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黄什么病

印度黄什么病

发布时间:2022-07-30 08:31:08

1. 为什么印度人普遍使用姜黄色它在古代有哪些用处

相信有很多人对于印度的第一印象就是贫穷落伍,但是印度确实有很多风俗让我们比较迷信。如果经常关注印度人的生活,就会发现印度人特别喜欢使用姜黄色,那么姜黄色在过去有哪些用处呢?

姜黄的药用价值还是比较高的,而且在中国也是被普遍的使用,虽然味道比较苦一些,所以有很多人在刚刚品尝姜黄的时候一点都不开心,印度人会直接在拿姜黄粉泡水喝,比如来说可以治疗一些比较常见的普通疾病,不仅在衍射工艺上,药用上有很明显的价值,甚至当地在举行宗教仪式的时候,也是比较常见的,因为他们总觉得用姜黄粉来举行仪式的话,神灵会更加的开心。

2. 黄热病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1803年海地流行黄热病黄热病是由黄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流行地区主要为南美洲和非洲。它不是通过人体接触传染而是以蚊子作为传播媒介。黄热病在数日之内便可使人致死。1803年,海地的黄热病差不多使法国征伐探险队的3000人全部丧生,共死亡2.2万人。

海地位于拉丁美洲,当时是法国殖民地的一颗灿烂明珠;在它奴隶制庄园中盛产甘蔗、咖啡、可可、靛蓝和棉花。1804年海地独立,然而它的独立在某种程度上是依靠了一种蚊子及其携带可怕病菌的“帮助”。

当这种病菌侵入受害者身体时,病人身体上常出现黄疸,于是,“黄热病”由此得名。然而直至19世纪末,人们才发现这种病的传播方式。它不是靠人体接触传染而是靠蚊子传播,特别是通过一种叫做“埃及伊蚊”的蚊子作为其传播媒介的。这种蚊子常将卵产在盛水容器如蓄水池中;而当船只靠岸,则把卵产在船只的蓄水箱中。疾病就这样穿过大西洋,到达了美洲。

黄热病在数日内可致死病人,但受害者一旦恢复健康,对此病就具有了终生的免疫力。运往美洲的非洲黑人大都在小时候受到过该病袭击,因而具有免疫力。当时,黄热病在南美及西印度群岛经常流行,但当地居民都不再害怕这种疾病,故该病也没有爆发的条件。1793年9月,第一批英国军队的登陆使黄热病由“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英国军队开入海地岛可追溯到1789年。当时法国革命的消息传到了这个种族阶级关系极其复杂的殖民地。在海地(又名圣多明戈),富裕白人操纵国计民生,在他之下是第二等级白人,包括手工业工人、店主和小种植园主。他们既嫉妒上层的富有白人,又仇视第三等级自由民的成功。而第三等级的自由民,它们中大多数是白人农场主与其女黑奴的后代,属于法国公民,其中很多人获得大量财富和重要职位。而圣多明戈的绝大多数人是黑人奴隶,它们的劳动往往被无偿占有,常受到非人虐待。到1791年,圣多明戈的黑人奴隶总数50万,反抗情绪蓄满胸腔,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

法国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思想宛如一根导火线引燃海地的革命浪潮。有色自由民把这场革命看做是恢复自己所有权利的机会。而黑色奴隶的突然崛起,大大震撼了白人统治。寡不敌众的白人,被杀的杀,逃的逃。国家政权掌握在黑奴手中。

法国专门来到圣多明戈,试图恢复法国统治。暴动后,黑人领袖图森·路维杜尔于1793年加入西班牙一方与法国交战。多次战役的胜利,使法国被迫宣布解放圣多明戈的所有奴隶。这时,英国入侵该岛,图森又于1794年3月加入法国部队与英军开战。

英国入侵目的直到现在尚不清楚,但当时的英国部队比法国部队实力要强。在7个月的时间内,英军人数增至4000人,占据了海岸线上主要据点。1794年6月,圣多明戈首都沦陷,图森被迫退却深山老林中。

英军眼看胜利在望,黄热病却从天而降。当时天气炎热,雨水充足,蚊子繁殖很快。没有黄热病免疫力的英国士兵成为该病袭击的最佳对象,大批的士兵纷纷死掉。

黄热病得病初期,人们通常疲倦、头痛、头晕并伴有高烧。紧接着是阵发性恶心和呕吐;病毒侵入肝脏时,皮肤和眼球变成黄色;随着病情加重,病人开始高烧、吐血、昏迷,甚至全身出血。多种治疗方法都无法医治该病,染上的只有死路一条。

