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在阿富汗有哪些投资

印度在阿富汗有哪些投资

发布时间:2022-07-29 11:31:17

1. 你觉得阿富汗概念股有哪些

阿富汗概念股有这些:中国建筑,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中国中铁。

1.阿富汗概念股主要是基础建设个股,因为阿富汗需要重建;

2.投资中一定要保持冷静,阿富汗概念可能只是炒作;

3.阿富汗局势还比较混乱,重建可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塔利班重新获得了阿富汗的领导权,阿富汗局势战争可能也会慢慢结束,接下来就是阿富汗国家重建。阿富汗领导人多次向中国表态,希望中国能够帮助阿富汗重建,因为中国的基础建设是世界公司的强国,基础建设领域我们拥有很多技术优势,这也是阿富汗希望中国参与阿富汗建设的真正原因。

三、中国会参与阿富汗的重建吗

我们从国家领导的表态来看,中国还是愿意帮助阿富汗重建,只是现在阿富汗局势还没有稳定下来,风险比较大,短时间中国企业可能很难参与阿富汗建设。

阿富汗概念股可能也只是短线炒作,过一阵大家可能就忘记了这个题材,投资者一定不要入戏太深,如果陷进去可能会发生亏损。

2. 阿富汗的概念股都有哪些

阿富汗的概念股主要是基建股:中国建筑,中国交建,中国中铁,中国铁建。

1.阿富汗战争之后,需要重建,基建是最正宗的阿富汗概念股;

2.中国基础建设在全世界都非常出色,这是阿富汗邀请我们参与的最重要的原因;

3.阿富汗概念股炒作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因为阿富汗的建设周期比较长。

中国股市的波动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比较大,炒作风气也比较浓厚,很多概念炒作更是让人吃惊。阿富汗概念股,这让很多人都摸不着头脑,名字看上去比较奇怪,其实就是炒作中国的基建,因为阿富汗战争之后需要重建,而且阿富汗多次表态邀请中国参与他们的重建,阿富汗概念股就这样产生了。

三、阿富汗为什么邀请中国参与基础建设

阿富汗邀请中国参与基础建设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在全世界基础建设方面都非常出色,性价比也非常高,而且中国政府不干涉别人内政,这也是阿富汗邀请中国参与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3. 阿富汗穷吗

阿富汗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2020年的一项资料显示:阿富汗名列“世界上最穷的五个国家”之列(另外四个国家是:委内瑞拉、刚果民主共和国、津巴布韦、尼日尔爾尔)。美国国会研究服务中心今年6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大约有90%的阿富汗人生活在政府规定的每天2美元的贫困线以下,近40%的人口处于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绝对贫困状态。世界银行最新数据显示:全世界只有六个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阿富汗

阿富汗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阿富汗拥有丰富的祖母绿、黄金、碧玺、海蓝宝、红宝石、云母、铟、钼、铬铁、花岗岩等矿藏。被称为“世界的宝藏国家”。早在2010 年,美国军方官员和地质学家就透露,位于中亚和南亚十字路口的国家坐拥价值近1万亿美元的矿藏,可能会极大地改变其经济前景。然而,社会动荡、基础设施缺乏和严重干旱阻碍了全球最有价值矿物的开采。在长期内外局势的动荡下,阿富汗要引进外商投资与合作也很困难。阿富汗也因此被称为“躺在富矿上的‘穷户’”。早在2010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就曾预言:“如果阿富汗有几年的平静,允许其矿产资源的开发,它可能会在十年内成为该地区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4. 阿富汗与印度的历史关系

阿富汗的历史可上溯到古波斯帝国,公元前6世纪居鲁士大帝远征时并入波斯。亚历山大远征后又并入其帝国。亚历山大死后帝国三分,阿富汗地区又转属于东部的塞琉古王国。约前250年,位于阿母河与兴都库什山间(包括阿富汗北部)的巴克特里亚总督狄奥多德据地脱离塞琉古而独立,建立了希腊化的巴克特里亚王国(中国史籍称大夏、吐火罗等),前二世纪上半叶最强盛,曾扩地至印度河,后因内乱转衰。
前二世纪上半叶,原驻于河西走廊的大月氏被匈奴所败,遂西迁至阿母河领域,约前140-130年左右征服大夏,将希腊王朝逐向南方。东汉时大月氏分休密、双靡、贵霜、都密、肸顿五部。一世纪时,贵霜统一诸部,扩张为强大的贵霜王国,其盛是西起咸海、东至葱岭,横跨中亚和印度半岛西北部,倡大乘佛教。三世纪后渐衰,分裂为若干小国。五世纪上半叶被从北方袭来的恹哒所灭。
恹哒系游牧民族,原居于金山(阿尔泰山),臣属于柔然,罗马人称之为“白匈奴”。五世纪初西迁,以后相继征服伊犁河域、河中地区、吐火罗、印度西北部,还击败了萨珊波斯,杀其王,成为一令人生畏的强国,其统治中心就在今阿富汗境内,信奉袄教。567年左右,萨珊波斯与西突厥联合击灭恹哒,以阿母河为界瓜分其领土。吐火罗被划归属波斯,但不久(约568年)又被西突厥夺取。
627年,西突厥统叶护可汗派其长子在吐火罗建立了突厥人的王朝。唐军灭西突厥后,吐火罗的突厥王朝向唐称臣,唐置月氏都督府于此。另在今阿富汗境内及其附近还有若干臣属于吐火罗的小国:护密、护时犍(唐置沙州都督府)、罽宾(修鲜州都督府)、帆延(乌凤都督府)、诃达罗支(条支都督府)、骨咄(高附都督府)。另外,唐还于662-674年间封流亡来唐的波斯末王之子卑路斯为波斯王,置波斯都督府于波斯东部与阿富汗境内。八世纪初,阿拉伯人的势力进入,控制了吐火罗。自751年怛罗斯之战后,葱岭以西之西域诸国尽皆归于阿拉伯人,此后中亚地区逐渐伊斯兰化,直至今日。
821年,阿拉伯阿拔斯朝(黑衣大食)呼罗珊总督塔希尔建立了塔希尔王朝,领有中亚、河中、阿富汗地区,名义上承认哈里发主权,但形如独立。867年锡斯坦省军队统帅亚库布(绰号萨法尔)起兵建立萨法尔王朝,873年灭塔希尔王朝,领有伊朗大部、河中、阿富汗、印度西部,中心在呼罗珊,曾一度远征巴格达。不久,河中地区又兴起了地方将领建立的萨曼王朝,900年灭萨法尔王朝。962年,呼罗珊总督阿尔普特勤又据伽色尼城独立,称雄一方,建立伽色尼王朝,占领阿富汗,十世纪末灭萨曼王朝,相继得到中亚与伊朗各一部分、印度河领域北部,十一世纪受到塞尔柱突厥人打击而衰落,失去伊朗、中亚领地。十二世纪中叶,赫拉特与伽色尼之间的廓尔山区兴起了廓尔王朝,很快就据有阿富汗全境,后又灭伽色尼王朝,占伊朗、印度各一部,1215年左右廓尔王朝被兴起于河中的花剌子模苏丹国所灭。
1220年花剌子模被蒙古灭亡,以后阿富汗相继为蒙古汗国、伊儿汗国以及附属于蒙古人的一些小政权统治,帖木尔兴起后又归其统治。帖木尔死后阿富汗又成为帖木尔后裔与中亚的土库曼黑羊王朝等国争夺的战场,十六世纪后又转入波斯手中。
1747年,阿富汗阿布达里酋长艾哈迈德乘波斯衰落之际独立,建立了阿富汗王国,使得统一的阿富汗国家正式形成。历经阿布达里德王朝(1747-1826)、巴拉克宰(1826-1973)两个王朝。其间分别于1839-1842、1879-1880、1919年三次击败英国的入侵。

