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菩提树的寓意
菩提树象征着“夫妻之爱”。
相传古罗马时代有一对相爱的夫妻,他们两人恩爱逾恒,相约当一方死去的时候,另一方也必须相随。有一天早上醒来,两人的头上都长出了叶子,他们知道最后的时刻终于来临了,于是手牵着手走向森林。逐渐地,两人的踪影消失了,变成两棵树干弯弯曲曲的大树,丈夫变成硕壮的橡树,妻子则变成树姿优雅的菩提树。这两种树,一直到今天都被视为相亲相爱的象征,这也是其花语“夫妻之爱”的由来。
㈡ 在古印度菩提树有什么象征的意义
在古印度菩提树是圣树,妇女们求子求孙都要跪拜菩提树。在新德里博物馆收藏着一块印度河文明的印章,上面有一菩提树,一女神站在菩提树杈上,她面前半跪着一位崇拜者,女神和崇拜者都戴着一个牛角头饰。印度河文明的印章没有雕琢的痕迹,印章上的人物和动物造型逼真、自然,又不失独特风格。
㈢ 菩提树是什么意思:菩提树的寓意传说和象征含义
菩提树的寓意:
菩提,是梵语音译,是觉悟、智慧、知识、道路的意思。广义讲是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的智慧。因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证道,菩提即为觉悟,成就佛果之意。
在英语里,“菩提树”一词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宽宏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恶,觉悟真理之意。而在植物分类学中,菩提树的拉丁学名为Ficus religosa,有神圣宗教之意。
菩提树的传说:
菩提树似乎天生来就与佛教渊源颇深,据传说,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年青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
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有一次在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修道时,菩提树神便以树叶为释迦佛挡风遮雨,保护他安心修道,故名。所以,后来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
在佛寺里,她的形象特点是两手拿一树枝,打扮成年轻妇女的样子。菩提树本名毕钵罗树,这种树为常绿乔木,叶子呈卵形,茎干黄白色,花隐于花托中,树籽可作念珠。由于它是佛教圣树,东南亚佛教国家信徒常焚香散花,绕树礼拜,沿习成俗。
(3)印度菩提树寓意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菩提树原产印度,因此通称印度菩提树,别名觉悟树、智慧树。相传梁武帝天监元年(502 年),印度僧人智药三藏从西竺引种菩提树于广州光孝寺坛前。从此我国广东、云南均有菩提树生长。 是印度国树。
菩提树的其他含义:
被称为“和平之树”,中国风水协会主席陈帅佛2003年带团到此考察过,我国浙江普陀山文物展览馆内至今陈列着四片菩提树叶,据说就是从这棵树上采摘下来的,所以历来被人们视为珍宝,倍加珍惜。
1954年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来华访问,带来一株从这棵树上取下的枝条培育成的小树苗,赠送给我国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以示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周总理将这棵代表友谊的菩提树苗转交给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养护,植物园的领导和职工都十分重视,精心养护,使之生长茁状,枝叶茂盛。
经过植物园职工的精心养护,这棵菩提树长势良好,枝繁叶茂,欣欣向荣,似乎象征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永放光芒,中印两国人民友谊永存。
㈣ 菩提树是什么意思
菩提树释义:常绿乔木,叶子卵圆形,前端细长,花托略作球形,花隐藏在花托内,果实扁圆形。从树干中取出的乳状汁液可制硬树胶。原产印度,相传释迦牟尼曾坐菩提树下顿悟佛理,所以菩提树被佛教称为圣树。
唐朝初年,禅宗六祖慧能写了这么一首关于菩提树的诗,流传甚广,所以后世许多人都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菩提树,其实是人们误解了他的本意,菩提树不仅存在,而且又名思维树,是一种桑科榕属常绿大乔木。慧能所写的"菩提本无树"这一诗句,大概是从佛家理论“四大皆空”里作了引伸而来的吧!