在1794年6月~12月这半年中,约有2000英国人死于黄热病。1795年头几个月,死亡人数略有下降,但此后又再次剧增。1795年4月的英军第96团到7月初就减少了41%。1796年死亡人数仍然不减。在当年夏天,每月都有600多人丧生。

疾病的袭击,加上图森率领的游击队的骚扰,英国军队损失惨重。1798年10月,英军不得不与图森进行和平谈判,并将剩余部队撤出明多明戈。在英军占领的5年中,英国投入总兵力2.02万人,而死亡人数就达1.27万,其中95%死于黄热病。

后来,拿破仑曾策划占领圣多明戈,同样遭受了和英国相同的命运。

1804年1月1日,圣多明戈独立。从那时起,“海地”取代了“圣多明戈”。声东击西的游击战争和无情的黄热病的帮助,使海地成功地成为第一个独立的黑人共和国。

黄热病使一场侵略战争失败,而使一个国家获得新生,这的确值得庆贺。但如果辟开战争不言,黄热病也说明当时的科学水平、医疗卫生系统是多么的脆弱。

国家的富强与独立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科技水平的高低。如果说海地当时借助黄热病而获得独立,那么今后的发展则无法借助黄热病了,它依靠的只能是“财大”,因为财大才能气粗,落后只能挨打。

