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种族等级制度
(婆罗门)
首先,让大家了解一下不同种姓的差别。婆罗门地位最尊崇,因为在远古时代雅利安人尊崇神权,婆罗门僧侣具有天然的神圣性,也是少数掌握文化话语权的群体,因此被认定为第一种姓,神圣不可侵犯。即便到了现在,重要的宗教仪式依旧由他们主持,婆罗门阶层在印度的教育,文化界势力很大。
其次是刹帝利,不管是实行军事民主制的原始社会末期还是到了中世纪封建时代,国家的武力阶层和行政官僚都是高高在上的。刹帝利阶层的人是天生的军人和公职人员,君主。他们直接管理世俗社会,因此位居第二种姓。
再次是吠舍和首陀罗,他们是商人,手工业劳动者和农民。比如,印度总理莫迪,家里以前是卖油郎,标准的吠舍阶层。他们是国家重要的税收来源,也是古代社会中的良民,构成了社会的中下层。与吠舍不同的是,首陀罗在古代大多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半奴身份,不属于自由民。今天在印度看到的小商贩,司机,大商人基本都是吠舍和首陀罗。
(吠舍)
当然,最可怜的是达利特。在印度教社会中,达利特属于最底层的人,即便到了现在,达利特也被人看不起。人们认为欺负达利特是理所应当的,他们很难去做良民能从事的职业,大多数从事屠宰,丧葬,排污工作。
对于大多数印度人来说,想知道另一个人属于什么种姓,只要知道对方的姓名就可以了。印度人的名字都和他们的职业,祖先,居住地息息相关,具有特殊含义。
有些人的姓氏意思是“国王”,“勇猛”,“战士”或者“宰相”,那么他一定是刹帝利。有些人的姓氏是“富有四海”,“储蓄”,“财富”,那么他一定是吠舍阶层。而姓氏的含义中包含了学问,神袛,宗教相关的词汇,那么他一定是婆罗门。
没有人会傻到改变姓氏,因为你根本不可能冒充高种姓。只要外人询问你的家庭条件,你兄弟姐妹结婚,就读的情况一下子就知道真伪了。假冒高种姓即便被打死都不奇怪。
(达利特)
大多数印度人就是通过姓氏判断种姓的,甚至有些印度人也会询问外国人的姓氏。
除此之外,印度的穆斯林,锡克教徒不属于印度教种姓制度的范畴,但实际上人家也有默认的身份。高等级的穆斯林“阿什拉夫”是古代突厥人,阿富汗人,阿拉伯人和波斯征服者后裔,他们做功可以去清真寺内部,而低等级的人就只能在门外。至于锡克教徒,他们和拉起普特人一样以武力起家,被默认为是刹帝利种姓。
❷ 印度有哪些民族属于低种姓哪些民族属于高种姓 印度斯坦族人属于高还是低种姓 (网上说印地语是梵
嗯,首先种姓并不是按照民族区分的,纯粹是出身。即使是十分弱的少数民族,只要祖上牛,一样可以很多婆罗门。就好比汉人里有权贵,蒙古族里有权贵,满族里也有权贵,你不能按一族来区分贵贱。
印度种姓分4+1档,从高到低是执掌宗教的婆罗门,控制军事的刹帝利,作为农民和牧人的(口犬)舍,和作为奴仆的首陀罗,然后是四等以下的不洁之人,也就是贱民。可以看出来种姓和祖上的职能有关,并不是按照种族区分,每个种族都有婆罗门,也都有贱民。印度斯坦是印度十大民族里人口最多的民族,几乎占一半印度总人口,所以五亿这个数字没有错,但并不代表人家都是贱民,而且相反,人口基数大往往代表高种姓的人的绝对数量上有优势。
❸ 印度的种族等级制度
印度种姓制度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
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
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
第三等级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阶层,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
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着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业以及当时被认为低贱的职业。
拓展资料:
印度种姓制度是以印度为主的南亚各国印度教居民中存在的一种彼此严格区分的社会等级或集团制度。梵语为瓦尔纳,意为色、种、质。中国古代的汉译佛经或旅印高僧的着作中,称为种姓或族姓。依葡萄牙语音译为卡斯塔,世界上则多用卡斯特一词。现在已逐渐废除。但在一些民族中依然存在。
❹ 印度有多少个民族锡克族地位很高吗
印度是一个有一百多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具体数字印度也没有统计,锡克族如今在印度地位比较高
印度的主要民族有印度斯坦族、孟加拉族、泰卢固族、马拉提族、泰米尔族、比哈尔族、拉贾斯坦族、古吉拉特族、马拉雅兰族、旁遮普族、坎纳达族、马拉雅兰族、奥里雅族和阿萨姆族。此外,还有五百多个表列部落。它们属于印度的少数民族。
