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洋风从哪里来

印度洋风从哪里来

发布时间:2022-07-24 17:35:32

‘壹’ 北印度洋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在三大洋中,唯独北印度洋与众不同,在冬、夏季风作用下会形成季风环流。

北印度洋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

亚洲南部的季风,主要是由信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引起的,但也有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以印度季风为例,冬季信风带南移,赤道低压移到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高压南部的东北风就成为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信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到北半球,再加上大陆热力因子的作用,低压中心出现在印度半岛。而此时正是南半球的冬季,澳大利亚是一个低温高压区,气压梯度由南向北,南来气流跨越赤道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西南风,这就是南亚的夏季风。

‘贰’ 印度洋季风环流的成因

印度洋季风洋流

在世界洋流中,北印度洋海区因受季风环流的控制,洋流流向在一年中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海水向东流动,冬季海水向西流动。而其它洋流在一年中的流向基本保持不变。正因这一特殊性,往往成为考试中的一个焦点,同时也成为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下面就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形成机理作简要分析,希望能有助同学们掌握重点,攻克难点,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世界洋流按成因可分三类: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从成因上看属于风海流。在印度洋北部,由于海域狭窄,东北信风不十分发达,因而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以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造成的热带季风却占了优势地位。从10月至来年的3~4月,亚洲大陆被强大的高压所笼罩(副热带高压带南移),在北印度洋海面,盛行东北季风,孟加拉湾的海水流向西南,南绕斯里兰卡岛,与阿拉伯海流向西南的海水一道,形成了东北季风洋流。随后,它沿索马里半岛沿岸南流,形成索马里暖流,并汇合北赤道暖流,在赤道附近转折,沿赤道东流至苏门答腊岛,形成相当明显的赤道逆流。于是,在北印度洋海水呈反时针方向流动,为气旋型的大洋环流。从5月到9月,西南季风盛行,海水运动的趋势大致与冬季相反,向东或东北流动,南赤道暖流的北分支(南赤道暖流在遇到非洲大陆后分为南北两支)在季风作用下越过赤道,进入北印度洋,沿索马里海岸向东北流动,形成索马里寒流。尔后,海水从阿拉伯海向东绕过斯里兰卡岛西海岸南下,与南赤道暖流汇合,使其得到加强,而赤道逆流就不复存在了。于是在北印度洋,海水沿顺时针方向流动,为反气旋型的大洋环流。

世界洋流按海水性质可分为两类:暖流和寒流。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从总体上看,不论是冬季还是夏季,都属于暖流,这是由于该海域位于热带范围之内,水温常年较高的缘故,其道理与位于低纬度的赤道洋流属于暖流是一样的。但是,位于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则有例外。其冬季为索马里暖流,夏季为索马里寒流。这是因为夏季索马里半岛的沿岸海域盛行西南风,把近岸处表层海水吹离海岸,引起深层海水因补偿而上升,形成强大的上升流,并使水温显着下降,洋流属于寒流。
印度洋北部由于印度洋和亚洲大陆的相互影响,形成了世界上最特殊的季风洋流。印度洋北部在冬季吹东北季风,使表层海水自东向西流,形成逆时针环流;夏季吹西南季风,海水自西向东流,形成顺时针环流。印度洋南部低纬度吹东南信风,中纬度吹盛行西风,形成比较稳定的逆时针环流,由南赤道暖流、马达加斯加暖流、西风漂流和西澳大利亚寒流等组成。

‘叁’ 北印度洋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是

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夏季亚洲大陆形成热低压,造成印度洋与亚洲大陆之间的气压差异,形成西南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风带的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加强了西南风.顺时针流动.
季风形成的原因都是海陆温差的影响,旱季,大陆热而海洋冷,风由大陆吹向海洋,风干燥而无雨。雨季,大陆变冷而海洋相对较暖和,风由海洋吹向大陆,风潮湿而多雨。
在三大洋中,唯独北印度洋与众不同,在冬、夏季风作用下会形成季风环流。
北印度洋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
亚洲南部的季风,主要是由信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引起的,但也有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以印度季风为例,冬季信风带南移,赤道低压移到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高压南部的东北风就成为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信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到北半球,再加上大陆热力因子的作用,低压中心出现在印度半岛。而此时正是南半球的冬季,澳大利亚是一个低温高压区,气压梯度由南向北,南来气流跨越赤道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西南风,这就是南亚的夏季风。

