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河谷文明的基础是什么
印度河谷文明(约公元前3200—1600年)面积近50万平方公里,从阿拉伯海岸起,北经印度河水系直抵阿富汗北部的阿穆达利亚(乌浒河)。尽管该文明的基础是农业,但其本质是城市文明,它是一个功利主义的、讲究享受的都市社会,与外界有大规模贸易。与美索不达米亚的交往在公元前2300—2000年间特别活跃。在已发掘的约70个中心城市中,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是两个主要遗址,前者距海岸约300英里,后者座落于由河上溯至400英里的旁遮普。据估计两个城市各有35,000以上的人口,并且在住房式样上鲜明地反映了各阶级不同的财富拥有量和不同的社会地位。两城市都是城堡式的,有坚固的砖结构,展示了与雄心和智慧相应的设计能力。甚至有些三层的坚固的房屋,配有带下水道的浴室,排污管铺设在主要街道下面。摩亨佐——达罗建有900平方英尺的公共浴池,周围用不透水的砖砌成并配有美丽的装饰。哈拉帕的一个巨大的粮仓由一个升起的平台作基础,以防止所存储的各种谷物被洪水淹没。驯养的动物有有隆肉的牛(瘤牛)和没有隆肉的牛、水牛、山羊、猪、驴和家禽。只有少部分印度河谷文明的文物被重新找回,大部分都不可复得,因为水平面已上升数百年了。但所获证据足够说明,这一文明在其顶峰时期,是高度发达,可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媲美。
印度河谷文明时期正是印度的青铜时代。赏心悦目的带有金银饰物的铜和青铜器皿已被发现。手工技术是专门化的,其水平极高。虽然印度河谷居民没留下威仪堂堂的纪念碑,但他们在个人饰物,动物和人物优雅自然的造型上展示了手工艺才能。一些象征被采纳,其中包括?字符,它成为以后印度艺术的基本装饰图形。在哈拉帕发现了两件石刻的男子躯干造型,它们完美地符合解剖规律,比起一千年后古希腊的雕刻来,更具有生气。
一批在美学上有深远意义但却是为日常生活而设计的物品,包括方形和长方形的石印,已发现2,000多件。每一个印——大概是用于个人签字标志,正如美索不达米亚的圆筒印章——都刻上一个动物和一行简短的文字,它提供了迄今所发现的惟一的书写证据。印度河谷文书有约270个象形文字或字母,与任何别的体系的文字明显无关。遗憾的是,由于这种文书至今仍没破解,所以还不能断言使用它们的人与智慧的生活有关。
关于早期印度河谷居民们的众多宗教信仰和实践问题是需要推测的,但无疑它们为印度宗教遗产提供了持久的因素。已发现的雕刻和造型表明了生殖崇拜的突出地位。男性生殖器象征,一个母亲女神,一个男性神袛,一株圣树,一头公牛,这些都是圣物。一个出现在三个印上、头上有角的雄性形象被认为是印度教广为人知的湿婆神的原型。
神母塑像
‘贰’ 印度河发源于……………………
D、冈底斯山脉
印度河,巴基斯坦主要河流。该河流发源于中国西藏西部,从喜马拉雅山脉朝西北方向流入克什米尔,调头向南流入巴基斯坦,河流总长度2900~3200公里。
冈底斯山脉是中国西藏山脉。西北-东南走向,与喜马拉雅山平行,东接念青唐古拉山,海拔6,000∼6,500公尺。主峰冈仁波齐峰(藏语∶雪的宝贝)在玛旁雍错(Mapam Yumco)以北,海拔6,656公尺,雪线6,000公尺。山顶有28条冰川,面积只有88.8平方公里,以冰斗冰川和悬冰川为主。南坡冰川多于北坡。喇嘛教以冈底斯山为宇宙中心,尊为圣地。尼泊尔人、印度人则以山为湿婆(印度教三尊神之一)的乐园。以玛旁雍错为圣湖。香客多来此朝拜。由巴噶经普兰,沿孔雀河谷有道路通往尼泊尔。冈底斯山地势高耸,为雅鲁藏布江与印度河的分水岭。印度河上源狮泉河发源于冈底斯山北侧,朗钦藏布(象泉河)发源于山南,进入印度境内称萨特莱杰河(Cis-Sutlej)。冈底斯山南北侧均为地震活动带,近40年间多次发生六级以上地震。
