达到6万亿日元(约合570亿美元)。
★韩国:飞天——航天“十强”计划
看着东亚和南亚诸国都在航天事业上迈大脚步,经济发达的韩国自然也不能落后。为了缩短与亚洲航天国家的距离,韩国科学技术部在2004年10月宣布,该国将在俄罗斯有关方面的帮助下,于2005年挑选两名宇航员前往俄罗斯接受为期18个月的培训,并于三年后的2007年前往太空,进驻国际空间站并在那里停留10天,进行各种实验。两名韩国宇航员的太空之旅将花费2273万美元。
目前,韩国正在与俄罗斯积极展开太空领域的合作。合作协议是2004年两国总统亲自会谈后双方签署的,根据这份协议,俄罗斯还将为韩国太空计划提供帮助,主要帮助韩国发射卫星。而韩国本国也在加强自身航天素质,科技部官员今年9月宣称,韩国今后十年将投巨资发展航天事业,力争跻身世界航天大国“十强”。从2006年至2010年,韩国计划投资1.3958万亿韩元,用于开发卫星、研发运载工具、建立航天中心、进行航天技术开发和开展国际合作等航天项目。
⑨ 印度“月船三号”探月和载人航天项目推迟目标发射日期,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据报道,印度第三次探月任务“月船三号”(Chandrayaan-3)因新冠病毒推迟到2022年发射。
“月船三号”早前计划于2021年发射,不过由于疫情封锁影响了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包括“月船三号”在内的几个项目,因而遭到推迟。
“月船三号”包含着陆器和月球车,但不会拥有像“月船二号”那样的轨道器。“月船二号”是印度第二个月球探测器,于2019年7月22日发射,旨在让月球车登陆月球南极。“月船二号”轨道器成功绕月飞行,但2019年9月7日,“月船二号”的着陆器在预计软着陆前几分钟坠毁于月球表面。
ISRO主席K Sivan表示,“月船三号”的构造和“月船二号”是一样的,“但它没有轨道器。 ‘月船二号’发射的轨道器将用于 ‘月船三号’。”
据SpaceNews报道,Gaganyaan项目于2018年8月正式宣布。而后首次不载人试飞最初计划在2020年12月发射。但ISRO现在的目标是今年12月进行首次不载人试飞。
ISRO原定于2022年8月开展印度载人航天首飞,以纪念印度独立75周年。但现在载人航天首飞被推迟,K Sivan表示,印度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将在暂定2022年-2023年开展的第二次不载人测试飞行后进行。
⑩ 印度数次推迟后终于成功发射月船2号,印度人为什么这么执着于探月
月球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是人人神往的地方,很多人都想揭开月球神秘的面纱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所以为了更多的了解月球,各国开始纷纷探月,当然除了月球的神秘让各国感到神往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第三个原因就是在月球上可以有很多新的发现,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虽然人类对月球的观测已经有数十个年头,但是每项探月新任务都带来了新发现。比如有些国家就发现了新的矿物分布区,并对多个地方进行了资源勘探。
而且还有更令人兴奋的发现就是月球上还存在水冰和一些有机化合物。如果达到足够的量,可以作为一种资源去制作燃料或者支持人类在月球上生活。如此大的诱惑怎能不让印度为之神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