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卡玛拉说明什么问题

印度卡玛拉说明什么问题

发布时间:2022-07-26 04:59:49

① 人们对“狼孩”现象有哪些思考

1920年,印度人辛格一次在狼窝里发现两个小女孩,小的2岁,很快死去了,大的8岁,取名卡玛拉。她用四肢行走,用双手和膝盖着地歇息。她舔食流质的东西,只吃扔在地板上的肉,从不吃人手里拿着的肉。她害怕强光。夜间视觉敏锐,每到深夜就嚎叫。她怕火,也怕水,从不肯洗澡。白天蜷伏在墙角里睡觉,即使天气寒冷她也撕掉给她御寒的衣服和毯子,经过辛格的悉心照料和教育,她两年学会了站立,4年学会了6个单词,6年学会直立行走,7年学会45个词,同时学会了用手吃饭,用杯子喝水,到17岁临死时具有相当于4岁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上例说明卡玛拉的智力发展关键期是在狼群中度过的,丧失了受教育的最佳时机,因而回到人间后,虽经过长达10年的精心教育培养,有时仍会像狼一样嚎叫,走路时忽然又用四肢爬行,到15岁还只会用二三个字断断续续地说话,始终不能适应人类的生活,教育最终也无法补救。正如马克思所说,“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是人的发展的空间。”所以7岁前是人的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是教育的最佳时机,关系到人的一生智力发展的水平。

② 印度的卡玛拉狼孩典型事例说明人的心理基础是什么

学习模仿。并使心理在人的6岁前定型。

③ 为什么女孩卡玛拉的行为表现与正常人不一样

1920年10月,一位印度传教士辛格(Singh,J.A.L.)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丛林中发现两个狼哺育的裸体女孩。大的女孩约8岁,小的1岁半左右。据推测,她们必是在半岁左右时被母狼带到洞里去的。辛格给她们起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Kamala)、小的叫阿玛拉(Amala)。在孤儿院里,人们首先对他们进行了身体检查,发现他们身体的生物系统是正常的,虽然营养不良。 2成长 编辑 人们还发现这两个狼孩虽然长得与人一样,但一切生活习惯都同野兽一样,不会用双脚站立,只能用四肢走路。她们害怕日光,在太阳下,眼睛只开一条窄缝,而且,不断地眨眼。她们习惯在黑夜里看东西。她们经常白天睡觉,一到晚上则活泼起来。每夜10点、1点和3点循例发出非人非兽的尖锐的怪声。她们完全不懂语言,也不发出人类的音节。她们两人经常动物似地卷伏在一起,不愿与他人接近。她们有触觉过敏症状。她们不会用手拿东西,吃起东西来真的是狼吞虎咽,喝水也和狼一样用舌头舔。吃东西时,如果有人或有动物走近,便呜呜作声去吓唬人。在太阳下晒得热时,即张着嘴,伸出舌头来,和狗一样的喘气。怕火和水。她们不肯洗澡,也不肯穿衣服,并随地便溺。卡玛拉对阿玛拉很依赖,她们像小狗一样相互依偎睡在一起。 她们被领进孤儿院后,辛格夫妇异常爱护她们,耐心抚养和教育她们。总的说来,小的阿玛拉的发展比大的卡玛拉的发展快些。进了孤儿院两个月后,当她渴时,她开始会说"bhoo(水,孟加拉语)”,并且较早对别的孩子的活动表现兴趣。遗憾的是,阿玛拉进院不到一年,便死了。卡玛拉流了眼泪,而且两天两夜不吃不喝。辛格博士下了很大功夫使卡玛拉“恢复人性”,但进展非常缓慢。进院后16个多月卡玛拉才会用膝盖走路,两年后,卡玛拉终于学会了直立,但需要有人扶着。 1926年她能够单独直立行走,但是不会跑,他想走快时,需要四肢并用。卡玛拉用了25个月才开始说第一个词“ma”,4年后一共只学会了6个单词,7年后增加到45个单词,并曾说出用3个单词组成的句子。但她直到死还没真正学会说话。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中,卡玛拉喜欢并开始适应人类社会了。她能照料孤儿院幼小儿童了。她会为跑腿受到赞扬而高兴,为自己想做的事情(例如解纽扣儿)做不好而哭泣。这些行为表明,卡玛拉正在改变野孩的习性,显示出获得了人的感情和需要进步的样子。但在智力上,在刚被发现(两岁)时候,她的智力只相当于六个月的婴儿;快到15岁的时候,相当于两岁婴儿;卡玛拉17岁那年死于伤寒热病。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的水平。 在大脑结构上,这个狼孩和同龄人没多大差别。一个10岁儿童的大脑在重量和容量上已达成人的95%,脑细胞间的神经纤维发育也接近完成。只是因为狼孩长期脱离人类社会,大脑的功能得不到开发,智力也就低下。

