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怎么对待少数民族

印度怎么对待少数民族

发布时间:2022-08-03 09:20:47

1. 在印度严格的种姓制度下,低种姓的人如果侵犯高种姓会怎么样

印度的文化来源于古印度,在古印度的制度下将人的等级划分为四种,各个等级之间的关系非常严谨,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逾越,否则将受到严重的惩罚,据古典记载,古印度是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的,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的神权是大于王权,所以古印度的等级划分就是这样延伸出来的。


总的来说,在印度是不可能存在低种姓侵犯高种姓的,高种姓由于身边常年带有保镖之类的护卫,想侵犯也不太现实。尽管现如今改观了许多,但是那种刻在骨子里的根深蒂固的思想,确实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消除的。

2. 印度人的见面礼节

双手合十就是这样
我还是相信星星会说话,石头会开花,穿过夏天的木栅栏和冬天的风雪后,你终将会抵达。

3. 印度的种姓制度怎样对待外国人,外国人对于印度人来说相当于哪个阶层

印度的种姓制度源于千年前的印度教,他们根据姓氏来区分人的高低贵贱,其实最开始的时候印度是没有种姓制度,但是后来随着雅利安人侵入印度,为了更好统治印度人,才出现用宗教来区分种姓制度。在印度人的认知中,种姓制度一般分为4个等级,最高等级是婆罗门,一般是宗教的长老和神职人员,他们神圣而不可侵犯;之后就是代表皇室贵族以及大臣的刹帝利,他们是可以和婆罗门互相通婚。

4. 印度为何不敢“招惹”缅甸呢

从世界历史来看,近代以来,大部分国家因为殖民掠夺而损失惨重,为此几十年都无法振作,无法恢复。但是也有不少国家,却因为殖民统治而受益。最典型的就是印度,不光获得了广阔的土地和人口,而且还成为了大国。甚至凭借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版图,不断扩大领土范围。所以这也是印度在南亚不断扩张的主要原因了,但是印度那么强悍,为何印度却始终不敢“招惹”缅甸呢?原因主要是三点。



第三,忌惮大国。

缅甸这个国家,虽然国土和人口,还有经济和综合国力比印度小很多,所以长期战争还是印度强大。但是缅甸身后那是一直有大国的支持,尤其是北方邻居,不可能愿意看到战火烧到缅甸,进而影响到西南边界。如果招惹缅甸,无疑会引发大国的干涉,一旦如此,那么印度那是不可能取胜的,这一点那是非常直接。所以印度不可能敢招惹缅甸,这是必然的。

5. 印度阿萨姆邦种族冲突的印度民族冲突

印度本就种族众多,各个种族之间矛盾很多、认同程度很低,而印度政府的不当民族政策更是火上浇油。政府的政策提高了印度教和印度教教徒(尤其是说印地语的印度教教徒) 的地位, 而其他宗教信徒和“语族”的权益却受到某种程度的损害。无视多民族的客观存在,不顾及少数民族的利益诉求, 人为地实现多民族共存到一个“印度民族” 的跨越, 不仅不能消除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矛盾, 反而会成为激化民族矛盾的根源。

6. 印度种姓制度有哪些严格规定种姓制度维护谁的利益

印度种姓制度主体为四大种姓:婆罗门,他们主要是从事宗教活动,是祭祀种群,掌握同神交流的权利,在古代印度神权高于一切,所以婆罗门是第一种姓,第二是刹帝利,他们是军事、世俗贵族,担当国王,武士,掌握世俗政治处分权,但受制于神权,第三种姓是吠舍,是普通民众,从事农工商行业,第四是首陀罗,是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印度土着达罗毗荼人和一些少数民族,印度人相信生死轮回,前三个种姓被称为再生族,意思是可以轮回,而首陀罗为一生族,是 不可轮回的,种姓分离表现为职业世袭、种姓内婚、一生族与再生族区别、高种姓净洁于低种姓,低种姓污秽于高种姓,如果种姓犯错可能会被种姓除籍,变成贱民,称为 不可接触者,地位最悲惨,这种制度当然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贵族的利益,他们把握政治、宗教权利,而且代代相传,不可违抗,否则是对神的不敬,会被打入贱民的悲惨境地。

