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人如何上高原

印度人如何上高原

发布时间:2022-06-20 15:36:54

A. 印度为什么会一步步登上高原难道他们不忌怕中国吗

印度一步步登上高原是有原因的,一方面印度深受疫情的困扰,感染人数已经成为世界第二位,而且经济大幅度下滑,莫迪政府为了转移国内民众的视线,所以弄出点事情来。
第二个是莫迪看到现在美国在全力打压中国,中国周边很多国家也在趁势和中国整事,中国面对着台海问题的一系列问题,他们料定中国会在中印边境忍让,所以他们也在趁火打劫,想捞点好处。
1962年中国给了印度狠狠的教训,让印度人损失惨重,但是印度一部分人一直对此并不服气,所以有些人想借此报一箭之仇。
而印度军方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国会支持,也在借着边界争端,大势争取军费。
对此,我应该在战略上藐视他们,在战术上重视他们,做好万全之策,防止他们掠夺中国的领土。

B. 印度人喜欢什么

1,印度人喜爱3、7、9数字。他们认为红色表示生命、活力、朝气和热烈,蓝色表示真诚。阳光似的黄色表示光辉壮丽。绿色责示和平、希望。紫色表示心境宁静。印度人在生活和服装色彩方面喜欢红、黄、蓝、绿、橙色及其他鲜艳的颜色。黑、白色和灰色,被视为消极的不受欢迎的颜色。不喜欢玫瑰花,在办公室和商业机关,写字台喜欢放在东北角或西南角。
2,在印度初次访问公司商号或政府机关,宜穿西服,并事先订约。约会,尽量按时赴约。印度商人善于钻营,急功近利,图方便,喜欢凭样交易,洽谈中应多出示样品,广为介绍经济实惠的品种。印度商人中,许多人在英美受过教育,因为这是表示关心友好的方式。在谈判时,切忌在印度人面前谈论印度的赤贫、庞大的军费及外援。
3,印度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信奉各种宗教,因此习俗也各不相同。印度教徒最忌在同一食盘里取食。素食者甚多,不吃牛奶。一般说来,等级越高,荤食越少,等级较低者才吃荤(羊肉)。印度人一般不喝酒、喜好喝茶,大部分喝奶茶。他们喝茶的方式是:把茶盛在盘子里,用舌头舔饮。
4,印度人吃饭大多使用盘子,千万注意,吃饭时,只准用右手递接食物,另别用左手。与印度人接触时,切忌用左手递东西给他。因为他们认为左手肮脏,右手干净。吃饭用右手抓取,不但吃米饭用手抓,就连稀粥也能用手抓人口中。在印度,除上洗手间外均不使用左手。伸左手就是对别人的侮辱,弄不好他们会把你用左手递的东西砸烂,盛怒之下,还可能臭驾你一通。
5,切莫抚摸小孩的头,在印度如摸小孩的头,对方一定翻脸。最容易引人误会的是,印度人平常表示同意或肯定的动作是摇摇头,或先把头稍微歪到左边,然后立刻恢复原状,表示“Yes”、“知道了”、“好的”,与我们点头表示差别很大,最易使人误会。
6,牛在印度是神圣的,称为"圣牛",牛奶更是圣洁之物。一般不用牛皮鞋和牛皮箱。
7,印度人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后,女人结婚后改用丈夫的姓。男人通常只称呼姓,不称呼名;女人通常则只称呼名。印度人见面的礼节是双手合十。对妇女不可主动握手。印度人以玫瑰花环献给贵宾,宾主相互问好后将花环套在客人颈上。

C. 印度人是什么人种

印度人有五种人种,分别为: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亚人、达罗毗荼人、雅利安-旁遮普人、东亚人种。
1.尼格利陀人
其基本特征是身材矮小。
2.原始澳大利亚人
由于身体特征和澳大利亚的土着人非常相似由此而得名。他们大都长头型,身材矮小,南印度也有分布。比如比尔人,杰纠人,蒙达人,奥朗人,堆德人,孔德人等等。印度之外,斯里兰卡的维达人为典型代表,所以又称维达类型人。有学者认为,这种人早于达罗毗荼人,所以也称他们为"前达罗毗荼人"。


