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报业托拉斯的介绍
印度报业托拉斯,英文名Press Trust Of India (缩写:PTI),是印度最大的通讯社。其前身是1910年建立的印度联合新闻社。1919年成为路透社的附属机构。1947年印度独立后筹建,1948年正式成立。1949年2月正式发稿。1976年与其他3家通讯社合并为萨尔查尔通讯社。1977年11月,萨马查尔通讯社解散后印度报业托拉斯又恢复工作。
② 印度短篇小说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印度短篇小说结构的特点是爱情至上
③ 印度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哪些特点
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手工艺、纺织以至服务业。
以购买力平价(PPP)计算(2007年),印度经济是亚洲第三大经济体系。若以美元为货币单位的GDP计
算(2007年估计为1.09万亿美元),印度是世界第12大经济体。在主要经济体中,印度的经济增长名列第二,2006/07财政年度的GDP增长达
9.4%。不过,印度人口庞大,其人均收入(2007年估计数字)仅为$4,182(以PPP计算)或$964(名义人均收入)。 世界银行也将印度界定为低收入经济体。
虽然印度三分二人口仍然直接或简接依靠农业维生,近年来服务业增长迅速,日益重要。印度凭借信息技术及大量受过教育并懂得英语的青年,发展成为全球企业将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持等“后勤工序”外判的中心。印度成为软件及金融技术人员的“输出国”,其他行业如制造业、制药、生物科技、电讯、造船、航空和旅游的发展潜力也十分庞大。
从英国独立后,印度奉行社会主义的经济路线,严格限制私营公司、对外贸易和外来投资。不过,自1990年代起,印度逐步开放市场,实施经济改革,减少政府对贸易和投资的控制。纵然面对政治争议,印度政府逐步将公营机构私营化,以及开放部分行业予以私营和外资参与。
印度面对的经济问题来自庞大并持续增长的人口,以及严重的贫富悬殊。贫穷仍是印度急需解决的问题,官方估计,2004至2005年印度有27%人口属于贫困人口。
④ 印度的官方报纸是什么官方新闻社是什么
印度的报刊大多属私人和财团所有。截至2007年底,共有96种文字的报刊35595种,总发行量9900万份,居世界第2位。印地文和英文报刊分别占总数的37%和16%。最大的三家日报依次为《印度时报》、《马拉雅拉娱乐报》和《古吉拉特新闻》。主要印地文报纸有《旁遮普之狮报》、《今天日报》、《印度斯坦报》等。主要英文报纸有《印度斯坦时报》、《政治家报》、《印度教徒报》、《印度快报》等。 主要新闻机构和通讯社有:(1)新闻发布署:相当于政府中央通讯社,拥有1100多名国内和180多名国外特派记者,电传网覆盖全国各地,向8000余家新闻单位供稿。设有8个地区总分社和27个分社。(2)印度报业托拉斯:印最大通讯社,半官方性质。成立于1947年8月,后兼并印联合通讯社和路透社印度支社,于1949年元旦开业。现设136个国内分社和11个海外分社,员工1000多名,海外记者30多名。英文日发稿量超过10万字。在北京派驻记者。(3)印度联合新闻社:印度第二大通讯社,系报业同仁的合股企业。1959年登记成立。现有分社100多个。目前向四个海湾国家及新加坡、毛里求斯提供新闻服务,在迪拜、华盛顿和新加坡设有分社,向22个国家派驻记者。(4)印度斯坦新闻社:私营,主要编发印地文、马拉地文、古吉拉特文和尼泊尔文的新闻。 全印广播电台隶属政府新闻广播部,广播网覆盖全国人口999.1%。对内使用24种语言和146播音。对外使用27言广播。 全印电视台于1959播,1976印广播电台成为独立机构,隶属新闻广播部,是世界最大的电视网络之一。截至年3,全国共有56视台,23星频道。电视网覆盖全国陆地面积的86.9%。
⑤ 印度最大的通讯社是什么
印度最大的通讯社是印度报业托拉斯通讯社。
印度报业托拉斯(Press Trust of India)是印度最大的通讯社,成立于1947年,属于半官方性质,前身是1910年建立的印度联合新闻社,其总社位于印度孟买,总编辑部在新德里。
印度报业托拉斯在国内设有132个分社,并在纽约、伦敦、北京、莫斯科等地设有国外分社,员工约1500人。通讯社向1400多家订户提供印地语和英语新闻和专稿,英文日发稿量超过10万字。
⑥ 印度的工业布局有什么特色
印度独立之初,工业高度集中在少数沿海大城市。仅孟买、加尔各答和阿默达巴德所在的三个邦,工业产值占全国的70%以上。
近年,工业过分集中的状况已有改善。目前,印度可分为五个比较重要的工业区域:
1、以加尔各答为中心的工业区:这里是全国最早形成的工业区。近几十年略有衰退。麻纺织和机械是本区的两大工业部门。产值占全国的40%和30%。
2、以孟买——浦那为中心的工业区:劳动力比重与加尔各答区相当,产值较大。棉纺织工业长期居优势地位,占全国的30%。此外机械、化工、炼油等部门近来有较快的发展。
3、以阿默达巴德为中心的工业区:规模相当于加尔各答的一半,以传统工业为主。
4、以马德拉斯——班加罗尔为中心的工业区:这是发展最快的工业区,规模已接近于加尔各答区。区内集中了电力、飞机制造、造船、炼油等工业部门,轻、重工业并举。
5、以那格浦尔为中心的工业区:这是50年代发展起来的重工业区,有印度的“鲁尔区”之称。
印度的工业布局具有:集中程度高 呈点状分布 主要布局类型是煤铁复合体型和临海型以及新兴的“临路型”。
(6)印度报业结构有哪些特点扩展阅读:
工业
在英国殖民者统治期间,印度工业以纺织和采矿为主。独立以后,钢铁、机械、电力、化学等工业都有所发展,工业已形成完整体系。
印度的纺织、食品、精密仪器、汽车、软件制造、航空和空间等工业发展迅速。
印度拥有两大汽车企业:塔塔汽车和马亨德拉,其中塔塔汽车于2008年收购積架路虎,马亨德拉则于2010年收购双龙汽车。
印度矿产资源丰富,铝土储量和煤产量均占世界第五位,云母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
截至1996年底,印度主要资源可采储量估计为:
煤463.89亿吨(不含焦煤),铁矿石97.54亿吨,铝土22.53亿吨,铬铁矿1.24亿吨,锰矿石6550万吨,锌589万吨,铜352万吨,铅136万吨,石灰石684.77亿吨,磷酸盐8100万吨,黄金86吨,石油8.96亿吨,天然气6970亿立方米。
