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设置什么机构来管理少数民族

印度设置什么机构来管理少数民族

发布时间:2022-07-22 05:43:39

Ⅰ 十六国时期在管理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方面有什么样的设置

十六国时期,各政权割据称雄,存在时间长短不一,但各政权辖区内一般都有汉族和少数民族。许多政权设有管理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如后赵开始设置单于元辅管理“百蛮”,后来又设了门臣祭酒、门生主书等官职,负责“胡人”的出入、“辞讼”等事务;前秦设有大鸿胪,管理少数民族事务。一些政权也设有地方性的边疆民族管理机构,如后赵在辽西地区设营州,还在朔方设朔州,恢复了东汉时河套朔方的行政建置;前凉在西域车师前部设高昌郡,又调整州郡设置了凉州、河州、沙州,还在西域设了西域长史府、西域校尉、西夷校尉等机构、官职。前秦曾统一了北方,尽管统一时间极其短暂,仍在北部边疆设平州刺史并领护鲜卑中郎将,设并州刺史并领护匈奴中郎将;在西北边疆,灭前凉、平西域,设置了凉州刺史并领护西羌校尉,还设了高昌太守、西域校尉;在西南边疆夺取了东晋的梁、益二州,设宁州刺史并领西蛮校尉、南巴校尉之职。

Ⅱ 印度种姓制度的由来

种姓制度是如何形成的?是被征服之后、征服者为了便于管理而创造出来的,征服印度之后,为了让被征服者安于现状不再造反,征服者把印度人分了等级。

征服者当然是最高一级,被征服者当然是最低一级,为了让被征服者接受这种划分,征服者有意识地毁灭被征服者的文化,并创造一种让种姓制度合理的文化。

几百年之后,被征服者淡忘了自己的文化,接受了征服者强加的文化,种姓制度因而形成。印度独立之后,虽然从法律上废除了种姓文化,但仅仅是个形式而已,种姓制度依然附着在旧有文化上顽强生存着,影响着印度的方方面面。

(2)印度设置什么机构来管理少数民族扩展阅读

自从政府1950年从法律意义上废除了种姓制度,种姓的影响力开始慢慢下降。然而种姓依然时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特别是不那么发达的地区和农村地区。

2014年时,曾有一份调查27%的印度人事实上仍然过着“不可接触者”的生活,而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承认自己拒绝“不可接触者”进入自己的厨房或使用自己的餐具。种姓依然决定社会认同和个人认同,人与社会的关系,有时候仅仅取决于一个小小的姓氏。

幸运的是,几十年的发展,社会还是在不断进步。政府一直有给低种姓的人提供政府工作和教育的配额。

而且随着城市化,在城市里出现了一些不同种姓杂居的现象,跨种姓的婚姻也越来越常见。甚至在1997年到2002年间,“不可接触者”K. R. Narayanan成为了印度总统,想必激励了无数为废除种姓影响而奋斗的人们。

种姓的枷锁一直制约着当代印度的发展,大多数印度人依然需要为摆脱种姓而努力。进展虽然缓慢,却也给人信心——意识已经觉醒,观念可以改变。

不知道是否有一天,种姓真能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只是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南亚次大陆,希望那里的人们不用再负重前行。这一次,呼唤的不是爱与自由,而是平等与尊严。

Ⅲ 南北朝时期为管理边疆的少数民族设置了哪些机构

南北朝时期,为管理本国边疆的少数民族,南、北方的各王朝都设置了相应的机构,基本上沿袭了汉朝以来的体制,又有所发展。北魏时期,列曹尚书中设有祠部尚书,与大鸿胪卿、典客监、典仪监等其他机构一起负责管理边疆民族事务。在北魏的京城洛阳,还设置了专门接待、安置边疆民族的四馆、四里,按照区域的不同接待前来归附的边疆民族:北方来的安排在燕然馆,三年后在归德里赐给宅第;南方来的安排在金陵馆,三年后在归正里赐给宅第;东方来的安排在扶桑馆,三年后在慕化里赐给宅第;西方来的安排在崦嵫馆,三年后在慕义里赐给宅第。从名称上看,这些馆、里显然是以北魏为“中国”(“天下之中”),希望四方“慕义”、“慕化”前来归附,达到一统宇内、四海同风的目的。在边疆地区,北魏既设置管理民事的州郡,又设了具有军事性质的镇,还设有护匈奴、羌、夷中郎将和护羌、蛮、越、戎校尉等。在东北边疆调整州郡设置,设营州、平州、安州、幽州、燕州,并加封高句丽为骠骑大将军、领东夷校尉、辽东郡公、高丽王等职衔,还与奚、契丹等保持朝贡关系;在北部边疆,设司马、参军和护高车中郎将管理各民族事务;在西北边疆先设了凉州、河州、秦州,又设了统万、高平、薄骨律、仇池和敦煌五镇,后改为夏州、原州、灵州、渠州和瓜州,还在西域设了征西将军和鄯善、焉耆等镇。

