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灵山大佛是不是世界遗产
灵山大佛不是世界遗产。
无锡灵山大佛大部分建筑属于人造的,所以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灵山大佛,国家5A级景区无锡市灵山景区组成部分。坐落于无锡马山秦履峰南侧,1997年建造而成。大佛所在位置系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故名灵山大佛。灵山大佛是无锡的标志之一,对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灵山地区的历史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代,相传玄奘西天取经归来,游历东南到此,来到小灵山,见“层峦丛翠”,景色非凡,大为赞赏,曰“无殊西竺国灵鹫之胜也”!于是就给此山起名小灵山。印度的灵鹫山,就是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地方,是着名的佛教圣地,并嘱大弟子窥基在这里主持开法。小灵山寺就由此逐渐发展。矗立在小灵山南麓的灵山大佛,包括莲花座在内通高为八十八米,相当于一幢三十馀层楼房的高度,比“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四川乐山大佛还要高出十七米,是中国第二高的巨型佛像。如果加上三层座基,总高度达一百零一点五米。灵山大佛双目垂视,眼神睿智慈祥。不论游客靠近或走远,似乎都在大佛眼神的关切之中;并且随着人的靠近或远离,眼睛仿佛在微微开合,靠得愈近,眼睛就睁得愈开;嘴角似笑而未笑,欲言而未语,诸多嘱咐即将出口,使人倍感亲切,引发种种遐想。靠近大佛向上仰视,湛蓝的天空中白云悠悠,让人产生佛在“动”的感觉。灵山大佛身体各部匀称适度,衣饰褶纹明快流畅、飘逸灵动,更增加了动感,使远观近瞻都十分相宜。
灵山大佛门票价格210元,开放时间旺季8:30-17:30;淡季8:30-17:00。
景区荣誉
1.中国AAAAA级旅游景区
2.最受游客喜爱的景点,中国旅游知名品牌
3.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
4.江苏省着名商标
5.无锡市知名商标
6.江苏省价格诚信先进单位
7.世界佛教论坛永久会址
㈡ 世界第一青铜大佛灵山大佛如何做营销
1997年,高88米的灵山大佛一期建成并正式开光迎客,这尊堪称全球之最的佛像成为中国佛教界近百年来最大的一件盛事,并一举成名,每年吸引信众和游客达200多万人次。
灵山大佛成功的原因除了突破性的创意带给人们的视觉震撼外,强势的文化载体更是其根本保障。无锡灵山大佛在推广中始终以“大佛”这个概念来作为推广切入点,并在深挖大佛文化的基础上,提炼出了两大文化背书,一是玄奘法师认为无锡灵山极度类似印度当年佛祖讲经的灵鹫山,且派得意弟子于灵山弘法传道;二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认定灵山大佛在国内大佛中代表着五方佛中的东方佛,正是有了这两点文化背书,给了灵山大佛足够的文化空间,灵山大佛的推广才能得以成功。
为提升后续发展动力,灵山大佛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观光性拜佛阶段,而是通过开发灵山牌香烟、灵山香火、房地产等产业群形式,带动了灵山由观光性拜佛向休闲性旅游的转化,并由此带动了整个无锡旅游的发展。
诺狮李也认为,视觉冲击和概念能瞬间引来关注,但要获得持久发展,文化才是根本动力。而灵山大佛正式以最高大佛引起公众关注和以文化切入来获得持久发展的代表。
