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古印度的华氏城在今天什么地方

古印度的华氏城在今天什么地方

发布时间:2022-06-20 15:59:53

‘壹’ 印度的古都是什么

古印度历史上的孔雀王朝的都城是华氏城。
相关资料:
孔雀王朝(约前321年-前324年至约前187年),即古印度摩揭陀国的王朝。前325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从印度河流域撤走,在旁遮普设立了总督,留下了一支军队。这时,旃陀罗笈多(月护王)率领当地人民揭竿而起,组织了一支军队,赶走了马其顿人。随后,他又推翻了难陀王朝,建了新的王朝,定都华氏城。
到了旃陀罗笈多儿子瓶头王(宾头沙罗)统治时期,孔雀王朝已控制了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孟加拉湾,德干高原以及远达阿拉伯海的广大领域。阿育王就是这强大王朝的继承者之一。
前3世纪中叶阿育王在位时国势强盛,统一了除了现卡纳塔克邦以南及阿富汗的整个印度次大陆,并将佛教定为国教,到处派人往各地宣传佛教,一时亚非欧三洲都有佛教徒的足迹。经此提倡,佛教遂成为世界重要宗教之一。孔雀王朝约前187年为巽加王朝所取代。
汉朝和同时期的罗马帝国与印度的孔雀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
编辑本段【国王一览(大约在位时份)】
旃陀罗笈多:前322年 - 前298年
瓶头王(宾头沙罗):前297年 - 前272年
阿育王:前273年 - 前232年
十车王:前232年 - 前224年
沙姆婆罗蒂:前224年 - 前215年
沙里苏卡:前215年 - 前202年
提婆伐曼:前202年 - 前195年
萨塔陀拉:前195年 - 前187年
布柯提婆陀:前187年 - 前185年
编辑本段【名称的来源】
一种说法是由于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一个养孔雀的家族,因此,后来人们把旃陀罗笈多建立的王朝叫孔雀王朝。也有一说“孔雀”一词来源于其梵语发音(mayūra)与旃陀罗笈多的母亲的名字发音相近。

答案补充
孔雀王朝(约前321年-前324年至约前187年),即古印度摩揭陀国的王朝。前325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从印度河流域撤走,在旁遮普设立了总督,留下了一支军队。这时,旃陀罗笈多(月护王)率领当地人民揭竿而起,组织了一支军队,赶走了马其顿人。随后,他又推翻了难陀王朝,建了新的王朝,定都华氏城。由于他出身于一个养孔雀的家族,因此,后来人们把旃陀罗笈多建立的王朝叫孔雀王朝。也有一说“孔雀”一词来源于其梵语发音(mayūra)与旃陀罗笈多的母亲的名字发音相近。

答案补充
到了旃陀罗笈多儿子瓶头王(宾头沙罗)统治时期,孔雀王朝已控制了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孟加拉湾,德干高原以及远逹阿拉伯海的广大领域。阿育王就是这强大王朝的继承者之一。

答案补充
前3世纪中叶阿育王在位时国势强盛,统一了除了现卡纳塔克邦以南及阿富汗的整个印度次大陆,并将佛教定为国教,到处派遗传教师放各地宣传佛教,一时亚非欧三洲都有佛教徒的足迹。经此提倡,佛教遂成为世界重要宗教之一。孔雀王朝末年,王权衰落,印度重新分裂为许多国家。西元前一世纪与西元一世纪间,大月氏中的一个叫贵霜(Kushan)的部落攻入印度北部,不仅占领旁遮普,而且据有喀什米尔,印度河流域及恒河上游阿富汗以及中国西域的一部,建立强大的贵霜王朝。公元二世纪中叶,贵霜王朝迦腻色迦(Kanishka,公元123-153年)时不可一世,促进东西文化交流。 孔雀王朝约前187年为巽加王朝所取代。

‘贰’ 古代印度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叫什么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时期到达颠峰,这位伟大的君主完成了对南方羯陵伽的征服,这样除了极南端的一些国家以外整个印度都在形式上统一于帝国政权之下了。