‘肆’ 夏季印度洋盛行风成因

(1)此时北印度洋盛行西南风(2分)成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亚洲大陆形成热低压,造成印度洋与亚洲大陆之间的气压差异,印度洋上的气流吹响亚洲大陆,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南风(1分);此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加强了西南季风(1分)。 (2)B地为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1分),成因:该季节受内陆信风带的控制(1分);C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1分),成因:该季节受来自低纬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1分)。

‘伍’ 印度洋在印度的哪个位置,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会带来什么影响

南部。
印度一月,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叫东北季风;七月,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叫西南季风.西南季风给印度带来了大量降水,但有的年份来得晚,或退得早,或是风力太弱,容易造成旱灾;有的年份来得早,或退得晚,或是风力太强,容易造成水灾,影响印度的农业生产.

‘陆’ 印度洋北部季风环流是怎样形成的

在印度洋北部,由于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较为特殊的季风环流。

冬季(1月),在印度洋北部吹的是东北季风,受地球转偏向力的影响,使北部孟加拉湾的海水自东向西流,但由于受到阿拉伯半岛的阻碍,进而转向西南流,这支洋流称为索马里季风洋流。这支洋流穿越赤道,往东南与南赤道暖流部分海水相遇,在南纬5°~6°间形成自西向东流的赤道逆流。当这支洋流流至苏门答腊岛西岸时,部分海水转向北流,进而补偿了孟加拉湾西流的海水,形成了逆时针方向的环流。

夏季(7月),在印度洋南部吹的是东南信风,进而使南赤道暖流向西流至科摩罗群岛附近分为两股。这两股洋流,一股南流称莫桑比克暖流,另一股北上,在西南季风的吹送上向西北转向东北流,西南季风将索马里沿岸表层水吹走,深层冷水上泛,水温降至27℃,这支洋流称为索马里寒流,它使索马里和阿拉伯半岛西岸干燥少雨。索马里寒流流经阿拉伯海进入孟加拉湾,后经苏门答腊岛附近南流,补偿南赤道暖流西流的海水,成为北部印度洋顺时针方向的环流。

