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有哪些城市
1、孟买孟买,印度西部滨海城市,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面积603平方公里,人口2104万,孟买是重要的贸易中心和港口城市。根据联合国2014年发布的《世界城市化前景报告》,孟买人口达到2100万,是印度人口第二多的城市(仅次于人口2500万的印度首都新德里) 。2、德里印度首都德里分为旧德里和新德里两部分,根据联合国2014年发布的《世界城市化前景报告》,德里人口达到2500万,位居世界第二,超过人口2100万的孟买成为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 德里是印度的首都所在地,城区又可分历史悠久的旧城区及新规划的新城区。3、班加罗尔班加罗尔是印度南部城市,卡纳塔克邦的首府,印度第五大城市,人口约850万人。印度在1947年独立以后,班加罗尔发展成重工业的中心。高科技公司在班加罗尔的成功建立使其成为印度信息科技的中心,被誉为“亚洲的硅谷”。班加罗尔是印度科技研究的枢纽,其中的印度科学学院是印度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和研究所。4、加尔各答加尔各答(英语:Kolkata / 旧名:Calcutta)是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它位于印度东部恒河三角洲地区, 胡格利河(恒河一条支流)的东岸。属印度第三大城市(仅次于孟买和德里)。5、海得拉巴海得拉巴是印度第六大城市,安得拉邦的首府,位于印度中部。以其富饶的历史和建筑、清真教寺、庙宇而着名。它拥有丰富的艺术、手工艺和舞蹈的文化遗传。6、巴特那巴特那是印度的宗教圣地,位于比哈尔邦东部恒河南岸。城市已有2500年的历史,曾为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阿育王的首府,佛经里记载,称为“华氏城”。比哈尔曾经是一个经济和宗教方面都很繁荣的邦,被称为圣人之邦。有着名的宗教圣地——加雅、哈尔曼地尔寺、天花女神庙等。(1)印度古老城市有哪些扩展阅读:印度的文化1、语言印度的语系主要有印欧语系、汉藏语系、南亚语系、德拉维达语系,语言复杂。印度的官方语言是印地语,30%人口使用;英语已经在1965年终止了它唯一官方语言(与印地语相同的)的地位,但依旧保留了它“第二附加官方语言”的地位,亦是全国性的通用语言,主要在政治和商业交往场合使用。另外还有其他21种少数民族的预定官方语言。印度有大约2000种语言,其中55种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学。有各自文学宝库的19种完善语言被定为印度的官方语言。2、宗教印度的每个宗教在次大陆都有它的信徒。整个印度次大陆遍布无数美丽的庙宇、雄伟的教堂、宏大的清真寺、香火旺盛的佛教寺庙、犹太教堂和拜火教寺院。印度西部商业特大都市孟买可以说是印度宗教、民族、语言多样性的一个缩影。市内除了以上各教的庙、堂外,还有着名的亚美尼亚教堂、神道教庙和大同教庙等。
⑵ 世界上有哪些着名的千年古城
第一个,是位于耶路撒冷以北,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的杰里科。这座古城拥有超过3000年历史。
第二个是我国的西安,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朝代最多的孤独,拥有7000余年的文明史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
第三个是,大马士革叙利亚首都,建成至今有4000多年,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有人持续居住城市。
⑶ 印度着名的城市有哪些