锡克族其实是信仰锡克教的人的统称,锡克教徒尚武,着名的勤劳善战,不接受种姓制度,在现代印度地位确实比较高。
❺ 印度人如何区分高低种姓
印度种姓制度是世界上比较典型的等级制度,并且特别森严,不能随便逾越。比如互相之间通婚之类的会有严格的限制和规定。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这四类等级其实看职业应该能看出来。
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印度是十分信仰佛教的,僧侣的地位非常高,什么神牛、恒河沐浴之类的非常流行。所以看到僧侣就知道人家肯定是第一等级的种性了。
刹帝利是军事和政府贵族。其实除了神就是军人和政府了,一个是能在思想上控制人,一个是能用枪杆子和权力制度制约人,想一想也知道是高级种性呀。
吠舍就是自由平民阶级了。从事比较日常的工作,比如农林牧副渔等,但是没有什么特权,其实就是供养两个特权阶级的人呀。
第四等级就是从事比较低贱的职业了。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干的脏乱差的活。所以从职业就可以看出来。
❻ 印度种姓制度的首陀罗是当时的古印度人吗
是的,是古印度地位最低的一种姓氏,在古印度僧侣地位最高
❼ 印度种姓制度中以下哪一个种姓的等级最低
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婆罗门是祭司贵族。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
刹帝利是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的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
波罗门和刹帝利这两个高级种姓,占有了古代印度社会中的大部分财富,依靠剥削为生,是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吠舍是古代印度社会中的普通劳动者,也就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阶层,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必须向国家缴纳赋税。
首陀罗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
❽ 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德国和中国的占主导地位的民族分别是多少
美国的主要民族:美利坚民族,是多国移民形成的新民族,其中德国后裔,爱尔兰后裔,非洲后裔人数最多。18世纪中叶,北美新英格兰各主要城市内河和沿海水路把各殖民地之间的壁垒打通,统一的北美市场形成。各殖民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共同的文化,而英语便是这个共同的文化的媒介。北美居民在开拓新世界的艰苦斗争中,养成了一种特有的性格,勇于创新、富于进取和个人奋斗的精神。因此,到18世纪中叶,在北美英属殖民地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新兴的民族——美利坚民族。随着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民族自觉也日益增长。
日本的主要民族:大和民族,亦称“和人”,是日本民族的主体,约占总人口的 98% 以上。大和人属蒙古人种东亚类型,其系统特征是头较短,黄皮肤,黑头发,体毛和胡须较少。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和族文化。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的两个方面——菊与剑。
俄罗斯的主要民族:俄罗斯族,属于欧罗巴人种(白种人)。人体特点是肤色白,眼睛呈棕色或蓝色,鼻高、唇薄、细软黄发、身材高大,第三类毛发(胡须、腋毛等)中等发达。俄罗斯人被认为是最具宗教品格的一个民族,在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中,东正教所宣传的爱与宽恕的思想处处可见。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理、列夫·托尔斯泰等着名俄罗斯作家的作品中都充满了种种宗教的哲理。