④ 人怎么会变成狼,这一示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现象实例]历史记载,1920年在印度发现的8岁的狼孩卡玛拉(女性),其身体外形与人不同,特点是:四肢长得比一般人长,手长过膝,双脚的拇指也稍大,两腕肌肉发达;骨盆细而扁平,背骨发达而柔弱,但腰和膝关节萎缩而毫无柔韧性。她有明显的动物习性:吞食生肉,四肢爬行,喜暗怕光,白天总是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夜间则在院内、外四处游荡,凌晨1时到3时像狼似地嚎叫,给她穿衣服,她却粗野地把衣服撕掉。她目光炯炯,嗅觉敏锐,但不会说话,没有人的理性。

[心理点评]人们不禁会问,这位8岁的女孩,她原来是人呀,怎不具人的禀性变成“狼”了呢?这一实例有力地说明了社会生活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意义。由于这位女孩自幼落到狼群中,由狼群喂养长大,有长达8年的时间在狼群中生活。虽然她有人的遗传素质,具有人的一切外貌特征、生理机构和感觉器官,确确实实是由人生育出来的,但她没有一般人的心理机能和理性思维能力。这是因为她自幼脱离了人的社会生活,虽然生下来就具备说话的神经机构,但没有同人们接触,没有同人们进行交往,所以不懂得人类的语言;虽然她有人的脑,以及各种感官神经机构,但没有在社会中生活,没有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熏染,没有得到正常的发展与训练,所以无法形成人的心理现象和精神世界。相反,由于她长期过着野兽的生活,在兽群的生活环境中,原有的那些人的神经机构发生了萎缩,身体的特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时间越长,其狼的习性就越多,这就是使人慢慢变成"狼"的原因。类似的猪、羊、熊孩也如此。可见,仅有人健全的脑,若离开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人的心理也不可能正常发展。狼孩卡玛拉被带回人群中生活后,经精心护理和培养,逐渐恢复了正常人的心理状态。

