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人怎么改变微软

印度人怎么改变微软

发布时间:2022-07-27 21:10:09

㈠ 在印度人的带领下,微软可能市值也要突破万亿大关

文/杨剑勇

导读:

微软在印度人纳德拉的带领下,帝国正在崛起,富得流油,储备的现金高达902.5亿美元,市值也在不断飙升,作为操作系统霸主,推出适用于各种智能设备的Win10操作系统,寄望于Win10无处不在,借此连接人与各种设备、服务与场景,并借助“云+AI”的结合,发展成一个由智能云和智能终端组成的新世界。


微软和英特尔昔日靠“Wintel”在PC时代呼风唤雨,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两个昔日霸主均错失了这个时代,至此,成就了谷歌和Facebook等互联网公司的崛起,在芯片领域,由于英特尔在移动芯片的战略失利,使的ARM成为移动芯片新霸主。

值得庆幸地是微软在印度裔纳德拉接棒微软CEO一职后,作为微软第三任CEO不负众望,不仅改变了微软,如今也富得流油,储备的现金高达902.5亿美元,市值更是高达5355亿美元,不断飙升,仅次于苹果和谷歌,是当今全球市值第三的企业,帝国正在一步一步崛起,也预示着微软正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尤其信息科技向物联网迈进之际,在全球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纳德拉也曾表示:“很快物联网将使用户周围的所有对象成为“智能”对象,“计算将无所不在”,微软在努力提高物联网的易用性。”另外,未来几年内,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量将会达百亿千亿规模。

但物联网面临平台碎片化、多样化的属性,作为操作系统霸主的微软,推出适用于各种智能设备的Win10操作系统,嵌入到各种设备当中,寄望于Win10无处不在,借此连接人与各种设备、服务与场景。

早前不仅推出Windows10 物联网核心版,也在为Win 10开发一个叫“HomeHub”的功能,可以让PC和智能家居产品进行交互和控制,从而使得变成智能家居控制中心,并推出一款搭载微软自家语音助手的智能音箱,通过这款音箱,以及智能语音助手Cortana执行各种任务,以语音为入口争夺智能家居。

显然,物联网已经成为科技热潮,在杨剑勇看来,各方亦对物联网充满了各种期待,以及随着科技巨头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推进下,各种产品和服务都将嵌入AI技术,可以说一个人工智能无处不在的万物互联时代即将到来,在错失移动互联后,微软在以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基础,在一个以数据驱动的物联网时代,微软在所有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使用AI技术,使的这个时代下“云”无处不在和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

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在Build2017年大会上表示,依托于强大的计算能力、算法和大量的数据,以微软的云平台和办公软件方面的积累,为开发者提供了AI所需的强大的计算能力、算法和大量的数据等条件。

物联网时代的到来,赋予万物互联、万物感知,将重塑着我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微软在纳德拉带领下积极转型中,在奉行’移动先行、云先行’的战略,正如纳德拉所说,从一个移动优先、云计算的世界,发展成一个由智能云和智能终端组成的新世界。尤其在纳德拉带领下,微软市值也将有机会破万亿美元,尽管当前微软市值低于苹果和谷歌。

本文作者杨剑勇,长期关注物联网、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产业。

㈡ 印度人怎么这么厉害,当上了微软第一把手

是的,印度的IT产业还是很厉害的,谷歌的CEO也是印度人,印度电影也很不错

㈢ 微软新ceo引发思考:为什么印裔的成就高于华裔

在美国的硅谷,最大的两个族群就是华裔跟印度裔。很多人都发现,华裔没什么人能当上硅谷大公司的高管。印象中,除了杨致远、王安、李开复,基本就没什么华裔的名字了。于是,有些网友就认为,华裔当不上高管,当不上微软的CEO,原因在于英语不行,无法跟美国人进行良好的沟通。这是其中一个原因,但是,华裔当不上微软CEO,还有另外的原因。