此外,还有云母、石膏、钻石及钛、钍、铀等矿藏。森林覆盖率为21.9%。
印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经济增长速度引人瞩目。若以同等购买力来衡量,印度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4.457兆美元,与日本并列世界排行第三,仅次于美国、中国;
但是若以美元汇率评估,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有1.676兆美元,世界排行第11位,和人口只有2300万的发达国家澳洲相差无几。
印度年成长率为5.8%,并于2011年至2012年间达6.1%。社会财富在印度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极度不平衡,全国10%的人口掌控全国33%的收入。
由于印度人口众多,平均国民生产总值很低,2011年,印度平均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为3,694美元,列世界的第129位;美元汇率则为1,389美元,为世界第140位。
1991年以前,受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影响,经济政策采行贸易保护主义,印度政府过分干预劳工及金融市场并监管商业活动。
由于1991年印度经济危机,加上苏联解体,新国大党政府使印度开始实行经济自由化改革,借由外国贸易及直接投资,逐步转型为自由市场,印度的经济规模获得了较快速度的增长。
印度经济以耕种、现代农业、手工业、现代工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全国仍有四分之一人口无法温饱。印度外汇存底充足,汇率稳定,未来官方也将全面解除外汇管制,由市场决定币值。
印度制造业出口已经开始下滑,全国很多地区电力供应依然不足。印度有很多精通英语的人口,目前是21世纪全球最主要的资讯服务业生产国、电脑软件出口国以及众多软体工程师的祖国。
印度实行民主政治的同时实行社会主义,政府对私人经济活动,外贸,外国资本直接投资严格控管。
不过,1991年通过经济改革,放松对外贸和外资的管制,逐渐开放国内市场。国有企业民营化和部分领域开放对私人以及外国投资的设限,至于相关的政治争论持续不断。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印度
⑦ 有谁知道中国和德国,印度的产业结构构成情况
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政策绩效的实证分析中可以看出,除了在市场机制尚在形成中的改革开放初期,产业结构政策(主要是调整农、轻、重结构的政策)效果比较显着外,在以后的全部时期里产业结构政策推动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作用十分有限。产业结构政策推行20多年来,长期困扰我国的三次产业结构失衡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加强“短线”产业和抑制“长线”的政策目标没有能实现,政府重点和着力扶持的主导产业仍然没有摆脱“幼稚”状态,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技术升级慢等问题依然大量存在。相反,没有能得到政府的扶持和强力保护、较早和较彻底地摆脱了行政计划干预、引入市场机制的产业,却往往能够快速发展,稳步地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和国际竞争力。家电行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事实上,产业结构政策的有效性问题,不仅在国内存在争议,在国际上也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在以产业政策创造经济“奇迹”着称的日本,对产业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仍然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日本一些着名的经济学家曾经在完成一项有关日本产业政策研究课题后郑重声明:“参加本项目的全体人员都认为,除了战后初期有限的短时期外,高速增长基本上是通过建立在竞争基础上的价格机制和旺盛的企业家精神的作用取得的。……,甚至也许可以说战后主要时期产业政策的历史,是民间企业的首创精神和活力,不断地否定政府控制性直接干预意图的过程。”(注:小宫隆太郎等编:《日本的产业政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版,第535页。)显而易见,日本经济学家这种结论与我国产业结构政策实践的结果也是基本吻合的。
有专家对中国产业结构政策失效的原因作了具有开创性的分析,认为政府不具备推动结构调整、升级的动力(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制定和执行政策)和能力(政府不能判断所选择的产业结构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地实施产业结构政策是造成产业结构政策失效的深层原因。因此,在市场机制已经形成并比较完善的条件下,由市场机制取代政府产业结构政策配置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是产业结构有效调整的基本途径。
德国: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德国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产业布局日趋合理,产业结构明显优化,重化工业、支柱产业、高技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在德国工业中的作用增强,内源性经济日渐增大,活跃了德国工业发展。
德国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进程情况
