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为什么西方国家看好印度,和印度是一家,原来同根同源
印度自身的金融体系被西方资本渗透太多,只要稍不留意,就会被西方资本敲打,所以,印度也是孙悟空飞不出如来的五指山
举个例子,美联储连续加息3,4次了,印度每次都是风声鹤唳,更有莫迪总理宣布废除“大额纸币”的壮举,此举确实遏制了印度的外汇储备外流,同时也揭露了印度金融系统的脆弱,一个国家的金融系统50%以上掌握在别人手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相信大家已经不言而喻了。
❷ 印度是不是西方国家
印度是典型的东方国家,属于南亚,有着相当古老底蕴的古印度文化
但印度曾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有些西方文化的渗入
附上印度的网络:
印度共和国(印地语: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英语: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印地语:भारत;英语:India),位于10°N-30°N之间,南亚次大陆最大国家。东北部同中国、尼泊尔、不丹接壤,孟加拉国夹在东北部国土之间,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大体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凉季(10月至翌年3月)、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降雨量忽多忽少,分配不均。[1]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间创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土着,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确立了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兴起。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统一印度,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沦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1]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1] ,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印度是当今金砖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手工艺、纺织以至服务业。虽然印度三分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间接依靠农业维生,近年来服务业增长迅速,日益重要。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重要出口国。[1] 但同时也是个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种姓制度问题较为尖锐。
❸ 古代西印度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国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地方印度洋偏向于地球的东部,为什么古代把印度称为西方
天竺国吗,地在葱岭之南。去月氐东南数千里。
古代西印度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国相当于现在印度。
因为古代的方位是以中原为中心,坐南朝北左西右东来确定的。
印度在中国的西边,所以称呼西方
❹ 印度属于西方、南方还是北方
地理上属于东方,政治上属于西方。
❺ “印度”这个概念是不是西方人提出来的
作者:何赟
链接:https://www.hu.com/question/34772659/answer/60163822
来源:知乎
着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印度的“民族国家”概念应该是形成于19世纪中叶至后半页的一段时间内。这实际上是兴起于孟加拉地区的印度文艺界,以及印度教复兴运动等一系列近代思潮发展的结果。尔后形成的“印度性”(Hintva)等概念,以及在此刺激下形成的印度穆斯林独立建国的运动——也就是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分治啦。
印度人的所谓“民族性”自觉之前,从葡萄牙人第一次“殖民”印度,到1857印度成为英国属地,在西方人视角下的印度从模糊的地理概念越来越具象化,但基本上无论是具象的空间范围还是抽象的文化属性,“India”是西方建构出来的概念。
关于“印度”这个词怎么来的,之前有一篇答案简单写过两句:
印度的名字是来自 India 还是印度教的 Hin? - 印度文化
在讨论历史、哲学、宗教等领域时,一旦涉及译名,问题就大大的对不对?我曾经有概念不统一无法进行讨论的偏执,后来发现概念的统一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这恰恰是语言的局限呀。所以,理解一个名字时,它的溯源很重要。
“印度”这个词从中国的古典、西方的记录和印度自身的文化传承上理所当然的都具备不同的内涵以及外延,我们讨论的时候不该全都混在一起。这也是为什么网络上零碎的知识无法解释你的问题。
从西北方向来的外来民族来到了印度河流域,当地人用印度河的名字称呼这片土地。这才有了“Sindhu”。
写作“Sindhu”及其各种变形(Hind-、Ind-)的印度的概念在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后13世纪前后的时间里,完全就是外来民族对从兴都库什山(Hinkush)到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及德干北部的广袤地区的地理称呼。这个词不代表某一个国家,也不代表某单独一个民族或社群。
这个词的起源就是印度河,最初来到印度河流域的波斯人(前6世纪中叶)将印度河以东的土地和人唤作“Ind”,后来希腊人称之味“Indikoi”,再后来的穆斯林把这片土地命名为“al-Hind”。中间还有无数的变迁,但是这个“印度”的地理空间是不断扩大的。
至于这段时间这个词是如何变化的,比鲁尼(Al-Biruni)的印度志里面有详细的解释。
随后欧洲殖民者的到来,才有了这个词今天的模样。
所以,你的问题是:
“印度”这个概念是不是西方人提出来的?是不是在近代以前只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而非国家概念?
