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军队为什么要打仗

印度军队为什么要打仗

发布时间:2022-07-21 20:58:36

⑴ 印巴为什么老打仗

因为克什米尔地区在1947年8月分治前是印度的最大土邦之一,居民近五分之四以上的穆斯林,五分之一以上为印度教徒,面积19万平方公里,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印巴分治时英殖民地主义者有意埋下这个祸根,使印巴都竭力要争取到手。印度认为,克什米尔邦的大君是印度教徒,应为印度所有;巴基斯坦认为,穆斯林占当地居民的77%,应该划归巴基斯坦。

1947年10月22日,查谟地区的穆斯林遭杀伤,亚克巴·汗维将率领巴基斯坦的2000名普什图民军进入克什米尔,目标直指其首府斯利那加。这样一来,克什米尔土邦国王哈里·辛格就投向了印度怀抱,于26日签署了克什米尔加入印度的协议。27日,印度将2个营的兵力空运到斯利邦加,开展猛烈进攻,将普什图民军打退。接着,印度又急派第161旅急驰前线。两国正规军进行激烈交战,印度军控制了克什米尔南部地区。

1948年第一季度,印巴战争升级,发生旅以上规模交战。同年4月,印军发动较大规模攻势,将克什米尔南部的控制区域扩大到克什米尔西部多个城镇。面对印度咄咄逼人的攻击,巴基斯坦在急忙备战后5月向印度进行大反攻,仅取得局部的小胜,并未把握优势。

1948年8月,印巴在联合国的调查、干涉下战火趋于缓和。

1949年1月1日,印巴终于停火。7月27日,停火协议正式签字。按照协议,印巴双方控制克什米尔地区的范围是:印度为60%,人口占4/5;巴基斯坦为40%,人口占1/5。

⑵ 中印战争是怎么回事

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分东线和西线两条战线,东线又有两个战场,亚东战场一线和达旺战场一线,东线是成都军区打的,西线是新疆军区打的。

先说东线达旺战场,为什么先说它哪?这是大家最熟悉的部分,国人最熟悉的麦克马洪线就在这里,这里也是中印战争的主战场,印军考尔中将的部队就是沿达旺--邦迪拉--德让宗一线展开的,中国军队的反击最早就是在这一战场打响的,战争一开始,中国军队就打垮了达维尔准将的一个旅,俘虏了达维尔准将,打过了麦克马洪线,中国军队宣布就地停战,等待印度回应。在这期间中国军队紧急修了一条简易公路,保证了战争物资的供应。中国军队第二阶段的目标是拿下达旺,但拿下达旺后,一清点战果,发现俘虏的人数与打垮的印军数量相差太大,达不到战前定下的要打出30年边界安全的目标。正好这时藏民来报告说,印军的增援部队分三部分正沿德让宗--达旺公路展开,准备攻击达旺,战机显现,中国军队立即兵分两路,一路沿公路迎击印军,另一路沿贝利小道堵印军的后路,结果把印军一个半旅加一个师部夹在了达旺与邦迪拉之间,这就是中印战争最精彩的部分,其中就有一个战士击溃印军一个炮连,缴获四门大炮。八个战士俘虏180印度兵。半个紧急凑起来的连(本来这是一个从贝利小道穿插过来的加强连,等从深山密林钻出来一看漫山遍野的印度兵,以为已经没有了成建制的印度军队,也就漫山遍野地抓起了俘虏,收都收不回来了,这个连有更重要的任务),就这半个连的30来名战斗人员,硬是在邦迪拉外阻击了装备齐全的3000印军,印军打了几次冲锋死了几百人还是无可奈何,最后还是师部的参谋向师长建议说,有一条几乎没走过人小路,可以突围,但就是不知还能不能走,师长破口大骂“他*的,能走不能走就这一条路,不走还在这等死吗?还不快走”。印军丢弃了所有重武器,沿小路狂奔,后面那半个连还穷追不舍,途中遇到那个连的副连长带的一个重机枪班在桥头阻击,打光所有子弹后,眼睁睁地看着800多印军蜂拥而过。这个连的任务本来就是切断这条小路,副连长带的掩护部队不折不扣地执行了任务,连长带的主力却光顾抓俘虏了,但念在阻击印军主力有功(别的穿插部队没有及时赶到),降职使用,连长和副连长就地掉了个。

