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关奥巴马与新闻媒体 求帮助 谢谢~~
印度媒体欢呼美国同印度建立新亲密关系,认为美国总统奥巴马趋近新德里反映了印度的崛起。 当地周末报章多数都大篇幅报道美国总统伉俪到访三天,第一夫人米歇尔活力充沛地同印度学童一起跳舞,更受到报纸编辑们的追捧。 主要报道还是集中于行程第一站孟买的访问基调和内容——奥巴马针对2008年孟买恐怖袭击事件的讲话,以及美国为推动国内就业同印度签署的贸易协议。 《印度快报》总编古普塔说,奥巴马决定来印度并将访问投焦于经济领域,这反映了印度作为新兴国家迅速蹿起所享有的新地位和影响力。 他在封面社论中写道,现在权利天平倾向印度这边了,这主要归因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和“大衰退”。 “现在的挑战是,我们必须就这个新的“平等”地位,培养出有自信的信念,并且有取有施。” 大部分报章指出,奥巴马在演讲中对巴基斯坦只字未提,焦点全投在就业上,似乎专为美国内读者所设定。 奥巴马在美国国会中期选举结束后不久启程到亚洲访问,民主党把这次惨败归咎于高失业率和选民对经济的焦虑。 印度英文报中批评最尖锐的《今日邮报》,在封面打出大标题:“奥巴马为美争取就业机会,对印度无以回报”。 有专栏作者指出了奥巴马面对的难处:两位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布什分别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对印度进行了历史性访问;克林顿在两国经历冷战的互不信任关系后,重新启动双边关系,布什则推动了具里程碑意义的核协议,让印度得以获取国际核技术。 新德里的国防与分析研究所学者甘古利在《印度时报》中写道:“对彼此的目的、动机和战略存疑而残留的不信任,依然徘徊在两国首都永久的官僚体制里。不过,曾经走在最前面的这些疑虑,正逐渐消退。” 《印度斯坦时报》发表的一篇评论指出,奥巴马的这次访问,“使两个伟大国家在建立联盟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
㈡ 新印度报纸和媒体怎么看中国
去年去印度旅行的时候我常看《印度斯坦时报》(Hinstan Times)、《印度时报》(The Times of India),这是两份英文日报,主要城市都有出售。在报摊买这两份报纸的多数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产人士和游客,也就是那些坐得起一等、二等火车车厢的人,而买土着语言报纸的似乎多是中下阶层的小店主之类,当然,更多的人不买也不看报纸他们更喜欢看有歌舞剧的电视。 印度媒体有新闻报道自由,我喜欢看他们吵吵嚷嚷纵论天下大事的热闹劲。难免,我会特别关注涉及中国的报道、评论,可有点惊讶的是报纸上对中国的看法如此负面涉及中国的环境污染、拆迁争议之类的新闻我倒觉得正常,毕竟这是中国实际存在的问题,但是我感到惊讶的是很多印度的政府官员、大学教授和评论家对中国怀有的强烈戒备心理,比如,中国参与斯里兰卡的工程,他们就认为这是中国在印度洋牵制印度,华为在印度出售电信设备也被怀疑有碍他们的军事安全,他们似乎认为中国人在南亚的每一个动作即使外人看来是商业性的都是针对印度的阴谋。 这些报纸上的发言者一点也不讳言他们最大的假想敌是巴基斯坦和中国,前者似乎正越来越远地落后于印度,但后者则是个强劲的对手。他们对中国过分在意甚至可以用怨恨来表达,让他们焦虑的主要是三件事:1962年两国发生的冲突,中国和巴基斯坦的伙伴关系,而现在则是经济发展方面和中国的比较。 我想怨恨的源头是1962年,在那次边界冲突中印度遭到挫败,但就对那片荒僻土地的战友而言他们现在并不吃亏。可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总是对最近一次重大挫折耿耿于怀,就像今天在中国不少愤青也对日本有仇视一样。就我个人的观点来看,今天的中国和日本并非你死我活的关系,同样,印度和中国也不是。尽管在国家利益上有局部冲突,但是目前的和平和商业合作对双方的利益更有好处。