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菩提是怎么称呼的

印度菩提是怎么称呼的

发布时间:2022-07-29 06:49:27

⑴ 什么是菩提树.菩提树代表什么意思

【物种名称】菩提树
【中文别名】阿里多罗,印度菩提树,思维树,毕钵罗树,觉树
【拉丁学名】Ficus religiosa
【英文名称】Bo tree ;Pipal tree;Bo-tree fig
【科属分类】桑科、榕属

菩提树原产印度,因此通称印度菩提树,别名觉悟树、智慧树。相传梁武帝天监元年(502 年),印度僧人智药三藏从西竺引种菩提树于广州光孝寺坛前。从此我国广东、云南均有菩提树生长。 是印度国树。

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各地的丛林寺庙中,普遍栽植菩提树,它在《梵书》中称为“觉树”,被虔诚的佛教徒视为圣树,万分敬仰。

唐朝初年,禅宗六祖慧能写了这么一首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流传甚广,所以后世许多人都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菩提树,其实是人们误解了他的本意,菩提树不仅存在,而且又名思维树,是一种桑科榕属常绿大乔木。慧能所写的“菩提本无树”这一诗句,大概是从佛家理论“四大皆空”里作了引伸而来的吧!

补充:
“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在英语里,“菩提树”一词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宽宏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恶,觉悟真理之意。而在植物分类学中,菩提树的拉丁学名为Ficus religosa,有神圣宗教之意。

⑵ 菩提是什么

菩提:(术语)Bodhi,旧译为道,新译为觉。道者通义,觉者觉悟之义。然所通所觉之境,有事理之二法,理者涅盘,断烦恼障而证涅盘之一切智,是通三乘之菩提也,事者一切有为之诸法,断所知障而知诸法之一切种智,是唯佛之菩提也,佛之菩提,通于此二者,故谓之大菩提。智度论四曰:‘菩提名诸佛道。’同四十四曰:‘菩提,秦言无上智慧。’注维摩经曰:‘肇曰:道之极者,称曰菩提,秦无言以译之。菩提者,盖是正觉无相之真智乎。’止观一曰:‘菩提者,天竺音也,此方称道。’大乘义章十八曰:‘菩提胡语,此翻名道。果德圆通,名之为道。’安乐集上曰:‘菩提者,乃是无上佛道之名也。’唯识述记一本曰:‘梵云菩提,此翻为觉。觉法性故,古云菩提道者非也。’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⑶ 菩提树又名什么树(在印度)

菩提树原产印度,因此通称印度菩提树,别名觉悟树、智慧树。相传梁武帝天监元年(502 年),印度僧人智药三藏从西竺引种菩提树于广州光孝寺坛前。从此我国广东、云南均有菩提树生长。 是印度国树。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各地的丛林寺庙中,普遍栽植菩提树,它在《梵书》中称为“觉树”,被虔诚的佛教徒视为圣树,万分敬仰。 国外分布于印度、日本、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坦;中国大陆主要分布于广东(沿海沿海岛屿)、广西、云南等地,多属栽培,但喜马 雅山区,从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至不丹均有野生。望采纳,谢谢

⑷ 菩提树 是什么

菩提树
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各地的丛林寺庙中,普遍栽植菩提树,它在《梵书》中称为“觉树”,被虔诚的佛教徒视为圣树,万分敬仰。传说,佛祖释迦牟尼是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佛)的。

菩提树属桑科常绿乔木。一般树高15米,直径2米。树皮黄白色,树干凹凸不平。树枝有气生根,下垂如须,侧枝多数向四周扩展,树冠圆形或倒卵形,枝叶扶疏,浓荫覆地。叶互生,三角状卵形;深绿色,有光泽,不沾灰尘,被看作圣树的象征。叶形美观,常用作诗画题材。花生于叶腋,不见真面目,称隐头花序。隐花果,扁平圆形,冬季成熟,紫黑色。

菩提树原产印度,因此通称印度菩提树,别名思维树。相传梁武帝天监元年(502 年),印度僧人智药三藏从西竺引种菩提树于广州光孝寺坛前。从此我国广东、云南均有菩提树生长。

菩提树树干富有乳浆,可提取硬性橡胶;花可入药,有发汗解热之功。它适于寺院、街道、公园作行道树。

菩提树属桑科榕树类高大乔木。在印度叫做毕婆罗树。当年,年轻的乔达摩·悉达多王子在结束了6年的苦行之后,坐在毕婆罗树下悟道成佛,被后世尊为释迦牟尼。“菩提”的本意是指悟道成功,菩提树就是觉悟之树。名为《二十年代佛主出世纪》的傣文经书记载着28位佛主依树成道的经过,据考证,其中有6代佛主的成道树是四种榕树。
西双版纳佛寺多,菩提树也多。这里的傣族、布朗族信仰佛教,都把菩提树视为神圣之树。虔诚的佛教信徒认为菩提树是吉祥树,自觉加以保护,把它种在佛寺院内,几乎每座佛寺院内都有菩提树。