中国军队沿公里一路狂追,打到了德让宗,其中一个连的先头部队,比逃跑的印军还跑得快,在印度人目瞪口呆的眼皮下,一枪不发,穿城而过,一掉头又把印军堵在了德让宗,就在这个连吃饭休息挖工事时,后面来了一个车队,战士们枪都来不及拿,这个庞大的车队就进了德让宗。

等打下德让宗才知道,车里全是英美两国紧急援助印度的第一批先进武器,连封条都没拆,就急急忙忙送到了中国军队的手里,其中就有美国当时最先进的M16步枪。德让宗战斗中,牺牲了一个副教导员(副营级),这是中国军队在整个中印边界反击战中阵亡的最高级别的军官。

当时一队中国士兵打的兴起,收不住脚了,只管往前打,突然一个士兵目瞪口呆地就不敢往前走了,后面的人上去一看,妈呀,前面怎么就没有山了,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其中一人小心翼翼德问指导员,我们是不是打出印度了,打的美国了。指导员一挺肚子骄傲的说,知道啥?前面就是印度次大陆了,再往前你就掉印度洋里了。

战后,中国军队撤军过了达旺(就是第一阶段停战的地方),然后又宣布从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就到了俘虏达维尔准将的地方。

东线亚东战场。

亚东当时距中印边界实际控制线约110公里,是中国 印度 锡金三国交界的地方,历史上一直归西藏管辖。1890年时锡金还是西藏的属地,由哒癞喇嘛委托锡金部落王管理,后锡金部落王被英国人囚禁在印度,至死不愿发表脱离西藏的宣言。由于满清政府的无能,在李鸿章的授意下,清政府西藏事务大臣与英驻印度总督签订加尔哥达条约,锡金脱离西藏(也就是脱离中国),后英属印度找借口发动战争趁机占了亚东。期间英国为了避开晚清政府挑起西藏事端,突然不承认中国对西藏的宗主国地位,美国政府警告英国,中国对西藏的宗主国地位,英国政府已在加尔哥达条约及其他有关条约中予以认可,把英国弄个个大脸红。现在中国政府还在引用这一事例堵美国的嘴。
中印边界反击战时,印度军队在这一地段并没有挑起事端,但驻有一定力量的兵力设防,中国军队突然间用一个师的兵力发动进攻,进展神速,当时考尔中将乘苏联援助还是由苏联人驾驶的米-8正在此地视察,还没反应过来,直升机就被中国军队缴获,害得考尔中将坐牛拉的敞篷吉普冒雨而逃,要不是一个穿插的连队迷路,劳尔中将就被中国人优待了。这架米--8直升机就是中国缴获的唯一一架印军的直升机,中国战后对外宣布归还所缴获的印军的一切装备,但这架直升机没还。

战后一直以为中国从亚东撤军了,撤到了战前的实际控制线。巧了,今天央视10套正好播放了一段这一地区的片子,一看,这里现在叫亚东县,边界又回到了当时锡金脱离西藏时的地方,就是清政府设立海关的地方。PLA不仅没退,还前出了不少。真是大快人心。