2000-2004年间,德国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明显,以资产结构为例,按以下公式测算,轻重工业年结构变化率为2.50,经济类型结构变化率为8.56,行业结构变化率为5.66,大中小型企业结构变化率为5.43。
印度的产业结构:
印度产业结构演进的轨迹和特点
主要运用克拉克和库兹涅茨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首先用两类指标:一是各产业的就业人数及在总就业人数中所占比重;二是各产业的产值及在GDP中所占比重,以此对印度独立50多年来的产业结构变动轨迹进行实证分析,然后对就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变动和产值在三次产业中的变动做出比较,观察其发展的特点。其特点是:
1.从第一产业看,其实现的产值在整个GDP的比重下降过程中,劳动力的就业比重也在下降,但绝对值还在上升。第一产业产值的相对比重下降幅度超过劳动力相对比重下降幅度,说明农业劳动力数量仍很大,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同时,也说明农业在印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还比较大。
2.第二产业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其实现的产值占整个GDP的比重在上升,但上升的幅度没有第一产业比重的下降幅度大。劳动力的上升幅度从时间序列分析来看,有升有降;从横断面分析来看,略有上升。这种状况一方面说明第二产业不能大量吸纳劳动力,第二产业的扩张性发展没有出现,或是受制于资本,或是受制于市场;另—一方面,第二产业所实现的GDP比重的上升十分缓慢,说明第二产业对GDP尤其是人均 GDP增长的贡献不大。
3.第三产业的情况尤其独特。第三产业无论从时间序列分析还是横截面分析,其产值所占比重和就业所占比重都是上升的。这就说明,不仅第三产业具有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而且对印度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最大的。4.从印度的农业、工业和服务部门劳动力比重和产值比重的比较来看,二者变动的情况与库兹涅茨分析的情况完全不同。按照库兹涅茨分析的结论,劳动力的部门份额的变动幅度要大于产值的部门份额的变动幅度;而印度的劳动力的部门份额的变动幅度却大大低于产值的部门份额变动幅度。这说明印度劳动力流动的刚性特征十分突出。这是印度产业结构演变中的一大特点。这也是印度工业化进程中的一大问题,这个问题对其后的发展模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印度产业结构的演进来看,基本不符合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即它不是按照一、二、三产业顺序发展的轨迹进行结构的转换和升级,而是按照一、三、二的发展轨迹,最终形成了三、一、二的产业结构格局。
⑧ 印度农业特点是什么
印度农业特点是:
1、印度农业生产结构的特点
印度的农业生产结构特点:一是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又以粮食作物为主;二是农业结构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惰性”,长久以来印度的农业生产部门结构的格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2、印度农业的发展特点
(1)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
印度农业的社会经济结构特点:封建的、个体的和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并存,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每个农户的经营规模较小。
(2)传统农业占优势地位
印度传统农业的特点:一是农业对气候和雨水等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常遭受季风的危害而造成水旱灾害;二是以传统的生产工具和手工劳动为主,现代投入较少。
(3)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日益扩大
印度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环境条件以及采用现代技术的程度不同,造成了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在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其中印度北部和西部地区生产水平高,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较高;南部和东部地区的生产水平和粮食产量相对较低。
⑨ 印度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印度独立之初,工业高度集中在少数沿海大城市。仅孟买、加尔各答和阿默达巴德所在的三个邦,工业产值占全国的70%以上。
近年,工业过分集中的状况已有改善。目前,印度可分为五个比较重要的工业区域:
1、以加尔各答为中心的工业区:这里是全国最早形成的工业区。近几十年略有衰退。麻纺织和机械是本区的两大工业部门。产值占全国的40%和30%。
2、以孟买——浦那为中心的工业区:劳动力比重与加尔各答区相当,产值较大。棉纺织工业长期居优势地位,占全国的30%。此外机械、化工、炼油等部门近来有较快的发展。
3、以阿默达巴德为中心的工业区:规模相当于加尔各答的一半,以传统工业为主。
4、以马德拉斯——班加罗尔为中心的工业区:这是发展最快的工业区,规模已接近于加尔各答区。区内集中了电力、飞机制造、造船、炼油等工业部门,轻、重工业并举。5、以那格浦尔为中心的工业区:这是50年代发展起来的重工业区,有印度的“鲁尔区”之称。
印度的工业布局具有:集中程度高 呈点状分布 主要布局类型是煤铁复合体型和临海型以及新兴的“临路型”。