‘柒’ 为什么会起风风从哪里来

风是怎样形成的 大气为什么会运动?是什么力量驱使它运动的呢?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水平的风,垂直的升降气流,不规则的乱流运动,都各有其复杂的成因。这里先就风的成因谈起吧。 自从十七世纪出现了气压表,指出空气有重量因而有压力这个事实以后,为人们寻找风的奥秘提供了开窍的钥匙。十九世纪初,有人根据各地气压与风的观测资料,画出了第一张气压与风的分布图。这种图不仅显示了风从气压高的区域吹向气压低的区域,而且还指明了风的行进路线并不直接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而是一个向右偏斜的角度。 一百多年来,人们抓住气压与风的关系这一条从实践中得来的线索,进一步深入探究,总结出一套比较完整的关于风的理论。风朝什么地方吹?为什么风有时候刮起来特别迅猛有劲,而有时候却懒散无力,销声匿迹?这完全是由气压高低、气温冷暖等大气内部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在支配着的。人们不仅用这种规律来解释风的起因,而且还用这些规律来预测风的行踪。 风在自然界里做了许多工作。风能使大范围的热量和水汽混合、均衡,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能把云雨送到遥远的地方,使地球上的水分循环得以完成。 东北信风在大西洋接近赤道一带,激起了强有力的海水流动,风把大量的海水驱向北美洲海岸,海水流到墨西哥湾以后,在这里开始弧形地沿着北美洲海岸的流动,而后穿过美国佛罗里达及古巴间的狭窄的海峡,再向广大的洋面流去。它与安的列斯岛的洋流会合以后,形成了世界上最强有力的海水流-“墨西哥湾暖流”。暖流将南方的温暖带到了欧洲西北部。与此纬度相同的加拿大东海岸,冬天冷到-20°C;但这里的温度却在0°C以上,沿岸的海水常年不冻。加拿大群岛上长的是耐寒的苔原,欧洲西北部则长有茂密的针叶林。有人估计,这股暖流每年给这里每一米长的海岸带来的热量,等于燃烧六万吨煤所产生的热量,这是多么巨大的天然的“暖气设备”啊! 欧洲西北部温和的气候,主要由墨西哥湾暖流造成的。而西欧温暖的气候,也大大地依靠着不时地从海洋吹来的西南风,这种风带来了温暖和潮湿的空气。在北太平洋,东北信风吹刮海水向西流(北赤道海流),由于西岸陆地的阻挡,它转向南、北。向北的这支从我国台湾省东面进入东海,再向东北方向流去,然后从日本九州南面流出东海。这支海流比周围的海水温暖,颜色蓝黑,称为黑潮暖流。黑潮暖流有一个小小的分支沿黄海向西北方向流去,直指渤海海峡,我们叫它黄海暖流。它能穿过渤海海峡到达秦皇岛的沿岸一带,送去了大量的热量,这是这里冬季海水不结冰的一个重要原因。黑潮暖流的另一支直抵日本近海,足使那里的海水温暖起来,冬季的水温要比同纬度的太平洋东岸高出10°C左右。 印度洋的季风支配着印度半岛的全部农业生产。在冬季 (12月中旬到5月底),这里吹干燥的东北风-冬季季风,造成了干燥、明朗的天气。从6月起,夏季风开始,风从海洋吹来,是潮湿的西南风。全印度都发生了大雨,全国的农业收成都是与这种雨相关联的。如果某年“季风雨”比常年开始得比较迟些或者结束得比较早些,则荒年和饥谨将不可避免。 我国多数地方受季风影响。夏季从海洋上吹来的暖湿气流,带来了丰富的雨量,加上温度高、日照充足,使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良好地生长。夏季风还深入到大陆内部。使那里不致成为浩瀚的沙漠,大部地区仍然是农牧业生产的好地方。但是,由于每年夏季风强弱的不同,也总有一些地方发生水旱灾害。 地方性的风对气候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在许多国家的多山地区,常常遭遇到的“焚风”,会使空气的温度突然升高,在短时间内溶化掉大量的积雪。 风把水汽散布到地球的各个地方。强有力的气流把水汽带到干燥地区来。风在地面上输送水汽的巨大工作,可以由这种事实看出来:落在地面上的雨量,每一秒钟将不少于1500万吨! 植物的一生都离不开风的帮助。 软软的微风,帮助了植物散播花粉,让一些异花授粉的植物得到必要的花粉,使植物能“成家立业”,形成种子,结出果实,为植物留下了后一代。象青松、白杨和紫红的高粱,就都是由风当了“媒人”才产生后代的。 风还能将有些植物的种子吹送到远方,让它们在新的环境里生长发育,继续繁荣自己的“新家庭”。风尽到了帮助植物繁育后代的责任,还要去改善植物的生长发育环境。