5.东亚人种
印度半岛次大陆的北部和东北部与亚洲内陆相连,因地理和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东亚的东亚人种在不同时期,从印度半岛次大陆的北部和东北部进入印度半岛次大陆的南亚次大陆,东亚人种其肤色多呈红润色、白色、淡黄色。长颅型的分布在阿萨姆和边疆地区的土着民中,圆颅型分布在杰德岗等地。

D. 寻找印度人

印度共和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印度"意为月亮。在中国西汉时称为"身毒",东汉时称"天竺",到了唐代才确定译为"印度"。国土面积 297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界印占区、锡金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居世界第7位,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印度南北长3119公里(伸入印度洋部分约长1600公里),东西宽2977公里,海岸线长6083公里。
印度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三角形半岛上,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南隔印度洋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相望,陆地则与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不丹、缅甸和孟加拉等国接壤。北部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把印度同北面的亚洲邻国隔离开来,只有西北部的兴都库什山和东北的那加山脉有一些通往外部的山口。印度幅员辽阔,地理和气候条件差异很大,从北到南既有白雪皑皑的“花雨雪国”,又有森林蔽野的莽莽高原;既有干旱少雨、人迹罕至的拉贾斯坦沙漠,又有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宜于农耕的恒河平原。
从地理上看,印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地区,一是喜马拉雅山以南和文底耶山脉以北、包括西北部的沙漠和恒河平原地区;二是中部的德干高原地区,它西面较高,向东倾斜,呈南北走向的东、西高止山脉位于高原两侧,两条山脉又分别在东西两部各留出一条狭长的海岸平原;三是克里希那河及其支流通加巴德腊河经南直到海角的地区。这里是德干高原向南延伸的部分,一般称为南印度。
印度最着名的河流有北部的恒河,朱木拿河,西北的印度河(今巴基斯坦境内),东北的布拉马普特拉河,中部的纳巴达河、哥达瓦利河,以及南部的克里希那河、科佛里河等等。其中恒河为印度第一大河,全长3000多公里,流域面积达73万多平方公里,是印度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从气候条件看,印度从北到南兼具寒、温、热三种类型的气候,但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每年4-6月为热季,7-9月为雨季,10月至第二年3月为凉季。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冬季气候宜人,最冷的时候只穿一件薄毛衣即可,而且到处仍是绿树如荫,繁花盛开,印度人称之为“粉红色的冬天”。这时也是印度一年中最好的旅游季节。暑季则酷热难耐,有时气温高达50C,即使坐在室内也是汗流使背。从7月份开始,印度洋季风到来,雨季开始,几乎每天都要下一场雨,带走一些暑热。印度全国降雨量变动的幅度也很大。

印度这片广阔的国土上生活着印度斯坦族(占总人口的46%)、泰鲁固族、孟加拉族、马拉地族、泰米尔族、古吉拉地族、坎拿达族、马拉雅拉姆族、奥里雅族、旁遮普族等十大民族和几十个人数较少的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习俗,信奉不同的宗教,许多传统的宗教仪式和活动在数千年的漫长历史中逐渐演化为不同民族的风俗。
印度的礼仪和禁忌颇多。印度人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要举行一定的仪式,如见面礼、出生礼、命名礼、拜师礼、婚礼、丧葬礼仪等。各地方的禁忌也随着民族和信仰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宗教活动的影响在民间遗留下许多特殊的崇拜:他们对蛇、猴子、老鼠、牛等动物有特殊的崇拜。
虔诚的印度教徒一生有三大夙愿:到圣城朝拜湿婆神,到恒河洗圣浴、饮圣水,死后葬于恒河。以黄牛为神,对它顶礼膜拜。因此,又出现了林伽崇拜、苦行僧、恒河火葬等特殊习俗 。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度,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习俗,信奉不同的宗教,因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可以说,印度是一个宗教的国度,宗教在印度人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几乎每个人都分属于不同的宗教群体。一个人从出生、成年、婚姻、到死亡等人生的重要转折关头,都要经历一系列宗教仪式。
在印度,寺庙林立,最华丽、最有气势的建筑大多是寺庙。无论是印度教的寺庙,还是伊斯兰教的清真寺,无论是锡克教的金庙,还是佛教、耆那教的庙宇,都是金碧辉煌、雕梁画栋,寺内香客如织,烟雾缭绕,梵呗诵经之声不绝于耳。印度教是最有影响力的宗教,其次是伊斯兰教,还有佛教、锡克教、耆那教、基督教、袄教、部落宗教等等。

