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大学生人口比例
印度本科(印度没有专科)及以上人口为9400万人(统计来源为印度注册大学生数量推测),占总人口7.4%。
2020年世界高校联盟统计:印度有8410所大学,排名世界第一,而人口相近的我国大学数量只有2956所,低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三,2020年印度的大学生有3500万,中国有3800万,按照这个比例算来,印度每年的毕业生数量应该在1000万左右。
饮食习惯
印度人做菜喜欢用调料,如咖喱、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姜、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还是咖喱粉。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黄和茴香等20多种香料调制而成的一种香辣调料,呈黄色粉末状。
印度人对咖喱粉可谓情有独钟,几乎每道菜都用,咖喱鸡、咖喱鱼、咖喱薯仔、咖喱菜花、咖喱饭、咖喱汤……每个餐馆都飘着咖喱味。
❷ 印度人为什么不吃鸡肉
印度是种姓制度,规定高级种姓不能吃肉、鱼和蛋类等。
最高贵的是婆罗门即僧侣,从事文化教育和祭祀活动;其次是刹帝利即武士,从事行政管理和打仗;第三是吠舍即平民、地主和商人;第四是首陀罗即达塞人,从事耕种和各种手工业劳动,地位低下。
印度的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又称贱籍制度,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
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 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一张根据《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绘的瓦尔那等级: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至于贱民,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
在印度,种姓不是姓,不是说说你改个名字就可以忽悠。它也不是肤色,长相。同一等级的人不同地方,如北印度婆罗门与西孟加拉的婆罗门长相就差异颇大。
它实际是一宗教等级,每个人的级别由当地的祭师集体划定,而婆罗门们全印度又相互认可,是否有档案的感觉?很多印度人到国外后都会慌称自己的种性,但国内,本国人会问你的家乡,通过人际网络查你老底,这就是调档。
实际上从实利的角度,不是种姓越高越有利,因为要求越多,如不能吃荤,甚至不能出海。很多行业不能从事,嫁女儿不能要彩礼反而要嫁妆。而种姓低可以百无忌惮。
在印度,印度教不吃牛、穆斯林不吃猪。同时印度整体饮食风格是:越上等的人越吃素(或者换个角度考虑,有钱人都是高种姓),所以整体来说印度的饮食是以素食为主的。
拓展资料:
印度人包括印度各族人民。总人口约13亿,有100多个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约占总人口的30%,海外主要分布在美国。其他较大的民族包括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尔族、泰固族、泰米尔族等。 72%为印度-雅利安人,25%为达罗毗荼人。
印度人做菜喜欢用调料,如咖喱、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姜、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还是咖喱粉。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黄和茴香等20多种香料调制而成的一种香辣调料,呈黄色粉末状。印度人对咖喱粉可谓情有独钟,几乎每道菜都用,咖喱鸡、咖喱鱼、咖喱薯仔、咖喱菜花、咖喱饭、咖喱汤……每个餐馆都飘着咖喱味。
资源来源:网络-印度人
❸ 印度人不吃鸡肉吗印度为什么不能在厨房做鸡肉
虔诚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是素食主义者,不沾荤腥。所以不吃鸡肉是为了不杀生。
由于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饮食习惯也不同。印度教徒绝对不吃牛肉,因为他们把牛奉为神牛。穆斯林不吃猪肉,但大啖牛肉。
