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土地他项制度有哪些

印度土地他项制度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7-31 06:52:40

1. 印度的土地是怎么分配养老制度

项目中建立了国家老年援助专项计划NOASAP,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的贫困人群提供每月75-300卢比的养老补贴,构成养老金计划的低层支撑。
此外,其他各地方政府(各邦政府)的一些特定的退休养老金制度和“老年扶贫计划”等,多属救助制度范畴,不属于国家层面管理。
(二)国民养老金体系覆盖的主要人群范围
1、私人企业。劳工部下属的雇员公积金组织主要负责管理私人企业的退休金。雇员公积金组织管理着两项养老金计划,其中雇员公积金是强制性固定缴费型养老基金,而雇员养老基金则是固定收益型养老基金,它仅适用于雇员不少于20人的企业,覆盖的人数约等于印度就业人口的6%。不过,其总资产较高,约相当于GDP的7%。 2、国有部门。银行、保险公司等公共部门的金融机构以及国有公司提供独立的退休基金。其运作通常依据固定的条款,此外,只要参加者满足了最低期限要求,就可以退出基金。
3、公务员。中央政府和邦政府的公务员有独立的养老基金。其中包括非缴款式、指数化收益的养老基金,以及固定缴款型养老基金。 4、邮政部门。印度的邮政储蓄银行是公共部门中唯一实行的自愿性养老基金计划。该银行是印度第一大金融机构,控制的存款总额相当于GDP的9%。
二、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动向 (一)主要目标

第一、绝大多数劳动力缺乏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急需扩大,迫切需要建立覆盖全部就业人口的养老保险制度。
印度的养老金体系庞大而分散,而该国大多数劳动力在非正规部门工作,无法参加养老基金,因此,目前还没有完整的养老金制度或者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居住的大量人口没有任何退休福利。事实上,所谓的“无组织的部分”包括了劳动力的90%,他们主要包括农民与体力劳动者,他们没有参加任何的养老金计划。
第二、积极发挥私营供应商在养老保险基金运营中的作用,努力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回报率,保证养老保险计划起到保障老年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
由于私营供应商在印度养老金体系改革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地发挥私营供应商的作用也将关系到印度养老金体系改革的成败。同时,如何处理私营公司与公营公司的关系,也是印度保险业养老金制度改革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二)主要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达到上述目标,印度于1999年成立了专门委员会,探索改革措施;委员会于2000年1月提交了“老年人社会收入保障项目”(OASIS)报告,提出了一项新的养老保险计划,并对现行制度进行改革。 1、建立新的制度
一是设立新的个人帐户制度,在非正规部门就业的社会成员可

以自愿参保和缴费。在银行或邮局为每个人建立一个全国通用的帐号。
二是通过招标方式选择6家基金管理公司进行基金管理,每家公司要分别提供3种不同风险的投资模式,即基金运营共设18种投资选择方案,参保人可在咨询公司的帮助下自由选择。
三是为鼓励投保,允许参保人以养老保险金作担保向银行申请小额贷款。
四是成立一个新的监管机构即印度养老保险局,具体经办新制度相关业务。 2、改革老的制度
一是改革雇员储蓄基金计划,取消未到退休年龄提前支取的规定,参保人可选择是否把个人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转到新的个人帐户中。
二是改革雇员年金计划,取消政府按基本工资1.16%补贴缴费的做法,基金转由专业部门管理,采用与新个人帐户制度中相似的投资原则,每年对雇员年金计划进行一次精算评估,并公布于众,养老金待遇标准和缴费标准每年调整一次。
三是加强公务员养老保险的基础信息管理,十年内转向完全积累制度。
(三)主要措施
1、坚持加强对养老金管理,做实帐户。为了缓解养老金空帐问题加剧,严格控制对养老金的微型信贷、提款和退出,只有特别原因