再说西线,西线地区广阔,也有个类似于麦克马洪线的XXX线,也是英国人搞得鬼,印度在现在的边界谈判中还在坚持这一条早已不存在的线,事关重大呀,近30万平方公里。

西线中国军队反击时,印军在狮泉河(现西藏阿里地区的首府),驻有一个连的兵力,整个地区是一个营的兵力,滚雷英雄罗光喜(四川人,不知大家还记得不)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在斑公湖地区驻有一个半连的兵力。当时新疆军区的部队,一直打过了喜马拉雅山脉,离新德里就300多公里,吓得印度在新德里大街上公园里挖起了工事,大量市民逃离市区,各国驻外机构纷纷撤离。

战后中国军队是撤军了,但也没退到战前的实际控制线,现在离狮泉河最近的边防站,从狮泉河出发,座两天汽车,再走两天路才能到达。离斑公湖最近的边防站,也有120公里以上。

参考资料:http://ke..com/link?url=eUeanB8C_RLEEQzJKao7EHKB3e6iCjS67GY-

⑶ 二战结束后为什么印度地区和中东地区经常打仗

印巴分治后印巴之间发生的3次战争。1947年10月,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国由于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发生武装冲突,战火延续15个月。1949年1月,印巴双方接受联合国决议宣布停火,并于同年7月划定停火线。 1965年4月,印巴之间因库奇兰恩地区的边界纠纷发生冲突。此后,印度把边界冲突扩大到克什米尔,越过1949年7月划定的停火线,向巴占克什米尔地区挺进。9月,印度向巴基斯坦发动大规模的武装进攻,从而导致第二次印巴战争。战争进行17天后,双方宣布停火。1966年1月,双方签署《塔什干宣言》,一致同意停火撤军,并宣布不使用武力而是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第3次战争是在印度和苏联签订《印苏和平友好合作条约》之后不久发生的。1971年11月 ,印度在巴基斯坦内部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出兵东巴基斯坦。12月,战争进一步扩展到西巴基斯坦。12月17日,印巴双方全线停火。1972年7月,双方签署《印度政府和巴基斯坦政府双边关系协定》。
印巴战争的主要原因是克什米尔问题。
中东战争,或称阿以战争、以阿战争,是指以色列与埃及、叙利亚等周围阿拉伯国家所进行的5次大规模战争(1948年、1956年、1967年、1973年、1982年)。以上五次战争都已以色列胜利而告终。
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由于这项决议该决议对土地的分割极为不公平,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阿拉伯国家的票数一共只有六票,根本无力挽回。犹太人同意此决议,1948年成立以色列国。阿拉伯人反对该决议,未建立阿拉伯国。结果发生5 次阿以战争。
1980年--1988年的两伊战争。
以后还有1991年的第一次海湾战争,2003年的第二次海湾战争,作战的目的都是为推翻伊拉克的萨达姆的独裁统治。

⑷ 又要买买买,为何印度军队只能依靠买装备来打仗呢

提起印度军队,除了多次摔飞机,摩托车运一个连之外。还能想到的就是全球军火的收购商。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号称世界第四的南亚大国。印度不仅需要购买大量的坦克和飞机,甚至连自己的步枪和子弹都是进口的。其实总的来说,作为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的这种操作着实比较丢人。但是也是出于无奈,毕竟国内的工业不行,所以造不出来更好的武器,只能买买买了。

如果说技术和工业上的问题都不算是大问题,假以时日还是可以解决的。但是印度国内的教育问题就是阻碍这个过程的核心问题。没有好的教育,就没有高素质的人才,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不可能推动高端制造业和工业的发展。而且印度军方也并不是很配合,因为对外购买武器有机会吃回扣,而且买来的武器作战性能比自己家生产的好很多。一举两得,岂不美哉?