7. 印度心福民族

没有这个民族
印度的民族为:
印度少数民族很多,有几百个。据1981年统计,共54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 7.29%左右,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多少不等,相差悬殊。人数最多的有贡德、桑塔尔、皮尔 、吴朗沃、孔德和蒙达等,人口在200万以上;人口最少的是安达曼人,只有几百人。少数 民族的分布不均,虽几乎遍布于全国各地,但其中在9个邦少数民族的人数较多,人口超过1 0万,它们分别是:中央邦(824万人)、奥里萨邦(492万人)、比哈尔邦(473万人)、古 吉拉特邦(331万人)、拉贾斯坦邦(306万人)、安得拉邦(157万人)。这9个少数民族超 过3293万人,占印度少数民族总数的86.66%。此外,那加兰邦和梅加拉亚邦也是以少数民族 为主体的小邦,其人数分别占全邦人数的88.6%(52万)和80.48%(101万)。?
由于印度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和自然条件不同,以及一些其他原因,生产发展很不平 衡,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他们的谋生方式可分为以下6种类型。?
(1)采集渔猎型?
这类少数民族分布在印度各地,其中有柯钦的迦德尔人,泰米尔钠 德邦的马拉本特拉摩人、巴里扬人、巴尼扬人、伊普拉人、吉隆巴人、高亚人、贡达雷迪人 ,安得拉邦的金纠人、耶那迪人,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克达克利人,中央邦的克马尔人、白伽 人 、阿布其马利亚人,比哈尔邦的霍尔人、克利亚人、比尔吉亚人、帕拉西亚人和科尔瓦人, 北方邦的拉吉人,喀拉拉邦的卡达尔人、马拉潘塔兰人、阿兰丹人、库龙巴人和安达曼群岛 的昂吉人、杰拉瓦人、森蒂奈尔人、尼克里人、尚彭人等。这些民族至今还处在靠天然资源 维持生活的阶段,他们中绝大多数不懂农业,或对此不感兴趣。他们分许多群体,多数以家 庭为单位,有时狩猎也几家合作进行。住在小山林里的民族靠采集野果、野花、块茎、蜂蜜 、野菜谋生。同时也猎获野猪、猴类和野鸡等飞禽以及其他一些小动物。近年来,商 人们与他们有了较多联系,他们开始吃大米和穿衣服了。因此,其生活发生了变化。?
(2)游牧型?
一些少数民族主要靠游牧为生。主要有南印度尼尔吉利地区的多达人、 喜马偕尔邦的古贾尔人、北方邦的婆迪亚人等。他们几乎完全以放牧为业。靠吃牛奶、奶制 品、野菜、野果为生,有的也吃各种肉食。他们的放牧有固定的范围。夏季,全家带着 牲畜和家中的财产用具,到高山地区和森林地带放牧;冬季,再返回山下的平原地区过 冬。现在他们的放牧受到了一定限制,只能在森林局允许的地区放牧。?