原因之一:中国的高考不像美国的大学录取。中国的高考完全是百分之百用成绩决定一个人读怎样的学校和专业。因此,智商高的人会有机会读很高技术含量的专业,也可能读得很好。但是,美国的大学录取是综合评估一个申请人的,成绩只是一部分。他们要看这个学生是否有领导才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否关心社会,是否有强壮的体魄,是否对某样东西有长期的爱好......这样,美国的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充当社会的未来领导者方面,就比中国大学生要强很多,起码不会出现像中国的学生那样:高考很高分,进入了一个要高分才能进的专业,其实根本就对这个专业没有兴趣,只不过是名字好听而已。对自己的专业都不感兴趣,最多只能当一个纯熟的工匠,想有什么独创,想有什么创造性,就很难了,更不要说在这个领域当一个领导者和带头人。中国高考成绩差的学生,未必就是领导才能差,更不等于创新能力差,因此,比那些高分考上“好听”专业,却并不对那些专业感兴趣的人而言,更显得要成功一点。

原因之二:当年那些考上“好听”专业的同学,毕业后基本都有一份“好听”的工作,比较稳定,尤其是技术工作,都基本有机会学有所用。反观那些高考成绩差的同学,专业不好,学校没有名气,假如不发奋求变,绝对就没有什么前途了。假如不想到学校当政治老师当一辈子,就只能去考公务员。在改革开放之初,谁愿意放着大学不读,去考海关,考银行,考检察院公务员的职位的?但是,几十年后,当年这些考上海关,考上银行,考上检察院的人,现在都当上什么官,收入如何,又有谁能预料得到?

因此,我们很容易能理解:为什么硅谷的大公司没什么华裔?我们可以说是因为华裔移民的英语没有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印度人好;嘴巴说不过他们。或者华裔很难融入美国的社会,跟其他人的关系不如印度人跟其他人的关系融洽;也可以说华人之间都喜欢当老大,没有人愿意团结起来互相支持,或者拥戴一个人当老大,自己甘当小弟......等等。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华裔的技术领域都做得比较安稳,没有什么想要求变的理由。很多从事专业的华裔根本就不想当领导。既然自己根本就没有当领导的欲望,大公司的CEO又怎么会给你当呢?

㈣ win10是印度人开发的吗

win10不是印度人开发的。

MicrosoftWindows操作系统是美国微软公司研发的一套操作系统,它问世于1985年,起初仅仅是Microsoft-DOS模拟环境,后续的系统版本由于微软不断的更新升级,不但易用,也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操作系统。

Windows 10操作系统在易用性和安全性方面有了极大的提升,除了针对云服务、智能移动设备、自然人机交互等新技术进行融合外,还对固态硬盘,生物识别,高分辨率屏幕等硬件进行了优化完善与支持。

(4)印度人怎么改变微软扩展阅读


微软在Windows 10中对Modern界面进行了改进,使其与传统桌面交互使用更加自然舒畅,对于改进的Modern界面,可以称其为Modern2.0界面。

传统桌面,在Windows 10操作系统中,传统界面环境和之前Windows版本相比变化不是很大,自Windows 8系统移除的开始菜单也回归桌面任务栏。

Windows 10操作系统的传统桌面环境更加简洁、现代。所以用户考到的是一个纯色调的传统桌面环境,虽然少了以往毛玻璃的华丽、但是简洁的环境也不失为另一种优秀的视觉体验。

㈤ 为什么硅谷大佬大部分都是印度人

为什么硅谷大佬大部分都是印度人,却鲜有中国人身影?现在,印度人已经打开了从中层通向顶层的晋升通道,谷歌和微软两大帝国的印度裔CEO,已经再清楚不过地向整个科技世界显示:印度裔。

自从谷歌起,硅谷大公司的一项默认传统就是免费开放公司自助食堂。随着硅谷移民越趋多元化,这些大公司的食堂也开始向雇员提供全世界各国菜式。但近几年,硅谷食堂里的咖喱味一阵重过一阵。硅谷员工经常开玩笑称,甚至可以根据每家公司食堂里的咖喱味,来判断这家公司的印度人比例。

照此推理,现在硅谷咖喱味最重的食堂大概就是谷歌了。随着咖喱味一路飘香的,还有印度人在硅谷权力之路上越走越远。现在,印度人已经打开了从中层通向顶层的晋升通道,谷歌和微软两大帝国的印度裔CEO,已经再清楚不过地向整个科技世界显示:印度裔工程师在硅谷没有上限。谷歌新任印度裔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

