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桃子什么时候成熟,什么时候采收
6-9月份成熟。
桃子主要是属于夏天和秋天季节的水果,但是由于桃子种类丰富,成熟时间也是不同的。桃子正常成熟时间是在6-9月份,在这个时候吃桃子是最合适的。吃水果最好选择在应季,应季的水果新鲜、营养价值高。
桃子的开花是在3-4月份,花期结束后就生长为桃子,需要经过3-6个月才能成熟,不同种类的桃子成熟时间是不同的,在夏季就开始有桃子了,一直到秋季,桃子都属于应季水果,大多数桃子都在6-9月成熟,有少部分会较早或较晚成熟。
2. 桃的栽培历史是怎样的
桃原产我国黄河上游海拔1200~2000m的高原地带。在河南南部、云南西部、西藏南部都有野生桃分布。我国《诗经》、《尔雅》等古书上都有桃的记载,估计远在4000年前就已为劳动人民所栽培利用。
桃向外传播,是在公元前140—前88年汉武帝时代。通过中亚细亚最早传到波斯,以后相继传入地中海沿岸及欧洲各国,16世纪哥伦布第二次到达新大陆时传到美洲,公元1世纪传入印度,19世纪传人日本。
我国北起黑龙江,南到广东,西自新疆库尔勒、西藏拉萨,东到滨海各省和台湾省都有桃树栽培。其中以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浙江、陕西、甘肃等省(市)栽培为多。山东的肥城、青州,河北的深县,甘肃的宁县、张掖,江苏的太仓、无锡,浙江的奉化、宁波等地是历史上着名的桃产区,北京的平谷、河北的乐亭和临漳为桃的新兴产区。
3. 桃子一般是几月份成熟
通常为8-9月。桃是一种乔木,高3-8米;树冠宽广而平展;树皮暗红褐色,老时粗糙呈鳞片状;小枝细长,无毛,有光泽,绿色,向阳处转变成红色,具大量小皮孔;冬芽圆锥形,顶端钝,外被短柔毛,常2-3个簇生,中间为叶芽,两侧为花芽。
叶片长圆披针形、椭圆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上面无毛,下面在脉腋间具少数短柔毛或无毛,叶边具细锯齿或粗锯齿,齿端具腺体或无腺体;叶柄粗壮,长1-2厘米,常具1至数枚腺体,有时无腺体。
地理分布
主要经济栽培地区在中国华北、华东各省,较为集中的地区有北京海淀区、平谷区,天津蓟州区,山东蒙阴、肥城、益都、青岛,河南商水、开封,河北抚宁、遵化、深县、临漳,陕西宝鸡、西安,甘肃天水,四川成都,辽宁大连,浙江奉化,上海南汇,江苏无锡、徐州。
原产中国,各省区广泛栽培。世界各地均有栽植。
4. 桃子的主要产地急急急!
桃子主要经济栽培地区在中国华北、华东各省,较为集中的地区有北京海淀区、平谷县,天津蓟县,山东蒙阴、肥城、益都、青岛,河南商水、开封,河北抚宁、遵化、深县、临漳,陕西宝鸡、西安,甘肃天水,四川成都,辽宁大连,浙江奉化,上海南汇,江苏无锡、徐州。
桃子原产中国,各省区广泛栽培。世界各地均有栽植。
(4)印度什么时候有桃子扩展阅读:
公元前第二世纪之后,中国人民培育的桃树沿“丝绸之路”从甘肃、新疆经由中亚向西传播到波斯,再从那里引种到希腊、罗马、地中海的沿岸各国,尔后渐次传入法国、德国、西班牙、葡萄牙。但直至公元九世纪,欧洲种植桃树才逐渐多起来。公元十五世纪后,中国的桃树引进了英国。
印度的桃树也是从中国引种的。公元630年“唐僧”玄奘着《大唐西域记》曾记述关于桃树引入印度的传说:公元一世纪时,远近驰名的司气特国王迦拟色加当政时,中国甘肃一带部族的商人经常到印度去,带去了精湛的丝绸制品和各种名贵水果,其中就有桃。
迦拟色加国王隆重地款待宾客。中国人在那里播种了桃核和其他果核,几年之后,桃树在印度繁茂生长,结实累累,受到印度人民的赞颂。中国人住过的地方被命名为“至那仆地”,意即“中国地”;桃被命名为“至那果”,意即“中国果”。这个故事至今还在印度广泛流传。
5. 印度尼西亚有桃树吗
没有桃树。
因为印度尼西亚的地理气候原因没有办法种植桃树,桃树是喜光树种,分枝力强,生长快,如管理不周,容易徒长,影响光照、引起枯枝空膛,结果外移,造成树势早衰,降低产量和品质。因此,抓好与修剪相关的措施,特别是夏剪十分重要。
6. 桃子原产地是哪个国家
桃子原产中国,世界各地均有栽植,在我国各省区广泛栽培。
桃子,分为油桃、蟠桃、碧桃等品种,原产地是中国,主要栽培在北京、天津、辽宁、山东、浙江等地。日本1876年引进桃子,冈山县是着名桃子产地。另外,世界各国都曾引种桃子,如印度,美国。
桃子的历史
公元前十世纪左右,《诗经·魏风》中就有“园有桃,其实之淆”的句子。《魏风》所指系今日黄河以北以及山西广大地区,园中种桃,自然是人工栽培的,植桃为园,则表明已有一定的种植规模。
