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出口印度的主要中草药有哪些
有青黛和各类参,以及一些滋补中药
② 植物类中草药有哪些品种
一、夏枯草:别名:麦穗夏枯草、铁线夏枯草、麦夏枯、铁线夏枯、夕句、乃东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及非洲、欧洲各地,夏枯草生长在山沟水湿地或河岸两旁湿草丛中,匍匐根茎,节上生须根,基部多分枝花朵浅紫色。夏枯草药用功能有有清火明目之功效,能治目赤肿痛、头痛等,被誉为清肝、护肝“圣药”。
车前草
二、车前草:学名平车前,俗称车前草。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原产于中国、亚洲非洲及北美地区。生于草地、河滩、沟边、草甸、田间及路旁,直根长,具多数侧根,多少肉质。根茎短。车前草为车前草科植物车前及平车前的全株,味甘,性寒。具有利尿、清热、明目、祛痰的功效。主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黄疸、水肿、热痢、泄泻、鼻衄、目赤肿痛、喉痹、咳嗽、皮肤溃疡等。
鱼腥草
三、鱼腥草: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草药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原产于中国、印度及东南亚地区。鱼腥草喜欢在阴湿的地方生长,一般在河边、沟渠边,鱼腥草茎呈扁圆柱形,扭曲,表面棕黄色,具纵棱数条,节明显,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搓碎有鱼腥气味。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
牡荆
四、布荆草:别名线叶菊、牡荆、西伯利亚艾菊、兔子毛、疔毒花、兔毛蒿、惊草,是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黄荆的变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地中国、欧洲地区,根茎粗壮。斜升。茎基部被密厚的纤维鞘,不分枝或呈伞房状分枝。叶具长柄;基生叶倒卵形或长圆状椭圆形,荆草花朵为浅紫色,药用功能可以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安神镇惊,调经止血。内服对心跳、失眠、神经衰弱效果显着,对月经过多,月经不调也有一定疗效。外用治肿痈,臁疮,中耳炎及其它外科化脓性感染疾病。
薄荷
五、薄荷:土名叫“银丹草”,俗名:香薷草、鱼香草、土薄荷、水薄荷、接骨草、水益母、见肿消、野仁丹草、夜息香、猫薄荷。为唇形科植物同属其他干燥全草。多生于山野湿地河旁,根茎横生地下,原产于欧洲及北半球的温带地区,在中国也广泛分布,薄荷全株青气芳香。叶对生,花小淡紫色,唇形,花后结暗紫棕色的小粒果。
薄荷是中华常用中药之一。它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外用可治神经痛、皮肤瘙痒、皮疹和湿疹等。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薄荷含有薄荷醇,该物质可清新口气并具有多种药性,小剂量食用有助于睡眠。
板蓝根
六、板蓝根: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为罂粟目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的干燥根,通常在秋季进行采挖,炮制后可入药。全世界主要分布在印度东北部 、孟加拉 、缅甸 、泰国等地至中南半岛,在中国各地均有种植。板蓝根多数生长在潮湿 、温暖的山地和阴沟中 。 板蓝根以根和叶入药,其根叫板蓝根,叶叫大青叶。
板蓝根的药用功能是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板蓝根的清热解毒功效主要体现在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板蓝根对降低伤寒、副伤寒等所致的体温升高,有良好的解热作用。
艾叶
