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尽管印度长期以来被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但实际上它既算不上文明体,也谈不上古国,而更加类似于一个地理概念。在印度从来不存在同质或接近同质的单一种族、单一宗教、单一文明、单一国家,它只是一个充满了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被称为印度的一块区域。
说印地语的印度斯坦人(HINDUS)不到全国的一半人口,主要在恒河流域。爱吃辣的安德拉族、信佛的玛拉蒂族、信锡克教的旁遮普族、说孟加拉语的孟加拉族、说古吉拉特语的古吉拉特族、说马拉雅拉姆语的玛拉亚拉族、说阿萨姆语的阿萨姆人、说加拿达语的卡纳塔卡人。印度不管是就文明还是就族群和国家而言,都不是一个与中国类似的单一体,而更像一个一盘散沙的组合体。
这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两个原因:其一是印度缺乏强大国家。虽然在十六雄国时代之后,印度出现过一些大帝国比如孔雀王朝、笈多王朝、莫卧尔王朝,但一方面这些王朝的统治通常是通过间接统治来维持表面上统一的弱统治体系,根本无法与中国的大一统政权相比;另一方面,印度也从未有过发达的官僚体系来进行治理,它的统治精英阶层婆罗门大多是文盲,靠口口相传、父子相继的经法进行统治,根本无法与中国通过统一的经典读物、科举读物来培养官僚的做法相提并论。
㈡ 尼泊尔历史上和印度是否有关系
很久以前在尼泊尔领土上就开始有了人类活动,而且从古至今加德满都山谷一直是尼泊尔的经济和文化活动中心。虽然在这块土地上也曾经有过其他独立的国家和闭塞的人类活动,但是,在尼泊尔历史上,加德满都山谷的历史暨被认为是尼泊尔历史,而其他地区的历史则作为加德满都山谷历史的补充,所以这篇文章主要通过讨论加德满都历史,来讨论尼泊尔历史。
加德满都山谷的历史是伴随着传说开始的。据说,古时候加德满都山谷是一个很大的湖泊,文殊施利菩萨将水从山谷中排走,从而使山谷适于人类居住。地质学研究也证明,山谷里曾经有一个很大的湖,后来湖水被排走。
很早以前加德满都山谷就出现了人类,而尼泊尔已有三千多年零散的历史。有历史证明,建立在山谷的第一个王国是三千多年以前。像印度一样,尼泊尔人民也没有保存历史记载的良好制度,所以有记载的尼泊尔历史并不完整。有关历史信息来自于石头、金属片或碑文,更多的则来自于一些家族易识别的家谱,这种家谱被称为瓦姆沙瓦利(Vamshavali),它也记载历史事件。
尼泊尔历史是根据统治加德满都山谷的王朝来划分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一个划分历史时期的更好的方法。在尼泊尔历史上,包括现在的朝代一共有四个王朝,其中最早的王朝是原住民的王国,其余三个是击败山谷统治国王的外来入寝者。
基拉特(Kirat)王朝是尼泊尔,或者说加德满都山谷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基拉特王朝建于公元前八百年左右。有些历史学家说,甚至连基拉特人也不是加德满都山谷的原住民,他们也是外来的入寝者。基拉特王朝的第一个国王是雅拉姆巴(Yalambar),现在流传着几个关于他的传说。据说他是一个伟大的弓箭手和勇士,曾在印度北方参加谟哈巴拉特(Mahabharat)之战。山谷的第二大城市巴丹(Patan)源于当地的名字雅拉(Yala)就是来自于这个着名的国王雅拉姆巴(Yalambar)。
基拉特王朝的共计三十二位国王统治了山谷九百年左右,在第七世基拉特国王统治期间,佛陀到过加德满都,佛陀在加德满都时所住的寺庙就在索杨布(Swayambhu)大佛塔附近。大概两百年以后,在基拉特国王第十四世统治期间,阿育王(Ashoka)来到山谷,在这里传播佛法,阿育王的女儿泽茹玛迪(Charumati)同当地的一位青年结婚,并在加德满都度过余生。在加德满都和巴丹市,仍然有许多由阿育王建造的或因阿育王而建造的纪念物。