A、乌拉圭山脉在非洲 B阿尔卑斯山脉在欧洲 C昆仑山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是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山。
‘叁’ 早期印度河谷居民们有怎样的多宗教信仰
关于早期印度河谷居民们的众多宗教信仰和实践问题是需要推测的,但无疑它们为印度宗教遗产提供了持久的因素。已发现的雕刻和造型表明了生殖崇拜的突出地位。男性生殖器象征,一个母亲女神,一个男性神祇,一株圣树,一头公牛,这些都是圣物。一个出现在三个印上、头上有角的雄性形象被认为是印度教广为人知的湿婆神的原型。
‘肆’ 古巴比伦河谷印度的特点个是什么
发源地
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古印度:印度河、恒河流域
文明产时间
古巴比伦:约公元前4000年
古印度:公元前2500年
社会等级 统治阶级:
古巴比伦:奴隶主
古印度:婆罗门、刹帝利
被统治阶级:
古巴比伦:自由民、奴隶
古巴比伦:吠舍、首陀罗
文字
古巴比伦:楔形文字
古印度:梵文
天文历法
古巴比伦:太阴历、星期制
古印度:太阳历
代表性建筑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
古印度:泰姬陵
政治制度
古巴比伦:制定奴隶制法律治国,居民分为奴隶主、自由民和奴隶三级。
古印度:人分为婆罗门(祭司)、刹帝利(贵族、武士)、吠舍(商人、农民)和首陀罗(奴隶)四大等级,各等级之间不得通婚。
‘伍’ 印度河谷文明兴起时中国是什么朝代
印度河谷文明兴起时是于中国的夏朝(约前2070~前1600)。
印度河谷文明(约公元前3200—1600年)面积近50万平方公里,从阿拉伯海岸起,北经印度河水系直抵阿富汗北部的阿穆达利亚(乌浒河)。尽管该文明的基础是农业,但其本质是城市文明,它是一个功利主义的、讲究享受的都市社会,与外界有大规模贸易。与美索不达米亚的交往在公元前2300—2000年间特别活跃。在已发掘的约70个中心城市中,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是两个主要遗址,前者距海岸约300英里,后者座落于由河上溯至400英里的旁遮普。据估计两个城市各有35,000以上的人口,并且在住房式样上鲜明地反映了各阶级不同的财富拥有量和不同的社会地位。两城市都是城堡式的,有坚固的砖结构,展示了与雄心和智慧相应的设计能力。甚至有些三层的坚固的房屋,配有带下水道的浴室,排污管铺设在主要街道下面。摩亨佐——达罗建有900平方英尺的公共浴池,周围用不透水的砖砌成并配有美丽的装饰。哈拉帕的一个巨大的粮仓由一个升起的平台作基础,以防止所存储的各种谷物被洪水淹没。驯养的动物有有隆肉的牛(瘤牛)和没有隆肉的牛、水牛、山羊、猪、驴和家禽。只有少部分印度河谷文明的文物被重新找回,大部分都不可复得,因为水平面已上升数百年了。但所获证据足够说明,这一文明在其顶峰时期,是高度发达,可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媲美。
印度河谷文明时期正是印度的青铜时代。赏心悦目的带有金银饰物的铜和青铜器皿已被发现。手工技术是专门化的,其水平极高。虽然印度河谷居民没留下威仪堂堂的纪念碑,但他们在个人饰物,动物和人物优雅自然的造型上展示了手工艺才能。一些象征被采纳,其中包括?字符,它成为以后印度艺术的基本装饰图形。在哈拉帕发现了两件石刻的男子躯干造型,它们完美地符合解剖规律,比起一千年后古希腊的雕刻来,更具有生气。
‘陆’ 如何认识印度河谷文明
印度河谷文明(约公元前3200—1600年)面积近50万平方公里,从阿拉伯海岸起,北经印度河水系直抵阿富汗北部的阿穆达利亚(乌浒河)。尽管该文明的基础是农业,但其本质是城市文明,它是一个功利主义的、讲究享受的都市社会,与外界有大规模贸易。
