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三世佛是指哪三个佛
三世佛,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敬对象,俗称“三宝佛”。根据印度哲学,时间和空间是混淆的,因此三世佛分为以空间计算的“横三世佛”与以时间计算的“纵三世佛”。
横三世佛(又名三方佛):指中央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佛(另一说是东方阿閦佛,又称“不动佛”),西方阿弥陀佛。
纵三世佛(又名三世佛):指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燃灯佛(又名“定光佛”、“锭光佛”等)在已过去的庄严劫为佛,是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佛,曾在过去世预言释迦牟尼未来将成佛,是授记释迦牟尼佛之师。许多佛、菩萨都曾是燃灯佛弟子。
(1)三世是印度哪个教派的说法扩展阅读:
横三世佛:中间是释迦牟尼佛,主管中央娑婆世界。两位胁侍菩萨是“大智”文殊菩萨和“大行”普贤菩萨;左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两位胁侍菩萨是“大悲”观世音菩萨和“大勇”大势至菩萨;右边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主管东方琉璃光世界。
两位胁侍菩萨是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东方药师佛,主管东方净琉璃世界,他有两位胁侍,日光普照菩萨和月光普照菩萨。一般祈祷于药师佛,主要目的在于祈求现世安乐。药师佛可以保佑世人消灾、延寿、去病,许多老者、病人都会礼拜药师佛,以求健康长寿。
网络-三世佛
网络-横三世佛
‘贰’ 何为三世佛
三世佛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拜对象,根据印度哲学,时间和空间是混淆起来的,因此三世佛有纵横之分。横三世佛指东方药师王佛,主管东方琉璃光世界,他有两位胁侍,日光普照菩萨和月光普照菩萨;中央现在佛,释迦牟尼,主管中央娑婆世界,他有两位胁侍,“大智”文殊菩萨和“大行”普贤菩萨;西方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他有两位胁侍,“大勇”大势至菩萨和“大悲”观世音菩萨。纵三世佛指过去佛燃灯古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
根据大乘佛教的说法,人人可以成佛,佛的主要任务是度化众生超越轮回成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派观世音菩萨前来协助释伽牟尼,当众生成佛后,释伽牟尼将涅盘回归西方。但因为十八层地狱下尚有永世不得超生的恶鬼,这个世界尚未成为琉璃光世界,未来佛不来接收。因此有住在地狱发愿不将所有恶鬼度化永不离地狱的“大愿”地藏王菩萨接收,直到所有生灵往生西方,这个世界成为没有任何生灵的琉璃光世界。
所以三世佛和四大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地藏王菩萨是大乘佛教,尤其是汉地佛教的主要崇拜对象,是中国庙宇中的主要神像。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在藏传佛教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是浙江省普陀山;文殊菩萨的道场是山西省五台山;普贤菩萨的道场是四川省峨眉山;地藏王菩萨的道场是安徽省九华山。
‘叁’ 摩尼教的“三际”与佛教的“三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三际,最有可能受到佛教三世观之影响。所谓三世即过去,现在,未来。相对应的是,过去燃灯佛住世;现在由释迦佛住世;未来由弥勒佛住世。落脚点在弥勒佛及其下生救世观念上。摩尼教有三纪:初际、中际、后际。林悟殊先生在其《摩尼的二宗三际论及其起源》一文说:“三际的内容不过是二宗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期的不同表现”[9]。当然我们还不能据此就得出两者一致的观点。但说摩尼教的三际说“借鉴”了佛教三世观,大致是不错的。联系到前面柳文举证的摩尼教残片M42所云:“当佛陀涅槃时,他曾命令你:‘在这里等待弥勒佛’。”佛陀涅槃时即现在世将亡,未来世将至。这里所包含的宗教意义及佛教对摩尼教在创世观上的影响是不容轻视的。可见,摩尼教的三际观是在佛教影响下加之摩尼教的自身创造而形成的。“三世”又叫“三际”。世,梵语叫路迦(Loka),《楞严经》说:“世为迁流”,意即时间的流动。佛教用于因果轮回时,“世”指个体一期生死的时间跨度。三世也可说前世、现世、未来世,或前生、今生、来生,或前际、中际、后际。佛教中的“世”,短的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可能,最短暂的即所谓“刹那三世”,刹那是梵文Ksana的音译,意即最短暂的时间。极常见的三世则有以人的一期生死为一世的“人生三世”或“三生”。再有一种“劫世”。劫,乃梵文Kalpa的音译,“劫波”之略,意为极久远的时间。婆罗门教认为世界要经历许多劫,一劫是四十三亿二个万年(或一百二十八亿年),劫末有“劫火”出现,烧毁一切,然后重新创世。佛教又以一劫为一世,与上述婆罗门教外道说法略有不同,但也认为世界有周期性创生与毁灭的过程。“三世佛”的三世,是指最后一种时间概念。