5. 阿富汗是一个中亚内陆国家,是苏联和中国的邻国.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

阿富汗是中国的邻国,但是相邻的部分只是一条狭窄的高原山谷。对于中国的经济意义不大。但是在中国西部安全,地缘政治来说,因为美国人的驻兵,有很大的战略牵制。而苏联在没有解体之前,的确和阿富汗接壤(接壤部分是现在的中亚部分国家,如吉尔吉斯斯坦等国),但是现在的俄罗斯,在中亚都要和美国中国明里暗里争夺势力,对于阿富汗鞭长莫及,影响力有限。911之后,美国人用武力推翻了阿富汗的伊斯兰极端原教旨主义政权塔利班,但是不能根除其影响,现在的塔利班仍在塔利班活动,暴力恐怖事件不断,美国一首扶持的阿富汗现政府,不能对全境实施有效管理,很多地方军阀势力割据,教派之间地狱之间的争斗不断。美国军队(和少量其盟国人员)仍在阿富汗驻军,维持安全。阿富汗是一个内陆高山国家,不靠海,但是却处于中东(尤其伊朗)、中亚、中国、南亚(和巴基斯坦包括印巴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接壤),其战略地位十分突出。另外,阿富汗本身的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只是原来塔利班统治时基本切断了与世界市场联系,再加上这几年的战乱割据状态,阿富汗的国民所得处于全世界最低水平,各项表明人类发展的指标也是倒数,最近一两年,阿富汗局势有所好转(但是安全问题仍然不乐观),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开始在阿富汗投资,主要是矿产,中国也积极利用经济手段进入阿富汗,一是为了资源利益,二是可以向美国示好(看我支持并投资你占领的国家)同时牵制美国在阿富汗的影响力。

6. 印度在华有什么投资吗

前段时间因边境问题,印度发起了抵制我国应用软件和对印投资的热潮。虽然我们也想针对性的对印度在华投资进行反制,但经过细算发现,印度在我国民众印象当中好像没有太多的投资。

2019年中国和印度的贸易总值是639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其中中国对印度出口5156.3亿元,增长2.1%,自印度进口1238.9亿元,下降0.2%,贸易顺差是3917.4亿元。

从贸易额来看,印度逆差很大,而具体到投资方面,对比中国企业在印度仅2019年就投资了270亿人民币,印度企业在华投资很低。

7. 最近,中国这个新动作为何让印度很紧张

最近,中国这个新动作为何让印度很紧张?

原标题:最近,中国这个新动作为何让印度很紧张?

有时候摊子铺得太大了,对印度来说也是一种负担。

文| 林民旺邱永峥

前几天,中国、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三国外交部长在北京举行首次三方外长对话。

在记者会上,三方表示将致力于加强彼此间关系,深化互利合作,推进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互联互通,不加区别地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同时,中巴表示愿同阿方一道,本着互利共赢原则,积极探讨中巴经济走廊以适当方式向阿富汗延伸。而正是这点,触碰到了某些国家的痛点。

比如印度某些媒体说,“中巴经济走廊计划延伸至阿富汗令印度感到不安,这会让中国势力进一步深入中亚并连接南亚”,“中国要进一步包围印度”。

针对这种认为中国“过度扩张”的言论,外长王毅也进行了回应,中阿巴三方外长对话不寻求代替现存机制,不针对三国以外的任何一方。中方仍然主张的是“阿人主导、阿人所有”的和解进程

1

阿富汗

《今日印度》网站称,中巴经济走廊延伸至阿富汗是“中巴舞剑,意在印度”。印度这么说,是有原因的。

这些年来,印度对阿富汗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政策,两国关系有了显着提升。印度曾向阿富汗提供超20亿美元的战后重建援助;帮助阿富汗建设公路、电网和医疗等基础设施,比如从阿富汗赫拉特省的德拉拉姆市一直延伸到伊朗扎拉吉市的国际公路,耗资上亿美元的萨拉姆水电站以及造价7500万美元的阿富汗新议会大厦等等。

但是,印度提供的援助并非“免费”。

比如在军事方面,印度要求阿富汗国防军要接受印度军队的全面培训,要求军官去印度培训,或者让印军来阿富汗。同时,让阿军队“承担应尽的军事责任”,说白了,就是希望培养阿富汗可以当作未来“谋局”的“棋子”,用来牵制巴基斯坦之用。

归根结底,印度希望借阿富汗、伊朗(尤其是查巴哈尔港)绕道巴基斯坦,将影响力深入到中亚地区。比如印度刚刚加入的上海合作组织,也是为了借助这个平台以提高自己在中亚的存在。为此,印度不惜耗费巨资在阿富汗修建战略公路,悄然渗透,苦心经营。当然,部分也源于巴基斯坦没有处理好同阿富汗的关系,2016年还曾几度在边境线上短兵相接,让阿富汗转而更加亲印。

但是,有时候摊子铺得太大了,对印度来说也是一种负担。

印度虽然自诩“南亚霸主”,但是在自身经济建设上尚且自顾不暇,遑论援助他人。比如在修建阿富汗“经济命脉”兴都库什战略公路时,除了效率低下,还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完成公路的建设。这时,阿富汗提出想要引入中国资金参与建设公路,印度坚决反对。

如此,阿富汗转向中国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了。

一方面,发展是主旋律,无论是阿富汗还是巴基斯坦,都对经济发展有共同的渴望,与此同时中国有经济实力,拿得出技术与资本;另一方面,中国与阿富汗一直关系亲密,况且中国主张的是“阿人主导、阿人所有”,不过度涉入内政,一定程度上也让阿富汗较为放心。

这样一来,处心积虑在南亚“谋划”的印度,丧失了阿富汗这个钳制巴基斯坦的战略抓手,能不着急吗?