比如,尽管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外交关系更为亲密,经济合作也得到政府强力支持,但贸易额却还不到100亿美元,而在全球市场的自发作用下,中国和印度两国的年度贸易额已经超过了500亿美元,各自给对方提供的就业机会、税收收入是巨大的。 对中印经济和发展模式的比较不仅仅是印度人喜欢说的话题,实际上《金融时报》、《经济学家》这些有国际影响的媒体在过去几年做过很多这方面的报道,这些比较在印度引起的反响要比在中国强烈的多,印度人非常在意里面提到的内容,比如印度在信息产业上的优势、印度的民主制度的优劣等等,他们的媒体也经常把孟买和上海做比较。但就我在北京的生活经验而言,我接触的媒体圈、文化圈的人士大多对印度并不了解,也没有和印度比较的欲望,北京、上海人喜欢和伦敦、纽约、巴黎看齐,而不是和孟买、新德里拉关系。 在孟买海边的小餐馆我曾经和从班加罗尔来度假的塔鲁探讨过这个问题,这位电子工程师并没有去过中国,但他说的话却深得我心,他说别太相信媒体上的胡扯,那是新德里的政客和编辑的看法,因为他们需要树立一个敌人,他们就不断说那就是我们的敌人,人们相信了,就真的以为有了敌人。 问题是,如果双方都真的以为对方就是敌人,那可就不妙了。 让我们无言,他喝了一口咖啡,这是英国人传入印度的饮料,而我喝马沙拉茶,茶源自中国,也由英国人在印度普及,不过当地人喜欢煮茶的时候加上牛奶、香料和糖,类似巧克力奶茶,浓稠甜蜜。
㈢ 印度政府减少在美游说投入吗
据印度媒体10月22日报道,印度政府似乎已大幅削减对美国国会议员的游说,因为印度政府对其注册游说公司的资金投入已降至七年多以来的最低水平。
据报道,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一些位于美国的实体,例如波音公司及一些行业组织如“与印度公平贸易联盟”(AFTI)、美国商会等等,已加强在与印度相关的问题上对美国国会议员的游说力度。其中,AFTI的游说内容主要是“美国企业在印度经营的难点相关问题”;波音公司的具体游说问题内容更为广泛,涉及“美印关系”、“印度贸易问题”等。
据报道,BGR在2005年10月提交的注册信息中表示,该公司已被授权“就影响美国和印度双边关系的问题提供指导和咨询”。在2005年的年终报告中,BGR的收入总额为24万美元。游说人士透露,它“为影响美国和印度双边关系的问题提供了指导和建议,包括可能达成的一项民用核协议”。
自2005年年底以来,BGR的收入总额约为800万美元。
在报道下方,也有网友对此表示欢迎。一名网友说:“这对BRG公司而言是个坏消息,但对印度民众来说是个好消息”。还有一名网友说:“把钱花回印度吧。有数百万印度人现在没有干净水、清洁厕所可用,也缺乏医疗和教育机会。”
㈣ 美国政府关门危机的介绍
美国政府关门危机的总体介绍:
美国政府关门(US government shutdown),预算拨款案无法批准,美国政府没钱可花。预算拨款权力掌握在美国国会手中,国会不通过预算案,就意味着政府不能花钱,很多需要花钱的工程无法继续,员工的工资也将难以支付。从1977年到1996年19年间,联邦政府曾关门17次,几乎平均每年关门一次,最短1天,最长21天。其中1995年至1996年,克林顿政府执政时期,曾两次关门,导致数十万政府雇员被遣散回家"待业"。
2013年9月20日开始至30日晚间,在共和党内"茶党"等保守势力的强烈要求下,国会众议院议长博纳至少三次提出不同版本的临时拨款议案,这些议案都与阻挠奥巴马力推的美国医疗保险改革实施内容相捆绑,但都没有得到民主党掌握的参议院的通过,最终导致联邦政府预算至今没有着落。2013年10月1日,美国联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门关门。2013年10月7日,奥巴马急签军方支薪案,五角大楼9成员工或复工。2013年10月16日晚结束联邦政府关门。
政府停摆:
自美国国会预算程序于1976年正式执行以来,美国政府一共停摆过18次。在杰拉德·福特与吉米·卡特当政期间,美国一共出现了6次政府部分停摆,受影响的部门为美国劳工部与卫生、教育及福利部。这几次政府部分停摆持续时间从8天至18天不等,而导致停摆的主要原因则是对堕胎提供联邦资金补助的争议。至于罗纳德·里根当政期间,美国一共出现了8次持续1至3天的政府完全停摆,这回的争议则是环绕政府赤字而展开。在乔治·赫伯特·华克·布什治下也出现了相似的持续4天的政府完全停摆。
