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印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经济增长速度引人瞩目。若以同等购买力来衡量,印度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4.457兆美元,与日本并列世界排行第三,仅次于美国、中国;但是若以美元汇率评估,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有1.676兆美元,世界排行第11位,和人口只有2300万的已发展国家澳洲相差无几。印度年成长率为5.8%,并于2011年至2012年间达6.1%。社会财富在印度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极度不平衡,全国10%的人口掌控全国33%的收入。
㈡ 在后疫情时代,印度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前景是怎样的
印度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前景自然是有很大提升的,但前提是他需要发展好本国的制造业。
当初印度总统莫迪在刚刚上位初期就提出了印度制造这个计划,可是到如今也没有什么报告指出,印度的发展也有巨大的提升。但这并不表明印度的供应链在全球发展潜力不好,主要是由于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就意味着其有非常多的劳动生产力,所以印度只要有新发展制造业,那么就并不缺人手。
所以印度的供应链自然有很大的前景,但是他们是否能够全部发展出所有潜力,还要看印度的具体措施,毕竟如今印度的制造业还不发达,还需要凭借大量的进口来完成某些行业的供应。
㈢ 关于印度: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表了一项有关中国与印度市场比较的调查报告,文中指出尽管两个市场有相似之处,而且在推行经济自由化和改革方面,两国均取得了显着成绩,但中国是处于领先地位。
《经济学人》杂志这份“印度和中国专题调查”的作者西蒙·朗(Simon Long)指出,中国经济发展优胜于印度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它起步较早,此外,在为贫穷阶层提供教育和卫生保健,以及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方面,中国比印度作出更多的努力。两者相比之下,中国的改革开放步伐更多,因此也取得了更大的成果。
中印两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失业、地区差异和农民贫困都是首要的经济问题。两国人口众多,对资源的需求也相应提高,如何防止环境污染也是重要的课题。西蒙·朗在调查报告中认为,印度需要学习中国的经济模式。
印度经济发展被超越
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才超过印度。此后,两国经济均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印度GDP每年平均增长5.6%,在1991至2003年每年平均增长5.8%。中国的增长幅度相当,但其起点更高,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GDP增长平均每年为9.3%,在1991至2003年则为9.7%。
由于印度人口增长较快,两国的人均GDP差距便更大。在1990至2003年期间,中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长8.5%,而印度为4%。2003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达1,100美元,而印度仅为530美元,换算为人均购买力后,中国比印度富裕70%。
在国际贸易方面,中印的差别更加明显。1990年,中国占世界出口和进口的份额分别为1.9%和1.6%。到2003年,中国占世界出口和进口的份额增至5.8%和5.3%。去年,中国的双向贸易增长36%,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然而,印度的双向贸易额还不到世界总额的1%。
由于经济迅速增长,中国的贫困水平显着下降。在1981至2001年期间,中国日收入低于1美元的人数大约减少4亿。在1977和2000年期间,印度贫困人数减少6,900万。现在,35%的印度人日收入低于1美元,而17%的中国人日收入低于1美元。
世界看好中国经济
导致中印两国经济增长速度有别的主因是“外国直接投资”(FDI)。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吸引FDI最多的国家。去年,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达600亿美元,是印度的12倍。中国对外国投资者有两大吸引力:巨大的潜在国内市场和便利的出口环境。
据一家跨国公司估算,中国可支配消费收入的人口达3亿人,这远远多于印度的5,000万人。此外,中国拥有优越的基础设施,例如它的高速公路总长3万公里,是印度的10倍。同时,中国每1,000人拥有的移动和固线电话数量是印度的6倍。
印度的优势仍然是其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层和法律、机构和金融市场等“软基础设施”。在高端市场上,印度有大量英语流利的技术人才,而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方面,中国工人则在基础教育方面有很大优势。
随着更多外国投资者青睐中国,有利投资者的合作项目日益增长,中国加入WTO也令其经济活动自由化进程比印度快得多。
工业和农业
尽管印度有知名的IT专长和繁荣的外包产业,但这与广大群众并不相干。整个IT行业大约只有100万名从业人员,其产值仅占印度GDP的4%。西蒙·朗认为,印度制造业增长速度远低于服务业,而且提供很少就业机会,这是令人担忧的现象。2002年,印度制造业只吸纳了620万劳动人口,而中国制造业却有1.6亿名从业人员,中国已经成功地变成了世界工厂。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推行改革开放,这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为新的乡镇企业输送数千万员工。印度不可能发生这样的奇迹,但是它仍需努力令农民从农场转往工厂工作。
目前,印度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而中国农村人口占60%。中印两国面临着同样的农业问题:生产率低、农场规模小、农民在改进生产方面作投入的能力有限。
竞争对手还是合作伙伴?