有些寺庙大雄宝殿中供奉的三尊像即为三世佛。中间释迦牟尼佛像,左边一尊是燃灯佛像,右边一尊是弥勒佛像。佛教中还有三世三千佛的说法,即过去庄严劫一千佛,统称燃灯诸佛;现在世贤劫一千佛,统称释迦诸佛;未来世星宿劫一千佛,称弥勒诸佛。佛坛上的三尊像,即此三世三千佛的代表。
燃灯佛是梵文Dipamkarara的意译,又作“锭光佛”。《大智度论》卷九说:“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然灯太子,作佛亦名然灯。”初,释迦佛前生还是儒童时,曾花了五百钱从王家姑娘手中买了五枝青莲花,奉献燃灯佛。有一次他跟燃灯佛出门,见地面很泥泞,就脱下衣服盖在上面,请师父踩在上面走。燃灯佛就给这个乖巧虔诚的儒童授记:“是后九十一劫,名贤劫,汝当作佛,号释迦文如来。”(《瑞应经》卷上)由此也可看出虽为三世佛,但并非前后相接的劫世。燃灯作佛的庄严劫与释迦作佛的贤劫之间有九十劫的间距,如照一劫四十三亿二千万年的最保守的说法,师徒的间距也有约三千九百亿年。在中国,燃灯佛后来成了一些神魔志怪中的重要角色,也深受白莲教及诸种会道门的崇信。在白莲教编造的大量经书、宝卷中,“古佛”、“燃灯”、“真空老祖”等名号比比皆是。竖三世佛的另二位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详见其本身的条目。
横三世佛即药师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为娑婆世界的教主。所谓“娑婆”乃梵文Saha的音译,意译是“堪忍”,就是能忍的意思,堪忍更进一步又有两层意义,一是说这个释迦牟尼佛进行教化的现实世界充满了不堪忍受的苦难,众生罪孽深重;二是说佛菩萨在这个世界里“堪忍”劳累,进行教化,显现其“无畏”与“慈悲”。
‘肆’ 请问三世佛和七世佛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如来(释伽)既属前者又属后者
佛教早期造像并不直接刻划世尊的相貌,恐描摹不慎辱没真严。后来由于世俗的渴望,释迦牟尼“欣然”同意工匠雕刻佛像。仅有佛像显得单一,后世为弘扬佛法,为佛像的出现设置了各种场景。这些场景以教义为题材,诸如佛本生,轮回等各种佛经经变故事。此外,随着佛教以及佛教艺术的发展,日常生活中体现佛性的故事,也进入到佛教造像。
从中国的佛教美术看,其题材可分为13类:
佛教认为时间是无始无终的,空间是无边无际的,所以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都有一佛主持教化,于是便有无数的佛。如释迦牟尼佛、三世佛、七世佛、释迦多宝二佛、三身佛、五方佛。佛像的手印,是区别佛的各种情态、分辨各种不同名号的佛的重要标志。
菩萨像:菩萨原系释迦牟尼未成佛时的称号,后在佛经中称与佛共弘教化的人,也泛称印度宣扬佛法、建立宗派的高僧。主要菩萨有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弥勒、地藏等,形象大都为青年女性。
明王像:在密宗中,明王像是佛、菩萨由于大悲而示现的威猛忿怒像。明王像一般多臂,手持各种法器。常见的有不动明王、降三世明王、军荼利明王、六足尊、金刚药叉、孔雀明王等。
罗汉像:罗汉是小乘教所修最高果位。常见的罗汉像有迦叶、阿难、十大弟子、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形象一如现实的僧人。
高僧像:高僧是对佛教史上德高望重僧人的尊称,如达摩、玄奘、慧能、鉴真、洪□、宗喀巴等。
天龙八部像:天龙八部是释迦牟尼佛的护卫,即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
佛传图:表现释迦牟尼佛一生事迹,一般有白象入胎、逾城出家、成道、说法、涅□、八王分舍利等情节。
本生图:表现佛前生事迹,常见的有以身贸鸽、舍身饲虎、以儿女施婆罗门、啖子、九色鹿王等。
佛经变相:将佛经内容图像化。主要有西方净土变、东方药师净土变、弥勒净土变、法华经变、报恩经变、维摩经变、劳度叉斗圣变等。
佛教故事图:根据佛教史籍中的轶事、佳话雕绘而成,如汉武帝获金人、五百强盗成佛、达摩渡江、面壁、慧可断臂、二祖调心、药山李翱问答、八高僧故实等。
水陆画:佛教举行法会时悬挂的条幅式绘画。其中有时杂有道教形象和少数儒士像。
