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最大额工业区分布在印度半岛的 ,附近有丰富的 ,,,等矿产资源及 (农产品原料)
印度最大额工业区分布在印度半岛的 东北部 ,附近有丰富的 煤 ,铁,锰等矿产资源及 黄麻 (农产品原料)。
‘贰’ 印度半岛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 ( ) A石油 B 煤炭 C
印度半岛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
D 铁矿
‘叁’ 印度洋有哪些生物资源
印度洋上还有丰富的生物资源,主要有各种鱼类、软体动物和海兽。印度洋每年捕鱼量约有500万吨,比太平洋、大西洋少得多。印度洋中以印度半岛沿海捕鱼量最大,主要捕捞的鱼类有:鲭鱼、沙丁鱼和比目鱼,非洲南岸还有金枪鱼、飞鱼及海龟等。在近南极大陆的海域里,还有鲤鲸、青鲸和丰瓦洛鲸。此外,波斯湾的巴林群岛、阿拉伯海、斯里兰卡和澳大利亚沿海区域还盛产珍珠。可见,印度洋上有着相当丰富的生物资源。
在西元前1000年,就有古代埃及人、腓尼基人和印度人在印度洋北部海域航行。西元后,中国人和阿拉伯人开始航行于印度洋的广大海域。9~15世纪的阿拉伯和波斯文献,对于从东非索法拉港到中国沿途的航线、风向、洋流、海岸、岛屿和港口,都有广泛的记述。1497年,葡萄航海家达伽马绕道经非洲,横渡印度洋,抵达印度的西海岸。1957~1958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学年中,有澳大利亚、纽西兰、苏联、法国、日本等国科学家参加的考察队对印度洋作了广泛的科学调查。1960~1965年,许多国家共计派出了20余艘海洋考察船组成了国际印度洋考察队,进而对印度洋作深入的科学研究。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印度洋是联系亚洲、非洲和大洋洲之间的重要交通要道。
‘肆’ 在印度半岛的东北部,有丰富的什么矿和什么矿
呵呵呵,对滴。主要是煤、铁资源,锰矿应该集中在中部德干高原。印度半岛而不是印度,东北夹角还有石油资源。
‘伍’ 印度半岛的自然条件
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以北和北纬30°以南,除马尔代夫群岛和斯里兰卡岛南部接近赤道,属热带雨林气候,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外,其它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季风气候的形成,与冬夏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行星风带的季节位移以及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等都有密切关系。根据季风的进退,一年之中可分凉、热、雨三季。12~2月,从大陆吹向海洋的东北季风带来晴朗、干燥、凉爽的天气,为凉季。在凉季里气温日较差较大,西北部有一定的气旋雨,半岛东岸也有较多的降水。3~5月,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气温迅速增高,气候炎热干燥,称为热季。德干高原中部气温达到35℃,塔尔沙漠的绝对最高温度曾达50℃以上,有时出现沙暴。6~9月,由于南亚地区的持续高温,在印度西北部产生热低压,强烈地吸引着由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来的西南季风,从而使西南季风的势力进一步加强。西南季风经过辽阔温暖的热带海洋,饱含水汽,给南亚大部分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形成雨季。年降水的90%集中于雨季。雨季来临的时间,半岛西部最早,印度西北部最晚,西南季风的晚来早退是南亚雨量变率大的一个主要原因。10~11月为雨季末期,气温开始逐渐降低,北部一带的气压也逐渐增高,这样海陆间的气压梯度也逐渐变弱,因此西南季风开始退缩,降水随之减少,很快转入凉季。
热带季风林占有广大面积,其分布与降水量有密切关系。西高止山西侧,东部喜马拉雅山的南侧和阿萨姆地区以及斯里兰卡岛大部,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为热带雨林区;德干高原大部年降水量为1,000~2,000毫米,树木为了减少热季的蒸发,形成干季落叶;德干高原内部和印度半岛西北部,年降水量在500~1,000毫米之间,多为灌木和草原植被;塔尔沙漠及其周围,雨量很少,为荒漠和半荒漠,仅生长稀疏草本植物和多刺灌。 东北部有大的煤、铁产地,重工业中心;另有锰、金、云母等矿藏。农产品有粟、水稻、棉花、甘蔗等,南部经济作物和种植园比重增加。德干高原位于印度半岛上,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600~800m,高原东西两侧为高度不大的东高止山和两高止山,两山之间的高原面久经侵蚀,支离破碎,多残丘、地垒和地沟。