⑸ 中印是为什么开战的

你说的是中印边境反击战吧?1962年10月20日开始,至11月21日,由于在中印边界印度的挑衅,中国军队展开反击。

⑹ 中国和印度为什么要“打仗”

主要是领土争端问题严重。

二战以前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西藏也受英国的控制。

英国人退出时在印度和中国西藏之间,设了个麦克马洪线,这一来中国就没有藏南了,中国不认,但当时中国没有话语权。

新中国控制印度后,印度眼红,把藏南视为战略要地拼命争夺,于是战争打响。

对印度藏南是战略要冲,但对中国也是国家主权问题,也不能拱手相让。

⑺ 印度边界安全部队开枪打死五名入侵分子,这出于什么原因

出于捍卫自身国家主权完整与独立,捍卫《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的国际法尊严。

据《印度时报》8月22日报道,印度边境安全部队(BSF)高级官员透露称,当地时间22日早晨,印度边境安全部队在印度北部旁遮普邦的印巴边境附近击毙5名“入侵者”。 印度边境安全部队第103营的士兵还从死亡的“入侵者”身上收缴了AK-47系步枪和手枪。 印度军队并非人们印象“里中看不中用”的样子,他们也有血性的一面。这不,印度边境安全部队就开枪打死了五名入侵分子。印度边境安全部队在印度北部旁遮普邦印巴边界线附近击毙了5名渗透入侵者。

边境作为一个国家的第一道防线,防卫和驻军都是十分的严密,除了防止领国入侵或者是越境之外,在防范不法分子的非法越境也起到了奇效。但是有些国家边境线很长,而且地形环境非常的复杂,士兵巡逻的时候无形中增加了很多的困难,恰恰这也是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的一个点。

这种果断处理的办法,值得为印度点赞!

⑻ 印度军队疫情严重,为什么印度还是有底气和周边国家发生冲突

印度最近捅的篓子可不算少,不仅国内疫情不出所料的没有控制住。而且对外也是大打出手,但是好像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反而在三个方向被暴打。其实如果翻看印度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印度自从建国之后,经常对周边国家发起骚扰,制造冲突。虽然印度军队内部都出现了疫情蔓延,但是印度军队仍然不停的对外骚扰。这个中原因,我总结了一下。

上一个民族主义国家是二战时期的德国,但是德国的下场我们都看到了。其实民族主义本来就是双刃剑,莫迪因为民族主义而上台,所以他必须做出一副对外非常强硬的态度,不然民族主义就会反噬莫迪自己。但是莫迪心里明白,打仗打不过的,所以只能通过不断的挑事,转移矛盾维持住印度不崩溃。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印度军队内部明明有那么多的疫情感染的例子,但是印度军队仍然不断的和周边的国家发生冲突。

⑼ 巴基斯坦的综合军事实力没有印度的高,为何还要和印度打仗

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国家拥有非常深的历史矛盾。而且在两个国家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和冲突。两个国家因为克什米尔地区还有东巴基斯坦地区,曾经爆发过非常严重的流血冲突事件。而且因为巴基斯坦信奉伊斯兰教而印度则信奉印度教,两个国家也经常因为宗教原因,打的不可开交。

更重要的是因为印度它没有一个完整的军事工业体系。印度现在甚至连子弹炮弹都需要大规模的进口。而且他自己所生产建造的坦克航母和战斗机,都出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造成很多的印度军人死伤。所以一个连军事工业生产能力都没有的国家,并没有什么好怕。反观巴基斯坦至这边,中国为巴基斯坦量身打造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工业体系,从巴基斯坦自身生产的坦克枭龙战机,还有护卫舰,都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所以巴基斯坦才会这么强硬,也是很正常的。