在基拉特国王第三十一世统治期间,曾在印度北方邦权力之争中的失败者,成群结队地逃到加德满都山谷,他们从印度带来了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兵法。他们在山谷寻求避难的几十年间,使他们有能力推翻山谷的统治王朝,从而建立一代新王朝—利查威(Lichchhavi)王朝。在此朝代期间,赤尊公主(Bhrikuti)同西藏国王松赞干布结婚。着名的尼泊尔艺术家阿尼哥(Arniko)来到忽必列的朝廷,建造了包括北京白塔在内的佛教纪念物,佛教通过尼泊尔传到西藏也是在这一时期。该朝代期间,莲花生大士在尼泊尔住了几乎二十年,然后从这里去了西藏。
在利查威时期(公元100年到1200年),独具特色的尼泊尔艺术开始出现,很多独特的尼泊尔社会体制也开始于这个朝代。世界着名的佛教行僧法显和玄奘在利查威时期参访了印度和尼泊尔的一些地方,法显实际上也到了加德满都,当时还参观了皇宫,这可以从《佛国记》("RecordsofBuddhistCountries")一书得到证实。玄装在他的《大唐西域记》一书中也写到了加德满都山谷,但他实际上并没有到过这里。
利查威人被另一群从印度北方来到山谷的人击败,一个新的朝代—玛拉(Malla)王朝建立了。这些玛拉人很快就被加德满都山谷的文化所同化,他们失去了原有的身份,从而成为尼瓦尔人。玛拉人从公元1200年到1768年统治山谷。
玛拉王朝是尼泊尔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艺术、文字和灵魂论都在这一时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让尼泊尔人永远乐此不疲而深感骄傲的艺术品、佛塔、神庙、雕刻,大都建造于这一朝代。玛拉王朝时期人民的道德水平也非常高,有一个着名的十五姆利(Muri,容量单位,约七十升)稻谷一夜间变成十六姆利的故事。一天早上一个农夫带着一姆利的稻谷来到朝廷,告诉国王说昨天晚上睡觉前他只有十五姆利的稻谷,但是今天早上量的时候,他非常不安地发现有十六姆利。他告诉国王一定是有人加了一姆利的稻谷来诽谤他,他不想要这一姆利,所以带来交给国王。玛拉王朝期间,据说人们必须看管好自己的财物(粮食、钱等)以免他人添加。
玛拉王朝还以它的传说而着称,那时,神、女神和魔鬼漫步于加德满都街头,他们常常以人的形式出现,人通过修行也可已变成神和女神。着名的活女神库玛丽(Kumari)传统就始于玛拉王朝。据传说,杜拉佳(Tulaja)女神尤其喜欢玛拉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她常常来到国王的房间同他玩帕沙(Pasha),同时还在国家事务方面给国王提出建议。一天,女神被国王的行为激怒,并告诉国王她将转世为释迦族的一个处女。国王为自己的不规行为而懊悔,立即命令法师去寻找释迦族的这个转世处女,并将她当作女神来崇拜。这个活女神被称为库玛丽,在尼泊尔语中的意思是处女。时至今日,沙哈国王拜见库玛丽的传统仍然存在。
着名的玛拉王朝由于郭尔客(Gurkha)国王的入寝而灭亡,郭尔客国王于公元1768年建立了一个新王朝—沙哈(Shah)王朝。随着沙哈王朝的建立,尼泊尔进入了近代历史时期。在玛拉王朝的后期,英国人已经来到印度,并掌握了印度的政权,英国人有意扩大他们的领地,很多骚乱正发生在印度自己的领土上。
沙哈王朝大约五十年一直在扩大它的领土,国土面积最大的时候,几乎是现在的三倍。尼泊尔几十年来,曾同英国统治下的印度发生过几次战争,虽然尼泊尔失掉了大量的土地,但是最重要的是,尼泊尔从来没有丧失掉主权。实际上,英国是第一个承认尼泊尔主权的国家,所以,历史上尼泊尔从未成为任何国家的殖民地。
沙哈国王也被加德满都山谷的文化所同化,他们吸收了尼瓦尔人大量的宗教仪式和语言,有些国王甚至使用尼瓦尔语写诗、写散文。但是在建朝不到一百年的时候,沙哈国王将他们的政权输给了拉纳(Rana)首相们。拉纳是家族姓氏,他们将近一个世纪掌握着国家的政治大权,拉纳人同国王有婚姻关系。虽然沙哈国王没有被罢免,但是已没有任何权力,被软禁在皇宫里。拉纳政权期间,加德满都山谷的传统文化造到严重破坏。
直至一九五○年,拉纳政权才灭亡,尼泊尔当代历史从此开始。现在沙哈第十世国王统治着国家,国家也已经实行多党议会制。