3. 印度黄粉让人失去意识是真的吗

印度种姓制度严重,是真的低等族人的大杀器,碰到全身黑衣漏俩眼镜的最好远离,不然给你整点黄粉让你沉睡会,吓死人了

4. 世界范围内出现过哪几次的传染性疾病的大爆发

天花(Smallpox)
早在16世纪,欧洲的探险家、殖民者和征服者还没有进入新大陆之前,美洲大陆上已经居住着将近1亿名土着居民。但在随后的100年内,传染病的爆发使人口骤减为500到1000万。虽然其中有些原住民,比如印加人和阿兹特克人,已经开始修建城市。但由于时间短暂,他们还没有大量驯养动物,也尚未滋生出侵扰欧洲人的许多病菌。但随着欧洲殖民者的到来,许多土着居民无法抵挡的传染病也随之来到了新大陆。
这些传染病中最严重的天花。天花病菌已经在人类社会传播了数千年,其中最厉害的疾病会导致30%的死亡率。天花的症状包括高烧、全身酸痛、皮疹、水泡和永久性伤疤。这种疾病一般通过与患者的皮肤或体液直接接触传播,但是封闭环境中也会通过空气传播。
尽管在1796年天花疫苗已经出现,但是天花病毒仍在继续传播。甚至在1976年,天花还造成了2万人的死亡和全球数百万人的恐慌。同一年,世界卫生组织开始推行大规模接种天花疫苗。1977年,天花病例彻底消失。如今,这种病毒除了实验室外,在自然界已经不见踪影。
西班牙流感(Spanish influenza)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全球有3700万人在战争中丧生,数百万士兵开始返回家乡。这时一种新型疾病出现了,有些人称之为西班牙流感,或者世纪大流感和1918流感。这场灾难在几个月内带走了2000万人的生命。在一年的时间内,流感继续蔓延,死亡人数十分惊人。估计全球范围内有5000万到1亿人死于此疫。这场流感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瘟疫。
西班牙流感与我们现在每年都会遇到的常见流感不同。那是一种新型流感病毒,被称为H1N1禽流感病毒。科学家们怀疑这种病毒是一战前从美国中西部地区的鸟类传染给人类的。后来在西班牙造成800万人死亡,这次流感因此被称为“西班牙流感”。在全球范围内,大部分人类对这种病毒完全没有抵抗力,正如同1550年阿兹特克人面对天花时的困境。大规模的运输部队和补给部队使病毒向其他地区的传播更为快速。
1918年流感同样有普通流感的典型症状,比如发烧、恶心、腹痛和腹泻。同样,病人脸上经常有黑斑出现,肺部充满液体,很容易导致缺氧,该症患者往往死于肺部充液。
随着病毒的变异和向非致命方向的转变,这次流感一年之后慢慢消失了。对于我们而言,由于基因与部分抗体的遗传性,对H1N1家族的病毒均有一定的抵抗性。
黑死病(Black Death)
车上堆满尸体,木板上摆满死去的家人,贵族和农民齐声哀号,希望进入天堂得到解脱。这就是黑死病,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传染病。黑死病被认为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流行性传染病。1348年的欧洲,有一半人死于黑死病。当时,中国和印度也有不少人因此而死。黑死病沿着战争和贸易的路线不断传,沿途的城市和乡村完全毁灭,全球的政治、经济受到致命性打击。
黑死病长久以来都被认为是流行性鼠疫,通过老鼠身上的跳蚤和空气进行传播。但最近的研究对此提出质疑。一些科学家认为黑死病可能是类似于伊波拉病毒的一种出血性病毒。科学家正在研究疑似鼠疫受害者的遗骨,希望发现一些遗传证据来证实这一理论。
如果说黑死病是鼠疫的话,那么现在还仍然存在。由耶尔森氏杆菌引起的鼠疫如今还会在一些老鼠泛滥的贫穷地区发生。但只需在发病的早期阶段进行一些简单治疗,就能大大减轻病情。这种病的主要症状包括淋巴腺肿大,发烧,咳嗽,血痰和呼吸困难。
疟疾(Plague)
疟疾并不是什么新型传染病。最早关于疟疾的记载出现在4000年前,当时的希腊人就记述了疟疾的破坏性影响。最早关于蚊子传染疾病的说法出现于古印度和中国的医书上。即使是现在,科学家们也发现了很多疾病跟蚊子有关。
疟疾一般是由蚊子和人类身体上的虐原虫微生物引起的。当受感染的蚊子停留在人类皮肤上开始吸血时,疟原虫微生物就会进入人体。一旦进入血液,就会在血红细胞内生长并最终摧毁红细胞。症状有轻有重,典型症状是发烧。发冷,出汗,头痛和肌肉痛。想了解更多信息,请查看疟疾的发病原理。
古时候疟疾传播的情况现在已难以考证。但是我们仍然能在一些疟疾肆虐的地区看到它惊人的破坏力。1906年,美国政府招募了26000名工人建造巴拿马运河。其中的21000人后来因为疟疾住进医院。
战时的士兵受疟疾的伤害最大。据报道,仅美国南北战争中就有1316000人感染疟疾,其中约一万人死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士兵饱受疟疾之苦,长达三年之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非洲和南太平洋的驻军中有60000人死于疟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试图清除疟疾病。他们首先使用了现在已经禁用的滴滴涕(DDT)进行大规模杀蚊,然后全民预防蚊虫滋生。在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宣称疟疾已经在美国绝迹后,世界卫生组织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根除疟疾。但是,随着抗药性疟疾及蚊虫的出现,花费了巨大人力和财力的消灭疟疾行动被迫搁浅。