1、孟买
是印度西部滨海城市,印度第一大港口,棉纺织业中心,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孟买大区是印度整个国家人口第二密集的地区,孟买也是印度最富裕的城市,这里的百万富翁和千万富翁冠绝印度所有城市,重要的贸易中心和港口城市。
⑷ 印度有什么着名的城市
一、孟买是印度西部滨海城市,印度第一大港口,棉纺织业中心,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孟买大区是印度整个国家人口第二密集的地区,2016年的人口统计显示,该地区人口大约2130万。孟买也是印度最富裕的城市,这里的百万富翁和千万富翁冠绝印度所有城市,重要的贸易中心和港口城市。孟买港是一个天然深水良港,承担印度超过一半的客运量,货物吞吐量相当大。孟买是印度的商业和娱乐业之都,拥有重要的金融机构--诸如印度储备银行、孟买证券交易所、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和许多印度公司的总部。该市是印度印地语影视业(称为宝莱坞)的大本营。
八、苏拉特是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港口城市。在孟买北250公里,西距坎贝湾23公里,塔普蒂河口右岸。历史悠久,物产资源丰富。2007年是苏拉特钻石加工业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年,印度加工钻石出口产值达120多亿美元。每年,全世界每11颗钻石中至少有9颗来自苏拉特。
九、斋浦尔是拉贾斯坦邦(Rajasthan)首府,印度北部的一座古城,在新德里西南250公里处,人口62万,面积11117.8平方公里,为印度北方重镇,也是珠宝贸易中心。
1727年始建,市街按棋盘方格式设计,高大、古老粉红色的建筑表现出印度建筑艺术的优美,有“印度粉红色之城”之称。毛织品着名。有炼铜、机械、电器、丝纺织、棉纺织等工业。并以精制宝石和黄铜器着名。文教中心。
十、海德拉巴,特伦甘地邦的首府,位于印度中部。以其富饶的历史和建筑、清真教寺、庙宇而着名。它拥有丰富的艺术、手工艺和舞蹈的文化遗传。
⑸ 古代印度早期城市
印度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古代住在这个半岛上的部落,还处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不过在它的北部印度河与恒河流域,很早以前已经有相当发达的文化了。
在印度河谷所进行的发掘表明,这里在公元前二、三千年,已存在着自成一格的文化。本世纪20年代,这里发掘了几个市镇型的居住地。它们都有许多相似的特征。
这些居住地的文化称之为哈拉帕文化。它是以旁遮普省一个居民点的名字而得名的。这些市镇型居住地中的第一个,就是在它附近发现的。
哈拉帕文化居住地有高高的厚实的墙环绕着。它的面积可达几百公顷。市内的大街宽而直,并附有布置均匀的房屋,它们互相以直角相交。
房屋一般为两层,都用火砖砌筑。它们没有建筑物上的装饰物,没有临街面上的窗子,但是设施都相当完善。有的建筑物竟占地几百平方米。
这些城镇型的居住地无疑是奴隶社会初期的产物。我们从雄踞于高地之上的哈拉帕城寨可以看出,它有厚实的墙围着,并在其中集中了规模颇大的行政建筑物。这说明当时已有国家政权存在了。
特别引人注意的是,有个城镇还有设备完善的谷仓,谷仓附近还有面粉加工作坊及其生产者的住宅。这说明当时生产力已有相当水平了。
此外,在这些居住地中还发现了大小不等、设备悬殊的住所,有的大的遗址甚至可推测为宫廷建筑物或奴隶兵营的宿舍,这也说明了财产及社会地位的尖锐不平等。
对最古老的城市莫亨约达罗的发掘,可以使我们得到古代印度城市的完整印象。该城为古时达罗毗荼人所建,位于印度河下游,平面接近于长方形。
它有排列得很整齐的街道。主干道是按照当地的主导风向而南北走的,由东西向的次要干道把它们连接起来,形成近于方格形的街道网。在十字路口,拐角都是圆圆的,显然是为了便于车辆的行驶。