印度独立后经济有较大发展。20世纪60年代初印度开始实行绿色革命,农业由严重缺粮达到基本自给。全国耕地面积约1. 6亿公顷,人均0. 17公顷。印度是世界第一大产奶国,也是世界重要的产棉国和产茶国。印度拥有丰富的矿产和油气资源,铝土储量和煤产量均占世界第五位,云母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农业和服务业为印度最大的经济部门,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有黄麻、茶叶、甘蔗、油籽和棉花。牛、山羊、绵羊、水牛头数居世界第一。印度的工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自给能力较强,纺织、食品、精密仪器、汽车、软件制造、航空和空间等新兴工业发展迅速。近年印度发射了自已设计和制造的地球卫星和通讯卫星,并具备生产核武器能力。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速,2001年软件出口达63亿美元。旅游产业已成为印度第六大出口创汇部门。主要旅游点有阿格拉、德里、斋浦尔、昌迪加尔、纳兰达、迈索尔、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铁路是印度最大的国营部门,亦为主要运输手段,总长度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近年来,公路运输发展较快,已承担了全国货运量的50%,为世界最大的公路网之一。主要进口商品为:石油及其制品、燃料、资本货物、宝石、化肥、化工产品、钢铁、造纸原料、纸张等。主要出口商品为:棉纱及棉织品、珠宝制品、医药及化工制品、机械及五金制品、农业及相关半成品、皮革及其制品、海产品、铁矿砂等。印度历届政府将消除贫困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贫困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有所下降。货币名称:印度卢比(Rupee);1卢比=100派士。

E. 黄土高原是怎么形成的

我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而黄土最集中、最典型的分布区就在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至祁连山东麓的日月山,北抵长城,南达秦岭山脉,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包括山西、陕西和宁夏的大部分地区,甘肃、青海和河南的一部分地区,黄土厚度一般为80-120米,最大厚度可达180-22米。黄土多呈灰黄色、棕黄色和棕红色,抵抗侵蚀能力很弱。

黄土高原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种认为是这一地区盛行的偏北风把新疆、宁夏北部、内蒙乃至远在中亚沙漠中的大量粉沙刮到黄土高原地区堆积下来。因为黄土高原与黄土底部基岩成分不一样。黄土下部地貌形态多样,起伏比较大,但上部沉积黄土厚度大体相近似,并有从东到西逐渐变薄的趋势,同黄土来源于西部的方向是一致的。这说明黄土是从别处搬过来的。

但有不少科学家发现,黄土层的底部有一个砾石层,而这浑圆的砾石层却是典型的河流沉积物。于是他们认为,这些黄土的原籍在黄河的上源,是河流把黄土冲刷下来形成的。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黄土既不是风成的,也不是水成的,它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风化形成的,是土生土长的。

也有一种综合性观点,认为黄土高原既来自西北、中亚,由大风刮来,又有绵绵流动的河流携带而来,还有本地土生土长的基岩上风化的,是在这三种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至今人们对黄土高原上黄土的来源还争论不休。希望有一天研究者们能给人们一个满意的答案。神秘的“未知大陆”