Ⅳ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为了区分雅利安人和其他种族的原始居民而采取的措施吗雅利安人和当地人混血了吗

古印度的宗教同种姓制度联在一起的,种姓制度亦称"瓦尔那"(颜色,
品质的意思)制度,实际上是奴隶制度的变形.约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
把自己称为"高贵者",把被征服者称为"达萨",以"达萨"和"达西"
称呼男女战俘即奴隶.后来在雅利安人内部又产生了不同等级,形成了四种
姓制度.即婆罗门种姓,主管宗教祭祀,占卜,念咒,史称僧侣阶层,他们
解释吠陀经典,干预社会事务;刹帝利种姓,充当武士,国王也属这个种姓,
主管军事和行政;吠舍种姓,一般雅利安平民,多数从事手工业,牧业和商
业,也有富裕者,但没有任何特权;首陀罗种姓,主要来自被征服者,也有
少数雅利安人,其中除奴隶外还有接近于平民的贫穷者,他们在法律上和宗
教上失去了受保护的权利.前三个种姓是雅利安人,是"再生族",后一个
种姓是"非再生族".根据婆罗门教创造的神话和《摩奴法典》四种姓是世
界之祖婆罗赫曼(一说为普鲁沙,他们可能为一个人)以口,双手,双腿,
双脚创造出来的,所以他们都有特定的职业,不可混淆界限.古代印度的宗
教主要是婆罗门种姓创造的宗教意识和宗教行为.
到印度的姓名,就不得不提印度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是一种富有印度特色的传统社会制度,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那个时候印度还是奴隶社会。"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是按照人的皮肤颜色、社会地位、对土地和财富的占有量来进行分类的。传统上,印度社会阶层被划为4个等级——婆罗门(僧侣贵族)、刹帝利(军事和行政贵族)、吠舍(商人)和首陀罗(被征服的奴隶)。
婆罗门(Brahman)是祭司贵族。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
刹帝利(Kshatriya)是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的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
波罗门和刹帝利这两个高级种姓,占有了古代印度社会中的大部分财富,依靠剥削为生,是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吠舍是古代印度社会中的普通劳动者,也就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阶层,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必须向国家缴纳赋税。
首陀罗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人,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
在首陀罗之下,印度一直还存在着一个没有种姓的群体———贱民,由于其地位远在前4种种姓之下,因此又被俗称为“第五种姓”。按照印度教教义,贱民被称为达利特人,意为“不可接触之人”,其他种姓不仅不能与他们交往,连喝水都不能共用一口井。高种姓人一般也不和贱民交流,甚至连施舍的时候,都会离得远远的,绝对不发生身体接触。
作为印度社会的最底层,数千年来,贱民的生命财产缺乏基本保障,即使在今天,在印度广大农村乃至一些城市,贱民被高种姓人歧视、打骂、蹂躏甚至杀害的现象仍然存在。贱民的生活相对其他种姓而言,总体上十分悲惨,普遍低于贫困线。为了说明贱民与高种姓人的生活差异,在这里举一个例子。2006年1月18日,现场发生了一起事故,一个工人从锅炉钢架31米处跌落,当场死亡,家属获赔20万卢比,合人民币4万元(在以后介绍印度法律的时候我会详细解释他们的赔偿标准)。而不久前,印度富豪维克拉姆·查特沃举行婚礼,盛宴和欢歌持续一周,耗资5000万英镑。
印度的各个种姓职业世袭,互不通婚,以保持严格的界限。这样,贱民的后代永远都是贱民,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低人一等的地位,想想都是很可怕很残酷的。不同种姓的男女私奔后所生的子女也被看成是贱民,最受鄙视。为了维护种姓制度,婆罗门僧侣宣扬,把人分为四个种姓完全是神的意志,是天经地义的。奴隶主阶级还制定了许多法律,其中最典型的是《摩奴法典》。每个种姓都有自己的机构,处理有关种姓内部的事务,并监督本种姓的人严格遵守摩奴法典及传统习惯。倘有触犯者,轻则由婆罗门祭司给予处罚,重则被开除出种姓之外。婆罗门僧侣还宣扬:凡是循规蹈矩,安分守己的人,来世才能升为较高种姓。因此,在印度,即使是贱民自己,也从来没有觉得这样的种姓制度不公平,他们总是逆来顺受,循规蹈矩,希望下辈子能够投个好胎。
对高种姓人最严厉的处罚就是开除成为贱民,贱民只能居住村外,不可与婆罗门接触,只能从事被认为是最低贱的职业,如抬死尸、清除粪便、打扫房间等。我们营地雇佣了几个搞卫生的农民,可能就是贱民,因为有种姓的人是不会做这样的工作的。但是在印度,询问别人的种姓类别也是不礼貌的,而且他们也不懂英语,所以我没有办法求证。在古代,贱民走在路上必须要佩带特殊的标记,口中要不断发出特殊的声音,或敲击某种器物,以提示高级种姓的人及时躲避。婆罗门如果接触了贱民,则认为是一件倒霉的事,回去之后要举行净身仪式。
印度自古代至近代,经历了几种社会形态,但是种姓制度一直延续下来,成为历代剥削阶级的统治工具。种姓制度经过长期演变,越来越复杂,在四个种姓之外,又出现了数以千计的亚种姓。
今天,在印度仍然保留着种姓制度的残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印度10亿人口中,受压迫受剥削最深的贱民人数约为1.6亿。在他们之中,大约2/3的人目不识丁,只有7%的人能喝到洁净的饮用水。半数以上居住在农村,从加尔各答到撒珈蒂的公路两边,有很多的村庄,与村庄距离不远的地方,就有一些低低矮矮的帐篷或草棚(shelter),在这个严重缺电的地区,他们是绝对用不上电的,只有油灯发出非常微弱的光,那里面住的就是贱民。