‘柒’ 关于印度河谷文明有哪些有趣的事实呢
很少有古代文明像印度河流域那样发达和繁荣。与许多其他文明相比,它有组织的城市,繁荣的经济,更高的生活质量。
封条
为了保证贸易,信任是必不可少的。买卖双方必须互相信任。如今,商标,如徽标或标签。
但是数千年前,印度河谷的人们已经发明了这一方法。特别是,他们使用的陶土印章具有与现代品牌相同的功能。他们证明了产品的质量以及特定社区的商人身份。
‘捌’ 印度河是印度的主要灌溉水源吗
印度河是巴基斯坦主要河流,也是巴基斯坦主要(也可说是最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但印度河也是印度的重要灌溉水源,印度的主要灌溉水源是恒河。
从远古以来,印度河水灌溉就一直是成功的农业的基础。现代灌溉工程始于1850年左右,庞大的灌渠系统是英国行政机构修筑的。信德和旁遮普的许多旧渠道和泄洪道得到恢复和实现现代化;从而创立了世界上最庞大的灌溉渠网。1947年分治时,印度与西巴基斯坦之间的国际界线将原来设计为一体的巴里河间地区灌溉网和苏特莱杰河谷工程分为两个部分。其源头工程在印度而灌渠流经巴基斯坦。这就导致巴基斯坦某些地区供水中断。由此而引起持续若干年的争端,通过世界银行的斡旋得以解决,巴基斯坦和印度订立《印度河河水条约》(1960)。根据此条约,印度河流域西部3条河流--印度河、杰赫勒姆河与杰纳布河--的水量(除少量用于喀什米尔)供巴基斯坦使用,而东部3条河流--拉维河、贝阿斯河与苏特莱杰河--的全部水量完全供给印度。
‘玖’ 印度河--恒河平原的成因是什么
恒河平原是冲积平原!
恒河从上游携带泥沙,到下游时河谷变宽,水流变慢,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
‘拾’ 印度河谷文明怎样走向衰败
印度河谷文明在公元前第二千纪的上半期衰败了,似乎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就已终结。其原因仍在争论中。一个重要的干扰因素大概是一系列的洪水和地震,它使印度河水改道并淹没了人口稠密的地区。与此同时,印度西北部遭到半开化部落的入侵,那些武士摧毁了城市并占领了土地。然而,人们不再相信,印度河谷文明是突然崩解的,或只是野蛮人入侵造成衰败的这种说法。入侵者带来了新印度文明的种子,但也与被征服的居民融合,吸收并延续了土着文化的许多因素。入侵与印度早期文明衰落的巧合并不是世界上的一个孤立事件。公元前2000年稍后,还有一些环境因素——可能是中亚和西亚草原的不断减少——包括游牧民族的大量迁移,也突现出来。移民主要定居在亚洲南部和西部(例如约公元前1,600年赫梯对安纳托利亚的占领),但这种人口流动所产生的文化效应比区域的物质效应深远得多。虽然移民部落社会较为原始并缺乏文字体系,但他们的口语却很发达,大有替代所遇居民口语的趋势。现代术语“印欧语”是特指从印度斯坦到欧洲西部和北部边界线这一广大地区的一种占压倒优势的语族。它包括古希腊语和拉丁语,也包括现代欧洲语言——希腊语、罗曼语、斯拉夫语,克尔特语和日耳曼语(主要的例外有匈牙利语、芬兰语和爱沙尼亚语)。在公元前两千纪上半期的大移民中,两个关系密切的部族从俄罗斯西部草原向东南方向移动,一支进入伊朗高原,另一支穿越兴都库什山脉进入印度西北部。这两部分人都自称是“雅利安”(Arya,“贵族”之意);地理和政治名词“伊朗”即由此而来,这一词的一些印度变种也从此而来。严格来说,雅利安这一名称只适用于伊朗人(波斯人)和次大陆的印度——雅利安人,虽然它常常被宽泛地用于整个印欧语族。用它来称呼任何欧洲民族或种族是不适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