高原地质年代古老,是寒武纪古陆块,在第三纪喜马拉雅运动时,被抬升为一些断块台地、谷地和丘陵经过长期的风化剥蚀作用,地势比较平坦,利于农耕,在高原地区,因古代有大规模的玄武岩喷发,经过风化形肥沃的黑土,适宜种植棉,又称为黑棉土,是印度重要的棉花产区。在中南部地区,降水较少,是印度旱作——花生、玉米的产地,高原的东北部是印度的主要矿产区,矿产资源有铁矿、锰矿、煤、云母等矿。铁矿石大量出口日本等国家。印度半岛的主体。为波状起伏的广大高原,平均海拔450—900米。西高东低,发源于高原上的各大河流,东流入孟加拉湾,把高原切割破碎,形成大小不一的东西走向的丘陵山地、河谷平原和盆地。高原西部被覆大面积的厚层玄武岩层,风化层保水性能良好,宜于植棉、粟等作物。
南亚印度半岛的内陆部分。位于印度南部。属前寒武纪的古老台地。海拔600米左右,地势西高东低,北宽南窄,呈倒三角形从亚洲大陆南伸入印度洋。高原东缘是东高止山脉,西缘是西高止山脉,两山之间的高原面久经侵蚀,支离破碎,多残丘、地垒和地沟。西北部约占高原面1/3的广大地区为熔岩所覆盖。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其中云母储量居世界首位。 约在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500年左右,好战的雅利安人集团已经征服温迪亚山脉以北的大部分印度领土,而温迪亚山脉则像一道屏障,将半岛部分的印度南方及德干高原与北方恒河及印度河流域隔离开。雅利安人的语言从未在南方流行,南方人至今主要操四种非印欧语言,统称达罗毗荼语,其中每一种都拥有自己的大量古代文学作品。南方也试图对迄今名之为“雅利安”的压迫或影响进行抵制,但实际上南方与“雅利安”北方在宗教、艺术、文学、哲学及其他许多文化领域的双向密切交流已经持续了数千年。印度文化中无疑存在南北差别,但印度文明是南北通用的整体名称。我们只能推测吠陀时代的南方是什么样子。伟大的叙事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说,南方及锡兰栖息着曾经与吠陀英雄战斗过的野兽和恶魔,这样说是为了维持对被他们征服的北方人的轻蔑性描述。但是,虽然也可能发生过战斗和袭击,得到大山屏蔽的遥远南方,除温迪亚山脉东西两端近海平原易遭侵扰外,其余部分一直未受雅利安人控制。不过,锡兰(今斯里兰卡)在公元前6世纪曾被一群操雅利安语的人从海上侵入并定居,不久后或可能稍早,也遭到过印度南部达罗毗荼人侵略。
印度文明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表明,印度民族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伟大民族。
旧石器时代的印度先民,主要靠狩猎和采集维持生存。他们逐食物之源而迁徙,一般居无定所。后来,他们学会用火烧烤食物,并用动物皮毛和树叶遮蔽躯体。他们也开始驯服野狗。大约在距今12000~8000年这一期间,印度先民开始种植谷物,驯养家畜,制作陶罐,同时学习缝纫衣服。考古学家们在印度各地,特别是在印度西北部和德干高原,均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的打磨精致的石制工具。这一事实说明,印度先民的分布已经相当广泛。印度地域辽阔,物产丰饶,对于远古人类来说显然是一片乐土。除了夏季炎热之外,印度的自然环境是十分优越的。由于自远古时代起就非常适宜人类生存,印度对不同地区的人类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从非洲、大洋洲和欧亚大陆,先后有不同的种族侵入或移居印度。现代印度人,基本上就是这些种族的混血后裔。即使在今天,印度的人种依然相当复杂。因此,印度历来有人种博物馆之称,也有人类学的天堂之说。西方一些大学的人类学专业,即以印度作为学生进行实习和研究的基地。 印度教徒相信万物皆有灵魂,死后,其灵魂转移到新的躯体。现今,这种观念基本上做如下理解,即:人可以再生为许多种昆虫或者动物。因此,奶牛、山羊、小虫和昆虫都必须受到尊重。在印度,奶牛为何在供给肉类的动物中受到独一无二的特别尊崇还是一个谜团。
印度教无需其信奉者大量聚集在庙宇中,其木制的庙宇不是聚会的场所,而是信仰的声明。教义饱含日常生活和获得永生的行为规则,也逐渐强调生命的轮回。这一观念在为现状的悲惨祈福的同时,也给信徒灌输了某种希望。对生活贫困、地位卑微的信徒来说,它提供了一种慰藉,即:一个人如果行善,死后就能得到回报,其灵魂可以进入一个可敬可佩的人的身体;另一方面,死去的人的灵魂在返回尘世的过程中,可能进入一个较小的动物体中。
‘陆’ 印度半岛沿海的自然资源是什么
