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佛教现在在印度的发展状况如何 是已经被灭绝了吗
不懂就不要乱说,什么“湿婆的概念是最基本的概念”,你定的吧?湿婆是印度教的神,和佛教有什么关系?
今日的印度人民,已不仇视佛教,且以佛教发源于他们的国家为光荣,甚至印度的前总理尼赫鲁要说:“印度是佛陀的祖国,佛教教义崇尚和平,向世界宣扬佛的和平主义,是我们每一个佛子都应有的责任。”(星云法师“海天游踪”一六六页)
因此,佛教在印度,已经露现了复兴的曙光,虽其人数的比例,尚是印度各大宗教中的第六位,它们的次第如下:
一、印度教:三○三、一八六、九八六人
二、回教:三五、四○○、一一七人
三、基督教:八、一五七、七六五人
四、锡克教:六、二一九、一三四人
五、耆那教:一、六一八、四○六人
六、佛教:一八○、七六九人
七、拜火教(袄教):一一一、七九一人
八、犹太教:二六、七八一人
九、各部落原始宗教:一、六六一、八九七人
现在佛陀的祖国,已有几所研究佛学的中心,例如普陀那的伽耶斯瓦研究所(Kashi Prasad Jaya�swal Research Institute)、那兰陀的巴利文研究所(Nalanda Pali
Institute)、波奈勒斯的印度大学等。
佛教的教义是超越其他宗教的。印度教传统以来的天神信仰,终究无法解决人类身心的苦恼束缚,获得究竟解脱,反而在恪守严格的种姓制度中,泯灭了众生既有的平等尊严。而佛教则着重开发自我内心的觉性,这个“觉性”穷究至极,即是佛性的完成。所以佛教主张: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能成佛。这种平等的对待,来自于佛陀觉悟到:宇宙万法都在缘起之中,彼此互为因缘,就像因陀罗网,一一网珠映现无量光彩,无量光彩又同时摄于一网珠中,彼此互相交摄,重重无尽。所以,没有一法能单独生起,法与法之间是同体而共生的。此缘起无自性的道理,与印度教“梵我”为永恒的主张,是截然不同的。
了解缘起无我之理,则知万物一体,我即众生,众生即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人人若能彼此尊重、包容,便能进一步发展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大乘菩萨思想,是为佛教真精神所在。
Ⅱ 佛陀,现在在印度教中,是什么样的地位
当时释迦牟尼创立这一法门的时候,在印度有八种宗教同时流传。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宗教叫婆罗门教。释迦牟尼在有生之年,一直和其它宗教发生着意识形态上的斗争。因为释迦牟尼传的是正法,所以在整个传法过程当中,他传的佛法越来越强盛。而其它宗教就越来越衰弱,就是那个根深蒂固的婆罗门教也处于濒临灭亡的状态。但是到释迦牟尼涅槃以后,其它宗教又开始兴盛起来,特别是婆罗门教,又从新开始兴盛。而佛教中却出现了一种什么情况呢?有些僧人在不同层次中开了功了,开了悟了,可是开的层次比较低。释迦牟尼达到了如来那个层次,而许多僧人没有达到这个层次。在不同层次中佛法有不同的显现,但是越高越接近真理,越低离真理越远。所以那些僧人在低层次上开功开悟了,他们就用自己在那个层次中看到宇宙中的显象,了解到的情况和悟到的理,去解释释迦牟尼讲过的话。也就是说,有的僧人对释迦牟尼所讲过的法进行这么解释,那么解释。还有一些僧人用自己所参悟的东西当作释迦牟尼的话在讲,不去讲释迦牟尼原来的话了。这样致使佛法面目皆非,根本就不是释迦牟尼所传的法了,最后就使佛教中的佛法在印度消失了。这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教训,所以后来印度反倒没有佛教了。在消失之前佛教经过多次的改良,最后结合了婆罗门教的东西,在印度形成了一种现在的宗教,叫印度教。也不供奉什么佛了,供奉另外一些东西了,也不信释迦牟尼了,它是这样一种情况。
Ⅲ 佛陀住世的印度为什么有那么多仙人
我也不清楚,我觉得要用神通才能看到的,佛经之所以记载了这类名称,可能是佛或者弟子用神通看到了天人和天神,天龙八部,鬼神之类的
Ⅳ 佛陀为何出生在印度
佛陀出生在现在的尼泊尔,而不是印度。
佛陀(释迦牟尼)出生于蓝毗尼园,蓝毗尼园地处尼泊尔南部的特莱平原上,今属尼泊尔国西部省鲁潘德希(Rupandehi)县境内管辖,南邻印度国北方邦。
迦毗罗卫国的王后摩耶夫人,怀胎十月即将分娩,于是她启程返回娘家,佛陀(释迦牟尼)出生后7天,摩耶夫人即去世。
佛陀(释迦牟尼)由姨母抚养成人,29岁时,佛陀(释迦牟尼)放弃优裕的生活,离开王城,出家修行,经过6年的修炼,创立了佛教,成为影响全世界的圣人。
佛陀的父亲净饭王是释迦族首长之一;母亲是摩耶夫人,她回娘家天臂城待产途中,在蓝毗尼园的无忧树下生悉达多。
佛陀释迦诞生多有神话:他从兜率天下凡,摩耶梦见白象投胎;他从摩耶右胁生下,空中涌泉,一凉一温浇灌母子;他站立宣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相士进宫预言他将来成佛等等。