1492年,哥伦布出海航行去寻找传说中的黄金国——印度。他没有找到印度,却发现了一块全新的大陆,在想印度都快想疯了的哥伦布眼里,它必然是印度,是充满香料、财宝的富庶之国,大陆上的居民自然被称为印度人。但是哥伦布做梦也没想到这是一块尚未为欧洲人发现的大陆,它既不是印度也不是中国,而是美洲大陆。在欧洲人弄明白之后,这块新发现的大陆就被称作“新大陆”或“新世界”,而欧洲则与之相对地被称作“旧大陆”或“旧世界”。哥伦布的发现在西方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许多航海探险家跃跃欲试,他们认为,除了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之外,还有一块巨大的“未知的南方大陆”。

1572年,西班牙着名航海家胡安·费尔南德斯在智利海岸边发现了三座无人居住的小岛,他以自己的名字给这一群小岛命了名,这就是智利的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

胡安·费尔南德斯的发现虽然不大,但却增强了他航海探险的信心。6年后,他又扬帆前往东南太平洋去探险,希望能发现他的前辈和同时代的人寻找了多年的“未知的南方大陆”。

胡安·费尔南德斯的航线和6年前一样,仍沿着南美洲的海岸往南航行。谁知,茫茫大海戏弄着胡安的船只,骤然而起的风暴把他们吹离了南美沿岸,探险船像一叶浮萍似地随风向西漂去。

许多天过后,海风把胡安探险队送到一块辽阔的土地附近。这是什么地方啊?水量丰沛的河流浇灌着土地,面庞白皙的居民衣着十分讲究,举止神情同智利人和秘鲁人都迥然不同。胡安·费尔南德斯高兴极了,认为这就是他那些不幸的前辈和倒霉的同代人所朝思暮想的南方大陆。遗憾的是,他没有登上这块新发现的土地就匆匆返航了。

回国之后,胡安·费尔南德斯立即着手做全面的准备,打算率领一支探险队再度驶往“未知的南方大陆”,进行一次规模巨大的详细考察。为了保持自己对这一“神秘大陆”的发现权,他一直守口如瓶,没有对外透露过自己这一惊人的发现。可是,胡安的准备工作还未完成,他就猝然死去了,世人也不知道他的这个发现,他也始终没有成为哥伦布第二。直到几十年之后,人们才知道这个西班牙航海家的发现。

胡安·费尔南德斯真的发现了“南方大陆”吗?

答案是否定的。

那么他发现的是什么地方呢?

有人说就是今天的位于南太平洋海域,纬度为南纬30°的复活节岛,但至今那些人还拿不出令人信服的确凿证据。

16世纪的西班牙编年史中曾记载着航海家阿列瓦莱·孟达尼·杰·涅依拉在南太平洋发现了复活节岛,但这功劳不算他的,因为没有确实的证据能证明复活节岛是他发现的。

过了109年后,即1687年,着名的英国大海盗爱德华·戴维斯奉英国女皇的命令,驾驶着“孤独者幸福”号三桅巡洋舰,前往南太平洋寻找“未知的南方大陆”。他首先到达了海盗们最喜欢停留的太平洋的天然避难所加拉帕戈斯群岛,然后掉转船头向南驶去。在南纬12度30分,距南美海岸150里格处,“孤独者幸福”号突然剧烈地震荡起来。原来美洲大陆的秘鲁沿岸发生了大地震,引起了海面剧烈震荡。这次地震摧毁了秘鲁的卡亚俄城。戴维斯惊吓过后,赶快驾驶着他的“孤独者幸福”号向西南驶去。

一天凌晨,离天亮还有两个小时,“孤独者幸福”号突然触到了低低的海岸,熟睡的船员们被震耳欲聋的响声惊醒,纷纷跑出船舱。他们担心船被海浪抛到岸上搁浅,坚决要求戴维斯掉转船头驶到海上,等候天亮。戴维斯只好同意了。

早晨太阳出来后,展现在“孤独者幸福”号船员们面前的却是一片陆地!一座低矮平坦的岛屿!航海长利奥涅列·瓦依费尔详细描写了这个未知的海岛:

“我们离岛有四分之三里格。由于早上十分晴朗,没有雾或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岛上的一切。在西边大约12里格处,我们看到了一连串高高的丘陵,土地向前延伸了14~15里格,我们看到岸上有许多鸟类的羽毛。