Ⅳ 印度的国体及其概况

印度政体
印度的国家政体为联邦共和制。宪法称印度是“主权的、社会主义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国”。印度的国家机构由议会、总统、政府、司法机构组成。

议会实行两院制,由联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组成。人民院中占有多数席位政党的领袖,出任政府总理。

印度政治结构

政治结构

印度主权独立的、社会主义的、政教分离的民主共和国印度联邦 28个邦和7个中央直辖区政府体制 基于全体成年人均有选举权的议会民主立法机关 国会,由总统及两院组成,两院分别是联邦院和人民院行政机关 由总统、副总统及由总理领导的部长会议组成司法机关 独立于行政机关。

政治体制

印度是一个联邦,是一个主权独立的、政教分离的、具有议会制政府的民主共和国。印度的政体是由宪法的条文所规定的。该宪法在1949年11月26日由制宪会议正式通过,并于1950年1月26日生效。总统是法定的联邦行政首长。实际的行政权力则赋予一个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宪法规定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向总统提供协助和建议,总统则行使其职权,按照提供的建议采取行动。部长会议集体向人民院负责。在各邦,作为总统代表的总督是行政首长,但实际的行政权力则赋予领导邦部长会议的首席部长。邦的部长会议集体向该邦民选的立法会议负责。宪法规定了国会和邦的立法机构之间如何分享立法权,而其余的权力则归属于国会。修订宪法的权力也属于国会。联邦的行政机构由总统、副总统和部长会议组成,部长会议在总理的领导下向总统提供协助和建议。

总统

总统由一个选举团的成员选出,选举团包括选出的国会两院议员和各邦立法会议成员,他们的选票有适当的加权。总统的任期为5年。除了其他权力而外,当总统认为整个国家或者领土的任何部分的安全由于战争或者外部入侵或者武装叛乱而受到威胁时, 可以宣布国家处于紧急状态。 当某个邦的宪政体制受到破坏时,总统可以将该邦政府的全部或部分职责收归他本人行使。

总理

部长会议的组成包括内阁部长、国务部长(独立任命的或非独立任命的)和副部长。总理将部长会议有关管理联邦事务的所有决定和立法建议传达给总统。一般情况下,每个部都有一位官员被指定为印度政府的秘书,就政策问题和一般管理事项向部长提出建议。内阁秘书处对于最高层的决策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并在总理的指导下运作。联邦的立法机关称为国会,由总统、联邦院和人民院组成。所有立法要求都要由国会的两院通过。但是,对于有关经费的法案,则人民院的意愿总是占主导地位。

