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962年中印战争 为什么撤退
第一,后撤的是东线,也就是西藏方向;新疆方向的西线并没有后撤
第二,后撤的主要原因在于后勤跟不上了
那里的气候和环境太过恶劣,当时所有的物资都是从后方运上去了,最后的大约150公里没有公路,全是畜力和人力疏松的,运载量少(一匹骡子只能运8枚迫击炮弹);粮食基本是运输人员消耗一多半
悲催的后勤无法支持长期驻军
而且每年冬季大雪封山,后勤根本上不去;而春季,随着化冻又有大雨和泥石流
当时作战时间是利用冰雪封山之前开展的,如果再不撤回来,一旦大雪封山,部队就惨了
㈡ 1962年中印战争为什么要在取得重大战果的情况下单方面无条件撤军
后勤不足。
本国军队所有的粮食弹药都要从内地运到西藏,再翻越喜马拉雅山才能运到前线,每运送一公斤物资路上就要消耗十公斤以上,根本就进行不了长期战争。所以只能快速击败印度军队,然后撤回原地防守,否则留在藏南等着印军反扑,本国一点胜算都没有。印度一边全是平原,军队补给根本不成问题。
后边的什么为了和平而主动撤军纯粹是本国政府忽悠全世界而已。如果不是后勤,谁愿意打赢了还后撤啊。
再者一旦中印边境发生冲突,中方实际控制区的军队可以随时的威胁到新德里,因此印度肯定要在那一片把守重兵,但是那一片又无天险可收。所以印度只有两方面可选:1、背地里在中国捣鬼,但是要在那一片地区把守重兵,当然要打起来他们损失可就大了;2、与中国交好。不过印度人貌似没办法选择第二个,因为有巴基斯坦。
因此等于中方就给了印度一个陷阱,但是印度却不得不跳……中国还获得了一个好名声。
㈢ 1962中国完胜印度 事后为何撤军
1、如果要想巩固胜利成果,就必须继续进攻,拿下印度全境。当时印度的军队已经在藏南损失大半,军队本来就低落的士气更是荡然无存。解放军的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士气高昂,解放印度全境也不是不可能。但是,这样的目标太过狂妄,肯定会引来美苏的联合干涉。以中国当时得国力,与美苏两强在远离中原的南亚次大陆对抗,根本就不现实。
2:谈判,如果战局发展在可控的范围内,谈判时可能的。中印在藏南发生冲突,中国军队占优势。这个时候苏联出面调停,双方坐下来签署个停战协议,也不是不可能。但是,阿三的军队居然这么不争气,军队溃逃,高级军官被俘,新德里已经成为不设防的城市。这个时候,苏联要做的就不是调停了。而是大力武装印度,训练印度军队,如果解放军不立即展开进攻的话。只要几个月的时间,像蝗虫般铺天盖地的阿三将会淹没为数不多的解放军战士。那么,我们所取得的胜利果实就付诸东流。
3:撤军,见好就收。这场战争虽然没有彻底夺回藏南,但却狠狠的打击了不可一世的阿三。让他们永远生活在解放军的阴影之中。是的印度不敢对中国轻举妄动,为中国的国内建设争取到了西南边陲的安定。这个时候我们撤军,印度不敢轻举妄动,50年和平的目的可以守住。如果我们等着阿三或者老毛子来消耗掉我们的部队。那么印度将对得寸进尺,不断的在西南制造冲突。因为那里地处高原,交通不便。而印度确实平原,补充迅速。再加上他也是个人口大国,在毛子的支持下,不断的派出士兵来送死,以消耗中国的国力。
㈣ 1962年中印战争中国军队为什么撤退
一,印度在50年代一直在边界挑衅中国,中印战争,本来是50年代就要发动的,但因为抗美援朝,以及三年困难时期,一直时机不成熟,印度与美苏关系都很好,1962年,因苏美古巴导弹危机,中国有了发动的时机。加上三年困难已过,国民经济走上正规,有条件支撑。
二、。国际形势发展对中国不利,长期战争对中国是个考验,所以开始战争计划就是确定为教训印度三、西藏地区的补给十分困难,高寒山区,困难可想而知,而印度一则为平原,补给好。
四、战争印度失败后,进行了全国动员,可以说,中国打到新德里都是有可能的,因为印度新德里到西藏边界为平原地区,但这从国际道义上说不过。国际形势发展,中国不是多助了。
五、中国达到了以下目的,教训印度,让印度不敢挑衅中国,在国际上得到了名声,印度国际形象一落千丈。印度失去了国际形象,损兵折将,但它又重新控制了领土,
六、一句话总结,印度得到了失败的名声,而得到了胜利者得到的东西,中国得到了胜利的名声,而失去了胜利者该得到的东西。