如今,疟疾仍然还在世界上很多地方肆虐。特别是在没有推行世界卫生组织清除疟疾行动的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每年都有将近3亿5千万到5亿人口感染疟疾,多达一百万人因此而死去。即使在美国,尽管之前进行过大清除,每年也有超过1000个病例,还有少数人死亡。
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简称TB)
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肺结核就存在于世了。古代小说详细记载了肺结核患者死亡的过程。人们甚至在在古埃及的木乃伊中发现了肺结核病菌存在的DNA证据。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在人群中依靠空气传播。感染者呼吸时细菌随之而出,然后再进入其他人体内。病菌一般直接攻击肺部,导致患者胸部疼痛、体弱无力、体重下降、发烧、夜间盗汗和血痰。有时也会影响到大脑,肾脏或者脊柱。
从17世纪开始,肺结核就在欧洲大陆流行了将近200年,感染者中近1/7死去。肺结核在美洲殖民地更是常见。即使是在19世纪晚期,美国每年死亡人口中仍有1/10是因肺结核而死。
1944年,医学界发明了抗生素来治疗肺结核,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经历了5000年的折磨之后,我们终于可以摆脱这种被古埃及人称为“死亡之病”的传染病了。
虽然有现代治疗手段的帮助,但如今每年还有将近800万人感染肺结核,而其中200万人死去。
由于预防和治疗手段失效,全球性贫困状况,以及抗药性结核病菌的出现,这种疾病在上世纪90年代卷土重来。此外,艾滋病病人因为身体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所以更容易感染肺结核。随着艾滋病的传播,肺结核也开始死灰复燃。
霍乱(cholera)
古代印度已经有霍乱病例存在,但直到19世纪,世界其他地区才出现了类似的病例。在19世纪,商人在各地进行贸易时,霍乱病毒随着他们进入了中国、日本、北非、中东和非洲的一些城市。六次大规模霍乱爆发,夺取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霍乱是由一种叫做霍乱弧菌的肠内杆菌引起的。轻度感染病例十分常见。5%的感染者有可能会严重呕吐、腹泻和腿抽筋,甚至严重脱水和休克。大多数人的免疫系统都能抵抗住霍乱,前提是您能熬过长时间的脱水状态。直接接触患者通常会感染病毒,但是霍乱病毒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水和食物进行传播。
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期间,霍乱病毒被贸易商们带到了欧洲那些拥挤和肮脏的商业城市。医生们把霍乱流行的原因归咎于严重的空气污染,他们倡导清洁的生活环境和增加污水处理系统。这对霍乱的流行有很好的预防作用。虽然医学界最终认定霍乱并非由空气传播,而是受污染的水源引起,但是霍乱病例的确因城市清洁计划大大减少了。
在上个世纪,人们始终认为霍乱不过是18世纪的陈年旧事,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卫生条件的改善,霍乱病毒早被根除。然后,就1961年,一种新型霍乱在印度尼西亚爆发,并最终蔓延到全世界。这场流行性霍乱一直持续到今日。1991年,30万人感染了新型霍乱,4000人被夺去生命。
艾滋病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简称(AIDS)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艾滋病引发了一场世界性的灾难,从1981年至今,大约2500万人因此丧生。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目前有3320万人是HIV携带者,仅2007年就有210万艾滋病患者死去[资料来源:Avert]。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体免疫缺损病毒(HIV)引起的。这种病毒通过人体的血液、精液和其他体液进行传播,直接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免疫系统被破坏的人对各种病菌都没有抵抗力,也称为机会性感染(Ols)。如果人体免疫系统被严重破坏,HIV就变成了艾滋病。
科学家怀疑艾滋病毒是20世纪中期由猴子和类人猿传染给人类的。20世纪70年代,非洲人口急剧增长,战争,贫穷和失业困扰着非洲各国。卖淫和吸毒泛滥,艾滋病毒也通过不安全性交和污染的针头得以传播。即使在医院,针头的重复使用和不安全的输血也给艾滋病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很快,艾滋病在撒哈拉以南地区大规模肆虐,很多贫穷国家的劳动力因此而死去,成千上万的儿童成为孤儿。