国会

联邦院

联邦院由245位议员组成。其中,233 位代表各邦和中央直辖区,12位由总统任命。联邦院的选举是间接选举,议员由各邦的立法会议选出的议员来进行选举。联邦院不能被解散,每两年有三分之一的议员退出。

州政府

各邦的政府体制与联邦政府的体制非常接近。全国有28个邦和7个中央直辖区。

中央直辖区由总统通过一位他所指定的行政官员来进行管理。直到1992年2月1日,德里中央直辖区都是由中央政府通过一位由印度总统指定的行政官员来管理。根据国会的一项宪法修正案,德里中央直辖区现在称为德里首都特区。

政党

政党分为全国性政党和邦政党。如果一个政党在4个以上的邦得到认可,它就被视作一个全国性的党。

国大党、印度人民党、人民党、印度共产党和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者)是国内主要的全国性政党。主要的邦政党则有:安得拉邦的 泰卢固国党、阿萨姆邦的阿萨姆群众党、比哈尔邦的雅克汗德解放陈线、果阿邦的马哈拉施特拉果阿党、查谟和克什米尔的国家会议、喀拉拉邦的穆斯林联盟、马哈拉施特拉邦的湿婆军党、旁遮普邦的阿格立党、泰米尔纳德邦的全印安娜德拉威 穆纳特卡则伽马和德拉威穆纳特卡则伽马、北方邦的群众社会党和社会主义党以及西孟加拉邦的全印向前集团等。

中央和地方的法律关系

根据宪法,国会有权为印度的全部领土或其任何部分制订法律。 邦立法机构有权制订邦的法律。可以制订立法的事项在宪法的第7个一览表中规定。对于出现在第一清单(称为“联邦清单”)中的事项,只有国会有权立法。这个清单的范围包括国防、外交、货币、所得税、消费税、铁路、船运、邮政及电报等。

对于出现在第二清单(称为“邦清单”)中的事项,只有邦立法机构有权制订法律。这些事项如:公共秩序、警察、公共保健、通信、农业、博彩业、娱乐和财产的捐税、销售税及货物入市税等。对于出现在宪法第三清单(称为“共同清单”)中的事项,国会和邦立法机构都有权立法。这个清单包括的项目如:电力、报纸、刑法、结婚和离婚、印花税、工会及物价控制等。

印度的竞争优势

当许多经济制度企图改革时往往就会有资金和专家的需求,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将是国家要达到目标所需的活力。印度也在许多领域寻求投资者,稍后将予以详述。对于潜在的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的是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而印度则可以提供许多这样的优势,包括:

按购买力类比印度是世界最大经济体系之一。

英语是它的商业语言。

巨大而快速增长的消费品市场,3亿人口构成品牌消费品市场。

大规模多元化的基础设施遍及全国。

强大而成熟的私有经济占75%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

巨大的制造能力可适应制造业的所有领域。

完善的研究开发基础设施及技术和市场基础。

丰富的自然资源、丰富的矿藏及充分自给的农业。

发达的银行系统,超过6.3万家支行的商业银行网络,它们由一些国家级和邦级的金融机构支持。充满活力的国外投资者(FII)的资本市场流入印度,2001年就超过20亿美元。占有价格优势训练有素的人力和专业管理人才,包括工程师、管理人员、会计师、律师等。良好的外资投资环境,保证了诸如出入、投资、选址、工艺选择、进出口等的自由。流动资金的可兑换,外国投资者的资本可兑换。充分平衡的岁入激励机制。稳定的民主环境。成熟的配置有各级法院的独立司法系统,它是印度民主的三大支柱之一。

印度市场

吸引外国投资者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印度国内市场的规模和它的发展潜力。快速的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电子媒体和教育以及快速增长的国内外旅游,这些标志性的社会变化正在改变着消费性质和构成,其增长偏重于品牌、质量、性能和方便。

