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人饮食有哪些特点
印度的食物在世界上独具特色。印度人做菜喜欢用调料,如咖喱、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姜、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还是。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黄和茴香等20多种香料调制而成的一种香辣调料,呈黄色粉末状。印度人对咖喱粉可谓情有独钟,几乎每道菜都用,咖喱鸡、咖喱鱼、咖喱薯仔、咖喱菜花、咖喱饭、咖喱汤……每个餐馆都飘着咖喱味。除了咖喱粉,印度市场上还出售各种调料粉,赤、橙黄、绿、棕,五颜六色,至今笔者也没弄明白这些调料究竟含有什么成分。
印度饮食
由于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饮食习惯也不同。虔诚的印度教徒绝对不吃牛肉,因为他们把牛奉为神牛。穆斯林不吃猪肉,但大啖牛肉。因此,杀牛和吃牛肉常成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冲突的导火索。由于印度教徒占人口的多数(82%),牛肉是禁忌,因而,在欧洲市场上价格最贵的是牛肉,在印度是最便宜的,10至15个卢比一公斤,价格之低廉令人咋舌。猪肉也比较便宜,因为穆斯林和高种姓的印度教徒都不吃猪肉,低种姓的印度教徒和基督教徒才吃猪肉。羊肉价格最贵,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都吃。虔诚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是素食主义者,不沾荤腥。耆那教徒更是严格食素,连鸡蛋也不吃,但可以喝牛奶,吃乳酷和黄油。印度的素食者大约占人口的一半。印度的牛奶价格便宜,质量也很好,男妇老幼,都喝牛奶。奶制品如冰淇淋、奶酪、酸奶、蛋糕等,质量也属上乘。一公斤一盒的冰淇淋只要几十个卢比。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有米饭和一种叫“加巴地”的烙成的小薄饼,还有一种油炸的薄饼,又香又脆。印度的蔬菜主要有花菜、圆白菜、西红柿、黄瓜、豆角、薯仔、洋葱、冬瓜等,每样菜都烧得烂糊糊的,且放了不少咖喱粉,全是清一色的黄色。长时间的熬煮使维他命尽失,令人觉得可惜。印度人的早餐已经西化,一般是一杯牛奶,几片面包,果酱、黄油,但中午饭和晚饭则是地道的印度风味,每餐都有豆子汤。印度的豆子种类繁多,有大如蚕豆的红豆,还有黄豆、豌豆等,这些豆子都加上香料和盐,用来做汤。
印度最驰名的一道菜大概是“炖杜里鸡”,其名声犹如北京烤鸭。做法是把鸡腿、鸡块沾满香料,放在炉子里用炭火烧烤而成。出炉时味鲜肉嫩,十分可口。
印度人进餐时一般是一只盘子、一杯凉水,把米饭或饼放在盘内,菜和汤浇在上面。多数印度人进食时不用刀叉或勺子,而是用右手把菜卷在饼内,或用手把米饭和菜混在一起,抓起起来送进嘴里。留洋的知识分子或中产阶级家庭则使用刀、叉和勺子。
说起饮食,不得不提一下印度的甜食。印度的甜食可谓“名符其实”,甜得发腻。甜食种类很多,有煎的、炸的、烘的、烤的,一应俱全,但每一道甜食都无一例外地甜得要命。多数印度人都嗜食甜食,印度人容易发胖,大概与嗜食过多的甜食有关。印度人的晚餐也晚得名符其实,最早的在晚上8点左右,晚的在10点左右。吃完饭不久就上床睡觉,不发胖才怪呢。
由于长期是英国的殖民地,印度人也像英国人一样,有喝午茶的习惯。印度的茶是奶茶,做法是把牛奶掺水煮开,再把茶叶倒进去,煮沸后用小筛子把茶叶滤出,加糖后即可饮用。
roganjosh咖哩羊肉
gushtaba辣肉球加优酪乳
biryani鸡或羊肉加橙汁饭
tandoori鸡鱼等肉加上香料在陶锅烹煮
kebab印度烤肉串
bhujia咖哩素菜
samba印度煎饼包泡菜及咖哩扁豆
pomfret鲑鱼
malai椰汁咖哩虾
kulfi冰淇淋,印度茶
⑵ 印度美食数不胜数,为何大多数国家的人却不喜欢吃呢
世界上的美食非常多,大家肯定对很多美食都不陌生,只不过每个人都会选择自己喜欢吃的美食,所以有些不是自己喜欢吃的一般都不会刻意去记住。其实说到美食,单单是在中国就很多了,大多数都是好吃的,但是有一个国家却不是这样,虽然有很多食物,但是都被称为“黑暗料理”。而且据说去印度吃过当地美食的人都会闹肚子,但为何印度人却没事?