因此,杀牛和吃牛肉常成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冲突的导火索。
耆那教徒更是严格食素,连鸡蛋也不吃,但可以喝牛奶,吃乳酷和黄油。印度的素食者大约占人口的一半。印度的牛奶价格便宜,质量也很好,男妇老幼,都喝牛奶。奶制品如冰淇淋、奶酪、酸奶、蛋糕等,质量也属上乘。一公斤一盒的冰淇淋只要几十个卢比。
由于印度有很多人是素食主义者,为了补充蛋白质,豆类就成了他们每餐必吃的东西,并永远作为他们的一道主菜呈现给你。 印度的豆子种类繁多,有大如蚕豆的红豆,还有黄豆、豌豆等,这些豆子都加上香料和盐,用来做汤。
(3)印度苦鸡族人口多少扩展阅读:
印度人包括印度各族人民。总人口约13亿,有100多个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约占总人口的30%,海外主要分布在美国。
其余分别为:泰卢固族8.6%,孟加拉族7.7%,马拉地族7.6%,泰米尔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纳达族占3.9%,马拉雅拉姆族3.9%,奥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
印度人宗教信仰,世界各大总宗教在印度都有信徒 ,信仰印度教的人数为总人口的80.5%,穆斯林占13.4%,基督教2.3%,锡克教占1.9%,其它教派占1.8%,情况不明的为0.1%。
❹ 印度人到底是什么人种为什么不能算是黑人啊
1、混血种人。
2、因为印度人包括印度各族人民,有100多个民族,所以不能算是黑人,其中印度斯坦族约占总人口的30%,海外主要分布在美国。其他较大的民族包括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尔族、泰固族、泰米尔族等。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也是金砖国家之一,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手工艺、纺织以至服务业。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间接依靠农业维生,近年来服务业增长迅速,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最重要出口国。
印度的种族主要分为五个类型,以进入印度的时间先后排序,分别为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亚人(即澳大利亚人种维达类型),蒙古利亚人(即黄种人,亦称亚美人种)、达罗毗荼人、印度雅利安人。
其中达罗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构成了现今印度人口的绝大部分,一般意义上的印度人通常是特指他们。
印度人做菜喜欢用调料,如咖喱、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姜、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还是咖喱粉。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黄和茴香等20多种香料调制而成的一种香辣调料,呈黄色粉末状。
印度人对咖喱粉可谓情有独钟,几乎每道菜都用,咖喱鸡、咖喱鱼、咖喱薯仔、咖喱菜花、咖喱饭、咖喱汤……每个餐馆都飘着咖喱味。
❺ 印度各个种姓、贱民占人口比例各自是多少
百分之八十二为印度教徒,其余为其他种姓,贱民占百分之二十。
印度,人们第一印象就是种姓制度,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种姓制也在发生变化,种姓制对现代印度人的生产生活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古老的种姓简介:
印度教把人分为四个不同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梨俱吠陀》中写道,众神分割普鲁沙时,婆罗门是他的嘴,可以传达神意;刹帝利是他的手臂,代表军队,要手执武器。
吠舍是他的腿,他们从事商业,奔波劳苦,需要迈动双腿;首陀罗是他的脚,只能处在社会底层,从事繁重的劳动。除了四大种姓,还有不可接触者,又称贱民,他们被排除在社会之外,只能做些扫厕所、处理动物尸体之类的工作。
种姓制度有三千多年历史,经历了阿拉伯人、突厥人、波斯人、英国人的统治和殖民,经受了伊斯兰教、佛教、西方人权思想的碰撞冲突,仍旧主宰着印度的主流思想。
❻ 印度人口和印度gdp是多少到印度旅游好玩吗