在比尔·克林顿当政时期,保守派于1994年共和党革命后取得了国会的控制权,此后美国政府遭受了两次分别持续5天和21天的完全停摆。而这次停摆的主要原因依然是赤字问题。
2011年危机:
2011年4月,美国总统奥巴马不停地与共和党人商谈,希望能就2011年财政预算案达成一致。如果在当地时间8日午夜还没结果,美国政府就要关门了。
2011年4月5日和6日两天,奥巴马与国会众议院议长博纳和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里德举行了两次彻夜长谈。美国媒体称,总统深夜邀请国会举行会谈,在历史上并不多见,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2011年4月6日,白宫众多新闻官员也大力"宣传"政府关门的"灾难性后果",以对谈判施加压力。参加记者会的《纽约时报》记者称,美国官员说,政府一旦关门,全美80多万公务员将放长假。"很多政府部门无人办公,公园、美术馆等公共机构说不定也要关门大吉。法院和军队的一些部门也会受到影响。"
2011年4月7日晚,奥巴马召集众议院议长、共和党人约翰·博纳和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民主党人哈利·里德在白宫开会。这是他们3天内第4次在白宫讨论如何避免政府关门。一个多小时后,奥巴马一脸阴沉,出现在新闻发布厅--双方没有就2011年的财政预算案达成一致。距离8日午夜的最后期限时间不多了,美国政府关闭进入了倒计时。
奥巴马政府向国会提交的2011财政年度预算案一直没有获批。美国政府2011财年赤字将创下1.65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虽然奥巴马政府屡次修改,但是却在国会屡屡碰壁。
国会山抗议2011财年削减教育相关预算两党分歧主要在财政削减幅度上,民主党要求削减330亿美元,共和党此前要求削减610亿美元,有所让步,眼下主张400亿美元。两项方案数字实际上只相差70亿美元,仅仅相当于联邦政府17个小时的开支,不及2011年财政预算案大约3.7万亿美元开支的一个零头。
然而,两党多次谈判,迟迟未能弥合分歧。美国《华尔街日报》说,两党宁可冒着让政府关门的风险也不愿让步,更像是在选民面前比一比谁"在政治上更男人"。
"之所以这样,和两党的政治立场有关。"美国问题学者张博表示,"共和党历来反对大政府,该党推崇自由主义的经济,认为政府赤字多、支出多并不可取;而民主党则更关注的是一些社会改良,比如医改案等,这些都要政府花钱。所以预算制定起来就要多一些。此外,民主党担心大幅削减政府开支,会影响经济复苏的步伐。"
2013年危机进展:
2013年9月27日,美国国会参议院(民主党把持)通过了一个避免政府关门的临时预算法案,发给众议院(共和党把持)表决,剔除了此前共和党提议的禁止给奥巴马美国医疗保险改革拨款的内容。但是,众议院当然不会轻易就范。
2013年9月29日凌晨,美国国会众议院投票通过为期两个半月的临时拨款议案,议案同时要求将奥巴马美国医疗保险改革延期一年实施。
2013年9月30日下午2点,美参议院以54比46票否决了众议院要求把奥巴马美国医疗保险改革延迟一年,并取消用于实施医改而征收医疗器械税的临时拨款议案,这表明联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门10月1日关门的风险增大。
当前的局面是非常的微妙,共和党议员们表示不能接受参议院版本,众议院议长博纳说会在30日再发一个修正案给参议院。共和党人也承认说,眼下还拿不出修正案,毕竟在是否要给奥巴马医改法案提供资金支持这个方面上,驴象两党的立场是很难调和的。
根据美国立法程序,在年度财政预算没有获批的条件下,参众两院必须通过完全相同版本的临时拨款议案并送交奥巴马签署生效,方可保证联邦政府免除关门危机。参议院预定30日复会,留给两党的协商时间已经不多。