‘叁’ 请问古印度历史上的"孔雀王朝"这个名称的来历

摘要
孔雀王朝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国最着名的奴隶制王朝。因其创造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孔雀家族而得名。阿育王在位期间,南亚次大陆除极南端一部分外,全部囊括在孔雀王朝的版图之内。首都为华氏城(今巴特那)。阿育王统治下的孔雀帝国,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阿育王本人在行政、军事、司法等方面都有绝对的权威。全国分为若干行省,行省总督通常由王子担任,但行省内部仍有着许多保持自治或半独立的部落,孔雀帝国还不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孔雀王朝作为第一个基本统一印度的政权,它的事业成为激励后世无数雄心勃勃的枭雄去奋斗的目标。简介 孔雀王朝(Maurya)(约前321年-前324年至约前187年),即古印度的摩揭陀国的王朝。前325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从印度河流撒走,在旁遮普设立了总督,留下了一支军队。这时,旃陀罗笈多(月护王)率领当地人民揭竿而起,组织了一支军队,赶走了马其顿人。随后,又推翻了难陀王朝,建了新的王朝,定都华氏城。由于出身于一个养孔雀的家族,因此,后来人们把旃陀罗笈多建立的王朝叫孔雀王朝。到了旃陀罗笈多儿子宾头沙罗统治时期,孔雀王朝已控制了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孟加拉湾,德干高原以及远达阿拉伯海的广大领域。阿育王就是这强大王朝的继承者之一。前3世纪中叶阿育王在位时国势强盛,除印度半岛南端外统一印度全境,定佛教为国教,到处派遗传教师放各地宣传佛教,一时亚非欧三洲都有佛教徒的足迹。经此提倡,佛教遂遂成为世界重要宗教之一。孔雀王朝约前187年为巽加王朝所取代。
[编辑本段]古印度王朝
孔雀王朝(约前321年-前324年至约前187年),即古印度摩揭陀国的王朝。约在中国周朝至西汉废帝时存在。 前325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从印度河流域撤走,在旁遮普设立了总督,留下了一支军队。这时,旃陀罗笈多(月护王)率领当地人民揭竿而起,组织了一支军队,赶走了马其顿人。随后,他又推翻了难陀王朝,建了新的王朝,定都华氏城。 前3世纪中叶阿育王在位时国势强盛,孔雀帝国的版图达到最大规模。北起喜玛拉亚山南麓,南至迈索尔,东临阿撒姆西界,西抵兴都库什山,除了南端外,整个次大陆领土尽为其有,统一了除了现卡纳塔克邦以南及阿富汗的整个印度次大陆,成了一个空前统一的大帝国。将佛教定为国教,到处派人往各地宣传佛教,一时亚非欧三洲都有佛教徒的足迹。经此提倡,佛教遂成为世界重要宗教之一。 阿育王孔雀王朝约前187年为巽加王朝所取代。 汉朝和同时期的罗马帝国与印度的孔雀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 这个在亚历山大大帝侵略军撤退之后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印度本土王朝,它的版图一直到16世纪莫卧儿王朝之前都未被超越。这个王朝不但奠定了印度大体上的统一缰域,而且很好地弘扬了印度古典文化,如果没有阿育王,佛教也许只是流传于印度民间的一个宗教团体。 孔雀王朝崛起与扩张 公元前1000~公元前500年的后期吠陀时期,印度—雅利安人进入恒河中下游地区,开始使用铁器。部落共同体逐渐过渡到地域性共同体,奴隶制国家开始形成。 据佛经记载,公元前6~公元前5世纪时,印度开始进入列国时代,当时有16个邦国,主要的有摩羯陀、迦尸、拘萨罗、俱卢、般遮罗和犍陀罗等。 在难陀王朝统治末期,公元前327年,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大帝率军队越过兴都库什山侵入西印度,所到之处都建立了据点。 亚历山大试图征服恒河平原,取道坦叉始罗和拉瓦尔品第,向南部和东部推进,但遭到当地力量的抵抗。 当时恒河平原最强大的势力是摩揭陀国,处在难陀王的统治之下。 