尼泊尔是亚洲的古国之一。古代尼泊尔境内有很多国家,在前6世纪,尼泊尔人就已在加德满都河谷一带定居。12世纪前,被印度的加纳克国王的兄弟库夏的瓦吉来到尼泊尔并成为统治者,而后建立过戈帕尔、阿希尔、吉拉迪、李查维等王朝。
藏缅语系的纽瓦丽人(Newari)被认为是加德满都谷地的原驻民,但他们却并不全都是东方的蒙古人种,还有许多是雅利安人。17世纪是纽瓦丽人的“黄金时代”,吗喇王统治下的尼泊尔是西藏和北印度平原之间极为重要的贸易枢纽。当时,加德满都、帕坦和芭克塔普各自为政,三个城市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
这一世纪中叶廓而客人兴起,在西部干达克河沿岸建立了一个小王国(沙阿王朝的前身),1768年,巴里斯威·那拉扬·沙阿(PrithviNarayanShah)统一了尼泊尔,结束了加德满都谷地三城割据的状态。尼泊尔语(Nepali)——西部地区的一种印欧语系语言,代替了纽瓦丽语成为官方语言。
1791年,英国与尼泊尔签订了一项掠夺性的“通商条约”。1815年英国与尼泊尔签订了“塞格里条约”,强迫尼泊尔把南部大片土地割给印度,并要求尼泊尔在内政和对外贸易方面接受英国的监督。1846年,亲英的廓而克军人那拉发动政变,夺得尼泊尔军政要职,国王大权旁落,那拉家族世袭首相。1923年英国承认尼泊尔的独立,并与尼泊尔签订了“永久和平条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尼泊尔的特权地位也随着尼泊尔人民的不懈斗争而丧失。1951年,尼泊尔的大会党联合国王势力,迫使拉纳首相交出政权,结束了纳拉家族105年的世袭统治。尼泊尔国王狄里布凡颁布临时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1960年12月马亨德拉国王亲政,1961年1月宣布禁止一切政党活动。1962年4月宪法规定尼泊尔为印度教君主国。1990年全国爆发大规模“人民运动”,比兰德拉国王决定恢复君主立宪的多党议会制。此后,尼政局持续动荡,党派斗争激烈,政府更迭频繁。1996年2月13日,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宣布发动人民战争。
2001年6月1日晚,在加德满都纳拉扬希蒂王宫发生枪击事件,王储迪彭德拉因为选妃问题而连杀国王比兰德拉、王后艾斯瓦利亚、小王子尼拉扬、公主什鲁蒂等10多名王室成员。迪彭德拉本人自杀身受重伤,后不治身亡。比兰德拉国王的弟弟贾南德拉4日在哈努曼多卡宫(老王宫)加冕,继承王位。
截至2005年,尼泊尔除了首都加德满都外大部分地区被尼泊尔共产党控制,从2004年底开始尼泊尔共产党对加德满都开始围城
尼泊尔历来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它辉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末罗王朝曾统治加德满都谷地,创造出了伟大而独特的艺术与文学,后来,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国王统一了国家。1768年,沙阿家族登上了统一王国的王位。贾南德拉.比尔.比克拉姆.沙阿.德瓦国王陛下是沙阿王朝的第十二位君主。1990年11月9日,王国颁布了新的《民主宪法》。尼泊尔还是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创始国之一。
尼泊尔是亚洲的古国之一。古代尼泊尔境内有很多国家,在前6世纪,尼泊尔人就已在加德满都河谷一带定居。12世纪前,被印度的加纳克国王的兄弟库夏的瓦吉来到尼泊尔并成为统治者,而后建立过戈帕尔、阿希尔、吉拉迪、李查维等王朝。
藏缅语系的纽瓦丽人(Newari)被认为是加德满都谷地的原驻民,但他们却并不全都是东方的蒙古人种,还有许多是雅利安人。17世纪是纽瓦丽人的“黄金时代”,吗喇王统治下的尼泊尔是西藏和北印度平原之间极为重要的贸易枢纽。当时,加德满都、帕坦和芭克塔普各自为政,三个城市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
