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对印反击战中,庞国兴率三人小组占领印军三个炮兵阵地,是如何做到的
1940年,庞国兴出生于陕西子洲县裴家湾,于1959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在一年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1963年,他被国防部授予了全军战斗英雄的称号。不过在两年后,也就是1965年5月却不幸于军事训练中牺牲。
在战后作报告的时候,庞国兴还说道:“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还击”。
从中可以看出其胆量与气魄。
庞国兴在仗打完后,还被授予了“战斗英雄”的称号。
而这个时候他才23岁,本来是未来可期,前途无量的。但两年后,也就是1965年,庞国兴在组织民兵训练时,为捡起民兵因紧张而掉落的手榴弹,却不幸被炸弹碎片击中,经抢救无效死亡,年仅25岁。
㈡ 请问印度历史上有没有什么名将啊感觉印度半岛上的民族没什么战斗力啊,总是被侵略。
古印度史诗《摩诃婆多罗》赏析
如果大家要问我《摩诃婆多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回答——“人物”。整个大史诗登场人物有数千个(看看比《三国》多了多少倍?),重要人物数百人,光称得上主角的人物就有十多人。更可贵的是这些人物几乎个个都性格鲜明,而且不象其他古代着作那样喜欢将人物脸谱化,几乎正义的人物都有邪恶的一面,而邪恶的人物也有善的一面。颇类似《银河英雄传说》的人物刻画方式。
毗湿摩可以说是史诗中品格最高尚的英雄。几乎一生都在为他人牺牲。为了父亲的幸福,他放弃了王位与爱情。放弃权利的他,却负担起国王和抚育王室后人的全部责任。无论是般度一族,还是持国一族,都视他为亲生爷爷。虽然他有无数机会夺取权力,但他从来都没有这样做。哪怕他采取了一切办法来遏制难敌一伙的邪恶行径,也没有选夺权这条路。就这一点来说,毗湿摩很象杨威利,处于权力的中心,却又不愿违背自己的原则,利用权力去消灭自己讨厌的东西。因为在他心中国家利益重于一切,内乱是他最不喜欢看到的。但内战爆发时,他又象一位普通的俱卢战士那样参加了他最喜爱的孙儿——般度五子的敌对阵营,可以这么说,一开始他就打算让自己成为旧帝国的陪葬品。毗湿摩的死亡,也是大史诗写得最细致最动情的死亡。他的死亡超越了战争,双方的战士都脱下铠甲向他致敬。象般度五子和持国百子这样的夙敌竟然站在一起也没有刀剑相向。可以这么说,尽管毗湿摩并没有任何子嗣,但他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父性。
般度五子也是史诗的核心人物。其中偕天和无种形象稍嫌单薄。但贡蒂的三个儿子却个性鲜明。感觉上很象“刘关张”。
坚战是正义的化身。在五子中最仁厚,也最有政治才能。(治理天神城就是最好的证明)因为他的仁慈,战争中他的战车车轮从不落地,从来都是一尘不染。可是史诗并没有将他脸谱化。他和其他四个兄弟被流放十三年,就是因为他嗜赌如命的恶习造成的。他甚至毫不犹豫的用兄弟和妻子作为赌资,眉头都没眨一下。此外,在置老师德罗纳于死地的最后关头,他撒了一句谎,这也是正法所不允许的。(当然那瞬间他的战车也落到了地上)准确的说坚战是一位乱世枭雄,仁慈只是他披的外衣。试想没有他的默许,阿周那和怖军怎么敢杀那么多人?