印度半岛也称印度次大陆(又称南亚次大陆或印巴次大陆)是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的一大片半岛形的陆地,亚洲大陆的南延部分。大体位于北纬8-37度,东经61-97度。由于受喜马拉雅山阻隔,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但面积又小于通常意义上的大陆,所以称为次大陆。 总面积约为20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3亿。 印度次大陆的国家大体位于印度板块,也有一些位于南亚。当中,印度、印度河以东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和不丹位处大陆地壳上;岛国斯里兰卡位处大陆架;岛国马尔代夫位处海洋地壳。
东临孟加拉湾,西频阿拉伯海,南抵科摩林角,北部无明确界线,大体指阿拉瓦利山脉和焦达讷格布尔高原一线以南,略呈三角形。南北长1,700公里,东西最宽1,600公里,面积208.8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600米。
‘柒’ 印度半岛是什么人种
印度半岛主要分布着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最早的印度半岛居民应该是尼格罗人种,原始澳大利亚人,属黑人,是尼格罗人种的东支,现在南印度的一些少数部族就是,比较典型的应该是尼科巴人。
稍后居民主要是达罗毗荼人,早期的印度文明就是他们创造的,达罗毗荼人的文明程度很高,但是在西北来的蛮族面前不堪一击,一部分逃到南印度,一部分成为亚利安人的奴隶现在印度人的血缘及其复杂。印度族包含两大族系,一黑一白。
印度半岛也称南亚次大陆,是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的一大片半岛形的陆地,亚洲大陆的南延部分。大体位于北纬8-37度,东经61-97度。由于受喜马拉雅山阻隔,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但面积又小于通常意义上的大陆,所以称为次大陆。
东临孟加拉湾,西频阿拉伯海,南抵科摩林角,北至喜马拉雅山脉,大体指阿拉瓦利山脉和焦达讷格布尔高原一线以南,略呈三角形。南北长1,700公里,东西最宽1,600公里,面积208.8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600米。
印度半岛是世界三大半岛之一,同时也被认为是仅次于阿拉伯半岛的世界第二大半岛。以德干高原为主体,故又名德干半岛。较大河流有讷尔默达河,戈达瓦里河等。
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每年10月至翌年2月为凉季,平均气温10℃以上,3~6月为热季,高原中部可达35℃左右,7~9月为雨季。年平均降水800毫米。
环境特点
印度半岛的自然条件良好,耕地面积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0%以上,是最大的天然资源。大部分地区的居民可以吃到一年两熟的粮食,东部沿海三角洲地区可以达到一年三熟。
现代化工业国家所需要的原料与矿藏资源在半岛上也丰富地蕴藏着。其中煤的蕴藏量是世界第八位,铁的蕴含量居世界第四位,制造各类电器用品所需的云母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植物资源的丰富更不用说,这里拥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高山植物约有3万多个品种。森林的覆盖率更是可观,7400万公顷的森林面积占全国领土总面积的22%。
‘捌’ 亚洲南部的三大半岛是什么
内容如下:
印度半岛,也称印度次大陆或南亚次大陆,位于南亚。
中南半岛,旧称印度支那半岛,又称中印半岛。位于中国和南亚次大陆之间。属于东南亚。
马来半岛,又称克拉半岛、马六甲半岛。属于东南亚。
环境特点:
印度半岛的自然条件良好,耕地面积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0%以上,是最大的天然资源。大部分地区的居民可以吃到一年两熟的粮食,东部沿海三角洲地区可以达到一年三熟。
现代化工业国家所需要的原料与矿藏资源在半岛上也丰富地蕴藏着。其中煤的蕴藏量是世界第八位,铁的蕴含量居世界第四位,制造各类电器用品所需的云母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植物资源的丰富更不用说,这里拥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高山植物约有3万多个品种。森林的覆盖率更是可观,7400万公顷的森林面积占全国领土总面积的22%。在全世界人都担心绿色越来越少的今天,印度人却可以短时间地放宽心。
‘玖’ 印度洋有哪些资源
印度洋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这两种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此外,澳大利亚附近的大陆架、孟加拉湾、红海、阿拉伯海、非洲东部海域及马达加斯加岛附近,都发现有石油和天然气。波斯湾海底石油探明储量为120亿吨,天然气储量7100亿㎡,油气资源占中东地区探明储量的1/4。60年代以后,波斯湾油气产量大幅度上升,年产石油约2亿吨,天然气约500亿㎡,石油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首位。所以说,印度洋海域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石油产区,约占海上石油总产量的1/3。