这一世纪中叶廓而客人兴起,在西部干达克河沿岸建立了一个小王国(沙阿王朝的前身),1768年,巴里斯威·那拉扬·沙阿(PrithviNarayanShah)统一了尼泊尔,结束了加德满都谷地三城割据的状态。尼泊尔语(Nepali)——西部地区的一种印欧语系语言,代替了纽瓦丽语成为官方语言。
1791年,英国与尼泊尔签订了一项掠夺性的“通商条约”。1815年英国与尼泊尔签订了“塞格里条约”,强迫尼泊尔把南部大片土地割给印度,并要求尼泊尔在内政和对外贸易方面接受英国的监督。1846年,亲英的廓而克军人那拉发动政变,夺得尼泊尔军政要职,国王大权旁落,那拉家族世袭首相。1923年英国承认尼泊尔的独立,并与尼泊尔签订了“永久和平条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尼泊尔的特权地位也随着尼泊尔人民的不懈斗争而丧失。1951年,尼泊尔的大会党联合国王势力,迫使拉纳首相交出政权,结束了纳拉家族105年的世袭统治。尼泊尔国王狄里布凡颁布临时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1960年12月马亨德拉国王亲政,1961年1月宣布禁止一切政党活动。1962年4月宪法规定尼泊尔为印度教君主国。1990年全国爆发大规模“人民运动”,比兰德拉国王决定恢复君主立宪的多党议会制。此后,尼政局持续动荡,党派斗争激烈,政府更迭频繁。1996年2月13日,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宣布发动人民战争。
2001年6月1日晚,在加德满都纳拉扬希蒂王宫发生枪击事件,王储迪彭德拉因为选妃问题而连杀国王比兰德拉、王后艾斯瓦利亚、小王子尼拉扬、公主什鲁蒂等10多名王室成员。迪彭德拉本人自杀身受重伤,后不治身亡。比兰德拉国王的弟弟贾南德拉4日在哈努曼多卡宫(老王宫)加冕,继承王位。
㈢ 印度的概况`是什么``
印度(भारत,India)
印度共和国位于亚洲南部的印度次大陆,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拥有十亿人口以及上百种语言。如按购买力平价来计算,印度是全球第四大经济体。
“印度"(旧译:“天竺”、“身毒“)这个名字来源于梵文,得名于印度河。印度人自称“婆罗多”(Bhārat)。与印度接壤的国家包括了孟加拉国、缅甸、中国、不丹、锡金(印度已将其归并为自己的一个邦,而不再将其视为邻国)尼泊尔和巴基斯坦,印度又与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隔海相望。(除此之外,按印度的观点阿富汗也是它的一个邻国)
印度共和国
首都: 新德里
最大城市: 孟买
面积: 约298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印度政府称其领土为3287800平方公里(列第7位)
水域率:9.5%
海岸线:5560公里
国土:
最高点:干城章嘉峰:海拔8598米
最低点:
人口
官方语言: 英语、印地语
人口:
总人口:10.2亿人(2001年) (列第2位)
人口密度:313/km2;
民族:
印度斯坦族:46.3%
泰鲁固族:8.6%
孟加拉族:7.7%
泰米尔族:7.4%
简介
印度位于南亚和印度大陆、拥有9亿1857万人口是世界第二位。 印度的国土包括喜玛拉雅山脉地区,印度斯坦平原和德干高原,总面积约328、8万平方公里。 北部的喜玛拉雅山脉将印度和其他亚洲国家隔开、印度斯坦平原是由印度河与恒河冲积而成 的冲积平原。 人类四大文明之一的印度文明就是诞生在这里。德干高原被东西山脉包围、南部海岸地区以 种植水稻为主、也是与阿拉伯地区交流的繁荣地区。北回归线穿越印度的中央、所以气候属于亚热带、根据地区的不同降水量也有很大的差 异。受西南季风影响、从印度洋飘过来的云被喜马玛拉雅山挡住、为印度斯坦平原带来大量 的雨水。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这里、种植稻子和小麦、印度的国土几乎一半是农田、生产 谷物、茶叶、蔗糖和蔬菜。印度的茶叶产量是世界第一位。印度各地的咖哩都尽不相同,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大都使用各种豆类和香料,在印度 有相当多的素食者。印度的平均寿命为,男57、70岁 女58、10岁 印度首都为新德里,城市人口率为26.3%(93)。孟买是印度第一的商业城市,人口有992.6 万人(91)也是印度最大的城市,英国统治时期的中心城市加尔各答,在也是孟加拉地区的中心。