阿周那是史诗最着力刻画的一位文武双全的大英雄。处世冷静,作战勇猛,义薄云天,颇似武帝爷关公。是般度军万年不变的第一勇士。虽然史诗后期,他的儿子激昂在武勇方面有超越他成为第一勇士的趋势,但激昂再勇猛也是他的儿子。我个人认为,他最出彩的并非杀死了无数的名将,或是拥有第一勇士的美誉,而是为了对抗世俗成见,毅然向放牛出身的妙贤伸出罪恶的黑手。打破了王子必然娶公主的老套情节。
怖军是一个很率真很粗暴的角色。他杀死魔王希丁波后,接着就强娶了他的妹妹。在沦为奴隶时,还咆哮着要砸烂主人难敌的屁股;大哥坚战把兄弟们的自由押上赌桌时,他是唯一一个敢跳出来要烧掉坚战手的人。(要知道坚战在五兄弟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流放期间,般度五子寄居在摩差国。摩差国王后的哥哥空竹无理调戏黑公主,包括坚战和阿周那在内的四兄弟都不敢吭声,因为害怕被难敌发现行踪坏了大事,可是他却不管,乘着黑夜暗杀了空竹,惹来一大堆麻烦。
黑天也许是史诗中最核心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表面上他是正法的守护者,可是实际上却是一个彻彻底底的道德背离者。平民出身的他,具有很强的反抗精神。作为一名民族英雄(雅度族)他对抗过因陀罗、湿婆,杀死了无数由他们撑腰的神仙妖怪;作为一位哲学家,他逆印度传统的遁世与苦修哲学而行,奉行入世的行动哲学,时常嘲笑用遁世来表现自己清高的那些贤哲。他动员阿周那参战的讲话——《薄迦梵歌》(《神之歌》)已经成为入世行动哲学的经典之作。作为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尊崇的是手段服从目的,根本不在乎手段是否符合正法或道义。俱卢军的几任统帅几乎都死于他的诡计。连最无耻的难敌都骂他是无耻之徒。作为传统守护者毗湿奴大神的化身,竟然以这样的叛逆形象出现,这就可以看出在列国时期印度人思想的解放程度。
迦尔纳和难敌可以说是史诗中的两个第一反派。但这两个反派却被刻画得十分立体与丰满。甚至超过了许多正面人物。
迦尔纳名义上是光荣的太阳神之子。实际上却是一个被遗弃的私生子。原本应该与般度五子享受同样待遇,(本应是般度六子的老大)可是因为被遗弃,从小就遭到社会不公的待遇。这使他对藐视自己的上层贵族恨之入骨。他恨阿周那,只因为自己拥有与他同样的才能,却因为出生被人轻蔑。他自卑又自负、心胸狭窄、心狠手辣,却又很重信义。在最后关头也没有背叛对他有知遇之恩的难敌。因陀罗就是利用他藏在内心深处的善良,化装成一个可怜的人,骗走了他从娘胎里带来的“光辉之铠”与“太阳神耳环”,(这两件宝物是他父亲太阳神送他的战无不胜的保证)交换了一件只能用一次的“因陀罗至宝”。在恒河边他向母亲贡蒂发誓不杀一个亲兄弟,可是最后却被亲兄弟阿周那杀死。生活中他是一个被命运扭曲的小人,在战场上却又是一位光明磊落的战士。
难敌应该算是一位乱世奸雄。一方面,在他身上凝聚了许多人性的丑恶面,比如贪婪、残忍、嫉妒。但同时他也善于拉拢人心,以及拥有作为战士的英雄气概,颇有霸者之风。是一位很有才能的领袖。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史诗——《摩诃婆多罗》。当我阅读完时,不由得掩卷长叹,惊叹于古印度人奔放的思想、以及浪漫的情感。它描述的故事和人物,绝对不比我们现在津津乐道四大流行幻想小说《银河英雄传说》、《亚尔斯兰战记》、《罗德岛战记》、《龙枪编年史》差。
㈢ 战争中的英雄人物事迹(350字以下)
左权 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着名军事家。1905年生,湖南省醴陵县人。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赴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后到中央苏区工作,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1分校教育长、新12军军长、第5军团第15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中革军委第一局局长和红1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1936年5月,任红1军团代理军团长。
全国抗战爆发后,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后兼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粉碎日军多次残酷“扫荡”,威震敌后。其高超的指挥艺术,严密细致的参谋业务,扎实的工作作风,深受朱、彭的赞扬。1940年秋,协助彭德怀指挥着名的百团大战。1941年11月指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进行黄崖洞保卫战,经8昼夜激战,以较小的代价歼敌千余人,被中央军委称为“‘反扫荡’的模范战斗”。他还“是一个有理论修养同时有实践经验的军事家”,从1939年至1941年,他撰写了《论坚持华北抗战》《埋伏战术》《袭击战术》《战术问题》《论军事思想的原理》等文章40余篇。左权为创建并巩固华北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人民抗日武装,为八路军的全面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25日,他在山西省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在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
