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人怎么看中国女孩颜值

印度人怎么看中国女孩颜值

发布时间:2022-08-03 17:18:34

㈠ 印度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是怎样的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在不断发展与壮大,跻身进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很多国人在解决温饱之余,开始注重起精神方面的享受,只要在空闲时间就会选择出门旅游,旅游已经成为当下非常兴盛的休闲方式之一,小到周边游玩,大到出国旅游,只要能出去走走逛逛,人们就会感觉自身压力得到释放。

不少网友之前也听说过印度人对中国人的这一种印象,纷纷表示:文化差异太大了,才会造成这样一种误解。不过投稿的网友也跟印度女孩解释了情况,她也表示自己长知识了。不知道你们喜欢将黄金戴在身上吗?欢迎留言一起分享!

㈡ 印度人喜欢中国女孩吗

当然喜欢了,中国女孩比较勤劳,而且十分贤惠,长的也比印度女孩漂亮,是最理想的女朋友,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㈢ 印度人觉得什么样的中国女孩漂亮

我去过两次印度,据我观察,印度人喜欢皮肤白的女孩,不太瘦的,因为在印度皮肤白代表高种姓。

㈣ 印度人怎么看中国人

有不少印度人参与其中总结自己同中国人交往时的只字片语,想总结出其中大致的轮廓。

一些经常往返于中国和印度城市的印度人纷纷写出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大多数人都认为:中国人喜欢看印度宝莱坞的电影,比如说《三傻闹宝莱坞》、《摔跤吧,爸爸》等电影在中国知名度很高,但是中国人认为印度女性很不安全,印度的种姓制度制约了印度的发展。在中国人的眼里,印度有宝莱坞出品的优秀电影,盛产全球知名科技公司的CEO,IT行业比较发达,印度人英语水平高以及在印度女性很不安全。

印度人

发言中大部分印度人不太相信中印能够发生战争,但是中国人有部分人会有军事教训印度的想法。但是实际上,两国都知道爆发战争意味着什么,因此这不是一个可行的选项。

印度人坦言,印度媒体总是告诉他们,中国是他们最大的敌人,中国的媒体总是在辱骂印度。但是实际上,中国并不怎么关注印度,更多的是关注他们真正的对手美国,中国的媒体也能如实专业的报道印度发生的事情,比如印度废钞的举措和印度成功发射卫星,但是在社交媒体,中国网友总是在嘲笑印度,甚至是不屑于嘲笑。

事实是,印度对中国的关注远超于中国对印度的关注,这种不成比例的关注度,不仅在中印两国国内如此,在美国网站上也是如此,对中国感兴趣的印度人远超对印度感兴趣的中国人。印度人认为,中国人对印度了解的不全面对他们有利,因为这是印度向中国展示自己的一个契机。

㈤ 直到现在为止,印度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人的

印度是个非常神奇的国家,在印度国内有众有多的神,牛神、猪神等只要是我们能想到的动物,在印度几乎都有人把它们奉作神灵,这是人家的信仰,我选择尊重。如果你是外国游客,走在印度的大街上 ,你需要买东西,印度的小商贩看见你是外国人会漫天要价。在印度人眼中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 他们把钱看在第一位,没有一点人情味。印度人根本没有资格评价中国人,在印度生活过的外国人看来印度人才是天生喜欢赚钱的机器,对金钱的崇拜程度超乎了我们的想象。

和中国人待久的印度人他们会认为有相当一部分中国人比较肤浅,因为很多中国人总是喜欢买昂贵的衣服,买最新的数码产品,但是他们从来没有考虑到自己的真实收入并不足以支撑这样的消费,多数都是从生活费里扣除,或者找父母要甚至是借钱来满足自己的消费。


㈥ 印度人没见过中国美女么,怎么一上去就抢着合

错,印度有宗教传统,和一些恶性的传统文化,你看不到每年印度都无数女孩被强奸吗,还有被轮奸致死的,就算这样,罪犯也会被判定的很轻。印度男人是憋坏了。这是其一。另一个原因就是喜欢外来的妞把,就好像现在在国内,男的可能也想上俄罗斯,日韩的妹子一样

㈦ 印度女人首次来中国旅游,为何都会感叹中国女生“太穷”

因为两个国家文化存在差异,印度女人基本上都佩戴首饰,而且是越多越好,她们认为这是有钱和地位的象征,也是沿袭下来的习俗。可是在中国,女人只是佩戴简单的首饰或者不佩戴,她们认为,戴太多首饰显得很俗气,很土。她们戴首饰就是只是为了装扮、好看。所以,当很多印度人到中国旅游时,看见大街上的女孩,觉得她们没带首饰就误以为穷了。

两个国家,文化习俗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印度人一直都很喜欢穿戴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可是在我们中国,这样就很俗气。大家因为不了解,造成一种错误的认识。每个国家都有穷人,但佩戴首饰并不是判断的标准,你有这样被误解过吗?

