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面对印度经济断崖式下跌,为何莫迪也无能为力
印度经济的大幅下跌,完全是因因为印度国家的内部消费力太低了,莫迪根本无法改变这个局面。印度除了出口大米粮食这些产量之外,基本上没有多少出口收入了。而且出口经济占印度的经济比例不到一半,一大半都是来自于国家的内部消费经济。
有了这些因素的情况下,印度很难提高自己的GDP,单靠一些粮食出口以及少量的工业成品出口是无法支撑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的。不解决国内的就业率和提高工业生产率,经济还可能持续下跌。所以印度会出现经济断崖式下跌也很正常,毕竟印度国家也拥有十三亿人口,人口大国的失业率又高消费能力又低,经济怎么可能会增长,现在莫迪考虑的是怎么恢复经济的问题。
B. 在连续出口下滑之后,印度应该如何挽救自己的出口业务
印度应该首先控制好国内的疫情,疫情得到控制,工厂才能复工,出口行业才能重新获得增长。近日,印度的累计确诊病例已经突破千万了,但印度政府似乎以一种无所谓的状态来应对,其不仅没有对国内疫情进行一个很好的管控,还因为强推农业法案,导致大量农民涌上街头抗议,不少农民堵在新德里的高速公路上,他们希望用这种方式来获得关注,也希望政府可以撤销农业法案。但在疫情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大规模聚集抗议,显然会加剧印度国内的疫情蔓延,这对印度社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还有人表示,尽管印度这些年一直在推广印度制造这个概念,但实际上,印度目前还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加工制造业,无法对更加复杂产品进行生产,再加上这次疫情的影响,印度的工厂大量停工,造成的伤害可能是永久性的。
C. 怎样解决印度粮食产量不足
印度是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国。过去三个市场年度,印度大米出口均超过1000万吨,占据1/4强的全球大米出口市场。印度也是小麦净出口国。2012/13年度小麦出口甚至超过有小麦出口大国乌克兰。
一般人的印象,一个国家不缺粮才会出口粮食。
但是,饥饿的印度,自己都吃不饱,怎么反而有大把的粮食出口呢?
印度早就是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并不能强制低价收购农民的粮食。那么,在一个相对自由的市场中,印度人为什么也自愿“勒紧裤带”出口粮食呢?
其实,这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学问题。不需要考虑看似比较复杂的国际贸易问题,我们就看看一国内部的情况。在一个国家里面,农民总是卖粮食,市民总是买粮食。那么,有余粮卖的农民是否比需要买粮食的市民吃的更饱更好呢?不但不是,事实往往恰恰相反,市民的营养水平整体上比农民更高。“饥饿”的农民为什么不先喂饱自己呢?
其实,也可以同样问:为什么没有房子的建筑工人反而在给别人盖房子?为什么没有iphone的工人在给别人生产iphone?为什么没有LV手袋的女工在工厂为别人生产LV手袋?…“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古人早就发出了类似的感慨。养蚕的人穿不起丝绸,种田的人吃不饱,这其实并非社会不公,而是因为社会整体生产水平相对低下。对于种粮的农民来说,种粮只是谋生的手段。他当然可以自己吃掉更多的粮食,但是由此拿来卖钱的粮食就变少了。人的需求是多元的,吃仅仅是农民众多需求中的一个,还有穿衣、住房、医疗、教育等一系列需求。在生产效率低下的社会,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粮食并不足以满足农民全部的需求。这个时候,他就需要权衡。他可能会为了小孩的上学会减少一些口粮的消费,他也可能会为多添置一件新衣而压缩自己的口粮。然而,在一个生产高度发达的社会,一个农民可以耕种几百乃至上千亩土地,农民的多样性需求基本上都可以通过出售粮食获得满足,不需要以降低自己的营养水平为代价。
国际贸易是同样的道理。饥饿的印度成为粮食出口大国这一事实只能说明印度社会发展水平仍处于很低下的阶段。他们为了满足其他方面的最低需求,只能以降低自己的粮食消费为代价来进口他们更为紧缺的商品。印度5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而农业只占GDP的18%。这意味着印度农业从业人员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36%,而印度全国人均GDP排在世界第129位(2011年),印度很大程度上仍是一个农业国。
印度是粮食出口大国,从粮食的进出口是难以判断一国的粮食安全水平,更大程度上,粮食安全水平应该从收入水平去判断。高收入水平才是粮食安全的终极保证。任何形式的粮食危机总是要通过价格表现出来,而收入水平高的国家总能够通过出价更高来获得食物的优先分配权。
有人可能说,有钱就一定能买到粮食吗?没错,有钱不一定能买到粮食,但是没有钱就一定买不到粮食。
那么如何提高一个国家的整体收入水平?
历史早已证明城市化、工业化是唯一出路。如果一个国家农业产值占主导地位,农业人口比例又很高,也即所谓的农业国,其收入水平往往是低下的。
因为农业的生产率提高速度是远远落后于工业的,发达国家富裕的农民其收入来源的很大一部分也是来自于非农部门的补贴。如果没有补贴,完全依赖农业收入,发达国家的农民收入在内部也是处于底层的。
D. 印度出口量持续下滑,和哪几个因素有关
印度这几年的经济一直增长得非常快,尤其是2014年,莫迪担任印度总统之后,他带领印度走向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而印度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全球经济上也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不过似乎从今年开始,印度的经济就开始走向下滑,如今连续三个季度都下跌。随着印度经济的下滑,印度的出口量也受到了影响,连续下滑。印度出口量持续下滑和那几个因素有关?