图片来源:观察者网

2

深意

也许大家对阿富汗的印象,只简单停留在“塔利班”或者美国在这里长达16年的战争上。但其实,“帝国的坟墓”,历史上英俄“大博弈”以及冷战时美苏在阿富汗的较量,似乎都告诉我们,这个地方,乱。

那么为什么中国还要“介入”阿富汗问题呢?

首先,这有助于中国打击“三股势力”、毒品输入等重大问题。28日,恐怖分子对阿富汗首都发动连环袭击,造成至少41死84伤,“伊斯兰国”随后宣布对袭击事件负责。面对恐怖分子回流,世界上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完全安全。而打击恐怖主义势力,中国需要阿巴两国的配合,加强反恐情报合作,一同将恐怖分子阻在境外。

其次,最重要的是有助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尤其是作为旗舰项目的中巴经济走廊,毕竟阿富汗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必经之地。在阿富汗,中国有巨大的资源投资,如埃娜克铜矿项目和阿姆河盆地油田项目,然而却一直因阿富汗内部安全问题而难以积极推进。

而且,解决阿富汗问题,中国是最佳人选,也只有中国才具备这样的能力和可能性。

在阿富汗问题上,中国的立场一直都较为超脱,奉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同阿富汗各派都保持着友好关系。中国的这一角色是其他国家所无法替代的。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美国、印度、巴基斯坦都是阿富汗问题的直接相关方,任何一方的得利,或者各方的关系变化,都可能引起区域其他国家的反制反应。

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周边外交最大的变化是要“经略周边”、“塑造周边”。换言之,就是对周边的未来环境,中国要有自己的未来规划,思考的不是如何适应当下的环境变化,而是积极去塑造未来5-10年内的发展趋势。

因此,中方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中介”,利用自己同各方的“人脉”,搭建各方和谈的平台,提供对话的便利。无论是巴基斯坦还是阿富汗,都有一个共同的意愿,就是发展经济,这是巴阿抛弃纷争,和平相处的基础。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好可以大大改善两地的经济水平。

对于这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事情,中国何乐而不为呢?

外交部长王毅、阿富汗外长拉巴尼(左)、巴基斯坦外长阿西夫(右)

3

印度很焦虑

实际上,印度对中巴经济走廊的反对,主要还是出于对中国“一带一路”的焦虑。毕竟,将南亚和印度洋当成自家“后花园”的印度,不希望别人轻易“染指”自己的地盘。

不妨来看看印度官方的表态。今年5月,印度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互联互通倡议必须建立在公认的国际准则、良治、法治、开放、透明及平等的基础,暗指“一带一路”存在以上这些问题;并且公开反对中巴经济走廊,称没有国家能接受一个忽视其主权和领土完整核心关切的项目。

印度着名中国问题专家谢刚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旨在构造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Sino-centric global order)。而现在随着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将攫取印度的发展空间。

例如本次,印度就担心该项目通过克什米尔地区,而印度认为这个地区属于自己。印媒报道称,印度一直强烈反对中巴经济走廊通过克什米尔地区,但是中国却一直想邀请其他国家合作。

对此,王毅外长进行了回应,“中巴经济走廊是经济合作项目,不应将其政治化。走廊与地区现有的争端,包括领土争议没有关系,也不应有关系”。

对于印度的“胡搅蛮缠”,中国却一直在释放善意。“中巴经济走廊的目的不是针对第三方,同时希望能惠及第三方,惠及整个地区,成为地区一体化的重要动力。”

中国官方也多次公开解释,中巴经济走廊是民生项目,中国无意介入印巴克什米尔争端,中国对克什米尔的政策没有变化,可以考虑中巴经济走廊向印度延伸,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以及印度的北南经济走廊连接起来,印度的“季风工程”和“香料之路”可以与“一带一路”对接等等。

不过,中方的表态,似乎并未让印度接受。印度也一直扮演着抵制中国“一带一路”的先锋。

比如近期,印美日共同抵制了将“一带一路”写入到联合国的决议中。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莫迪6月份对华盛顿的访问,寻求到美国支持其对“一带一路”的立场,也才有了美国国务卿蒂勒森称“一带一路”是“掠夺性经济”。

4

尴尬

印度的抵制立场,也多少让它在地区多边组织中显得尴尬。

举个例子来看。

今年,在索契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十六次会议的《联合声明》中,有一个条款是这么说的: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等六个国家重申支持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值得注意的是,在联合声明中,八个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员国中唯有印度被剔除。

现在,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及诸多国际机构,都已经或直接或间接地寻求加入经济走廊建设。2016年9月,伊朗总统鲁哈尼更是直接向谢里夫提出了加入走廊的要求(一星期前,岛叔恰好在伊斯兰堡参加了中巴伊三方建设中巴经济走廊的二轨会议)。

随着阿富汗的加入,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趋势如此,印度,你到底该如何面对呢?

拓展阅读

印度吞并了几百个“小国”, 却因一个“硬骨头”今天仍打得你死我活...

当地时间12月23日和24日,纷争不断的克什米尔烽烟再起,印度、巴基斯坦在这里连日猛烈交火并造成人员伤亡。

24日晚,印度《教徒报》呼吁印巴两国和解,称“是时候该破冰了”。

然而数十年的积怨,“破冰”又谈何容易?