它为、植物的生育创造舒适的条件,从密集的植物中赶走了集结在近地面层的冷空气,驱散掉湿热的暖空气,不让植物“着凉”受冻,也不叫植物闷热难受。 随微风的吹拂,植物群体内部的空气不断地得到更新,以改善植株周围空气的二氧化碳浓度,使光合作用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同时,风又频频地摇动枝叶,让每片枝叶都能有充分的机会享受阳光的照射,制造出更多的糖份来滋补身体,增强体质,使植物长得更其青翠可爱了。 微风还能帮助一些植物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招引来了昆虫和动物替它们授粉和散布种子。 风,又推动风车旋转,使帆船加速行驶……。 人类不能没有风。如果没有风,靠风力传播花粉的植物就无法传播、繁殖;污染的大气得不到稀释;帆船将无法在水上航行;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会如同“一潭死水”,污浊不堪;许多生物将难以生存。 可是,风一旦发起脾气来,那也是有害无益的。 当狂风怒吼的时候,已成熟的作物便会脱粒,落果,倒伏,根茎折断。狂风又能把肥沃的表土吹走,使作物根部裸露;也会把别处的沙土吹来,淹没良田。不仅如此,它还能把人吹倒,把房屋吹坍,把一切东西都卷走!这种大风的破坏力,我们在这里还可以随便举出许多的例子。 例如,在1860年,法国有一次暴风灾,风大得把两列火车也从轨道上翻下来。在1703年,飓风在英国和法国连根拔掉了大约25万棵树,还破坏了1000所房屋和教堂,把400只船撞在岸上,又伤害了好几千人。 1969年1月,在苏联黑海东面的克拉斯诺达尔和罗斯托夫这两个地方,刮起了一场险恶的“黑风暴”。当它光临的时候,天昏地暗,飞沙走石。这种黑风暴,一连几天都不停。八十多万公顷的麦苗被吹得满天飞扬,棕黑色的土壤被狂风卷起,形成了长达数百公里的黑色雾浪。 据日本有关方面估计,从1945-1965年的二十年间,因地震、大火、干旱、洪水、风等造成的重大灾害有48起,其中与风有关的就达二十多起。在美国,因风害每年平均有250人死亡,2500人受伤,财产损失的价值约为5亿美元。 在有些高山和沙漠地带,当大风狠狠地吹击山里的岩层时,吹着吹着,即使是最坚硬的岩层,也会渐渐被吹酥而剥蚀下来了。 大风中裹挟着沙石,因此,它的破坏力格外地凶。这些飞沙走石跟着风一起冲撞,一路上摩擦着并且破坏着岩石,它会把岩石打得光溜溜的,或者是打成像蜂窝似的一个一个的凹洞或深坑。在山岩上常常会造成对穿的穴道。在沙漠附近的山地,人们往往可以看到许多稀奇古怪的岩石:有的象巨人,有的象一株笋,有的象蘑菇,这些也是风对岩石玩的把戏。 我国新疆克拉玛依东北的乌尔禾地区有一座方圆数十公里的奇特的“古城”。只见这里城楼耸立,街巷纵横,但是却渺无人烟。其实它不是古城堡的遗址,它是大自然塑造的风蚀地貌,是风的杰作。所以,人们称它为“风城”。大约距今一亿多年前的早白垩纪,这里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当时气候湿润,植物茂盛。蓝天中翱翔着翼龙,湖畔生活着克拉玛依龙和乌尔禾剑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随着地壳长期缓慢地下陷,在湖沼中沉积了一套颗粒大小和疏密不一的砂泥质地层,由沙岩、泥板岩和砂页岩组成。以后,地壳上升,湖水干涸,变成一望无际戈壁台地,这就是“风城”的前身。台地的位置,正对着进入准噶尔盆地的三大着名风口之一-老河口。在这里,经常会受到五、六级以上定向风的吹蚀,加之大陆性气候所特有的暴雨;形成了无数的冲沟,加速了台地的破坏过程。由于组成台地的岩石性质不同,抗风化和风蚀的能力也不同,造成了差别侵蚀,使台地变得支离破碎,高低不平,有呈针状、锥状、塔状、蘑菇状等,外貌奇特。 在风的长期作用下,一切较小的整个山蜂或山脉,也都能被它销蚀掉。过去曾经有过高高的山岳的地方,如今只剩下光秃秃的山岗了;而且,这些光秃秃的山岗,它们以后又会一步一步地被销毁掉的。 山岩在被风破坏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沙粒和尘土。有的沙粒被水冲到河流中及海边,有的则沉积在沙漠上,成为浮动的、容易飞扬的沙层--沙丘。尘土由于风力会升腾到3000-5000米高空,而后被吹到数千公里以外。这样,尘土 成天地保持在空气中,造成了天空中的朦胧状态。荒漠中的沙层,常常形成为对文化和人类进步的威胁。历史上曾经记载了不少的先例,在风力作用下的流沙,掩埋了城镇,甚至于大片的肥沃土地。