(3)刀耕火种农业型?
印度有近5400多万少数民族,其中80%以上从事农业生产。但不同 地区,不同民族所采取的生产方式不同,有的采用刀耕火种的方式,耕地经常变动;有的采 用较先进的耕种方法,使用固定耕地。阿萨姆地区所说的秋摩或叫纠摩,奥里萨地区所说的 拉马、达哈、达里、包都、迦马纳、高孟、古里亚和各加尔杰斯,都是指这种经常更换的刀 耕火种的方法,在阿萨姆、蒂里普拉和曼尼普尔地区的洛哈尔、安加米那加和古喀人,孟加 拉的莫尔巴哈里亚人,比哈尔邦的阿苏尔人,奥里萨的沙奥拉和纠昂格人,北方邦的高拉瓦 以及中央邦的白伽人和贡德人中特别普遍。?
刀耕火种的农业由于多采取伐林造田的办法,已严重危及到生态平衡和导致水土流失, 所以印度各邦政府开始采取措施,限制这种乱砍乱伐现象。?
(4)固定耕作型
印度大部分少数民族已跨过了刀耕火种阶段,采用了固定耕作方法 ,如比哈尔邦和孟加拉邦的桑塔尔人、奥朗沃人、霍人,北方邦的塔鲁人、高拉瓦人,中央 邦的贡德人、皮尔人、皮拉拉人,拉贾斯坦邦的皮尔人,奥里萨和泰米尔纳德的沙奥拉人和 尼 尔吉利的巴达迦人等,这些民族在农业耕作和管理方面已相当进步。他们使用牛、犁、耙、 锄,犁田耙地,也用水渠和浇水灌溉了,因此,生活比较安定,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但由于生产水平很低,大多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再加上高利贷商人对他们重利盘剥,所以 他们一般较穷。近年来,各邦政府为保护这些少数民族的利益而采取了一些措施,如给无 地人分土地,还帮助他们解决耕牛、种子、农具、住房以及其他同生产和生活有关的?问题 。
(5)劳工型?
有些民族之所以从事劳工,其主要原因是他们丧失了土地,生活无着落 ,或者因他们的住区附近有了工业。一些原来从事农业的民族现在为人打短工,当农业工人 或在工业部门当杂工。据统计,约五分之一的工人为农业工人。有的做季节工,有的在林场 、牧场、渔场、茶园或果园中工作,不少人在矿山、工厂、铁路、公路和建筑行业中干活。 在阿萨姆茶园做工的大多是从孟加拉、比哈尔、中央邦和奥里萨等邦来的桑塔尔人、奥朗沃 人、蒙达人、克里亚人、贡德人等,其中比哈尔邦的奥朗沃人最多。另外,在孟加拉、比 哈尔、中央邦、奥里萨、安得拉等邦工作的矿工基本上是少数民族。贾姆歇德普尔的塔塔钢 铁厂的工人几乎全是桑塔尔人和霍族人,中央邦的大部分锰矿工人是少数民族,比哈尔的云 母矿工中有上百万工人也是来自少数民族。?
(6)民间艺人型?
有些少数民族专靠卖艺谋生,他们以唱歌、跳舞、弹奏、杂耍、耍 蛇等为生,生活并不安定。如安得拉邦的帕尔丹人、奥贾人卖唱;多马拉人、比努卢人演杂 技;帕卢库姆古拉人、帕丁提高拉人和巴胡鲁帕人耍魔术;拉贾斯坦的卡尔拜里亚人耍蛇 ;北方邦的纳特人、萨陪拉人等以弹唱、跳舞等谋生。