七、艾草:又名艾蒿、艾叶草,亦称“纯阳之草”。为菊科属植物艾的干燥叶。原产地在中国,后经植物传播,在朝鲜、俄罗斯也有生长。艾草是我国普遍生长的一种植物,我国大部分省区都有分布,多为野生,也有少量栽培。艾草的适应性较强,但以潮湿肥沃的砂质壤土生长较好,在池塘边、村口、小桥边,常会长满野生的艾草。艾草茎具明显棱条,上部分枝,被白色短绵毛,稀被白色柔毛,下面灰绿色,密被白色绒毛,裂片边缘均具锯齿,筒状小花带红色。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古代使用艾叶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用艾叶熏蒸后空气参数可以达到正常,对产妇和新生儿毒性小、刺激小,因此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艾叶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芳香温散,可升可降。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
草珊瑚
八、草珊瑚:为金粟兰科草珊瑚属多年生常绿草本,又称肿节风,俗称满山香、观音茶、九节花、接骨木等。原产于中国,在世界分布于朝鲜,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柬埔寨,印度,斯里兰卡地区。其形态秀丽、四季馨香,具有极高的药用、食用及观赏价值。全株供药用,能清热解毒、祛风活血、消肿止痛、抗菌消炎。有缓解牙龈疼痛、缩小牙龈上火肿块、改善炎症症状等功效,无副作用。
大蓟
九、大蓟:中药名,别称大刺儿菜、大刺盖、老虎脷、山萝卜、刺萝卜、牛喳口、鸡母刺、大恶鸡婆、山老鼠簕。为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全草及根入药。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江苏、浙江、四川等地。
根长圆锥形,簇生。茎直立,有细纵纹,基部具白丝状毛。苞片长披针形,多层。花两性,管状,紫红色,花药顶端有附属片,基部有尾,冠毛羽状,暗灰色。入药具有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的功效,对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等症有治疗作用。
栀子
十、山栀子:中药名,别称黄栀子、黄果树、山栀子、红栀子等。为茜草科植物山栀的果实,常生于低山温暖的疏林中或荒坡、沟旁、路边。主要分布我国南北地区及台湾等地。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药用可以除热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疳、淋证、血痢尿血、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扭伤肿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药独特的应用理论,中医药体系越来越完善,整个药学,从研究技术、生产技术到专业管理技术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中草药的疗效在当今世界上越来越被重视,像中国的针灸、中草药的熬制都深入到世界各地,曾经长期相对停滞的植物药也随着科技和管理的进步而获得了新发展。
文献参考《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齐民要术》
③ 中国中药有多少种
(一)中药材的种类
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而中药材又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据调查,全国用于饮片和中成药的药材有1000~1200余种,其中野生中药材种类占80%左右;栽培药材种类占20%左右。在全国应用的中药材中,植物类药材有800一900种,占90%;动物类药材100多种;矿物类药材70一80种。植物类药材中,根及根茎类药材在200一250种;果实种子类药材180~230种;全草类药材160一180种;花类药材60一70种;叶类药材50一60种;皮类药材30一40种;藤木类药材40一50种;菌藻类药材20种左右;植物类药材加工品如胆南星、青黛、竹茹等20一25种。动物类药材中,无脊椎动物药材如紫梢花、海浮石等有30-40种;昆虫类药材30一40种;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药材40—60种;兽类药材60种左右。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收载的中药材种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我国的国家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简称地方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先后颁布了6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自1963年第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到1995年版,收载药材种类明显地增加。