印三锅人口和咱们一样,一个字,很多!现在人口大约有13.04亿,直追咱们的13.96亿。当然了,鸡屁股和咱们相差还是比较大的,咱们是11万亿美津,印三锅是2.1万亿美津……作为四大文明古蝈之一的印三锅,还是有很深的历史底蕴的,而且三锅家比较有特色,他们既是南亚大陆土着和波斯的混血人种,又被瑛国殖民200+年,既有丰富的佛教系印度教文化,又有多彩的伊斯兰教文化。总的来说,不怕治安问题,值得一游,不过,去三锅家玩真要注意,远不同于咱们的治安哦!顺便鄙视一下楼上的数据是N年前的……额
❼ 印度东部竟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啊
印度少数民族很多,有几百个。据1981年统计,共54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 7.29%左右,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多少不等,相差悬殊。人数最多的有贡德、桑塔尔、皮尔 、吴朗沃、孔德和蒙达等,人口在200万以上;人口最少的是安达曼人,只有几百人。少数 民族的分布不均,虽几乎遍布于全国各地,但其中在9个邦少数民族的人数较多,人口超过1 0万,它们分别是:中央邦(824万人)、奥里萨邦(492万人)、比哈尔邦(473万人)、古 吉拉特邦(331万人)、拉贾斯坦邦(306万人)、安得拉邦(157万人)。这9个少数民族超 过3293万人,占印度少数民族总数的86.66%。此外,那加兰邦和梅加拉亚邦也是以少数民族 为主体的小邦,其人数分别占全邦人数的88.6%(52万)和80.48%(101万)。�
由于印度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和自然条件不同,以及一些其他原因,生产发展很不平 衡,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他们的谋生方式可分为以下6种类型。�
(1)采集渔猎型�
这类少数民族分布在印度各地,其中有柯钦的迦德尔人,泰米尔钠 德邦的马拉本特拉摩人、巴里扬人、巴尼扬人、伊普拉人、吉隆巴人、高亚人、贡达雷迪人 ,安得拉邦的金纠人、耶那迪人,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克达克利人,中央邦的克马尔人、白伽 人 、阿布其马利亚人,比哈尔邦的霍尔人、克利亚人、比尔吉亚人、帕拉西亚人和科尔瓦人, 北方邦的拉吉人,喀拉拉邦的卡达尔人、马拉潘塔兰人、阿兰丹人、库龙巴人和安达曼群岛 的昂吉人、杰拉瓦人、森蒂奈尔人、尼克里人、尚彭人等。这些民族至今还处在靠天然资源 维持生活的阶段,他们中绝大多数不懂农业,或对此不感兴趣。他们分许多群体,多数以家 庭为单位,有时狩猎也几家合作进行。住在小山林里的民族靠采集野果、野花、块茎、蜂蜜 、野菜谋生。同时也猎获野猪、猴类和野鸡等飞禽以及其他一些小动物。近年来,商 人们与他们有了较多联系,他们开始吃大米和穿衣服了。因此,其生活发生了变化。�
(2)游牧型�
一些少数民族主要靠游牧为生。主要有南印度尼尔吉利地区的多达人、 喜马偕尔邦的古贾尔人、北方邦的婆迪亚人等。他们几乎完全以放牧为业。靠吃牛奶、奶制 品、野菜、野果为生,有的也吃各种肉食。他们的放牧有固定的范围。夏季,全家带着 牲畜和家中的财产用具,到高山地区和森林地带放牧;冬季,再返回山下的平原地区过 冬。现在他们的放牧受到了一定限制,只能在森林局允许的地区放牧。�
(3)刀耕火种农业型�
印度有近5400多万少数民族,其中80%以上从事农业生产。但不同 地区,不同民族所采取的生产方式不同,有的采用刀耕火种的方式,耕地经常变动;有的采 用较先进的耕种方法,使用固定耕地。阿萨姆地区所说的秋摩或叫纠摩,奥里萨地区所说的 拉马、达哈、达里、包都、迦马纳、高孟、古里亚和各加尔杰斯,都是指这种经常更换的刀 耕火种的方法,在阿萨姆、蒂里普拉和曼尼普尔地区的洛哈尔、安加米那加和古喀人,孟加 拉的莫尔巴哈里亚人,比哈尔邦的阿苏尔人,奥里萨的沙奥拉和纠昂格人,北方邦的高拉瓦 以及中央邦的白伽人和贡德人中特别普遍。�
刀耕火种的农业由于多采取伐林造田的办法,已严重危及到生态平衡和导致水土流失, 所以印度各邦政府开始采取措施,限制这种乱砍乱伐现象。�
(4)固定耕作型
印度大部分少数民族已跨过了刀耕火种阶段,采用了固定耕作方法 ,如比哈尔邦和孟加拉邦的桑塔尔人、奥朗沃人、霍人,北方邦的塔鲁人、高拉瓦人,中央 邦的贡德人、皮尔人、皮拉拉人,拉贾斯坦邦的皮尔人,奥里萨和泰米尔纳德的沙奥拉人和 尼 尔吉利的巴达迦人等,这些民族在农业耕作和管理方面已相当进步。他们使用牛、犁、耙、 锄,犁田耙地,也用水渠和浇水灌溉了,因此,生活比较安定,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但由于生产水平很低,大多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再加上高利贷商人对他们重利盘剥,所以 他们一般较穷。近年来,各邦政府为保护这些少数民族的利益而采取了一些措施,如给无 地人分土地,还帮助他们解决耕牛、种子、农具、住房以及其他同生产和生活有关的�问题 。