杂画:于佛教经、论、史传无考的佛教绘画。如扫象图或洗象图、醉僧图、讲经图、听法图、参禅图、逃禅图、礼佛图等。它还包括描绘佛教圣地名刹的仙寺图之类。
供养人像:供养人即捐资开窟造像的“功德主”。他们常将自己的形象以雕塑和绘画的形式表现在佛坛前面或窟门、殿的两侧。
佛的组合
在一些经论中对佛殿上应供奉怎样的造像作了明确的规定。如云岗始5窟创作者昙曜在《付法藏因缘传》等。僧人对不同的佛造像进行观想,希望以此达到不同的修行目的。不同的造像,观想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释迦佛
多宝佛
横三世:东方琉璃光佛(药师佛),中间释迦牟尼佛和西方阿弥陀佛。
竖三世:过去世迦叶佛,现在世释迦牟尼佛和未来世弥勒佛。
三身佛:法身是我们本来具有,又叫做佛性。释迦牟尼的法身即毗卢遮那佛,遍满虚空,代表了佛法的绝对真理;报身亦分两种,就是自受用报身及他受用报身;应身释迦牟尼佛,这是随缘应机、教化众生的佛身。关于三身佛,佛教各派还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法身为体,以报身为相,以应身为用)
四方佛
十方佛
无量寿佛(阿弥陀佛):净土宗
七佛:小乘佛教观想对象
弥勒佛:未来佛。手印|八字形佛珠|大肚子(宋代以后)
华严三圣:释迦牟尼(一说为卢舍那佛,一说毗卢遮那佛)+普贤+文殊
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
药师佛+日光+月光
一尊佛像、二尊菩萨像和二尊弟子:释迦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迦叶+阿难组成
三大士:观世音+普贤+文殊http://ttl.blogbus.com/logs/2004/07/
‘伍’ 佛教的三世佛是哪三个
三世佛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拜对象,根据印度哲学,时间和空间是混淆起来的,因此三世佛有纵横之分。横三世佛指东方药师王佛,主管东方琉璃光世界,他有两位胁侍,日光普照菩萨和月光普照菩萨;中央现在佛,释迦牟尼,主管中央娑婆世界,他有两位胁侍,“大智”文殊菩萨和“大行”普贤菩萨;西方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他有两位胁侍,“大勇”大势至菩萨和“大悲”观世音菩萨。纵三世佛指过去佛燃灯古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
根据大乘佛教的说法,人人可以成佛,佛的主要任务是度化众生超越轮回成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派观世音菩萨前来协助释伽牟尼,当众生成佛后,释伽牟尼将涅盘回归西方。但因为十八层地狱下尚有永世不得超生的恶鬼,这个世界尚未成为琉璃光世界,未来佛不来接收。因此有住在地狱发愿不将所有恶鬼度化永不离地狱的“大愿”地藏王菩萨接收,直到所有生灵往生西方,这个世界成为没有任何生灵的琉璃光世界。
所以三世佛和四大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地藏王菩萨是大乘佛教,尤其是汉地佛教的主要崇拜对象,是中国庙宇中的主要神像。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在藏传佛教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是浙江省普陀山;文殊菩萨的道场是山西省五台山;普贤菩萨的道场是四川省峨眉山;地藏王菩萨的道场是安徽省九华山。
‘陆’ 佛教分为横三世佛 和竖三世佛 都是谁
三世佛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拜对象,根据印度哲学,时间和空间是混淆起来的,因此三世佛有纵横之分。横三世佛指东方药师王佛,主管东方琉璃光世界,他有两位胁侍,日光普照菩萨和月光普照菩萨;中央现在佛,释迦牟尼,主管中央娑婆世界,他有两位胁侍,“大智”文殊菩萨和“大行”普贤菩萨;西方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他有两位胁侍,“大勇”大势至菩萨和“大悲”观世音菩萨。纵三世佛指过去佛燃灯古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
‘柒’ 三世的三世佛
三世佛,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敬对象,俗称“三宝佛”。根据印度哲学,时间和空间是混淆的,因此三世佛分为以空间计算的“横三世佛”与以时间计算的“纵三世佛”。
横三世佛:指中央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佛(另一说是东方阿閦佛,又称“不动佛”),西方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