我多么想上岸看看啊,但船长却怎么也不同意,太遗憾了。这个岛在卡亚俄城以西5000里格处,距加拉帕戈斯有6000里格。”

胡安和戴维斯都声称他们发现了“未知的南方大陆”,但人们都不相信。于是,更多的人们前往南太平洋,寻找这一神秘的“未知大陆”。

1722年4月5日,荷兰的着名海军上将雅各布·罗格文率领一支分舰队在胡安与戴维斯所到过的海域里寻觅所谓的“南方大陆”。

当时,他们正航行在一望无际的大洋上,负责了望的水手突然发现远方的海面上有一个绿点,看上去像是陆地,他立即向舰长罗格文汇报。罗格文听到后惊奇不已,因为海图上标明这里没有任何陆地。罗格文立即命令船只驶向那里。待船只驶近后,他看到这确实是一个岛屿,于是便在海图上用墨笔记下了一个点,并在黑点旁边记上“复活节岛”,因为那天正好是复活节。他可能不知道,他是在给世界上最令人困惑的一个岛屿命了名。

这是一个三角形的岛屿,面积不大,还不到120平方公里,既没有一条河流,也没有任何树木,只有荒草在地上生长着,篙鼠是该岛惟一的野生动物。

罗格文一行一踏上这个小岛,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了。岛上山峦起伏,层峦叠嶂,拉诺·洛拉科火山的身影在蔚蓝的天幕上显得雄伟挺拔,岛上有许多石头块砌成的墙壁、台阶和庙宇。在该岛的南部,他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石墙的残迹,石墙的后面耸立着几百尊气势恢宏、撼人心魄的巨大石像。这些巨大的石像面朝大海,排列在海岸边,上面还刻着人物和飞禽的花纹。这些石头人站立在巨大的石头平台上,脸部的表情十分生动,有的安详端庄,有的怒目而视,有的似乎在沉思默想,也有的满脸横肉,杀气腾腾。在拉诺·洛拉科火山坡上,罗格文他们也看到许多这样巨大的石像。

这些石像至少有10米高,都是用整块石头雕成的。有的石像头上还戴着巨大的石头帽子,耳部有长长的耳垂。

罗格文总共发现了500多尊石像,此外,在拉诺·洛拉科火山口的碎石堆里,还躺着150尊未完成的雕像。那里还有石镑、石斧和石凿等石制工具。

罗格文海军上将认为这座小岛不是“未知的南方大陆”,也不是其他探险家们(胡安、戴维斯等)所看到的小岛,而是一个新发现的岛屿。他召集全体人员开了一个会,拟定了一个宣布发现一块新土地的决议,分舰队所有的舰长都在这一文件上签了字。就这样,复活节岛被人发现,开始为外人所知了。

荷兰的舰队司令罗格文最先发现了复活节岛,但是有关复活节岛的准确海图还没有。英国航海冒险家詹姆斯·库克希望找到这座岛屿并绘制该岛的海图。

库克率船队从新西兰出发,向东太平洋进发,于1774年3月找到了复活节岛。所有人都为找到了复活节岛而高兴,因为为了找到该岛,船长和船员们在海上航行达3月之久,在这3个月之内人们几乎没有见到一块陆地。

库克是位工作严谨的探险家,他在发现复活节岛当天的航海日志中写道:

“这是个很难加以描述的小岛,岛上居住着波利尼西亚人,他们很像我以前所访问过的其他南太平洋岛屿上的土着人。复活节岛最为知名的景观是那些巨大的古代雕像,这些用岩石雕出的石像分布在该岛沿岸各处,有些已经略有倾斜,有些已经倒在地上,每尊石像都面对海洋,令人不可思议。这些雕像过去是,今后在某种程度上也仍将是一个难解的谜。我们搞不清它们是怎么立起来的,也不知道岛上是否一度住着一种巨人,岛民们自己对这些雕像的来历知之甚少,所以我和其他人对此也只能做些猜测。”

