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恒河岸边的露天火葬场在什么地方
瓦拉纳西,老城区,恒河边 ,夜祭台往北大约200m
⑵ 印度恒河有多脏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正常每100毫升河水中大肠杆菌安全数量为500,而恒河水的数量则超过10万。
印度80%都信奉印度教,在印度教徒眼里只要在恒河水中洗浴,人的灵魂就能获得重生,还可以驱除疾病。每年都会有很多人接受恒河水的洗礼,在印度人民心目中,恒河是美丽神圣不可侵犯的。
恒河也被称为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河,恒河附近遍布数十个烧尸场。印度教徒认为最光荣的事情,就是去世后能在恒河烧尸场被火化,然后将骨灰抛入恒河中。
气候
恒河流域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河系。水的补给在一定程度上依靠7月西南季风带来的雨,以及4~6月热季中喜马拉雅山脉融雪汇成的流水。
恒河流域降水与西南季风相伴,但也随6月间起源于孟加拉湾的热带气旋而来。只有少量降雨发生在12月间。年平均降雨量在流域西头的760mm至东头2286mm余之间(在北方邦的上恒河平原,平均降雨量约为760mm;在比哈尔中央平原,为10312.4mm;在三角洲地区为1524mm)。
⑶ 印度恒河边到底是怎么烧尸的
对于印度教信徒们来说,这辈子能在恒河边,喝恒河水,沐浴恒河澡,最后还能在恒河边燃尽人世间最后的肉躯之身,是一件无上荣光且修行圆满的事情,故而,每天恒河边的烧尸庙,人山人海。
最为奇特的事,在烧尸庙旁边,依旧会有很多洗澡沐浴洗衣服的人们,年轻人还会互相嬉戏打闹,完全对旁边的烧尸熟视无睹了。一边烧尸,一边洗澡,真心达不到阿三们的思想境界。
⑷ 印度恒河浮尸怎么来的 具体的说说.
印度恒河浮尸是这样来的:印度素有天葬的习俗,数以百万计的印度人进行露天火葬,将逝者的骨灰撒入河中。然而有些买不起足够的火葬用品的家庭,有时直接将遗体放进水中,有些则是火化不完全。
另外,根据传统,有一些神职人员的遗体也是被直接放入水中。由于恒河的水流变小,这些遗体有时在河中腐烂,危害健康和环境,而不是顺流而下。野狗和乌鸦聚集在尸体旁边。
恒河的历史文化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 之一,曾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着名的“恒河文明”。恒河这条世界名川,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河”和“印度的母亲”。众多的神话故事和宗教传说构成了恒河两岸独特的风土人情。
恒河是印度的圣河,历史悠久,有着浓厚的民俗和文化色彩,即使经过千年的文明洗礼,恒河两岸的人们仍然保持着古老的习俗。许多自古流传的神话,使印度人民对恒河母亲生起无限的怀想,烙下一个不可磨灭的情结。这一生中至少要在恒河中沐浴一次,让圣河洗净生生世世所有的罪业。
恒河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两岸人民,加上他们虔诚的宗教信仰,被视为“圣河”,将恒河看做是女神的化身,虔诚地敬仰恒河。古时候,恒河水流湍急、汹涌澎湃,经常泛滥成灾,毁灭良田,残害生灵,有个国王为了洗刷先辈的罪孽,请求天上的女神帮助驯服恒河,为人类造福。
湿婆神来到喜马拉雅山下,散开头发,让汹涌的河水从自己头上缓缓流过,灌溉两岸的田野,两岸的居民得以安居乐业。从此,印度教便将恒河奉若神明,敬奉湿婆神和洗圣水澡成为印度教徒的两大宗教活动。
⑸ 世界文化遗产尼泊尔烧尸庙将重新开放,这一古址有怎样的历史
烧尸庙重开放因疫情之源,为减少与控制新冠人数,尼泊尔在三月份全国性封锁开始一直关闭,七月份尼泊尔决定取消全国性封锁。在印度教等多方组织提出对烧尸庙还未开放的疑问,直至今年十一月底,尼泊尔官方才决定十二月十六日把帕斯帕提纳神庙重新对外开放。
帕斯为众生、帕提为主之意。庙建于公元五世纪,至今有一千五百年历史。六座石台,上游两座专用于皇室贵族,余下游四座归平民,临近神庙越彰显身份贵重。