是的,你是对的。
“印度”这个词的外延拓展成为一支民族、一种宗教、一个国家、一脉文化,多半是西方印度学学者与印度本土社会改革家建构的东西。哈哈,因为那个时代民族、国家、宗教这些词的涵义本来就是一种西式启蒙的产物呀。
印度教徒(Hinism)用“Hin”称呼自己,动辄就说印度教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其实这个词真正指向整个次大陆上的这种宗教不过是近代才开始有的事儿。
---
印度这个词本身就是印度历史发展的体现,统一却割裂。
印度的名字是外来人给的,永远都是在非本土语言的语境下这个概念才能讨论。“India”这个词你在印度本土任何一种本土语言里都找不到,所以这个概念只能是西方认知的产物。下次,我们讨论一下“婆罗多”(भारत)的概念,也许能更好的理解古代印度文化对自己的身份认知。
❻ 为什么印度是西方体制,可是苏联却支持它
二战时印度从英国殖民下独立出来,它对西方列强有种天然的对抗基因,加之印度独立后领导人对美国的霸权行径很从满意,这两方面原因造成印度建国之初就远离西方,而亲近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线。
❼ 为什么印度是“印度共和国”而它却是资本主义制度
1950年1月26日生效的宪法规定印度为联邦制国家,是主权的、社会主义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国。印度采取英国式的议会民主制。公民不分种族、性别、出身、宗教信仰和出生地点,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由联邦议会及邦议会组成“选举团”选出,每届任期五年。总统依照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的建议行使职权。议会由联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组成。联邦院共244席,议员由各邦及中央直辖区立法院议员选举产生,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1/3。联邦院每年召开四次会议。宪法规定副总统为法定的联邦院议长。人民院为国家主要立法机构,其主要职能为:制定法律和修改宪法;控制和调整联邦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对联邦政府提出不信任案,并有权弹劾总统。人民院共545席,其中543名议员通过选举产生,另外2名议员由总统直接任命,每五年举行一次大选。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权力机关,有权解释宪法、审理中央政府与各邦之间的争议问题等。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委任。总检察长由总统任命,其主要职责是就执法事项向政府提供咨询和建议,完成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检察权,对宪法和法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等。各邦设有高等法院,县设有县法院。
印度是一个资本主义联邦制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但其职责印度加尔各答麦丹广场是象征性的,实权由总理掌握。国家的总统及副总统任期5年,由一个特设的选举机构间接选举产生。印度副总统在总统无法行使权力时接任总统,并不能自动接任总统。行政权力由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即印度的内阁)行使。议会多数党向总统提名总理人选,由总统任命总理。然后再由总理向总统提名副总理及其他内阁成员。印度国务院设国务卿一名、国务委员若干名。不设副国务卿。
❽ 印度属于西方还是东方
印度在历史上屡遭异族入侵和占领,因而人种繁多,血统混杂,语言纷乱,素有“人种博物馆”之称。
多数学者认为,印度有以下人种:尼格利陀人(Negrito),原始澳大利亚人(Proto Austaloid),达罗毗荼人或叫地中海高加索人种(Mediterranean),印度的雅利安人,蒙古人种(Mongoloid)
人种特点在印度并非为一个民族所特有,在印度,即使同一个民族,由于地区不同,因自然条件各异而有不同的特点;而不同的民族也有相同的特点。印度人种很多,民族繁杂,几个主要民族如印度斯坦人,孟加拉人,阿萨姆人,拉贾斯坦人,旁遮普人,古吉拉特人,泰卢固人,奥里萨人,马拉提人等。
所以说,印度的人种不能简单用东方和西方来区分,它是一个复杂的,东西方兼具的多人种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