左权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名将阵亡,太行山为之低咽,全党为之悲痛。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为纪念左权,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张自忠(1890—1940) ,字荩忱。山东临清人。1911年在天津法政学校求学时秘密加入同盟会。1914年投笔从戎。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军事集团被瓦解,张自忠所部被蒋介石收编。1931年后,张自忠曾任第二十九军第三十八师师长、第五十九军军长、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等职。
1937年,日本侵略者把兵锋直指徐州,1938年3月,日军投入七八万兵力,分两路向徐州东北的台儿庄进发。待至临沂、滕县时,同中国军队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当时守卫临沂的是庞炳勋的第三军团。由于实力过于悬殊,庞部急待援军。张自忠奉调率第五十九军以一昼夜180里的速度及时赶来增援。张自忠与庞炳勋原是宿仇,但他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率部与庞部协力作战。敌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配合坦克、装甲车向茶叶山阵地发起进攻。张自忠与敌激战,反复肉搏。经过数天鏖战,敌军受到重创,节节败退。中国军队相继收复蒙阴、苔县,共歼敌4000余人。不久,日军再派坂本旅团向临沂、三官庙发起攻势,妄图有所突破。张自忠和庞炳勋部两军奋力拼杀,经彻夜激战,日军受到沉重打击,其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战略企图被完全粉碎,保证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
1940年5月,日军调集15万精锐部队发起了攻占枣阳、襄阳、宜昌等地的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本来率部防守襄河以西,当日军攻破第五战区第一道防线,直扑襄阳、枣阳时,身为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将军,毅然率领预备七十四师和军部特务营东渡襄河,抗击来犯之敌。渡河后,张自忠将军率部在南瓜店附近顽强抗击日军,重创日军,并截断了日军后方补给线。在日军以重兵对张自忠将军进行合围后,为牵制日军主力造成外线我军对日军实施反包围,张将军力战不退,与敌搏杀,最后身中7弹。弥留之际,张自忠将军留下最后一句话:“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旋即拔佩剑自戕,一代名将张自忠壮烈殉国。张自忠将军率部截敌后路并阻敌西进,彻底粉碎了日军进攻襄樊、威胁老河口的企图,使整个战局转危为安。
柯棣华 是毛泽东盛赞的国际主义精神的代表。他是印度人,却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柯棣华毅然来到八路军中,把壮丽年华乃至生命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柯棣华,原名德瓦卡纳思·桑塔拉姆·柯棣尼斯,1910年出生于印度孟买省的一个小镇。柯棣是他的姓,到中国后为了表示在这里奋斗的决心,又在姓后面加了一个“华”字。
印度人民的苦难和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使柯棣华自小养成了积极追求真理、勇于反抗不合理压迫的坚强性格。1936年,他从医学院毕业留校当助教。1937年,中国抗战的消息传来,印度国大党决定派一支小型医疗队到中国去,表示印度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此时,正在准备报考英国皇家医学会的柯棣华毅然决定参加医疗队。
1938年9月柯棣华等五人援华医疗队来到了中国。起初到国民党军医院中工作并受到款待,但他们却对国民党百般丑化的共产党产生了向往,冲破阻碍于1939年2月抵达延安,随后到八路军总院工作。同年秋,他们提出追随白求恩的足迹去前线。毛泽东亲自批准并勉励他们学习政治。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并经历了突破封锁线的战斗,他们到达了晋东南太行山区的八路军总部。
柯棣华在前线的八路军部队中,忘我工作的同时也深受环境感染。他曾说:“我虽然没有上过抗大,但这一次也算是参加了一所新型的战斗大学了。”1940年3月,柯棣华又进入晋察冀边区,随部队转战数千里,途中亲自参加了一次伏击日寇列车的战斗。在百团大战期间,柯棣华到距火线仅一二里处设立了救护所。1941年1月,他担任了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长。
当时,面对日寇频繁的“扫荡”,柯棣华和同志们不得不一次次放弃建立起来的医院和学校,打着背包在山林中同敌军游击周旋。当时,他通过认真学习,不但能用汉语对话,还可以阅读中文报刊杂志,认定中国革命代表了人类追求光明的希望。1941年11月,柯棣华与卫生学校教员郭庆兰结婚。翌年,他们生了一子,军区聂荣臻司令员亲自为其取名为“印华”。通过斗争实践和对革命理论的学习,他提出入党的要求。在1942年7月7日抗战五周年纪念日,这位印度医生站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2年夏,柯棣华的癫痫病发作。聂荣臻鉴于敌后医疗条件太差,劝他去延安或回国治病,他却不顾危险留下工作。同年12月,他写讲义时突然发病,不幸逝世,年仅32岁。毛泽东主席为柯棣华写了挽词:“……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的。”
新中国成立后,柯棣华的墓被迁入华北军区烈士陵园。1976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建立了柯棣华纪念馆。