集装箱短缺
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放缓,很多港口被封锁,同时一些企业资金周转不过来,导致很多的集装箱在码头堆积,造成了集装箱周转时间过长,如今很多地方都严重缺乏集装箱,这也是导致印度出口下滑的一个原因。
在众多的因素当中,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全球经济下滑,如今早就已经是国际化,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大环境不理想,自然对其他的国家也是出现不利的影响,所以印度想要独善其身是不可能的。
E. 印度贸易逆差这么大,怎么平衡的
你这个问题,真无法回答。我只能说,平衡最好。这就象是问:人民币升值好,还是贬值好?这个得看具体的时期与大环境的,只能说,平衡最好。1.贸易顺差(FavorableBalance0fTrade)。所谓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出超”.表示该国当年对外贸易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顺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国在特定年份对外贸易活动状况。通常情况下,一国不宜长期大量出现对外贸易顺差,因为此举很容易引起与有关贸易伙伴国的摩擦。例如,美、日两国双边关系市场发生波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方长期处于巨额顺差状况。与此同时,大量外汇盈余通常会致使一国市场上本币投放量随之增长,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压力,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贸易逆差(UnfavorableBalance0fTrade)。所谓贸易逆差是指一国在特定年度内进口贸易总值大于出口总值,俗称“入超”,反映该国当年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样,一国政府当局应当设法避免长期出现贸易逆差,因为大量逆差将致使国内资源外流,对外债务增加。这种状况同样会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3.贸易平衡(BalanceofTrade)。贸易平衡是指一国在特定年度内外贸进、出口总额基本上趋于平衡。纵观世界各国(地区)政府的外贸政策实践,这种现象并不多。一般来说,一国政府在对外贸易中应设法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略有结余,此举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F. 印度采取的对外贸易保护政策
(1)明清两朝对海外贸易的政策有什么相似之处? (2)明朝采取这种政策出于什么考虑?从明朝的实际情况看,这种政策是否奏效?(3)明清政府推行这些政策的社会经济根源是什么? (4)应如何认识和评价明清对外政策的影响?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对明清时期海禁政策的认识。 海禁政策的经济基础是中国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明清时期的统治者之所以推行该政策,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但这种政 策很难达到他们的主观目的,同时还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 答案:(1)都不许民间船只出海,禁止对外贸易。(2)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统治。该政策并没有奏效,明朝仍有 一些奸商勾结倭寇,骚扰东南沿海。(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4)这些政策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趋于 没落,不利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不 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不利于资本主义萌 芽的滋长。
G. 出口印度,如何将风险降到最低
印度的客户信用相对来说不是很好,所以一直要多收定金,赊账不要去做网页链接
H. 莫迪虽然竭力给民众画大饼,但印度实现自力更生并不现实,该怎么办
莫迪虽然竭力给民众画大饼,但印度实现自力更生并不现实,始终都对华有需求
为了实现“摆脱外界依赖,自力更生”的这张大饼,印度总理莫迪向这个无底洞中砸入了大笔金钱,半年前,他宣布了一项200000亿卢布的经济刺激计划,想借此帮助印度快速恢复经济,与此同时,他还鼓励民众养狗都应该养印度本土的品种,目的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让印度所有人都能够使用印度制造,然而印度的呐喊在外界看来纯粹就是一场闹剧,尽管禁用了大部分中国APP,切断了部分中印贸易合作,但印度却没办法彻底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其实就印度的“摆脱外界依赖,自力更生”而口号而言,它就是画大饼,印度本土找不到合适的替代品,印度制造质量过于低劣,很多企业即便想要支持自己的国产,但却没有办法使用,甚至于还有不少印度的公司老板表态,称从中国进口的用于生产奢侈品包的配件在市场上还能得到一众消费者的认可,但如果使用印度制造的产品,客户多半都会选择直接与公司中断合作,因为印度所制造的这些产品不仅卖相差,就连实际使用都差到极致。
I. 印度出口连续第二个月下滑,将对经济造成什么伤害
出口连续下滑将导致印度当地的失业率上升,更多的就业岗位可能会消失,当地工人的收入水平也会下降。近日,有媒体披露印度已经连续第二个月出口下滑了,这将会严重影响到印度制造业的发展。从最新的数据显示,印度债务和GDP的比值增长了17%,预计到明年三月份,这个数字将达到了90%。而且随着疫情的影响和出口的下滑,印度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将提升到11%。而印度中央银行自己发布的数据显示,到明年三月份,印度的坏账率可能提升4%,达到12.5%,这对银行来说是巨大的风险。
如果把印度内部各个城市对外的负债全部加起来,其政府部门的债务将高达1.17万亿美金,远远超过其外汇储备,目前为止印度的卢比已经连续三年为亚洲表现最差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