到了公元前325年,摩羯陀王国的贵族旎陀罗·笈多赶走了马其顿驻军,统一了北印度,征服了恒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帝国。 大约在公元前317年,旃陀罗笈多出身刹帝利贵族。在他的足智多谋的顾问考底利耶的协助下,率军击败了西北印度的马其顿人的部队,并宣布了印度的自由。之后他进抵摩揭陀国的首都华氏城,推翻了难陀王的统治,掌握了政权,建立了孔雀王朝。 公元前305年,塞琉古王国入侵印度,战败求和,把大体想当于今阿富汗和俾路支斯坦的大片土地割让给印度。 由于旎陀罗·笈多出生于孔雀宗族,所以此时又称为孔雀王朝。同时由于佛教在此期产生,所以史学上又把这一时期称为“早期佛教时代”。 约公元前297年,旃陀罗笈多去世,其子频头娑罗继位。 旎陀罗·笈多晚年因痴迷于大雄创立的耆那教,绝食而死,帝国第二代国王是与佛陀同时的频毗娑罗。 孔雀王朝此期,惟有国王有权拥有常备军和接受贡奉,这些权力标志着刹帝利对婆罗门长期斗争的胜利,但婆罗门仍然拥有宗教大权。 到了旃陀罗笈多儿子瓶头王(宾头沙罗)统治时期,宾头沙罗在位期间不断向外扩张,据说他曾消灭了16个大城君主,孔雀王朝已控制了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孟加拉湾,德干高原以及远达阿拉伯海的广大领域。
[编辑本段]阿育王
公元前273年,频毗娑罗王病逝。为了争夺王位,阿育王兄弟姊妹间展开了残酷的争夺战,阿育王在一些王公大臣的帮助下,成功地夺取了王位。 约公元前269年阿育王即位后,他开始通过武力征伐以扩大王朝的版图,是历史上着名的嗜血君王之一。四处讨伐,开疆拓土,所到之处,生灵涂炭,等待反抗者的命运除了被征服还是被征服。 约公元前262年,在阿育王执政的第八个年头,他开始大举进犯南印度的羯陵伽王国。据铭文记载,羯陵伽王国被征服,其中15万人被俘,10万人被杀,伤者更是不计其数。 阿育王统一了除迈索尔地区外的印度全境,其统治时期成为古代印度史上空前强盛的时代,印度古代奴隶制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达到顶峰。 这一战是阿育王一生的转折点,也是印度历史的转折点。阿育王被伏尸成山、血流成河的场面所震撼,深感痛悔,他同佛教高僧优波毯多次长谈之后,决心皈依佛门,彻底改变统治策略。 政治斗争和王国的兴衰,本质上是短暂而无常的,它们同印度人一贯强调的对人类和宇宙秘密的无止境探索相比,不具备值得记录下来的价值。 阿育王在执政期间,把他陈述官方政策和提供指导及建议的诏书刻在广泛散布于印度全境的岩石和柱子上。表明阿育王观念的改变和他施政的目标。 孔雀王朝根据他刻在岩石上的诏书我们现在可以看出,阿育王在发动征服羯陵伽的战役后,看到他贪图更大权力所造成的大屠杀,并对此深感悲痛,断然放弃进一步扩张以支持他所称的“赢得正义”,他开始追寻正义、赞扬正义、指导维护正义,把正义的胜利看成是一切胜利中最伟大的胜利。所以人们把阿育王前半期称为“暴恶阿育王”,后半期称为“正法阿育王”。阿育王从此转而信仰佛陀的教导,发誓用他的余生以及他的伟大皇权和威望,来传播那些高尚的真理。 在他即位后的第17年,他在华氏城(今巴特那)举行第三次佛教结集,国内信教者日众。据传阿育王在位期间,曾建造8万4千座佛塔。 阿育王公开派遣佛教使团前往锡兰,后来又派传教士到缅甸和爪哇,使这两个国家几乎完全改信佛教并一直持续至今,同时将佛教作为一门新宗教向东南亚和非洲其他国家推广,并远及斯里兰卡、缅甸、叙利亚和埃及等国。 对于佛教来说,阿育王是仅次于释迦牟尼的第二重要人物。印度文化在这一时期的向外传播,标志着广大东南亚地区诸多国家的印度模式文字、文化的开始,东南亚文明的这一起源特点至今仍然十分明显。 阿育王不仅要传布佛教,而且还要在行政方面树立一个能说服其他地方人仿效正义的榜样——更人道的帝制形式。他宣布,所有地方的所有人都是他的孩子,他削弱了旎陀罗·笈多推行的国家控制手段中较严厉的方面,提倡非暴力观念,号召用朝觐代替狩猎……他仍然牢牢地站在政治舞台上,尽管他的精神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孔雀王朝以其空前强大的国家权力,完成了多项重要的事业。例如,旃陀罗笈多在全印度修建了发达的道路系统。道路设有驿站,每隔半里建一立柱作标记。阿育王时代又在各条道路两旁植树,隔约3里挖一口井,设立行人休息的处所。在主干道的交叉点附近,设立国家粮仓和仓库,供紧急时使用。此外,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帝国还在各地修建了运河和蓄水池,建立了较完善的灌溉体系。 为了向民众贯彻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在所统治范围内各地树起许多石柱,刻上诏文,表明自己的决心,希望获得人民的支持。这些诏文是用多种文字写成的,被称为“阿育王诏敕”。这些诏文在西北印度、阿富汗以及东南海岸各地都有发现。有的诏文是刻在磨平的崖岩上的。 公元前232年阿育王去世 。