2013年9月30日,奥巴马在白宫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如果联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门在10月1日停摆,马上就会给美国民众的生活和美国经济增长带来真实的冲击。虽然军队、边防、公共安全、狱警等核心部门的运营不会受此冲击,邮局还会照常运营,退休人士的社会保险福利金也会照常发放,医疗保健项目的享有者依旧可以去医院看病,但是数十万文职政府雇员将会停工,所有的国家公园将会关门,私营部门申请政府贷款的进程将被迫延期。当晚,白宫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局长西尔维娅·伯韦尔宣布,由于联邦政府本财年的预算已经耗尽,而国会尚未批准新财年的预算或临时拨款议案,联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门被迫关门。她敦促国会应当尽快批准临时拨款议案,使得政府可以正常运转,并尽快通过新财年的政府预算。
2013年10月1日,美国联邦政府的2014财年开始,由于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尚未解决新财年的政府预算分歧,联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门被迫关门,此次联邦政府"关门"风波将持续多久取决于两党何时能解决预算分歧。奥巴马对军队发表电视讲话时说,尽管联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门被迫关门,美国在国内和国外的军队将正常运转,国会两院都已通过议案让军人可以在政府关门期间按时领取工资。造成本次美国两党分歧无法弥合的关键原因在于即将全面推行的奥巴马美国医疗保险改革法案。同时美国各州的健保交易所也将开张,该交易所是美国医疗保险改革法法案中扩大医保覆盖面的核心举措,旨在为没有医疗保险的美国人提供政府补贴的医保产品。
美国政府关门已使两党"战火"迅速烧至美债。奥巴马和财政部轮番发难,均称如果美债半个月后违约,将引发甚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届时,美国政府已有73万多人被迫休假。
2013年10月2日,美国白宫通报,受政府关门所迫,奥巴马决定取消访问马来西亚和菲律宾。
2013年10月3日,奥巴马总统呼吁众议院议长博纳立刻将参院通过的临时预算法案发众院全院投票表决,从而结束眼下这场闹剧。同日,着名股神巴菲特接受美CNBC电视台访问时表示,他相当担心政治僵局,认为情况将会恶化到"极度白痴"(extreme idiocy)的程度,痛斥共和党不惜以国家倒债为要胁,否定推行美国医疗保险改革,但预言这种招数无法持久。
2013年10月4日,据外电报道,印度尼西亚称,由于美国联邦政府关门,美国总统奥巴马将缺席将于巴厘岛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
奥巴马急签军方支薪案:五角大楼9成员工或复工
据香港《文汇报》10月7日报道,美国政府停运令国防部文职员工被迫无薪放假,不过司法部研究过停运前由总统奥巴马紧急签署生效的军方支薪法案后,认为法案适用于直接支持军人的后勤职员,因此防长哈格尔前日已下令五角大楼大部分文职人员,于本周起重返岗位。
负责审计的副防长黑尔表示,暂时未能估计确实复工人数,但大概超过90%。他表示,国防部受影响文职员工数目约为35万,少过报道指的40万,按此推算,复工人数约为31.5万,相当于全体被迫放无薪假的公务员的40%。
结束联邦政府关门
2013年10月16日晚,美国国会参议院投票通过议案结束联邦政府关门。
美国会达成预算协议
2013年12月16日据英国媒体报道,美国众议院通过为期两年的财政预算协议,而协议也即将在参议院表决,以避免政府关门重演。
报道称,这份由共和党众议员莱恩(Paul Ryan)和民主党参议员默里(Patty Murray)协商而成的预算法案模糊且不够具体,对较为存在困难和分歧的问题采取回避做法。然而国会明年的议程全都是一些具体问题,包括提高举债上限、政府各项目的资金提供、移民政策改革以及通过一项农业法案。
危机影响:
(1)联邦政府雇员可能放假
只有政府关键部门雇员会在政府关门期间工作,如空管人员、边境巡逻人员、食品监督员、国会议员和总统等。2011年类似政府关门期间,210万联邦雇员中有80万人放假。
(2)首都华盛顿将垃圾遍地
在联邦政府关门的情况下,华盛顿特区将禁止使用当地财政资金,垃圾的清扫工作将暂停。
(3)逛不了国家公园、动物园和博物馆