才允许提前提款,缴纳10%的提款税。
2、养老基金的管理中引进私人管理,提高回报率。通过养老基金管理公司间的竞争使受保人成为监管者,从而形成一种监督和管理机制。
3、帮助个人进行养老金的安全投资,给予一定的投资指南,发布每年各类国家债券、公司债券、基金保险、国内外证券的安全系数、增值水平等指标,对于贫困人口给予收益免税政策,同时,个人具有更换方案和基金管理人员的自由。
4、灵活的退休安排。增加灵活退休的选择方案可以很大程度上打破雇员与退休人员的界限,给老年雇员提供一个机会使他们延长参与经济活动的时间。
5、组建了老龄社会保障与收入保障委员会(OASIS),推出和推广为90%非正规部门就业劳动力提供相应的养老保险计划。2000年以来,政府一直希望通过把养老金改革与保险业改革合二为一,以扩大养老金的覆盖面,进而将非正规经济部门的贫穷雇员纳入其中。 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解决养老金问题都很棘手,因为它需要强有力的政治和经济支持。基于现收现付计划提供养老金的养老保险制度,遇到人口结构变化的挑战,不断减少的缴费的劳动力人口数量和不断增加的领取的老年人口数量之间的缺口,暴露了这种制度的本质缺陷;基于个人账户(积累)功能进行的养老储蓄,遇到政策风险、通胀风险、道德风险、投资风险等挑战,难以确保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所有的社会问题最终都会把各种负担转嫁给养老保险,养老保险

制度的建设、改革和完善将成为21世纪的全球包括印度在内所有国家共同面临的难题。

2.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划分的

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一张根据《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绘的瓦尔那等级: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至于贱民,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

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

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主教育,受众刹帝利,负责垄断文化教育和报道农时季节以及宗教话语解释权;

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婆罗门思想的受众,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主政军,负责守护婆罗门阶层生生世世;

第三等级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主商业;

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着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饭的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是人口最多的种姓。被认为低贱的职业。在种姓制度中,来自不同种姓的父母双方所生下的后代被称为杂种姓。

(2)印度土地他项制度有哪些扩展阅读:

一个底层不能互相支援扶持的社会是冷酷的。绝大多数刑事案件,基本上都是底层人之间的自相残杀,很少有底层人去偷去抢去故意伤害顶层阶级的。因为那些顶层高种姓人活动的区域,底层低种姓人根本就不会去。高种姓人打民事官司,对方一般也是高种姓人。也就是说,能跟底层人民发生矛盾,说明他们阶层区别不大。

在吠舍眼里首陀罗是底层人,在那些真正的顶层阶级高种姓人眼里,吠舍也是底层人,除非换邦。除四大种姓外,还有大量的“第五种姓”,称为“不可接触者”阶层,又称“贱民”或“达利特”,他们多从事最低贱的职业。贱民在印度不算人民,不入四大种姓之列。在印度早已废除种姓制度的情况下,种姓制度思想的残留依然影响着印度人比如不敢对高种姓开枪。首陀罗被吠舍歧视,低种姓=低道德会成为普遍观念。

首陀罗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懒,同情首陀罗以至义务帮助他们或结婚就是杂种姓或圣母,而婆罗门能力以外的资产等于零。首陀罗不管遭遇了什么,高种姓会觉得是因为懒,不能给福利养懒人。天真的吠舍有时会认为自己靠近高种姓会受到神的庇护很安全,然而婆罗门和刹帝利一纸文书就能把充满优越感的高级吠舍直接打成首陀罗。印度毛派首陀罗造反,吠舍被共产,婆罗门和刹帝利在大洋彼岸笑哈哈。在印度,发达和较发达国家的外国人天生自带刹帝利身份。

参考资料:网络-种姓制度

3. 印度的“种姓制度”究竟是项怎样的制度

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与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同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在古代的印度有一项制度叫做“种姓制度”,这种制度在印度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在印度社会中,它起到了一个举轻若重的作用,维护着印度数千年的社会等级秩序,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制度呢?