三个月前,印度政府发布了一份有关印巴克什米尔边界地区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7年里,克什米尔地区共有41000人由于战争死去——平均每天都有4条生命在战火中消逝。

南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火药桶”,冲突的核心正是克什米尔地区。

而克什米尔问题的根源,远比数十年更加久远,它其实是南亚漫长历史进程和印巴分治时众多“烂摊子”所遗留的难解命题。

文| 徐聪了望智库特约历史观察员

本文为了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了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世界首富的海得拉巴被印度抢走啦!

米尔·奥斯曼·阿里汗,这个名字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很陌生。

但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此君可是世界上响当当的人物:1937年2月22日,他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阿里汗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

他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因为他是当时的“世界首富”。

阿里汗手握大把的黄金、珠宝,据说,他拥有的所有珠宝连起来可以绕伦敦的皮卡迪利广场一周;

他用旧报纸裹着当镇纸用的钻石,比英王王冠上那颗还重!

……

不过,要是以为这些金银珠宝就是阿里汗的全部家底,那就太天真了——这位富翁还拥有一个面积广袤的“国家”。

横亘于南亚次大陆中南部的这块土地,名为海得拉巴,领土面积达21.3万平方公里,比英格兰和苏格兰加起来还要大,也比如今克什米尔的印巴实控区加起来更大;

它的位置十分重要,把海得拉巴叠加到今天的印度地图上就能发现,它实实在在地长在印度的“心窝”里;

海得拉巴又具有一个特点:以君主阿里汗为代表的统治阶级是穆斯林,但领土上绝大多数居民却是印度教徒。

若是没有它,今天的印度将是一块“空心”的版图

刚刚取得独立的印度坐不住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所以,印度堂而皇之地“要求”海得拉巴“并入”印度。

作为穆斯林的阿里汗自然不肯接受,他想保持独立,甚至加入巴基斯坦。

屡次“劝说”不成,印度终于露出了獠牙。

1948年9月13日,印度军队直接入侵海得拉巴。

阿里汗的巨大财富无法逆转双方悬殊的力量对比,海得拉巴军队抵抗5天后,被迫投降。

海得拉巴由此被印度吞并,至此,当代印度的版图才算基本形成。

2

印度:卧榻之侧岂容……

巴基斯坦:闭嘴!我的卧榻之侧怎么总能听见你的呼噜声?!

海得拉巴和大名鼎鼎的克什米尔都被称为“土邦”。

印度、巴基斯坦和各土邦,原本都处在英帝国的殖民统治之下。

英国人离开时,同意印巴以“分治”形式独立,各“土邦”可以自行选择加入印度还是巴基斯坦,或者选择独立。

因此,到印巴各自独立时,南亚次大陆上,还存在着近六百个土邦,其中550多个在印度境内。

但是,英国人给出的方案毕竟只是理论上的原则,现实的地缘因素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处在印巴两大国境内星罗棋布的土邦,纷纷识相地“主动”并入印度或巴基斯坦。

两个南亚面积最大的土邦——海得拉巴和克什米尔,是少数几个“拒不从命”的“硬茬子”。

克什米尔的统治者哈里·辛格是印度教徒,但其治下3/4的人口是穆斯林。

印度疯狂吞并境内土邦的行动,巴基斯坦不会视而不见:你的卧榻之侧不容人酣睡,难道我的就可以吗!

克什米尔对于巴基斯坦,相比海得拉巴对于印度,要棘手很多。

急于将克什米尔收入囊中的巴基斯坦,吓坏了土邦君主辛格,他选择主动投入印度,换取其武力支持。

印度很乐意“插一杠子”。印巴双方谁也不轻易相让,旷日持久的冲突由此爆发。

当代南亚最大的争端就存在于这个“最后的大土邦”,这也正是印巴分治方案中不明不白的土邦处置规则导致恶果的一个缩影。

土邦的问题,却并非此时才出现的,它的历史还要上溯到更远的时代……

3

“海得拉巴、克什米尔们”从哪里来?

喜马拉雅一山之隔,隔出了两个世界。

山这边的中国,从秦统一六国以来,“大一统”的理念深入人心,历史上虽屡经战乱分裂,但最终都必然走向统一,这一传统已延续了两千多年。

而山另一边的南亚次大陆,从古至今基本处于邦国林立的状态,从未实现过真正的统一,也从未有过一个统治整个国家的中央王朝,即便是空前强盛的阿育王时期也是如此。

来自中亚和西南亚的征服者一次次来到印度平原,建立起众多五花八门的封建土邦。

到了欧洲殖民者入侵前的莫卧儿帝国时期,这种特点更加凸显。

莫卧儿帝国(Mughal Empire),是突厥化的伊斯兰教蒙古人在南亚次大陆上新建的国家,是帖木儿蒙古帝国的“续集”(“莫卧儿”其实就是“蒙古”的音译)。同时,它又是伊斯兰教文化与印度教文化的交汇点。

注:莫卧儿帝国从1526年开始至1858年结束,统治时间长达331年。1857年,莫卧儿帝国末代君主巴哈杜尔参加反英大起义,失败后被英国殖民当局放逐到缅甸仰光,印度最后的王朝——莫卧儿王朝灭亡。

莫卧儿帝国给南亚种下了土邦问题的种子。

自建立之初,莫卧儿帝国便是邦联性质的国家,大肆分封功臣贵族,地方总督、王公享有极大的自治权利。

立国之初,帝国皇帝尚能靠个人权威、严酷法令约束地方;后来的君主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减弱,王公贵族或部落首领巧取豪夺,逐步把原本以服军役为条件、分封所得、不能世袭的领地转变为世袭封建领地。

在第六位皇帝奥朗则布(1658--1707在位)统治时期,莫卧儿帝国的疆域达到了顶点,版图最广时包括今天阿富汗一部、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和印度大部。

然而,这看似鼎盛的大帝国,却是外强中干——战争大大消耗了帝国实力,长久在南部征战,导致奥朗则布对北部的控制力减弱,大贵族纷纷拥兵自立。

奥朗则布推行宗教迫害政策,下令对非伊斯兰教徒征收重税,进一步加剧了国家的分裂。

到奥朗则布去世时,留下的已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帝国。

18世纪以后,帝国日益衰微,各省总督、地方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封建主乘机纷纷拥兵自立,遍布印度各地、大小不等的土邦王国,正是在这时形成的。

正如马克思所评论的那样:

“大莫卧儿的无上权力被他的总督们摧毁,总督们的权力被马拉塔人摧毁,马拉塔人的权力被阿富汗人摧毁;而在大家这样混战的时候,不列颠人闯了进来,把他们全都征服了。这是一个不仅存在着伊斯兰教徒和印度教徒的对立,而且存在着部落与部落、种姓与种姓的对立的国家,这是一个建立在所有成员之间普遍的互相排斥和与生俱来的排他思想所造成的均势上面的社会。这样一个国家,这样一个社会,难道不是注定要做征服者的战利品吗?”