广大并正在成长的印度市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工薪者、专业人员、经商者家庭的增加、伴随着出现兴旺的消费金融业务,这些导致于不断增大有着银行存款的消费者群体。90年代耐用消费品如洗衣机、冰箱、彩电有了显着增长。私人消费如旅馆、餐厅服务以及家俱、家装等家用产品,耐用消费品和个人交通工具都有了稳步增长,使印度成为世界最大的大型家电产品及快速换代消费品(FMCG)市场之一。印度同时也是最大的大宗消费品市场之一,如服装、鞋袜、洗涤剂、烹调油等。在过去几年大多数制造业产品市场也呈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农村地区,70%的印度人居住在这里,近年来也体现了高速的市场增长, 这是由于农业增长,收入重分配及音视媒体的兴起。在最近几年农村所占的耐用消费品的市场份额也在稳步增长。印度的农村消费者不限于对基本商品的需求,他们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消费档次,首先是惠顾那些大件家用电器,私用车辆也显示着上升的转折。印度有一个广泛的销售配货网络。估计有超过百万人的市场经纪人、批发商、仓储运输商及零售商,他们从事各种消费品的流通。商家利用这个网络在大约3800个城镇和50多万个乡村中经营。在城市地区有相当规模的配货渠道,从大型超市至附近的零售店及小商店,这些是本地供应网络的一部分,联系到印度几乎所有的乡村。

广泛的销售配货网络得到几乎同样广泛的银行网络的支持。在印度消费的理财方式是消费品市场可接受的模式。参与租赁和借贷购物活动的非银行的金融公司刺激着消费品的销售。近年来信用卡市场也体现了巨大的增长。世界着名的信用卡公司产品,如 Diners Club, Visa International, 主卡片及美国万国宝通银行,在印度到处通用,这些信用卡是通过几家国内银行提供的。

Ⅵ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实质是什么

种姓制:是是古代印度的一种等级制度,是雅利安人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国家过渡的过程中出现了四大种姓,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不同种姓在法律地位、权利与义务等方面均不平等,在宗教和社会生活方面也有严格区分.古代印度法律坚决维护这一制度,对印度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 在吠陀时代,随着奴隶制的发展和社会的分化,印度形成了两种日后成为其民族特色的体制,即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吠陀时代的瓦尔那,原指不同人种和社会集团,后来逐渐用来表示社会等级.印度瓦尔那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国家形成之后,划分更趋严格.婆罗门作为第一等级,在社会上有首脑之尊;其他各等级包括国王在内的刹帝利,对婆罗们都应敬重礼让.婆罗门由主管宗教祭祀的氏族贵族组成,日后成为婆罗门教的祭司,也可以经管其他行业,但只动口不动手,即作为业主和管理领导人员.他们不仅垄断宗教文化大权,也参与执政,常作国王的顾问,以占卜、念咒等方术影响国王的行动,甚至随军出征.婆罗门拥有大量土地和奴隶,除这些剥削收入以外,婆罗门正式的补充收入是接受布施,来自国王贵族的布施实际上是统治阶级对战争虏获和国家税收的分配,往往表现为大量的馈赠.婆罗门也是最富有的阶层.
刹帝利作为第2等级是由王族和军事行政贵族集团组成,他们被视为社会之臂膀,即统治阶级执掌国家机器的人员.在理论上,婆罗门优于刹帝利,但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国王属刹帝利等级,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两个种姓之间的争雄,因此有些文献也出现过刹帝利优于婆罗门的说法,只是较少数而已.这种争夺有时也在思想文化上表现出来.刹帝利同婆罗门一样,是拥有大量土地和奴隶的统治阶级,甚至更富于婆罗门,因为战争掠夺物和国家收入是由他们直接占有的.
第3等级吠舍是整个社会的支持者和供养者,意即养活整个社会的工农劳动群众.吠舍原由雅利安人的一般公社成员组成,日后用以包括从事农牧工商各行各业的平民大众.由于小生产者分化也产生贫富的两极,吠舍中有些少数发家致富之人,甚至从事高利贷活动.在婆罗门和刹帝利统治之下,吠舍已无政治权利可言,只有交税服役,供养统治者的义务.不过比起第四等级,他们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按婆罗门教的理论,吠舍与刹帝利、婆罗门都属高级种姓,死后投胎可再度为人,因而称再生族.第四等级首陀罗则属非再生族,因此吠舍可参加婆罗门主持的宗教祭祀和听讲教义,首陀罗则绝对不能.实际上,再生与非再生的界限就是过去雅利安人和被征服的异族人、雅利安公社成员与非公社成员判然有别的反映.
首陀罗为第4等级,指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他们最初是由被征服的非雅利安各族组成,后来也包括由于种种原因而被降到这个最卑贱等级的雅利安人.他们失去了政治、法律和宗教上的一切权利,处于不受保护,冤苦无告的低贱地位.他们从事农牧渔猎,以及种种当时被人视为低贱的职业,其中有少数自食其力的工匠,但多数沦为佣工和奴仆.作为最低贱的等级,首陀罗的地位和奴隶相差无几,其中也有一些人就是奴隶.种姓制度一旦固定下来,各个等级所从事的职业就不能任意改变.各个种姓之间原则上禁止通婚.种姓制度的本质是保护上层种姓的特权地位.它通过宗教、法律,社会习俗等种种手段为婆罗门、刹帝利两个统治阶层的瓦尔那披上神圣、高贵的光环,让吠舍、首陀罗供养伺奉他们.由于种姓制度在以后各时代有变本加厉之势,它一直是印度人民沉重的锁链.
【婆罗门教】 到后期吠陀时代出现有完整体系的婆罗门教.
婆罗门教的最高信仰是梵天.梵天是世界精神、最高主宰、宇宙创造者,世界万象不仅皆属梵天所创,而且只有梵天是实,其他一切皆为虚幻.婆罗门开始以1种统辖万有的梵天神性说,包揽了一切原始崇拜,把婆罗门教义提高到垄断精神世界的统治地位,同时也把解释、宣传这一教义的婆罗门祭司僧侣,崇奉为人间的最高等级.此外,婆罗门教还利用原始的万物有灵和灵魂转移说,创造出一套灵魂投胎转世的“业力轮回”论,认为人在死后投胎,也就是所谓轮回,是由生前造业好坏决定的,为善者得报,来世富贵,为恶者得报,来生受罪,如此等等.因此婆罗门教强调尊法行善,要人民安于现状,忍受一切苦难.婆罗门教视《吠陀》为圣书,只有婆罗门祭司僧侣才能阅读了解,再加上琐烦的宗教仪式和五花八门的祭祀,婆罗门教就成为1种异常神秘的宗教,对后来印度历史有深刻的影响.