数不清的硅谷印度裔高官
硅谷的印度高管已经有点数不过来了。其中就有红透半边天的谷歌新任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以及微软历史上第三任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仅仅这两家公司,印度裔高管就已经掌管了8000亿美元的市值。不同于一些族裔高管都是移民二代,这一波登上硅谷权力顶端的印度裔高管,都是土生土长的印度人,大多数都是在印度完成了大学本科教育后来美的。

比如,皮查伊出生于印度第四大城市钦奈的一个普通家庭,住在一个两房公寓里,他的父母连个电视机都买不起。纳德拉则在1967年出生于印度的海得拉巴,在印度的班加罗尔大学获得了电子和通信的工程学士学位,随后前往美国留学,在威斯康辛大学攻读计算器硕士。

当皮查伊在1993年,也就是互联网革命的前夜来到硅谷时,他父母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才帮他垫付了去美国的路费。皮查伊回忆说,当他第一次到史丹福,发现这里连一个双肩包都要卖60美元时彻底震惊了。但皮查伊也发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接触到了几乎是没有穷尽的互联网世界。

今年 43岁的皮查伊,在谷歌公司内部升迁极快。正是他发明了google chrome,在担任新CEO前,掌管安卓业务已经有两年了。皮查伊从当年那间印度破公寓里动身,用了20年,到现在执掌硅谷最重要的谷歌帝国命脉,这样的跳跃哪怕是发生在“美国梦”的语境下,都令人动容。

硅谷流传的一个说法是,皮查伊曾经一度想跳槽去推特(Twitter),但谷歌为了留住他开出了一张5000万美元的奖金,并最终给他让出了那个独一无二的位置。除了皮查伊和纳德拉外,硅谷的传奇式印度高管比比皆是。

最早可溯源到1980年就来到美国的沙比尔·巴蒂亚(Sabeer Bhatia)。巴蒂亚是hotmail的发明者,1968年出生于印度昌迪加尔,后来在加州理工念书。

还有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软件公司之一Adobe的首席执行官山塔努·纳拉延(Shantanu Narayen),在印度奥斯马尼亚大学念完本科,来美国博林格林州立大学读了计算器硕士。

演示文档共享平台“Slide Share”联合创始人兼CEO 拉什米·萨哈(Rashmi Sinha),出生于印度阿拉哈巴德,后在伯克利大学深造。太阳微系统公司,就是那个发明了Java语言的公司,其联合创始人维诺德·科斯拉(Vinod Khosla)也是在印度出生,于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受教育。

思科首席技术官帕德马锡·沃里奥(Padmasree Warrior),此前还担任过摩托罗拉的首席技术官,同样来自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后在康奈尔大学学习。

谷歌除了皮查伊,还有一位印度裔高管:企业业务总裁艾米特·辛格(Amit Singh),是他在2001年重塑了谷歌搜索引擎的核心算法。辛格在印度北方邦出生长大,也是在印度理工学院的罗克分校读书,后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德卢斯大学念计算器科学研究生。

鲜有中国工程师高管
印度高管的成长路径,其实与中国工程师一模一样的。活跃在硅谷的大量中国工程师,同样也是在中国清华、北大等顶级学府念完本科,然后申请来美国攻读工程类的博士,最后前往硅谷求职。

同属亚裔的印度和中国工程师,在美国其它族裔眼中的印象都高度一致:成绩优秀、技术拔尖,但不擅长体育,总体比较内向,喜欢和自己人扎堆。

但中国工程师能在硅谷真正出头的少之又少,像网络最近高薪挖角的吴恩达可能是一例。1976年出身的吴恩达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国际上最权威的学者之一,名震硅谷。即使是吴恩达,也是出生在伦敦、于香港和新加坡接受教育的华裔,并非像很多印度高管那样成年后才移民来美。除吴恩达之外,就很难数得出几个中国工程师高管的名字。

硅谷一个传统族裔权力结构是:大量担任技术研发任务的中国工程师,往上是一群印度中层,再往上则是美国本地白人高管。

现在,印度人已经用实际行动打破了“天花板瓶颈”。但中国工程师依然停留在“勤奋、靠谱、技术能力强”的研发人员层面,鲜有向管理层的突破。

中国工程师私下对印度同事最大的抱怨,就是认为印度人“互相偏袒”。最被诟病的几大罪状,就是在公司入职时,印度面试官赤裸裸地偏袒印度候选人,甚至不惜放水;在工作中,印度同事又拉帮结派,喜欢口头上表功和讨好上司,个个都爱钻研晋升之道。