⑤ 狼孩的事例说明了什么

从小被狼攫取并由狼抚育起来的人类幼童一般被称为“狼孩”。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狼孩”有10个之多,但是有关“狼孩”的一个最典型、最着名故事则来源于印度,它说的是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一个山村里,人们在打死大狼后,于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育过的两个人形模样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7、8岁,被取名为卡玛拉;小的约2岁,被取名为阿玛拉。后来她们被送到一个孤儿院去抚养。阿玛拉于第2年死去,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 狼孩刚被发现时,其体态特征是:下颌骨发达,犬齿比一般的牙高出一半,眼睛适应黑暗并熠熠发光,怕火、光和水,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鼻子扁平形圆,嗅觉极佳;耳朵形大扁平会扇动,听觉极灵敏;皮肤异常敏感,胳膊长及膝盖,用四肢行走;面颊颧骨似大疙瘩般高耸,头颅细长,前额狭窄不端正且有许多皱纹;生活习性与狼一样,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卡玛拉经过9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却只相当3、4岁的孩子。 后来的人们也就是以此为例证来解说先天与后天的关系,来说明和强调人类社会环境对婴幼儿智力发生、身心发展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的。但事实是这样的一种情况吗? 这里,我们先姑且不来论这个故事的真假——因为如果真有此事的话,起码有这样的几个疑点和问题是不易解开的: ①这两个孩子是被人遗弃的还是被狼俘获的? ②两个孩子间相差六岁,那么他们到底是一次,还是分别被狼俘获并哺育的? ③如果是一次的话,那么大一点的孩子刚被拖入狼窝中去的时候就已经有六岁的年龄了,而当时孩子身体的发育情况要是正常的话(即有正常的人脑),那么此时的她就已经具有人的正常智力,并且就已经该掌握人的正常语言了,因此即使有两年的时间脱离了人间正常的语言环境,可当她一旦回到人类社会之中,其大脑的语言功能还是存在的,她的语言模型还是保留的,她的语言能力也会很快恢复正常的,何以会造成“十年磨一‘词’”的情况出现呢? ④如果她们是分开两次被狼俘获的话,那么她们俩就一定都是在婴儿时期就脱离人群了。假如是这种情况的话,事情就更为蹊跷了。一则,因为人类婴孩的自我生存能力在动物界里是最为低下的(诚如德国学者赫尔德所言:“一个新生的婴儿,如果把他放到动物中去的话,那他就是自然界中最孤苦伶仃的孩子,全身赤裸、贫苦孱弱、柔怯胆小、无力自卫”),因此脱离正常人类生活环境的婴儿,其存活率是极低的——况且这还是一个涉及到两个人类的婴儿在能食人的狼群中存活的问题,这就更是不可思议之事了。二则,又因为狼的寿命和哺乳期都决定了它们没有能力由一批狼来哺育两个来自人类的孩子。一般讲,母狼的产奶期最长也不过四个月,而婴儿的哺乳期则长达一年,在这种情况下婴儿要得以成活,就必须一举改食肉类或死尸,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可能做到的。加之数月以后母狼的家族解体,众狼就会四出成群游荡,这时的婴儿又该怎么办?在狼的交配期到来、或者在新的一窝狼崽出世之时,他们又该如何度日?(正基于此,德国的动物学家赫尔施梅克认为:“若说母狼能学会喂养人类哺乳期中的婴儿,那纯属一派胡言”) ⑤人类的生理功能和身体器官是自身物种的基本特征与特性,只要一个人是在正常的基因状态下正常的生育下来,那么他的这些生理功能和身体特征是不会以他所处身的生活条件的改变或饮食结构的变化,而就能使其改变身体形态或者发生生理变性的。比如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一个事实是,在我们中国有一个延续了几千年的风俗和恶习就是女人缠足问题,按理说这样一个连续性的、长期性的;中间从未间断过的行为完全应该使我们处身于现代的女性都会从一生下来就成为小脚女人了。但是我们看到,现在除了女性患脚骨拇外翻的比例要比男人多以外,我们迄今为止还没有看到一例先天小脚型的女人这样的一种情况出现。