所有的国家公园将被关闭(如着名的黄石公园等),身处公园露营区和其他设施区域的游客将在48小时内撤出,部分国家博物馆将关闭。一些游客中心也将被关闭:纽约的自由女神像、费城的独立大厅以及华盛顿纪念塔等都包括在内。
(4)外国人访美签证时间会延迟
1996年美国政府关门期间,每天的签证申请量达2万-3万份,到时将会严重积压。
(5)市场影响
㈤ 莫迪求助美英法等国,却根本没人理睬他,这是为什么
谁能拯救印度?随着印度确诊人数超过106万、日新增确诊者连续超过3万,本就忙得焦头烂额的新德里,逐渐开始急了。
莫迪很清楚,以印度的经济、医疗实力,要想靠一己之力控制全印疫情,可能几乎为零——印度的口罩、检测试剂都不够用,更别提救治确诊者的医疗设施了。
怎么办?无奈之下,莫迪选择了求助发达国家,也就是印度所谓的"朋友"——美俄英法。
据悉,最近美国加大对中国的压力,一些国家与美国一起“跳舞”,扬言要对中国实施制裁。最近最骚乱的是印度。上月末,印度军队不仅公然越界,9月2日,印度电子信息技术部还以“损害印度主权和领土完整,威胁印度国防、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为由,封锁了中国公司开发的118种手机应用程序。印度表示愿意“极力讨好”,但面对日益恶化的疫情,作为“盟友”的美国也选择了“袖手旁观”。
印度卫生部9月3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当天,印度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人数超过385万次,位居世界第三。据印度媒体报道,目前印度疫情完全失控,不仅蔓延到中央政府,传染病的热点也转移到医疗条件落后的农村。专家预测,印度很快将超过巴西、美国,成为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受疫情影响,印度经济也受到沉重打击,印度央行最近的报告显示,由于疫情对消费的严重冲击和对穷人的严重打击,印度经济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㈥ 美国喊话印度,是对印度施压吗
原标题:美国施压土耳其后又喊话印度:购俄军备要想清后果
俄媒指出,尽管特朗普政府最近宣布了放宽对包括印度在内的多国出售军备的计划,但印度预计在10月宣布购买S-400防空导弹系统的决定,不仅可能使购买美国“捕食者”无人机“泡汤”,且其希望在国内生产F-16战机的计划也将受到威胁。
除了印度,美国也已对土耳其购买俄罗斯S-400防空导弹一事进行了施压。尽管土耳其和俄罗斯的军购案几乎已成定局,但是美国认为土耳其的方向显然“不正确”。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更是坦言,他正在向土耳其当局施加外交压力,希望他们能“回心转意”,并正积极推荐其他可供替代的产品。
新华社介绍称,S-400防空导弹系统是俄第四代防空导弹系统,每套系统可同时制导72枚导弹,打击36个目标,射程范围达400公里,被认为是俄军迄今所拥有的最先进防空系统。(海外网 张霓)
㈦ 印度媒体又发出最新消息,这则消息中都有哪些备受争议的信息
现如今,伴随着印度总理政府部门刚开始修复一部分飞机航班与列车服务项目,一小部分店铺、加工厂复工复产,不久沉静不久的客流量再一次活跃性起来,肺炎疫情得到反跳。这也不怪异,为何权威专家会对印度疫情传出警示了,在肺炎疫情并未获得操纵的状况下,印度总理政府部门强制提升经济发展、复工复产,极有可能进一步促进肺炎疫情加重,乃至无法控制。
全球疫情的大爆发使印尼正遭遇经济发展和肺炎疫情的双重打击,以当今印尼的经济发展水准和医疗水平承受不住肺炎疫情的进一步发展趋势。印度有贴近14亿人口,绝大多数人日常生活贫困线下列,无法确保家居防护,还遭遇基础生活保障的难题,更无需谈诊疗救护,一但肺炎疫情大爆发将是毁灭性的事儿。前期的防控措施非常的严格,对肺炎疫情的操纵也是获得了十分丰厚的成果。印度的肺炎疫情忽然无法控制,每天增加确诊人数平行线升高,只是一个月的时间,确诊人数提升了十倍。
㈧ 印度新冠感染人数全球第二,印度媒体提出了什么