[编辑本段]王朝衰微
孔雀王朝的统治是不巩固的。各个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很大的独立性。因此,这个靠武力统一起来的国家是不能长期维持下去的。尽管阿育王在后期推行了宽松的政策。 孔雀帝国在约公元前232年阿育王去世后,很快就瓦解了,帝国内战频仍,尽管后几位统治者仍定都于原都城华氏城,继续保留着孔雀之名。其势力仅及恒河部分地区。在这个普遍的政治空位期内,最稳定的是印度次大陆的南端地区,阿育王未曾征服的一些王国这时期仍然存在。 约在公元前187年(或公元前185),孔雀王朝末代国王布利哈德罗陀为其部将普士亚密多罗·巽伽所杀。 公元前185年,孔雀王朝灭亡,继之而起的是巽伽王朝。 到约公元前180年,印度又回复到更常见的地区性独立王国的分治局面之中。 月氏人、贵霜人等外族相继侵入北印度,但是都没能建立起巩固的统治。在南印度,畔地亚、哲罗、朱罗三国鼎立对峙。 北印度的笈多王朝(320~540年)开始了印度的古典时期,经济与文化空前繁荣。 笈多王朝后期,匈奴入侵,在北印度建立了统治。606年,戒日王统一了北印度,中国高僧玄奘访问了戒日王的国家,中国四大名着之一的《西游记》即是以这段史实为原型而展开的。
[编辑本段]经济的发展
孔雀王朝时期生产力有很大提高。铁器的制造和使用已非常普遍。农产品种类增多,农业占有显着优势。纺织、金属加工和造船等手工业都有发展。城市贸易同农村没有联系。印度同中国、两河流域、埃及等地有较活跃的贸易关系。
[编辑本段]行政司法
国王是最高权威。下有第一大臣和王子辅佐朝政。另外还有财政大臣和总税务官。设有大臣会议,以供咨询。边远重要地区设总督统治。总督通常由王子担任。从中央到地方设有各级官吏。全国共分 4个省(或5个省)。省下设区。地方官吏任期5年。村社是国家的基层单位。村社头人管理村社的行政事务,并负责税收。城市设一最高长官,负责全面事务,下设 6个 5人小组,分管工艺、外事、征税、商品销售等业务。 司法系统分为最高法院和地方法院,大法官负责最高法院。地方法院按行政区划分,共为 4级。最低一级的法院由村社行政人员和长老组成。
[编辑本段]奴隶制特点和税收
孔雀王朝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其特点是普遍存在着家庭奴隶制,似乎并没有大规模地使用奴隶。只是在村社、矿山和行会中使用奴隶。最普通的奴隶称之为达萨-布尔塔卡。 国家的税收主要来自于土地税,小部分来自国内外贸易税。土地为国王所有,多数学者认为国王是土地的唯一主人。少数学者认为当时存在着私人土地所有制。土地税一般是收获物的1/6,有时高达1/4,或低至1/8。在城市中,还征收出生税和死亡税等。国家控制着部分地区的灌溉系统;多数灌溉系统则由农村公社控制。不过,有一种观点认为国家控制着全部的灌溉系统。
[编辑本段]军队
旃陀罗笈多统治时期(约公元前324年——前300年),其军事力量已经相当强大。 孔雀王朝为加强对各地的控制,还修筑四通八达的驰道。国家有60万步兵,3万骑兵、9000只战象。军队共分 5个部门-船队、后勤、步兵、骑兵、战车和战象。总司令掌管军事事务。
[编辑本段]国王一览(大约在位时份)
旃陀罗笈多:前322年 - 前298年 瓶头王(宾头沙罗):前297年 - 前272年 阿育王:前273年 - 前232年 十车王:前232年 - 前224年 沙姆婆罗蒂:前224年 - 前215年 沙里苏卡:前215年 - 前202年 提婆伐曼:前202年 - 前195年 萨塔陀拉:前195年 - 前187年 布柯提婆陀:前187年 - 前185年
[编辑本段]名称的来源
一种说法是由于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一个养孔雀的家族,因此,后来人们把旃陀罗笈多建立的王朝叫孔雀王朝。也有一说“孔雀”一词来源于其梵语发音(mayūra)与旃陀罗笈多的母亲的名字发音相近。