F. 印度的风俗习惯

印度人有4大传统仪式,分别是出生、葬礼、婚姻和普迦仪式。除此之外,在印度旅行,你一定要知道印度的10项特殊习惯和6大禁忌,保你玩得开心、一路平安。
出生
在印度的传统上十分重男轻女,因为女儿结婚时,父母必须准备一笔丰富的嫁妆,如果没有嫁妆,女儿是嫁不出 印度教徒在恒河“圣水”中沐浴去的。而这对于贫穷人家而言,确实是一项庞大的负担。
印度人如果生下的是女儿时,会用拍手示意,代表两手空空来也。但如果生的是儿子时,那就大大不同了,家人会立刻敲锣庆祝,表示儿子将来娶老婆时,可以带来响当当的嫁妆。
印度人庆祝小孩出生与平安成长的方式,就是到寺庙进行“普迦仪式”、唱颂祈祷文,然后和亲朋好友举行餐宴。
印度小孩出生后,父母都会找人为他们占卜,小孩的名字多半取自英雄或神祇。小孩的生辰八字尤其受到重视,因为这可以决定小孩未来的婚姻对象。
葬礼
印度教徒死亡时,都会在河坛举行火葬仪式。印度教徒去世后,家人会以黄色或白色绢布包裹尸体,然后放在两根竹制担架上,以游行方式抬到河坛火葬地点。
传统上,将死者抬送到火葬场的任务,应该由家属担任,但是现在大部份的人都交给专人处理。在印度,专门处理丧葬事宜的人,都是被视为种姓地位最低的贱民。
一般送葬的仪式都非常简单,但是比较富有的人家,可能会请乐师在前面演奏,浩浩荡荡地游行。火葬前,死者的长子必须手持油灯绕行遗体3次,当火葬柴堆被点燃时,死者长子必须将头发剃光,只在后脑勺留一小撮,然后到河里沐浴净身。火葬结束后,死者骨灰会被扫到河里,代表灵魂已经脱离躯壳、得到解脱。
婚礼
身着传统服饰的印度妇女印度人的婚礼是社会地位的代表,也是一生中最重大的仪式。印度青年到了适婚年龄,都会由父母代为寻找社会阶级、语言、区域、背景相同,以及星相可以配合的对象。
印度婚礼仪式相当繁琐,结婚之前,双方家长会透过充当媒人的祭司讨论嫁妆事宜,女方必须答应男女提出的嫁妆数量后,双方才选定黄道吉日、开始筹备婚礼。婚礼前一天,新娘必须根据传统化妆方式,开始抹油、沐浴、更衣、梳头、画眼线、抹唇砂、并且在脚上涂以红色、在额头点红色蒂卡、在下巴点黑痣,接着还要用植物染料在手脚上绘饰汉那图案,然后洒香水、配戴首饰和发饰,最后是把牙齿染黑、嚼槟榔、擦口红,才算大功告成。
婚礼当天,新郎官骑着一匹白马浩浩荡荡地来到新娘家。这时女方家里已经架起火坛,双方亲友在祭司念诵的吉祥真言中,绕行火坛祝祷。之后、新娘在女伴的簇拥下走到火坛前面,由祭司将新娘的纱丽和新郎的围巾系在一起,代表婚姻长长久久。
印度婚礼的晚宴是在新娘家里进行,一对新人坐在婚宴中接受亲友的祝福。婚礼当天晚上新郎是在新娘家过夜,翌日才将新娘迎娶回家。
普迦仪式(Puja)
普迦是印度教中向神祇膜拜的仪式,普迦仪式必须由祭司担任。仪式中信徒会将神像装饰后抬出寺庙游行庆祝,并且奉献鲜花、椰子、蒂卡粉……等供品。最后再由祭司手持油灯,在神像前面进行“阿拉提(arati)”。