因此那些所谓的熠熠闪烁的目光、高出的犬齿、发达的下颌、过膝的胳臂、扇动的耳朵等性状,又怎么可能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演变出来呢?即或是返祖现象,又何以能够同时在两个儿童身上同时体现出来呢? 好了,尽管我们对狼孩问题尚存如此之多的疑问,但我们的这个论题,还是以此故事的真实性作为基本条件先接受下来,然后才又作出了如下的有关判断和结论: ①狼孩的故事假如是真实存在的话,那么,这两个所谓的狼孩一定也是先天愚痴型的人(因为从外部体征看,她们的头颅琐削、颧骨高耸、前额狭窄不端正且又皱纹很多——这些都是智力低下和大脑发育不够健全人类的基本外部特征。早在一百二十多年前英国的福赫特教授就曾详细地描述过尖头型白痴的一些特征:颅骨比正常的要小,而脑神经的回旋折叠也不那么复杂。额窦,或眉上面的隆起处,发展的很厉害,而上下颌的向前突出,则达到了一个“可怕”的程度;从而使这一类白痴和人类的一些低级类型有几分相像,他们的智力,以及其它大多数的心理才能是极度微弱的。他们无法取得语言的能力,也完全不能对事物进行持续的注意,但很喜欢模仿),或者是一个未开化种族的孩子(就是在发现狼孩的地区,有几个部族也是极不开化的),如若是这样的话,那么他们本身也就不具备智力发生的先决条件,因而也就不足以作为正常的人类代表,来验证和解说有关人类智力发生的这样一个事关全局和意义重大的问题,并把它当作一种科学根据了。 ②虽然有关狼孩一类的事例非常鲜见(据报载,迄今人类总共也只是发现了几十起有关野兽抚养人类孩子的事例。在二十世纪就记录有十几例——1916年在立陶宛发现了一个“熊孩”;1932年在印度卡查尔森林中发现了一个5岁的“豹孩”;1961年在匈牙利的一座高山洞穴中发现了一个6岁的女“熊孩”;60年代在撒哈拉沙漠发现了一个12岁的“羚羊孩”;1972年在伊朗的森林中发现了一个2岁的“羊孩”;1975年在非洲撒哈拉的一个林区发现了一个“鹿孩”;1976年在布隆迪的森林中发现了一个8岁的“猴孩”;1978年在塞拉利昂发现了一个10岁的“黑猩猩孩”;1988年在乌干达丛林发现了一个“狒狒孩”等),而且人工的、人为的实验又被坚决制止,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用这样的一些带有个别性、个案性的事例来作为说明整个人类智力发生要取决于后天环境的一个范本和例证,而且也不能以两个不同的“参照系”----一个是人类的正常的环境,一个是非人的非正常环境来进行比较,并进行论列。 ③诸如语言这一类带有后天习得性的文化特征,并不是通过生物性遗传得来的,也不是不经过学习天生就能会的(乔姆斯基就认为“人的语言能力是先天的,语言行为是后天的”),因此我们也就不能以是否会说话来作为检验和证明人类智力是否发育正常的证据。同样只要是属于正常的人类,即使是错过了最佳的语言发生期,也是不能阻碍人类掌握语言技巧的----只不过学的要慢些而已。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说明:人类智力的发生虽然要依赖于诸多方面的条件,比如具有正常的生物遗传基础、具有正常的生活环境保障、以及具有正常的生命营养要素等方面的基本条件,可谓缺一不可。但如就人类个体智力发生这一基本概念来讲,人类个体智力发生的基本条件就是一个,即正常的遗传基因和良好的大脑素质,除此之外的其他所有的因素和条件,都是附带产生的,是由生物遗传作为一个最前提和最根本条件的情况下所引申出来的一个结果。因为生活现实已经告诉我们,一个生下来就有先天性大脑发育障碍的人,纵使有着良好的生活、教育和营养条件,也是难以保证其就能产生出正常性的智力的;相反,一个有着正常生物学基础和健全大脑的人,纵使有着不良的生活、教育和营养条件,其智力也是能够产生出来----甚至是侏儒人也是如此。1999年夏天在中国暨南大学的校园内出现了一个身高只有1.28米的侏儒学生,这位名叫温承远的青年是以670的高分被该校录取的。因为科学常识已经告诉我们,智力的基质就是大脑,而大脑活动又紧紧依从于生物学的特性、紧紧依附于大脑神经组织结构的特性,并由其所决定(即大脑决定智力的存在)。这样就使得智力与什么遗传、什么先天、什么环境、什么教育、什么后天等都毫不相干。因此,我们最好不要再拿所谓的“狼孩”故事来说事了。 追问: 那么多,我只想知道说明什么,那 列子 我都知道,而不是那样的故事 回答: 你没看怎么知道呢? 这故事说明了什么?我上面的文字里包含了。。。。 你看了的话,肯定会知道的