‘肆’ 古代印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产生在哪里

印度河和恒河流经的区域先后产生了灿烂的印度河文明和恒河文明,成为古代印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印度次大陆南部是一个三角形的半岛,以德干高原为主体。德干高原西高东低,平均高度为海拔600米。南部沿东西海岸分别蔓延着东高止和西高止、两条山脉。

‘伍’ 华氏城的介绍

华氏城,梵文 Pāṭaliputra,即“华子城”。《佛国记》作巴连弗邑,《大唐西域记》作波咤厘子。

‘陆’ 印度历史

印度的历史缺少文字记载

在12世纪穆斯林入侵之后,印度历史的很多文字记载或考古证据,都被穆斯林毁灭了。
一般认为,比较有根据的区分和描述如下:
公元前3300-1300:印度河谷文明(Ins Valley Civilization),这个文明彻底消失的原因至今不明。
公元前2000-325年:雅利安人(Aryan,来自伊朗地区)逐步入侵。前325年,亚历山大大帝入侵。
公元前324-前185年:孔雀王朝(Maurya Empire),鼎盛时期包括整个印度次大陆,印度古代史上最强大的王朝。在阿育王时代达到巅峰。孔雀王朝灭亡后,印度次大陆长期分裂为很多大小国家。
12-16世纪:在印度北部建立过五个穆斯林王国,均以德里为首都而统称为德里苏丹国(Sultan of Delhi),疆域都包括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但是不包括印度南部。
1526-1858:莫卧儿帝国(Mughal Empire)基本统一印度。17世纪欧洲各国在印度南部建立贸易据点。
1858-1947:英属印度(British India 或者British Raj)。
1947- 至今:印度共和国,独立主权国家,英联邦成员国。

说明与名词解释:
英属印度在1947年独立之前的状况:存在600多个土邦,合计面积占印度的45%,人口占印度的24% 左右。印度的土邦的大小不等,小的只有几平方公里,最大的土邦(Hyderabad State)面积超过20万平方公里。
中文:土邦。
英文:Princely State。
日语:藩王国。
英属印度:这段历史采用British Raj(英国统治)的说法更为准确,领域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缅甸等地。斯里兰卡则直属英国。早在1612年,英国就建立了东印度公司(East India Company)。1857年印度起义(Indian Rebellion)以后,已经经营印度将近250年的大英帝国干脆攻占德里,终结了早已名存实亡的莫卧儿帝国。
印度联邦:初为印度联邦,后改为印度共和国。建立过程不顺利。例如,最大的土邦Hyderabad State 当时拥有2.2万军队和20 多万民兵,不想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1948 年,印度独立第二年的9月13-17 日,3.5万印军发动“马球行动”(Operation Polo),武力迫使其并入印度。由于面积多达20多万平方公里,这场冲突双方伤亡不算大:印军32人死亡,97人受伤,土邦军队490人死亡,122人受伤,民兵1373人死亡。同一时期,印度独立伊始,就与巴基斯坦爆发伤亡很大的激烈军事冲突,双方的争端至今没有结束。不述。