七,撤军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从国际形势,以及中国国力和军力,战争目的,多方面综合的。
㈤ 1962年的中印战争,中国为什么打到新德里,印度即将破国的时候就撤军了
1962年的中印战争,中国政府出于政策与道义的考虑,决定从印度撤军。
㈥ 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后,为什么中国在获胜的情况下,还要撤退
1、当时双方的实际控制线基本就在麦线附近,我军的军事行动也主要是出击麦线,所以作战区域基本就在麦线与传统习惯线之间,所以撤回麦线是回到实际控制线。
2、当时的军事行动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就是对当时奉行“前进政策”的尼赫鲁政府还以颜色,打击印度在边境地区的挑畔活动,而不是将两国拖入长期战争,按照毛主席的说法要“保证中印边境三十年和平”。此战之后,印方在边境的挑畔行为基本停止,事实证明当时的政治目的达到了。
3、战场条件过于恶劣,战场地处高原大山,我军背靠青藏高原,补给相当困难,而印度则背靠平原,补给相对便利。我作战部队只能自带补给,作战消耗基本没有补给,我军撤退的时候,将战俘及武器一并交还印方,实际上也是对无力处置的一种无耐。我军于1962年12月1日撤退就是要赶在大雪封山这前撤回我方控制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㈦ 为什么62年中印战争中国要退回麦克马洪线
第一:当时的国际环境对中国很不利,几乎所有的大国都要求将战火控制在边境,而警告中国不要借此入侵印度领土。
第二:印度当时已经从各大军区抽调大量兵力进入东北,而中国当时没有能力将大量的部队调入青藏高原。
第三:当时刚经过3年自然灾害,国内经济几乎崩溃,国家没有资金支撑一场长期战争。
第四:当时对青藏高原的兵力投送和补给很成问题,以至于中国无法派遣大规模部队。整个战争过程只加派了130师一个师的部队入藏支援,投入战争的总兵力只有11团的23000人左右,而且多是武器配置很差的边防团。
第五:中国一旦进入藏南平原,那么就会被敌人优势兵力压缩在盆地歼灭。而中国军队退回实际控制线后,处于居高临下的优势,使得印度军队难以歼灭中国军队。总之,由于补给原因,打得下藏南平原,也守不住。退回高处,是为了保存实力。
㈧ 1962年的中印战争中,为什么中国在胜利的前景下选择退兵
你看下地图就知道了,新德里离中印边境很近,大约300公里, 而中国和印度交界的省是西藏,是高原地区,而且当时交通极不便利,而印度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所以我们后勤当时严重跟不上,打是打得过去,可是打过去了,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吃喝拉撒怎么解决? 所以当时中央军委就说不以侵犯他国为战略目标,而说是撤退,这样又赚到了面子。
㈨ 62年中印战争中为什么中国在大获全胜下撤兵
1、特别是当时战略环境十分险恶,居然也敢打。当时国内自然灾害刚结束,台湾在东南沿海叫嚣要反攻大陆。国际上,中苏开始交恶,苏联、美国两个超级大国都站在印度一边,英国自不别说是在印度一边;印度作为不结盟运动领导人,第三世界国家都站在印度那边。
2、时机选择得当。隆冬将至,抢在大雪封山,后勤和军队便于交通之时。最重要的是在美苏两国热衷于古巴导弹危机之间。古巴导弹危机一结束,我便见好就收,充分适应现代局部战争有限性的特点。
3、打得好。法国人、以色列人等西方国家高声赞叹:“内行人的战争!”、“潇洒至极的战争!”。俘虏印军准将以下7000多人,而我无一人被俘;几乎吃掉了印军的主力,却主动撤军。
62年发生的中印战争,是中国军队军力的一个顶峰,中国仅以边防部队3万余人就重创了印军主力,占领全部争议土地,逼得印度全国动员并乞求美国干预,在全世界丢尽了脸面,而中国威名大振,还落下一个好名声,极大的改善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