印度的主要民族:印度斯坦族,是印度人数最多的民族。该民族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混有澳大利亚人种成分。主要分布于恒河中上游的印地语地区和印度斯坦语地区,主要操印地语,大体可以分为雅利安人和达罗毗荼人两大类。多数人信奉印度教,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和耆那教等。
德国的主要民族:德意志民族,是古代日耳曼人的直系后裔,属欧罗巴人种阿尔卑斯类型,部分属北欧类型。德意志民族使用德语,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分高地德语和低地德语,南北方言差别较大。文字用拉丁字母拼写,并有一套独特的花体字母。书面语言以高地德语为标准。德意志民族多信基督教新教,部分信天主教。
中国的主要民族:汉族。汉族称谓始于汉代,并沿用至今,是外族对华夏族的称呼。汉族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多次民族迁徙和融合,使汉族不断得以发展兴旺,逐渐成为中国人口最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民族。汉族是数个现代国家的主体族群,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在中国各地皆有分布。
❾ 不认可自己是印度人,印度最“特别”的民族究竟是谁
每个国家都是由各种民族组成的一个“大家庭”。印度这个神秘的国度就是我们今天要来了解的主角。这个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这个国家的宗教文化也很浓厚。例如,我们了解的如来佛祖就是来自印度的。但是在这个国度里,有着一个“特别”的民族不认可自己是印度人,还说是“中国的后裔”。
虽然不知道这段历史是否是真的,是否是因为历史长河不小心把他们遗忘了还是其他原因,从而导致他们在其他国家。但是还是很佩服他们在印度这样一个性别不平等的国家里脱颖而出,还能做到男女平等。也很感谢这个民族对中国的信赖,每一个母亲都是期待着自己的孩子能够回到自己的怀抱里的,不管因为什么,这个值得赞扬的民族请继续好好保持着自己。
❿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哪一个地位最低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地位最低的种姓是首陀罗。
印度种姓制度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
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第三等级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阶层。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着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业以及当时被认为低贱的职业。
特征:一是各等级职业世袭,父子世代相传。二是各等级实行内部同一等级通婚,严格禁止低种姓之男与高种姓之女通婚,但可以低种姓之女嫁给高种姓之男。三是首陀罗没有参加宗教生活的权利。四是各等级在法律上是不平等的。
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和首陀罗 。
婆罗门即僧侣阶层,为第一种姓,地位最高,从事文化教育和祭祀。
刹帝利即武士阶层,为第二种姓,仅次于婆罗门,负责行政管理和作战。
吠舍即平民,为第三种姓,经营商业贸易。
首陀罗为第四种姓,地位最低,从事农业和各种体力及手工业劳动等。同时,各种姓派生出许多副种姓(或称亚种姓、次种姓),进而衍生出更多分支。除四大种姓外,还有一种被排除在种姓外的人,即所谓“不可接受的贱民”,又称“达利特”。他们社会地位最低,最受歧视
种姓制度的运作:
如果说种姓制度的核心观念是洁净与不洁,种姓的实际运作则呈现“集体性”与“阶序”的特征。这些特征意味种姓并非一成不变的体系,而是深具包容性与弹性的社会制度。
禁忌与食物接触
印度教徒只可吃婆罗门和与他同一种姓的人的食物。由牛油煮的食物任何种姓也可食。在进食前会专门洗澡,素食戒酒者也比食肉的地位高。
政治权力
由于种姓制度与地域紧密结合,并有明显的区域范围,因此其政治权力可依区域大小分为三个等级:地方的小王国或地区行政中心、聚落以及各别聚落内的种姓。
这三个层级的权力运作虽有高低之分,而且差异甚大,但其共同特色是权力施行者都在模仿瓦尔纳阶序中的刹帝利,而且都会宣称其权力的合法性与有效性,即使实际上未必如此。尼泊尔的种姓制度与印度不同:婆罗门与刹帝利远多于首陀罗,是印度的婆罗门有意为之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