4

维多利亚王冠下的“两个印度”

1857年,莫卧儿王朝灭亡,印度正式进入英国殖民统治时期。

英国人在他们统治的南亚版图上建立起了英属“印度帝国”,将原本仅是概念的“印度”具象化为一个国家。

这个“国家”满目疮痍:“国境”之内,居然还分布着近600个大小不等、分裂割据的土邦国。

所有土邦加起来面积达500万平方英里,占英国统治南亚总面积的45.3%,人口达8600万,占当时区域总人口的1/3。

许多土邦王公热情欢迎英国人到来,在战场上为英国人冲锋陷阵,以承认英国君主为前提,保留他们的王位。

各土邦王公和大英帝国签订条约,确认上述原则,接受英国国王兼印度皇帝的君主地位,同意副王(总督)控制其外交和国防大权。

作为交换条件,英国保证各王公享有内部事务自治的权利,像海得拉巴这样实力雄厚的大土邦还拥有自己的货币、造币厂、铁路和邮政局。

注:1858年印度帝国成立后,英国驻印总督(Governor-General)加上了“副王”(Viceroy)的头衔。这一与众不同的头衔,凸显印度对于大英帝国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1877年,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为印度女皇

所以,英国统治之下的南亚,事实上有“两个印度”:

一个是先后以加尔各答(1858—1911)和德里(1911—1947)为首都,并以此为中心由各省组成的印度,称为“英属印度”(British India,或称“印度帝国”),由英国直接统治;

另一个是由565个土邦王公封建领地组成的印度,称为“印度土邦”(Princely State),由各邦王公施政,英国殖民者在幕后操控。

直至1888年,一位高级英国驻印官员还说:“现在没有,过去也从未有过一个印度。印度甚至从未有过一个欧洲人心目中的国家,即在国土、政治、社会和宗教方面拥有统一的国家。以为印度能成为国家,就像指望将来欧洲各国被一个单一的国家所取代一样异想天开。”

英属印度和印度土邦虽然都以英国国王为最高元首,却是两种不同的政治实体。国中之国,可能不算稀奇,但是一“国”之内,存在着如此众多、不相连接的“国家”,实在不能不说是种奇特的现象。

土邦王公拥有不同的封号,如马哈拉贾、罗阇、摩诃罗阇、纳瓦布和尼查姆等。

注:称为马哈拉贾(Maharaja)或罗阇(Raja)的,一般是印度教或锡克教的封建主;

称为纳瓦布(Nawab)的,原是莫卧儿帝国派驻较大省份的总督;

称为尼扎姆(Nizam)的,原是中央政府封派的省级官员(后来成为掌握省的实权的最高长官)。

纳瓦布和尼扎姆均为伊斯兰教徒。

海得拉巴的尼扎姆和克什米尔的摩诃罗阇,统治的领土和人口与欧洲最大的国家不相上下。位于阿曼海之滨的卡提阿瓦岛的王公,居住在破旧不堪的马厩内,管辖的地盘仅仅略大于一个县。四百多个土邦的面积不超过三十平方公里。

尼赫鲁在《印度的发现》一书中指出,“其中有15个可以认为是主要的土邦。最大的是海得拉巴、克什米尔、迈索尔、特拉凡哥尔、巴罗达、瓜略尔、印多尔、柯钦、斋浦尔、佐德浦尔、比加尼尔、波保尔与巴的亚拉。跟着就是许多中等土邦,最后是几百个很小的地区,有些在地图上并不比针尖大。这些小土邦的大多数是在加提

8. 特朗普邀请印度介入阿富汗是“请君入瓮”

特朗普宣布了美国的阿富汗新战略,大多数举措并不出人意料,整体而言也无多少“新意”。特朗普确认美国不会从阿富汗快速撤军,这一决定可谓“众望所归”,这场在16年前发起的战争还会继续下去,虽然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但是撒手不管的后果美国将无法承受。而在阿富汗局势风雨飘摇之际,特朗普敲打主要反恐盟友巴基斯坦却笼络印度,至于前者“邀请”印度介入阿富汗的意图到底是什么则引起诸多猜疑。


可是特朗普似乎也没有热心到为印度的大国梦搭台,却不求任何回报。在印度媒体解读出特朗普对印度倚重的同时,一些西方媒体从中看到的是特朗普对印度的“最后通牒”。而很多的印度网友也表示,特朗普的邀请更像是“请君入瓮”的套路。

阿富汗军事失败、腐败横行,西方的主流媒体已经“达成共识”——阿富汗战争几乎已经注定是一场赢不了的战争。特朗普巴不得早些从这里抽身,只是因为伊拉克的前车之鉴(美军撤走,IS填补权力真空迅速崛起),特朗普无奈改变撤军的初衷。泥足深陷的美国可能需要的是一块垫脚石,而印度“大小”正合适。

印度面对的诱惑很大,大国地位的荣耀、可能的美国军援以及在世仇巴基斯坦的西北部悬一把利剑,甚至完全有可能打破南亚的战略平衡进而腾出手来“走向世界”。但是回报有多高,风险就有多大,在阿富汗这块大国坟场,英国人曾饮恨于此,苏联也曾在此徒耗十年,美国陷入阿富汗泥潭也已经十多年,这么多大国都不行,那么印度又靠什么创造“奇迹”?是沦为美国的垫脚石还是经营出一块登上世界大国地位的台阶,这是一场赌博,下面就看印度的了。

美国真的是到处想占便宜。

9. 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有哪些资源值得利用

印度最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从独立到现在,印度在经济方面所呈现出最大的优势就是一直以来都是稳步增长,从来没有经济危机或者是大的动荡,印度是很多条河流的发源地,印度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印度虽然人均经济水平落后,但是印度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在科技方面也有重大的突破,印度从建国到现在,采用了一切可发展的手段,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是印度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原因。