古老的印度学徒传统
这些“声讨”当然有中国工程师受压抑的情绪化,但在管理学中,这种“印度式管理”倒也确有出处。瑞士圣加仑大学在2004年搞了一项对印度式管理风格的研究,结论称印度高管倾向于参与式管理,喜欢和下属建立非常深远的关系。“这种管理艺术可能来自于印度的学徒传统,在上下级之间会建立情感纽带”,这篇研究称。

新罕不什尔南方大学一项研究也比较了跨国企业中,印度经理和美国经理的差别,称“印度高管的风格是,上级会非常真诚地替下属考虑,两者之间往往会建立极强的忠诚感,甚至超越了薪水回报”。

这种发源于印度手工艺行业的古老传统,在推动印度裔工程师融入硅谷时显得马力十足。早在沙比尔·巴蒂亚时代,印度工程师和企业家就开始在硅谷拓宽势力范围,靠一代代的积累建立印度企业家在美国的超强人际网络。

三十多年前,第一代成功的硅谷印度创业家,就已经意识到外来移民在美国发展的难处和障碍,开始毫无保留地帮助前来追随的印度老乡。经过几代印度企业家们的努力,他们实际上已经在硅谷创造出了一个良性发展的印度圈生态,包括引荐人脉、设立天使投资,专门帮助初来乍到的印度创业者。“这是靠第一代印度移民非常有意识的努力才争取得来的地位”,《印度经济时报》上的一篇文章中说道。

前几代印度移民另一个突破性成就是,打破了美国人对印度人的刻板印象,认为印度人只能成为优秀的工程师,而不是杰出的管理者。上述文章指出,“当第一代硅谷的印度移民成功打碎职业上的玻璃天花板后,他们还决定要从此互相扶持着前进。他们意识到后来者将面临同样的困境,要想突围,只有抱团。由前人来为后来者打破更多障碍,提供更多经验,开启机遇之门”。

所以,中国工程师最看不惯的“给自己人放水、互相抱团”,虽然可能有意气之嫌,但确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印度高管的做事风格。就是通过这种赤裸裸的互相提携的传统,上一代印度人为今天的皮查伊和纳德拉开辟了道路,向美国人证明了印度人可以担当大任。

对于中国工程师,除了缺乏这种强力抱团的传统外,最望尘莫及的还有印度人英语的母语优势。在吐槽完印度同事“爱拍马屁”后,许多中国工程师也都会哀怨地再自叹一句:“中国工程师就算想拍句马屁也都说不太溜。”
录取率不到2%的印度理工学院

仅仅靠提携,可能能进入大公司混碗饭吃,但要成为“技术至上”的科技公司高管,还是要靠超强实力。皮查伊能当上谷歌CEO,首先还是因为他发明了chrome。

事实上,许多杰出的印度工程师确实是仅凭个人实力,就能让整个互联网世界心服口服。根据2014年的数据,目前硅谷大概有15%的创业公司都是由印度裔创办。

在美国,印度人实际上已经成为由移民创办的科技创业公司中的最大族裔,超过了英国、中国和日本三个族裔加起来的人数。

从 1999~2012年,虽然印度雇员只占硅谷整体雇员人数的6%,但印度人在硅谷创建的公司占全硅谷的比例从7%飙升到了15.5%。创业公司是最能代表创新精神和技术实力的一个指标之一,这些优秀的印度裔工程师,其中大概有一半都来自于同一所印度的大学:印度理工学院。

这是皮查伊和许多其它印度高管的母校,被誉为全世界最难进的大学,录取率不到2%,比哈佛大学录取率还低的多。或许把美国的哈佛、麻省理工、普利斯顿大学加在一起,大概就是印度理工学院在印度的地位。

据调查显示,在美国高科技企业的集中地硅谷,约2000个新生企业中,约有四成是由印度人开办的,而其中一半是印度理工学院培育出来的人才。

从上个世纪70年代科技产业腾飞的黄金时期起,每年印度理工学院70%的毕业生会选择出国,且大部分都落脚美国。过去50年,印度理工学院总共诞生了17万毕业生,留在美国的就超过3.5万人。