㈧ 为什么10万印度人来到中国,不仅要和年轻人抢饭碗,还“瞄”准中国女孩

出国打工这个词语听起来还是挺洋气的,如果我们平常听到哪个朋友是在国外读书或者是工作,心里肯定就觉得人家厉害死了,外国人如果可以到我们这里打工,他们也是觉得挺有面子的,这也是对自己实力的肯定。

好了,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意见,欢迎在评论区反馈给小编哦!喜欢的话,记得收藏或者分享给你的小伙伴~

㈨ 为何有的印度人相貌肤色接近中国人,有的长得偏白和欧化,有的黑得像非洲人

印度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葩,没有哪个国家的人种有印度这么杂乱不堪。历史上印度原住民都是黑色印度人(土着人),公元前白种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打跑土着人占据印度北部。13世纪蒙古人又攻入印度建立过莫卧儿王朝。有部分白种人和黄种人与土着黑人混血混没了。白种雅利安人在印度毕竟是少数,为保持自己的血统和统治权而建立种姓制度,这也是另一个形式的种族歧视,说白了看不起黑色土着人。另外历史上因为融合时间太短,印度还没有形成统一肤色和文化的大印度人种,所以才有了白种,棕色人种,黑色人种等万花筒式的奇观,称印度为人种博物馆名符其实。说印度人是白种人那是滑天下之大稽,少数白种人决定不了印度的肤色,那都是英国殖民者为方便统治印度,拉拢少数白人统治者而给予的白人称号。就印度白种人也比中国人黑了不少,印度的情况就象以前的南非,少数白人统治实质上就是一个亚洲黑人国家。

印度除了被称为宗教博物馆,还有一个名字,人种博物馆。不过,你看到的大部分印度美女,尤其是宝莱坞的,都是白皮肤的。这其实反应印度人骨子里的倾向,以白为美,当然,这和种姓制度也有关系。婆罗门大部分都是白皮肤。

总体上,印度人的皮肤,从北到南,逐渐变深。皮肤最浅的印度人,大部分居住在克什米尔和旁遮普,尤其是后者,生产了大量的宝莱坞明星。皮肤最深的,当属泰米尔人,基本上和非洲居民差不多。此外,在印度东北的几个邦,他们大多是蒙古人种,基本上中国人没有太大差异。

今年印度政坛还闹出一个不大不小的风波。大概是今年3月,几位非洲学生在德里遭到当地人的攻击。这被非洲媒体报道,他们指责印度人搞种族歧视。印度的一位政客勇敢的站出来,说我们印度怎么会有种族歧视,你看那些南方人,和你们一样黑。如果我们搞种族歧视,他们就不会在印度存在了。然后,印度南方几个邦的人不干了。

先说雅利安人。公元前2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一度趁世界人种移动的风潮,分东西两个方向移动,一支由中亚进入欧洲,成为今天欧洲人的祖先;另一支则由中亚向南,越过兴都库什和喀喇昆仑两高原,居留在伊朗高原与印度,成了伊朗人和印度人的祖先。雅利安人是好战的游牧民族,进入印度后,同在此居住的达罗毗荼人时常发生激烈争斗,后来逐渐征服他们。达罗毗荼人大部分被赶往南方,一部则沦为奴隶。雅利安人便开始占据印度西北部印度河上游的旁遮普一带。后来,渐次向东发展,直至恒河上游地区。

被赶走的达罗毗荼人到了哪里呢?印度南方。包括喀拉拉邦、泰米尔邦、卡纳塔卡邦还有安得拉邦。相比印度北方平原地区,这地方都是丘陵,耕种条件差很多。

另外,东北邦的人,和缅甸接壤,他们的外形、皮肤和中国人很像,和我们一样,是蒙古人种。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亚洲内陆相连,因地理和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亚洲的蒙古人在不同时期,从北部和东北部地入南亚次大陆,构成了蒙古人在不同时期,从北部和东北部进入南亚次大陆。

㈩ 印度人怎样看中国

在中国的印度人,主要居住在北京、上海两等地,他们是这样看中国的:

1、上海印度人协会主席阿密特·怀卡尔认为:上海很安全

上海印度人协会主席阿密特·怀卡尔的老家是印度中部的那格浦尔。2009年,怀卡尔当时所在的一家德国企业把他派遣到上海,担任亚太区销售高级副总裁。现在,他11岁的大儿子和7岁的小儿子都在上海上学。2012年,怀卡尔被选为印度人协会主席,这个2006年由“上海印度女性联盟”和“上海印度商人联盟”合并的印度人社团,在他负责的这3年里,会员从700人增加到1500人。在印度人协会的网站上,能查到所有委员会成员的手机号和电子邮箱,协会成员的名字和手机号也都在年度刊物上公开。

怀卡尔说,印度人协会经常组织公益活动,联络在华印度人的感情,比如一年一度的印度排灯节公益晚会。此外,他们也愿意为上海市民做些贡献。去年11月,上百名印度人协会的成员在上海市血液中心参加献血。等到今年6月14日“世界献血日”时,协会还会举行这样的活动。怀卡尔说:“我们很高兴这样做。”采访中,怀卡尔再三称赞中国人的守时和勤奋,他还说:“每次遇到新来的印度人,我都会告诉他上海给我们的安全感超过世界很多地方。我们应该给上海颁一个‘安全奖’。”

普拉迪普·库马尔和太太安·丽塔住在上海世贸滨江花园的高层公寓里,天气好的日子,从他们家的客厅能俯瞰黄浦江。在这个高档社区,总共住着七八十户印度人。库马尔来自印度首都新德里,有在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的香港、上海等地做跨国企业高管的经历。2006年,库马尔看到中国咨询行业的机遇,创立了自己的咨询公司,同时也是另一家咨询公司的合伙人。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那时中国的GDP增速很快,相关政策使跨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和运营非常容易,商业发展前景很好。

上海的生活让库马尔一家感到满意。谈到在广场跳舞的中国大妈,已经当上奶奶的丽塔说:“中国老年人比印度老年人更活跃,也更快乐,退休仿佛是他们新生活的开始。”由于一家人都是素食主义者,丽塔还教会来家的钟点工做印度菜,这大大提高了他们在上海生活的幸福感。现在,丽塔是上海一家名为“米饭妈妈”的公益组织成员,她们致力于帮助上海的弱势儿童群体。丽塔说:“印度人与西方人差别很大。中国人把我们看成半个外国人,因为我们的语言、相貌,也因为我们的亚洲特性。我很高兴,当地人接纳了我们。”

2、北京泰姬楼印度餐厅总经理麦赫诺·帕斯塔卡亚说:“印度要向中国学习

生活在中国的印度人,有时愿意把两国做对比。北京泰姬楼印度餐厅总经理麦赫诺·帕斯塔卡亚来中国24年了,1997年他娶了中国妻子,1998年在北京国贸开了第一家印度餐厅。帕斯塔卡亚学的是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后在印度创业,想出一个“工业厨房”的点子,和做外卖差不多,但不太顺利。几年后,他决定出去闯闯,曾考虑过到颇受印度人欢迎的中东地区,那里有700多万印度人,直到一个朋友问他“要不要一起去中国”。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帕斯塔卡亚对中国一无所知,但他还是做出了选择。来中国不久,就认识了会说英语的郑女士,用帕斯塔卡亚的话说:“印中文化真的有很多不同,我们认真交往、磨合了好几年,1997年才结婚。”那时候,他想买咖喱等家乡的调料要去友谊商店,但现在方便多了,网购就可以解决。说起北京的变化,帕斯塔卡亚侃侃而谈:“那时刚修完的二环路、三环路没过多久就又拥堵了。以后北京有七环也不奇怪。”对于北京的雾霾,他也会抱怨,但他觉得“污染和发展有关,哪个国家都一样,印度也有污染”,而且北京近几年已经好多了,几乎没有沙尘暴。

帕斯塔卡亚在北京开的印度餐厅很受欢迎,吸引了很多社会名流。短短几年内,他又开了两家分店。生意走上正轨,让帕斯塔卡亚更热衷于传播印度文化,他说:“很多中国人对瑜伽的印象就是减肥美体,其实它更强调呼吸冥想,是用来修身养性的。我希望能尽一己之力,让更多中国人了解印度。”

来自印度南部城市安得拉邦首府海得拉巴的珊妮,是独生女,她有个好听的中文名字“月光”,是当年一个去印度的中国女孩给起的。月光很喜欢这个名字,来中国后,她得知“月光”有了新的含义,不过,这个开朗的女孩笑着说:“在中国发展不可能成‘月光族’的,这也是我来中国的原因。”月光说,印度人口多,很多人都有兄弟姐妹,所以像她这样的独生子女很少见。