印度人是由78%的印度雅利人,25%达罗毗烶人和少数蒙古人,土耳其人以及伊朗人组成。 公元前1300年左右,在印度即有高度的印度文明,原本达罗毗烶人居住的北部地区由于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进入北部,迫使达罗毗烶人向南部迁移。在雅利安人很少居住的阿撒姆地区居住着蒙古族人。
印度人的83%是印度教徒11%为伊斯兰教,3%基督教,以及2%锡克教。印度教存在着社会等级制度,与伊斯兰教的对立问题等相当多的问题。
印度的通用语为印地语,其他还有英语等十八种法律认可的语言,在印度的纸币上印刷着这些所有的文字。印度教徒一半说印地语,伊斯兰教徒使用乌尔都语(一种使用阿拉伯文字的语言) 所有的印欧语言都是来自古印度的梵文。
印度人的识字率约52%,主要原因是由于农村人口占全人口的70%,而农村的识字率相当低。
在音乐和文学方面,印度拥有,当悠久的历史,特别是摩诃婆罗多等长篇史诗,直到今天也作为电影的题材被广泛利用。 印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制作国,其中最有名的是孟买的音乐娱乐电影和加尔各答的文艺电影。印度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和宗教紧密结合,如瑜伽和冥想都和平时的宗教修行是分不开的。
印度的历史是从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文明诞生开始的,317年的孔雀王朝 经历了多次的统一分裂。在16世纪莫卧儿王朝统一了北部和中部,维持了相当长的一段繁荣 时期。 但是,1600年由于英国在印度设立东印度公司,开始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更趁1858年赛 婆伊的动乱,将印度置于直接统治之下。以马哈多玛·甘地为首的国民会议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逐渐羽翼丰满,在1947年宣布印度独立,1950年成立共和国。第一任首相奈尔大力推进社会主义,但由于女儿和孙子相继被暗杀,印度的政局持续了一段不稳定时期。 印度的政治体制为联邦共和制,议院分两院。
印度的一次产业人口为60、9%,二次产业人口为11、5,,三次产业人口为18、7%(91)第一 产业约占总劳动人口的66%国内总生产的32%。 最近,计算机产业虽然有所发展,但商品农作物方面国内,费能力的增长,造成贸易赤字和 财政赤字。国民生产总额为2787亿美元(94)人均生产总额为310美元。外汇储备额为203亿美元。
政治
重要日期: 独立日:1947年8月15日(从英帝国)
主要政治人物:
总统(国家元首):阿卜杜尔·卡拉姆
总理(政府首脑):曼莫汉·辛格
经济
货币: 印度卢比(INR)
人均GDP:
国家资料
国家格言: “Satyameva Jayate”(梵文:唯有真理得胜)
国歌: 人民的意志
国家其他象征: 国花:荷花
国鸟:蓝孔雀
国际资料
时区: UTC:UTC+5.30
国际域名缩写: IN
国际电话区号: 91
印度历史 :
印度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至今已经有大约5000年的历史了。来自西北部的雅利安人部落在公元前1500年侵略了这里;他们与当地人的结合创造了经典的吠陀文化(Vedic culture)。此后,阿拉伯人在公元8世纪侵犯了这块土地,随后是12世纪到来的土耳其人,以及15世纪末到达此地的欧洲商人。