㈥ MBA关注:印度人为什么能在世界顶级职场完败中国

近10年中,越来越多的印度人进入全球顶尖企业担任高管;世界500强中,外籍CEO有75位,印度裔就占10个席位。

“印度效应”为什么而产生?印度裔CEO的管理能力为何如此超群?这甚至已经成为美国一些商学院研究的课题之一。

登顶世界级企业

2017年9月,世界制药巨头诺华公司宣布:诺华全球首席执行官江慕忠于2018年退休,Vas Narasimhan继任成为新一任首席执行官。

这位新履职的CEO年仅42岁,是个印度人。他有着十分光鲜的履历:早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后进入哈佛医学院以及哈佛肯尼迪政治学院,分别获得医学博士和公共政策硕士学位。Vas Narasimhan的第一份工作在麦肯锡,2005年加入诺华公司。升任CEO前,他担任诺华全球药品开发负责人兼首席医学官。

后来,他亲自主导的必应搜索引擎,以及基于云计算推出的Office 365,均战绩显赫。尤其云计算业务,更是成为微软增长最快的产品,给集团贡献了巨大利润。

2014年2月,鲍尔默退位,纳德拉顺利接棒,成为微软第三任CEO。

彼时,纳德拉面临的是“救火”:微软原本打算靠收购来的诺基亚移动业务,扩充自己的设备部门,却在苹果、谷歌面前败下阵来;而一直以来,鲍尔默树立的销售导向作风已将微软带偏了轨道。

纳德拉上任后,表以极大决心:我将不遗余力地清除创新障碍,让公司重新回到先前的轨道上。重要的是,微软“必须回归硅谷创业公司的工程师文化,以开发者为导向,主力推动利润丰厚的云计算业务”。

上任4年来,他对微软的战略思路进行了大幅调整:过去按件计费销售的软件变成基于云的免费服务;让Azure、企业产品和服务成为公司新的“现金牛”;同时开发和收购一些较好的移动应用,如Outlook、Office 365、Sunrise等。此外,他还开放了很多产品和技术,如.NET开源、Xamarin开源、Visual Studio,以支持iOS和Android开发。

近日微软Build 2018的开幕演讲上,纳德拉表示:“智能云与智能边缘计算近在咫尺,这是巨大机遇,同时也倍感使命的艰巨。”而大会前夕,他还公布了一项颠覆微软历史的决定:Windows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事业部存在。

一代IT巨头终于甩掉了“历史包袱”,纳德拉成了“刷新”微软历史的人。

“印度管理”效应

纳德拉在极力用自己的方式让微软转变,但在其所着新书《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中,他称自己只是在帮助微软“进化”。

这个进化,就是重塑企业文化。

纳德拉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高级管理团队每个人之间都要深入了解。甚至让每个管理团队成员分享自己的爱好与人生哲学。“只有当个人都将自己的热情与组织目标结合在一起时,企业才能进入最佳状态。”

“纳德拉身上有一种神奇的能力,能将大家团结起来,激励人们去做他们从未想象过的事情。”同事对他的这个评价,一方面反映了他的个人领导魅力,另一方面也佐证了印度人比较团结的特点。

纳德拉的变革在微软形成了与盖茨、鲍尔默时代完全不同的文化:曾经竞争至上的文化,一度使微软在业界频遭诟病;而纳德拉式的温和领导,正让这家公司变得“柔性”。

自幼出身多劫但性情温和的纳德拉,懂得一个对付“暴君”(老板)的办法:“他们对你大吼大叫,说你是疯子,指责你试图毁掉整个公司。但你不要被这种戏剧性场面吓倒,只要一次次拿着数据去找他们,证明你的观点。”

这是印度人与生俱来的思维习惯——用思辨的方式解决问题。

资料显示:很多印度人自小就长于辩论,比如百事可乐女CEO因德拉·努伊,在学生时代就是辩论高手,这使他们即使有不同意见,也不会成为争执的靶子。

在信仰众多、文化冲突较大的印度,这是一种绝好的人际关系处理方式。

北京大学国发院BiMBA联席院长杨壮研究发现,印度人的思辨能力,使得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和西方有同样的脉络。“他们在真正做事的过程中,反映出自己不仅仅是问题的解决者,更重要的是能够发挥自己的长项。”