而且咖喱不仅有这些功效,甚至还能够杀菌呢,所以吃下去会拉肚子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为什么印度人吃了却一点事都没有呢,那是因为他们一家吃惯了,甚至可以说对咖喱是免疫了。其实稍微有人体质比较好吃了也是美食的,但是对于肠胃不好的人来说吃下去绝对拉肚子。
但是也不仅仅是因为咖喱的缘故,大家都知道印度人非常喜欢抓东西来吃,所以每个游客也是入乡随俗的用手抓东西来吃,所以也是导致拉肚子的原因,毕竟手上的细菌会有很多。也许水土不服或者饮食习惯不同也是导致拉肚子的其中之一。但是当地人给出的原因却是吃不惯他们的美食,不得不服。不知道你怎么看?
⑶ 为什么很多中国人都瞧不起印度美食
大家每次说起印度都会想到两个字“奇葩”,身上无时无刻透漏着神奇且神秘的色彩。印度人喜欢吃咖喱,咖喱就是用蔬菜、肉块等切碎后放在一起煮然后加入咖喱粉或咖喱块,直至煮到糊状的食物。
印度人吃的大都是这样卖相的食物,并且是将这种糊糊浇到米饭上一起食用。为什么印度人喜欢吃这种菜做成糊糊呢?
1.历史弥留 印度在古代是一个倒卖香料的国家,从本国、中国或其他国家进口香料然后再卖给欧洲人获得了大量利润,很早就对香料有一种痴迷。这些香料触动了印度人的舌尖,同时还具有许多好功效。然而将这些香料的味道发挥至极致的就是将食材煮至熟烂,再加入各种香料混合炖煮。许多人认为,印度人的口味都偏重,制作食物往往看不到食材原本的样子,他们仿佛吃进去的就是各种香料,然而食物本身只是陪衬品。而把各类食材煮成糊糊,让香料之魂完全融入食材的灵魂,让每一口进食都充满香料的美味。因此印度人的餐桌上,从香料进入他们的生活起,糊糊也进入了他们的生活。
2. 民俗文化 印度人喜欢用手直接捻取食物,不论大人还是小孩,一定是要右手吃饭。给别人递送食物、餐具等,也必须用右手。在他们看来,右手是最干净的,而左手是最脏的。所以他们进食时会用干净的右手去触碰食品,这如同时对神灵的敬畏,唯有亲手触摸食物,嗅闻食材的滋味,揉捏食品并且感受它的温度,才能够咀嚼到食品最最真实的感觉。使用刀叉,阻碍了食物传达出快感。用手更利于菜品与米饭的混合,还能感受温度,以免送入口中烫伤口舌。正是糊状的食物满足了他们在对神明和在触感和味觉的上的追求。
3.气候原因 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达22度以上。炎热的天造成了大部分的新鲜食物不利于长时间的保存。印度大部分家庭中没有冰箱,所以将新鲜的食材加入大量的香料做成糊糊起到腌制的作用,也更利于放置和储存。另外,印度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炎热,雨季降水量巨大,而且印度具有世界上十分之一的耕地,主要种植的就是水稻。因为受到日照时间影响,位于赤道附近的印度种植的大米成熟的速度快,一年能够达到两熟或者三熟,生长周期很快。所以印度大米的又细又长,就是我们所称的籼米。这种米饭煮熟之后没有什么粘性,而且口感干松,没有那么香甜软糯,而是粒粒分明。所以印度人将食物制成粘稠的糊糊状与米饭一同进食大大增加了米饭的香味和口感。同时糊糊也使松散的米饭更容易送入口中。
4.生活现状 印度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大米出口的国家,但是印度大米年产量较低,及时拥有世界上十分之一的耕地和长时间的日照时间。但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印度雨季短暂,极旱极涝频发,粮 食收成受到影响。而其中十分之一用于出口。印度人口众多,人口增长率高于中国,而地少人多。印度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严重影响了印度经济的发展。在印度国内仍有超过两亿的人口处于饥饿的状态。印度达哈维贫民窟,是目前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贫民窟。面积仅1,75平方公里,居民人数就达百万。就在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不充足的环境下。将食物做成稀状的糊糊更能节约成本,同时也能够满足更多人的胃口。即使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印度人也成品尝到美味的香料食物。无论哪个国家或哪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但都体现了民族的文化与智慧,大都“因地制宜”,且具有别样的意味,耐人寻味。我们对此应保持尊重理解的态度,去感受他国的不一样的文化风情与文化韵味。