⑸ 菩提是什么

菩提只是菩提萨埵的简称而已,梵文原文为bodhi-sattva,菩提是觉、智、道的意思,萨埵是众生、有情的意思。意译作道众生、觉有情、大觉有情、道心众生。即求道求大觉之人、求道之大心人。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菠萝蜜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
习惯上称为“菩萨”,是小乘佛教修行的最终目标。

⑹ 佛陀和菩提是什么意思 还有什么叫善菩提 菩提是不是一个佛的名字

“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佛陀,这是印度古代梵文Buddha的音译。亦译作“佛驮”、“浮陀”、“浮屠”、“浮图”等。
意译为“觉者”、“知者”、“觉”。
觉有三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而,凡夫缺此三项,声闻、缘觉缺后二项,菩萨缺最后一项,只有佛才三项俱全。
小乘佛教讲的“佛”一般是用作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大乘佛教除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其数如恒河沙子。
如过去有七佛、燃灯佛;未来有弥勒佛;东方有阿閦佛、药师佛;西方有阿弥陀佛,信仰面很大的还有毗卢佛(大日佛)等。从佛身说,有法身佛、报身佛、应身佛等。
但,佛陀,这个词还有更深入的含义。如果一定要对“佛陀”这个词有一个定义的话,那就是拥有“四身五智”的无上智慧者。
佛陀包含了“断”、“证”、“功德”、“四身”、“五智”。
“断”指斩断一切烦恼障和所知障的涅盘境界。
“证”指彻悟二谛和万 事 万物的体性和事相。
“功德”指断证所获得的身口意不可思议的无量功德。
“四身”指自性身、智法身、报身、化身。
“五智”指法界体性智、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事智。
“无上”指超越一切凡圣,无与伦比。

⑺ 3、为什么将毕钵罗树叫菩提树

相传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毕钵罗树下悟道,才得名为菩提树(梵语bodhivrksa),“菩提”(梵bodhi)意为“觉悟”。

菩提树(Ficus religiosa L.),是一种桑科榕属的植物。

大型乔木,幼时附生于其他树上,高达15-25米,胸径30-50厘米;树皮灰色,叶革质,三角状卵形,榕果球形至扁球形,成熟时红色,雄花,瘿花和雌花生于同一榕果内壁;子房光滑,球形。花柱纤细,柱头狭窄。花期3- 4月,果期5-6月。

分布于日本、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坦及印度。是印度国树。


⑻ 菩提树又称什么树

菩提在印度语就是“觉”的意思,这棵树便成了智慧的化身。所以,后来被佛教尊称为菩提树或“圣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
菩提树的拉丁学名叫ficus religiosa linn,原产于东印度,为桑科榕属常绿乔木。枝条柔软,叶互生,革质,心形,较薄,背面有微小的玉瘤体。先端细长如尾下垂,边全缘或微波形。主脉中粗,网脉小而明显约8对,叶柄细而长,柄与叶差约1--3厘米。花序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近球形,属隐头花絮,成熟时呈紫红色,直径1—1.5厘米。树冠圆形或卵形,枝叶扶疏,浓荫覆地。
此树原名毕波罗树,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他年青时常常感到烦恼:人为什么要受生老病死轮回之苦,怎样才能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于是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有一次在一棵树下静坐了7天7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后人就把这棵树称为“菩提树”,菩提在印度语就是“觉”的意思,这棵树便成了智慧的化身。所以,后来被佛教尊称为菩提树或“圣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

⑼ 菩提树是怎么得名的

菩提树,《西阳杂俎》中说:“菩提树出摩伽陀国(今印度),在摩诃菩提寺,盖释迦如来成道叶树,一名思惟树。”又据《广东志》里说:“菩提树种西域,大可数围。梁天监元年(公元509年)僧智药三藏,自天竺国(今印度)持菩提树一株,航海而来,植于广州光孝寺戒坛之前,迄今千余年,茂盛不改。”菩提树原产印度,所谓“菩提”系梵语译音,有正宗之意,因相传释迦牟尼在这树下成佛而得名。

佛教认为菩提树下修练可以成仙。禅宗六祖慧能曾写过一首诗:“菩提本无树,名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表示出佛教虚无的境界。

阅读全文

与印度菩提是怎么称呼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留学公章怎么写 浏览:377
为什么印度电影比较好 浏览:237
印度大选花费多少 浏览:20
印尼雅加达亚运会为什么举重 浏览:780
印度银行有多少家 浏览:732
意大利现代轻奢家具有些什么品牌 浏览:276
为什么印度人咬脚 浏览:854
中国西电历史最高股价是多少 浏览:682
养印尼虎鱼用什么背景 浏览:622
伊朗可以用什么做象征 浏览:596
意大利到底哪里好 浏览:151
中国满洲里巴达广场在哪里 浏览:349
越南招聘信息在哪里看 浏览:429
一兆越南币能换多少人民币 浏览:815
伊朗警察抓捕了多少人 浏览:869
越南什么地方有金钱龟 浏览:291
欧洲为什么示弱伊朗 浏览:228
伊朗是怎么回事儿 浏览:902
意大利为什么打不过墨索里尼手 浏览:779
伊朗战争多的原因是什么 浏览: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