综上所述:孔雀王朝是印度古代最伟大的统一的王朝,也是唯一统一过整个印度的王朝。
所以,阿育王的故事和形象,成为印度人民的精神支柱和历史楷模。

华氏城(Patna,旧译华氏城,现译巴特那),位于印度东部。长期的印度政治和文化中心。
孔雀王朝是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入侵印度(前325年)的第二年起家的:这个王国击败了其他各个印度王国,赶走了亚历山大大帝留下的驻军,统一了整个印度(包括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
世界上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延续长达1600多年的一所大学,就在华氏城(Patna)东南85公里处。这所大学的唐朝译名为那烂陀寺,英语:Nalanda University(那烂陀大学)。详见后述。

宝莱坞2001年的着名电影《阿育王》(Ashoka)剧照。

宝莱坞2001年的着名电影《阿育王》(Ashoka)剧照。

宝莱坞2001年的着名电影《阿育王》(Ashoka)剧照。

宝莱坞2001年的着名电影《阿育王》(Ashoka)剧照。

阿育王,确有其人,也有考古证据。
历史记载:
孔雀王朝先后九个君王,阿育王是第三个君王。
阿育王的爷爷,Chandragupta Maurya(前340-?,在位时间:公元前320-298年),信仰耆那教,半路出家修行耆那教,把王位丢给了阿育王的爸爸。阿育王的爷爷Chandragupta Maurya 到底是什么时候在耆那教寺庙里去世的,至今是一个谜。
阿育王的爷爷和父亲已基本征服了整个印度次大陆。但是,他们都多次征战,没有征服羯陵伽王国。羯陵伽战争(Kalinga War)前的形势如右图所示:整个印度次大陆都是孔雀王朝的领域(蓝色),只有右边海岸边的一小块半圆形的土地几十年中始终没有屈服。
阿育王:Ashok 或Ashoka the Great
生卒:前304-前232 (秦灭六国统一之前)
在位:前269-前232年=37 年
他继承了爷爷和父亲的王朝后,统一了印度次大陆。最后一次着名的战役是公元前265年的羯陵伽战争(Kalinga War):阿育王的军队经过残酷的战争,征服了他的爷爷和父亲没能征服的羯陵伽王国,死亡的羯陵伽的军民超过10万人,战后被驱逐的百姓超过15万人,阿育王的军队也阵亡10万人以上(各种来源的数据不一样),尸横遍野,羯陵伽都城附近的河水也染红了。
阿育王自己也被惨烈的场面,深深震撼了。
史称“人类历史上很少有这样的战争结果”:获胜阿育王在羯陵伽战争之后没有欢庆,反而宣誓不再杀生,不再战争,皈依佛教。他还雕刻了很多石刻的铭文,宣传他的“不杀生不战争”的意旨。右图是出土这种“阿育王铭文”(Edicts of Ashoka)的地点示意图:黑色方框是大型石刻铭文,黑色三角是立柱形的铭文,白色方框是小型石刻铭文:包括印度,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和孟加拉等地。
阿育王大力推广的佛教,从此流传到其他国家。
佛教研究教育设施在印度很多,最大一处是首都华氏城郊区的那烂陀寺(Nalanda University),吸引了亚洲所有国家的留学生,包括唐朝的玄奘,详见后述。

羯陵伽战争发生的公元前265年:
中国:春秋战国,过了43年后,公元前221,秦灭六国统一。
罗马:基本统一了意大利半岛,正在与迦太基争夺地中海霸权。
希腊化国家:这一年,阿基米德发明了提升水的阿基米德螺旋抽水机(Archimedes screw)。

‘柒’ 孔雀帝国的都城是哪里

孔雀帝国的都城在古印度的阿拉巴加,但是那个地方的话,其实现在存于试单的很少了,所以说记载的话,其实最主要的是在离斯部落

‘捌’ 孔雀王朝和笈多王朝的首都华氏城为什么今天淹

据古史籍记载,华氏城长约15公里,宽约2.8公里,城周围环有宽阔壕沟,护城墙有570座城楼和64座城门。皇宫花园养着孔雀,绿树成荫。公元四世纪后,又曾为笈多王朝都城。七世纪唐玄奘旅居印度时,华氏城已荒芜。