城里的房屋都用烧焙过的红砖砌成,屋顶是平的。房屋的大小很不一致,有的有许多房间和大厅,有的只有两间住房。分隔房间的墙不砌到天花板,为的是使各房间都有穿堂风。有的房屋是两层的,居室都在楼上,楼下是厨房、盥洗室及储藏室。
城市西部有两座特殊建筑物。一座是四方的大厅,每边长28米,厅内有4排柱子,每排5根。这20根柱子都用砖砌,支撑着平屋顶。这座建筑物可能是城市居民祭祀和过节用的大厅,也可能是作坊。
另一座则是大水池。它位于一个方形院子的中央,院于四周围着廊子,廊子里有走道和房间。水池长32米,宽7米,深3米,有好几个用砖砌成的下到水池中去的阶梯。
水池的水由东边廊子上一个房间里的水井及引水槽供应。建造者考虑了水的巨大压力,把池壁砌到2~2.5米厚,而且稍微倾斜一点。池底铺着几层精制的砖,砖上敷不透水的树脂,砖层上有方格形基础墙,它们的两端搁在四周走廊的基础上。
这座古城在给排水上有突出的成就。它不仅在建筑物和街道上有很好的下水道,而且已有了全城的排水设备系统。这在我们已经知道的古代城市中是首屈一指的。
那个系统有主渠、沉淀池、排除雨水的阴沟,所有这些都是设计周密,工程精良。在发掘时,还发现了许多人工挖掘、用砖砌筑的水井。这证明它也有过设计良好的给水设备。
我们从古城莫亨约达罗的考察中,可以想象古代印度的城市建设是很发达的。据古代梵文记载,在以后的岁月里,还有巴费连邑、王舍城、华氏城,它们都有过壮丽的建设。
华氏城是古代印度奴隶制国家最有名的首都。它最初为公元前五六世纪哈尔扬卡王朝的第3代所建。因为位于恒河与桑河两大河流的汇合处,使它具有商业及战略上的重要性。
根据公元前4世纪一个驻节在孔雀帝国的希腊使节记载,华氏城是当时印度最大的城市,它长9.5里,宽1.75里,城的周围有条宽阔濠沟,护城墙有54个城门及570座城楼。
当时执政皇帝护日王的孔雀皇宫激起了这个希腊人的赞叹。他说即使是波斯大帝在苏萨的皇宫也不能与它相比,在皇宫相连的花园里养着驯服的孔雀和野鸡,有成荫的小林和植树的牧场。
我国的着名僧人法显也在稍后时间里访问过印度。他在华氏城住了3年,看到有2个大佛教院,它们吸引了来自印度各地的学生,还有1所很出色的医院,大路上都有休息的场所。
⑹ 古代印度有哪些着名的古城或古建筑
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一位王后的陵墓
佛教建筑
古代印度遗留下了窣堵波、石窟、佛祖塔等佛教建筑。窣堵波是一种用来埋葬佛骨的半球形建筑,最大的在桑吉,约建于公元前250年。半球体直径32米,高12.8米,下为一直径为36.6米,高4.3米的鼓形基座。半球体用砖砌成,红色砂岩饰面,顶上有一圈正方石栏杆,中间是一座亭子,名曰佛邸。窣堵波周围树有石栏杆,四面正中均设门,门高10米,门立柱间用插榫法横排三条石坊,断面呈橄榄形。门上布满浮雕,轮窣上装饰圆雕,题材多是佛祖本生故事。
石窟分两种。举行宗教仪式的石窟叫支提窟,平面长方形,纵端为半圆形,半圆形的中间有一窣堵波。除入口处外,沿内墙面有一排柱子。另一种石窟称为精舍,以一个方厅为柱心,三面凿出几间方形小室,供僧侣静修之用,第四面为入口,没有门廊。精舍和支提窟常相邻并存,如阿旃陀的石窟群。
在相传为佛祖释迦牟悟道的地方——菩拉迦耶耶建有一座庙和一座塔。塔即佛祖塔,始建于公元2世纪,14世纪重建。塔为金刚室座式,在高高的方形台基中央有一个高大的方锥体,四角有四座式样相同的小塔,衬托出主体的雕佛。塔身轮廓为弦形,由下至上逐渐收缩,表面布满雕刻。
印度的佛教建筑随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的石窟艺术有一定的影响。
婆罗门教建筑
从公元10世纪起,印度各地普遍建造婆罗门教庙宇。形式和规格都参照农村的公共集会建筑和佛教的支提窟,用石材建造,采用梁柱和叠式结构。其外形从台基到塔顶连成一个整体,布满雕刻,建筑形式各地不同:北部的寺院体量不大,有一间神堂和一间门厅,都是方形平面,共同立于高台基上。门厅部分的檐口水平挑出,上为密檐式方锥形顶,最上端是一个扁球形宝顶。神堂上面是一个方锥形高塔,塔身密布凸棱,塔形曲线柔和,塔顶也是扁球形宝顶,神堂是一间圣殿,四方正方位开门,整个庙宇象征婆罗门教湿婆、毗湿奴、梵天三位一体神。最杰出的是科纳拉克的太神寺。