“阿拉提”的过程中,信徒用手轻轻覆盖祭司手中的灯火,然后在自己的眼睛上碰触一下,代表接受神祇赐予的力量。
通常在普迦仪式结束后,信徒可以分到一些祭祀过的鲜花、蒂卡粉或水,称为“波拉沙达(Prasada)”。所以在印度,只要看到印度人从寺庙膜拜出来,额头上几乎都涂有红色或白色的粉末。
传统服饰
在印度,可以由不同的服饰和装扮,看出当地人的宗教信仰、种族、阶级、区域等。
印度传统舞蹈——婆罗多舞男性包头巾:
印度男性多半包有头巾,这种头巾称为Turban。头巾有各式各样的包裹方法,其中锡克教男性头巾,具有特定样式。
根据传统,锡克人从小到大都必须蓄头发、留胡须,并且包着头巾。小孩头巾样式比较简单,只用黑布绑成发髻形状。成年人的头巾样式比较复杂,首先必须用黑色松紧带将长发束成发髻,然后再以一条长约3公尺的布,裹成头巾,样式为两边对衬成规则状。锡克人头巾色彩繁多,有的人甚至搭配衣服颜色。
印度男性多半穿着一袭宽松的立领长衫(Tunic),搭配窄脚的长裤(Dhoti),拉贾斯坦地区男性,裤子是以一条白色布块裹成的,头上的布巾,花样变化极多,色泽鲜明。
女性穿纱丽:
印度妇女传统服饰是纱丽(Sari),纱丽是指一块长达15码以上的布料,穿着时以披裹的方式缠绕在身上。印度妇女擅长利用扎、围、绑、裹、缠、披……等技巧,使得纱丽在身上产生不同的变化。
印度妇女传统服饰——纱丽拉贾斯坦妇女的纱丽较短,只有披覆在头上,但是彩色缤纷、镶有金银绣边。拉贾斯坦妇女的上衣,有点像似没有领子的中国凤仙装,下身是一条滚边的及地长裙。
纱丽穿着方式:
印度妇女传统服饰,是用一块长达3公尺的布包裹出来的,这块布称为纱丽(Sari)。印度纱丽的穿着方式变化繁多,不同的种族、区域、信仰,会有许多不同的色彩、质感和穿裹方式。印度妇女穿着纱丽时,上衣是一件短袖、露出肚脐的紧身衣(Choli),下身是一条及地的直筒衬裙(Ghagra)。
纱丽最基本的穿着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首先拉住纱丽布左边一端,塞进右侧的衬裙裙头。
2. 将纱丽布由右至左环绕下围,约三、四圈。
3. 接着用纱丽布在右前方折成四折,并且塞入裙头。
4. 然后将剩余布块,由左后方绕过右边腋下,披向左边肩膀上。
5. 最后直接将纱丽布披在肩上、或披覆在头上。
饮食习惯
印度人的日常饮食,南北方有很大差别。北方人以小麦、玉米、豆类等为主食,尤其喜欢吃一种叫做“恰巴提”的薄面饼。南方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人们以大米为主食,爱吃炒饭。而中部德干高原则以小米和杂粮为主。印度人喜欢吃带有辣味的、伴有咖喱的食物。在饮水和饮料方面,印度人和西方人一样,没有喝热水的习惯,一般喜欢喝凉水或者饮用红茶、牛奶和咖啡。