1985年版药典的种药材及制品中,实际收载药材446种,其中植物药材383种,占86%;动物药材种,占9%;矿物药材21种,占5%。3类药材中,植物和动物药材来源较复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药多来源,在1985年版药典收载的425种植物、动物药材中,两个来源的81种、3个来源的32种、4个来源的9种、5个来源的3种、6个来源的1种;二是多药一来源,属于这种情况的有42种,其中两味药同属一来源的38种、3味药同属一来源的2种、4味药同属一来源的2种。因此,从基原统计来看,425种植物、动物药材来自536个动、植物种,隶属160科。
1990年版药典收载中药材及植物油脂509种,包括植物药材439种,动物药材47种、矿物药材23种,涉及基原627种(不包括附录),其中以植物类居多,共557种,动物类70种。基原构成情况是:一原373种、二原88种、三原36种、四原7种,五原6种、六原1种。多基原药材品种是:三原有大黄、山慈菇、马勃,天南星,瓦楞子、五倍子、升麻、水蛭、甘草、石韦,百合、百部、竹茹、伊贝母、吴茱萸、牡蛎、青黛、郁李仁、细辛、珍珠、砂仁、威灵仙、莪术、党参、海龙、娑罗子、预知子、桑螵蛸、黄连、黄精、蛇蜕、麻黄、紫草、橘红、麝香;四原有川贝母、龙胆、苦杏仁、郁金、秦艽、秦皮、金银花;五原有石斛,陈皮、枳壳、钩藤、海马、淫羊藿;六原有石决明。 (3)地方标准收载的药材种类
地方标准属地方性用药法规,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实施或补充,通常收载地区习用的药材。例如,药典收载的天仙子为茄科植物莨菪的种子,而广东、江西等地则习用爵床科植物岩水蓑衣的种子,称“南天仙子”。据统计,全国约有200多种药材的用药习惯存在地区性差异,比较普遍的有地丁、白头翁、贯众、透骨草、大青叶等。
目前,我国各省(区)的地方标准尚无统一要求,从已出版的一些地方标准来看,其名称、出版时间不尽一致。现将部分省、区的药品标准收载的中药材品种作一统计。
地方标准中,地区性习用药材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例如,《四川省中药材标准》收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品种只占11%,89%属药典以外品种,《云南省中药材标准》收载的地方习用品种占72%。地方标准收载的药材具有很浓的地区特色,如四川的阿坝当归、川中南星、川党参、四川牡丹、康定玉竹和川南马兜铃等;云南的云白芍、金铁锁、珠子参、薯莨和理枣仁等。
《中国基本中成药》收载各类中成药700种,涉及药材574种(不包括不同炮制方法的药材品种)。中成药的原料绝大部分属普遍经营的中药材,但许多配方也吸收了一些目前尚无经销的、属于民间药范畴的草药,如矮地茶、臭梧桐7叶、南蛇藤、菱角、秋梨、青萝卜、洋葱头、荠菜、杜鹃叶、白背叶、岗稔子、柳蘑、蜣螂、蜻蜒、鳝鱼、猪下颌骨、羊胫骨、鸡脚、麻雀脑、海螺、铁屑、铜绿和香墨等。
《月王药诊》是较早的一部藏药史籍,收载的药物包括植物类440种、动物类260种、矿物类80种,其中300多种药物为青藏高原特产,多数药物沿用至今.晶珠本草》是收载藏药最多的一部大典,涉猎广泛,有着浓郁的藏民族特色,被誉为藏族的《本草纲目》,该书收载的药物种类有75%为现今所用,其中30%属藏医专用,据统计,涉及1200个基原动、植物种。从有关资料的统计来看,目前我国有藏药3000种左右.据统计,我国现有蒙药2230种。目前,除内蒙古自治区外,我国东北和西北的许多蒙族聚集地也都使用蒙药。 内蒙古自治区经过多年的资源普查,初步摸清了蒙药资源,全区共有各类蒙药资源1342种,其中植物类926种、动物类290种、矿物类98种,其他类28种;本区内常用蒙药有500余种,商品蒙药约400种,还有民族专用药260种。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蒙药标准》收载药材和成药522种.维药的应用基本上在新疆自治区范围内。据新疆的调查,全区有维药600余种,较常用的360种左右,其中本地产资源约160种,占维药种数的27%。《新疆维吾尔药志》收载药物124种.傣药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医药之一,远在2500年前的《贝叶经》中便有记载。傣族祖居云南西双版纳,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傣药提供了理想的药用资源,据统计,我国傣族药物有1200种。《西双版纳傣药志》收载了520种,其中最常用的有71种。我国壮族主要集中于广西自治区,据该区有关部门调查,壮药共有709种。《壮族民间用药选编》收载常用壮药500多种。四川阿坝地区整理出羌族常用药100种;湖南初步查出本省苗族、土家族、瑶族、侗族等习用民族药361种,云南德宏自治州收录傣药330种、景颇族药123种;广西《环江县毛难族药名录》收载药物556种。另据有关单位调查统计,广西有瑶族药555种、侗族药298种、仫佬族药259种、苗族药213种、京族药27种及彝族药21种。据报道,目前藏汉共用的药物有300多种;蒙汉共用的400多种;维汉共用的155种;佤汉共用的80种。