虽然有些药物可以抑制艾滋病携带者发展为艾滋病患者,但目前尚无药物能够完全根治这种疾病。很多团体和组织都在开展艾滋病预防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正如上文所说,艾滋病病毒一般通过不安全性交和重复使用的输液针头传播。因此医药部门一直在号召使用避孕套和一次性针头来预防艾滋病的传播。若想了解更多有关艾滋病的信息,请查看什么是艾滋病(AIDS)。
在下一节中,我们将了解一种更为严重的传染病——黄热病,它曾经打败了拿破仑的大军。
黄热病(Yellow Fever)
当欧洲殖民者把大批非洲奴隶运往美洲的时候,很多新型传染病也被带了过去,其中就有黄热病。黄热病,又称“黄杰克”,在殖民地地区广泛传播,大批农场因此消失,一些主要城市也受到毁灭性影响。
1803年,拿破仑派遣33000人前往北美洲的法国领地去镇压当地起义,军队登陆后不久,29000人就感染黄热病死亡。巨大的损失迫使拿破仑放弃了那块领土。随后,法国把这块领土卖给了美国。这就是史书记载的路易斯安那州事件。
黄热病和疟疾类似,都是通过蚊虫进行传播。典型症状有:发烧、发热、头疼、肌肉疼痛、背痛和呕吐。严重感染时会导致出血,休克、肾和肝功能衰竭,有致命的危险。肝功能衰竭会导致黄疸病或者皮肤发黄,这就是它被称作“黄热病”的原因。
尽管开展了接种疫苗、改善生活环境和大规模清除蚊虫等活动,黄热病现在依然在非洲和南美洲肆虐。
在下一节中,我们将了解到士兵在战场上不仅仅要躲避子弹,还要防止流行性斑疹伤寒。
斑疹伤寒(scrubtyphus)
很多人挤在一起,环境肮脏,每个人都不停地用手抓身上的虱子。自古以来,露宿战场的士兵不仅要时刻防备敌人,还必须面对寄生虫和病菌的威胁。一种名叫普氏立克次氏体的微小病菌曾经导致了世界着名的瘟疫大爆发,那就是伤寒病。
由于它经常在驻军里爆发,又被称为“露营热”或者“战争伤寒”。在欧洲30年战争期间,斑疹伤寒、瘟疫和饥饿夺走了1000万的生命。有时候,斑疹伤寒的爆发会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资料来源:Conlon]。
1489年,在西班牙军队围攻摩尔人的大本营格兰纳达时,一场斑疹伤寒爆发了,西班牙军队由25000人骤减为8000人[资料来源:Conlon]。由于斑疹伤寒的破坏,西班牙人只能等待下个世纪,才能把摩尔人驱逐出西班牙。一战中也有类似事件,伤寒使数百万的俄罗斯、波兰和罗马尼亚士兵死去。
斑疹伤寒的典型症状包括:头痛、食欲不振、疲倦和体温急剧上升,并迅速转为发烧,同时伴随着发冷和恶心。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伤寒会影响血液循环,造成斑点坏疽、肺炎和肾功能衰竭,随着温度逐渐升高,最终导致精神错乱,昏迷和心力衰竭。
如今随着医疗手段的进步和卫生条件的改善,斑疹伤寒逐渐减少。二次大战中斑疹伤寒疫苗的使用和DDT灭蚊行动的开展,使得斑疹伤寒在发达国家已经销声匿迹。但是在南美洲、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地区,斑疹伤寒仍然没有得到消除。
在下一节中,我们将看到随着卫生条件和生活水平的改善,因病瘫痪的人反而越来越多了。
脊髓灰质炎(polio)
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研究人员推测这种疾病已经在全球肆虐了上千年,导致成千上万的儿童瘫痪或死亡。在1952年,仅美国就有约58000个脊髓灰质炎病例,其中三分之一的患者最终瘫痪。在这些病例中,更有超过3000人死亡。
这种疾病是由破坏人体神经系统的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myelitis)引起。它会通过粪便传播,经由受污染的食物和饮水扩散。初期症状包括发烧、疲劳、头痛、呕吐、身体僵硬和四肢疼痛。大约每200个感染者中,就会有一人瘫痪[资料来源:WHO]。虽然麻痹症状主要集中在腿部,但有时也会蔓延至呼吸系统的肌肉组织,从而导致患者死亡。
脊髓灰质炎患者大多是儿童,所以也被称为小儿麻痹症,但成人同样会感染此症。这主要取决于患者头一次接触病毒,也就是初次感染的时候年龄多大。在青少年时期,人体免疫系统对脊髓灰质炎的抵抗力更强。所以说,初次感染时患者年纪越大,瘫痪或死亡的危险性就越大。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很古老的疾病,早在人类世界中传播了千百年。如果在幼年时期接触过脊髓灰质炎病菌,人体自身抵抗力就会相应提高。但到了十八世纪,我们的医疗手段得到长足发展。这限制了疾病传播,同时降低了人们在幼年时期接触病菌的机会。结果越来越多的患者要到年长一些时,才会接触到脊髓灰质炎病菌,因此在发达国家,脊髓灰质炎导致瘫痪的比例直线上升。
目前还没有针对脊髓灰质炎的有效治疗手段,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医学界研制出了完美的脊髓灰质炎疫苗。从那以后,这种疾病在发达国家基本得到控制,只有在某些发展中国家才会出现脊髓灰质炎的流行性大爆发。人类是这种病菌的唯一携带者,而广谱疫苗几乎可以保证让脊髓灰质炎从此绝迹。在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全球脊髓灰质炎根除计划,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5. 印度暴发霍乱疫情,霍乱病毒是由什么引发的