8. 印度的文化习俗

语言
印度的语系主要有印欧语系、汉藏语系、南亚语系、德拉维达语系,语言复杂。印度的官方语言是印地语,30%人口使用;英语已经在1965年终止了它唯一官方语言(与印地语相同的)的地位,但依旧保留了它“第二附加官方语言”的地位,亦是全国性的通用语言,主要在政治和商业交往场合使用。另外还有其他21种少数民族的预定官方语言。
印度有大约2000种语言,其中55种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学。有各自文学宝库的19种完善语言被定为印度的官方语言。

宗教
印度的每个宗教在次大陆都有它的信徒。整个印度次大陆遍布无数美丽的庙宇、雄伟的教堂、宏大的清真寺、香火旺盛的佛教寺庙、犹太教堂和拜火教寺院。印度西部商业特大都市孟买可以说是印度宗教、民族、语言多样性的一个缩影。市内除了以上各教的庙、堂外,还有着名的亚美尼亚教堂、神道教庙和大同教庙等。

服饰
男性包头巾
印度有些地区和信仰的男性是有包头巾的习俗的,这种头巾称为Turban。头巾有各式各样的包裹方法,其中锡克教男性头巾,具有特定样式。根据传统,锡克人从小到大都必须蓄头发、留胡须,并且包着头巾。小孩头巾样式比较简单,只用黑布绑成发髻的形状。成年人的头巾样式比较复杂,首先必须用黑色松紧带将长发束成发髻,然后再以一条长约3公尺的布,裹成头巾,样式为两边对衬成规则状。锡克人头巾色彩繁多,有的人甚至搭配衣服颜色。
印度男性多半穿着一袭宽松的立领长衫(Tunic),搭配窄脚的长裤(Dhoti),拉贾斯坦地区男性,裤子是以一条白色布块裹成的,头上的布巾,花样变化极多,色泽鲜明。
女性穿纱丽

印度妇女传统服饰是纱丽(Sari),纱丽是指一块长达15码以上的布料,穿着时以披裹的方式缠绕在身上。印度妇女擅长利用扎、围、绑、裹、缠、披……等技巧,使得纱丽在身上产生不同的变化。
拉贾斯坦妇女的纱丽较短,只有披覆在头上,但是彩色缤纷、镶有金银绣边。拉贾斯坦妇女的上衣,有点像似没有领子的中国凤仙装,下身是一条滚边的及地长裙。
纱丽穿着方式
印度妇女传统服饰,是用一块长达3公尺的布包裹出来的,这块布称为纱丽(Sari)。印度纱丽的穿着方式变化繁多,不同的种族、区域、信仰,会有许多不同的色彩、质感和穿裹方式。印度妇女穿着纱丽时,上衣是一件短袖、露出肚脐的紧身衣(Choli),下身是一条及地的直筒衬裙(Ghagra)。

礼仪
生礼
在印度的传统上十分重男轻女,因为女儿结婚时,父母必须准备一笔丰富的嫁妆,如果没有嫁妆,女儿是嫁不出去的。印度人庆祝孩子出生与平安成长的方式,就是到寺庙进行“普迦仪式”、唱颂祈祷文,然后和亲朋好友举行餐宴。
印度小孩出生后,父母都会找人为他们占卜,孩子的名字多半取自英雄或神祇。孩子的生辰八字尤其受到重视,因为这可以决定孩子未来的婚姻对象。
葬礼
印度教徒死亡时,都会在河坛举行火葬仪式。印度教徒去世后,家人会以黄色或白色绢布包裹尸体,然后放在两根竹制担架上,以游行方式抬到河坛火葬地点。
婚礼
印度人的婚礼是社会地位的代表,也是一生中重大的仪式。印度青年到了适婚年龄,都会由父母代替为寻找社会阶级、语言相同,以及星相可以配合的对象。婚礼当天,新郎官骑着一匹白马浩浩荡荡地来到新娘家。这时女方家里已经架起火坛,双方亲友在祭司念诵的吉祥真言中,绕行火坛祝祷。之后,新娘在女伴的簇拥下走到火坛前面,由祭司将新娘的纱丽和新郎的围巾系在一起,代表婚姻长长久久。印度婚礼的晚宴是在新娘家里进行,一对新人坐在婚宴中接受亲友的祝福。婚礼当天晚上新郎是在新娘家过夜,翌日才将新娘迎娶回家。
普迦仪式
普迦是印度教中向神祇膜拜的仪式,普迦仪式必须由祭 司担任。仪式中信徒会将神像装饰后抬出寺庙游行庆祝,并且奉献鲜花、椰子、蒂卡粉等供品。最后再由祭司手持油灯,在神像前面进行“阿拉提(arati)”。
“阿拉提”的过程中,信徒用手轻轻覆盖祭司手中的灯火,然后在自己的眼睛上碰触一下,代表接受神祇赐予的力量。
印度通常在普迦仪式结束后,信徒可以分到一些祭祀过的鲜花、蒂卡粉或水,称为“波拉沙达(Prasada)”。所以在印度,只要看到印度人从寺庙膜拜出来,额头上几乎都涂有红色或白色的粉末。
在印度,可以由不同的服饰和装扮,看出当地人的宗教信仰、种族、阶级、区域等。