实质:

是维护雅利安人对当地居民的统治,是极其不平等的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剥削制度。
“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奴隶制国家重要特征。它被蒙上一层神圣的宗教色彩,造物神梵天用自己的嘴,手,腿创造出四个种姓的人。一二等级种姓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三四等级种姓要向国家纳税,想神庙上贡,供养一二等级种姓。不同等级的人不许通婚,不追窜某职业。种姓制度是为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特别是婆罗门的特俗地位。

Ⅶ 印度的政治体制是什么

印度的政治体制:议会制共和制
印度共和国(印地语: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英语: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印地语:भारत;英语:India),位于10°N-30°N之间,南亚次大陆最大国家。东北部同中国、尼泊尔、不丹接壤,孟加拉国夹在东北部国土之间,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
古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间创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土着,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确立了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兴起。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统一印度,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沦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政体:
印度是一个资本主义联邦制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但其职责是象征性的,实权由总理掌握。国家的总统及副总统任期5年,由一个特设的选举机构间接选举产生。总统职位因去世、辞职或罢免等原因而出缺,印度宪法第65条规定由副总统代行总统职务。当新总统被选出及就职后,副总统恢复原有职务。总统如果因疾病或其它原因不能履行职务时,由副总统暂时代理总统职能直至总统返回办公。
行政权力由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即印度的内阁)行使。议会多数党向总统提名总理人选,由总统任命总理。然后再由总理向总统提名副总理及其他内阁成员。印度国务院设国务卿一名、国务委员若干名。不设副国务卿。

宪法:
宪法于1950年1月26日生效。宣称印度为联邦制国家,是主权的、世俗的、社会主义的民主共和国。采取英国式的议会民主制。公民不分种族、性别、出身、宗教信仰和出生地点,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由联邦议会及邦议会组成选举团选出,每届任期五年。总统依照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的建议行使职权。

议会:
印度的立法权归议会所有。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称为联邦院,下院称为人民院。
联邦院议员不超过250人,其中,议长由共和国副总统担任,有12人由总统指定,其他由各邦议会选举产生。联邦院不能提前解散,每年改选1\3的议员。
人民院有议员545人,其中,530人由各邦选民直接选举,13人由中央直辖区选出,有2人由总统指定。人民院可以提出解散,议员任期5年。