10. 关于阿富汗的经济历史,完整点,快,很急!说得好悬赏追加。

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府通过国家垄断主要经济部门,调动私人资本的积极性,争取外援。从l956起,开始实行五年经济计划。通过第一、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工农业生产均有发展,国内交通运输有很大改善,纺织、糖、天然气、煤、水泥等主要产品产量有较大的增长。第三个五年计划(1967?1972),由于苏联、美国的援助不落实,投资总额不能兑现等原因,使发展农业的目标没有完成。苏军侵占9年,阿富汗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内战不断,农田荒芜,生产下降,经济已到了崩溃的边缘,商品奇缺,物价飞涨,大批难民外出逃生。
经济概况
阿富汗是落后的农牧业国家,1971年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过二十多年战乱,阿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交通、通讯系统、轻重工业、教育和农业基础设施遭到的破坏最为严重,生产生活物资短缺,曾有600多万人流亡国外,沦为难民。阿富汗过渡政府成立以来,采取了诸多举措刺激国内经济重建。发行新货币,出台银行法,吸引外资,进行关税与财政改革,加强中央对地方财政的直接控制,增加中央财政,逐步推进战后重建。阿政府积极利用国际援助,恢复国内经济造血功能,大力进行交通、能源、水利灌溉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颁布了投资法,鼓励国外商企赴阿投资。阿经历了多年凋敝后已逐渐开始战后经济重建进程。2004年,阿出台了《反洗黑钱法》和《打击财政恐怖主义法》两部新法,规范金融市场,打击非法经济。据统计,2003/2004财年阿富汗国内生产总值为43亿美元,同比增长20%。人均收入180美元。货币名称:阿富汗尼(Afghani),简称阿尼。2002年10月7日,阿过渡政府发行新币阿尼。与旧币比值为1:1000。
阿富汗资源
阿富汗矿藏资源较为丰富,但未得到充分开发。目前已探明的资源主要有天然气、煤、盐、铬、铁、铜、云母及绿宝石等。阿可能拥有世界上蕴藏量最丰富的铜矿、全球第五大铁矿脉,7300万吨煤。此外,天然气储藏量约为1852亿立方米,石油储量约为9500万桶。
青金石是一种非常独特而稀少的岩石,由蓝色矿物、不定量的黄铁矿、方解石及其他矿物组成,呈独特的深蓝、淡蓝及纯青色。它既可做雕刻摆件,又可制首饰。上等青金石每公斤价值约300美元,最差的也不低于40美元。青金石被阿拉伯国家称为“瑰宝”。阿富汗是世界上最主要和最着名的青金石产地,青金石被誉为该国的“国石”。
阿富汗的河流大部分是内陆河,多注入沙漠和湖泊。主要河流有阿姆河、喀布尔河、赫尔曼德河和哈里鲁河等。
阿富汗工业
多年战乱使阿工业基础几陷崩溃。轻工业和手工业为主,手工业约占工业产值的42%。主要有纺织、化肥、水泥、皮革、地毯、电力、制糖和农产品加工等。
阿富汗农牧业
农牧业是阿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农牧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7%。耕地不到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0%。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棉花、甜菜、干果及各种水果。主要畜牧产品是肥尾羊、牛、山羊等。目前,阿鸦片种植达13.1万公顷,从事种植人口达230万,产值占2003年GDP的60%以上。
阿富汗交通运输
阿是内陆国,无出海口。境内几无铁路。交通运输主要靠公路和航空。北部同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边界上的阿姆河和昆都士河部分河段有通航能力。
公路:全长2.1万公里,铺过路面的约2800公里。70%被战争破坏。阿政府目前积极与各国及非政府组织合作修建各级公路。全长482公里的喀布尔-坎大哈公路经修复已于2003年12月重新开通。喀布尔—贾拉拉巴德等重要道路的修复工作正在进行。与有关机构就修缮喀布尔—赫拉特高速公路及萨朗隧道等工程达成了协议。
空运:目前有两家航空公司。阿利亚纳航空公司势力较为雄厚,主要经营国际航线。目前已开通至巴基斯坦、阿联酋和印度等国的国际航班, 2003年7月12日正式开通喀布尔至乌鲁木齐航线。巴赫塔尔航空公司经营国内航线。喀布尔机场为国际机场。
阿富汗对外贸易
阿富汗同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主要出口商品有天然气、地毯、干鲜果品、羊毛、棉花等。主要进口商品有各种食品、机动车辆、石油产品和纺织品等。主要出口对象为巴基斯坦、美国、英国、德国、印度等,主要进口国为巴基斯坦、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土库曼斯坦、印度等。
外国援助
国际社会对阿富汗战后重建提供了大量资金及物资援助。2002年1月,在东京阿富汗重建问题部长级会议上,与会各方表示将支持阿和平、重建进程,承诺向阿重建提供总额达50亿美元的援助。东京会议后,国际社会又陆续作出了一些承诺。2004年3月阿富汗问题柏林会议上,国际社会承诺3年内向阿提供82亿美元援助。截止2004年9月,阿已得到48.28亿美元援助。同时,国际社会为阿政府在教育、卫生、农业灌溉、公共交通、电信、政府办公等各方面援助了大量基本设备。
阿富汗人民生活
20余年内战使阿基本生活设施遭受极大破坏。道路受损,电力奇缺,物价上涨,生活必需品匮乏。阿政府成立以来,在联合国及国际社会非政府组织帮助下,大力恢复基本的民生设施,安置返阿难民,解决居民用水、用电,加大医务人员培训,恢复各级学校教育。据世界银行报告显示,阿目前可以享受自来水供应的城市居民不到20%,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基本医疗只能覆盖40%的人口,严重缺少医疗人员,尤其是女性医护人员。由于不愿接受男医生的检查和治疗,阿女性享受基本医疗的比率很低。阿富汗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72‰,婴儿死亡率115‰;50%人口患有慢性营养不良;平均寿命43岁。落后的农牧业国家,1971年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十多年战乱环境,使阿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曾有500多万人流亡国外,沦为难民。

2002年卡尔扎伊新政府建立以来,尽管经济迅速发展,GDP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两位数,但由于起点低,基础弱,完全不足以改变国家和老百姓的贫穷面貌。在国际社会支持下,阿政府于5月份推出期限5年的国家发展战略,描绘出自2008至2013的未来5年阿富汗获取以安全、政府良政、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为目标的路线图。在其中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阿政府将希望完全寄托于私营经济,欲通过培育和建设一个强势的、以私营企业为导向的市场经济,实现减贫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阿富汗在实施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获取巨大进展。