南部寺院规模庞大,通常以神堂为主体,还有僧舍、旅驿、浴室、马厩等。周围是长方形围墙,神堂顶上,每边围墙中央的大门顶上都有高耸的方锥形塔,造型挺拔、简洁,虽满布雕刻,仍保持单纯几何体的轮廓。典型的例于是马村拉大寺。
中部寺庙的四周有一圈柱廊,内为僧舍或圣物库。院子中央宽大的台基正中是一间举行宗教仪式的柱厅,它的两侧和前方,对称地簇拥着3个或5个神堂。神堂平面为放射多角形。神堂上的塔不高,彼此独立,塔身轮廓为柔和的曲线,有几道尖棱直通相轮宝顶。一圈出挑很大的檐口把几座独立的神堂和柱厅殿联为一体。
伊斯兰建筑
崇拜伊斯兰教的莫卧儿帝国统治印度时,各地建造了大量清真寺、陵墓、经学院和城堡。这此建筑的形式和规格虽受中亚、波斯的影响,但已具有了独立的特征。穹顶有了很大的改进,清真寺、陵墓多以大穹顶为中心作集中式构图,四角则是体形相似的小穹顶衬托。立面设有尖券的龛,墙体多用紫赭色砂石和白色大理石装饰。广泛使用大面积的大理石雕屏和窗花,建筑轮廓饱满,色彩明朗,装饰华丽,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代表建筑:
巴利赫蒂希尔神庙
中世纪德干地区诸王朝处于雅利安文化与达罗毗荼文化混杂的中间地带,频繁的战争导致南北方美术风格的交流。早期遮卢迦王朝(535~753)在迈索尔的 3座都城巴达米、阿胡尔和帕德达伽尔的神庙群,最初的形制由佛教支提堂演变而来,中世纪接受了南方式印度教神庙的影响,同时渗入了北方式神庙的成分。帕德达伽尔的维卢巴克夏神庙是建志补罗的凯拉萨纳特神庙的仿制品。拉施特拉古德王朝(753~949)继续开凿埃洛拉石窟。
埃洛拉第16窟凯拉萨神庙,是仿照帕德达伽尔的维卢巴克夏神庙设计的,镂空整块山岩凿成,不愧为举世无匹的巨构杰作。凯拉萨神庙的雕刻,综合了笈多时代的典丽、遮卢伽王朝的浑厚与帕拉瓦王朝的秀逸,动态强烈,变化丰富,活力充沛,代表着印度巴洛克美术的最高成就。约在同时期开凿的象岛石窟湿婆神庙,雕刻也富有印度巴洛克美术的特色,其中的巨岩雕刻《湿婆三面像》集优美、崇高、狞厉于一身,寓创造、保存、毁灭之奥义,堪称世界雕刻名作。后期遮卢迦王朝(10~12世纪)的神庙群,外壁壁龛密集,装饰渐趋繁琐。曷萨拉王朝(1100~1300)在德干西南的贝卢尔、赫莱比德、索姆纳特普尔修建的神庙,平面设计呈星形,悉卡罗较低,外壁装饰浮雕更加细密纤巧,亦流于罗可可风格。
凯拉萨神庙
中世纪北印度诸王朝奉为正统的雅利安文化,愈来愈多地吸收了达罗毗荼文化的因素。孟加拉、阿萨姆流行的□多罗教(性力崇拜),同时影响了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及其美术。巴拉王朝(约750~1150)是佛教在印度本土的最后庇护所。波罗诸王扩建增修了那烂陀寺和佛陀伽耶大菩提寺等寺院。佛陀伽耶的金刚宝座塔分层立龛的角锥形高塔形制,可能与印度教神庙的悉卡罗有关。那烂陀等地出土的波罗石雕或铜像,如宝冠佛、多臂观音、密教女神多罗菩萨等雕像,受有笈多古典雕刻与南印度铜像的双重影响,感染了巴洛克的豪华、繁缛、怪诞,被称作火焰式的艺术。巴拉美术对尼泊尔、中国西藏、缅甸、爪哇等地的佛教美术影响较大。东恒伽王朝 (8~13世纪)在奥里萨境内营造了宏伟的神庙群。奥里萨神庙是北方式神庙的亚种之一,曲拱形的悉卡罗呈玉米状,代表作有布巴内斯瓦尔的林伽罗神庙、布里的扎格纳特神庙、康那拉克的太阳神庙等。奥里萨雕刻装饰繁丽、动态夸张,属于烂熟期的印度巴洛克风格。康那拉克太阳神庙的巨大的浮雕车轮富丽堂皇,被视为印度文化的象征。金德拉王朝(950~1203) 的都城卡朱拉侯的印度教、耆那教神庙群可与奥里萨神庙群比肩。卡朱拉侯神庙也是北方式神庙的亚种之一,悉卡罗呈竹笋状,主塔周围环峙多层小塔,代表作有根达利耶·摩诃提婆神庙等。卡朱拉侯雕刻以神庙外壁高浮雕嵌板带上千姿百态的女性雕像和爱侣(密荼那)雕像着称,变形极美,性感极强,亦属于烂熟期的印度巴洛克风格。卡朱拉侯出土的雕刻珍品《情书》是印度雕刻的压卷之作。北印度西部拉贾斯坦奥西亚的苏利耶神庙和阿布山的毗摩罗塔楼,古吉拉特的苏利耶神庙,也属于北方式神庙,比例匀称,装饰华丽。克什米尔地区仍然营造着犍陀罗传统的寺庙,重要的有摩尔坦德和阿万蒂普尔的庙宇。