㈢ 印度花298亿造雕像,这次超越我国的中原大佛了吗
为了超越中国最高雕像“中原大佛”,建造世界上第一高雕像,印度这几年花了298亿卢比(折人民币近30亿元)打造的“团结雕像”,如今怎样了?答案是——他们这一次终于成功了!历时5年耗资298亿卢比,终于在西部古吉拉特邦的讷尔默达河的小岛上建成了182米高的“团结雕像”,成功超越了153米的原世界第一雕像——中国中原大佛。
无论如何,印度总算是建成了世界第一高的雕像,整个雕像虽然看起来头重脚轻,希望它能经得风雨,这样世界上又多了一个旅游去处。友情提醒:去印度旅游的朋友需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女孩子。
各位看官,您觉得印度这座团结雕像的比例协调吗?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㈣ 莫高窟的弥勒大佛的资料
其中275窟内有现存最早最大的弥勒菩萨像,顶饰璎珞,肩披大巾,两脚腕相交,扬掌坐于靠背方形台座上,像高3.34米,菩萨面相丰满圆润,鼻梁高直,双唇薄而紧闭,神态文静。
这是印度弥勒文化进入中国后,尚未少有融入中国文化元素的原始形像。
莫高窟96号窟内,还有世界上最大的石胎泥弥勒雕像,开凿于初唐,原为四层,1935年加至为9层,窟内弥勒坐像由石胎泥塑彩绘而成,高度35.6米,仅次于四川乐山大佛和容县大佛。
佛像是在原山体的岩石上开凿出佛像大致形状,再以草泥、麻泥雕塑、最后以矿石颜料着色,泥塑栩栩如生,彩绘明丽精致,巨佛的面部线条柔和,肢体丰腴,衣上褶皱分明,几乎每个细节都极富韵律,艺术感强烈。
㈤ 大佛的介绍
一丈六尺以上之巨大佛像。又作大像。材料多为岩石、金属,或木石塑漆等。依高僧法显 1传所载,北天竺陀历国有高达八丈之木雕弥勒菩萨像,造于佛陀涅槃后三百年,佛教之宣流即始自此像之造立。大唐西域记 2卷五羯若鞠阇国条、卷八摩揭陀国条、卷十一摩诃刺侘国条等亦有三十尺至七十尺高之大佛像之记载。今印度联合州迦斯阿(Kasia)西南之涅槃堂尚有长约六点五公尺之大涅槃像,依其铭文及造像手法推定,约为五世纪左右所雕造。另于孟买甘赫瑞(Kanheri)窟殿之壁上,亦保存一座约七公尺高之立佛像,右手下垂,左手持法衣置肩,面容端严,身躯雄伟,为七世纪顷之作品。在锡兰,保存完善之古代大佛像甚多,其中以阿乌卡那(Awkana)石像最壮大,系就断崖而雕造成者,高约十五公尺,右手上举,伸五指,左手执衣端置肩,立于莲花上,姿势优美,毫无硬直之感,衣纹之雕法亦生动有致,推定为笈多王朝时期所造立。此外,北印度之犍陀罗(梵Gandha^ra )本是佛像艺术之摇篮地,然由近年所发掘之古代遗品,大多为小佛像,而罕见大像之残片,或此地并未流行大佛之雕造。至于西域,今阿富汗之巴米扬大佛立像,各高五十六、三十六点八公尺,皆为二世纪顷之作品,惜已剥落,不复旧观。
㈥ 释迦牟尼佛在佛教的过去7大佛中为何只排第七,第一是谁
在佛教的等级体系中,佛是最高一等的存在,总计有八十八佛(过去五十三佛加现在三十五佛),唐僧的南无栴檀功德佛和孙悟空的南无斗战胜如来都属于现在三十五佛;其中又有以燃灯古佛为首的二十四佛和以毗婆尸佛为首的七大佛,现在这里要说的就是七大佛。
TOP、7 释迦牟尼佛
在佛教诸多佛中,释迦牟尼佛主修今生,是现在佛,燃灯佛则修过去为过去佛,弥勒主修未来,为未来佛;而且据说燃灯古佛还是释迦牟尼佛的老师,并预言释迦牟尼将在九十一劫之后的此贤劫时成佛,授释迦牟尼佛。
㈦ 关于大佛的典故和知识
佛教认为的佛是无限的。
早先,佛仅是佛陀的简称。这个词是从印度梵文翻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觉悟者”。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觉悟的人,是一个对于宇宙人生彻底明白的人,真正圆满觉悟的人;印度话称这种人叫“佛陀”。所以,按照小乘佛教的观点来看,佛陀不是神,是一个真正得到究竟圆满觉悟的人。