⑽ 印巴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首先,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年印巴战争或第一次克什米尔战争,是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就克什米尔地区的主权问题于1947年到1949年爆发的一场战争。它是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大规模战争中的第一场。开战原因如下:
1、在英国殖民时期,克什米尔是一些名义上依然独立,但实际上依附英国的印度国家之一。英国从印度撤军后,从英属印度独立出来的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都要求克什米尔加入它们。克什米尔则要求独立。
2、英国撤军后一支由亲巴基斯坦的部落和巴基斯坦士兵组成的军队从巴基斯坦西北边省进入克什米尔。印度借此机会也进军克什米尔,由此导致克什米尔战争的爆发。
3、战争结果。印巴双方议和,克什米尔丧失了其独立地位,1948年的停火线实际上成为克什米尔的分裂线,巴基斯坦占据克什米尔的2/5,印度占据3/5。
第二,第二次印巴战争。1965年3月27日——1965年9月20日,印巴争夺库奇兰恩地区和克什米尔地区又展开了一次较量。开战原因如下:
1、1965年2月,印度陆军在航空兵的支援下突然占领了库奇兰恩的北部地区。3月27日早晨6点30分,在强大火力支援下巴基斯坦军向印军发起了猛烈进攻,由于库奇兰恩地势狭小,水网遍布,不适合大规模的作战行动,双方签订停火协议。
2、印度没能全面占领库奇兰恩的北部地区,心有不甘,立即开始了对克什米尔的争夺。1965年8月巴基斯坦的“自由战士”的穆斯林武装人员进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对印军的哨所、补给仓库、车队进行袭击,以达到迫使印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进行让步之目的。但穆斯林武装人员很快被印军所镇压,5291名穆斯林武装人员被打死,战争被触发。
3、战争结果。巴军不仅在南部击退了攻入巴基斯坦国境的印军,而且乘势推进印度国境内6千米,共占领了约1200平方千米的印度国土。1965年9月20日,在联合国的调停下,印度和巴基斯坦于9月23日同时宣布:接受联合国的调停,全线停火。1966年1月4日至9日,在苏联政府的斡旋下,印巴两国同意撤退到1965年8月5日前所在地区。第二次印巴战争就此结束。双方签署《塔什干宣言》,一致同意停火撤军,并宣布不使用武力而是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第二,第三次印巴战争。1971年3月,印度通过了支持孟加拉国独立的决议,1971年11月 ,印度在巴基斯坦内部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出兵东巴基斯坦。12月,战争进一步扩展到西巴基斯坦。战争在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两个战场展开。12月17日,印巴双方全线停火。战争原因:
1、巴基斯坦政局动荡,印度趁机支持东巴独立。1971年3月,印度内阁、议会和国大党分别开会,通过了支持东巴建立“孟加拉国”的决议。同时,在印巴边境集结军队,进行军事演习。
2、为了寻求国际支持,印度还于1971年8月间同苏联签订了《和平友好合作条约》,并从苏手中获得了坦克、装甲输送车和地空导弹等武器装备。巴基斯坦高度警惕印度的战争备战,也进行了相应备战。有了苏联的支持,印度显得底气十足。
3、战争结果。东巴守军于1971年12月16日向印军投降,东巴战场的攻防作战遂告结束。因此印度宣布,在西巴地区实行“单方面停火”。巴基斯坦接受了印度的停火建议,西巴战场的作战行动至此结束。印巴战争结束后,东巴脱离巴基斯坦,成立了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阅读全文

与印度军队为什么要打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和中国有哪些争端 浏览:721
美国人怎么对伊朗 浏览:127
今晚看中国好声音怎么样英文 浏览:690
印尼电多少钱一度 浏览:672
成都自驾越南河内多少公里 浏览:402
越南住宅用地多少钱一亩 浏览:412
伊朗与斯巴达签订了什么 浏览:184
为什么向意大利出口西红柿 浏览:432
中国商人怎么去阿富汗 浏览:851
英国潜艇为什么上浮 浏览:487
伊朗发射导弹用什么定位 浏览:170
第一次走飞机去越南注意什么 浏览:654
中国去伊朗怎么去 浏览:362
越南战役美军伤亡多少 浏览:997
1块钱兑换多少伊朗币 浏览:683
中国最高房子是多少 浏览:568
意大利撒丁岛的海是什么海 浏览:757
中国空间站微博如何进入 浏览:597
越南姑娘用什么东西煲汤 浏览:257
在越南人眼中中国人怎么样 浏览: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