印度的新冠疫情日益严重,已经是全球第二了,到目前为止印度的新冠确诊病例人数已经达到了一千多万。对于国内的严重情况,印度政府也采取了一些紧急的措施,批准了印度国产的新冠疫苗的使用权。现在印度政府正在试图在印度进行全面的接种工作,印度总理莫迪也积极地为国产疫苗做宣传,就在这个时刻印度的媒体却在拆莫迪的台,发表了一片相当特别的文章。
这样一篇另类的文章一经发表,就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其中的很多内容受到了民众和专家的质疑。所谓的自然免疫是很难实现的,英国最早也试图群体免疫,但是英国的相关专家明确表示这是一种疯狂的行为,即使成功也会有大量的英国人死亡。
国际上的专家和学者也明确表示,群体免疫只存在于幻想之中,是对民众生命的不负责任。如果寄希望于群体免疫,对疫情放纵不管的话,整个国家将会陷入混乱,会有大量的民众因此死亡。
㈨ 美国与印度关系
近年来,美印关系不断升温,两国在政治、经贸、军事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并有意识地加强在非军事用途核能合作领域的对话,但由于美国在核燃料与核技术解禁方面拒绝作出让步,美印关系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仍存障碍。去年7月,印度总理辛格在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同美方签署全面开展民用核能合作协议。随后,双方就印度核设施的区分方案进行多轮谈判。根据最终方案,印度22个核反应堆中有8个被划入军用核设施,14个被划为民用核设施,而备受争议的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将不接受国际监管。印度媒体认为,美印两国就民用核能合作协议的实施问题达成协定,将有力地推动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全面发展。美印两国还发表了联合声明,承诺在经贸、农业、能源、科技和国际事务等领域开展合作。美国在联合声明中还承诺向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出口微型合成孔径雷达和月球矿物制图仪,用于印度即将实施的“月球-Ⅰ号”探月计划。美国五角大楼2日还宣布,美国将向印度出售包括F-16和F-18在内的先进战斗机,作为美印军事合作进一步发展的标志。
㈩ 印度媒体怎么报道的这次中印边境冲突
印度时报:印度军队准备在洞朗进行长期对峙
2017年7月9日,下午2:12
军队投下了帐篷,表明他们不太可能退缩。现场的士兵正在维持稳定的供应,不丹三国交汇点附近的对峙已经拖了三个多星期。
新德里:尽管中国谴责印度要求撤军的言辞,印度军队已经准备好在不丹三国交界附近的洞朗地区执行任务。部署在有争议地区的印度士兵已经投下了帐篷,表明除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人员在锡金部分高度约一万英尺的高处结束对峙之外,他们不可能撤退。
官方消息人士说,这个地点的士兵们正在维持稳定的物资供应,这表明印度军队不会遭受中国的压力。同时他们也相信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过去的边界冲突问题,寻求外交解决方案。
虽然中国一直在积极主张,它没有做好任何“妥协”准备,“球在印度那一方”,但在这里的安全局面看来,不能有任何单方面的方法来消除紧张局势。两国已同意在2012年通过各级磋商解决边境爆发的机制。目前这种机制目前还没有奏效,因为中国在战略重要地区建设一条道路所引发的不丹三面交汇点附近的对峙已经拖了三个多星期。新德里已经向北京转达了这样的一个行动,将会对印度的“严重”安全隐患造成重大的现状改变。道路连接可能给中国在印度的主要军事优势。
中国和不丹正在就解决该地区的争端进行谈判。印度认为,由于这是涉及三国的交汇点,在这个问题上也有发言权,特别是在2012年两国特别代表达成的协议的背景下,迄今已经进行了19次会谈。
不丹与中国没有外交关系。作为一个亲密的朋友和邻居,不丹享受印度的外交和军事支持。在距离查谟和克什米尔至阿鲁纳恰尔邦的3,488公里长的印中界之间,距锡金市仅有一段220公里的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