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贫困人口数量 中国有多少贫困人口
按照我国自己的标准,中国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则还有两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占世界极度贫困人口前3位的国家和地区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印度和中国。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印度的贫困人口总数占世界极度贫困人口的比例30年来有所上升,而中国这一比例从1981年的43%显着下降至13%。
全球仍有12亿绝对贫困人口
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世界极度贫困人口仍有12亿人之多。尽管近年来许多国家的极度贫困率迅速下降,但世行估计,到2015年仍将有9.7亿人每天生活费用不足1.25美元。
B. 三十多年前全球大概有多少亿贫困人口
按照我国自己的标准,中国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则还有两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第一、2014年12月15日电 扶贫办国际合作和社会扶贫司指出,中国现有8000多万贫困人口,在湖南、河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这6个省份的贫困人口都在500万以上,到2012年底。
第二、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60%,农民医疗支出仅为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60%,劳动力、文盲、半文盲的比例比全国要高3.6个百分点。
第三、全国有3917个村不通电,影响近380万人,连片特困地区有3862万农村居民和601万学校师生没有解决饮水安全的问题。近10万个行政村不通水泥沥青路。中国面临的贫困形势仍然很严峻。
第四、扶贫国务院办公厅已印发《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部署全面推进社会扶贫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
(2)按中国标准印度有多少贫困人口扩展阅读:
区别分类
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的国内外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相对贫困的思想要明确是相对中等社会生活而言的贫困”;“相对贫困就是年收入相对全国家庭的平均数”;“相对贫困是一个较为主观的标准。
一个相对的贫困定义是建立在将穷人的生活水平与其他较为不贫穷的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相比较的基础上的,通常这包括对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的总体平均水平的测度”;“相对贫困是指某人或家庭与本国平均收入相比……相对贫困线随着平均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相对贫困是在把我们的生活水平与拥有较高收入的参照组相比较后产生的贫困。而且它有一定的主观性,依赖于一定的价值判断而存在。
卡尔·马克思写过:“一个住小草房的人在他的邻居搬来并建了一座宫殿之前,他一直是很快乐的,后来,那个住小草房的人开始感觉到了贫困”,因此,相对贫困是永远存在的。
C. 印度和中国的贫富两级分化有何差别
根据联合国制定的贫困线,中国14亿人之中的贫困人口有三千万,并正在以每年一千万人在减少。印度13亿人其中有七亿贫困人口,这个数字每年没有变化。
D. 印度人均国民收是多少中国人均国民是多少
印度人口可能在2030年超过中国,甚至时间还可能提前
在印度东部比哈尔邦巴特那市,众多乘客“挂”在一辆列车外面。在印度,由于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列车运量不足,许多乘客搭乘火车时,不得不“挂”在爆满的车厢外面。
在上个世纪最后10年,印度人口数量净增1.8亿,于2000年5月正式跨越10亿大关,成为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据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预计,到2050年,印度人口将增至15.93亿。联合国人口专家谢丽尔·索耶称,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印度人口将于2030年左右超过中国,而且有理由相信,这个时间可能会提前。
四大因素导致人口激增
印度人口政策研究中心位于首都新德里印度经济增长学院的校园内,它是印度在人口研究领域最着名的学术机构,也是帮助印度政府制定人口政策的重要智库。日前,就印度面临的人口形势以及现政府关于人口控制的政策等问题,记者采访了印度人口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古拉提。
古拉提是印度人口控制政策最积极的拥护者。去年9月,他代表印度参加了在中国举行的“人口与发展国际论坛”。谈起印度的人口问题,古拉提忧心忡忡地说,人口迅速增加是目前印度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最主要原因,同时也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给国家带来极大的压力。对于中国在人口控制方面取得的成绩,古拉提颇为赞赏,在采访中多次向记者感叹“中国的工作开展得要更顺利”。