印度爆发了霍乱疫情,让人十分的害怕,众所周知,霍乱病毒是非常可怕的一种病毒,在感染了这个病毒之后,就很有可能会造成人员的死亡。感染上霍乱病毒之后,患者会出现上吐下泻的现象,在患者拉脱水了之后,就会导致肠胃等各个器官受到非常严重的伤害。不仅仅是印度,在阿富汗等地区也是出现了霍乱病毒的传染病例,在24小时内,有120人感染霍乱病毒,有20人死于霍乱病毒。

在这里,小编建议大家平时饮水的时候一定要把水烧开,不要去吃一些不知来源的食物,不要去吃生鱼片或者是一些生肉,还有一些放了很长时间的食物,也不要再吃了。一般学校的住宿条件是比较差劲的,很多的同学在口渴的时候可能会选择直接的去喝,没有烧开的水,这种情况非常的危险,在这里,小编也是建议大家一定要注意宿舍的环境,要保护好同学。

6. 印度有黄种人吗

当然是白色人种啦

从身体外表特征看,印度人肤色表现黝黑。从这一表象看,很多人认为印度人是黑种人。然而划分人种的外表特征除肤色、头发形状、面部等特征外,还有其他许多主要依据,如骨骼。骨骼不同,人种不同。以头颅骨为例,头颅骨周边近椭圆形的是白种人;头颅骨周边呈三角形的是黄种人;头颅骨周边近似方形的为黑种人。而印度人的头颅骨周边近似椭圆形。从这一主要区分依据看,印度人肤色虽然表现黝黑,但不是黑种人,而是白种人。
其次,从印度人原居地看,印度人原是居住在黑海和里海附近的雅利安人,大约在距今4000多年前迁往今日的印度半岛。印度半岛大部分在北纬10°-30°之间,地处热带,热带强烈的太阳辐射,使今天的印度人皮肤变得黝黑。可见印度白种人的皮肤黝黑,是通过人类迁移后,在新的环境影响下表现出来的。

7. 黄花菜病害有哪些

daylily diseases

罗宽

世界已报道20多种,中国至1991年约有10种。为害叶和花薹的有锈病,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a,Colletot-richum dematium),疫病(Phytophthora nico-tianae)。为害叶的有叶斑病、叶枯病,斑枯病(Septona hemerocallidis)等。为害茎基的有白绢病(Athelia sotfsii)等。病毒病有条纹毒病(Cucumber mosaic virus,CMV;Tobacco mosaic virus,TMV)最重要的是叶斑病、叶枯病和锈病。

叶斑病

各地都有发生,危害较大,一般年份损失5%~10%,严重的达30%左右。叶片上形成梭形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花薹上病斑梭形或不规则形,凹陷,中央淡褐色,边缘深褐色,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淡红色霉状物(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原物为同色镰孢。属半知菌,瘤座孢目。品种荆州花易感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枯死的秋苗上越冬。气温12℃以上,叶面湿润,分生孢子即可萌发侵入,3天后出现症状,6~7天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再侵染频繁,风雨传播。湖南一般在3月上旬始发,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旬平均温度17~18℃,相对湿度80%以上,时有降雨,在感病品种上常引起流行。病害控制:应清除病残体,培新土;冬季施足基肥,春季少追或不追氮肥;发病初起喷施硫菌磷,灭病威或硫托胶悬液等杀菌剂。

叶枯病

湖南、湖北、浙江等省均有发生,使叶片枯死,一般损失约5%,严重年份感病品种可损失60%以上,甚至失收。被害叶生褐色窄梭形条斑,从叶尖向下呈赤褐色枯死,湿度大时斑面生黑霉层(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原物为泡状匍柄霉[Stemphylium vesicarium(Wallr.)Simmons]。属半知菌、丝孢目。品种茶子花感病,长嘴子花抗病。发病最适温度18~23℃,相对湿度80%以上,低温多雨有利发病。主要以菌丝体在枯死秋苗上越冬,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侵入5天后显症。在湖南4月上旬开始发病,4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流行期。一般有两个发病高峰。病害控制:应采用抗病品种;增施磷钾肥和硅肥,喷施硼酸;发病初期喷施硫菌磷与福美双混合胶悬液。

锈病

中国南北产区均有发生,一般损失5%,感病品种达30%。为害叶片与花薹,夏季产生黄色疱斑(病菌夏孢子堆)破裂后散出铁锈色粉末(病菌夏孢子),秋季疱斑呈黑色(病菌冬孢子堆),内含大量冬孢子,不破裂。发生严重时叶片与花薹枯死。病原物为萱草柄锈菌(Puccinia hemerocallidis Thuem.)。属担子菌,锈菌目。转主寄生,转主寄主有黄花龙芽(Patrinia scaliosaefolia)、粗糙败酱(P.scalra)和败酱(P.villora)。品种长嘴子花和荆州花抗病。发生与气候、施肥和品种抗病性关系密切。病菌以冬孢子越冬、翌年产生担孢子侵入败酱。在湖南4月中、下旬,败酱上出现性孢子器和锈子腔。病菌在温暖的南方还可以夏孢子越冬,逐渐向北传播。病害最早5月上旬发生,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为发病盛期。病害控制:栽种抗病品种、增施磷钾肥、发病初期喷施粉锈宁等杀菌剂。