建筑
从建筑艺术看,吠陀时代与列国时代基本上是木质结构,这些建筑物现已荡然无存。阿育王时,开始用砖石建筑材料,桑奇地方保存的佛塔就是用砖建成,以后又扩大,并砌上一层石块。该佛塔呈半圆形,直经约30余米,顶端为平台,台上造一方坛,坛上竖立层叠着的伞形柱,这是佛教徒奉祀佛骨的地方。该佛塔周围有环形道路,并绕以栅栏和四个大门,四个大门都布满了以佛教题材为中心的精致雕刻。 阿育王沙石柱,也是古印度建筑艺术的重要遗迹。这些高达15米的石柱,最重的达50吨左右,除奔马、瘤牛、大象等造型的柱头外,最着名的是萨尔纳兹大石柱,其柱头的四个背对背蹲踞着的狮子,栩栩如生,雄劲有力,象征着帝王的权威。
石窟
造型艺术中的重大成就还有我们比较熟悉的石窟艺术,其中最着名的是阿旃陀石窟。它位于海德拉巴省温德亚山脉的深山中,大约于公元前1世纪开凿,公元7世纪完成。因其在深山中,建成后约有1000年人烟绝迹,直到1819年才被欧洲人发现。石窟开凿在河流旁半圆形的悬崖上,共29个石窟。石窟的建筑有佛殿和僧房两种,内有大量的以佛教为题材的精美绘画和雕刻,也有以现实为题材的作品,体现了古印度艺术的独特风格和高超技巧,是建筑、雕刻、绘画三种艺术结合的范例,被誉为世界艺术精萃之一。据说唐玄奘到印度时曾拜访过这里。古印度人竟把一座石山变成壮丽的艺术宝库,充分体现了古印度人民的伟大创造力。
摩亨约.达路考古遗址
摩亨约.达路考古遗址 ——史前被毁灭的印度古城
摩亨约.达路位于巴基斯坦信德省境内,拉尔卡纳县城南20公里处,距卡拉奇约500公里,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城市遗址之一。这座遗址的发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古代印度历史的看法,从此,印度河河谷文明被公认为古代世界主要文明之一,并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相提并论。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22年,一支由约翰.马歇尔率领的考古队在印度河谷下游一个名叫摩亨约.达路的土丘挖掘一座佛塔的废墟。但出人意料的是,他们发现挖掘出的一些古代石雕远比佛教的时代更为古老。经过十年的挖掘,一座被尘土掩埋、沉睡了几千年的古城遗址破土而出。这时人们才想到,这里与哈拉帕发现的遗物属于同一类型、同一文化的物品,便将其称之为哈拉帕——摩亨约.达路文明,或曰印度河谷文明,并开始发掘哈拉帕古城的遗址。 考古学家在印度河谷地区共发现了5座古代城市,其中最大的两座是位于今巴基斯坦信德省拉尔卡纳县境内的摩亨约。达路和位于旁遮普省的哈拉帕。这两个城市每座约有居民5万多人,其他三个城市人口略少。 最使挖掘者们震惊的是,这两座古城实在是太古老了,它们最初的建设始于公元前 2500 年,几乎像苏美尔文明和埃及文明一样古老,比人们原来所了解的古印度文明向前推进了整整1000年。 考古学家们还发现,不但城市的年代异常古老,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两座城市在建造之前,似乎就已经作了非常细致的设计。不论是公共建筑、住宅、街道、商业区还是仓库,都规划得极有条理。 摩亨约.达路可谓上古时代城市设计的最佳典范,整座城市布局合理、规范,极端重视条理、秩序和计划,颇具现代化城市特征。每个城市都分为几个区,每个区都有墙围绕着。全城是四方网格设计的整齐街道,宽阔的街道呈棋盘式布局向四面伸延。两条南北向和三条东西向大路纵横交错,四周筑有城墙、塔楼、壕沟,均用烧制砖石砌成。人们居住的房屋设计风格基本相同,均是中间有天井的四合院结构。楼梯直接通往楼上或屋顶,窗户上装有活动的木格窗。