其他古籍如《管子》、《尚书》、《韩非子》、《山海经》、《吕氏春秋》等都有关于桃树的记载,表明在远古时期,黄河流域广大地区都已遍植桃树。《礼记》中还说当时已把桃列为祭祀神仙的五果(李、梅、杏、枣)之一。
7. 桃的植物学史
中国是桃树的故乡。公元前十世纪左右,《诗经·魏风》中就有“园有桃,其实之淆”的句子。《魏风》所指系今日黄河以北以及山西广大地区,园中种桃,自然是人工栽培的,植桃为园,则表明已有一定的种植规模。其他古籍如《管子》、《尚书》、《韩非子》、《山海经》、《吕氏春秋》等都有关于桃树的记载,表明在远古时期,黄河流域广大地区都已遍植桃树。《礼记》中还说当时已把桃列为祭祀神仙的五果(李、梅、杏、枣)之一。
近代中国考古学家在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六七千年前的野生桃核。在河南郑州二里岗新时期时代遗址中,也发掘出数量极多的野生桃核。特别是在河北藁城县台西村商代遗址中发掘出外形完整的两枚桃核和六枚桃仁,桃核椭圆形,长宽为1.6×1和2×1.2厘米,黑褐色,木质坚硬,表面有皱纹和孔沟,两侧边缘有纵向的槽棱,顶端尖,基部扁圆形,中央有果柄脱落后的疤痕。桃仁灰白色,椭圆形或长卵形,常10-15毫米,宽8-12毫米,两侧边缘较薄,顶端钝尖,横断面呈扁椭圆形。种皮薄,破碎后现出黄白色的种仁。经鉴定,它和今天栽培的桃完全相同。出土文物印证古籍记载,确证中国是桃树的起源地,人们利用和种植桃树已有悠久的历史了。
公元前第二世纪之后,中国人民培育的桃树沿“丝绸之路”从甘肃、新疆经由中亚向西传播到波斯,再从那里引种到希腊、罗马、地中海的沿岸各国,尔后渐次传入法国、德国、西班牙、葡萄牙。但直至公元九世纪,欧洲种植桃树才逐渐多起来。公元十五世纪后,中国的桃树引进了英国。
印度的桃树也是从中国引种的。公元630年“唐僧”玄奘着《大唐西域记》曾记述关于桃树引入印度的传说:公元一世纪时,远近驰名的司气特国王迦拟色加当政时,中国甘肃一带部族的商人经常到印度去,带去了精湛的丝绸制品和各种名贵水果,其中就有桃。迦拟色加国王隆重地款待宾客。中国人在那里播种了桃核和其他果核,几年之后,桃树在印度繁茂生长,结实累累,受到印度人民的赞颂。中国人住过的地方被命名为“至那仆地”,意即“中国地”;桃被命名为“至那果”,意即“中国果”。这个故事至今还在印度广泛流传。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桃树随欧洲移民进入美洲,但因桃树品种不适应当地的风土气候,桃树开花多,结果少,发展受到很大限制。直到公元十九世纪初期,园艺家又从欧洲引种了一个叫“爱儿贝塔”的离核桃品种,桃树才在北南美洲传播开来。20世纪初期,美国园艺家又从中国引进450多个优良桃树品种,通过杂交和嫁接,在短短的十多年里,选育了适应亚热带气候的良种,使美国发展成世界上最大的桃果生产国之一。
日本种植桃树的历史比较短。1876年,日本冈山县园艺场从中国上海、天津引进水蜜桃树苗。1878年,御津郡柏谷村(今冈山市)山内善男从许多桃树幼苗中选出两株,精心培育,三年后结出11个桃果,这就是中国水蜜桃在日本结出的第一代果实。由于这里气候适宜,桃树生长良好,果实品质优良,种桃业迅速发展起来。园艺家先后培育出40多个优良品种。冈山县漫山遍野,桃树蔚然成林,已是日本着名的桃乡,并把桃花定为县花,所产的蜜桃远销大阪、神户、东京等大城市。几经改良的“冈山白”桃,又返回中国入籍,成为中国栽培的味香质优、鲜食和罐藏兼用的优良品种。
古代的出土文物和桃树传播的事实,确证中国是桃树的故乡。但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考古学资料的不足和缺乏深入的研究,某些西方学者仅仅根据语言学的推理,和在“中国未见到野生桃树”的猜想,做出了“桃树起源于波斯并从那里传播到欧洲去”的结论。因而给桃子起的名字叫persic,意思就是“波斯果”。桃树的拉丁学名也是由此衍生而来的。更有甚者,过去还流传有一种极其错误的所谓“中国文化西来说”,硬是不分青红皂白,把起源于中国的桃树说成是古代从波斯引进来的。以讹传讹,以假乱真,使桃树蒙受不白之冤达数百年之久。