政府:
行政机构由总统、总理和各部部长组成。总统由上下两院和各邦议会的选举团选出。总统名义上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但没有实权。总理领导的部长会议掌握实权。总理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各部部长由总理提名,总统委任。
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权力机关,有权解释宪法、审理中央政府与各邦之间的争议问题等。各邦设有高等法院,县设有县法院。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委任。总检察长由总统任命,其主要职责是就执法事项向政府提供咨询和建议,完成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检察权,对宪法和法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等。

政党:
(1)印度国民大会党(英迪拉·甘地派)(The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Indira Gandhi〕):简称国大党(英),通常称印度国大党。有初级党员3000万,积极党员150万。国大党成立于1885年12月,领导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印度独立的斗争。印独立后曾长期执政,1969年和1978年两次分裂。1978年英·甘地组建新党,改用现名。2004年和2009年人民院选举中两次成为议会中第一大党,在2014年人民院选举中遭受重挫,仅获得44个议席。
(2)印度人民党 (Bharatiya Janata Party):1980年4月成立,其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印度人民同盟。自称有350万党员。代表北部印度教教徒势力和城镇中小商人利益,具有强烈民族主义和教派主义色彩。1996年首次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并短暂执政。1998年至2004年两度执政。2014年再次赢得人民院选举,成为第一大党,在中央单独执政,该党成员纳伦德拉·莫迪出任总理。
(3)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Communist Party of India〔Marxist〕):简称印共(马)。1964年以孙达拉雅和南布迪里巴德为代表的一派从印度共产党分出后成立。党员81.4万(2002年),是印度最大的左翼政党。曾在西孟加拉邦长期执政,2011年5月结束在该邦连续34年的执政地位。
(4)印度共产党(Communist Party of India):于1920年成立。1964年分裂,以党主席什·阿·丹吉为首的一派仍沿用印共名称。1981年4月,丹吉因支持英·甘地被印共开除出党,该党再次分裂。
(5)泰卢固之乡党(Telugu Desam Party):安得拉邦地方政党。是印度政坛的一支重要力量,1999年大选成为全国最大的地方政党。

Ⅷ 历史上各朝对周边的少数民族,或地区管理设立的管理机构,按顺序

汉朝,在新疆地区设西域都护府,秦朝在西南地区设置南海、桂林、象郡。唐朝在东北地区设渤海都督府,在新疆地区设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元朝在设宣政院管理西藏,明朝在西藏设置僧官制度,卫所。在东北地区设卫所。清朝在新疆地区设伊犁将军,在西藏地区设驻藏大臣,设台湾府。

Ⅸ 印度到底是什么制度的国家

印度是一个联邦共和国,印度的总统是国家元首,但其职责是象征性的。

国家的总统及副总统任期5年,由一个特设的选举机构间接选举产生。副总统在总统无法行使权力时,并不能自动接任总统。

行政权力主要控制在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即印度的内阁),议会多数党向总统提名总理人选,由总统任命总理。然后再由总理向总统提名其他内阁成员。

印度主要民族:

1,马拉地族

马拉地族,南亚印度少数民族之一。亦称为“马哈拉施特拉人”、“马拉塔人”。该族占印度总人口的7.6%,马拉地人喜欢摔跤,还善于打板球、曲棍球和羽毛球。

2,印度斯坦族

印度斯坦族,南亚印度人数最多的民族,又译“兴都斯坦人”。中国史籍中称其居住地为 “身毒”、“贤豆”、“天竺”、“印度”等。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混有澳大利亚人种成分。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印度

阅读全文

与印度设置什么机构来管理少数民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与斯巴达签订了什么 浏览:184
为什么向意大利出口西红柿 浏览:432
中国商人怎么去阿富汗 浏览:851
英国潜艇为什么上浮 浏览:487
伊朗发射导弹用什么定位 浏览:170
第一次走飞机去越南注意什么 浏览:654
中国去伊朗怎么去 浏览:362
越南战役美军伤亡多少 浏览:997
1块钱兑换多少伊朗币 浏览:683
中国最高房子是多少 浏览:568
意大利撒丁岛的海是什么海 浏览:757
中国空间站微博如何进入 浏览:597
越南姑娘用什么东西煲汤 浏览:257
在越南人眼中中国人怎么样 浏览:651
2020年新发明有哪些中国 浏览:754
中国怎么对新冠肺炎疫情进行防控 浏览:767
我的世界中国版最新如何自定皮肤 浏览:372
印度人怎么在中国买车 浏览:149
伊朗雪崩什么时候 浏览:25
意大利黄金大运河在哪里 浏览: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