月光的父亲曾在英国、中国香港经商,她13岁首次来中国时第一站就是香港,然后又去了广州和深圳。月光说:“你问100个印度人刚来中国时是否适应,可能99个都说不适应,因为印中的文化差异很大。可是我很适应,我想是因为从小到大我一直都和中国有联系的原因。”现在,她最喜欢的中国小吃依然是粤菜系中的虾饺。一年半前,月光到北京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MBA。谈到为什么放弃美国名校而选择中国大学时,月光说,印度以前是英国殖民地,印地语和英语都是官方语言,她在印度的商学院里学到的知识也都以欧美为范本,因此,选择去美国留学意义不大。相反,她认为,再过二三十年中国肯定能超越美国,因此,她想“毕业后留在中国工作,见证历史”。月光说,印度要向中国学习的地方很多,我注意到中国商场里的售货员、旅游景点咨询处和高速公路收费站等服务场所的工作人员多是女性,而这些工作在印度都是由男性来做。

来自印度班加罗尔的尼廷·达尼在意大利读研时,一次到上海实习的机会让他对中国产生兴趣。2011年毕业后,达尼来到上海,现在,他是一家名为“绿色倡议”的环保组织负责人,同时兼职做室内摄影和建筑咨询。“绿色倡议”经常组织宣传环保的活动,如每月邀请环保产业的相关专家和高管讲座,每次参加的人数都有上百人。达尼对政治话题不感兴趣,但更关注中国政府的环保举措。达尼说:“在印度,环保问题还没有像在中国这样被重视。印度政府面临的主要挑战仍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大气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最近才被重视。”

达尼认为中国政府的治理很出色。他举例说:“与上海相比,班加罗尔的交通很差。10公里的路程,我需要花一小时甚至一个多小时。”但他觉得,印度在旅游业上有优势,景观和风俗仍保持原貌,但在中国,“所有的东西都被装点过,越来越西方化”。对达尼来说,他希望可以简化来中国的签证手续。

3、印度学者:“印中不要因为纠结过去错过良机”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执行秘书长苗绿博士说:生活和工作在中国的4.5万印度人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起着推动作用,通过人员往来可以增进了解,促进中印两国经贸、文化发展。但是人口大国印度在中国的人数还不够多。

一位在中国生活了8年但不愿透露姓名的印度学者说:印中两国媒体有时会有关于对方国家的负面报道,如炒边境话题,其实印度普通百姓不太关注这些报道。他认为,欧美媒体也经常有对印度的负面报道,这很正常,西方不愿接受其他国家崛起的事实。说起1962年的那场战争,他认为,印中合作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果因为纠结过去错过良机,就太可惜了。他还谈到,“莫迪总理对华友好访问,希望印中往前看”。以前印度的领导人喜欢把耳朵捂上自己做决定,但莫迪不是,更喜欢倾听别人的意见,比较开放,亲和力强,因此赢得很多海外印度人的心,有不少印度人为投莫迪一票而特意回国。

库马尔表示:“民间层面,印中两国之间可以说相互信任。但在政府层面,彼此有些过于谨慎。我之前想把一些中国公司带到印度,但印度政府花了很长时间才完成相关程序。在中国,美国公司注册很容易,我的公司在中国注册时也很容易。”他认为,中国稳步增长,印度也迅速发展,“两国应以新的思维方式实现共同繁荣”。

在华印度人体验中印差异 感叹中国机会多更安全--国际--人民网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415/c157278-26846086.html

阅读全文

与印度人怎么看中国女孩颜值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路桥国外工资多少 浏览:535
英国atas什么能出结果 浏览:693
意大利mgm电机是哪里生产的 浏览:80
越南为什么快速撤军 浏览:612
从丹麦运生蚝到中国用什么方式 浏览:419
去越南河内玩大概多少钱 浏览:462
意大利人为什么喜欢吃葡萄 浏览:994
伊朗的人口出生率是多少 浏览:60
伊朗为什么怕步伊拉克后尘 浏览:199
伊朗什么时候成为发达国家 浏览:95
印度雷达哪里买 浏览:33
印度电影有哪些是国语 浏览:850
越南重卡有哪些 浏览:833
东风5和印度烈火哪个先进 浏览:859
萨达姆和伊朗打了多少年 浏览:195
酸甜意大利面怎么和面 浏览:921
中国人去越南如何交流 浏览:798
和平精英国际服白卡在哪里使用 浏览:708
伊朗为什么拒绝进口歼10 浏览:581
越南花卉市场都有哪些 浏览: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