事实上,中国和印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对手。虽然印度可能以中国为标准衡量其经济增长和国际影响,但中国是以美国为比较对象。另外,中国与印度的关系正在变化。目前,两国外交关系十分友好,并且双边贸易繁荣。西蒙·朗估计印度和中国将成为“竞争性合作伙伴”。印度担心中国可能取代它在IT服务和外包输出方面的领先地位,只需几年,中国就能够造就与印度数量相当的软件工程师和会说流利英语的大学毕业生。鉴于它在全球经济中的巨大影响,中国可能会取代印度这项毋容置疑的竞争优势。
更重要的是,印度是否能在出口型劳动密集制造业方面与中国分庭抗争。这是印度经济增长赶上中国在过去20年达到的水平的唯一途径。印度希望成为出口大国,但在发生重大变革之前,它不可能达到这个目标。
在今后几年,中印两国都面临着解决地区差别的巨大挑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将有助于决定它是否能够保持目前的高增长率。对印度来讲,这也将决定着它是否能够提高目前的增长速度。西蒙·朗指出,假如印度不着手第二度大刀阔斧的变革,它不可能达到中国的增长速度,更谈不上赶上中国的发展水平,这种改革目前看来不大可能,但并非绝不会发生。
资料:《经济学人》杂志
㈣ 印度推出新“印度制造”计划,这对于印度制造的发展带来那些影响
印度推出来的这个印度制造计划,当然是有利于印度制造业的发展,是根据印度人的尿性来看,这种计划并不会完全的落实,而且不会100%的进行实施。印度制造业是以有一定基础的,通过这次印度制造计划可能会发展出不一样的结果吧!
这样来看印度推出的新印度制造计划,对印度制造业的发展是有不小的影响的,但是对印度整体国家国民经济综合国力的发展影响并不大,还是需要创新和科技的发展,才能使一个国家更快的进步和发展。
㈤ 印度造世界最高铁路桥杰纳布铁路桥,为什么建了十几年还未完工
杰纳布铁路桥位于查谟和克什米尔的杰纳布河畔,它总长1350米,高359米,比法国埃菲尔铁塔还高35米。总耗资92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3亿元,设计使用寿命为120年,火车通行时速为100公里每小时。它也是印度设计的,安全性最高的桥梁。钢梁可以抵抗-20℃的温度以及超过200kmph的风速。据说,还可以抵抗8级地震。之前,印度的桥梁使用寿命都无法长久,安全性也令人堪忧。所以这座桥如果真的建成,对印度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进步啊。印度官方媒体一直以来也都在宣传,这座令印度骄傲的桥梁竣工后,将成为世界奇迹。
2010年设计完成后,修桥的工地又开始热闹起来,这是印度又迫不及待地宣布印度将建造的是一个工程奇迹,称杰纳布大桥甚至可以抵御导弹攻击,同时印度铁路部门负责人称,这座桥将于2016年12月竣工。可是如今已经2019年3月了,印度一直要超过的中国却建造了一座又一座世界级桥梁,而印度规划15年的大桥依旧只有几个零零散散的桥墩。
㈥ 印度学者说印度制造业还未到巅峰,对此国际社会如何评价
首先从事实上来说,印度的制造业确实还没有到巅峰,严格来说,印度的制造业还处于一个前工业化时代。首先印度绝对是有发展制造业的能力的,毕竟拥有足够的人口基数。其次就是印度本身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印度没有足够的教育资源。最后就是印度本身的种姓制度的锅了,如果这个制度不消除的话,那么印度永远也发展不起来。
最后就是印度本身的种姓制度的锅了,如果这个制度不消除的话,那么印度永远也发展不起来。从这方面俩看,印度其实就是一个披着国家外衣的宗教。在宗教内部,人和人之间是天生不同的。所以这种方式造成了印度的每一个人从出生就决定了它是什么人,永远无法上位。
㈦ 印度产业现状
经济: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农产品有稻米、小麦、油料、甘蔗、茶叶、棉花和黄麻等。全国耕地面积约1. 6亿公顷,人均0. 17公顷。印度是世界第一大产奶国,也是世界重要的产棉国和产茶国。牛、山羊、绵羊、水牛头数居世界第一。
印度资源丰富,拥有云母、煤、铁、铝、铬、锰、锌、铜、铅、磷酸盐、黄金、石油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云母的产量和储量为世界之首,铝土产量和煤产量均居世界第五位。森林5300万公顷,覆盖率为16%。工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自给能力较强。其工业主要包括制造业、电力、矿业、纺织、食品、精密仪器、汽车制造、软件制造和航空等行业。