‘捌’ 影响印度半岛的盛行风源来自哪里

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冬季受来自亚洲西伯利亚-蒙古的东北季风影响(由于青藏高原的阻挡作用,东北风影响弱)
西南信风.当我国东部盛行东南风的时候正值北半球夏季.印度半岛夏季信风产生的原因是来自于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在穿过赤道后,由于受地球自转影响改变风向,形成西南信风.
冬季信风带南移,赤道低压移到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高压南部的东北风就成为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信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到北半球,再加上大陆热力因子的作用,低压中心出现在印度半岛。而此时正是南半球的冬季,澳大利亚是一个低温高压区,气压梯度由南向北,南来气流跨越赤道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西南风,这就是南亚的夏季风。
在季风的影响下,南亚也是冬干夏湿,但是它和东亚季风有一个明显差别,即南亚夏季风比冬季风强。这是因为冬季亚洲南部远离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并有西藏高原的阻挡,再加上印度半岛面积较小,纬度较低,海陆之间的气压梯度较弱,因此冬季风不强。相反,夏季印度半岛气温特别高,是热低压中心所在,它与南半球副高之间的气压梯度大,因此南亚的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玖’ 印度洋季风洋流形成的原因

在世界洋流系统中,北印度洋海区因受季风环流的控制,洋流流向在一年中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大致“夏季呈顺时针,冬季呈逆时针”,而其他海区洋流在一年中的流向基本保持不变。正因为北印度洋海区的这一特殊性,该海区的航运、污染物扩散、气候等都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所以这也往往成为高考时考查考生的知识点之一,同时也成为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就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形成原因作简要分析,并附“难点解析”和“追踪训练”,以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攻克难点,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一、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的形成原因 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从成因上看属于风海流。在印度洋北部,由于海域狭窄,位于北半球低纬度的东北信风不十分活跃,致使热带季风占了优势地位。 在北半球冬季(从10月至来年的3月或4月),亚洲大陆被强大的高压所笼罩,在北印度洋海面,盛行东北季风,孟加拉湾的海水流向西南,绕过斯里兰卡岛后,与阿拉伯海流向西南的海水一道,形成了东北季风洋流。随后,它沿索马里半岛沿岸向南流去,形成索马里暖流。索马里暖流越过赤道,往东南与南赤道暖流部分海水相遇,在南纬5°~6°之间形成自西向东流的赤道逆流。这股赤道逆流流至苏门答腊岛西岸,部分海水北流,补偿了孟加拉湾向西流的海水。于是,在北印度洋海区,海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进而形成气旋型大洋环流。(如图A) 在北半球夏季(5月~9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南季风。北印度洋海区在西南季风影响下,海水运动的趋势大致与冬季相反。南赤道暖流的北分支在季风作用下越过赤道,进入北印度洋,沿索马里海岸向东北流动,形成索马里寒流。尔后,海水从阿拉伯海向东绕过斯里兰卡岛西海岸南下,与南赤道暖流汇合,使其得到加强,而赤道逆流消失。于是,在北印度洋海区,海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进而形成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阅读全文

与印度洋风从哪里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尼首都到巴厘岛多少公里 浏览:683
委内瑞拉为什么要援助意大利 浏览:537
伊朗为什么向美国投导弹 浏览:382
印度小金刚菩提子如何盘玩 浏览:994
印尼紧急避孕药怎么吃 浏览:842
百度8月1日印尼新增多少例 浏览:185
中国电信20m宽带多少钱 浏览:547
中国部队有多少万军人 浏览:469
越南四驾马车权力分别是什么 浏览:399
南宁到越南怎么搜索火车票 浏览:187
与英国算账怎么算 浏览:40
印度的中文叫什么 浏览:722
美国名字和英国名字怎么区分 浏览:22
意大利语和俄语哪个好 浏览:442
伊朗女人抽什么香烟 浏览:365
印度希爱力和希爱力选哪个 浏览:645
韩国泡菜有多少是中国泡菜 浏览:85
用中国结绳怎么编手环 浏览:939
印度人有多少在西班牙 浏览:666
越南和平省生活怎么样 浏览: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