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种姓制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印度种姓制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发布时间:2022-07-26 16:50:36

A. 印度种姓制度什么时候开始的

印度种姓制度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第三等级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阶层。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着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业以及当时被认为低贱的职业。

B. 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产生的产生于什么时代

1027年,源自伊朗雅利安人部落的巴达克汗自阿富汗溃败后逃入印度后征服了印度大部分地区。为稳固统治,大力扶植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创立了白人至上和教权至上的种姓制度。

C. 印度种姓制度是怎么产生的所有印度人都有种姓吗

许多人都知道,印度有一个种姓制度。它将印度人由上到下分成了四个等级,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此外,还有一个位列种姓之外的庞大群体叫“达利特”,也就是所谓的贱民。那么问题来了,印度种姓制度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印度种姓制度虽然有严格的血统壁垒,但也并非不可逾越。比如高种姓的男子可以娶低种姓的女子为妻,这被称为顺婚,低种姓女方家庭可以借此提高社会地位。但是,高种姓女子则绝对不可以嫁给低种姓男子,这被称为逆婚。比如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的祖先是印度北部的婆罗门,历来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可是尼赫鲁的独生女英迪拉却与异教拜火教家庭出身的费罗兹结婚。如此一来,英迪拉和费罗兹所生的子女将世世代代成为贱民,会被印度人视为“不可接触者”。好在关键时刻印度国父“圣雄”甘地出面,将自己的甘地姓氏赠给了他们。因此,印度最大的政治家族——甘地家族,其实是尼赫鲁的后裔,而并非甘地的后裔。

自从印度独立后,种姓制度就在法律上被正式废除。然而留在人们传统观念中的“顽疾”却至今仍难以彻底改变。

参考文献:《种姓与印度教社会》、《自由与荣耀》

D. 印度有丧心病狂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起源于什么时期

古印度为了稳定农民数量,实行了种姓制度,印度最高种姓是婆罗门。

种姓制度至今已经影响了印度三千多年,

虽然目前印度国内的一部分高种姓人士仍然瞧不起低种姓人士,但是由于印度法律已经废除了种姓制度,随着印度人的受教育水平提高,种姓制度最终肯定会被废除。当然印度想要完全废除种姓制度也并不容易,美国从南北战争时期就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现在美国国内仍然有很多种族主义者,印度想要完全废除种姓制度,最少也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E. 印度种姓制度的起源是什么

种姓制度最初是随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而创立的社会制度。原本的种姓制度并非要划分阶级及人的高低贵贱,而是要确保本身雅利安人的执政权和保持各种工作都有一定的人数。

然而随着马穆鲁克、蒙兀尔等外来伊斯兰教征服者统治印度,种姓制度为了政权需要而经历过许多调整,并在英属印度时期为符合殖民者需要而被固定、僵化,成为阶级森严的阶序体系。

种姓制度规定

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主教育,受众刹帝利,负责垄断文化教育和报道农时季节以及宗教话语解释权;

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婆罗门思想的受众,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主政军,负责守护婆罗门阶层生生世世;

第三等级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主商业;

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着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饭的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是人口最多的种姓。被认为低贱的职业。在种姓制度中,来自不同种姓的父母双方所生下的后代被称为杂种姓。

除四大种姓外,还有大量的“第五种姓”,称为“不可接触者”阶层,又称“贱民”或“达利特”,他们多从事最低贱的职业。贱民在印度不算人民,不入四大种姓之列。

种姓世袭,不易更改。社会地位高低、经济状况好坏,大多与种姓有关。因为阶级过大就会变成种姓,一但种姓完成,低阶层上升基本不可能。

F. 印度的瓦尔纳制度是什么种姓制度什么时候兴起的

瓦尔那制度,又称为种姓制度,它是古代印度地区的一个等级制度。主要是由雅利安人在征服印度地区原住民后推行的一个等级制度,在这一制度的内涵中还保留在《梨俱吠陀》中。它这一制度是这样认为的:梵天创造了“普鲁沙“,并且还用自己的身体创造出了从婆罗门到首陀罗,并且还认为婆罗门是最高的一个社会级别。同时,瓦尔那制度也是规定了各个社会等级间的不同的权力和义务,这一制度也是流传在古代印度地区已经达到了千年之久。最后,四个种姓在后来的时候,又不断的分化为很多小种姓,一直延续到20世纪印度共和国建立后就被废止了,但是,这一制度,在今天的南亚地区仍然是有着一个重要的影响。

G. 印度种姓制度的形成期是在什么时期

早期吠陀社会是由血缘组成的氏族部落社会,它像是一个父权制的大家庭,统治者以神庙、祭坛来维系氏族的力量。在他们的社会里,有武士、贵族。第二级为祭司,第三级为平民。这一时期是印度种姓制度的形成期。

H.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从何时开始形成的

早期吠陀社会是由血缘组成的氏族部落社会,它像是一个父权制的大家庭,统治者以神庙、祭坛来维系氏族的力量。在他们的社会里,有武士、贵族。第二级为祭司,第三级为平民。这一时期是印度种姓制度的形成期。

雅利安人文字出现得比较晚,在吠陀早期人们以口传身授的方法传布文化,到了吠陀后期,贵族子弟开始学习算术、文法和韵律学,同时还学习与诗结合的舞蹈艺术。

I. 印度种姓制度形成时间

印度婆罗门教的经典《梨俱吠陀》中记载,等级制度(古代印度人称之为瓦尔那制度,中国人称之为种姓制度,瓦尔那的原意为颜色、品质)在早期吠陀时代(公元前1500-前900年)已经萌芽,但未形成。在晚期吠陀时期(公元前900-前600年)已经形成。形成原因是征服、社会分工、阶级分化等。

J. 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产生于什么时代

第一种解释来自婆罗门教古老的经典梨俱吠陀(Rig Veda),根据吠陀经,四个种姓是婆罗门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梵天所创造,梵天用口创造出了婆罗门(Brahmans),用手创造出刹帝利(Kshatrias),用大腿创造了吠舍(Vaishias),用脚创造出首陀罗(Sudras)。梵天创造四个种姓的身体部位的高低和各个种姓的地位高低是和谐的。
婆罗门教受到了后起的佛教的严重冲击,进行了变革,吸纳了许多新的习俗,产生了新的教义和新的宗教经典。从而演化成现代的印度教,甚至连佛都给纳入新的宗教体系,成为印度教的神,佛教的教义比如非暴力等也成为印度教信仰的一部分。
伴随着新的印度教的产生,也产生了对于种姓制度的新的解释,这就是第二种解释。
在印度教重要经典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中,神根据Guna和Karma的不同而创造了四个种姓。这里的Guna和Karma就如同中文的“道”一词,很难准确翻译。

阅读全文

与印度种姓制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我想去伊朗旅游怎么样 浏览:797
中国人寿财险金融公司怎么样 浏览:672
800公斤越南盾是多少 浏览:976
蝗虫是怎么被印度人消灭的 浏览:922
枪火意大利2手机版在哪里下 浏览:704
中国四个选择是指什么 浏览:777
中国国产动画有多少 浏览:215
中国和新加坡时差是多少 浏览:960
不会越南语英文怎么自由行 浏览:190
欧若为印度多少 浏览:791
意大利的润滑油在哪里 浏览:610
英国如何买国内药 浏览:667
印度联邦实力如何 浏览:131
英国王室延续多久 浏览:270
越南为什么人口增长过快 浏览:47
印尼什么插座标 浏览:967
百香果们为什么要去意大利 浏览:528
中国有多少对列车 浏览:208
中国最漂亮山是什么山 浏览:414
意大利面怎么做造型 浏览: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