近年来,印度政府实行全面经济改革,经济发展速度引人注目。目前,印度在天体物理、空间技术、分子生物、电子技术等高科技领域都已达到较高水平。此外,印度的旅游业和服务业也比较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印度的主要出口商品有珠宝制品、棉纱及棉织品、化工制品、机械及五金制品、石油制品、皮革、海产品、铁矿砂及矿产品等。
此外,印度的旅游业和服务业也比较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印度主要旅游点有阿格拉、德里、斋浦尔、昌迪加尔、纳兰达、迈索尔、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铁路是印度最大的国营部门,亦为主要运输手段,总长度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近年来,公路运输发展较快,已承担了全国80%的客运量和60%的货运量,全国日平均客运量逾6000万人次,为世界最大的公路网之一。货币名称:印度卢比(Rupee);1卢比=100派士。
㈧ 印度目前的经济情况如何
印度目前的经济情况如何?其实我们判断印度的经济情况只能通过他们自己的官方公布的数据获取,同时还要利用自己的观察和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不管怎么说,印度第二季度GDP的暴跌都预示其经济状况不好,当然这还是他官方公布的数据,具体真实情况是否含有水分尚不得知,不过通过对它们每日疫情增长的严峻形势,我们还是能够看出一些端倪。
印度的经济情况完全取决于对疫情的控制,这就像带病工作,不仅没有效益还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首先要控制疫情,而控制疫情是需要经济实力的,印度作为世界第二大人口国,具体实力如何,还没有经过检验,这就像是一次大考,及格了才有资格谈论经济发展和恢复,否则一切都是空谈,一个不拿人的性命当事的国家,经济再发达也是没有人性的。
对于印度来说,真实情况只有它们自己最清楚,而对于我们来说,处于人道主义当然希望他们的经济不受疫情影响,但是具体还要看他们自己的感受,只能默默地为他们祝福吧!希望他们能尽快控制疫情,重新上路,开启新的大国梦。
㈨ 数据显示印度制造正在世界蔓延,印度能快速提升国内GDP吗
印度人口多,相信印度在重视制造业的发展之后会快速提升国内的GDP。
因为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始终呈上升趋势,而且在过去的几年里,印度甚至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但从今年开始,印度经济似乎又出现了下滑的颓势:2019年第一季度,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5.8%,首次低于6%,进入第二季度后这一增速更是低至5%,放缓势头不减。但与此同时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印度制造似乎正在全球范围内开枝散叶。以汽车制造业为例,印度去年的汽车产量为399万辆,一度超越韩国和德国,而且诸如福特、丰田、本田、宝马、奔驰等世界知名汽车品牌也都纷纷落户印度。
因此莫迪也认识到了这一短板,承诺要进一步提升制造业在GDP总量中的占比,至少要达到25%的水平;此外,还要在2022年的时候为社会提供至少1亿个制造业就业岗位,相信如果这些政策能够最终落实,一定会极大的刺激印度制造业的发展。
印度一定会增长国内的GDP,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㈩ 印度也在建造国产航母,速度进程是什么情况
一向视印度为印度洋盟友的美国人,对印军的军事策略感到担忧。印方坚持从头开始自主生产精密复杂的军事装备,这导致印度战机战舰的现代化进度严重落后,作战能力也受到限制。
有鉴于此,专家认为“维克兰特”号在防卫方面的缺陷恐将使得该舰未来只能在印度空军防护区内作业,无法到达波斯湾或非洲东岸。至于研发进度,只能呵呵了。再远一点讲,交付都遥遥无期,形成战斗力,特别是舰载机的相关战力,您跟我开玩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