印度洋有还有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其中金属矿以锰结核为主,主要分布在深海盆底部,其中储量较大的是西澳大利亚海盆和中印度洋海盆。此外,在印度半岛的近海、斯里兰卡周围以及澳大利亚西海域中还发现相当数量的重砂矿。在60年代中期,有人在红海附近发现了含有多种金属的软泥。这种软泥含有氧化物、碳酸盐和硫化物,主要包括铁、锌、铜、铅、银、金等多种金属,其中铁的平均含量是29%,锌的富集度最高可达8.9%。目前为止,红海的金属软泥是世界上已发现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底含金属沉积矿藏。
此外,印度洋上还有丰富的生物资源,主要有各种鱼类、软体动物和海兽。印度洋每年捕鱼量约有500万吨,比太平洋、大西洋少得多。印度洋中以印度半岛沿海捕鱼量最大,主要捕捞的鱼类有:鲭鱼、沙丁鱼和比目鱼,非洲南岸还有金枪鱼、飞鱼及海龟等。在近南极大陆的海域里,还有鲤鲸、青鲸和丰瓦洛鲸。此外,波斯湾的巴林群岛、阿拉伯海、斯里兰卡和澳大利亚沿海区域还盛产珍珠。可见,印度洋上有着相当丰富的生物资源。
在西元前1000年,就有古代埃及人、腓尼基人和印度人在印度洋北部海域航行。西元后,中国人和阿拉伯人开始航行于印度洋的广大海域。9~15世纪的阿拉伯和波斯文献,对于从东非索法拉港到中国沿途的航线、风向、洋流、海岸、岛屿和港口,都有广泛的记述。1497年,葡萄航海家达伽马绕道经非洲,横渡印度洋,抵达印度的西海岸。1957~1958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学年中,有澳大利亚、纽西兰、苏联、法国、日本等国科学家参加的考察队对印度洋作了广泛的科学调查。1960~1965年,许多国家共计派出了20余艘海洋考察船组成了国际印度洋考察队,进而对印度洋作深入的科学研究。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印度洋是联系亚洲、非洲和大洋洲之间的重要交通要道。
海洋运输
我们知道,印度洋在世界航运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印度洋往西北通过曼德海峡、红海,经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到达西欧;向西南经好望角进入大西洋,通向欧美沿海各地;向东北经马六甲海峡和龙目海峡进入太平洋。由此可见,印度洋航海运输是世界资源运输的重要枢纽。
印度洋沿岸就成了世界资源的一个重要出口地。在印度洋沿岸各国出口的石油、矿砂、橡胶、棉花、粮食和进口的水泥、机械产品和化工产品等大宗货物都需要依靠廉价的海洋运输。此外,在印度洋上还有大量的过境运输,从而使得印度洋有了较大的运输量。据有关统计,印度洋拥有世界l/6的货物吞吐量和近1/10的货物周转量。
印度洋的航运业虽然比不上大西洋和太平洋那么发达,但也由于中东地区盛产的石油通过印度洋航线,因而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印度洋上运输石油的航线有两条:一条是出波斯湾向西,绕过南非的好望角或者通过红海、苏伊士运河,到欧洲和美国。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运输线;另一条是出波斯湾向东,穿过马六甲海峡或龙目海峡到日本和东亚其他国家。霍尔木兹海峡在印度洋航线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波斯湾地区出口石油总量90%都是从这个海峡运出的,因此霍尔木兹海峡也被称为“石油海峡”。苏伊士运河经马六甲海峡的航线,是印度洋东西间一条最重要的航道。这条航道不仅运输量巨大,而且还将西欧、地中海沿岸各国的经济与远东及北美洲西海岸各国的经济紧密地联系起来。
综上所述,印度洋在世界交通运输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印度洋是沟通亚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的交通要道。向东通过马六甲海峡可以进入太平洋,向西绕过好望角可达大西洋,向西北通过红海、苏伊士运河,可入地中海。航线主要由亚、欧航线和南亚、东南亚、南非、大洋洲之间的航线。此外,印度洋的海底的北部还分布有很多电缆,重要的线路有亚丁—孟买—马德拉斯—新加坡线;亚丁—科伦坡线;东非沿岸线。另外,塞舌尔群岛的马埃岛、毛里求斯岛和科科斯群岛是主要的海底电缆枢纽站。在印度洋沿岸的港口由于终年不冻,因而可以四季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