⑥ 印度狼孩的事例没有人性的原因是什么

印度狼孩的事例没有人性的原因是的身心发展不完全。

人类的知识与才能不是天赋的,直立行走和言语也并非天生的本能。所有这些都是后天社会实践和劳动的产物。从出生到上小学以前这个年龄阶段,对人的身心发展极为重要。因为在这个阶段,人脑的发育有不同的年龄特点,言语的发展可能有一个关键期。

错过这个关键期,会给人的心理发展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长期脱离人类社会环境的幼童,就不会产生人所具有的脑的功能,也不可能产生与语言相联系的抽象思维和人的意识。

(6)印度卡玛拉说明什么问题扩展阅读: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往往是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

其中大的年约七 八岁,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 ,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拉一直活到 1929年。

⑦ 印度的卡玛拉狼孩典型事例说明人的心理基础是( )。 ①自然环境 ②人的大脑 ③个体活动 ④社会实践活动

④社会实践活动

1、卡玛拉是印度发现的狼哺育的裸体女孩。一切生活习惯都同野兽一样,不会用双脚站立,只能用四肢走路,害怕日光,习惯在黑夜里看东西,经常白天睡觉,一到晚上则活泼起来。每夜10点、1点和3点循例发出非人非兽的尖锐的怪声。

3、卡玛拉用了25个月才开始说第一个词“ma”,4年后一共只学会了6个单词,7年后增加到45个单词,并曾说出用3个单词组成的句子。但她直到死还没真正学会说话。

4、在大脑结构上,这个狼孩和同龄人没多大差别。一个10岁儿童的大脑在重量和容量上已达成人的95%,脑细胞间的神经纤维发育也接近完成。只是因为狼孩长期脱离人类社会,大脑的功能得不到开发,智力也就低下。

5、从狼孩的故事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智力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大脑的生理状态,而更多地受到后天成长环境的影响。



(7)印度卡玛拉说明什么问题扩展阅读:

“狼孩”的事例说明了儿童时期在人类身心发育上的重要性。

人的一生中,儿童时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例如仅就脑的重量而言,新生儿平均约390克,9个月的婴儿脑重560克,2.5岁到3岁的儿童 脑重增至900~1011克,7岁儿童约为1280克,而成年人的脑重平均约1400克。

这说明在社会环境作用下,儿童的脑获得了迅速发展。正是在儿童时期,逐步学会了直立和说话,学会用脑思维,为以后智力和才能的发展 打下了基础。“狼孩”由于在动物中长大,错过了这种社会实践的机会,这就使她们的智力水平远远比不上同年岁的正常儿童。


⑧ 卡玛拉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适合人生长的环境因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卡玛拉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适合人生长的环境因素需要具备的条件有:
1、人类教育;
2、正常的食物;
3、人类伙伴。卡玛拉从小被人遗弃,与狼人一起生活,养成了狼人的习惯,被收养后因无法适应人类的生活环境而离世。

阅读全文

与印度卡玛拉说明什么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我想去伊朗旅游怎么样 浏览:797
中国人寿财险金融公司怎么样 浏览:672
800公斤越南盾是多少 浏览:976
蝗虫是怎么被印度人消灭的 浏览:922
枪火意大利2手机版在哪里下 浏览:704
中国四个选择是指什么 浏览:777
中国国产动画有多少 浏览:215
中国和新加坡时差是多少 浏览:960
不会越南语英文怎么自由行 浏览:190
欧若为印度多少 浏览:791
意大利的润滑油在哪里 浏览:610
英国如何买国内药 浏览:667
印度联邦实力如何 浏览:131
英国王室延续多久 浏览:270
越南为什么人口增长过快 浏览:47
印尼什么插座标 浏览:967
百香果们为什么要去意大利 浏览:528
中国有多少对列车 浏览:208
中国最漂亮山是什么山 浏览:414
意大利面怎么做造型 浏览: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