大乘佛教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佛,而且世界所有生命的最终归宿都是成为佛。有的教派认为可以即心即佛,立地成佛。只要心中没有妄想、分别、执作,处处都是极乐世界。在佛看来,这个世界是不空不有的,与凡夫所见的世界有山有水不同,凡夫执着于有,所以《金刚经》以空来破有。佛,比如如来,《金刚经》里说不能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其缘由是如来是一个理体,也就是仅仅是一个概念,他也是不空不有的,是无法探测到的,不要说不同于一块铁可以以铁的相示现于人,他比磁场更为虚无飘渺,是为不能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之缘由。
以下是列举的佛的介绍:
1、如来:
如来本是佛的代号,实际上佛有十种不同名称,如来是一种,佛是一种,世尊也是一种。不过,中国人搞惯了,经常把他们连起来,所以我们常常听到如来佛的称法。如来及佛是通称,等于我们中国称圣人,孔子是圣人、周公也是圣人、文王、尧舜都是圣人。圣人就是通称,而孔子、周公就是特称。所以一切佛皆称如来,像药师如来、释迦牟尼如来、阿弥陀如来等等,如来是通称,药师、释迦牟尼、阿弥陀等都是特称。
但在许多小说中,一般都把释迦牟尼佛称为如来佛,尺寸想这大概是因为如来佛叫着顺口些,不像释迦牟尼这几个梵文译音那么叫着咬嘴。虽然这于佛经不符,但中国人叫惯了都不愿意深究,所以尺寸在《孙悟空之死》中也是这么安排的。
《金刚经》中佛自己对如来下了一个注解:“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无来也无去,换句话说,不生也不灭,不动也不静,当然无喜亦无忧,不高也不矮,都是平等,永远存在,这个道理就是如来。用现在的观念说,他永远在你这里,永远在你的前面,只要有人一念虔信,佛就在这里。
2、五方佛:
根据唐不空所译《菩提心论》记载,大日如来为教化众生,将其自身具备的五智变化为五方五佛:中央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代表法界体性智;东方阿閦佛(不动如来),代表大圆镜智;南方宝生佛,代表平等性智;西方阿弥陀佛,代表妙观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这就是极为有名的“五方佛”的来历!
【注:密宗把释迦牟尼称为毗卢遮那佛,意译即为大日如来。梵文“毗卢遮那”为“日”的别称,即把释迦牟尼比作永远不落的太阳】
3、混沌邪神
许多人都认为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前还有一个混沌神,也就是生养盘古的天地混沌的本位神,尺寸也已经发现许多小说中都出现了混沌神的身影,但我国并没有关于那个被盘古劈开的混沌之神的记载。唯一一个记载了混沌的资料是《庄子·内篇·应帝王第七》——
“南海之帝为儵(音shu)北海之帝
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但这个混沌显然不是盘古劈开的那个宇宙混沌,只是一个有着混沌特征的人——没有七窍,混沌一团。而且这两个混沌显然都是不幸的:一个被强大的盘古用斧子劈成了两半(就算是有混沌神恐怕也被劈死了);另一个更倒霉了,他好心招待儵和忽两个朋友,结果却被这两个朋友给凿死了,虽然人家也是好心想帮他凿开人人皆有的七窍,但毕竟是被害死了,而且死的还挺窝囊!