节日
共和国日(Republic Day),每年1月26日。1950年1月26日,印度议会通过了印度共和国宪法,印度建立共和国。
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每年8月15日。1947年8月15日,印度人民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取得独立。
洒红节(Holi),每年公历3、4月间,印度教四大节日之一。该节日正处于印度冬去春来、春季收获季节,因此也被称为春节。
灯节(Diwali),在公历10月、11月间,是印度教徒最大的节日,全国庆祝3天。
元旦(New Year),印度从每年10月31日起为新年共5天,第四天为元旦。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有些地区的人们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由于这种怪异的习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

9. 印度国家礼仪有哪些

一、社交习俗
印度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印度礼仪印度国民多“种姓”,不同宗教多规定;
民族繁杂多信仰,性格一般多稳重;
绿色吉祥多偏爱,白色懊丧多忌用;
讲究礼貌多敬语,礼节方式多注重;
厌倦食物多种类,待人接物多禁令。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
印度教徒中分为不同等级的社会集团,可以译为“种姓”。即把人分成四个不同等级;“波罗门”为第一种姓,地位最高;“刹帝利”为“二种姓,地位稍次;“吠舍”为平民,是第三种姓;“首陀罗”为所谓的贱民,为第四种姓,其地位最为低下。他们的各种姓都有自己的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在四大种姓之外,还有一种被排除的“不可接触的贱民”,被称为“哈里真”。他们是最受歧视的人。印度教徒迎接贵宾时,主人要向客人敬献花环,并亲手将花环套在客人的脖颈上。花环的大小,要视客人的身份而定。献给贵宾的花环一般很粗大,其长过膝;给一般客人的花环仅及前胸。荷花是印度的国花,倍受印度国民的青睐。因其“出淤泥而不杂,濯清涟而不妖”,故人们常借以赞美人的气节与风骨,又被赞誉为“花中君子”。印度人普遍昵爱绿色,认为绿色是吉祥的色彩,象征着春天和新生。印度妇女民间传统都喜欢在自己的前额正中点一颗指头般大小的圆形痣,人们都称其为“吉祥痣”。其颜色不同,形状各异,或红色、或黄色、或紫色、或绿色,黑色痣虽有,但较少见,一般都依衣着颜色而定。
印度人对蓝孔雀十分崇拜,并将其视作吉祥、如意、幸福的象征。印度是个极为尊重牛的国家,印度教徒把牛奉为神明。按他们的习惯,每逢饭前都要首先敬牛。还有的人敬狗、敬蛇、敬老鼠等等。他们的形体动作语言丰富,不过一些动作所示的意思与我们区别很大。如:表示同意的意轴,他们总要先把头稍歪左边,然后立刻恢复原状;表示不同意,他们反倒点头示意。
二、礼节礼仪
印度人相互见面的礼节,有合掌、举手示意、拥抱、摸脚、吻脚。一般两手空着时,口念敬语“纳马斯堆”,同时要施合掌礼。合掌之高低,对开者宜高,两手至少要与前额相平;对晚辈宜低,可齐于胸口;对平辈宜平,双手位于胸口和下颌之间。若一手持物,则口念“纳马斯堆”,同时要举右手施礼。对于长辈,或对某人表示恳求时,则施摸脚礼(即用手摸长者的脚,然后再用手摸一下自己的头,以示自己的头与长者的脚相接触)。摸脚跟和吻脚礼是印度的最高礼节。印度东南部的一些少数民族的人与客人相见时,总把自己的鼻子和嘴紧紧贴在对方的面颊上,并用力地吸气,嘴里还要叨念着:“嗅一嗅我!”,以示其对客人的崇敬。印度安达曼群岛上的森蒂耐尔人,在与久别挚友重逢时,双方要交替互坐膝头,并热烈地拥抱数分钟,以表示相逢后的喜悦心情。印度伊斯兰教徒的见面礼节是按其传统宗教方式,用右手按胸,同时点头,口念“真主保佑”。现代在社交场合上的印度男人们,也开始运用握手礼节了,但印度妇女除在重大外交场合外,一般与不与男人握手。
一般礼仪正统的锡克教信徒头戴包头巾,不抽烟,不吃牛肉并且不剪头发。
进入印度人的住家要脱掉鞋子。
称谓与问候见面与分手时,男人与男人握手。如被引见妇女,男人不与她握手而应双手合十,微微弯腰。男人不能触碰女,在公共场所不能与单身女人说话。
约会与准时遵守时间是明智可取的。
款待与馈赠虽然正统的穆斯林妇女通常不与男人见面,但如果邀请男人参加实社交活动时应请他们偕夫人同来。
来到印度人家里时,主人会给你戴花环,你应马上把它取下来以示谦让。
印度教徒不吃牛肉。牛在印度是神圣的动物。
穆斯林不吃猪肉,恪守教义的穆斯林滴酒不沾。
接受或传递食品时,一定要用右手。
作客时可以带水果和糖果作为礼物,或给主人的孩子们送点礼品。
交谈
印度人喜欢谈论他们的文化业绩、印度的传统、有关其他民族和外国的情况。
不要谈及个人私事、印度的贫困状况、军事开支以及大量的外援。
三、信仰忌讳
印度人大多信奉印度教,一小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等。他们忌讳白色,认为白色表示内心的悲哀,习惯用百合花当作悼念品。他们忌讳弯月的图案。他们把1、3、7视为不吉利的数字,所以总要设法避免这些数字的出现。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也不愿见到有人使用双手与他们打交道。印度教徒最忌讳众人在同一盘中取食,也不吃别人接触过的食物,甚至别人清洗过的茶杯,也要自己再洗涤一遍后才使用。伊斯兰教徒禁食猪肉。也忌讳使用猪制品。由于印度人敬牛如神,所以他们也禁食牛肉。
印度耆那教徒有忌杀生,忌食肉类,忌穿皮革和丝绸的民间习俗。他们甚至把飞虫等都列入不能误伤的忌项,就连地里种的萝卜,胡萝卜等蔬菜也都忌吃。印度阿萨姆邦的居民,对来访客人不接受、品尝他们敬让的槟榔果是极为不满的,认为这样是对主人的不友好和不信任。印度的锡克教人禁止吸烟。印度人不爱吃蘑菇、笋、木耳、面筋、烤夫等,也不喜欢旺火爆炒而成的菜肴。