着名植物学家第康道尔经过认真考证,在他着的《农艺植物考源》一书中指出:“中国之有桃树,其时代数希腊、罗马及梵语民族之有桃犹早千年以上”。又说:中国通西城之路开辟极早,则以桃核越山度岭而传入喀什米尔、不花刺及波斯诸国自属可能的事,推测其为时当在梵语民族迁移与波斯、希腊交通往还时代之间。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进一步指出”根据桃在更早时期不是从波斯传过来的事实,并且根据它没有道地的梵文名字或希伯来名字,相信他不是原产于亚洲西部,而是来自中国。达尔文还研究了中国的水蜜桃、重瓣花桃、蟠桃等的生育特性,并与英国、法国产的桃树的特性相比较,认为欧洲桃都来源于中国桃的血缘。桃树原产于中国的结论,已为世界学者一致公认。
中国最早记载桃树品种的古籍,是公元前十世纪《尔雅·释草篇》:“旄(音矛),冬桃;榹(音四),山桃。”《西京杂记》载,公元前一世纪汉武帝在京城修建“上株苑”,群臣百官贡献的异果中就有秦桃、榹桃、缃核桃、金城桃、绮蒂桃、柴文桃、霜桃等桃树品种。至公元三世纪郭义恭着《广志》中又增加了“冬桃、秋桃、襄桃、赤桃”。随着嫁接和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桃树品种变异百出,琳琅满目,公元六世纪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载的桃树品种有近二十个,宋代周师厚《洛阳花木记》中光洛阳一地就有桃树品种三十多个,明代王象晋着《群芳谱》中,桃树品种有四十多个。讫今,“桃李遍天下”。全世界近百个国家种植桃树,产桃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其次还有美国、日本和意大利。得益于悠久的种植历史、辽阔的种植区域,中国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培育出了绚丽多姿的桃树品种,南至江浙,北至吉林,几乎遍植桃树。据统计,起源于中国的桃树品种可达上千个。
8. 古代将桃树称为什么
古代将桃树称为“刽子手”。
桃花、桃枝、桃实都是血红色的,妖魔鬼怪都愿意在桃树上住,所以不敢种在院里。胶县一带,桃树只能种在后院,禁忌栽到前院,俗以为桃树上有邪气。如果种到前院,树根扎到屋里,人就有性命之忧。河南方城一带也忌院内种桃树,俗以为桃木有法力,桃木多用来作避邪桩橛用。谁家种桃树,主邪灾多。也有说种桃树主逃荒要饭的。这是因"桃"与"逃"谐音的缘故,民间还有"门前一株桃,讨气讨不了"的说法,也是与谐音有关的。传说桃树是“刽子手”。 《汉旧仪》中记载:东海中有一座度朔山,山上有桃树,枝叶繁茂,蜿蜒盘旋三千里。其中近地的树枝间,被称为"东北鬼门",是万鬼出入的地方。上面有两个神仙:一个叫"荼",一个叫"郁垒",他们专门管这些鬼;如果哪个鬼害了人,他们就用绳子捆绑起来,去喂虎。黄帝仿照这种方法,在自家门上插上桃树枝,上面画上"神荼"、"郁垒"拿绳子的样子,用来驱赶凶鬼;又在门上画只虎,让它来吃鬼。 桃木又能避邪,江浙一带未满周岁的小孩出门时,都折一根桃枝插帽子上或衣服上来辟邪。
9. 印度第伦桃怎么吃
果实多汁而带酸味,清香,可鲜食。
五桠果又名第伦桃、拟枇杷、象苹果桠果木。原产于喜马拉雅山外围东部地区。天然分布地域宽广,从印度、缅甸、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爪哇到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及马达加斯加均有分布。现已引种至热带亚洲的大部分国家,美国也有引种。中国台湾、海南、广东湛江、福建厦门、云南省南部均有引种种植。喜生山谷溪旁水湿地带;喜高温、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
五桠果果实多汁而带酸味,采摘后像椰子一样可直接凿开生饮。有浓烈清香和木香味道,带酸味。
五桠果的根、皮具有解毒消肿、收敛止泻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淤血肿胀、皮肤红肿、无名肿毒、痈疽疮疡、虫蛇咬伤、痢疾、肠炎、秋季腹泻。嫩果可煮熟后腌渍咸菜,在马来西亚果酱还被用来洗发。将果汁与糖水混合,还可用于治疗发烧病人的咳嗽。
(9)印度什么时候有桃子扩展阅读:
五桠果的别称来源
1、第伦桃是为了纪念牛津大学植物学教授J.I.Dillenius(1684-1747年)对植物学的贡献;
2、拟枇杷则是因它的叶形似枇杷的缘故得名。象苹果主要来自英文名Elephant Apple的意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