佛陀静坐约一个月 (期间有二商人供养麸蜜)后开始游行。
Ⅳ 佛陀释迦牟尼,他的人生经历到底怎样呢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是其种族名,意思是能;牟尼意思是“仁”、“儒”、“忍”、“寂”。释迦牟尼合起来就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也即是“释迦族的圣人”的意思。
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6年,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逐创立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逝世。
他弟子很多,据传有五百人,其中着名者有十人。
梦象受孕
2500多年前,古印度境内诸国林立,其东北部恒河边有个迦毗罗卫国,国王叫净饭, 王后叫摩耶。
一日,摩耶夫人在睡眠之际,梦见一头白象腾空而来,从右肋进入自己身体,她顿时觉得体安快乐如服甘露,反视自身如日月光照,醒来后她就去见净饭王,告诉他梦中之事。
净饭王立即召集大臣们询问王后之梦是何预兆,一名婆罗门占卜者回答说:“此梦甚佳!王后已怀孕,必生王子,这王子是个千古圣人,定能光显释迦族”净饭王听后,不胜欢喜。
摩耶夫人自梦白象受孕后,百病不染,身体十分健康〔《杂宝藏经•卷第二》、《大壮严论经•卷第十四》载,释迦牟尼前生曾为六牙白象。〕
释迦摩尼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
Ⅵ 佛陀跋陀罗当时预言,说后年有印度的五只船到.从这个船上下来的人是谁
就是天竺人- - 没说叫什么名字 这是当时佛陀跋陀罗有一天对弟子们说他看见从他的家乡来了五只船 他的有些弟子就到处传 结果有一些人认为佛陀跋陀罗是故弄玄虚 结果事情愈演愈烈 后来佛陀跋陀罗因为这样就只能离开了 后来真的来了五艘天竺的船 这是佛陀跋陀罗的一个本领吧
Ⅶ 佛涅槃后,佛教在印度的具体状况怎样
后世富人不管穷人,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舍卫国国王波斯匿请问佛陀自己做的十个梦,在这些回答中,使国王非常不乐,举例说明下:
(这是原文节选,若欲看全文请戳图片)
佛即告王言。莫恐莫恐。所梦者无他。于王身无恶。于国亦无恶。于大子亦无恶。于夫人亦无恶王所梦者。皆为后世施耳。后世人不畏法。皆淫泆皆贪。一妻不厌足。数怒愚痴不知惭愧。王梦见三瓶并两边满中央空。两瓶满沸气交往来不入空瓶中者。后世人当不给视贫穷。近亲两富自相馈遗。王梦见一事者。正为是耳。王莫恐莫恐。于国于身妻子皆无他。王梦见马口亦食尻亦食者。后世大臣当廪食于官复食于民。王梦见二事者。但为是耳。王莫恐莫恐于国于身妻子皆无他。王梦见小树生华者。后世人年未满三十。当头生白发。王梦见三事者。正为是耳。王莫恐莫恐于国于身妻子皆无他。王梦见小树生实者。后世女人年少当行嫁。抱子不知惭愧。王梦见四事者。正为是耳。王莫恐莫恐。于国于身妻子皆无他。王梦见一人切绳人后有羊主食绳者。后世人当行出贾留妇于家。妇当私与男子共栖宿。王梦见五事者。正为是耳。王莫恐莫恐。于国于身妻子皆无他。王梦见狐坐于好牀食以金器者。后世贱人当有财富者。当在上坐食饮极味。王梦见六事者。正为是耳。王莫恐莫恐。于国于身妻子皆无他。王梦见大牛还从小犊子乳者。后世人母当为女作媒。将他人男子与女共房。母当主守门。持女婬钱用自给活。王梦见七事者。正为是耳。王莫恐莫恐。于国于身妻子皆无他。王梦见四牛从四面鸣来相趣欲鬪。当合未合不知牛处者。后世人大臣当不畏天。淫泆贪一妻不厌足。数怒愚痴不知惭愧不畏上下。雨师不为时节。帝王长吏人民皆当请雨。雨师见帝王长吏人民施行如是故四面起云。帝王长吏皆喜言。云已四面起今当雨。须臾间云各自散去。雨师故见怪。欲使帝王长吏人民畏天地。不淫泆不贪。守一妻慈心莫怒。王梦见八事者。正为是耳。王莫恐莫恐。于国于身妻子皆无他。王梦见大陂水中央浊四边清者。后世人民在阎浮利内者。当不孝父母不敬长老。无反复不顾后。边国当孝父母敬长老有反复。王梦见九事者。正为是耳。王莫恐莫恐。于国于身妻子皆无他。王梦见大陂水正赤者。后世诸王当不厌其国兴师。人民起兵共鬪。当作车兵马兵步兵。当以车兵相杀马兵相杀步兵相杀。血流正赤。王梦见十事者。正为是耳。王莫恐莫恐。于国于身妻子皆无他。是梦者皆为后世方来之事。王即长跪言。得佛教心即欢喜。如人持小器受膏。膏多器小更求大器。得大器更受之。即安隐不恐。王即稽首再拜。前以头面着佛足而去。还归于宫重赐正夫人。皆夺诸公大臣俸禄不复信诸婆罗门语
是梦者皆为后世方来之事。
★一都兑现了★
Ⅷ 三千年前也就是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印度人口有多少
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印度还是许多小国家林立,没有统一。估计也得有百八十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