古拉提表示,印度人口增长率居高不下,主要有4个原因:一是生育率没有随着死亡率的降低而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印度早婚现象仍十分严重,生育周期缩短;三是农村地区多生多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四是医疗系统薄弱,育龄妇女缺少避孕指导,预期外生育偏多。
印度独立后,随着医疗技术进步以及社会发展,人口死亡率不断降低,到上世纪90年代,已经由27‰降至10‰。古拉提表示,1918年,一次普通流感的大暴发便夺去了1500万印度人的生命,这种情况如今肯定不会再次出现。然而在此期间,人们的生育观念却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多生多育”的传统仍然保持了下来,印度的宗教也对人口增加持鼓励态度。在印度,一名妇女平均生育3.9个子女,远远超过中国。
其次,早婚甚至童婚现象也在为人口增长推波助澜。在印度中央邦、比哈尔邦等地,女性的平均婚龄不到17岁;在首都新德里的贫民区,76%的女孩在18岁以前结婚。印度1999年举行的一次“全国家庭健康调查”显示,没有达到18岁法定婚龄便结婚的妇女比例高达65%,这些新娘半数以上会在3年内生儿育女。
另外,和中国一样,“重男轻女”也是印度的传统观念。特别是对那些靠土地为生的农民而言,更多的子女便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力。在人口总数达1.67亿的北方邦,每个家庭的平均成员数达到6.5人。
与此同时,已婚妇女对于避孕知识了解甚少,有些家庭即使不想要更多的孩子,也只能听天由命。
人口增长给印度带来什么
目前,印度人口总数只有中国的80%,但由于国土面积仅为中国的1/3,因此就人口密度而言,印度已经超过中国。高人口密度带来的是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容低估。
在印度生活时间长了,无论是首都新德里还是北部农村地区,高人口密度都会让人感触颇深。以公共交通为例,火车是印度民众远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对于那些长途客车而言,严重超载已是家常便饭,许多人甚至“挂”在车厢外或坐在车顶上。最近,印度铁道部门经常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告诫民众“坐在火车顶部非常危险”,但至今这种现象依然没有改观。
人口迅速增加的直接后果是贫困人口比例居高不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专家指出,印度的贫困人口从1978年至2001年间几乎没有减少,只从3.2亿下降为3亿。与此同时,中国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3.2亿下降为2001年的6000万。现在,印度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比中国高6倍。贫困人口最终还会演变成政治问题。瓦杰帕伊政府执政期间,由于采取了照顾精英阶层的发展战略,经济发展并没有惠及广大贫困人口,在去年大选中落败。辛格上台后,推出了照顾底层民众的《最低共同纲领》,但在有限的自然资源以及低生产力发展水平下,让规模如此巨大且仍在不断增加的人口脱离贫困,谈何容易。
不过,较为独特的是,失业问题在印度并不严重,这主要得益于其特殊的社会结构:印度妇女极少外出工作,城市富裕阶层巨大的“家庭服务市场”则吸纳了大量劳动力。印度中产阶层家庭,一般都会雇用两个以上的仆人来负责日常杂务。但是,低微的收入使大多数贫困人口只能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准,没有能力为子女提供受教育机会,最终结果是贫困人口越来越多。
老百姓对人口将成为世界第一感到自豪
快速增长的庞大人口数量给印度社会带来的危害显而易见,但“少生优生”的观念在普通民众当中却远未得到普及。记者在同当地老百姓交谈时发现,他们对“计划生育”政策根本无法理解。一位印度朋友问记者:“生几个孩子应该由自己来决定,孩子是我全部生活的乐趣所在,难道这种幸福也要被剥夺吗?”当记者给他耐心解释人口多带来的社会问题时,他不以为然地说:“没有孩子,我的生活就有问题了!”有些老百姓甚至认为,印度人口将成为世界第一,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学术界也有一些人反对人口控制。不久前,印度影响力最大的英文报纸《印度时报》发表文章称,目前印度的人口规模不是负担,而是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文章乐观地认为,高出生率使印度人口的平均年龄只有26岁,在全球人口不断老龄化并且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印度的劳动力资源及成本优势将对经济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政府的人口政策有效果,但困难重重
在人口问题上,印度政府的态度一直非常明确。印度是最早提出“节制生育”政策的国家之一。早在1951年,印度政府便将人口控制列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当中。上世纪70年代,英·甘地总理采取强硬措施来推行节育目标,但最终导致其在大选中落败。随后数年,印度人口增长强烈反弹。
目前,印度政府主要推行“有奖无罚”的“自愿人口控制”政策,旨在通过各种物质福利和政策优惠鼓励民众“少生优生”。在许多地区,有两个以下的孩子并采取了节育措施的家庭可以得到相当于220美元的奖金,并可在子女教育、贷款、住房、土地等方面享有优惠和优先权。