(5)劳工型�
有些民族之所以从事劳工,其主要原因是他们丧失了土地,生活无着落 ,或者因他们的住区附近有了工业。一些原来从事农业的民族现在为人打短工,当农业工人 或在工业部门当杂工。据统计,约五分之一的工人为农业工人。有的做季节工,有的在林场 、牧场、渔场、茶园或果园中工作,不少人在矿山、工厂、铁路、公路和建筑行业中干活。 在阿萨姆茶园做工的大多是从孟加拉、比哈尔、中央邦和奥里萨等邦来的桑塔尔人、奥朗沃 人、蒙达人、克里亚人、贡德人等,其中比哈尔邦的奥朗沃人最多。另外,在孟加拉、比 哈尔、中央邦、奥里萨、安得拉等邦工作的矿工基本上是少数民族。贾姆歇德普尔的塔塔钢 铁厂的工人几乎全是桑塔尔人和霍族人,中央邦的大部分锰矿工人是少数民族,比哈尔的云 母矿工中有上百万工人也是来自少数民族。�
(6)民间艺人型�
有些少数民族专靠卖艺谋生,他们以唱歌、跳舞、弹奏、杂耍、耍 蛇等为生,生活并不安定。如安得拉邦的帕尔丹人、奥贾人卖唱;多马拉人、比努卢人演杂 技;帕卢库姆古拉人、帕丁提高拉人和巴胡鲁帕人耍魔术;拉贾斯坦的卡尔拜里亚人耍蛇 ;北方邦的纳特人、萨陪拉人等以弹唱、跳舞等谋生。
❽ 印度的文化,民族,宗教,人口,城市等人文特征
全境很热,宗教错综复杂,种姓制度等级观念深入,人口众多(12.1亿2012年),没有计划生育,
印度IT发达,最牛的学习叫做“印度工学院”,在印度有这样一句话:考不上印度工学院的才去麻省理工/耶鲁。
家庭规模很大,男人可以有多个老婆。
信仰大不相同,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经常会有人不吃牛肉,不吃猪肉。导致很多印度人只吃鸡肉,甚至是素食主义者。
印度和中国有个很大的不同:语言众多,互不通用。导致很多印度人去了其他地方都听不懂。不像中国,尽管有方言口语,但也能听出来是东北的,河南的,四川的。所以在印度英语是第一官方 语言。
印度的主要城市有:
1,孟买,印度西岸大城市和全国最大海港。 孟买人口约为1800万(2010年),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包括邻近郊区的孟买大都会区(MMR)人口约为2500万。孟买是排名世界第六位的大都会区。
2,德里,首都
3,班加罗尔,是印度南部城市,卡纳塔克邦的首府,印度第三大城市,人口约650万人。
太多了,时间有限,请参考网络:
http://ke..com/link?url=FjWtP91JbOiwK
❾ 印第安人现在有多少人口主要分布在那些国家
现在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总数只有4000多万,加拿大20万,美国80万,墨西哥有1000多万,危地马拉有500万,哥伦比亚有200万,秘鲁有1100万,智利有120万,玻利维亚有500万。巴西印第安人有35万。
印第安人现约有600个部落,分布在美洲22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约4000万,约占拉美总人口4.47亿(1990年)的12%,主要分布在墨西哥、秘鲁、危地马拉、玻利维亚、厄瓜多爾尔尔等国…...
阿兹特克人:
阿兹特克人又称阿兹台克人或阿兹特卡人,是墨西哥人数最多的一支印第安人。中心在墨西哥的特诺奇,故又称墨西哥人或特诺奇人。主要分布在韦拉克鲁斯、莫雷洛斯、格雷罗等州。属蒙古人种美洲支。使用纳瓦特尔语。
阿兹台克人最先居住在墨西哥西部的海岛上,11世纪开始迁移。1325年,他们在首领特诺克带领下,在特斯科科湖的两个岛上建立了特诺奇提特兰城(Tenochtitlán,今墨西哥城)。
印加人:
印加人(Inca),或译印卡人,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使用克丘亚语。“印加”(Inca)的意思是“太阳的子孙”。主要生活在安第斯山脉中段,中心在秘鲁的库斯科城。
印加人是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克丘亚族的一支,讲克丘亚语,他们的“王”称为“印加”,早期西班牙殖民者与其接触时,错误的把他们“王”的称号来称呼这个部族。
因此,印加人这个名字就延续了下来。与阿兹特克人一样,印加人也是一支相当年轻的部族,他们在13世纪起开始向外扩张,并建立起历史上习称的“印加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