龚龄增 (?—1842年),《清史稿》作“龚增龄”。生活在清朝嘉庆、道光年间。行伍出身,因建立军功,任苏松镇标下吴淞营把总,署吴淞营守备。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6月16日,英国侵略军从广州北上,进攻吴淞口。龚龄增追随江南提督陈化成,坚守吴淞西炮台。激战两小时,终因东炮台守将(参将崔吉瑞)弃炮逃走,西炮台陷于孤立,陈化成不幸中炮倒下后牺牲。在陈化成英勇无畏精神的感召下,众将士个个斗志昂扬,人人坚守阵地,挥舞战刀,英勇杀敌。八十多名将士流尽了最后一滴血。龚龄增身负重伤,被英军俘获,但他威武不屈,结果,英军将他四肢钉在木板上,掷入大海。在吴淞阵亡的崇明籍武官另有舟师外委张书言等。他们谱写了鸦片战争中抗英斗争的悲壮一页。
龚龄增、张书言殉难后,入祀上海群忠祠及本县忠义孝悌祠。朝廷给予抚恤,龚、张二子均以父亲恩荫世袭云骑尉。龚子龚保康,道光二十七年代理苏松镇标下崇明守备;张子张在德,任职南汇都司。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邓世昌 (1849-1894) 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1867入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璋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船帮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本派兵侵犯台湾,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获升千总。后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
赵一曼 (1905-1936),原名李坤泰,学名李淑宁,又名李一超,四川宜宾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着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很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的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1962年4月9日,郭沫若为赵一曼题写了一首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篇:
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
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
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
东北西南齐仰手,珠河亿载漾东风。
㈣ 在拉丁美洲和印度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战争中.涌现出的杰出英雄人物有谁
拉丁美洲以玻利瓦尔和圣马丁为首
印度则是以土兵起义,从而引发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其中很着名的是“恶魔的化身”即章西女王
㈤ 印度尼西亚的民族解放英雄是谁
苏加诺(BungSukarno,1901-1970),1901年6月6日出生于东爪哇苏腊巴亚(泗水)的土着贵族家庭,父亲为小学教师。1916年在泗水的荷兰中学就读。24岁毕业于万隆工学院,获工学士学位。就学期间参加伊斯兰教联盟,爪哇青年会等组织的民族主义活动,从事爱国民主活动,反抗荷兰殖民统治。1927年7月,组织印度尼西亚民族联盟。1928年3月将印度尼西亚民族联盟改组为印度尼西亚民族党并任主席,试图通过“不合作”方式争取民族独立。同年12月,印尼民族党与伊斯兰教联盟、至善社、巽他青年会、苏门答腊同盟、泗水研究会等组成印度尼西亚民族政治联盟,当选为主席。在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斗争中,曾两次被捕,流放到佛罗勒斯岛和明古鲁:1929年12月被殖民当局逮捕;1930年在万隆法庭发表《印度尼西亚的控诉》长篇辩护词,历数殖民者的罪行;1932年获释后参加印度尼西亚党,任主席;1933年再次被捕。1942年日军侵入印尼后获自由。日本占领印尼期间,曾幻想依靠日本实现印尼民族独立,并担任日本御用组织“民众力量中心”主席,同时又秘密与抗日组织联系。1945年6月1日,发表“印尼建国五原则”,主张民族主义、人道主义、民主、社会公平和信仰神道。1945年8月17日,发表《独立宣言》,宣布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成立,并当选为总统。在执政期间,苏加诺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帝国主义的干涉,对召开1955年的万隆会议,促进亚非人民的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还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人之一。荷兰殖民者重返印尼后,苏加诺于1948年12月被逮捕,并被流放邦加岛。直至1949年8日荷印(尼)圆桌会议承认印尼独立才得释回到日惹。同年12月再次当选为印尼联邦共和国总统。1955年积极倡导并参加亚非会议,在会上发表了着名的开幕词“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洲际会议……”。1959年兼任总理,并先后任最高议院主席,最高战时掌权者,民族阵线主席等职务。一贯主张执行反帝反殖的不结盟外交政策,促进亚非人民的团结合作。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加诺在国内革命势力和国际形势的推动下,表示要实行“社会主义”。1965年“九·三○事件”以后,其总统权力逐步被军人集团剥夺。1967年3月被撤销总统职权,并遭软禁。1970年6月21日在雅加达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