10. 对于印度的十大少数民族来说,是印度的殖民统治好,还是英国的殖民统冶好

英国女王对甘地说“我们已经做出很大的让步了,难道你们还想回到从前封建王朝时期吗?”甘地说“很多人宁愿被自己的残暴政府的统治,也不愿要外国的好政府”

阅读全文

与印度怎么对待少数民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为什么不能打轻甲 浏览:64
中国寄口罩到意大利怎么寄 浏览:267
印度婴儿夭折怎么处理 浏览:462
越南鱼又叫什么鱼 浏览:260
中国从哪个朝代开始纪年 浏览:70
英国的见面礼是多少 浏览:231
健康国际码英国手机怎么填写 浏览:792
意大利机油质量怎么样 浏览:422
中国最好的脐橙是哪个 浏览:259
中国什么泡面好吃 浏览:566
为什么伊朗拒绝美国会谈 浏览:608
意大利面怎么做才好吃最简单的 浏览:682
在哪里兑换印尼盾 浏览:325
伊朗内陆机票怎么买 浏览:577
伊朗哪个国家最好玩 浏览:309
疫情有什么国家帮助中国 浏览:780
印尼小胖子来自哪里 浏览:311
印尼币1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71
中国第一条超级公路在哪里 浏览:237
中国姓李的演员有哪些 浏览: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