⑷ “印度菜”在其他国家眼里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菜
‘印度菜’在大多数国家中并不受欢迎,在大家的眼里,总会觉得印度的饭菜不是很干净,而且印度的饭菜是直接上手抓,会让很多人感觉不适应,大部分中国人他们其实对于印度的菜并不是很能接受,而且印度咖喱的口感在某种程度上不太适合一些比较保守的中国人尝试,总体来说对比西餐和日本料理,中国人对印度菜没有什么太大的好感。
3总的来说印度菜可分为南北两大菜系,北印度菜的口味以微辣为主,以咖喱为特色,菜色清爽,更受欢迎,所以世界各国的印度菜多是北印度菜。南印度菜系,香料多用咖喱叶和芥末子,口味较重,以酸、咸、辣为主,原料多用椰子,菜式简单。但尽管印度菜种类很多,也依然不受大多数国家欢迎。
⑸ 如何评价印度美食
印度的咖喱还是比较出名的,但是如果不喜欢咖喱就会觉得印度没有美食。
⑹ 印度人饮食有哪些特点
1)吃饭用右手抓(左手是上厕所用的)。
2)喜欢吃咖喱,印度的咖喱南北有数十种,味道不完全相同。
3)印度教徒,特别是身份高的,素食为主,锡克教徒和穆斯林则可以吃羊肉和鸡肉。
4)米饭最讲究的是产于克什米尔地区的长粒香米,陈年的更香。
5)大量食用奶制品,主要的来源是一种奶水牛,主要的形式是鲜奶、酸奶、奶豆腐、酥油。
6)火候走极端,或者炖得稀烂,或者完全是生的,不喜欢中间状态。
7)调味走极端,咸的菜绝对不放糖,甜的菜绝对不放盐。
8)烹饪使用大量香料。
9)水果品种多,但最喜欢的是芒果。常常用鲜水果榨汁。
10)在中国常见的印度飞饼在印度很少见,最常见的主食除了米饭外是一种石块上烤熟的饼“捷帕提”。
11)蔬菜中最多是薯仔。
12)大量食用煮熟的豆类。
13)印度教严格限制饮酒,所以印度酒鬼很少。
14)喜欢喝红茶,放奶和盐。
15)上层社会和机关接受了英国的下午茶的习惯,下午四点多会就着饼干喝茶。
16)日常生活中不锈钢餐具使用最多。
以上都是亲身经历,纯手打,非转抄。
⑺ 你觉得印度菜好吃吗
吃印度菜可以说就是吃咖喱味。在印度餐馆,常常会发现印度人餐毕盘中几乎不留一点汤汁,而肉倒会被剩下。其实印度菜的精华就是咖喱,而为了更好地体会咖喱的美味,点菜时最好点一碗白饭,将咖喱汁拌着一起吃。至于到印度餐馆点菜,最好避免点多样同一种咖喱制作的菜,因为每一种咖喱都有不同的风味,所配的菜也不尽相同,仔细尝试每一种咖喱的精妙,才能够真正领略印度菜之辣。
印度人饮食南方以大米为主,北方以面食为主,餐馆有米饭、烙饼和面条供应。就米饭来说,印度人不只是用大米加水煮,而是要放进许多配料,一种名叫“拜思尼”的拌饭,里面有肉、蔬菜,还有药草,吃过一次的人永远不会忘记它的,那个感觉是飘飘然,无比的舒畅,像做了神仙一样。
印度面食也极有特色,爱吃烤饼的游客应该品尝一下“贾巴迪”,这种烤饼松软而香,北方来的游客一买就是一大叠,舌头一打卷,一个饼就不见了。印度的甜食最有名,那才是真正的甜品,够甜,甜得你回国后吃甘蔗觉得还需再蘸糖才够味!最值得推荐的是旧德里的“敦都里鸡”,它是最有代表性的印度名菜,15世纪时莫卧儿人带进印度的食品。
⑻ 印度的食物
万物都可拌咖喱
⑼ 印度美食这么不卫生,为什么还受很多人的喜欢
最近听到很多人出去旅游,有些人会说想去感受一下印度风情,结果回来的时候就疯狂吐槽说印度的东西真的很奇怪,也很不好吃,而且印度一些着名小吃街头也特别脏,脏的都没胃口了。
就像题主问的一样,为什么印度的街边小吃这么不卫生,看起来脏兮兮的,还是会有很多人买呢?我觉得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不得不说,印度菜与我们国家的饮食差距甚大,像是中国人很爱吃的鸡爪,印度人就很嫌弃,他们会自豪的认为:我们印度人只吃鸡脯肉,鸡爪只是我们丢弃的垃圾。由于印度是一个受宗教影响非常严重的国家,也就导致了他们在吃的方面特别挑剔,印度社会一些上层人士对食物的要求更是极致,甚至连印度菜中最常用的洋葱都不吃,只吃羊肉不吃羊肠,吃虾不吃章鱼等等。说起挑食,在印度更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文化,这或许是受社会上层的影响,所以一些印度人在餐馆吃饭都会挑三拣四,不论他是什么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