⑺ 印度曾经的首都德里和现在的首都新德里,有什么区别
印度首都德里分为旧德里和新德里两部分 ,德里是印度的首都所在地,城区又可分历史悠久的旧城区及新规划的新城区。旧城区目前仍保有许多重要古迹,新城区部分则是印度现代化的象征。新德里位于德里南部,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始建于1911年2月。
德里是印度北部重要城市。一称沙贾汗纳巴德或老德里。 位于德里中央直属区亚穆纳河西岸,西傍德里山脉。面积1484平方公里,习惯上又常把新德里和德里兵营包括在内。其政治地位为直属联邦政府的直辖区,全称为“德里国家首都辖区 ‘’
⑻ 印度河流域有代表的早期城市
首先,网络http://ke..com/view/179640.htm介绍下
考古工作在印度河流域的摩亨佐-达罗(Mohenjo-daro)和哈拉帕(Harappa),人口都在4万以上。两个城市的中心都有一个人工堆成的土墩,用作卫城。在这个土墩上建有大谷仓,对其居民来说,这就好比是现在的中央银行,发现了古代城市的遗址,发现了大量石器、青铜器和农作物遗迹,同时出土大量印章,但印章上文字至今无人能够解读,甚至不能确定其究竟是文字还是图象符号。
⑼ 摩亨佐达罗是世界上早期的古代城市吗
1922年的一天,人们在印度旁遮普邦的印度河畔挖掘出一座面积约85万平方米,可以容得下数万居民的古城废墟?人们惊愕地发现:整座地市四周筑有雄伟?坚固的高大城墙;城墙上,每隔一段距离有一座方形城堡?城内住房大多是砖木结构的多层楼房?住房之间道路畅通,主街道足有10米宽?街道旁边的人行道上,一根根路灯杆子像侍卫一样直立在那里,房内都有倾倒垃圾和排放污水的通道?这些通道从楼上到楼下,再通入地下?考古学家发现,那一具具古尸都具有强烈的放射性?还有些因受过某种高温而形成的玻璃物质,七零八落地分散在古城的各个角落?
摩亨佐·达罗,又称死丘,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城市,大约于公元前2600年建成,位于今天巴基斯坦的信德省?摩亨佐·达罗是世界上一个早期的古代城市,有“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大都会”之称?
该段时期的其他古文明包括古埃及?米索不达美亚及克里特岛文明?摩亨佐·达罗考古遗址位于巴基斯坦南部的信德省拉尔卡纳县,靠近印度河右岸?
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摩亨佐·达罗考古遗址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巴基斯坦所在地区最早的文明是在肥沃的印度河流域发展起来的?到约公元前2500年时,这里已出现规模较大的城市,其中之一就是摩亨佐·达罗?虽然摩亨佐·达罗的繁荣经历了漫长的几个世纪?然而,在历史学家的眼里也只能是一瞬间的过眼烟云?到了公元前18世纪中叶,哈拉帕文化突然衰落,印度河流域的很多地方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尤以摩亨佐·达罗为甚?
20世纪初,一个振奋人心的考古发现解开了长期以来历史学家为之争论不休的一个科学课题——谁是印度古代文明的主人?随着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古城的发现和发掘,迷雾终于拨开,历史以其无可辩驳的真实向世界宣布:是黑色皮肤的土着居民——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印度古代灿烂的文明,而不是入侵的雅利安人?印度河流域无愧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摩亨佐·达罗未被毁灭前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