4、竖三世佛:
过去佛燃灯古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然(燃)灯太子,作佛亦名然灯”;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即中国俗称的如来佛;未来佛弥勒佛,弥勒意为“慈氏”,这是佛教菩萨名,《阿弥陀经疏》解释道“或言弥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名慈氏。修慈最多,名无能胜”。弥勒佛本是如来的弟子,为弥勒菩萨,居住在六欲天中的兜率天宫,在那里讲经说法,由于释迦牟尼佛预记他在兜率天寿命终尽时将下生人间,继之为佛,因此他又被称为一生补处菩萨,即下一辈子即可替补成佛的菩萨。由于他将来必定成佛,因此也被称为弥勒佛。
最初的弥勒信仰基本上完全照搬印度佛教,尤其表现在上生信仰上,基本上全是依照印度佛教经典;在造像上,最初的弥勒多为头戴宝冠、身披璎珞的菩萨装,姿势基本上是交脚坐式,其造型带有浓郁的印度风格。晚唐五代之后,以游方僧人契此为原型的“大肚弥勒”流行起来,成为长期流传和普遍欢迎的中国弥勒佛。
契此,生活在唐末五代,是一个下层游方僧人,由于经常被着一个布袋,又被称为布袋和尚。他的形貌很有特征,“形裁腲脮,蹙頞皤腹”,皱鼻梁,大肚子,身体十分肥胖。作为一个游方僧人,契此是十分贴近民间的,因而很受普通百姓的喜爱。他的形象和蔼可亲,虽然不象金身弥勒那样庄严肃穆,却增加了一种亲和力。他虽然显现神通,却又只是暗示于人,更不以此为己谋利,直到临终,他才暗示自己就是弥勒的化身。
以契此为原型,后人又加上了笑口常开的特征,从而形成矮身大肚、蹙鼻笑口的典型的弥勒佛的形象。
㈧ 全球最高的5座雕像分别是什么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大家应该多多少少都有出去过几次,都有见识过外边的世界,那么说到旅游景点,总有一些景点是世界之最,或者是全球之最,再或者是全球唯一或者是首个怎么样的景点,毕竟每个景点都有它独特的一面,所以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世界上最高的几座雕像。一般雕像都是欧洲比较多,但我国的雕像其实也不少。
伏尔加格勒雕像(祖国母亲在召唤)
位于我国的一座大佛,佛像本身的高度有108米,加上底座有208米,历经5年的时间才建造完成,总耗资2.8亿人民币,如今已经是我国5A景点了。因为它建立与茂密的山野间,所以看上去非常的神圣而庄重,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仙境一样,一身金黄色非常的霸气。
这几个雕像在国际上的知名度都是非常高的,无论哪一个都具有非常大的意义,耗资也都非常的大,除了印度的那个雕像之外,剩下的四个都已经是知名的旅游景点了。不知道这5个你去过哪一个?你认为这几个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
㈨ 印度的团结雕像,将要超过中国的中原大佛吗
古往至今,每个时代每个时期都会有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出现。而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修建人物雕像。所谓人物雕像,就是为了用来纪念有影响力的伟岸的人,这之中就有不少雕像成为了文化和信仰的象征。在我们国家,第一高的雕像就是中原大佛。而且还是全球第一高的雕塑,每年都有很多的游客来观览这座高达80米的建筑。而印度也有在打造一个最高的建筑,而且还下了血本,看这样子是要追赶追赶的节奏?
所以,对于团结雕像的建造有着不同的看法,众说纷纭。有印度人觉得:要是建成这个高度,那么就超越了伟大的甘地的雕像,同时也比印度国父的雕像要高,这样这些有名望的雕像就显得很矮小,可以说有点不尊敬了。所以让很多当地人都觉得无奈。
对于这么一个并不富裕的国家,却花了很多的钱来企图建造世界上最高的雕像,你会怎么看待这个事情呢?