在击败了当地的莫卧儿帝国后,英国在19世纪成功地获得了印度全境的控制权。而由莫罕达斯·甘地和贾瓦哈拉尔·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领导的非暴力抵抗运动终于为印度在1947年赢来了完全的独立。这块次大陆最终被分成“世俗”印度以及较小的回教国家巴基斯坦。
虽然印度的经济成就引人注目,她依然面临了多项挑战,例如与巴基斯坦关于克什米尔地区的领土冲突、人口膨胀、环境破坏、贫穷以及印度国内的种族以及宗教冲突。
政治
印度是一个联邦共和国,印度的总统是国家元首,但其职责是象征性的。国家的总统及副总统任期5年,由一个特设的选举机构间接选举产生。副总统在总统无法行使权力时,并不能自动接任总统。
行政权力主要控制在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即印度的内阁)。议会多数党向总统提名总理人选,由总统任命总理。然后再由总理向总统提名其他内阁成员。
印度的两院制议会包括了上院联邦院(Rajya Sabha)和下院人民院(Lok Sabha)。部长会议对人民院负责。联邦院议员任期6年,每2年改选三分之一,其中233名成员由地方选举产生,其余12人由总统任命。人民院共有545席,任期5年,其中543人民选产生,其余2人由总统任命。
㈣ mida在印度语里或者泰国语里是什么意思
—— 原文为爱沙尼亚文:什么。—— 印度文:美达或米达。
㈤ 万人敬仰的印度神秘 “圣女”背后生活的心酸,你知道多少
去过印度或者熟知印度历史人文风情的同学都知道,在古老的印度,至今仍流传着一向同样古老的制度,那就是种族制度。受这种制度的影响,印度底层的女性,一直是被男人凌辱的对象。在如今的印度,除了有各种各样的神棍喜欢对自己的女信徒动手动脚之外,在印度的寺庙中,至今也流传着一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古老传统,那就是所谓的圣女制度……
印度陈旧的风俗,害了无辜少女的身心健康,也为艾滋病的传达埋下了祸源。印度每年有1000多名少女成为圣女。她们大多来自穷人家庭。 很显然,“圣女”这种变形人物,完全处于社会底层,既没人关心,也没人处理。她们在人世间几乎一无所有,所谓婚姻和爱情,对她们而言简直就是和自己毫无关系的侈侈品。换句话说,这些女孩子踏进寺庙的那一刻,她们悲惨的命运就已经注定。
㈥ 印度的年轻少女会被称为“圣女”,她们是不是真的过着和名字一样光鲜的生活
圣女。听到这个词,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高贵?不染烟火?冰清玉洁?可望不可及?能与神灵对话?备受尊重和爱戴?这些关键词,与今天要讲的“圣女”全都无关。与她们有关的,是肮脏且悲惨,屈辱且绝望。
女孩头戴黄花,身披纱丽,在乐声中完成一重重仪式。大家都知道等待她的命运是什么。这种命运的另一种名字,叫庙妓。网络里介绍印度圣女时,使用的描述是:性奴隶。因为,神明不会来洞房。替代神明行使丈夫权利的,就是寺中的僧侣。他们认为,与神的女人发生关系,就能更近地接近神明。自此,圣女走上了为僧侣献身的道路。《云端秘档》告诉我们,这是印度的古老制度,也是他们的古老传统。
㈦ KAMA 在印度神话中是“爱神的名字”,还是这个词本身就是“爱神”的意思
通过参阅维基网络相关词条:Kamadeva即KAMA相关介绍:
1. Kāmadeva (Sanskrit in Devanagari: कामदेव),(Bengali: কামদেব), also called Māra, is the Hin god of human love or desire....... 【译:Kāmadeva也称Māra, 即印度的爱神或欲望之神】
2. Kamadeva is the son of the Hin goddess Sri and, additionally, Pradyumna,Krishna’s son, is considered to be an incarnation of Kamadeva【译:Kamadeva 为印度神Sri之子,也有说法他是Pradyumna,Krishna之子】
由此可见,KAMA最初是指印度一个神名字,后来用来指代爱神的。