④ 本草纲目中一共有多少种草药
本草纲目中一共有1892种草药。
《本草纲目》全书52卷,190余万字,载药物1892种,收医方11096个,插图1109幅,分为16部、60类,引用文献上自战国,下迄明万历年间,涵盖了两千多年的药物学知识。
书中详细记载并考证了1892种天然药物的名称、形态、产地、功效、主治等内容。对16世纪以前药物学着作刊谬补缺,同时还改进了传统的药物分类法,提高了生物学分类的科学性。
《本草纲目》不仅记载了16世纪以前中国药物资源,还记载了一些从海外,如波斯、印度及地中海等地区传入的天然药物及其相关知识。
(4)印度有多少种中国药材扩展阅读
《本草纲目》的发行版本:
《本草纲目》问世后,版本甚多。《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的1912年以前的《本草纲目》版本就有82种之多。1606年,《本草纲目》首次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多次翻刻及注释,对日本药物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18世纪到20世纪期间,又被译成日、法、英、德、俄等多种文字广泛流传,成为西方许多领域学者的研究对象。明清出版的《本草纲目》各种版本分别被英、法、德、美、韩、俄、意、日等国多家收藏单位收藏。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金陵胡承龙刊刻《本草纲目》为《本草纲目》最早版本,也是迄今唯一由李氏家族自编的版本。
金陵本《本草纲目》见于记载的有7部,其中日本3部、美国1部、德国1部、中国2部,分别存于上海图书馆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本为上海名医丁济民先生(1912~1979)旧藏,20世纪60年代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购进收藏。
⑤ 这是啥中药材
好像是佛手吧
功效作用
佛手,原产地是印度。广西、安徽、云南、福建等省区也有栽培出产。主要营养学成分有碳水化合物、粗纤维、三羟基二甲氧基黄酮、柠檬苦素、胡萝卜甙,可治男人下消、四肢酸软;胃病高血压、气管炎、哮喘等病症,还有抗炎消肿、降压利尿的功效。
1.和胃止痛
佛手还具有和胃止痛的功效,《滇南本草》中记载佛手“补肝暖胃,止呕吐,消胃寒痰,治胃气疼痛,止面寒疼,和中行气”,可用于消化不良、老年胃弱、舌苔厚腻、食少呕吐、慢性胃炎以及神经性胃痛等症。可将佛手与粳米煮粥食用,亦可与玄胡索、陈皮、生姜、积壳配伍服用。
2.化痰止咳
佛手味辛,可归肺经,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可用于湿痰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症。可泡酒,或与半夏、藿香、姜皮配伍服用。
3.疏肝理气
佛手性味温、酸、苦、甘,可归肝脾经,具有疏肝理气的功效,适用于肝气郁结所导致的胁肋疼痛、心烦易怒、胸闷不舒、失眠等症。可直接将佛手片开水冲泡代茶饮,亦可与青皮、川楝子加水煎服。
4.治疗妇女白带病
据《归经》记载,佛手并具治妇女白带病的作用,《闽南民间草药》中有方:佛手15-30g,猪小肠1尺。水煎服。方中佛手行气,燥湿,疏肝解郁,为君药。
⑥ 世界上共有多少种类植物是中草药
中国也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约有30000多种植物,仅次于世界植物最丰富的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
其中苔藓植物106科,占世界科数的70%;蕨类植物52科,2600种,分别占世界科数的80%和种数的26%;木本植物8000种,其中乔木约2000种。全世界裸子植物共12科71属750种,中国就有11科34属240多种。针叶树的总种数占世界同类植物的37.8%。被子植物占世界总科、属的54%和24%。
北半球寒、温、热各带植被的主要植物,在中国几乎都可以看到。水杉、水松、银杉、杉木、金钱松、台湾杉、福建柏、珙桐、杜仲、喜树等为中国所特有。水杉是一种高大乔木,被列为世界古稀名贵植物。金钱松产于长江流域山地,叶子簇生在短枝上,状如铜钱,春夏苍绿,秋天变黄,是世界五大庭园珍贵树种之一。