㈩ 巴米扬大佛都受到了什么艺术风格的影响
深受印度:巴米扬山谷的佛像和岩洞艺术是中亚地区干达拉文化中佛教艺术的典范,形成了独特的干达拉文化。塞尔萨尔只剩下一个佛像的形状,并详细记录了王城中的佛教寺院和高大精美的佛像。 为了避免再遭破坏,巴米扬石窟就开造在代瓦杰山南面的断崖上。巴米扬大佛大约雕造于公元4-5世纪间。巴米扬石窟;第三次是在19世纪:巴米扬山谷的佛像和建筑遗迹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佛教中心;中国唐代着名僧人玄奘从长安到印度求法标准(i)。巴米扬山谷也是2001年震惊世界的塔利班炸毁两尊巴米扬大佛悲剧的见证。 巴米扬佛像群如今一片凄凉,后期又有了穆斯林文化的影响,但日本和印度等国政府已表示愿意出资帮助修复佛像,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上是朝圣的中心;第二次是在13世纪初; 标准(iii),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远远望去十分地醒目,肢体残断,战火沧桑。虽然目前还没有修复的计划。巴米扬石窟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分别开凿在东段和西段的两尊高大的立佛像,应该就包括了今天已经遭受灭顶之灾的巴米扬石窟群和东西大立佛,前后有4次、希腊。巴米扬山谷拥有众多的寺庙。山崖下只是佛像形状的石窟和佛像的残骸,阿富汗武装派别塔利班更是不顾联合国和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对、罗马和萨桑文化的影响,巴米扬石窟已面目全非,它的北面是兴都库什山的支脉代瓦杰山,仍不难想象当年的壮观景象,可拾级而上、西亚与中亚的交通要道,其上平台处可站立百余人,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巴米扬山谷介绍,但仰头而望,比我国新疆拜城的克孜尔石窟和甘肃敦煌的莫高窟都要大得多,着红色袈裟,巴米扬河从两山间流过。巴米扬石窟,巴米扬石窟没有躲过这次战火的劫难:巴米扬山谷是业已消失的中亚文化传统的有力见证,从此巴米扬大佛满目疮痍,当地政府禁止从这里取走泥块;巴米扬大佛是世界上最高的古代佛像。玄奘法师亲眼所见的梵衍那国的寺庙和佛像中,佛像脸部和双手均涂有金色,占领巴米扬的英军炮击了巴米扬石窟的两尊大佛,身披蓝色袈裟,东西方文化都曾在这里交汇,直达佛顶。巴米扬山谷的佛像和洞窟标志性的象征意义使遗址的存在多次受到威胁,巴米扬石窟是现存最大的佛教石窟群,时间是在公元8世纪。佛像不见了。 巴米扬石窟拥有两项世界之最。他在《大唐西域记》中将此地译作“梵衍那国”,洞高数十米,佛像巨大的胳膊留下的凹痕清晰可见,成吉思汗蒙古大军的铁蹄踏上了这块土地; 标准(iv),在梵衍那城陷寺毁后:巴米扬山谷是杰出的文化景观,俗称“东大佛”和“西大佛”:巴米扬山谷是西方的佛教圣地: 阿富汗是中亚地区的文明古国,全长1300多米,也严禁在这里埋地雷。两尊佛像的两侧均有暗洞,两尊大佛相距400米。巴米扬石窟在建成后的千百年中、炸药以及火箭筒等各种战争武器,也有穆斯林时代的军事工事: 巴米扬山谷的佛像和岩洞艺术是公元1世纪到6世纪之间古代巴克特里亚文化宗教发展的杰出代表,描述了佛教发展史上一段辉煌的历史,当帝国主义将战火烧到阿富汗领土时。2001年3月。有记载的大规模破坏。第一次发生在阿拉伯帝国的军队征服巴米扬期间; 标准(vi),其中最严重的是2001年震惊世界的蓄意爆炸行为。 巴米扬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山地国家,已饱经战火的劫难。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将多种文化的影响融汇进了干达拉文化中的佛教艺术。斯里兰卡政府表示有意购买被阿富汗塔利巴政权摧毁的巴米扬佛像碎石或残骸﹐作为日后重建之用,位于今阿富汗中部巴米扬城北兴都库什山区海拔2590米的小河谷中,大大小小的洞窟有700多个,曾途经径巴米扬,向南是巴巴山脉,所据地理位置为连接印度,石窟外到处是碎石和黄土块。东大佛高37米,动用大炮,西大佛高55米,经历风风雨雨,摧毁了巴米扬包括塞尔萨尔和沙玛玛在内的所有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