由此可见,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残害之深!虽然在1947年印度脱离殖民体系独立后,种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正式被废除,并且各种种姓分类与歧视被视为非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种姓制度仍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4. 印度的种姓制度主要是什么

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历史。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和达利特。

一张根据《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绘的瓦尔那等级: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至于贱民,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

种姓制度的来源

种姓制度最初是随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而创立的社会制度。原本的种姓制度并非要划分阶级及人的高低贵贱,而是要确保本身雅利安人的执政权和保持各种工作都有一定的人数。

然而随着马穆鲁克、蒙兀尔等外来伊斯兰教征服者统治印度,种姓制度为了政权需要而经历过许多调整,并在英属印度时期为符合殖民者需要而被固定、僵化,成为阶级森严的阶序体系。

由于该体系中的不平等与近代西方兴起的民主制度与人权思想大相径庭,因此常被批评为反现代化的落后制度,甚至被视为妨碍印度社会进步的毒瘤。1947年印度脱离殖民体系独立后,种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正式被废除,各种种姓分类与歧视被视为非法,然而在实际社会运作与生活上,其仍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5. 印度分为哪4个等级分别有什么权力

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历史。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主教育,受众刹帝利,负责垄断文化教育和报道农时季节以及宗教话语解释权;

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婆罗门思想的受众,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主政军,负责守护婆罗门阶层生生世世;

第三等级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主商业;

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着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饭的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是人口最多的种姓。被认为低贱的职业。在种姓制度中,来自不同种姓的父母双方所生下的后代被称为杂种姓。

(5)印度土地他项制度有哪些扩展阅读

如何分辨一个印度人属于高低种姓,从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来看,根据印度人的一些特征是可以分辨出他们是高种姓还是低种姓。

1、根据皮肤颜色分辨高低种姓

早些年根据肤色分辨种姓高低很容易,因为白皮肤的雅利安人属于高种姓人,而平民则都是棕色肌肤,同时统治者明文规定高低种姓禁止通婚,若有违反可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漫长的历史变迁中,气候和生活习惯也影响人种的基因变化,当年煞费苦心想出种姓制度的入侵者一定会傻眼,因为不同种姓人的肤色在接近,最终都向棕色靠拢。现在印度街头的白皮肤人已不再是雅利安人,而是英殖民者的后裔。

2、根据是否会说英语分辨高低种姓

世人都以为英语是印度的常用语,其实只有高种姓人在说,也是他们身份的象征,大部分低种姓人和贱民则压根不会说,因为没有学习英语的机会。可见一个印度人会不会说英语,基本上就可以判断他属于高低种姓的哪一边。

3、根据职业分辨高低种姓

高种姓人有良好的社会资源和教育机会,他们中许多很多人前往发达国家学习,练就一口地道的英语,做着收入高体面的工作,是人们眼中含着金汤匙出生的那种人。

低种姓人就很悲催,压根没有受教育的可能,为了生活只能从事伺候高种姓人的工作,收入勉强维持生活。贱民最惨,蜗居在卫生条件极差的贫民窟,平时都不能出入高种姓人的家里,更别说有个体面的工作了。

乘坐印度航班的亲都有所闻,印度空姐肤色普遍偏浅,基本都来自高种姓,许多低种姓的印度乘客都不敢让她们为自己服务。看来种姓制度虽然灭亡,可是深植印度人心中的阶级观念一时半会难以化去。

总的来说,印度的种姓制度充满了阶级歧视和不公待遇,在历史前进的洪流中势必被淘汰出局,同时也需要千千万万身处底层的平民和所谓的贱民觉醒反抗。当他们开始不再虔诚卑微的仰视高种姓人时,种姓制度才会从真正意义上彻底消亡。

6. 请问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否分为四大阶层

印度人口众多,百分之八十二为印度教徒,其中分为不同等级的社会集团。种姓制度主要存在于印度教中,对伊斯兰教和锡克教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印度的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四个不同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即僧侣,为第一种姓,地位最高,从事文化教育和祭祀;刹帝利即武士、王公、贵族等,为第二种姓,从事行政管理和打仗;吠舍即商人,为第三种姓,从事商业贸易;首陀罗即农民,为第四种姓,地位最低,从事农业和各种体力及手工业劳动等。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各种姓又派生出许多等级。除四大种姓外,还有一种被排除在种姓外的人,即“不可接触者”或“贱民”。他们的社会地位最低,最受歧视,绝大部分为农村贫雇农和城市清洁工、苦力等。