也有很多种植中药材的,栽培过程中追施采法特氨基酸水溶肥,效果很不错。
⑦ 中药材名称大全及图片印度蛇菇
印度蛇菰(学名:Balanophora indica)是蛇菰科蛇菰属的植物。分布在缅甸、印度、越南、大洋洲、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大陆的海南、云南、广西等地。
不属于常见常用中药,民间有少量自发使用。
⑧ 中药材都是原产中国吗
白术,当归,党参,都是名副其实的中药材。是中成药材,又是在中国境内生长的药材。外国暂时是没有的,至于以后有没有,会不会从中国境内引进。甚至最后会不会变成外国的专利。这些问题都是取决于中国对外贸易态度。和对中华民族的宝贵药材的保护度所采取什么有效的应对措施和手段等等。不过话又说回来,只要是把这些事处理的得当,就算外国引进。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还能让更多的世人更好的认识我们的中药材,更好的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中医药事业。
⑨ 哪些中药材最贵
中药是人们对我国传统医药学的称呼,是与西医相对而言的。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鹿茸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物以稀为贵,我国名贵的中药材有:人参、高丽参、西洋参、党参、黄芪、红景天、灵芝、雪莲、当归、何首乌、龙眼肉、黄精、石斛、枸杞子、天麻、杜仲、山茱萸、冬虫夏草、蛤蚧、紫河车、鹿茸、鹿角胶、阿胶、龟甲胶、鳖甲胶、海龙、海马、狗肾、燕窝、哈士蟆、三七、番红花、血竭、麝香、白花蛇、羚羊角、牛黄、珍珠。以下介绍十种最名贵的中药材。
1、灵芝
根据我国第一部药物专着《神农本草经》记载:灵芝有紫、赤、青、黄、白、黑六种,。性味甘平。灵芝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吉祥、富贵、美好、长寿的象征,有“仙草”、“瑞草”之称,中华传统医学长期以来一直视为滋补强壮、固本扶正的珍贵中草药。
2、人参
人参号称“百草之王”,是驰名中外、老 幼皆知的药材。在中国医药史上,使用人参的 历史久远。早在战国时代,名医扁鹊对人参药 性和疗效已有了解;秦汉时代的《神农本草经》 将其列为药中上品。人参能人五脏六腑, 是补药中的极品。人参为东北特产之一,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古代人参的雅称为黄精、地精、神草。现代有红参、人参皂甘等提取技术,故而人参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之一,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在中国医药史上,使用人参的历史十分久远。现在越来越多人食用人参皂甘RH⑵改善体质吸收效果更佳,过去由于人们的过度采挖,以及对人参生存环 境的破坏,野生人参越来越少,已经处于灭绝 的边缘。人参已经被列为我国珍稀濒危植物,长白山等自然保护区已经加以保护,人参资源正在逐渐恢复和增加。
3、龙涎香
是指抹香鲸科动物抹香鲸的肠内分泌物的干燥品。取自宰杀的抹香鲸肠内分泌物(即鲸鱼粪便,它是抹香鲸吞食墨鱼后,胃肠道分泌出来的灰黑色的蜡状排泄物)。本品系各类动物排泄物中最名贵的中药,极为难得。自古以来,龙涎香就作为高级的香料使用,它的价格昂贵,差不多与黄金等价。《本草纲目》中记载着龙涎香可以'活血、益精髓、助阳道、通利血脉'。龙涎香是治病和补益强壮的名贵中药。
4、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又称冬虫草、虫草,它是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在幼虫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冬虫夏草是一种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材,与天然人参、鹿茸并列为三大滋补品。它药性温和,一年四季均可食用,老、少、病、弱、虚者皆宜,比其他种类的滋补品有更广泛的药用价值。
5、雪莲
雪莲花除产西藏外,在我国的新疆、青海、四川、云南也有分布。各地民间将雪莲花全草入药,主治雪肓、牙痛、风湿性关节炎、阳萎、月经不调、红崩、白带等症。印度民间还雪莲花来治疗许多慢性病患者。如胃溃疡、痔疮、支气管炎、心脏病、鼻出血和蛇咬伤等症。在藏医藏药上雪莲花作为药物已有悠久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