黄亮(1906~1975)

植物病理学家。广东省梅县人。1929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园艺系,留校任助教、讲师。1935年赴美国深造,1937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硕士学位,1939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后,任广西农事试验场技正,兼任广西大学农学院教授、植物病虫害系主任。1949年以后,任广西农学院教授、教务长、植物保护系主任,曾担任广西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广西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

他早期从事蔬菜、果树、禾谷作物病害的研究,1953年开展甘薯瘟病研究,先后选育出3个抗病丰产优质的甘薯良种,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办法。他先后主编了《广西农作物病虫害名录》和《普通植物病理学》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陈育新)

黄麻病害

jute diseases

陈洪福

已知黄麻病害有51种。中国发现31种,其中真菌病害22种,细菌病害2种,病毒病1种,线虫病2种,寄生性种子植物2种及缺素症2种。以炭腐病(枯腐病)、根结线虫病、立枯病、炭疽病和花叶病对产量影响最大,常年因病减产15%左右。

简史

1917年印度菲隆(R.S.Finlow)在西孟加拉首次发现黄麻由病毒为害引起“失绿症”。1922年日本泽田兼吉在中国台湾发现茎斑病为害。1927年英国阿斯比(Sidney Francis Ashby)发现印度黄麻因炭腐病为害引起苗腐、根腐、茎基腐和茎腐等。40年代初,日本铸方未彦和山本和太郎在中国台湾分别发现黄麻受炭疽病和炭腐病为害。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方中达和陈廼用对南京近郊的黄麻病害作了调查。50年代后,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和浙江萧山棉麻所等单位对黄麻病害作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控制措施。

分布和种类

中国有苗病12种,分布广,为害重的有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 Kühn,R.cerealis Vander和R.crocorum Fr.)、苗枯病(Alternaria sp.,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和F..solani(Mart.)Sall.等)、炭腐病(Macrophomina phaseoli Ashby)、圆果种黄麻炭疽病(Colletotrichum corchorum Ikata et Tanaka)和长果种黄麻黑点炭疽病[C.gloeospor-ioides(Penz.)Sacc.]等,可致黄麻烂种、烂芽、苗腐和猝倒。长江流域和华南麻区均有发生;印度、孟加拉国、泰国和缅甸等黄麻主产国亦有分布。

黄麻病害按其为害部位分为根病类、茎病类和叶病类等。

根病类

主要有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Chitwood)和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 Chitwood)引起的根结线虫病,可致麻株根系产生许多瘤状物,引起叶黄、株矮、生长发育不良,线虫病株易遭菌类侵染引起根腐。

茎病类

中国有11种,分布广,为害重的有圆果种炭疽病、长果种黑点炭疽病和茎斑病(Cercospora corchori Saw.),可致茎部产生黑色病斑。白绢病(Sclerotium rolfsii Sacc.)和黑枯病(Diplodia cor-chori Syd.)可致麻株茎部枯死。此外,茎瘤病(Physoderma corchori Lingappa)在麻株茎部散生许多突起的瘤状物,中国、印度和孟加拉国部分麻区经常发生,可使麻株成片枯死。茎腐病(Ascochyta cor-chori Hara.)和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Pers.)是台湾麻区常见的病害。

叶病类

中国有9种,主要有长、圆果种炭疽病,引起长圆果种黄麻叶片腐烂。茎斑病,可致叶片产生不规则形病斑。圆果种黄麻叶枯病(Helmintho-sporium corchorum Watanabe et Hara),病斑褐色,具轮纹,病叶早落,严重时麻株呈光秆。叶斑病(Phyllosticta corchori Saw.),可致大部分叶片布满黄褐色病斑,病叶早落,中国和印度局部麻区发生较重。黄麻细菌性斑点病(Xanthomonas nakatae Dowson)是长江流域、台湾和日本圆果种黄麻上的常见病害,使叶上形成许多多角形油渍状黑色斑,病叶早落。

此外,青枯病(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是为害维管束的细菌病害,中国、印度、孟加拉国部分麻区屡见发生,使麻株成片枯死。长果种黄麻枯萎病Fusarium semitectum Berk et Rav.)是为害维管束的真菌病害,使麻株枯死,浙江、湖南发生严重。叶粉虱传毒的黄化花叶病(JYMV)由球状病毒引起,使叶片变色绉缩畸形,生长受阻。另外,麻地缺钾引起金边叶病是中国连作麻地的常见病害。