“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在英语里,“菩提树”一词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宽宏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恶、觉悟真理之意。而在植物分类学中,菩提树的拉丁学名为Ficus religosa,有神圣宗教之意。
菩提树不仅身世丰富,且实际用途十分广泛。叶片心型,前端细长似尾,在植物学上被称作“滴水叶尖”,非常漂亮;枝杆富含白色乳汁,取出后可制硬性树胶;用树皮汁液漱口可治牙痛;花入药有发汗解热、镇痛之效;枝干上会长出气生根,形成"独树成林"景观;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的某些地方,人们将其气生根砍下来,作为大象的饲料。
拓展资料:
菩提树(学名:Ficus religiosaL.)是榕族榕属的大乔木植物,幼时附生于其他树上,叶革质,三角状卵形,基生叶脉三出;叶柄纤细,榕果球形至扁球形,花柱纤细,柱头狭窄。花期3-4月,果期5-6月。
菩提树在中国广东沿海岛屿、广西、云南北至景东,多为栽培。日本、马来西亚、泰国、越南、锡金、巴基斯坦及印度也有分布,多属栽培,但喜马拉雅山区,从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至不丹均有野生。
传说在20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是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的,在印度,无论是印度教、佛教还是耆那教都将菩提树视为“神圣之树”。政府更是对菩提树实施“国宝级”的保护。
菩提树喜光、喜高温高湿,25℃时生长迅速,越冬时气温要求在12℃左右,不耐霜冻;抗污染能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肥沃、疏松的微酸性砂壤土为好。菩提树幼林在热带地区(水分充足的地区)生长迅速。
㈤ 菩提树的寓意是什么
菩提树的寓意是智慧与神灵的化身,也是夫妻之爱、象征姻缘美满。
在印度和西方,菩提树的寓意是智慧和知识,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给众人传道的,菩提是梵文Bodh的音译,是指人豁然开朗、如梦初醒、顿悟真理的意思,所以菩提树也被称为“传道树”。而在中国菩提树的花语是夫妻之爱、白头到老的意思,是种姻缘树。
其他资料
菩提树在东方是一种非常神圣的树木,在佛教的每个寺庙都至少要求种一棵菩提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菩提树也在中国大量分布繁殖,还记得慧能对神秀写的那一首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广为流传,让古今多少痴人顿悟。
相比在中国佛教寺庙内的菩提树,印度的菩提树还更讲究血脉关系,传说佛祖成道的那棵菩提树才是能够让人最快顿悟的,以这棵菩提树的直系后代为尊,曾经阿育王砍下了这棵圣菩提树让妹妹带去斯里兰卡栽种成活,而后来印度菩提伽耶的这棵圣菩提树因为战争原因被毁了,所以到后面只有斯里兰卡的菩提树才是维系佛祖渊源的“直系血脉”。现在印度着名佛教寺庙的菩提树也都是从斯里兰卡那边移栽过来的。
㈥ 菩提树有什么寓意
曾有人把菩提树比作人生的两种观念:一是因矢志坚守而终获成功,二是因临阵逃避而惨败告终。也正是这种人生观暗示着无论多远多难,都应坚持下去。菩提树的寓意:
1、菩提树象征着觉悟。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才得名为菩提树,“菩提”的意思是觉悟,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所以菩提树象征着什么意思在这里可以看出菩提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得了最后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达到了涅盘的程度。涅盘对凡夫来讲是人死了,实际上就是达到了无上菩提。在菩提树象征着什么意思中,常把菩提树比喻身心之本性明净纯洁;表示要时时注意修身的功夫,摒除各种尘俗贪欲杂念,使心性永远保持洁亮光明。此偈形象生动,富含哲理。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各地的丛林寺庙中,普遍栽植菩提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
2、菩提树象征着智慧。菩提树在中国的文化含义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据说早在唐朝初年,僧人神秀与其师兄慧能对话,写下诗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看后回写了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对师兄弟以物表意,借物论道的对话流传甚广,也使菩提树名声大振。看到这里,菩提树象征着什么意思都可以清楚的知道了吧!现如今,两千多年过去了,佛祖当年“成道”的那棵菩提树经受了无数风风雨雨,有着神话般的经历,在佛教界被公认为“大彻大悟”的象征。
菩提树是榕族榕属的大乔木植物,幼时附生于其他树上,高达15-25米,叶革质,三角状卵形,基生叶脉三出,侧脉5-7对;叶柄纤细,榕果球形至扁球形,花柱纤细,柱头狭窄。花期3-4月,果期5-6月。菩提树在中国广东沿海岛屿、广西、云南北至景东,海拔400-630米多为栽培。日本、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坦及印度也有分布,多属栽培,但喜马拉雅山区,从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至不丹均有野生。传说在20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是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的,在印度,无论是印度教、佛教还是耆那教都将菩提树视为“神圣之树”。政府更是对菩提树实施“国宝级”的保护
㈦ 菩提树代表什么意思
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㈧ 菩提树是什么的象征
菩提树代表”觉悟“。
本师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觉悟,菩提树因此成为”觉悟“的代名词。直到今天印度教的沙陀们还经常在菩提树下思考。
菩提树
学名:Ficus religiosa
别名:神圣之树、思维树、毕钵罗树、印度菩提树、佛树、觉树、道树、道场树、菩提榕、印度波树
㈨ 佛法里讲的【菩提树】是什么含义
宗教内涵 菩提树释义“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在英语里,“菩提树”一词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宽宏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恶,觉悟真理之意。而在植物分类学中,菩提树的拉丁学名为Ficus religosa,有神圣宗教之意。据《大唐西域记》佛陀成道后,在菩提树下踱步七日,异花随迹,放异光明。为报树恩,目不暂舍,故此瞻望。这时有五百青雀飞来,绕菩萨三匝而去,十分殊胜,人天欢喜。为此,信众们常常带着鲜花等物品来供养佛陀。佛陀常常外出说法,信众有时遇不上世尊,他们很扫兴。后来阿难陀把这件事告诉佛陀,佛陀对阿难说:“世间有三种器物应受礼拜——佛骨舍利,佛像和菩提树。礼拜菩提树吧,这和礼拜如来功德一样大,因为它帮助我圆正佛果。”留学佛子释本性说:“佛门中,菩提树是圣树。因为,佛陀是在菩提树下成道的,见菩提树如见佛。因此,礼拜菩提树蔚然成风,流传至今”。 成道的故事菩提树似乎天生来就与佛教渊源颇深,据传说,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年青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经过多年的修炼,在菩提树下禅定四十九日,,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于本然之中观察诸法缘起性空而悟得三明与四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所以,后来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