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水稻一年几熟
一年三
熟
2. 水稻快成熟了,你们那里都用什么方法收割水稻
看到这个标题,把我带到儿时的回忆中,我们那枣阳是每年9月8左右收割,,快成熟前,每个田都要把水放出去,这样地会比较干燥,利于收割,以前是人工收割,把稻子用链刀收割后,用车拉回稻场铺开后,车子拉着滚盘在上面来回滚,这样稻子就掉在稻杆下面,人们把稻杆叉出后,就剩下稻子和一些碎叶,后用风扇把叶子吹走就剩下稻子了,后太阳晒干,便可装袋子了,这样太慢,不利大规模种植,现在收割机比较快,收割机过后,直接水稻就装在袋中,省去人工大量环节,特别是暴雨来之前,能够提高收割完成!保护农民利益!!
3. 水稻怎么收割
用镰刀收割。 或者用收割机。。
4. 看印度人吃米饭,那个米又长又大,他们是如何种植的
他们的水稻基本上都是单季稻。
中国的水稻不仅在产量上,而且在品种上都远远超过印度。每种米的产量都高于印度米,但与印度米不同的是,中国米软糯香甜,而印度米粘度低,所以煮成米饭后,颗粒分明,特别适合炒饭。所以从口感上来说,印度米的口感比中国米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5. 印度耕作制度怎样
印度的工作制度和我们中国的差不多,不过印度农业发展有利条件非常多,因为印度那个地方属于热带地区,光热水比较充足,所以他们的农业发展也比较快,但是就是由于印度的农业发展比较快,所以印度它整体也是比较落后的,它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发展能力不行。
由于印度他们那边天气比较热,虫害也比较多,这一方面也会让农产品稍微有点减量,他们的农业科技水平比较低,阻碍了农业的快速发展,没有叙利亚那边发展的快,印度应该多向其他国家好好的学习一下,让智能化农业发展更快一些。
6. 水稻收割的方法 水稻收割的方法有哪些
1、收获时期水稻收获适期的标准是水稻抽穗后40天以上,活动积温850℃以上,95%以上的子粒颖壳变黄2/3以上穗轴变黄,95%以上的小穗轴护颖变黄,水稻黄化完熟率95%以上为收获适期。
2、机械分段收获割晒割茬12-20厘米,晒铺3-5天,稻谷水分降至16%左右时及时脱谷,严防干后遇雨,干湿交替,增加水稻惊纹率,降低稻谷品质。倒伏的地号提早收获,采取小型履带式收割机或割晒方式割晒。
3、人工收割低洼池子及倒伏池子,采用人工收割,要捆小捆,直径20厘米左右,码人字码,翻晒干燥,稻谷水分降至16%时及时上小垛,防止因雨使稻谷反复干湿交替,增加惊纹率,降低稻谷品质,小垛码在池埂上,及时倒出地利于秋整地。
4、机械直收枯霜后稻谷水分降至16%时进行机械直收,严防稻谷捂堆现象发生,及时倒堆,降低水分,严防温度过高产生着色米而影响稻谷品质水稻直收综合损失率3%以内,降低滚筒转速,谷外糙米不超过2%。
7. 印度只有中国不到一半的土地,是如何养活13亿多人口的
印度这个国家,它和中国称之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他们国家的国土面积只有中国的1/3,但是人口已经逐渐超过中国,印度从不计划生育,他们提倡多生,而中国在早些年就开始计划生育,一家只能有一个孩子。别看印度只有我们国家的1/3大,他们也足够养活13亿人口。因为印度的耕地面积要比我过大很多,我们国家有2/3的土地是贫瘠地区,在这一点印度就强出我们很多。所以说作为一个中国人能出生在这样一个和平的年代,而且又是这么一个富强的国家,我认为我是非常幸福的。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如果大家有什么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8. 水稻收割的过程
先把水稻割倒, 一般先丢地上。收割的天气通常骄阳似火,而收割的速度又要快,不然谷子很快会从稻子上脱落下来,太阳刚升起就要开始,因为中午实在太晒了,尽量利用早晚的时间干活。割的时候弯腰弓背,手上脸上经常被锋利的禾叶割伤,有时眼睛还会被刺伤。
然后把它们捆扎成便于挑运的大小。水田很多都建在不平的地方,田埂修得狭窄而上面很多还留有种过作物的土垄。有的要挑很远才能到打谷场。
在平原上,很多把打谷机拖到稻田中间,这样节约挑的路程,但有的人家里没打谷机。共用的也要讲究先后次序对吧。
然后用打谷机进行脱粒,将谷子从水稻上打下来。这个比较简单也不怎么费力。
余下的禾杆再捆扎起来或堆放,如果打谷在田中进行,那么就直接堆成稻草堆。这些东西可以用来烧火或者直接返田做肥料。
对于有联合收割机的地方,可以上面的步骤全部在一台机器上完成,省事。但通常只适合北方的麦田。稻田的田埂限制了机器的进入,而且很多稻田没建在平原。而且也不是所有农民都用得起收割机的。
脱粒之后的谷子运到晒谷坪去晒干,不然很容易发芽。晒干之后,基本就结束了整个收割的过程。
晒干的谷子可以长期保存,但还不能吃。 准备吃的要进行打米。有专门的椿米机,现在都机械化了。椿完后还要用风车——北方很多直接利用自然风——吹去脱落的谷壳,余下的白米,就是我们吃的大米了。
这还没有完,脱落的谷壳就是糠了,对于机械打米机,可以直接脱出细糠,老式的还得再磨碎,这个糠可以做饲料。
9. 印度水稻有哪些分类
稻作面积4450万hm2,位居世界第一,但由于单产水平低,不足3000kg/hm2,稻谷总产量居第二。稻作分布于8~37癗,68~97癊,栽培类型中,灌溉稻约占72%,雨育稻占7%,易洪涝稻占10%,旱稻占11%。在约70%的灌溉稻地区一年可种两季稻,其他类型一年只种一季稻。
印度以籼稻为主,按栽培季节将栽培稻分为Aus、Aman和Boro。
①Aus:夏稻(夏收稻,相当于中国的早、中季稻),在季风来临之前的3~6月播种,7~10月收获。栽培面积较小。
②Aman:晚稻(冬收稻),为印度最重要的稻作,又称为雨季稻(kharif,monsooncrop),适应于西南季风雨季,5~6月种植,9~12月收获。生育期5~6个月。
③Boro:冬稻(春收稻),种植面积次于晚稻。主要种植分布在24癗以南的有灌溉设施的稻区,故又称为灌溉冬稻(irrigatedwinterrice)。在11/12月至次年1月间种植,3~4月收获。由于处于旱季栽培,又叫旱季稻(rabi,dryseasonr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