世界部分产麻国严重为害而中国尚未发现的病害有圆果种黄麻梢枯病(Curvularia subulata),是印度70年代才发生的新病害,可致麻株顶端柔嫩组织凋萎。黄麻白粉病(Oidium sp.)使叶片、枝条和种荚覆满白色粉孢子,麻叶早落、种子丧失发芽力。长果种黄麻根腐病(Cylindrocladium ilicicola Boe.et Rei.)可致麻株根系腐烂而枯死,早熟巴西麻区的特有种。

黄麻多数病害的病原菌能在种子和病残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黄麻生长期间籍风雨、昆虫、流水及农事操作再侵染。种子及土壤带菌量高,苗期低温高湿,麻地地势低洼、板结、种植感病品种,麻株密度过大,偏施氮肥,田间管理粗放及连作麻地均有利发病。

病害控制

主要采取以下措施:①种子处理。用克菌丹、福美双、硫菌灵、多菌灵、多福合剂、代森锰锌浸种或拌种。②栽培措施。清除病残,种植抗病品种、适期播种,轮作换茬,合理施肥、合理排灌,及时中耕、除草、间苗等。③药剂控制。福美双、克菌丹、甲霜灵、多菌灵和托布津等药剂对多种真菌病害都有效。根结线虫严重发生的地块可用D-D混剂、涕灭威或克线丹处理土壤。

8. 印度毛霉菌病例两周激增8500例,这种病是怎样在印度传播的

印度毛霉菌病是通过唾沫在人群之中传播的。因为印度的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不力,印度国民经常参与一些聚集性活动,导致毛霉菌随唾沫在空气中散播引起。

9. 印度达利特人撒的黄粉是什么

印度调料里,红粉是甜椒粉。黄粉是姜黄粉。黄粉以日本上野黄粉为佳,其主要成分为呋喃西林和呋喃那司。可以用来治疗烂肉,和辅助治疗肠道疾病。

值得一提的是,黄粉中除了含有呋喃西林以外,还有一种叫做呋喃那司的成分,是一种强有力的杀菌药,抗菌作用强,对鱼类病原菌如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鱼类肠炎,腹水与此菌有极大关系)的抗菌作用比呋喃唑酮或四环霉素强10-30倍。

通常土霉素配合黄粉可以治疗大部分的鱼病.应该是各位鱼友的常备药品。

(9)印度黄什么病扩展阅读:

营养价值:

姜黄素可以抑制身体某些部位癌细胞的生长,使用姜黄素等化疗可以有效抑制乳腺癌等癌细胞的扩散。在实验中,德克萨斯大学的科学家们将姜黄素注入60只患有乳腺癌的老鼠体内,这些老鼠的肿瘤都被切除了。

仅仅过了一段时间,科学家们才发现每天吃含有姜黄素的食物的老鼠比其他老鼠患乳腺癌的几率要低得多。

10. 印度毛霉菌病例两周激增8500例,毛霉菌病是怎样一种病

印度疫情:

这些天大家都知道印度爆发了新冠病毒的感染,当地医疗资源崩溃,病床短缺,人们无法进行正常的治疗。

随而导致的就是大量的人员死亡,死亡病例不断的增长,那么医疗资源就更加难以为继了,陷入到了一个恶性循环之中。

就像前面所说的一样,人们为了活命,不得不破坏面部器官。

而这种病例,自然是因为一些不干净的脏东西所带来的感染。

阅读全文

与印度黄什么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尼羊肉薄饼怎么做 浏览:963
在英国留学生如何求职 浏览:688
印度舞有哪些曲目 浏览:167
英国人为什么不踢正步 浏览:726
印度的战斗机都是哪些国家的 浏览:953
越南有多少个美国人 浏览:997
印尼宽带怎么选择 浏览:437
中国财务大咖齐昊哪个大学毕业 浏览:670
印度汇丰银行在哪个城市 浏览:282
英国人对水过敏怎么办 浏览:702
巴厘岛哪里可以兑换人民币印尼币 浏览:69
越南到济南运费每吨多少钱大概 浏览:711
哪些意大利的服装品牌卖给中国 浏览:129
人民币去越南什么地方可以换 浏览:305
美国香槟市纬度相当于中国哪个 浏览:434
伊朗女人戴的头巾叫什么 浏览:411
中国有哪些彩票合法 浏览:745
印尼进口多少冷冻牛肉 浏览:708
英国的地图怎么涂色 浏览:114
英国留学怎么接机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