因尼泊尔人相信将骨灰撒入河可灵魂解脱,在许多人临家人逝世,会把躯体用黄布盖着移至河边,用圣河水浇在尸身,放于柴堆上进行火化,且把骨灰伴随着贴身物品与祭物冥币撒入巴格马蒂河内。
⑹ 恒河在哪里
恒河三角洲
世界最大的三角洲是恒河三角洲,它宽320公里,开始点距海有500公里,面积达7万多平方公里,分属孟加拉国和印度。
恒河下游分流纵横,主要水道就有8条,在入孟加拉湾处又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一起,形成了广阔的恒河三角洲。在三角洲地区,恒河分成许多支叉,是一个颇具特点的三角洲。这里土壤肥沃,农业发达,是南亚次大陆水稻、小麦、玉米、黄麻、甘蔗等作物的重要种植区。
位于南亚东部,临盂加拉湾。由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冲积而成。两河河水给孟加拉湾带入的悬浮物质每年约2亿立方米。它的起始点距海500km,总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三角洲。在三角洲内,河流多支叉,井游移不定。平均海拔不足10m,土层深厚肥沃,水网密布,是盂加拉国与印度重要的农业区,也是世界黄麻的最大产区。主要城市有加尔各答(印度)、达卡、吉大港(孟加拉国)等。
⑺ 加德满都谷地帕斯帕提那神庙(烧尸庙)怎么样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帕斯帕提那寺位于泰米尔区以东约5公里的环城公路边、巴格马蒂河的西岸。这座塔式风格的寺庙始建于1696年,是尼泊尔最大的印度教神庙,也是南亚地区供奉湿婆神的四大神庙之一,并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由于只有印度教徒才能进入寺庙院内,普通游客只能在西门外张望,可以看到湿婆神的坐骑——一尊巨大的公牛南迪像。据说神殿内供奉着一尊黑色的四头帕斯帕提神像。 顺着寺庙西边的台阶爬到顶,可以居高临下欣赏镀金的庙顶。神庙东北部的河岸是印度教苦行僧居住的地方,走过人行桥来到与神庙相对的河东岸,有一排湿婆林迦塔,继续沿台阶往上走有一处观景台,可以隔着河俯瞰整个帕斯帕提那寺。在帕斯帕提那寺南部的河岸,有尼泊尔最大的火葬场Arya Ghat。这里几乎每天都会进行普通尼泊尔人的火葬仪式,因此帕斯帕提那寺也被许多人称为“烧尸庙”。逝者的身体被包裹好排列在河边,在柴堆上火化,整个过程有条不紊,很安静,没有哭丧,最后骨灰被撒入河中,随河水流入恒河。 通常清晨和傍晚是观看火葬仪式的最好时间,但这毕竟是亲人们哀悼悲伤的私人时刻,建议在观看时不要挤到火葬的人群中,也不要拍照。在火葬台北边有许多隐士洞,是苦行僧修行的地方,如果你要给苦行僧拍照可能需要付一点小费。1. 由此可以步行前往博达哈大佛塔,从河东岸的观景台继续往东北走,约1.5公里抵达。 2. 每个月的月圆当天这里都会有仪式,而每年2、3月份湿婆神节时,还会有数十万信徒来此朝拜。
飞猪上还可以查看更多有关于帕斯帕提那神庙(烧尸庙)的介绍和玩法还有周边的景点
⑻ 图说印度:传说中的印度恒河烧尸,到底是怎么回事
印度教信奉生死轮回,认为死亡并非结束,而是下一个新生的开始。因此,印度教信徒并不惧怕死亡,只怕无穷无尽的轮回之苦。他们相信死后如果骨灰投进神圣的恒河,就可以在生死轮回中得到解脱。所以,在瓦拉纳西的恒河边火葬是通往天堂最快捷的道路。所以在印度,家里死了人并不是什么伤心的事情,他们的家人无非进入了一个新的轮回。
死去的人先被布包裹起来,先是一层白布,然后是黄布缎和红布缎绕着,专人抬到恒河边等候火化,抬架用新鲜竹子编成。
火化前先抬到恒河里浸3次,两头人从恒河里捧水浇透尸身,然后放置在河边准备好的木头架子上,木头上浇些白色的油和放些亲人的祭品还有香料,用茅草从专门的取火处取火,绕木台5圈后点火。焚烧之前黄布缎会先除去,点火后还往火里撒一些米粒。整个过程可能一个多小时,最后用恒河水浇灭火焰,烧剩下的灰烬被推入恒河中。整个过程没有忧伤,也不肃穆,对当地人来说不过就是生活里的一件事情而已。
印度教轮回的观念让印度人不仅能够平静的看待生死,也造就了印度人温和、安贫乐道、坦然接受现实的性格。
——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