㈧ 印度的一个邦叫什么 原是独立国家 在喜玛拉雅山南麓
锡金邦(Sikkim),古称“哲孟雄”,1975年被印度吞并,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与中国西藏、不丹和尼泊尔接壤,地势北高南低,全境海拔几乎都在1500米以上。南部为肥沃的谷地,北部为山区。人口约60万,是印度人口最少的邦。该邦面积约7096平方公里,在印度各邦中的土地面积大小排名为倒数第二,仅大于果阿邦。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
居民多为尼泊尔族人,多信奉印度教。锡金原为独立的世袭君主国(锡金王国),成为印度的一个邦,国王政府流亡美国,争取主权多年无果,中国政府于2003年6月23日正式承认了锡金为印度的一个邦的既成事实。
㈨ 藏语里的“玛拉亚”是什么意思
མ་ལ་ཡ། 地名吧 印度附近
㈩ 印度那边用的是什么语言
印度官方语言是:
Hindi (国家语言)
孟加拉语
泰卢固语
Marathi
泰米尔语
Ur
Gujarati
Malayalam
Kannada
Oriya
Punjabi
Assamese
克什米尔人
信德人
Sanskrit
印度曾是英国殖民地,受英国文化影响较深。半个世纪前印度独立后,将英语和印地语并列为官方语言。以前,印度人普遍把讲一口流利、地道英语的人视为高身份的象征。但现在,大多数印度人都崇尚讲一口夹杂着印度词或印度腔的“印度英语”(HINGLISH),并乐在其中。
HINGLISH大行其道
英语虽然是印度官方语言,但印度人却在生活中改造了英语,把地道的“ENGLISH”(英语)打造成了“HINGLISH”(印度英语)。现在,只要打开任何一个印度电视频道,你就能听到这种夹杂着浓郁印度乡土音、印地语与正宗伦敦音或美式英语大异其趣的英语——“HINGLISH”。
过去,印度人总爱奚落旅居国外的亲戚们,称这些“出生在美国的困惑的乡下人”讲的英语不正宗,里面夹杂着印度音。没想到,现在这种“混乱”的英语“HINGLISH”居然成了时尚,广泛流行于印度社会,从街头到大学校园,从电视广告到出租车里的广播,无处不在,尽管它的一些说法令很多孩子的父母大为震怒。
HINGLISH“同化”跨国公司
位于印度首都新德里郊外的“公共印度”广告公司的创意部门负责人阿肖克-查克拉博蒂说:“以前,广告词通常用英文构思,随后再被翻译成印地语,但这样的作品对于大多数仅略知英语的印度人来说是不行的。这就是为什么跨国公司在广告中也使用‘HINGLISH’的原因。”
“公共印度公司”策划主管苏伯汗-慕克吉说:“我的祖父那一代人在成长时想的是,‘如果我不能正确地说英语,就不说它’,而现在的年轻人只是希望
对方能理解自己的意思,而并不在意英语是否说得准确。”该公司创意负责人桑贾伊-西帕玛拉米补充说:“10年前,如果有人在一句完美的英语中使用一个印地语词,我们就不会雇用他,因为这是缺乏教育的表现,但现在这却成了一个有利条件。”
其实,早在“HINGLISH”大流行前,印度人就已经用自己的方式“改革”英语了。在他们的嘴里,“性骚扰”变成了“Eve-teasing”(夏娃的挑逗)。不同地区的HINGLISH也都富有当地特色,如在孟买,人们把男人的“地中海”状秃头称为“露天体育场”。
HINGLISH也会全球化?
为了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印度人学英语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英语培训学校在印度现在可谓是遍地开花。在印度的各种工作场所,各种单调古怪的英语不绝于耳。据英国威尔士大学英国语言学家戴维-克里斯特尔最近估计,现在说HINGLISH的人大约有3.5亿之众,而印度又有着庞大的人口规模,因此在不久的将来,说HINGLISH的人数很可能会超过说正宗英语的人口。
大多数到西方发达国家从事信息技术的印度人都说英语,且大多是HINGLISH。有人说,由于说HINGLISH的信息技术工程师人数众多,且分布广泛,一些印度英语语汇将不可避免地“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