阿富汗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方面已经取得显着成绩,中小私营企业经营活动明显趋于增加和活跃,但它们主要由国际社会援助阿富汗重建的努力和大规模进口所推动。除了电信业外,阿私营企业普遍不愿意进行中长期生产性投资,此现象部分原因于私营企业缺少对未来信心,以及现实条件下阿商业环境所致的高额经商和交易成本。此外,据阿富汗商工部透露的情况,尽管阿国际贸易呈两位数增长,但大部分出口属于向巴基斯坦和伊朗的进口再出口,而进口极大程度上由国际援助和毒品经济所支撑。

阿富汗经济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把由重建带动的恢复性经济带到由私营经济主导的经济增长轨道上来。繁荣的私营经济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减少毒品经济至关重要。只有繁荣私营经济,促进以生产性投资为基础的私营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才可为社会和民众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创造政府在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中所需的资源,使阿国家和全社会人获益,阿国家经济增长和实现减贫目标才有希望。

鉴于上述,私营经济已被阿政府看作国家发展的希望、期待和依靠,以及推动阿国家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动力。国际社会在援助阿富汗的同时,也在积极推动阿政府重视和发展私营经济。

由于统计系统不健全,阿没有私营企业在投资和经营活动方面情况的可靠数据。据阿富汗投资促进局提供的数据,在该机构注册的投资企业总计15000多户。由阿工商会提供的信息显示,在该会注册的阿全国工商企业会员共有25000家。

阿非农业企业弱小,具有典型的非正式、由老板经营、规模微小等特点,它们当中几乎没有中大型企业。电信业是唯一的拥有大规模外国直接投资和由他们经营的行业,而私营的加工和制造业企业基本显现不出来。

二、 恶劣商业环境制约阿私营经济发展

战后阿富汗,有形和无形的基础设施均被破坏殆尽,在重建努力中,适合于私营经济发展的良好商业环境尚没有建立起来。由于缺少合适的法律法规、井然有序的制度性环境和良好的政府及社会公共服务,使大部分私营企业或个体经营的活动仍然停留在非正式经济的水平上,限制了中长期投资经营的增长,对推动良性的商业竞争形成反制和压力,并助长和激励腐败,成为阿富汗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巨大制约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

(一)缺少有形基础设施,特别是电力严重缺乏。在喀布尔等主要城市,频繁的拉闸停电使得大部分企业只得依靠昂贵的自备发电机来解决用电问题,在国际油价不断攀升和高企的情况下,私营企业的负担越来越重。此外,干净水供应、卫生设施、通讯手段、道路、机场、边境过境设施等严重缺乏或破旧不堪,也是重要的妨碍私营经济参与正规经济活动和制约阿发展国际及地区贸易和吸引投资的因素。基础设施问题还影响到金融服务,特别在农村地区。

(二)阿富汗私营经济中有70~80%属于非正规性质,如合同很少被使用,而且基本没有约束力,对于消费者和雇员权力的规定基本无效力,存在大量的官僚政治和与政府能力有关的障碍或壁垒,私营企业适应法律法规要求的能力有限,缺少公共信息和对各种程序的适应也在危害私营经济的存在和成长,导致阿成为从私营经济中获得财政收入最低的国家之一。

(三)商业环境恶劣。商业环境仍然被过了时的法规、模糊不清和相互矛盾的规定,以及过分烦杂的许可证审批手续和死板的交易程序所困扰。除了需满足组建公司的要求外(过去由商业法庭办理,现将交由还未建立的中央登记处),还要有投资促进局的投资许可和商工部的经商许可,以及由众多的相关部委出具的超过20个的分项许可。阿富汗商业环境中缺少结构性的竞争力可以在世界银行公布的经商指数上得到反映:在列出的175个国家中,阿富汗处在“宽松经商”的第165位(比2006年的第159位又有下降)。

(四)财产和土地权益不清,执行机制软弱,私营企业无法利用土地作为担保申请信贷。缺少商业保险体系,再加上动乱的安全角势对投资产生负面影响,形成对私营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五)缺少资金支持。它是私营经济从事经营和发展的另一个主要制约因素。阿经商条件中关于获取信贷的便利程度在155个国家中排列第122位,在阿农村地区获取信贷更是受到限制。

(六)缺少有效的执法机制。商业法院系统尚未建立,或者他们缺少资源和能力或相关法律,或者法律不完备等,这些对于债权人的权益、银行和金融中介等都是严重风险。没有现代化规章制度框架用于租赁业和保险业,也没有适用于非银行借贷的相关法律。

(七)腐败继续成为妨碍投资、交易的巨大障碍。在申领许可证、申请贷款和执行合同过程中官僚机构及公共领域内普遍的腐败现象不仅给企业造成困难,还大大增加了投资或潜在投资者的投资、交易成本,并使交易过程减缓,无法预测申请许可、履行合同、维护财务权益等过程中的风险。在对外贸易方面,边境执法或工作人员的低工资、缺少培训和缺乏资源引发或加剧腐败,影响海关和税务部门执法,边境口岸过境拖延,手续烦杂,缺少便利,贸易面临着一系列障碍,对阿富汗的出口竞争力造成伤害。此外,存在着的大量小而令人讨厌的税赋也给私营或个体经营者增加了额外负担。

(八)来自于鸦片的非法所得对金融形成挑战和冲击。

(九)阿在贸易和转运协议的谈判方面严重缺少能力,不能为阿富汗在对外合作方面争取较好条件。另外大量外援和侨汇导致的高工资和事实上的高汇率以及毒品收入流入使得阿富汗许多有出口潜力的商品失去竞争力。

(十)阿富汗劳动力大军中受教育程度低和技能水平低下是影响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障碍。

三、 阿政府关于发展私营经济的政策、措施

(一)实行以私营经济为主导的市场经济政策

政府在《阿富汗国家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关于发展以私营经济为主导的市场经济的政策,它包括以下重点和优先:
? 为开发私营经济制定法律框架,包括制定和通过重要的商法(公司法、合资法、商业仲裁法、商业调解法、合同法、代理法、标准法、版权法、商标法和专利法);
? 为私营经济创建一个规章制度框架,为他们履行相关法律提供支持;
? 改善对法律和制度框架的执行;
? 确保上述立法能够反映出阿富汗当地社会的联系和特点,并可公平执行,持续为投资者提供在极大程度上可对商业前景进行预测的法律环境。