富于思辨力,使得印度人在职场上更注重积极沟通。

一个有趣的说法是:中国的CEO要求开会,一到办公室就绷着脸讲话;而印度籍CEO一到会议室,开场白则是“嗨,我来了……”

纳德拉说,在开会的时候,不只是让自己听,还要尽可能地让其他人表达自己的看法。倾听之后,作为领导者,他才能更好地“理解”。

开会的细节反映出:中国的领导者趋向严谨,而印度的领导者更注重沟通的效果。

反观被传统教育灌输的国人,尽管聪明、勤奋、服从、执行力一直代表着东方文化的优秀品格,但是这些,在形成领导者的素养上却差强人意。

不论是差异还是差距,在全球国家实力的角逐中,印度一直把中国作为竞争对象,试图实现超越。

30年前,中印两国经济规模不相上下,而30年后,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印度的追赶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但是与“印度管理”的差距,却应令中国人细思极恐,奋起直追!

㈦ 为什么微软的高层都是印度人占据

首先这是印度整个国家拿来发展的重点行业,印度是紧抱美国大腿的
美国金融、IT非常发达,作为一条哈巴狗,当然得跟主人学
所以印度也玩金融和IT,但是金融他玩不起来,因为环境太差,至于IT只要有人才就行。
然而印度培养出来的IT人才,全都跑美国去了,等于给美国打工(笑死)
然而这些都没什么卵用
印度自己国内,没有知名的企业,一个知名的跨国企业都没有,重工业不行,轻工业也不行,国家命脉在人家手里
拿得出手的IT,整天就吹自己IT多强多强,一看,全都是高管,但并不是老板
然后你再看中国,今天收购了哪家公司,明天就是买了哪家公司的股份
对比很明显,中国公司都是目标当老板
印度人目标是被人管
骨子里有种奴性,再看他们印度到现在还存在的种姓制度,嗯,似乎一切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㈧ 印度的教育那么烂,为什么印度裔ceo可以统治硅谷

印度人正在悄悄地占领硅谷。印度精英正在涌入硅谷的管理、技术、计算机和其他领域。在美国500强公司中,许多跨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都变成了印度人。例如,进入谷歌的盛大披萨。掌管微软的萨特雅·南德拉;领导百事可乐的因陀罗·克里希纳莫斯;安卓系统的负责人桑德鲁。一方面脏乱不堪,另一方面又充满了精英。印度教育发生了什么?印度糟糕的教育状况差距是一个非常极端的国家。他们不像世界上其他国家那样按财富排名,而是按姓氏排名。印度人分为四个种姓,贱民没有姓。

激烈的竞争真让人头疼。这次考试与高考相当,程度更高。印度有句谚语:一等学生去印度理工学院,二等学生去麻省理工学院。基础教育造就了一大批尊重学生个性、注重素质的印度精英和注重能力的应试教育。他们的精英教育模式的确有其优点。也正是因为如此,印度出来的人才几乎是世界顶尖的,所以他们会去往世界科技的顶端硅谷。

㈨ 印度人迟早毁了硅谷微软让印度给坑了印度人会不会搞垮

印度人和中国人的性格正相反。
中国人是有十说一,话不说绝,但做会做绝。
印度人是有一说十,狠话撂下一堆,但都是空话。

阅读全文

与印度人怎么改变微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补办长期护照要多久 浏览:873
中国和印度之间发生什么 浏览:124
意大利语下载什么软件 浏览:23
法国意大利哪个给的时间长 浏览:965
中国到智利有多少公里 浏览:497
北京意大利餐厅哪里最好 浏览:754
1965年印尼华人大屠中国做了什么 浏览:809
英国羊怎么防盗 浏览:984
在line上为什么找不到印尼 浏览:338
意大利和法国哪个更加艺术 浏览:352
中国最大的卧佛是哪里 浏览:404
1965年印尼对中国做什么 浏览:764
伊朗现在怎么收款 浏览:1002
越南语ba是什么意思 浏览:464
越南女性怎么上户口本 浏览:176
伊朗文字世界文明怎么说 浏览:974
伊朗为什么越来越强大 浏览:247
印尼鱼鹰有什么用 浏览:500
印尼苹果12手机多少钱 浏览:506
美国退出伊朗有什么影响 浏览: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