2000年,印度政府制订出台了《国家人口政策2000》,这是印度历史上首次制订控制生育的纲要性文件,但仍然没有就一对夫妇到底可以生育几个孩子作出具体规定。根据这份文件,印度中央政府成立了由总理亲自领导的“国家人口委员会”,负责指导监督所有生育健康计划的实施,以普及教育和提供福利来保证人口控制的政策目标。近几年来,国家人口委员会的工作取得了部分成效,印度部分人群的生育观念逐步发生变化,一些中产阶层有了两三个子女后便会采取节育措施。
但是,由于政党体制以及宗教等原因,印度一些邦害怕人口下降会削弱其政治实力,对人口控制政策持抵触态度。另外,受选民选票的影响,执政党在推行人口控制政策的过程中也不愿意用强硬措施来推行人口政策,以免重蹈英·甘地总理的覆辙。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人口控制政策取得的效果可想而知。据最新资料显示,印度在《国家人口政策2000》中制订的2010年人口目标,以现在的趋势来看可能无法按时实现
E. 对应1.9美元标准,中国还有多少贫困人口
8000万左右
F. 中国贫困人口多吗
这个是肯定的,印度是贫困人口大国。按基数来说贫困人口印度第一,中国第二。
据世行评估,按每天1.25美元生活费的贫困线标准,全世界贫困人口为14亿,其中印度有4.4亿,约占印度总人口的36.7%。在印度12亿人口中,有多达4.4亿多人仍生活在赤贫线以下。根据牛津大学最新出炉的“国际多维贫穷指数”显示,印度八个邦的贫困人口比撒哈拉以南非洲最穷的26个国家的穷人还多。
按世界银行的报告按美元购买力平价,中国仍然有2.54亿人每天的花费少于国际最新贫困线。这一数字远高于官方估计的贫困人口两千多万。我国官方指定的贫困线为人均年收入1196元,与世行推荐的人均1.25美元的贫困线相比,差距极为悬殊。1.25美元按现在6.8:1的汇率水平相当于8.5元人民币,即255元月收入。
另外,1985年,我国开始制定的农村贫困人口标准是年人均收入206元人民币。20年后的2005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标准提高到人均年收入652元。去年把贫困线提高至人均年收入1196元。可是你想想物价涨了多少。
G. 贫困线的各国标准
国际贫困标准(International Poverty Line Standard)实际上是一种收入比例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76年组织了对其成员国的一次大规模调查后提出了一个贫困标准,即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中位收入或平均收入的50%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线,这就是后来被广泛运用的国际贫困标准。
1985年,中国确定人均年纯收入200元作为贫困线,此后根据物价指数,逐年微调。贫困线之下,还设置了收入更低的绝对贫困线。2007年标准调整为1067元,2008年,中国绝对贫困线标准为人均纯收入785元以下,低收入贫困线标准为人均纯收入786元-1067元。2009年提高到1196元。其实,中国贫困线过低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世界银行将每人每日1美元定义为最低标准的贫困线,中国距此标准尚有一段距离。
中国新的扶贫标准,将贫困线提高至人均年收入1196元。到2005年年底,中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还有2365万人。如果按照人均1天消费1美元的国际标准,中国的贫困人口总数仅次于印度,列世界第二位。
其实,1196元已经是旧标准了。国家已出台相关政策,十二五期间贫困线的标准将提高到人均纯收入1500元。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第一年,也是贫困线标准正式提高的第一年。现有贫困线标准比2009年1196元的贫困标准提高了25%。但相比不断上涨的物价,1500元的贫困线标准还是显得低了点。
1500元能干什么?在大城市也许只能订一桌酒席、买一件衣服、买一本电子书,只占相当多家庭月支出的几分之一。可很多贫困家庭一年的总收入也只有2-3 个1500元,并以此维持家庭的最低温饱。在粮价日益走高的今天,即使是在较为偏远的农村,米价也在2-3元/公斤以上,一个成年人一年的口粮支出可能就要六七百元。如果算上其他必要的生活成本,1500元的贫困线标准仅够贫困家庭糊口。如果物价再涨下去,恐怕糊口都成问题了。提高贫困线标准显然势在必行。
现在的贫困线标准是高是低,不妨参考下亚洲邻国的情况。据3月2日商务部网站提供的消息,越南政府总理近日颁布决定,调整贫困户标准,2011-2015 年段越南的贫困户标准是:农村贫困户标准为人均年收入480万越盾以下,折合成人民币就是1511元。而2010年越南人均GDP是1162美元,而中国是4500美元,相差4倍多,为什么贫困线标准反而比越南低呢?无论是从综合国力还是人均GDP、人均国民收入角度看,中国都没有理由维持如此低的贫困线标准。
考虑到物价上涨因素,贫困线标准应该留有一定的余量,就目前来看,把贫困线标准提高到2500元应该是比较合适的,而且今后还应把贫困线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以防物价上涨伤害到承受力最弱的贫困家庭。各地的低保标准也应相应提高。虽然一年只有1000元的增长,但却可以让很多贫困家庭闻到久违的肉味,添点荦菜,给孩子买几件新衣服、新文具。政府手里多挤出一点,贫困家庭的收入就会大有改善。