种姓制度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就开始萌芽。后来在阶级分化和奴隶制度形成过程中,原始的社会分工形成等级化和固定化,逐渐形成严格的种姓制度。

种姓是世袭的。几千年来,种姓制度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方面影响很深,种族歧视至今仍未消除,尤其广大农村情况还比较严重。

独立后,印度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消除种姓歧视。首先是制定了有关法律规定。1948年国会通过了废除种姓制度的议案。后来宪法和各邦法律也都做出相应规定,保护低级种姓利益。政府还在教育、就业、福利等方面对低级种姓者提供大量帮助。

随着社会的进步,印度的种姓制度也在发生变化。如种姓制度中的内部通婚制受到冲击,如高种姓的女子现在也同低种姓的男子通婚了。人们对职业的看法也有所改变,衡量职业高低不再以宗教思想为基础,而以金钱、权力为基础。在城市里,各种姓人们之间加强了来往与交流。

7. 印度种姓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印度种姓制度是以印度为主的南亚各国印度教居民中存在的一种彼此严格区分的社会等级或集团制度。梵语为瓦尔纳,意为色、种、质。中国古代的汉译佛经或旅印高僧的着作中,称为种姓或族姓。依葡萄牙语音译为卡斯塔,世界上则多用卡斯特一词。现在已逐渐废除。但在一些民族中依然存在。

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婆罗门是祭司贵族。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 刹帝利是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的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 波罗门和刹帝利这两个高级种姓,占有了古代印度社会中的大部分财富,依靠剥削为生,是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吠舍是古代印度社会中的普通劳动者,也就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阶层,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必须向国家缴纳赋税。 首陀罗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

各个种姓职业世袭,互不通婚,以保持严格的界限。不同种姓的男女所生的子女被看成是贱民,或叫不可接触者,贱民不包括在四个种姓之内,最受鄙视。

8. 印度种姓制度有哪些

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历史。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一张根据《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绘的瓦尔那等级: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至于贱民,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

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

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

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主教育,受众刹帝利,负责垄断文化教育和报道农时季节以及宗教话语解释权;

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婆罗门思想的受众,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主政军,负责守护婆罗门阶层生生世世;

第三等级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主商业;

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着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饭的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是人口最多的种姓。被认为低贱的职业。在种姓制度中,来自不同种姓的父母双方所生下的后代被称为杂种姓。

一个底层不能互相支援扶持的社会是冷酷的。绝大多数刑事案件,基本上都是底层人之间的自相残杀,很少有底层人去偷去抢去故意伤害顶层阶级的。因为那些顶层高种姓人活动的区域,底层低种姓人根本就不会去。高种姓人打民事官司,对方一般也是高种姓人。也就是说,能跟底层人民发生矛盾,说明他们阶层区别不大。在吠舍眼里首陀罗是底层人,在那些真正的顶层阶级高种姓人眼里,吠舍也是底层人,除非换邦。除四大种姓外,还有大量的“第五种姓”,称为“不可接触者”阶层,又称“贱民”或“达利特”,他们多从事最低贱的职业。贱民在印度不算人民,不入四大种姓之列。在印度早已废除种姓制度的情况下,种姓制度思想的残留依然影响着印度人比如不敢对高种姓开枪。首陀罗被吠舍歧视,低种姓=低道德会成为普遍观念。首陀罗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懒,同情首陀罗以至义务帮助他们或结婚就是杂种姓或圣母,而婆罗门能力以外的资产等于零。首陀罗不管遭遇了什么,高种姓会觉得是因为懒,不能给福利养懒人。天真的吠舍有时会认为自己靠近高种姓会受到神的庇护很安全,然而婆罗门和刹帝利一纸文书就能把充满优越感的高级吠舍直接打成首陀罗。印度毛派首陀罗造反,吠舍被共产,婆罗门和刹帝利在大洋彼岸笑哈哈。在印度,发达和较发达国家的外国人天生自带刹帝利身份。