‘玖’ 华氏城的孔雀王朝的首都

到大约公元前600年时,恒河平原上已建立起许多城镇。北印度分为16个小国,它们最后统一成一个被称作“摩揭陀”的天国。摩揭陀国国王旃陀罗笈多·摩里建立了孔雀王朝,他于公元前321年登上王位。他的孙子阿育王最后统一了整个印度。
孔雀王朝的首都华氏城是位于恒河岸边的一个大都市。阿育王成为佛教徒后,对于民众应该如何生活和处事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并把这套理念制定成法律来指导人民。他的信仰和法律被刻在印度各地的岩壁和石柱上。通过这些散布很广的石碑,我们能够看到在孔雀王朝统治的顶峰时期,阿育王统治着多么辽阔的国土。
印度文明可上溯到哈拉帕和摩亨约这两座大城市存在的时期,它们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在印度河流域建造的。但在大约公元前1750年时,两座城市都被遗弃了,印度文明的中心发生了转变。
一个孔雀王朝时期的女神塑像
阿育王在印度到处树立石柱,柱上刻着帝国的法律及其佛教信仰的具体内容。

‘拾’ 华氏城现在是哪里

《佛学大辞典》:【华氏城】

梵名Pa^t!aliputra ,巴利名Pa^t!ali-putta。又作波咤厘子、波咤罗、波罗利子、波罗利弗多罗、波咤唎补怛罗、巴罗利弗、巴邻、巴连弗。为中印度摩揭陀国之都城,位于恒河左岸,即今之巴特纳市(Patna)。波咤厘子,原为树名,因该城种此树多,故以之为城名。本城系摩揭陀国阿阇世王治世时,为防跋耆族人之侵袭所建。

据中阿含卷六十‘八城经’记载,佛陀入灭后,有众多上尊名德皆曾住于城东南之鸡园僧伽蓝(梵Kukkut!a^ra^ma )。善见律毗婆沙卷二载,阿育王即位第十七年,请目犍连子帝须(巴Moggaliputta-tissa )为上座,召集长老一千人,于城西之阿育僧伽蓝(巴Asoka^ra^ma )从事第三次经典结集,费时九个月。此后,华氏城即成为印度政治及佛教中心。阿育王并于城南营造大塔,广为竖立石柱等。又据大唐西域记所载,龙树、提婆、马鸣等诸论师,亦曾于此地降伏外道。至七世纪,玄奘至该城参访时,城已荒废。据传故城之北有佛足石、过去四佛之座、大石室,城南有小石山、五窣堵波,城东南有阿摩落伽大窣堵波,城西北有揵稚窣堵波、鬼辩婆罗门所居处等故基,而于西元七五○年,恒河氾滥时,古都之大部分皆流失。晚近有西方学者从事于故城遗迹之探讨,并发表论着,如:L. Waddell:Excavations at Pa^aliputra and exact site of As/okas/ classic
Capital of Pa^t!aliputra;P.C. Mukherji: Excavation of the site of Pa^t!aliputra 等。〔长阿含卷二游行经、舍利弗问经、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下奉持品、大智度论卷三、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五、大唐西域记卷八、A. Cunningham:Ancient Geography of India;N.L. Dey: The ge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ancient and mediaeval India〕

阅读全文

与古印度的华氏城在今天什么地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女排下一场pk哪个国家 浏览:549
印度自助餐有哪些 浏览:361
印尼排华新加坡台湾在做什么什么区别 浏览:343
英国入侵藏族英国人是怎么 浏览:100
英国配眼镜在哪里 浏览:962
意大利电台能在哪里听 浏览:142
来英国旅游需要什么条件 浏览:533
现在的英国人是什么种族 浏览:293
来中国做什么工作英语 浏览:150
在中国怎么快递到越南 浏览:538
印度和中国有哪些争端 浏览:721
美国人怎么对伊朗 浏览:127
今晚看中国好声音怎么样英文 浏览:690
印尼电多少钱一度 浏览:672
成都自驾越南河内多少公里 浏览:402
越南住宅用地多少钱一亩 浏览:412
伊朗与斯巴达签订了什么 浏览:184
为什么向意大利出口西红柿 浏览:432
中国商人怎么去阿富汗 浏览:851
英国潜艇为什么上浮 浏览: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