当然,提高贫困线标准只是扶贫的第一步。政府加大医疗、教育投入,扩大医保和免费教育覆盖面,降低医疗费和学费,减少因病因学致贫,同时辅以各种扶贫政策,尽力帮助贫困家庭脱贫才是最重要的。 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在2009年1月23日在联邦注册(Federal Register)上发布了2009年的贫困线标准(poverty guideline),新的贫困线标准于发布的当日生效。办理过家庭移民的读者都知道家庭移民的申请人需要达到一定水平的最低收入才能为移民申请受益人提供足够的经济担保,而此最低收入的水平取决于上述的贫困线标准。下面我将对贫困线标准和移民申请所需达到的最低收入向大家做一个简单介绍,供大家参考。
贫困线标准是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发表的衡量美国人贫困水平的标准,主要是供政府用来决定什么人符合某些政府福利项目,如Head Start, Food Stamp Program, National School Lunch Program, Low-Income Home Energy Assistance Program, Children’s Health Insurance Program等。此贫困线标准每年年初由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根据上一年的贫困水平得出新一年的贫困线标准并在联邦注册上发表。贫困线标准是根据家庭人数和所在州来决定的,美国大陆相连接的48个州和首都华盛顿为一个标准,另外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分别有自己的标准。与2008年的贫困线标准相比,新发布的2009年贫困线标准略有增加。例如两口之家2008年相连48个州和DC的贫困线标准为14,000美元,而2009年贫困线标准为14,570美元,增加了570美元,其他不同人口的贫困线标准2009年也都有类似的增加。
办理过家庭移民的读者都知道家庭移民的申请人(美国公民或绿卡持有者)需要填写I-864为受益人提供经济担保以确保移民到美国的外国人有足够的经济支持而不会成为美国社会的负担。移民局要求申请人能够证明其收入达到或超过贫困线标准的125%。例如对一个两口之家(美国公民和外国移民配偶)来讲,联邦政府2009年的贫困线标准为年收入14,570美元。要达到移民局要求的经济担保的最低标准,申请人的收入应不低于贫困线标准的125%,即18,212.5美元。如果美国公民的收入达不到贫困线标准的125%,美国公民则必须通过联合担保人共同提供担保或通过其资产(如银行存款等)来提供担保。 巴西有两条贫困线:贫困线和极端贫困线。这两条贫困线是根据5年的消费支出数据确定的,食品线根据食品价格指数调整,贫困线根据一般通货膨胀指数进行调整。
极端贫困线是当前最低工资的 1/4.由于最低工资每年都变化,因此极端贫困线也就随之频繁变化。
贫困线是按照最低工资的1/2 来确定的。现在的极端贫困线是R$116.25,贫困线是R$232.50.贫困线被用于许多项目。例如,有条件的现金转移支付项目。在巴西,有条件的现金转移支付福利制度对降低老年人的贫困有显着作用。 印度贫困线热量依据是农村地区每人每天2435大卡,城市地区每人每天2095大卡。基于第28 次(1973-74)全国抽样调查(NSS)数据,利于适当的转换因子,把标准热量需要的消费食品清单转换为相应的人均货币支出。1973-74年,平均而言,在农村地区每人每天获得热量2400大卡,每月需要的货币支出为49.09卢比,城市2100大卡需要的货币支出为56.64卢比。随着通货膨胀到2000年,农村和城市的贫困线分别为328卢比和454卢比。
H. 印度有多少贫困人口
印度的贫困人口据说达到4个亿,中国紧次于后达到2.54亿位列世界第二。这是2011年的数据。
I. 世界上的贫困人口有多少
你好! 贫困,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发展中国家有,发达国家同样也有,只不过是严重程度、分布密度不一样罢了。有报道称,在过去的50年中,世界财富增加了7倍,但世界范围内的贫困问题也日益恶化。 据有关国际组织统计,在最近5年里,全世界贫困人口从10亿增加到了13亿,有10多亿人缺乏安全饮水等基本生活条件,每天有7.5亿人挨饿。 目前,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约占其人口的1/3以上,其中90%以上的贫困人口集中在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中美洲、巴西和中国。 世界贫困人口一半生活在南亚地区。虽然发达国家占世界贫困人口的比例很小,但其贫困人口也出现了上升趋势,美国和西欧国家目前已有15%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仅欧盟成员国就有5200万穷人、300万无家可归者。如今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世界范围内的失业人数剧增,贫困人口的规模恐怕是有增无减。
J. 据报告显示,疫情致印度7500万人跌入贫困,为何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
新冠肺炎疫情自从在去年年初爆发以来,迅速蔓延全球各个国家角落,给世界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伤害。特别是对于印度这种人口大国而言,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损害了印度的经济,根据美国某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印度目前至少有7,500万人生活跌入贫困,贫困人口已经超过1亿人次以上。
根据相关的研究数据显示,印度国内的贫困标准是每天的生活费低于两美元就属于贫困人口,如今印度国内的疫情不断加重,经济受到了重创,所以失业减薪无疑成为许多印度基层民众不得不面对一个窘迫的现实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