同时,各种姓派生出许多副种姓(或称亚种姓、次种姓),进而衍生出更多分支。

除四大种姓外,还有一种被排除在种姓外的人,即所谓“不可接受的贱民”,又称“达利特”。他们社会地位最低,最受歧视。种姓世袭,不易更改。社会地位高低、经济状况好坏,大多与种姓有关。尽管印度独立以来,已废除种姓制度,但几千年来种姓制度造成的种姓歧视在印度不少地区、尤其是农村仍相当严重。

因为阶级过大就会变成种姓,一但种姓完成低阶层上升基本不可能,印度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虽然种姓制度在印度,早已是在法律上废除多年了,印度的种姓制度在法律上并不存在,只是存在于观念之中,而观念这个东西,是会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而不断进步的。印度在教育和经济上的发展,正在迅速的摧毁种姓制度在民间的根基。从2006年起,印度教育部宣布大幅提高“保留配额”比例,以便增加社会低种姓群体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其中在印度理工学院、印度管理学院以及全印医学院3所印度最知名的院校,将来自低种姓家庭的入学名额从原来的22.5%提高到49.5%,其他20所普通大学则提高到27%。此举引发了高种姓学生抗议逆向歧视,然而这项规定却坚持了下来。

9. 印度种姓制度,最高等级和最低等级的差别有多大

大多数人应该都听说过印度的种姓制度,这项制度就如同中国古代的阶级制度一样,对不同的人进行了不同的等级划分。只不过,中国已经废除了“士农工商”之类的等级制度,但印度的种姓制度,却保留至今。

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文明诞生,随着雅利安人的进入,种姓制度也因此出现在了古印度的土地上,而在这种姓制度中,最高等级的就是“婆罗门”。“婆罗门”源自于“波拉乎曼”,意喻着“祈祷”,在古印度的文化中,祈祷具有非凡的意义,掌管奖罚,而“婆罗门”便因此成为了执行祈祷的祭祀,也由此享有巨大的权力。

这就导致了印度社会许多问题的发生,父母不考虑男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只想把女儿嫁过去让自己能够享受高种姓的待遇,这样一来家庭矛盾就经常发生,更有甚者有些男子为了得到妻子的嫁妆而将妻子杀害,因此在印度的“索奁焚妻”则成了国际知晓的话题。

印度独立之后废除了种姓制度,但是种姓制度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一代又一代人身上,虽然国家已经将其废除,但是它却依旧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国民。

10. 印度的封建化过程(在政治制度、土地制度、自由农民农奴化等方面)

  1. 政治制度:由奴隶制政治体制转变为封建集权政治体制。

  2. 土地制度:由公有制转化为私人制。

  3. 自由农民农奴化:奴隶社会的自由小农转变为农奴。

阅读全文

与印度土地他项制度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在意大利用英文问厕所在哪里 浏览:273
意大利西西里岛在哪个省 浏览:456
越南现人口总数达到多少万啊 浏览:333
中国电信5g信号标识怎么复制 浏览:556
印度绿色饮料有哪些 浏览:309
意大利买什么皮包 浏览:695
如何更好传播中国文化英语作文 浏览:57
伊朗是属于哪个洲哪个国家 浏览:342
什么车是英国品牌 浏览:554
500人民币可以换多少印尼盾 浏览:247
英国民调多少人反对君主立宪 浏览:605
中国当代名家名着有哪些 浏览:656
英国拍卖玉玺多少钱 浏览:185
英国王子的房子叫什么 浏览:320
印度的牛粪有什么好处 浏览:446
意大利婚礼有哪些固定的传统 浏览:535
英国首相入院后情况如何 浏览:730
伊朗有什么好的学校值得留学 浏览:325
中国八大传媒类学校哪个更好 浏览:217
越南服金币可以兑换多少人民币 浏览: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