(二)计划、措施和执行情况

1、加强对市场经济的管理。

阿政府将在促进私营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政策框架内加强和改善对市场经济管理,包括:
? 确定对商业环境进行改革的制度性责任和机制;
? 加强商工部、投资促进局以及相关法律体系的工作和功能,有效调解和解决争议;
? 改善对土地的获取途径,包括理清财产权、简化过户手续、确保长期租赁的一系列措施。用于商业管理操作的主要程序(注册、发放许可证、边境的出入境操作、通关和支付)将继续被简化,以减少交易成本。

2、高度优先将一些重要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或公司化。

财政部已经准备好一份所有需私有化的国有企业名单,它包括国家电力局 - 大阿富汗Brishna Mowasesa的公司化和增效措施,Millie银行和Pashtany银行的重组及战略性私有化,所有这些国有企业将在未来3年内完成私有化或进入清算程序。阿政府的所有相关机构将鼓励这些作为新的私营企业出现的竞争者进入市场进行公平竞争。

3、承诺制定有利的贸易政策。

围绕确保降低进出口贸易门槛,支持私营企业开发和增加国内生产,增强具有相对优势行业的竞争力的目标制定贸易政策。财政部将在与各方进行协商的基础上负责制定新的关税体系。此外,优先考虑改善阿与本地区各国的贸易及商业关系,发挥出阿富汗所处战略位置的优势,通过采取相应政策和措施促进并方便贸易及贸易转运。短期内,阿政府将致力于确保海关规定的持续性和继续减少货物进出阿富汗所需的平均时间,最终达到地区平均水平。政府还将为获取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地位而努力。

4、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

包括银行业、微金融服务在内的金融系统成长迅速,然而,由于金融调解能力仍然低下,仅仅一小部分人可享受到正规金融服务。为消除私营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关键性瓶颈,阿政府拟建设一个强势的和反应积极的金融业,强化私营企业国内生产,提高其生产能力。具体做法上,将先通过和推行4项金融法律(安全交易、抵押、租赁和可流通证券或票据),强化法律框架,谨慎执行银行业规定;之后推行和延伸向农村地区及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再往后(中期内),将寻求设立征信所(Credit Information Bureau)和金融争议解决法庭等机构,施行相关合适的保险法,鼓励和促进一些重要金融单位发展。

5、继续进行商业环境改革。

阿商工部被指定为促进阿私营经济发展的主管部门,为适应这一功能,该部在能力建设计划支持下新设了更适合于执行私营经济发展政策的两个机构,即“私营企业发展司”和“条法司”。

过去以来,阿政府为改善商业环境,促进私营经济发展,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有些已对私营经济发展产生作用,如:
? 工业园计划,通过为少量阿富汗商人提供便利,克服了基础设施方面的不足和障碍;
? 援助国对于银行信贷的资金支持;
? 为帮助个体商户增加收入而设计的微观财经计划;
? 建立投资促进局,为投资者提供了单一窗口服务,并在为投资者积极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

阿为私营企业进行的改革总体上进展缓慢,效果甚微,经济中仍有大量影响巨大的非正规东西,经商环境中的结构性问题产生的负面影响仍然在抵消那些积极的改革努力,因此私营经济的总体增长不明显,中小企业的产出仍然不能成为阿富汗私营经济的主体。鉴此,阿政府主要在以下方面继续致力于改革和建设:

(1)促进私营企业正规化建设。鼓励经济规范化,强调要加强微、小、中型企业制度建设,为他们在正规化经济运作中创建高水平的施展平台,提高他们正规经商经营的能力和实力,减少官僚政治,消除腐败。同时通过提高阿国家机构执法能力和私营企业对法律的适应能力加强法律环境建设,有效强化改革。此外,进行正规化商业培训,通过实施小规模培训计划和被国际认可的职业资格培训中心进行技能开发(已经取得一些进展),加强商业教育现代化(尤其在大学里),加大在现代加工和制造技术方面的投入,提高阿富汗生产商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2)健全商业发展和市场政策。据认为,阿私营企业不能发挥其潜力,主要与市场规则及规定的随意性和限制性、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的不公平性、市场信息的缺乏性和不确定性、交易网络的不完善性和不连续性等有关。为此,阿政府做出规划,拟创建能够具备和发挥这些作用的功能性市场,包括建立制度性市场环境(治理市场的制度、法律法规),加强支持性功能(使市场能够运行的技能、信息和网络)建设,使买方和卖方间的交易均能在规范、简易和公平基础上进行,促进一个有竞争力的和能够在国内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的私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增长。

(3)改善投资环境。通过改善投资环境促使阿富汗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投资地,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促进国内投资。政府还计划为私营企业发展和投资创建有形基础设施,如继续在全国建立工业园,及时为投资者提供土地、能源、水电和通行道路等便利。然而,鼓励投资的进程和进展仍然受到高风险制约,现有的风险化解手段或投资担保机制仅仅适用于国际投资者,对阿国内投资则很少或根本起不到作用。针对此,商工部初步制定一些专项计划,包括:
? 减少执行规章制度的不确定性、负担和费用;
? 更多引进有效的投资风险化解手段;
? 加强人力资本基础建设;
? 设计和创建一个有利于投资运作的目标市场。

随着阿富汗政府发展私营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阿重建进程不断深化,相信私营经济在阿富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阿富汗的前景将是光明的。

阅读全文

与印度在阿富汗有哪些投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为什么印度电影比较好 浏览:237
印度大选花费多少 浏览:20
印尼雅加达亚运会为什么举重 浏览:778
印度银行有多少家 浏览:732
意大利现代轻奢家具有些什么品牌 浏览:276
为什么印度人咬脚 浏览:852
中国西电历史最高股价是多少 浏览:682
养印尼虎鱼用什么背景 浏览:620
伊朗可以用什么做象征 浏览:594
意大利到底哪里好 浏览:147
中国满洲里巴达广场在哪里 浏览:347
越南招聘信息在哪里看 浏览:429
一兆越南币能换多少人民币 浏览:815
伊朗警察抓捕了多少人 浏览:867
越南什么地方有金钱龟 浏览:291
欧洲为什么示弱伊朗 浏览:228
伊朗是怎么回事儿 浏览:900
意大利为什么打不过墨索里尼手 浏览:779
伊朗战争多的原因是什么 浏览:832
伊朗绿绿属什么 浏览: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