G. 印度的风俗和禁忌

一、风俗:

1、在印度的传统上十分重男轻女,因为女儿结婚时,父母必须准备一笔丰富的嫁妆,如果没有嫁妆,女儿是嫁不出去的。印度人庆祝孩子出生与平安成长的方式,就是到寺庙进行“普迦仪式”、唱颂祈祷文,然后和亲朋好友举行餐宴。

印度小孩出生后,父母都会找人为他们占卜,孩子的名字多半取自英雄或神祇。孩子的生辰八字尤其受到重视,因为这可以决定孩子未来的婚姻对象。

2、葬礼

印度教徒死亡时,都会在河坛举行火葬仪式。印度教徒去世后,家人会以黄色或白色绢布包裹尸体,然后放在两根竹制担架上,以游行方式抬到河坛火葬地点。

二、禁忌

1、印度人大多信仰印度教,中上层人士吃素者很多,越是身份的人草食者越少(也吃鸡蛋、黄油、牛奶,印度教徒中的肉食者禁食牛肉鱼。但印度教徒忌在同一食盘中取食,伊斯兰教进饭馆就餐时,应按照菜谱食猪肉、牛肉,印度有许多素食饭馆和旅供给肉食。

2、按照传统观念,10岁至50岁女性不得进入神庙朝觐,原因是这一年龄段女性有经期,会“玷污”神庙,这一传统禁忌1991年获得喀拉拉邦高等法院支持。

(7)印度人如何上高原扩展阅读:

原始社会的印度:

在讷尔默达河谷地区发现的一些零散的早期人类化石(后定名为讷尔默达人)表明至少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印度已有人类居住。讷尔默达人的系属分类未定(直立人或智人);对于其生存年代从距今20万年到50万年不等。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开始于4万年前,结束于1.5万年前。

中石器时代对应地质学上的全新世。中石器文化广泛分布于次大陆各地及斯里兰卡;在斯里兰卡发现了最早的中石器时代遗址,而最北的遗址发现于兴都库什山脉,那里的文化看起来是同一地区旧石器文化的直接发展。

大约自公元前6000年以后起印度各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文化的分布范围更加广泛。印度新石器文化总体来说晚于两河流域文化。

印度的金石并用时代,或称为红铜时代,但金属也已经进入人类生活。金石并用时代的文化主要发现于恒河与亚穆纳河河间地,以及拉贾斯坦、旁遮普和古吉拉特。

H. 印度人生活的习性

印度人如厕之后,确实是用手去清洁的——(只限于左手。这点请记住)。一开始我在网上看到相关说法,也不敢相信,认为是丑化印度人。现在经过多方认证。证明这个说法属实。

其次,说说他们的方法。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干净。印度厕所不像我们的公厕有卫生纸,但是全部在马桶旁备有一个水槽。是伸手可及的。专门用来帮助事后清洁。连最豪华的酒店卫生间也是如此。因此,去印度的朋友,除了护照,卫生纸是必须随身配备的。否则,你只能学习印度模式了。

在印度,用手清洁的问题,和文化、素质、学历、阶层是毫无关系的。即使白领阶层也照样是这个习俗。因此,印度人来中国旅行,感觉最不方便的,是卫生间蹲坑旁边没有水槽,如厕之后比较别扭。

印度人是手抓饭。孟加拉人也是这样。都是用右手的。绝对没有人用左手。因此,如果和印度人吃饭,最好左手不要伸到桌面上来。

I. 西藏的人和印度人有多大差别

藏族人和印度人没有任何相同之处,两个民族连人种都不一样,藏族人是黄种人,印度人是白种人。


藏族人属于黄色人种,和羌族血缘关系很近,肤色为黄色,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主要信仰藏传佛教。

J. 5000米高处印度人没有高原反应吗

高原反应是由于海拔升高,气压的变化引起的人体反应,这是不适应造成的,长期生活和居住和活动的人他在该地不会有这样的反应,适者生存。

阅读全文

与印度人如何上高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电台能在哪里听 浏览:142
来英国旅游需要什么条件 浏览:533
现在的英国人是什么种族 浏览:293
来中国做什么工作英语 浏览:150
在中国怎么快递到越南 浏览:538
印度和中国有哪些争端 浏览:721
美国人怎么对伊朗 浏览:127
今晚看中国好声音怎么样英文 浏览:690
印尼电多少钱一度 浏览:672
成都自驾越南河内多少公里 浏览:402
越南住宅用地多少钱一亩 浏览:412
伊朗与斯巴达签订了什么 浏览:184
为什么向意大利出口西红柿 浏览:432
中国商人怎么去阿富汗 浏览:851
英国潜艇为什么上浮 浏览:487
伊朗发射导弹用什么定位 浏览:170
第一次走飞机去越南注意什么 浏览:654
中国去伊朗怎么去 浏览:362
越南战役美军伤亡多少 浏览:997
1块钱兑换多少伊朗币 浏览: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